CN112806043B - 伪基站的识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伪基站的识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06043B
CN112806043B CN201880098549.5A CN201880098549A CN112806043B CN 112806043 B CN112806043 B CN 112806043B CN 201880098549 A CN201880098549 A CN 201880098549A CN 112806043 B CN112806043 B CN 1128060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ell
mobile terminal
redirection
signal str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85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06043A (zh
Inventor
李伟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henzhen Huant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henzhen Huan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henzhen Huant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806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60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060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60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2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frau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当需要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接入所述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判断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指定条件;如果满足指定条件,则向所述第一小区发起跟踪区更新;如果跟踪区更新失败,则识别所述第一基站为伪基站。本方法可以准确的识别伪基站。

Description

伪基站的识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消费型电子产品之一,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各种与生活相关的操作,移动终端通常需要通过运营商基站进行通信。在一些商业较为繁华的地带,常设置有伪装成运营商基站的伪基站,由于这些伪基站往往会假冒他人的手机号码强行向终端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垃圾短信,所以为了保护终端的数据安全,需要识别出这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的伪基站。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当需要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接入所述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判断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指定条件;如果满足指定条件,则向所述第一小区发起跟踪区更新;如果跟踪区更新失败,则识别所述第一基站为伪基站。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伪基站的识别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装置包括:信号获取模块、信号判断模块、跟踪区跟新模块以及确定模块,其中,所述信号获取模块用于当需要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接入所述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所述信号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指定条件;所述跟踪区跟新模块用于如果满足指定条件,则向所述第一小区发起跟踪区更新;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如果跟踪区更新失败,则识别所述第一基站为伪基站。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伪基站的识别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伪基站的识别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在需要由第一基站的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时,获取移动终端在接入到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判断该当前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指定条件,如果满足指定条件时,则向第一小区发起跟踪区更新,如果跟踪区更新失败时,则可以识别出第一基站为伪基站,从而可以准确识别出伪基站,避免伪基站给用户带来困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通信网络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通信网络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伪基站的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伪基站的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伪基站的识别方法中步骤S220的一种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伪基站的识别方法中步骤S220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伪基站的识别方法中步骤S250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伪基站的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伪基站的识别装置的一种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伪基站的识别装置中信号判断的一种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伪基站的识别装置中信号判断的另一种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伪基站的识别方法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保存或者携带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伪基站的识别方法的程序代码的存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长足发展,移动通信已经经历了2G、3G以及4G等多个版本的发展。而不论是早期2G时代的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移动通信系统或者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通信系统,还是到了后面4G时代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架构,基站都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通信设备。
例如,如图1所示的2G移动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基站BTS(base transceiverstation)作为移动通信通路的接入设备与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连接,然后BSC再与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连接。再例如图2所示的4G移动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基站eNB(evolved node B)与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连接,而MME与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连接。可以从图1和图2看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作为直接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的设备,在整个系统架构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基站,一般是指“公用移动通信基站”,其作用主要用于给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提供信号。基站设施并不仅仅掌握在各大运营商与设备厂商的手中,各大高校、研究所、科研机构中经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这加速了通信技术更新换代的频率以及缩短了商用开发的过渡时间,因此,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发明人发现出现了伪基站。
伪基站通过假冒现网移动通信网络,利用其信号强度、位置区、系统消息等参数,诱骗用户在其覆盖区域内接入,以获取用户的IMSI(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EI(International MobileEquipment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等信息。不法分子可以利用伪基站收集用户信息,还利用伪基站恶意发送垃圾广告、诈骗等短信或拨打骚扰电话,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通信。
目前,低制式的移动通信技术,例如2G(2-Generation wireless telephonetechnology,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3G(3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等,对于网络的鉴权以及保护做的较差,导致不法分子经常通过2G伪基站和3G伪基站进行不法活动,特别是利用2G伪基站恶意发送垃圾广告、诈骗等短信。而高制式的通信技术,具体可以为LTE网络制式,例如4G(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5G(5th-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等,则对于网络的鉴权以及保护做的较好,因此通常可认为高制式通信网络下是安全的。因此,低制式的移动通信技术,相对高制式的移动通信技术而言,安全度相对较低,不法分子利用低制式移动通信网络的伪基站更易实现其不法活动的行为。
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不法分子常通过增大高制式移动通信网络的伪基站的发射功率,使移动终端接入到高制式移动通信网络,并且重定向到低制式移动通信网络的伪基站,以实现非法活动。基于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伪基站的识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通过当需要由第一基站的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小区,获取移动终端在接入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如果当前信号强度满足指定条件,向第一小区发起跟踪区更新,如果跟踪区更新失败,则识别第一基站为伪基站,从而实现对伪基站的准确识别。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伪基站的识别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可应用于移动终端,该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10:当需要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接入所述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多数伪基站需要将移动终端定向到低制式移动通信技术的伪基站,低制式移动通信技术可以为2G或者3G,以便实现不法行为。因此,可以对移动终端在使用过程中,基站的小区的重定向进行检测,以确定出需要进行小区重定向的情况,并在小区重定向时,进行进一步的确认,以便确定出伪基站的小区进行重定向。其中,小区指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所覆盖的区域,移动终端在小区内可以通过无线信道可靠地与基站进行通信。
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小区为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时,第一基站可以与移动终端建立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限资源控制)连接。其中,UE(User Equipment)和eNodeB(Evolved Node-B)之间控制平面包括第一层、第二层以及第三层,第一层为物理层,第二层为媒介访问控制层,第三层为RRC。RRC用于处理UE(User Equipment)和eNodeB(Evolved Node-B)之间控制平面的第三层信息,RRC对无线资源进行分配并发送相关信令,UE和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之间控制信令的主要部分是RRC消息,RRC消息承载了建立、修改和释放媒介访问控制层及物理层协议实体所需的全部参数,同时也携带了NAS(非接入层)的一些信令。
其中,RRC处理终端和基站之间控制平面的第三层信息,RRC对无线资源进行分配并发送相关信令。第一基站与移动终端的RRC连接建立过程包括可用小区的重新选择、接入许可控制以及2层信号链路的建立几个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可以下发重定向指令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在接收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下发的重定向指令时,则可以确定需要进行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第二基站即为需要重定向至的目标基站。其中,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可以通过上述的RRC连接下发该重定向的指令。当然,移动终端需要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也可以是移动终端的位置发生变化时,也可以是由于无线环境的波动(即信号强度和干扰水平的变化),而主动执行的重定向小区。
由于不法分子通常通过增大伪基站的发射功率,吸引移动终端接入至伪基站的小区。因此,可以通过检测移动终端在接入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以根据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确定当前重定向是否为移动终端被吸引至伪基站之后进行的重定向,即LTE网络的伪基站重定向至2G伪基站或者3G伪基站。其中,第三小区为移动终端在接入第一小区之前注册成功的小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查询历史小区记录,历史小区记录可以包括有移动终端切换过的历史小区的信息、切换时的位置以及切换时的时间等信息。当然,历史小区记录中的具体内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作为限定。其中,历史小区的信息可以包括历史小区的特征参数,例如,位置区码(LAC,location area code)、位置区标识(TAI,Tracking Area Identity)、绝对视频信道号(EARFCN,eutra absolute radio frequencychannel number)、物理单元标识(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小区身份(CID,cellidentity)等。
根据上述历史小区记录,可以获取到移动终端在接入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信息。根据第三小区的信息,可以检测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作为一种方式,可以根据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以及第三小区的信息,获取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例如可以根据第三小区的信息,发起功率扫描power scan,获取到当前需要接入的第一小区的SI信息。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在发起power scan后,会扫描到多个小区的信息,即接收到多个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其中,在System Information(SI)消息中承载的是SIB2~11,SIB2~11到SI消息的映射是灵活配置的,由在SIB1中包含的scheduling InfoList进行配置。具体的SI信息的含义可以参考3GPP TS44.018中的规定,在此不再赘述。当然,获取移动终端在接入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的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不作为限定。
步骤S120:判断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指定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移动终端在接入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之后,则可以判断该当前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指定条件。可以理解的,移动终端设置指定条件,作为确定上述的重定向,是否为移动终端被吸引至伪基站之后进行的重定向。因此,指定条件可以为表征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较好的条件。也就是说,当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满足指定条件时,则表示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较好,满足正常使用的条件,上述的重定向可能为移动终端被吸引至伪基站之后进行的重定向;当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不满足指定条件时,则表示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较差,不满足正常使用的条件,上述的重定向正常基站进行的重定向。例如,指定条件可以是设定的信号强度值,通过将当前信号强度与设定的信号强度值比较,则可以确定出是否满足指定条件。当然,具体的指定条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不作为限定。
步骤S130:如果满足指定条件,则向所述第一小区发起跟踪区更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满足指定条件时,则表示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较好,满足正常使用的条件,上述的重定向可能为移动终端被吸引至伪基站之后进行的重定向,即高制式移动通信网络的伪基站小区,重定向到2G基站的小区或者3G基站的小区。当然,当前需要进行的重定向也可能为正常的重定向,例如在移动终端刚刚开机,且当前基站的信号较差时所发生的重定向。因此,第一基站为疑似伪基站,可以对第一基站进行进一步检测,以确定出第一基站是否为伪基站。
由于伪基站的小区位置区码(TAC,tracking area code)会故意设置为与运营商基站一样的TAC,因此,移动终端不会发起跟踪区跟新(Tracking Area Update,TAU)。其中,长期演进网络(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跟踪区更新,是指当移动终端由一个小区位置区(TA,tracking area)移动至另外一个TA时,必须在新的TA上重新进行位置登记以通知网络来更改他所存储的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例如,移动终端探测到新的小区,发现该小区的TAC与当前小区的TAC不同时,则会发起TAU。为确定移动终端位置,LTE网络的覆盖区将被分为多个TA,TA的功能与3G的位置区和路由区类似,是LTE系统中位置更新和寻呼的基本单位。TA用TAC标识,一个TA可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小区,TAC在这些小区的SIB1中广播。网络运营时用TAI作为TA的唯一标识。
在进行TAU时,会进行鉴权、完整性保护等安全验证过程,而如果伪基站进行TAU,由于其不能通过上述的安全验证过程,因此,会TAU更新失败。因此,可以在判断出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满足指定条件时,可以向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发起跟踪区跟新,以确定第一基站是否为伪基站。
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终端可能在到LTE网络的伪基站增大功率后,被吸引而在接入到LTE网络的伪基站,并且会快速重定向到更危险的伪基站小区。另外,由于伪基站的TAC与运营商的TAC一致,所以不会进行TAU。因此,移动终端可以在上述确定出需要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且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满足上述指定条件时,进行TAU,以确定该第一基站是否为伪基站。其中,向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发起TAU时,可以是向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发送TAU请求,该TAU请求用于指示第一基站进行TAU的相关操作。当前信号强度不满足指定条件时,则表示上述重定向为正常的重定向。
步骤S140:如果跟踪区更新失败,则识别所述第一基站为伪基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向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发起TAU之后,移动终端可以接收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返回的跟踪区更新结果,当接收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返回的拒绝更新信息时,则表示跟踪区跟新失败。
进一步的,在确定出跟踪区更新失败时,则可以识别该第一基站为伪基站。可以理解的,移动终端常被加大功率的LTE网络的伪基站吸引,而接入到LTE网络的伪基站,并且LTE网络的伪基站会使移动终端重定向到更危险的伪基站小区。因此,当确定出需要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移动终端在接入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满足指定条件,并且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不能实现跟踪区更新,因此可以确定出第一基站为伪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伪基站的识别方法,由于在需要进行重定向时,即对伪基站进行识别,从而实现了在伪基站小区重定向到更危险的基站小区之前,即可识别出伪基站,便于后续快速做出决策,避免用户的损失。并且通过伪基站的多重特性,对伪基站进行识别,使识别伪基站的准确性较高。
请参阅图4,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可应用于移动终端,该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200:当需要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时,判断所述重定向是否为使用通信网络进行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当前接入的小区为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时,第一基站可以与移动终端建立RRC连接。第一基站在需要移动终端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时,可以通过RRC连接向移动终端传送重定向的指令。因此,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移动终端确定需要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可以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在释放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线资源控制的连接过程中发送的释放信息;当所述释放信息携带有指示所述移动终端需要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指示指令时,确定需要由所述第一基站的小区重定向到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在与移动终端建立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后,可以通过控制释放移动终端的RRC连接过程中,发送携带重定向的指示指令的释放信息,该指示指令用于指示移动终端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对应的,移动终端可以接收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在上述释放RRC连接的过程中发送的释放信息,当确定出接收到的释放信息中存在有上述指示指令时,则可以确定出需要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因此,在与第一基站的小区建立RRC连接后,通过接收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在控制释放移动终端的RRC连接过程中发送的消息,可以确定出需要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情况。
进一步的,由于在移动终端在被增大发射功率后的高制式移动通信网络的伪基站吸引后,接入至高制式移动通信网络的伪基站时,需要使移动终端重定向到低制式移动通信网络的伪基站,其中,高制式移动通信网络可以为LTE网络(例如4G),低制式移动通信网络可以为2G或者3G。因此,可以在获取移动终端在接入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以确定上述重定向是否为移动终端被吸引至伪基站之后进行的重定向之前,还可以判断需要重定向至的第二基站是否为2G基站或者3G基站。因此,该伪基站的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基站是否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或者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站;如果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或者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站,则执行所述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接入所述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二基站的特征参数,确定第二基站的特征参数是否与2G基站或者3G基站的特征参数相符合,从而确定出第二基站是否为2G基站或者3G基站。其中,特征参数包括位置区码(LAC,location area code)、位置区标识(TAI,TrackingArea Identity)、绝对视频信道号(EARFCN,eutra 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number)、物理单元标识(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小区身份(CID,cell identity)等。具体地,以LAC作为说明,由于运营商在建网初期对LAC代码进行了分配,每个地区都分配了一定数量的LAC。2G网络规定了LAC使用BCD编码(二进码十进数,Binary-CodedDecimal),2G的LAC范围为十六进制的[0x1000-0x1999],[0x2000-0x2999],...,[0x9000-0x9999]。3G网络中,WCDMA以及TD-SCDMA的LAC范围则是[0xa000-0xffff]。因此,可以根据第二基站的LAC,判断LAC是否处于上述的LAC范围,当第二基站的LAC处于上述的LAC范围是,则可以确定出第二基站为2G基站或者3G基站。当然,具体确定第二基站是否为2G基站或者3G基站的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不作为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确定第一基站是否为4G基站、4G+基站、或者5G基站,以进一步确定出上述重定向为LTE网络下的基站小区重定向至2G或者3G基站小区。同样的,可以根据第一基站的特征参数,确定第一基站是否为伪基站。例如,可以根据第一基站的TAC,是否处于4G基站的TAC范围内,如果处于4G基站的TAC范围内,则确定第一基站为4G基站。当然,具体确定第一基站是否为4G基站、4G+基站、或者5G基站的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不作为限定。
由于高制式通信网络的伪基站将移动终端重定向至低制式通信网络的伪基站的重定向,并不是利用通信网络所进行的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因此,在获取移动终端在接入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之前,还可以确定上述重定向是否为使用通信网络进行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上述重定向即为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
作为一种方式,使用通信网络进行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可以包括:
采用电路域回落(CSFB)提供的通话时的重定向。
其中,由于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和2G/3G双模终端的无线通信是单一无线模式(Signal-radio mode),因此,具有LTE和2G/3G接入能力的双模或者多模终端,在使用LTE接入时,无法传输2G/3G电路域业务信号。为了使终端(UE,User Equipment)在LTE接入或驻留下能够进行话音等电路域(CS,Circuit Switched)业务,并且能够对UE在LTE接入下正在进行的分组域(PS,Packet Switch)业务进行正确地处理,产生了CSFB技术。
CSFB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移动终端在LTE网络发起呼叫,对应于电话的发起者,即主叫(MO,Mobile Origination),或者接收寻呼,对应于电话的接收者,即被叫(MT,Mobile Termination);2)移动终端在LTE网络指引下回落并搜索合适的2G/3G小区,比如GSM小区/WCDMA小区进行接入;3)UE读取GSM小区/WCDMA小区系统广播消息并建立语音通话。
CSFB需要将移动终端重定向到2G/3G小区,在利用CFSB进行通话时会进行上述的重定向。因此,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判断移动终端在确定出需要进行上述重定向之前的第一设定时间内,是否在LTE覆盖范围内发起过呼叫请求。如果发起过呼叫请求,则确定上述重定向为采用电路域回落(CSFB)提供的通话时的重定向,如果未发起过呼叫请求,则确定上述重定向不为采用电路域回落(CSFB)提供的通话时的重定向。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判断移动终端在确定出需要进行上述重定向之前的第一设定时间内,是否在LTE覆盖范围内接收过寻呼请求。如果接收过寻呼请求,则确定上述重定向为采用电路域回落(CSFB)提供的通话时的重定向,如果未接收过寻呼请求,则确定上述重定向不为采用电路域回落(CSFB)提供的通话时的重定向。其中,上述呼叫请求以及寻呼请求可以是服务请求中携带有CSFB indicator参数。当然,具体确定上述重定向是否为采用电路域回落(CSFB)提供的通话时的重定向的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不作为限定。
作为另一种方式,使用通信网络进行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可以包括:
采用单无线模式语音呼叫连续性(SRVCC)提供的通话时的重定向。
其中,SRVCC指的是单无线模式终端从分时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 LongTermEvolution,TD-LTE)网络切换到UTRAN/GERAN时话音呼叫的业务连续性。SRVCC的决策是在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侧完成的,当有用户请求时,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MME)会综合自身的SRVCC能力信息和UE的SRVCC能力信息得到综合SRVCC能力信息,然后将该信息通知给eNB,通过eNB进行切换判断,只有在MME和UE均支持SRVCC能力时,eNB才可以针对该UE发起SRVCC切换请求。
SRVCC需要将移动终端重定向到2G/3G小区,在利用SRVCC进行通话时会进行上述的重定向。因此,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判断移动终端在确定出需要进行上述重定向之前的第一设定时间内,是否在EPC完成附着和无线承载的情况下发起过呼叫请求。如果发起过呼叫请求,则确定上述重定向为采用SRVCC提供的通话时的重定向,如果未发起过呼叫请求,则确定上述重定向不为采用SRVCC提供的通话时的重定向。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判断移动终端在确定出需要进行上述重定向之前的第一设定时间内,是否在EPC完成附着和无线承载的情况下接收过寻呼请求。如果接收过寻呼请求,则确定上述重定向为采用SRVCC提供的通话时的重定向,如果未接收过寻呼请求,则确定上述重定向不为采用SRVCC提供的通话时的重定向。其中,上述呼叫请求以及寻呼请求可以是服务请求中携带有SRVCC indicator参数。当然,具体确定上述重定向是否为采用SRVCC提供的通话时的重定向的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不作为限定。
因此,通过上述方式可以确定出上述重定向是否为使用通信网络进行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当然,确定上述重定向是否为使用通信网络进行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的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不作为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在增大发射功率后的LTE网络伪基站吸引下,接入到LTE网络伪基站时,会对该伪基站小区进行注册,LTE伪基站由于不能通过鉴权等安全过程,不能注册成功,所以LTE网络的伪基站通常会在未注册成功之前,将移动终端重定向到2G伪基站或者3G伪基站。所以在判断上述重定向是否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之前,还可以根据对第一小区的注册结果,进一步确定上述重定向是否为LTE网络的伪基站进行的重定向。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执行判断上述重定向是否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的步骤之前,该伪基站的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
对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进行注册;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需要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指示信息时,判断是否接收到表征注册所述第一小区成功的信息;如果未接收到所述表征注册所述第一小区成功的信息,执行所述判断所述重定向是否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在移动终端接入至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时,可以对第一基站的小区进行注册。其中,基站的小区在进行注册时,需要进行初始接入过程,例如,上述的RRC连接。在进行初始接入过程之后,则需要进行附着attach过程。附着过程是进行注册过程中必要的过程,只有当附着成功后才可以进行后续的业务。在进行附着过程时,需要进行移动终端与网络的相互鉴权,移动终端与MM(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建立MM(mobilemanagement)上下文。MME为移动终端建立默认承载,移动终端获得网络侧分配的IP地址。还需进行用户位置登记,以及临时身份标识(S-TMSI)的分配。
在对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进行注册后,可以接收第一小区返回的注册结果,该注册结果可以是表征注册第一小区成功的信息,也可以是表征注册第一小区失败的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接收到第一小区发送的用于指示移动终端需要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指示信息时,也就是在确定出需要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时,可以判断是否接收到表征注册第一小区成功的信息。
如果在确定出需要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时,判断出未接收到表征注册第一小区成功的信息,则表示上述的重定向可能是LTE网络的伪基站在未成功注册的情况下,将移动终端重定向到2G伪基站或者3G伪基站。此时,则可以执行判断上述重定向是否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的步骤,以进行后续进一步确定第一基站是否为伪基站。如果判断出接收到表征注册第一小区成功的信息,则表示第一基站为合法基站,因此上述重定向为正常的重定向。通过在执行判断上述重定向是否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的步骤之前,进行上述实施方式的过程,可以提升伪基站识别的准确性。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执行判断上述重定向是否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的步骤之前,该伪基站的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
对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进行注册;在获取到表征注册所述第一小区失败的信息时,接收所述第一小区在释放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线资源控制的连接过程中发送的释放信息;当所述释放信息携带有指示所述移动终端需要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指示指令时,执行所述判断所述重定向是否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在移动终端接入至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时,可以对第一基站的小区进行注册。具体注册的方式可以参阅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在对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进行注册后,可以接收第一小区返回的注册结果,该注册结果可以是表征注册第一小区成功的信息,也可以是表征注册第一小区失败的信息。
当接收到表征注册第一小区失败的信息,且接收到第一小区在释放与移动终端之间的RRC的连接过程中发送的释放信息,并且该释放信息中存在指示移动终端需要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指示指令时,同样表示上述的重定向可能是LTE网络的伪基站在未成功注册的情况下,将移动终端重定向到2G伪基站或者3G伪基站。此时,则可以执行判断上述重定向是否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的步骤,以进行后续进一步确定第一基站是否为伪基站。如果未接收到携带上述指示指令的释放信息,则表示第一基站为合法基站,因此上述重定向为正常的重定向。通过在执行判断上述重定向是否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的步骤之前,进行上述实施方式的过程,可以提升伪基站识别的准确性。
步骤S210:如果所述重定向不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接入所述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移动终端在接入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可以参与上个实施例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20:判断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指定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移动终端在接入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之后,则可以判断该当前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指定条件,以确定上述的重定向,是否为移动终端被吸引至伪基站之后进行的重定向。
作为一种方式,请参见图5,步骤S220可以包括:
步骤S221:判断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步骤S222:如果所述当前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满足指定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判断当前信号强度是否大于设定的预设阈值,如果判断出大于该预设阈值,则表示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处于较高的正常水平,即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较好,满足正常使用的条件,而不是第三小区信号强度变低而导致接入到第一小区,因此,当前信号强度满足指定条件,上述的重定向可能为移动终端被吸引至伪基站之后进行的重定向。如果判断出不大于预设阈值,则表示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较差,移动终端接入到第一基站,可能是因为第三小区不满足正常通信的条件,因此,当前信号强度不满足指定条件,上述的重定向正常基站进行的重定向。其中,具体的预设阈值可以不作为限定,其可以为表征移动终端能良好通信的情况下的信号强度,例如预设阈值可以为110dBm,120dBm,125dBm等。
作为一种方式,请参见图6,步骤S220可以包括:
步骤S223:判断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是否不低于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所述第三小区时所述第三小区的历史信号强度。
步骤S224:如果所述当前信号强度不低于所述历史信号强度,则确定满足指定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终端可以对接入第三小区时,将检测到第三小区的信号强度,作为历史信号强度进行存储。在判断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指定条件时,则可以判断当前信号强度是否不低于该历史信号强度。如果判断出当前信号强度不低于该历史信号强度,则表示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并未变差,即不是第三小区信号强度变低而导致接入到第一小区,因此,当前信号强度满足指定条件,上述的重定向可能为移动终端被吸引至伪基站之后进行的重定向。如果判断出当前信号强度低于该历史信号强度,则表示移动终端接入到第一基站,可能是因为第三小区不满足正常通信的条件,因此,当前信号强度不满足指定条件,上述的重定向正常基站进行的重定向。
步骤S230:如果满足指定条件,暂停所述重定向的操作。
当需要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确定出该重定向为非通话时的重定向,且确定出上述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满足指定条件时,则表示当前的重定向,可能为LTE网络下的伪基站的小区,重定向到更危险的基站小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保证用户的安全,避免不法分子通过将移动终端重定向至2G基站的小区或者3G基站的小区,实现其不法行为,可以当确定出上述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满足指定条件时,暂停该重定向操作,避免用户的损失。
步骤S240:向所述第一小区发起跟踪区更新。
由于确定出上述重定向可能为移动终端接入LTE网络的伪基站小区时,该伪基站将移动终端重定向至2G伪基站小区或者3G伪基站小区,因此第一基站为疑似伪基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向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发起跟踪区更新,以对第一基站进行进一步检测,以确定出第一基站是否为伪基站,具体向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发起跟踪区更新的内容可以参阅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50:如果跟踪区更新失败,则识别所述第一基站为伪基站。
在发起跟踪区更新请求之后,可以根据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返回的信息,确定跟踪区更新结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见图7,步骤S240可以包括:
步骤S251:接收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返回的更新结果。
步骤S252:当所述更新结果中包括更新失败的原因值时,确定跟踪区跟踪失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在接收到移动终端请求的跟踪区更新之后,会返回更新结果,对应的,移动终端可以接收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返回的更新结果。当跟踪区更新失败时,LTE网络下发的更新结果通常是跟踪区更新拒绝消息,并且跟踪区更新拒绝消息通常携带有拒绝原因值,不同的拒绝原因值指示有不同的拒绝原因。例如,拒绝原因值为#15则表明跟踪区没有合适小区等。在实际应用中,移动终端可解析跟踪区更新拒绝消息,得到基站标识和拒绝原因值。因此,当接收到的更新结果为跟踪区更新拒绝消息,且该跟踪区更新拒绝消息携带有拒绝原因值时,可以确定出跟踪区更新失败。
由于在进行TAU时,会进行鉴权、完整性保护等安全验证过程,而如果伪基站进行TAU,由于其不能通过上述的安全验证过程,因此,会TAU更新失败。因此,当在确定出跟踪区更新失败时,则可以识别该第一基站为伪基站。可以理解的,移动终端在接入到LTE网络的伪基站时,会在没成功注册伪基站小区的情况下,快速重定向到更危险的2G伪基站小区或者3G伪基站小区,并且移动终端接入到伪基站小区时,不会进行TAU。因此,当确定出需要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移动终端在接入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满足指定条件,并且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不能实现跟踪区更新,因此可以确定出第一基站为伪基站。
步骤S260:识别所述第二基站为伪基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确定出第一基站为伪基站时,表示上述重定向为移动终端接入LTE网络的伪基站时,重定向到更危险的2G伪基站小区或者3G伪基站小区。因此,可以确定出第二基站也为伪基站。
步骤S270:禁止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以及所述第二基站管理的小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为伪基站时,为避免用户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因此,可以禁止接入到该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的小区。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禁止移动终端接入该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的小区的方式包括移动终端禁止探测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所对应的特征参数,其中,特征参数包括位置区标识(TAI,Tracking Area Identity)、绝对视频信道号(EARFCN,eutra absolute radiofrequency channel number)、物理单元标识(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小区身份(CID,cell identity)等,当然,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所对应的特征参数还可以包括其他,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所对应的特征参数,对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进行标识,并基于该标识禁止移动终端接入该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直接完全禁止该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虽然可以避免移动终端再受到该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攻击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完全禁止了移动终端受到安全监控系统的监控追踪,同样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当禁止移动终端接入该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的小区后,可以在特定情况下取消禁止移动终端接入该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管理的小区。因此,该伪基站的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满足指定条件时,取消禁止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管理的小区。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禁止移动终端接入该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管理的小区后,开始对移动终端禁止接入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的时长进行监测并记录,其中,监测的方式可以包括实时监测、间隔预定时长监测、或者根据用户自行设置的时间间隔监测,可选的,为了提升监测获取的时长的准确性,可以采用实时监测的方式。在确定监测的时长超过指定时长时,取消禁止该移动终端接入该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也就是说,不再对移动终端在第一基站上以及第二基站的注册网络进行限制处理,以配合上报安全监控系统所需的信息。可以理解的,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减少移动终端被伪基站攻击,同时,不完全禁止移动终端接入伪基站,确保移动终端受到安全监控系统的监控追踪。
步骤S280:拒绝驻留在所述第一小区,并重定向至除所述第一基站管理的小区以及所述第二基站管理的小区以外的其他小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确定出第一基站时,移动终端可以直接拒绝驻留在该第一基站管理的小区,另外,第一基站为伪基站时,第二基站也可以识别为伪基站,因此可以重定向至除第一基站的小区以及第二基站的小区以外的其他小区,达到了防止驻留伪基站的效果。例如,可以根据小区列表,重定向至非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管理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基站管理的小区、或LTE基站管理的小区等。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50、步骤S260以及步骤S280的执行顺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不作为限定。
步骤S290:如果跟踪区更新成功,则继续所述重定向的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向第一基站的小区发起跟踪区更新之后,如果更新成功,则表示第一基站可以实现正常基站可以进行的鉴权、完整性保护等安全验证过程,可以确定出第一基站为合法基站。从而上述由第一基站的小区重定向至第二基站的小区,为正常使用中的重定向,例如LTE网络中信号不佳时,重定向至3G或者2G网络,因此可以继续上述重定向的操作,以满足正常的使用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伪基站的识别方法,由于在需要进行重定向时,对重定向进行判断,并且对接入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进行判断,另外,还进行跟踪区更新,当跟踪区更新失败时,确定出当前小区为伪基站,从而实现了在伪基站小区重定向到更危险的基站小区之前,可识别出伪基站,且暂停重定向操作,避免用户的损失。并且通过伪基站的多重特性,对伪基站进行识别,使识别伪基站的准确性较高。另外,还在识别出伪基站时,通过禁止伪基站,以及拒绝驻留在伪基站小区并重定向至其他小区,避免伪基站对用户进行攻击,保证用户的安全。
请参阅图8,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可应用于移动终端,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310:当需要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时,判断所述重定向是否为使用通信网络进行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
步骤S320:如果所述重定向不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接入所述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
步骤S330:判断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指定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310至步骤S320可以参阅上个实施例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40:如果满足指定条件,取消所述重定向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与上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当需要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确定出该重定向为非通话时的重定向,且确定出上述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满足指定条件时,则表示当前的重定向,可能为LTE网络下的伪基站的小区,重定向到更危险的基站小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保证用户的安全,避免不法分子通过将移动终端重定向至2G基站的小区或者3G基站的小区,实现其不法行为。因此,可以当确定出上述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满足指定条件时,取消该重定向操作,即不再执行该重定向操作,避免重定向至2G基站的小区或者3G基站的小区后,遭受到攻击而导致用户的损失。
步骤S350:向所述第一小区发起跟踪区更新。
步骤S360:如果跟踪区更新失败,则识别所述第一基站为伪基站。
步骤S370:识别所述第二基站为伪基站。
步骤S380:禁止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以及所述第二基站管理的小区。
步骤S390:拒绝驻留在所述第一小区,并重定向至除所述第一基站管理的小区以及所述第二基站管理的小区以外的其他小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340至步骤S390可以参阅上个实施例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伪基站的识别方法,由于在需要进行重定向时,对重定向进行判断,并且对接入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进行判断,另外,还进行跟踪区更新,当跟踪区更新失败时,确定出当前小区为伪基站,从而实现了在伪基站小区重定向到更危险的基站小区之前,可识别出伪基站,且取消重定向操作,避免用户的损失。并且通过伪基站的多重特性,对伪基站进行识别,使识别伪基站的准确性较高。另外,还在识别出伪基站时,通过禁止伪基站,以及拒绝驻留在伪基站小区并重定向至其他小区,避免伪基站对用户进行攻击,保证用户的安全。
请参阅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伪基站的识别装置400的模块框图。该伪基站的识别装置400应用于上述移动终端,下面将针对图9所示的装置进行阐述,所述伪基站的识别装置400包括:信号获取模块410、信号判断模块420、跟踪区跟新模块430以及确定模块440。其中,所述信号获取模块410用于当需要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接入所述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所述信号判断模块420用于判断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指定条件;所述跟踪区跟新模块430用于如果满足指定条件,则向所述第一小区发起跟踪区更新;所述确定模块440用于如果跟踪区更新失败,则识别所述第一基站为伪基站。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0,信号判断模块420可以包括:第一判断单元421以及第一结果确定单元422。第一判断单元421用于判断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第一结果确定单元422用于如果所述当前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满足指定条件,如果所述当前信号强度不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当前信号强度不满足指定条件。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1,信号判断模块420可以包括:第二判断单元423以及第二结果确定单元424。第二判断单元423用于判断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是否不低于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所述第三小区时所述第三小区的历史信号强度。第二结果确定单元424用于如果所述当前信号强度不低于所述历史信号强度,则确定满足指定条件,如果所述当前信号强度低于所述历史信号强度,则确定不满足指定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伪基站的识别装置400还可以包括:重定向暂停模块。重定向暂停模块用于如果满足指定条件时,暂停所述重定向的操作。
进一步的,该伪基站的识别装置400还可以包括:重定向执行模块。重定向执行模块用于如果跟踪区更新成功,则继续所述重定向的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伪基站的识别装置400还可以包括:重定向取消模块。重定向取消模块用于如果未成功注册过所述第一基站的小区时,取消所述重定向的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伪基站的识别装置400还可以包括:重定向判断模块。重定向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重定向是否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如果所述重定向不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则信号获取模块410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接入所述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伪基站的识别装置400还可以包括:小区注册模块以及信息判断模块。小区注册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进行注册。信息判断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需要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指示信息时,判断是否接收到表征注册所述第一小区成功的信息。如果未接收到所述表征注册所述第一小区成功的信息,则重定向判断模块判断所述重定向是否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该伪基站的识别装置400还可以包括:释放信息接收模块。在小区注册模块对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进行注册后,释放信息接收模块用于在获取到表征注册所述第一小区失败的信息时,接收所述第一小区在释放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线资源控制的连接过程中发送的释放信息。当所述释放信息携带有指示所述移动终端需要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指示指令时,重定向判断模块判断所述重定向是否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包括:采用电路域回落(CSFB)提供的语音通话时的重定向;或者采用单无线模式语音呼叫连续性(SRVCC)提供的语音通话时的重定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伪基站的识别装置400还可以包括:基站判断模块。基站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基站是否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或者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站。如果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或者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站,则信号获取模块410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接入所述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伪基站的识别装置400还可以包括:基站识别模块。基站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第二基站为伪基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伪基站的识别装置400还可以包括:小区禁止模块。小区禁止模块用于禁止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以及所述第二基站管理的小区。
进一步的,小区禁止模块可以具体:禁止探测所述第一基站以及所述第二基站所对应的特征参数,所述特征参数包括位置区标识、绝对视频信道号、物理单元标识以及小区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伪基站的识别装置400还可以包括:禁止取消模块。禁止取消模块用于在满足设定条件时,取消禁止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以及所述第二基站管理的小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伪基站的识别装置400还可以包括:拒绝模块。拒绝模块用于拒绝驻留在所述第一小区,并重定向至除所述第一基站管理的小区以及所述第二基站管理的小区以外的其他小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伪基站的识别装置400还可以包括:更新结果接收模块以及更新确定模块。更新结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返回的更新结果;更新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更新结果中包括更新失败的原因值时,确定跟踪区跟踪失败。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模块相互之间的耦合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形式的耦合。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通过在需要由第一基站的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时,获取移动终端在接入到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判断该当前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指定条件,如果满足指定条件时,则向第一小区发起跟踪区更新,如果跟踪区更新失败时,则可以识别出第一基站为伪基站,从而可以准确识别出伪基站,避免伪基站给用户带来困扰。
请参考图1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该移动终端1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能够运行应用程序的移动终端。本申请中的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10、存储器120以及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20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前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处理器1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1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终端100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本、音视频数据、聊天记录数据)等。
请参考图13,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可读介质800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800具有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810的存储空间。这些程序代码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程序代码810可以例如以适当形式进行压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7)

1.一种伪基站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当需要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时,判断所述第二基站是否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或者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站;
若所述第二基站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或者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站,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接入所述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
判断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指定条件;
如果满足指定条件,则向所述第一小区发起跟踪区更新;
如果跟踪区更新失败,则识别所述第一基站为伪基站;
识别所述第二基站为伪基站;
禁止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以及所述第二基站管理的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指定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如果所述当前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满足指定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指定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是否不低于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所述第三小区时所述第三小区的历史信号强度;
如果所述当前信号强度不低于所述历史信号强度,则确定满足指定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满足指定条件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暂停所述重定向的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跟踪区更新成功,则继续所述重定向的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满足指定条件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取消所述重定向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接入所述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重定向是否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
如果所述重定向不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执行所述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接入所述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重定向是否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进行注册;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需要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指示信息时,判断是否接收到表征注册所述第一小区成功的信息;
如果未接收到所述表征注册所述第一小区成功的信息,执行所述判断所述重定向是否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重定向是否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进行注册;
在获取到表征注册所述第一小区失败的信息时,接收所述第一小区在释放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线资源控制的连接过程中发送的释放信息;
当所述释放信息携带有指示所述移动终端需要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指示指令时,执行所述判断所述重定向是否为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通话时发生的重定向,包括:
采用电路域回落(CSFB)提供的语音通话时的重定向;或者
采用单无线模式语音呼叫连续性(SRVCC)提供的语音通话时的重定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禁止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管理的小区,包括:
禁止探测所述第一基站以及所述第二基站所对应的特征参数,所述特征参数包括位置区标识、绝对视频信道号、物理单元标识以及小区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满足设定条件时,取消禁止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以及所述第二基站管理的小区。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拒绝驻留在所述第一小区,并重定向至除所述第一基站管理的小区以及所述第二基站管理的小区以外的其他小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如果跟踪区更新失败,则识别所述第一基站为伪基站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返回的更新结果;
当所述更新结果中包括更新失败的原因值时,确定跟踪区跟踪失败。
15.一种伪基站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装置包括:信号获取模块、信号判断模块、跟踪区跟新模块、确定模块、基站识别模块以及禁止模块,其中,
所述信号获取模块用于当需要由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重定向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时,判断所述第二基站是否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或者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站;若所述第二基站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或者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站,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接入所述第一小区之前接入的第三小区的当前信号强度;
所述信号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指定条件;
所述跟踪区跟新模块用于如果满足指定条件,则向所述第一小区发起跟踪区更新;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如果跟踪区更新失败,则识别所述第一基站为伪基站;
所述基站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第二基站为伪基站;
所述禁止模块用于禁止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以及所述第二基站管理的小区。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80098549.5A 2018-12-06 2018-12-06 伪基站的识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8060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119589 WO2020113522A1 (zh) 2018-12-06 2018-12-06 伪基站的识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6043A CN112806043A (zh) 2021-05-14
CN112806043B true CN112806043B (zh) 2023-05-30

Family

ID=70975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8549.5A Active CN112806043B (zh) 2018-12-06 2018-12-06 伪基站的识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06043B (zh)
WO (1) WO20201135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7634B (zh) * 2021-08-04 2022-01-04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信号及信令指纹的4g、5g空口攻击检测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1157A (zh) * 2016-06-30 2016-12-0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基站重定向方法和基站重定向装置
CN107071775A (zh) * 2017-05-15 2017-08-18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重定向接入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66041A (zh) * 2017-09-30 2017-12-12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识别伪基站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EP3258719A1 (en) * 2016-06-13 2017-12-20 Gemalto M2M GmbH 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8012271A (zh) * 2016-10-28 2018-05-0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伪基站发现方法及装置
CN108093404A (zh) * 2016-11-21 2018-05-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42463B2 (en) * 2017-02-05 2020-01-21 Nokia Of Americ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cell redirec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8696872B (zh) * 2017-03-06 2021-06-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重定向方法及装置
CN107959936B (zh) * 2017-12-19 2021-09-2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4g伪基站的识别方法、系统、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58719A1 (en) * 2016-06-13 2017-12-20 Gemalto M2M GmbH 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6211157A (zh) * 2016-06-30 2016-12-0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基站重定向方法和基站重定向装置
CN108012271A (zh) * 2016-10-28 2018-05-0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伪基站发现方法及装置
CN108093404A (zh) * 2016-11-21 2018-05-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071775A (zh) * 2017-05-15 2017-08-18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重定向接入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66041A (zh) * 2017-09-30 2017-12-12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识别伪基站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6043A (zh) 2021-05-14
WO2020113522A1 (zh) 2020-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9462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oice service in a multimedia mobile network
US825967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oice service in a mobile network with multiple wireless technologies
CN112806044B (zh) 伪基站的识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014289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minimize delay in circuit-switched fallback (CSFB) procedure
CN112806073B (zh) 通信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6937343B (zh) 一种语音业务实现方法和装置
US930121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8738093B (zh) 一种防止lte终端多次附着请求被拒绝后无服务的方法
WO2019061427A1 (zh) 一种异常频点的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210329519A1 (en) Cell Connec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2806043B (zh) 伪基站的识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19061410A1 (zh) 一种异常频点的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EP244829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location
WO2019061482A1 (zh) 一种csfb的回落结果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012870B2 (en) Technique for triggering mobility management specific procedure to avoid registration state mismatch between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US10285100B2 (en) Indication of IMEISV over map for inter-MSC handover
WO2019061421A1 (zh) 一种csfb的回落结果检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WO2019061437A1 (zh) 一种异常频点的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EP3062576A1 (en) Circuit switched fall back user device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9061486A1 (zh) 一种csfb的回落结果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9061431A1 (zh) 一种csfb的回落结果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9061490A1 (zh) 一种基于csfb的终端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0133117A1 (zh) 小区连接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AU201321664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Voice Service in a Multimedia Mobile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