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04345B - 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04345B
CN112804345B CN202110139093.6A CN202110139093A CN112804345B CN 112804345 B CN112804345 B CN 112804345B CN 202110139093 A CN202110139093 A CN 202110139093A CN 112804345 B CN112804345 B CN 1128043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odule
transmission
terminal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390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04345A (zh
Inventor
罗小燕
刘圣富
刘圣田
张文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mart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mart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mart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mart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3909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043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04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4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043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43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7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for supporting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H04L67/1078Resource delivery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50Monitoring users, programs or devices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platforms, e.g. of processors, firmware or operating systems
    • G06F21/55Detecting local intrusion or implementing counter-measures
    • G06F21/56Computer malware detection or handling, e.g. anti-virus arrangements
    • G06F21/566Dynamic detection, i.e. detection performed at run-time, e.g. emulation, suspicious activ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41Countermeasures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5Countermeasures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the attack involving the propagation of malware through the network, e.g. viruses, trojans or wor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irolo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传输设备连接有数据交换装置,传输设备包括接收装置、发射装置和切换装置,传输模式包括发射数据模式和接收数据模式;发射装置包括输出模块和标记模块,输出模块与终端相连;输出模块发射数据的同时标记模块标记该发射数据;接收装置包括识别模块、收集模块及传输模块。本申请发射数据时,输出模块发射所需数据,同时标记模块对该数据进行标记,标记后的数据进入数据交换装置中,接收数据时,首先识别模块对数据交换装置中所需标记的数据进行识别,然后收集模块对识别出的数据进行接收,传输模块再将收集模块的数据传输至终端。因此,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方便了多种不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在工作中或生活中对于数据实时传输的需求越来越高,相关的解决方案也随之大量涌现。例如,移动终端与电脑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电脑与电脑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移动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等等。
目前,移动终端与电脑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的解决方案为:采用软件工具为用户存储数据以供用户实时下载。要用户注册软件工具账户,登录账户后,用户才能通过链接下载所需资料。而电脑与电脑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的解决方案为:通过软件工具为用户实时传输资料。同样需要用户注册软件工具账户,登录账户后,用户才能相互传输所需资料。
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当终端设备数量较多时,比如有多台电脑多台移动终端时,上述多台终端设备之间相互传送资料时,多台电脑之间需要通过软件工具传输资料,而移动终端与电脑之间需要通过软件工具进行资料传输,移动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也需要通过软件工具进行资料传输,因此,需要同时登录数个账号,传输数据十分地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方便多台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本申请提供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传输设备连接于用于数据传输或接收的多台终端上,且传输设备连接有数据交换装置,传输设备包括接收装置、发射装置和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用于切换终端的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包括发射数据模式和接收数据模式;所述发射装置包括输出模块和标记模块,所述输出模块与终端相连并用于发射数据;所述标记模块用于对发射的数据进行标记;所述输出模块发射数据的同时标记模块标记该发射数据;所述接收装置包括识别模块、收集模块以及传输模块,所述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带有所需标记的数据;所述收集模块用于接收带有所需标记的数据;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将收集模块的数据传输至终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先将传输设备连接于多个终端设备上,并将多个传输设备与数据交换装置连接,当进行数据传输时,输出模块发射所需数据,同时标记模块对该数据进行标记,标记后的数据进入数据交换装置中,接收装置发出数据接收指令时,首先识别模块对数据交换装置中所需标记的数据进行识别,然后收集模块对识别出的数据进行接收,此后,传输模块再将收集模块的数据传输至终端以实现数据传输。因此,多个终端也无需登录账号进行数据传输,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方便了多种不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上均设置有隔离模块和杀毒模块,所述隔离模块用于扫描传输数据并对计算机病毒和木马进行隔离,所述杀毒模块装载有杀毒软件,所述输出模块发射数据之后,隔离模块会对该数据进行扫描,若发现数据中存在计算机病毒或木马,则对计算机病毒或木马隔离,当所述隔离模块中隔离有数据代码时,所述杀毒模块被激活并将所述隔离模块内的病毒和木马进行消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数据先经过隔离模块的扫描,若发现数据中存在计算机病毒或木马时,则对该病毒或木马进行隔离,并且当隔离模块中隔离有数据代码时,装载有杀毒软件的杀毒模块会被激活,杀毒模块会将隔离模块内的病毒和木马消除,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减小了终端被病毒或木马侵害的概率。
可选的,所述数据交换装置包括中转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中转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输出模块发出的数据,当所述发射装置发出输出指令时,所述中转模块响应该输出指令并接收所述输出模块发出的数据;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中转模块传输数据,当所述接收装置发出接收指令时,所述控制模块响应该接收指令并控制中转模块传输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输设备连接于终端设备上之后,当发射装置发出输出指令时,中转模块会响应输出指令并将数据收集于中转模块内,当接收装置发出接收指令时,控制模块会响应该接收指令并控制中转模块将数据传输至收集模块中,此后,传输模块再将收集模块的数据传输至终端。
可选的,所述数据交换装置还包括第一通讯模块和身份验证模块,所述发射装置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的第二通讯模块;所述接收装置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连接的第三通讯模块,当所述第二通讯模块或第三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连接时,所述身份验证模块被激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输装置或接收装置与数据交换装置通讯连接时,身份验证会被激活,用户需要通过身份验证才能发出和接收数据,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隐私性。
可选的,所述数据交换装置还包括分析模块,所述分析模块用于获取发射数据模式下和接收数据模式下的终端信息,所述分析模块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各终端,所述终端信息包括终端数量、各终端名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分析模块分析出当前终端的连接信息,使得用户能够清楚地得知当前数据从何而来输往何处。
可选的,所述数据交换装置还包括存储系统,所述存储系统包括存储模块和拷贝模块,所述拷贝模块用于拷贝终端发射的数据,且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储存所述拷贝模块拷贝的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通过发射装置发射数据至数据交换装置后,拷贝模块会对该发射数据进行拷贝并储存至存储模块中,从而实现数据的备份,后续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可以连接数据交换装置后,从存储系统的存储模块中提取,从而减小了数据丢失的风险。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集传输设备信息和数据交换装置信息,所述传输设备信息包括发射数据的终端信息和接收数据的终端信息,且所述终端信息包括终端数量、各终端名称;
输入身份信息;
判断身份信息,若身份验证通过则实现传输设备与数据交换装置连接;
获取发射的数据并标记该发射的数据;
扫描发射的数据,若发射的数据中存在计算机病毒或木马,则隔离并清除该计算机病毒或木马;
识别带有所需标记的数据;
接收带有所需标记的数据并将该数据传输至接收数据的终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先获取用于发射数据的终端和用于接收数据的终端,并且由此了解发射数据的终端名称、数量以及接收数据的终端名称、数量,然后将多个传输设备与数据交换装置连接,连接过程中需通过身份验证,当通过身份验证后即可开始传输数据,当进行数据传输时,获取发射的数据,同时对该数据进行标记,标记后的数据会先进行扫描,若扫描到计算机病毒或木马时,将该计算机病毒或木马进行隔离并清除,之后对所需标记的数据进行识别,并对识别出的数据进行接收,随后再将该数据传输至接收数据的终端上以实现数据传输。因此,多个终端也无需登录账号进行数据传输,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方便了多种不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发射的数据;
将该发射的数据拷贝成拷贝数据;
将所述拷贝数据进行储存;
采集想要读取所述拷贝数据的终端信息;
判断身份信息,若身份验证通过即可读取并编辑所述拷贝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终端发射数据时,将该发射的数据进行拷贝并进行储存,从而实现数据的备份,想要读取或编辑拷贝数据时,通过身份验证后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数据丢失的风险。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终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任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有益技术效果:
1.工作时,先将传输设备连接于多个终端设备上,并将多个传输设备与数据交换装置连接,当进行数据传输时,输出模块发射所需数据,同时标记模块对该数据进行标记,标记后的数据进入数据交换装置中,接收装置发出数据接收指令时,首先识别模块对数据交换装置中所需标记的数据进行识别,然后收集模块对识别出的数据进行接收,此后,传输模块再将收集模块的数据传输至终端以实现数据传输。因此,多个终端也无需登录账号进行数据传输,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方便了多种不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2.传输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数据先经过隔离模块的扫描,若发现数据中存在计算机病毒或木马时,则对该病毒或木马进行隔离,并且当隔离模块中隔离有数据代码时,装载有杀毒软件的杀毒模块会被激活,杀毒模块会将隔离模块内的病毒和木马消除,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减小了终端被病毒或木马侵害的概率;
3.终端设备通过发射装置发射数据至数据交换装置后,拷贝模块会对该发射数据进行拷贝并储存至存储模块中,从而实现数据的备份,后续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可以连接数据交换装置后,从存储系统的存储模块中提取,从而减小了数据丢失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数据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点对点数据传输方法步骤的流程框图;
图5是本申请点对点数据传输方法存储拷贝步骤的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1、传输设备;11、接收装置;111、识别模块;112、收集模块;113、传输模块;114、第三通讯模块;12、发射装置;121、输出模块;122、标记模块;123、第二通讯模块;13、切换装置;2、数据交换装置;21、第一通讯模块;22、中转模块;23、身份验证模块;24、分析模块;25、存储系统;251、存储模块;252、拷贝模块;3、隔离模块;4、杀毒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
参照图1,该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连接于用于数据传输或接收的多台终端上,且每个传输设备1均与用于数据交换的数据交换装置2连接。
数据交换装置2可以为一个服务器,起到数据中转的作用。
参照图2,传输设备1包括接收装置11、发射装置12和切换装置13。
其中,切换装置13用于切换终端的传输模式,传输模式包括发射数据模式和接收数据模式,具体的,切换装置13可以为切换开关,当开启终端上的接收装置11并关闭发射装置12时,该终端即为发射数据的终端;当关闭终端上的接收装置11并开启发射装置12时,该终端即为接收数据的终端。
发射装置12包括输出模块121、标记模块122和第二通讯模块123。数据交换装置2具有与第二通讯模块123连接的第一通讯模块21,且第一通讯模块21和第二通讯模块123可以通过网络、蓝牙等方式连接。输出模块121与发射数据的终端连接,并用于发射数据;标记模块122用于对发射的数据进行标记,标记方式可以为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文件命名的方式;输出模块121发射数据的同时,标记模块122会对该发射的数据进行标记。
接收装置11包括识别模块111、收集模块112、传输模块113以及第三通讯模块114。数据交换装置2具有与第三通讯模块114连接的第一通讯模块21,且第一通讯模块21和第三通讯模块114可以通过网络、蓝牙等方式连接。识别模块111用于识别带有所需标记的数据;收集模块112用于接收带有所需标记的数据,可以为带有存储功能的处理器;传输模块113与接收数据的终端连接,连接方式既可以为有线连接也可以为无线连接,该传输模块113用于将收集模块112中的数据传输至该接收数据的终端。
发射装置12和接收装置11上均安装有隔离模块3和杀毒模块4。隔离模块3用于扫描传输的数据并对计算机病毒和木马进行隔离;杀毒模块4装载有杀毒软件。输出模块121发射数据之后,隔离模块3会对该数据进行扫描,若发现数据中存在计算机病毒或木马,则对计算机病毒或木马隔离,当所述隔离模块3中隔离有数据代码时,所述杀毒模块4被激活并将所述隔离模块3内的病毒和木马进行消除。
参照图3,数据交换装置2包括中转模块22、控制模块、身份验证模块23、分析模块24以及存储系统25。
中转模块22可以为带有存储功能的处理器,用于接收输出模块121发射的数据,当发射装置12发出输出指令时,中转模块22响应该输出指令并接收输出模块121发出的数据。
控制模块可以为处理器、控制器,用于控制中转模块22传输数据,当接收装置11发出接收指令时,控制模块响应该接收指令并控制中转模块22传输数据。
分析模块24用于获取发射数据模式下和接收数据模式下的终端信息,分析模块24将终端信息发送至各终端,终端信息包括终端数量、各终端名称。利用分析模块24分析出当前终端的连接信息,使得用户能够清楚地得知当前数据从何而来输往何处。
存储系统25包括存储模块251和拷贝模块252,拷贝模块252用于拷贝终端发射的数据;存储模块251可以为带有存储卡、硬盘等的处理器,用于储存拷贝模块252拷贝的数据。存储模块251上也安装有身份验证通道,用于需要通过身份验证才能读取或编辑存储模块251内的数据。终端设备通过发射装置12发射数据至数据交换装置2后,拷贝模块252会对该发射数据进行拷贝并储存至存储模块251中,从而实现数据的备份,后续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可以连接数据交换装置2后,从存储系统25的存储模块251中提取。
发射装置12、接收装置11与数据交换装置2连接时,身份验证模块23会被激活,终端会弹出身份验证界面,通过身份验证之后终端才可以进行数据发射或接收,身份验证的方式可以为短信验证、密码验证、生物特征验证等。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1的实施原理为:
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例如,办公室内有两台电脑和两台手机,四台终端设备需要相互传输资料,将传输设备1与四台终端连接,发射数据的终端向数据交换装置2发射数据,接收的终端只需连接上数据交换装置2即可从其中搜寻所需的资料并接收。
工作时,首先获取用于发射数据的终端和用于接收数据的终端,并且由此了解发射数据的终端名称、数量以及接收数据的终端名称、数量,然后将多个传输设备1与数据交换装置2连接,连接过程中需通过身份验证,当通过身份验证后即可开始传输数据,当进行数据传输时,获取发射的数据,同时对该数据进行标记,标记后的数据会先进行扫描,若扫描到计算机病毒或木马时,将该计算机病毒或木马进行隔离并清除,之后对所需标记的数据进行识别,并对识别出的数据进行接收,随后再将该数据传输至接收数据的终端上以实现数据传输。因此,多个终端也无需登录账号进行数据传输,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方便了多种不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
参照图4,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采集传输设备1信息和数据交换装置2信息,所述传输设备1信息包括发射数据的终端信息和接收数据的终端信息,且所述终端信息包括终端数量、各终端名称。
S11,输入身份信息,判断身份信息,若身份验证通过则实现传输设备1与数据交换装置2连接。
S12,获取发射的数据并标记该发射的数据。
S13,扫描发射的数据,若发射的数据中存在计算机病毒或木马,则隔离并清除该计算机病毒或木马。
S14,识别带有所需标记的数据,接收带有所需标记的数据并将该数据传输至接收数据的终端。
参照图5,还包括如下步骤:
S20,获取发射的数据。
S21,将该发射的数据拷贝成拷贝数据,将所述拷贝数据进行储存。
S22,采集想要读取所述拷贝数据的终端信息。
S23,判断身份信息,若身份验证通过即可读取并编辑所述拷贝数据。
具体的,终端发射数据时,将该发射的数据进行拷贝并进行储存,从而实现数据的备份,想要读取或编辑拷贝数据时,通过身份验证后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数据丢失的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智能终端。
该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具体来说,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传输设备(1)连接于用于数据传输或接收的多台终端上,且传输设备(1)连接有数据交换装置(2),传输设备(1)包括接收装置(11)、发射装置(12)和切换装置(13),所述切换装置(13)用于切换终端的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包括发射数据模式和接收数据模式;所述发射装置(12)包括输出模块(121)和标记模块(122),所述输出模块(121)与终端相连并用于发射数据;所述标记模块(122)用于对发射的数据进行标记;所述输出模块(121)发射数据的同时标记模块(122)标记该发射数据;所述接收装置(11)包括识别模块(111)、收集模块(112)以及传输模块(113),所述识别模块(111)用于识别带有所需标记的数据;所述收集模块(112)用于接收带有所需标记的数据;所述传输模块(113)用于将收集模块(112)的数据传输至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装置(12)和接收装置(11)上均设置有隔离模块(3)和杀毒模块(4),所述隔离模块(3)用于扫描传输数据并对计算机病毒和木马进行隔离,所述杀毒模块(4)装载有杀毒软件,所述输出模块(121)发射数据之后,隔离模块(3)会对该数据进行扫描,若发现数据中存在计算机病毒或木马,则对计算机病毒或木马隔离,当所述隔离模块(3)中隔离有数据代码时,所述杀毒模块(4)被激活并将所述隔离模块(3)内的病毒和木马进行消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交换装置(2)包括中转模块(22)和控制模块,所述中转模块(22)用于接收所述输出模块(121)发出的数据,当所述发射装置(12)发出输出指令时,所述中转模块(22)响应该输出指令并接收所述输出模块(121)发出的数据;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中转模块(22)传输数据,当所述接收装置(11)发出接收指令时,所述控制模块响应该接收指令并控制中转模块(22)传输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交换装置(2)还包括第一通讯模块(21)和身份验证模块(23),所述发射装置(12)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21)连接的第二通讯模块(123);所述接收装置(11)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21)连接的第三通讯模块(114),当所述第二通讯模块(123)或第三通讯模块(114)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21)连接时,所述身份验证模块(23)被激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交换装置(2)包括分析模块(24),所述分析模块(24)用于获取发射数据模式下和接收数据模式下的终端信息,所述分析模块(24)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各终端,所述终端信息包括终端数量、各终端名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交换装置(2)包括存储系统(25),所述存储系统(25)包括存储模块(251)和拷贝模块(252),所述拷贝模块(252)用于拷贝终端发射的数据,且所述存储模块(251)用于储存所述拷贝模块(252)拷贝的数据。
7.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集传输设备(1)信息和数据交换装置(2)信息,所述传输设备(1)信息包括发射数据的终端信息和接收数据的终端信息,且所述终端信息包括终端数量、各终端名称;
输入身份信息;
判断身份信息,若身份验证通过则实现传输设备(1)与数据交换装置(2)连接;
获取发射的数据并标记该发射的数据;
扫描发射的数据,若发射的数据中存在计算机病毒或木马,则隔离并清除该计算机病毒或木马;
识别带有所需标记的数据;
接收带有所需标记的数据并将该数据传输至接收数据的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发射的数据;
将该发射的数据拷贝成拷贝数据;
将所述拷贝数据进行储存;
采集想要读取所述拷贝数据的终端信息;
判断身份信息,若身份验证通过即可读取并编辑所述拷贝数据。
9.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110139093.6A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8043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9093.6A CN112804345B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9093.6A CN112804345B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4345A CN112804345A (zh) 2021-05-14
CN112804345B true CN112804345B (zh) 2023-04-07

Family

ID=75813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39093.6A Active CN112804345B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043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4933A (zh) * 2021-11-09 2022-03-01 民商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实现点对点网盘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6964A (zh) * 2006-12-05 2007-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间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及终端、gdxs和gdxts
CN102710626A (zh) * 2012-05-25 2012-10-03 南京烽火星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便捷的单向文件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08092921A (zh) * 2017-12-14 2018-05-29 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和方法
CN112218249A (zh) * 2020-11-17 2021-01-12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数据下载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5297B (zh) * 2011-01-27 2016-01-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身份管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6964A (zh) * 2006-12-05 2007-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间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及终端、gdxs和gdxts
CN102710626A (zh) * 2012-05-25 2012-10-03 南京烽火星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便捷的单向文件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08092921A (zh) * 2017-12-14 2018-05-29 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交换系统和方法
CN112218249A (zh) * 2020-11-17 2021-01-12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数据下载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4345A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36141B1 (en) Method of collectively managing dispersive log, network system and relay computer for use in the same
CN105243715B (zh) 一种基于动态二维码的小区来访用户自动登记方法及系统
CN103346896B (zh) 一种快速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A2605786A1 (en) Reader control system
CN112804345B (zh) 一种点对点数据传输设备、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301568A (zh) 用于配网的方法、装置和智能家居设备
CN112839028B (zh) 账号注销的处理方法、相关装置、服务器及介质
CN112199652A (zh) 应用程序的登录方法、终端、服务器、系统、介质和设备
CN106528010A (zh) 基于云平台的智能打印机主动服务提供方法及系统
CN107347028A (zh) 消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7221315B (zh)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1409655A (zh) 一种报文驱动的自动化测试系统以及实现方法
CN115348333B (zh) 基于udp双端通信交互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4486753A (zh) 一种信息控制方法
CN112448932B (zh) 消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7407369B (zh) 操作日志记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0848320B1 (ko) Rfid 기능을 이용하여 분실시 처리기능을 수행하는휴대용 단말기와 그 휴대용 단말기 분실시 처리 방법
CN100484291C (zh) 一种对标识器的设置方法
CN108391242B (zh) 一种远程控制方法和远程控制装置
CN104486480A (zh) 一种用户设备
JP2005352692A5 (zh)
JP4841289B2 (ja) 未既記録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5865482A (zh) 治水数据的透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51134A (zh) 非接交互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610457B2 (ja) ファクシミリ接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