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02940B - 一种显示基板、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基板、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02940B
CN112802940B CN202110006457.3A CN202110006457A CN112802940B CN 112802940 B CN112802940 B CN 112802940B CN 202110006457 A CN202110006457 A CN 202110006457A CN 112802940 B CN112802940 B CN 1128029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layer
substrate
pattern
hole
micro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064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02940A (zh
Inventor
韦冬
李庆
于波
黄朝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inju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inju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inju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inju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0645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029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02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29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02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29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 H01L33/46Reflective coating, e.g. dielectric Bragg refl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4Heat extraction or cooling elements
    • H01L33/642Heat extraction or cooling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25Processes relating to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2933/0075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relating to heat extraction or cool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表面上的若干微发光二极管;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若干微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一贯孔和多个第二贯孔,每一微发光二极管自对应的第一贯孔中露出,任意相邻的微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隔断自对应的第二贯孔中露出;以及第一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反射层包括第一图案和多个第三贯孔,每一第三贯孔和每一第一贯孔相对应,以使每一微发光二极管自对应的第三贯孔中露出;第一图案覆盖于多个第二贯孔中,且所述第一图案覆盖第一绝缘层位于第二贯孔中的侧壁。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基板、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无机半导体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因其发光效率高、成本低、寿命长及环保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固态光源或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部分。在液晶显示装置中,LED发出的光线在经过液晶的偏转后,大部分光线会被彩色滤光片吸收掉,只有少量光线出射,导致光的利用率仅有2.8%,这意味着所需的背光的亮度需要超过十倍。
为提高光利用率,降低功耗成本,多种新型的有源显示技术应运而生,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和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Diode,MicroLED)。与OLED相比,MicroLED具有材料稳定性的优势,在亮度及寿命方面的表现也更突出。但对于MicroLED而言,实现全彩化的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将大量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微型LED转移到相应位置;另一种是只转移蓝光LED,红色和绿色像素则采用量子点搭配蓝光LED。
由于MicroLED芯片发光角度比较大,因此,MicroLED显示面板中存在子像素间相互光串扰的问题,导致光的利用率不高。现有的MicroLED显示面面板为了克服相邻MicroLED子像素间的光串扰问题,在相邻MicroLED子像素间放置遮光元件。但,MicroLED发射到遮光元件的光会被其吸收,使得光致发光过程中光损失较多,导致光提取率低。
有鉴于此,现有MicroLED显示装置存在光致发光过程中光损失过多导致光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故,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来改善这一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MicroLED显示装置中存在光致发光过程中光损失过多导致光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衬底和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表面上的若干微发光二极管,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若干微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一贯孔和多个第二贯孔,每一微发光二极管自对应的第一贯孔中露出,任意相邻的微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隔断自对应的第二贯孔中露出;以及第一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反射层包括第一图案和多个第三贯孔,每一第三贯孔和每一第一贯孔相对应,以使每一微发光二极管自对应的第三贯孔中露出;其中,第一图案覆盖于多个第二贯孔中,且所述第一图案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第二贯孔中的侧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表面突出于发光面,且所述第一图案的至少一部分搭接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为透明导热层,所述第一反射层为金属反射层。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一凹部;以及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二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射层包括第二图案和多个第四贯孔,每一第四贯孔和每一微发光二极管相对;第二图案位于多个第一凹部中,且所述第二图案覆盖所述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凹部中的侧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图案的至少一部分表面自对应的第一凹部中露出;第二图案的至少一部分层叠于对应的第一图案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凹部未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凹部的开口远离所述衬底。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绝缘层还包括多个第二凹部,每一第二凹部位于对应的第四贯孔的下方;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设置于对应的第二凹部中,其中,所述第二凹部未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凹部的开口远离所述衬底。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图案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表面突出或者齐平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层为透明隔热层,所述第二反射层为金属反射层或者有机树脂反射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S1、提供衬底,所述衬底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微发光二极管;
S2、涂布绝缘层材料至所述若干微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一绝缘涂层;
S3、图案化所述第一绝缘涂层,形成包括多个第一贯孔和多个第二贯孔的第一绝缘层,每一微发光二极管自对应的第一贯孔中露出,任意相邻的微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隔断自对应的第二贯孔中露出;
S4、涂布反射材料至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一反射涂层;以及
S5、图案化所述第一反射涂层,形成包括第一图案和多个第三贯孔的第一反射层,每一第三贯孔和每一第一贯孔相对应,以使每一微发光二极管自对应的第三贯孔中露出,第一图案覆盖于多个第二贯孔中,且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第二贯孔中的侧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
S6、涂布绝缘层材料至所述第一反射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二绝缘涂层;
S7、图案化所述第二绝缘涂层,形成包括多个第一凹部的第二绝缘层;
S8、涂布反射材料至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二反射涂层;
S9、图案化所述第二反射涂层,形成包括第二图案和多个第四贯孔的第二反射层,每一第四贯孔和每一微发光二极管相对,第二图案覆盖于多个第一凹部中,且第二图案覆盖所述第二绝缘层位于第一凹部中的侧壁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S7还包括:图案化所述第二绝缘层形成多个第二凹部,每一第二凹部位于每一第四贯孔和所述第三贯孔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层对应所述第二凹部的部分靠近所述衬底一侧的表面层叠于每一微发光二极管上方;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形成红色量子点层、绿色量子点层至对应的第二凹部中。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于显示面板的微发光二极管的四周围设导热层和第一反射层,使得微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在侧壁的损失降低,提高了光利用率;且克服了相邻微光二极管之间光串扰,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至图10为图1中显示面板制备过程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衬底10、设置于衬底10一侧表面上的若干微发光二极管21、22、23、第一绝缘层30以及第一反射层40,第一绝缘层30设置若干微发光二极管21、22、23远离衬底10一侧的表面上,第一绝缘层30包括多个第一贯孔31和多个第二贯孔32,每一微发光二极管自对应的第一贯孔31中露出,任意相邻的微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隔断24的至少一部分自对应的第二贯孔32中露出;第一反射层40设置于第一绝缘层30远离衬底10的一侧,第一反射层40包括第一图案41和多个第三贯孔42,每一第三贯孔42和每一第一贯孔31相对,使得每一微发光二极管自对应的第三贯孔42中露出;其中,第一图案41覆盖于多个第二贯孔32中,并覆盖第一绝缘层30朝向第二贯孔32的侧壁33。
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层40的第一图案41在衬底10上投影围绕对应的微发光二极管在衬底10的投影的外侧,即,第一图案41围绕于对应的微发光二极管的外侧边,使得微发光二极管在其侧边上发出的光线,照射到第一图案41时,经第一图案41的反射、汇聚作用,自第一贯孔31中出射,因此,可增加微发光二极管有效出光效率。而,当微发光二极管21上设置有红色量子层71时,经微发光二极管21侧边出射的光线,在第一反射层40的第一图案41的反射,被导向上方的红色量子点层71中,进而增加光线的提取率。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层30远离衬底10一侧的表面突出于微发光二极管,且第一图案41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于第一绝缘层30远离衬底10一侧的表面上。其中,搭接在第一绝缘层30远离衬底10一侧的表面上部分第一图案41的侧壁可避免从第三贯孔42出射的光线横向大角度射出(定义,大致平行于衬底10所在的表面的方向为横向)出射,可进一步提高对微发光二极管21、22、23的光线的提取率,以及减少任意相邻微发光二极管21、22、23之间的发光串扰。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层30例如是透明导热层,其将微发光二极管21、22、23产生的热量朝向第一反射层40传递;而第一反射层40例如金属反射层,金属反射层将热量引导并远离微发光二极管21、22、23,可提高显示面板的散热效率,有助于显示面板显示稳定性、使用寿命的提升。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层30中,第一贯孔31和第二贯孔32交替布置。第一贯孔31和第二贯孔32为贯穿第一绝缘层30的贯穿孔。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层40的多个第三贯孔42彼此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第三贯孔42之间的区域可视作第一图案41。换言之,第一反射层40除去第三贯孔42的部分即为第一图案41。第三贯孔42为贯穿第一反射层40的贯穿孔。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若干微发光二极管21、22、23呈阵列排布,并形成像素阵列,像素阵列包括若干像素单元20,每一像素单元20包括第一子像素21、第二子像素22和第三子像素23,第一子像素21即为微发光二极管21;第二子像素22即为微发光二极管22,第三子像素23即为微发光二极管23。
其中,当微发光二极管21、22、23均为蓝色微发光二极管时,于微发光二极管21、22、23中任意两个微发光二极管(例如,微发光二极管21、22)上分别设置红色量子点层71、绿色量子点层72,以使由像素单元20构成像素阵列的显示面板能够进行彩色化显示。
如图1、图7至图10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绝缘层50和第二反射层60,第二绝缘层50设置于第一反射层40远离衬底10的一侧,第二绝缘层50包括多个第一凹部51,每一第一凹部51与每一第一图案41相对应,第二反射层60包括多个第四贯孔62和第二图案61,第二图案61覆盖于多个第一凹部51中,且第二图案61覆盖第二绝缘层50位于第一凹部51中的侧壁。
第二绝缘层50还包括多个第二凹部52,多个第二凹部52位于第四贯孔62的下方,其与每一微发光二极管相对,其中,第二凹部52用于设置量子点层。
如图1所示,第二绝缘层50对应一个第二凹部52的部分设置于微发光二极管21和红色量子点层71之间,以及,第二绝缘层50对应另一第二凹部52的部分设置于微发光二极管22和绿色量子点层72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二图案61覆盖于第二绝缘层50在第一凹部51中的侧壁,其作用在于避免微发光二极管21、22上方的从红色量子点层71或者绿色量子点层72的侧壁出射的光线横向扩散,导致光线提取率低以及相邻像素之间的光串扰的问题。
优选的,第一反射层40的第一图案41的至少一部分自第一凹部51中露出;第二反射层60的第二图案61至少一部分接触并层叠于第一反射层40的第一图案41的上方,以使在垂直衬底10的方向上,第一图案41和第二图案61没有缝隙,避免光线自第一图案41和第二图案61之间的缝隙处射出,导致光线串扰。
如图1所示,第二绝缘层50例如透明隔热层,其对应于第二凹部52的部分位于覆盖于微发光二极管21、22、23的上方,以隔绝微发光二极管21、22、23产生的热量朝向上方的第二绝缘层50中传递。例如,由于第二绝缘层50为透明隔热层,因此,其可阻挡微发光二极管21、22、23产生的热量向上传导致第二凹部52中的红色量子层71、绿色量子点层72中,避免微发光二极管上方的量子点因受热导致的异常。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层50上的第一凹部51和第二凹部52间隔设置,且,第一凹部51和第二凹部52分别为未贯穿第二绝缘层50的盲孔,其中,第一凹部51和第二凹部52的开口分别远离衬底10。即,第一凹部51和第二凹部52是通过半色调掩模工艺减薄第二绝缘涂层500上对应第一图案41、微发光二极管21、22、23的区域的膜层上部的厚度形成。因此,第二图案61和第一图案41之间也会夹设部分第二绝缘层50。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反射层60上多个第四贯孔62彼此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第四贯孔62之间的区域可视作上述第二图案61。换言之,第二反射层60除去第四贯孔62的部分即为第二图案61。
本实施例中,第二图案61远离衬底10一侧的表面齐平于第二绝缘层50远离衬底10一侧的表面,第二绝缘层50远离衬底10一侧的表面是指,第二绝缘层50除第一凹部51和第二凹部52之外的其他部分远离衬底10一侧的表面。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图案远离衬底一侧的表面还可以是突出第二绝缘层远离衬底一侧的表面,更加的,第二图案的至少一部分搭接于第二绝缘层远离衬底一侧的表面上,提高显示面板克服像素间光串扰的问题。
如图11所示,本发明中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结合图2至图10,详细说明制作方法的过程。
如图11和图2所示,S1、提供衬底10,衬底10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微发光二极管21、22、23。
如图11和图3所示,S2、涂布绝缘层材料至若干微发光二极管21、22、23远离衬底10的一侧,形成第一绝缘涂层300。
如图11和图4所示,S3、图案化第一绝缘涂层300,形成包括多个第一贯孔31和多个第二贯孔32的第一绝缘层30,每一微发光二极管21、22、23分别自对应的第一贯孔31中露出,任意相邻的微发光二极管21、22、23之间的隔断24的一部分自对应的第二贯孔32中露出。
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30的材料选自透明导热绝缘材料,例如SiO2、Al2O3、SiN、SOG或其他导热较好的透明树脂;图案化工艺,例如是通过蚀刻工艺。
如图11和图5所示,S4、涂布反射材料至第一绝缘层3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形成第一反射涂层400。
如图11和图6所示,S5、图案化第一反射涂层400,形成包括第一图案41和多个第三贯孔42的第一反射层40,每一第三贯孔42和每一第一贯孔31相对应,以使每一微发光二极管21、22、23自对应的第三贯孔42中露出,第一图案41覆盖于多个第二贯孔32中,且覆盖第一绝缘层30位于第二贯孔32中的侧壁33。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图案41的至少一部分搭接于第一绝缘层30远离衬底10一侧的表面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层40的材料选自金属铝、金属银等反射率较佳的金属;图案化工艺,例如是通过蚀刻工艺。
如图11和图7所示,S6、涂布绝缘层材料至第一反射层4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形成第二绝缘涂层500。
如图11和图8所示,S7、图案化第二绝缘涂层500,形成包括多个第一凹部51以及多个第二凹部52的第二绝缘层50,第一图案41的至少一部分自对应的第一凹部51中露出;每一第二凹部52位于第三贯孔42上。
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50的材料例如为选自绝缘隔热材料;图案化工艺例如光刻工艺、半色调掩模工艺、纳米压印工艺等。
如图11和图9所示,S8、涂布反射材料至第二绝缘层5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形成第二反射涂层600。
如图11和图10所示,S9、图案化第二反射涂层600,形成包括多个第二图案61和多个第四贯孔62的第二反射层60,每一第四贯孔62和每一微发光二极管21、22、23相对,第二图案61位于对应的第一凹部51中。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图案61的至少一部分层叠于对应的第一图案41的上方。
如图1所示,制作方法还包括:形成红色量子点层71以及绿色量子点层72至对应的第二凹部52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例如是采用制作方法制得。
综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于显示面板的微发光二极管的四周围设导热层和第一反射层,使得微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在侧壁的损失降低,提高了光利用率;且克服了相邻微光二极管之间光串扰,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使用寿命。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此外,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必需指出的是,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衬底和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表面上的若干微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若干微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一贯孔和多个第二贯孔,每一微发光二极管自对应的第一贯孔中露出,任意相邻的微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隔断自对应的第二贯孔中露出;以及
第一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反射层包括第一图案和多个第三贯孔,每一第三贯孔和每一第一贯孔相对应,以使每一微发光二极管自对应的第三贯孔中露出;
其中,第一图案覆盖于多个第二贯孔中,且所述第一图案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第二贯孔中的侧壁;
其中,还包括: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多个第一凹部;以及
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二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射层包括第二图案和多个第四贯孔,每一第四贯孔和每一微发光二极管相对;第二图案位于多个第一凹部中,且所述第二图案覆盖所述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凹部中的侧壁;
所述第一图案的至少一部分表面自对应的第一凹部中露出;第二图案的至少一部分层叠于对应的第一图案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凹部未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凹部的开口远离所述衬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表面突出于发光面,且所述第一图案的至少一部分搭接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为透明导热层,所述第一反射层为金属反射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还包括多个第二凹部,每一第二凹部位于对应的第四贯孔的下方;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设置于对应的第二凹部中,其中,所述第二凹部未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凹部的开口远离所述衬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图案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表面突出或者齐平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表面,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层为透明隔热层,所述第二反射层为金属反射层或者有机树脂反射层。
5.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S1、提供衬底,所述衬底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微发光二极管;
S2、涂布绝缘层材料至所述若干微发光二极管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一绝缘涂层;
S3、图案化所述第一绝缘涂层,形成包括多个第一贯孔和多个第二贯孔的第一绝缘层,每一微发光二极管自对应的第一贯孔中露出,任意相邻的微发光二极管之间的隔断自对应的第二贯孔中露出;
S4、涂布反射材料至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一反射涂层;以及
S5、图案化所述第一反射涂层,形成包括第一图案和多个第三贯孔的第一反射层,每一第三贯孔和每一第一贯孔相对应,以使每一微发光二极管自对应的第三贯孔中露出,第一图案覆盖于多个第二贯孔中,且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第二贯孔中的侧壁;
S6、涂布绝缘层材料至所述第一反射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二绝缘涂层;
S7、图案化所述第二绝缘涂层,形成包括多个第一凹部的第二绝缘层;
S8、涂布反射材料至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二反射涂层;
S9、图案化所述第二反射涂层,形成包括第二图案和多个第四贯孔的第二反射层,每一第四贯孔和每一微发光二极管相对,第二图案覆盖于多个第一凹部中,且第二图案覆盖所述第二绝缘层位于第一凹部中的侧壁上;
其中,所述第一图案的至少一部分表面自对应的第一凹部中露出;第二图案的至少一部分层叠于对应的第一图案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一凹部未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凹部的开口远离所述衬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7还包括:图案化所述第二绝缘层形成多个第二凹部,每一第二凹部位于每一第四贯孔和所述第三贯孔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层对应所述第二凹部的部分靠近所述衬底一侧的表面层叠于每一微发光二极管上方;
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形成红色量子点层、绿色量子点层至对应的第二凹部中。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006457.3A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显示基板、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8029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6457.3A CN112802940B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显示基板、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6457.3A CN112802940B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显示基板、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2940A CN112802940A (zh) 2021-05-14
CN112802940B true CN112802940B (zh) 2022-03-11

Family

ID=75808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06457.3A Active CN112802940B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显示基板、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029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68037A (zh) * 2021-06-17 2023-03-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5119A (zh) * 2015-01-23 2018-12-21 维耶尔公司 系统衬底中的微型器件集成
CN111261665A (zh) * 2018-12-03 2020-06-09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量子点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164705A (zh) * 2020-10-26 2021-01-01 厦门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icro-LED显示面板和Micro-LED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5119A (zh) * 2015-01-23 2018-12-21 维耶尔公司 系统衬底中的微型器件集成
CN111261665A (zh) * 2018-12-03 2020-06-09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量子点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164705A (zh) * 2020-10-26 2021-01-01 厦门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icro-LED显示面板和Micro-LED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2940A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4901B1 (en) 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22003413A (ja) 表示装置
US7573193B2 (en) Optical device and organic EL display
TWI692135B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KR20190069869A (ko) 발광소자 패키지 제조방법
TWI681554B (zh) 畫素陣列基板及其驅動方法
KR20190071274A (ko) 발광소자 패키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201519696A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KR20180036465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3903729A (zh) Micro LED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02940B (zh) 一种显示基板、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210375982A1 (en) Display array
CN113644177B (zh) 发光二极管及发光装置
US20210066406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11402685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40038945A1 (en) Display panel
TWI756995B (zh) 顯示裝置
US2022014004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0773936B1 (ko) 오엘이디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23528669A (ja) 表示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パネルの準備方法
WO2023089947A1 (ja) 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半導体発光モジュール
TWI779631B (zh) 發光裝置
CN111725432B (zh) Oled阳极的制造方法、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230056073A1 (en) Optical device
US20220320177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4

Assignee: Suzhou Heyu Finance Leasing Co.,Ltd.

Assignor: Suzhou xinju Semiconductor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320010031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11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1210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11

Pledgee: Suzhou Heyu Finance Leasing Co.,Ltd.

Pledgor: Suzhou xinju Semiconductor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20010799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11

Pledgee: Suzhou Heyu Finance Leasing Co.,Ltd.

Pledgor: Suzhou xinju Semiconductor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20010799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uzhou Heyu Finance Leasing Co.,Ltd.

Assignor: Suzhou xinju Semiconductor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320010031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40313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