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97662B - 热源塔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热源塔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97662B
CN112797662B CN202110018322.9A CN202110018322A CN112797662B CN 112797662 B CN112797662 B CN 112797662B CN 202110018322 A CN202110018322 A CN 202110018322A CN 112797662 B CN112797662 B CN 1127976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branch
source tower
valv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183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97662A (zh
Inventor
祝建军
孟庆超
张虹
国德防
杨宝林
张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1832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976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97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7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97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7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5Compression system with heat exchange between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4Storage receiver h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热源塔热泵系统。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热源塔热泵系统不能很好地利用储热构件中的热量参与换热而导致节能效果不佳的问题。为此,本发明的热源塔热泵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回路、供热回路和热源塔循环回路,冷媒循环回路上设置有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节流构件,供热回路包括以并联方式设置的第一换热支路和第二换热支路以及与第二换热支路相连的储热支路;本发明通过在压缩机和四通阀之间增设第一换热器,以使热源塔热泵系统运行不同模式时能够相应选择不同的换热路径,从而有效提升换热效率;同时,还通过第二换热器利用储热构件中储存的热量,进而全面提升系统利用储热的能力。

Description

热源塔热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热源塔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换热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换热设备应运而生。近年来,热源塔热泵系统作为一种能够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空气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而备受用户关注。具体而言,冬季,热源塔能够从空气中提取热量,通过液态载冷剂将提取到的热量传递给热源塔热泵机组,作为其低温热源,热源塔热泵通过逆卡诺循环制热;夏季,热源塔热泵则转换为冷水机组,热源塔作为高效冷却塔,通过蒸发式冷却将热量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实现制冷。
现有热源塔热泵系统虽然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但是由于其本身系统比较庞大,因而其耗电量还是较高,然而现有热源塔热泵系统却不能很好地实现储能,进而导致其无法利用用电低峰时段进行储能的问题。另外,现有部分热源塔热泵系统也设置有蓄热构件,但是,现有蓄热构件只能用于储存热水,而无法利用热水中的热量参与换热,因而只能将这部分热水供给用户直接使用;同时,又由于热水只能在温度达到45℃以上时才能使用,其可利用温差较小,从而导致这部分热量被浪费。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热源塔热泵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热源塔热泵系统不能很好地利用储热构件中的热量参与换热而导致节能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源塔热泵系统,所述热源塔热泵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回路、供热回路和热源塔循环回路,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上设置有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节流构件,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和所述四通阀的第一阀口相连,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二阀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所述四通阀的第二阀口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四通阀的第三阀口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四通阀的第四阀口相连,所述节流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所述供热回路上设置有供热泵以实现循环,所述供热回路包括以并联方式设置的第一换热支路和第二换热支路,所述第一换热支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换热,所述第二换热支路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换热,所述供热回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相连的储热支路,所述储热支路上设置有储热构件和储热泵,所述储热支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两侧,所述热源塔循环回路上设置有热源塔换热器和载冷剂泵,所述热源塔循环回路通过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换热。
在上述热源塔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供热回路还包括连接支路,所述连接支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支路,所述连接支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储热构件和所述储热泵之间。
在上述热源塔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储热支路的两端设置有控制所述储热支路通断的阀门。
在上述热源塔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支路上设置有控制所述连接支路通断的阀门。
在上述热源塔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供热泵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子供热泵;并且/或者所述载冷剂泵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子载冷剂泵;并且/或者所述储热泵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子储热泵。
在上述热源塔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支路上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换热支路通断的阀门,并且/或者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上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二换热支路通断的阀门。
在上述热源塔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还设置有桥接支路、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三单向阀与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并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三单向阀的设置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的设置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的设置方向相同,所述桥接支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三单向阀之间,所述桥接支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之间,并且所述节流构件设置在所述桥接支路上。
在上述热源塔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节流构件为节流阀。
在上述热源塔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媒循环回路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的一部分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中以实现换热;并且/或者所述冷媒循环回路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一部分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以实现换热;并且/或者所述冷媒循环回路的一部分和所述热源塔循环回路的一部分均设置在所述第三换热器中以实现换热。
在上述热源塔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供热回路的主管路上还设置有集液器和分液器,以便实现多端供热。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热源塔热泵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回路、供热回路和热源塔循环回路,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上设置有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节流构件,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和所述四通阀的第一阀口相连,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二阀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所述四通阀的第二阀口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四通阀的第三阀口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四通阀的第四阀口相连,所述节流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所述供热回路上设置有供热泵以实现循环,所述供热回路包括以并联方式设置的第一换热支路和第二换热支路,所述第一换热支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换热,所述第二换热支路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换热,所述供热回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相连的储热支路,所述储热支路上设置有储热构件和储热泵,所述储热支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两侧,所述热源塔循环回路上设置有热源塔换热器和载冷剂泵,所述热源塔循环回路通过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换热。本发明通过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所述四通阀的第二阀口之间增设所述第一换热器,以使所述热源塔热泵系统运行不同模式时能够相应选择不同的换热路径,从而有效提升换热效率;同时,本发明还通过增设所述储热支路来有效提升所述热源塔热泵系统的储热能力,以便有效利用用电低峰时段的电能来进行储能,从而有效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进而提升系统的经济性;并且,本发明还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来利用所述储热构件中储存的热量,以使低温热水中的热量也能够得到有效利用,以便所述储热构件中储存的热量能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换热中,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整个系统的热量利用效率以达到节能目的,而且还能使得所述储热构件的体积得到相应缩小,进而全面提升整个系统利用储热的能力,以使整个系统的能效也能够得到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热源塔热泵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压缩机;102、四通阀;103、第一换热器;104、第二换热器;105、第三换热器;106、节流阀;107、第一单向阀;108、第二单向阀;109、第三单向阀;110、第四单向阀;
201、供热泵;202、集水器;203、分水器;211、储热构件;212、储热泵;213、第一关断阀;214、第二关断阀;215、第三关断阀;216、第四关断阀;217、第五关断阀;221、第六关断阀;
301、热源塔换热器;302、载冷剂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本发明不对所述热源塔热泵系统的具体类型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这种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以及“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参阅图1,该图是本发明的热源塔热泵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热源塔热泵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回路、供热回路和热源塔循环回路,其中,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流通的是制冷剂,所述供热回路和所述热源塔循环回路中流通的是载冷剂;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其使用的制冷剂和载冷剂的具体类型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选定,优选地,所述供热回路中所使用的载冷剂为水,以便同时兼顾使用成本和安全性能。
具体而言,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上设置有压缩机101、四通阀102、第一换热器103、第二换热器104、第三换热器105和节流阀106,其中,压缩机101的进气口(即图1中位于下侧的口)和四通阀102的第一阀口(即图1中位于下侧的阀口)相连,压缩机101的排气口(即图1中位于上侧的口)与四通阀102的第二阀口(即图1中位于上侧的阀口)相连,第一换热器103设置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和四通阀102的第二阀口之间,第二换热器104和四通阀102的第三阀口相连(即图1中位于左侧的阀口),第三换热器105和四通阀102的第四阀口(即图1中位于右侧的阀口)相连,节流阀106设置于第二换热器104和第三换热器105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上设置的各个元件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例如,压缩机101既可以是变频压缩机,也可以是定频压缩机;另外,虽然本优选实施例中所用的节流构件为节流阀,但这也并不是限制性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所述节流构件具有节流效果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供热回路的主管路上设置有供热泵201以实现水循环,所述供热回路还包括以并联方式设置的第一换热支路和第二换热支路,其中,所述第一换热支路通过第一换热器103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换热,所述第二换热支路通过第二换热器104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换热;所述供热回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相连的储热支路,所述储热支路上设置有储热构件211和储热泵212,所述储热支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换热器104的两侧,以使所述储热支路及其之间的所述第二换热支路能够形成回路。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所述供热回路上设置的各个元件的具体结构以及所述供热回路两端连接的具体位置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例如,储热构件211既可以采用水箱结构,也可以采用蓄水池结构,并且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储热泵212的具体类型,这都不是限制性的。
另外,所述热源塔循环回路上设置有热源塔换热器301和载冷剂泵302,热源塔换热器301附近设置有热源塔换热风机,以便提升热源塔换热器301和空气的换热效果,所述热源塔循环回路通过第三换热器105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换热。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所述热源塔循环回路上设置的各个元件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例如,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热源塔换热器301的具体类型,也可以自行设定载冷剂泵302的具体类型。
继续参阅图1,如图1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104和第三换热器105之间还设置有桥接支路、第一单向阀107、第二单向阀108、第三单向阀109和第四单向阀110,其中,第一单向阀107和第三单向阀109与第二单向阀108和第四单向阀110并联设置,并且第一单向阀107和第三单向阀109的设置方向相反,第二单向阀108和第四单向阀110的设置方向相反,第一单向阀107和第四单向阀110的设置方向相同,第二单向阀108和第三单向阀109的设置方向相同,所述桥接支路的上端连接至第一单向阀107和第三单向阀109之间,所述桥接支路的下端连接至第二单向阀108和第四单向阀110之间,并且节流阀106设置在所述桥接支路上。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换热器104和第三换热器105之间设置有桥接支路和四个单向阀,但这并不是限制性的,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不同流向;例如,通过设置两条并联的支路,并且在每条支路上均设置一个单向阀和一个节流阀。
进一步地,所述供热回路的主管路上还设置有集水器202和分水器203,所述供热回路通过分水器203向多个换热空间中输送水以实现换热,再通过分水器203进行水的回收,进而有效实现多端换热的效果;当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集水器202和分水器203的具体结构,只要集水器202能够实现集水功能且分水器203能够实现分水功能即可。供热泵201设置于集水器202的下游,以便提供足够的循环动力,作为一种优选设置方式,本优选实施例中采用了三个并联设置的供热泵201来提供动力,在其使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供热泵201的使用个数,以便满足不同的换热需求,通常采用两个供热泵201共同运行的方式进行供热,而另一个供热泵201则作为备用。需要说明的是,这仅是一种优选设置方式,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供热泵201的设置个数和设置方式。
另外,所述储热支路上的两端还设置有第一关断阀213和第二关断阀214,储热构件211和储热泵212设置于第一关断阀213和第二关断阀214之间。作为一种优选设置方式,本优选实施例中采用了两个并联设置的储热泵212来提供动力,在其使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储热泵212的使用个数,以便满足不同的换热需求,通常采用一个储热泵212运行而另一个储热泵212备用的方式使用。当然,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储热泵212的设置个数和设置方式。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优选实施例中采用设置关断阀的方式来实现管路的通断控制,但这并不是限制性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其他控制管路通断的方式,这并不是限制性的。
进一步地,所述供热回路还包括连接支路,所述连接支路的左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支路,所述连接支路的右端连接至储热构件211和储热泵212之间,并且所述连接支路上还设置有第三关断阀215,以便控制所述连接支路的通断状态,从而有效提供更多管路连通方式而适应不同使用需求。同时,位于所述储热支路和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两个连接点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管路设置在第二换热器104中,并且部分所述冷媒循环回路的管路也设置在第二换热器104中,以便有效提升所述第二换热支路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的换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第二换热器104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所述第二换热支路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能够通过第二换热器104进行换热即可。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上还设置有第四关断阀216和第五关断阀217,其中,第四关断阀216设置在所述储热支路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下连接点和所述连接支路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连接点之间,第五关断阀217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上游侧,以便更好地控制整个热源塔热泵系统的运行。
此外,所述第一换热支路上设置有第六关断阀221,位于第六关断阀221下游侧的部分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的管路设置在第一换热器103中,并且部分所述冷媒循环回路的管路也设置在第一换热器103中,以便有效提升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的换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第一换热器103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能够通过第一换热器103进行换热即可。
继续参阅图1,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部分所述热源塔循环回路的管路设置在第三换热器105中,并且部分所述冷媒循环回路的管路也设置在第三换热器105中,以便有效提升所述热源塔循环回路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的换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第三换热器105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所述热源塔循环回路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能够通过第三换热器105进行换热即可。此外,本优选实施例中采用了两个并联设置的载冷剂泵302来提供动力,在其使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载冷剂泵302的使用个数,以便满足不同的换热需求,通常采用一个载冷剂泵302运行而另一个载冷剂泵302备用的方式使用。当然,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载冷剂泵302的设置个数和设置方式。
基于上述结构设置,本发明的热源塔热泵系统能够运行六种不同模式,当然,本发明不对各个模式的执行时机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只要能够有效达到节能效果即可。具体地,六种运行模式如下:
热源塔制热模式:在运行热源塔制热模式时,先开启第一单向阀107、第四单向阀110和第六关断阀221,关闭第二单向阀108、第三单向阀109、第一关断阀213、第二关断阀214、第三关断阀215、第四关断阀216和第五关断阀217,开启所述热源塔换热风机。在此情形下,压缩机101的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先进入第一换热器103中进行冷凝,再通过四通阀102依次流经第二换热器104、第四单向阀110、节流阀106和第一单向阀107,再进入第三换热器105中并蒸发为气态制冷剂,最后再通过四通阀102回到压缩机101中以实现循环;此时,所述供热回路中的水在供热泵201的作用下通过第六关断阀221流经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并通过第一换热器103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进行换热,以便吸收制冷剂冷凝时放出的热量,之后再将热水通过分水器203输出,以供用户使用;热源塔换热器301中的载冷剂在载冷剂泵302的作用下循环流动,在流经第三换热器105时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进行换热以释放热量,以便提升制冷剂的蒸发效果,最后再回到热源塔换热器301中继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以实现循环。
热源塔制冷模式:在运行热源塔制冷模式时,先开启第二单向阀108、第三单向阀109、第四关断阀216和第五关断阀217,关闭第一单向阀107、第四单向阀110、第一关断阀213、第二关断阀214、第三关断阀215和第六关断阀221,开启所述热源塔换热风机。在此情形下,压缩机101的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先流经第一换热器103,再通过四通阀102流入第三换热器105中进行冷凝,之后再依次流经第二单向阀108、节流阀106和第三单向阀109,再进入第二换热器104中并蒸发为气态制冷剂,最后再通过四通阀102回到压缩机101中以实现循环;此时,所述供热回路中的水在供热泵201的作用下依次流经第四关断阀216、第二换热器104和第五关断阀217,从而流经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以便通过第二换热器104进行降温,之后再将冷水通过分水器203输出,以供用户使用;热源塔换热器301中的载冷剂在载冷剂泵302的作用下循环流动,在流经第三换热器105时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进行换热,以便提升制冷剂的冷凝效果,最后再回到热源塔换热器301中向空气放热以实现循环。
热源塔储热模式:在运行热源塔储热模式时,先开启第一单向阀107、第四单向阀110、第一关断阀213和第二关断阀214,关闭第二单向阀108、第三单向阀109、第三关断阀215、第四关断阀216、第五关断阀217和第六关断阀221,开启所述热源塔换热风机。在此情形下,压缩机101的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先流经第一换热器103,再通过四通阀102依次流经第二换热器104进行冷凝、第四单向阀110、节流阀106和第一单向阀107,再进入第三换热器105中并蒸发为气态制冷剂,最后再通过四通阀102回到压缩机101中以实现循环;此时,所述供热回路中的水在供热泵201的作用下实现循环以不断流经第二换热器104,从而吸收制冷剂冷凝时释放的热量而被加热,进而实现储热;热源塔换热器301中的载冷剂在载冷剂泵302的作用下循环流动,在流经第三换热器105时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进行换热以释放热量,以便提升制冷剂的蒸发效果,最后再回到热源塔换热器301中继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以实现循环。
热源塔储冷模式:在运行热源塔储冷模式时,先开启第二单向阀108、第三单向阀109、第一关断阀213和第二关断阀214,关闭第一单向阀107、第四单向阀110、第三关断阀215、第四关断阀216、第五关断阀217和第六关断阀221,开启所述热源塔换热风机。在此情形下,压缩机101的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先流经第一换热器103中,再通过四通阀102流入第三换热器105中进行冷凝,之后再依次流经第二单向阀108、节流阀106和第三单向阀109,再进入第二换热器104中并蒸发为气态制冷剂,最后再通过四通阀102回到压缩机101中以实现循环;此时,所述供热回路中的水在供热泵201的作用下实现循环以不断流经第二换热器104,从而吸收制冷剂蒸发时释放的冷量而被降温,进而实现储冷;热源塔换热器301中的载冷剂在载冷剂泵302的作用下循环流动,在流经第三换热器105时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进行换热,以便提升制冷剂的冷凝效果,最后再回到热源塔换热器301中向空气放热以实现循环。
水源制热模式:在运行水源制热模式时,先开启第二单向阀108、第三单向阀109、第一关断阀213、第二关断阀214和第六关断阀221,关闭第一单向阀107、第四单向阀110、第三关断阀215、第四关断阀216和第五关断阀217,关闭所述热源塔换热风机。在此情形下,压缩机101的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先进入第一换热器103中进行冷凝,再通过四通阀102流经第三换热器105中,之后再依次流经第二单向阀108、节流阀106和第三单向阀109,再进入第二换热器104中并蒸发为气态制冷剂,最后再通过四通阀102回到压缩机101中以实现循环;此时,所述供热回路中的水在供热泵201的作用下通过第六关断阀221流经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并通过第一换热器103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进行换热,以便吸收制冷剂冷凝时放出的热量,之后再将热水通过分水器203输出,以供用户使用;在储热泵212的作用下,储热构件211中的水通过第一关断阀213进入第二换热器104中并放出热量,以使储热构件211中储存的热量能够参与到换热中而得到有效利用,再通过第二关断阀214回到储热构件211中以实现循环。
水源制冷模式:在运行水源制冷模式时,开启第三关断阀215、第一关断阀213和第五关断阀217,关闭第二关断阀214、第四关断阀216和第六关断阀221,关闭所述热源塔换热风机。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停止运行,储热构件211中储存的冷水通过第三关断阀215、第一关断阀213和第五关断阀217在集水器202和分水器203之间循环流动,从而有效实现制冷。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热源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塔热泵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回路、供热回路和热源塔循环回路,
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上设置有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节流构件,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和所述四通阀的第一阀口相连,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二阀口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所述四通阀的第二阀口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四通阀的第三阀口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四通阀的第四阀口相连,所述节流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
所述供热回路上设置有供热泵以实现循环,所述供热回路包括以并联方式设置的第一换热支路和第二换热支路,所述第一换热支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换热,所述第二换热支路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换热,所述供热回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相连的储热支路,所述储热支路上设置有储热构件和储热泵,所述储热支路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两侧,
所述热源塔循环回路上设置有热源塔换热器和载冷剂泵,所述热源塔循环回路通过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冷媒循环回路换热,
所述供热回路还包括连接支路,所述连接支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支路,所述连接支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储热构件和所述储热泵之间,
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还设置有桥接支路、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
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三单向阀与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并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三单向阀的设置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的设置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的设置方向相同,
所述桥接支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三单向阀之间,所述桥接支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之间,并且所述节流构件设置在所述桥接支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源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支路的两端设置有控制所述储热支路通断的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源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路上设置有控制所述连接支路通断的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源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泵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子供热泵;并且/或者
所述载冷剂泵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子载冷剂泵;并且/或者
所述储热泵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子储热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源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上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换热支路通断的阀门,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上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二换热支路通断的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源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构件为节流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源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的一部分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中以实现换热;并且/或者
所述冷媒循环回路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一部分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中以实现换热;并且/或者
所述冷媒循环回路的一部分和所述热源塔循环回路的一部分均设置在所述第三换热器中以实现换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源塔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回路的主管路上还设置有集液器和分液器,以便实现多端供热。
CN202110018322.9A 2021-01-07 2021-01-07 热源塔热泵系统 Active CN1127976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8322.9A CN112797662B (zh) 2021-01-07 2021-01-07 热源塔热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8322.9A CN112797662B (zh) 2021-01-07 2021-01-07 热源塔热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7662A CN112797662A (zh) 2021-05-14
CN112797662B true CN112797662B (zh) 2022-11-22

Family

ID=75808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18322.9A Active CN112797662B (zh) 2021-01-07 2021-01-07 热源塔热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9766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2054A (zh) * 2012-04-26 2012-09-26 江苏辛普森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
CN202648020U (zh) * 2012-04-26 2013-01-02 江苏辛普森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
CN103267325A (zh) * 2013-05-31 2013-08-28 东南大学 基于综合利用的一体化热源塔热泵装置
CN103353189A (zh) * 2013-07-30 2013-10-16 东南大学 基于空气实现再生热量高效利用的热源塔热泵装置
CN203478477U (zh) * 2013-07-30 2014-03-12 东南大学 一种再生热量高效回收的热源塔热泵系统
CN105987536A (zh) * 2015-02-04 2016-10-05 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三联供热泵系统
CN210118911U (zh) * 2019-04-15 2020-02-2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系统
CN111750562A (zh) * 2020-05-29 2020-10-09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水蓄能的热源塔热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2054A (zh) * 2012-04-26 2012-09-26 江苏辛普森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
CN202648020U (zh) * 2012-04-26 2013-01-02 江苏辛普森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
CN103267325A (zh) * 2013-05-31 2013-08-28 东南大学 基于综合利用的一体化热源塔热泵装置
CN103353189A (zh) * 2013-07-30 2013-10-16 东南大学 基于空气实现再生热量高效利用的热源塔热泵装置
CN203478477U (zh) * 2013-07-30 2014-03-12 东南大学 一种再生热量高效回收的热源塔热泵系统
CN105987536A (zh) * 2015-02-04 2016-10-05 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三联供热泵系统
CN210118911U (zh) * 2019-04-15 2020-02-2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系统
CN111750562A (zh) * 2020-05-29 2020-10-09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水蓄能的热源塔热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7662A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8620A (zh) 一种复合型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
US11480344B2 (en) Multi-split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202254480U (zh) 多功能热水空调系统
CN108775729B (zh) 蒸发冷热泵机组
CN102937315A (zh) 制冷蓄冷系统
CN110030765B (zh) 一种干燥供暖供冷复合系统
CN105241145A (zh) 一种补偿式双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的控制方法
CN1137359C (zh) 一种适于大温差、可充分利用能源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CN219677349U (zh) 一种具有冷热控制带氟泵循环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2797662B (zh) 热源塔热泵系统
CN116885331A (zh) 一种储能电池温控系统及储能电池柜
CN203848548U (zh) 空气源热泵多用机组
CN210123212U (zh) 一种干燥供暖供冷复合系统
CN216481351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4891953U (zh) 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11146952U (zh) 蓄热式二氧化碳复叠热泵机组
CN211822913U (zh) 机房空调系统
CN210267577U (zh) 基于自然能源的热泵空调系统
CN221505304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17358190U (zh) 储能站环境温度控制装置及储能站
CN112762510B (zh) 一种适合服务于周期性交替升降温区间的冷热水系统
WO2024109294A1 (zh) 相变蓄热容器及其热泵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20771428U (zh) 一种储能电池的节能温控系统
CN115077120B (zh) 一种热泵复合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5614859B (zh) 一种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