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96748A - 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96748A
CN112796748A CN202110253267.1A CN202110253267A CN112796748A CN 112796748 A CN112796748 A CN 112796748A CN 202110253267 A CN202110253267 A CN 202110253267A CN 112796748 A CN112796748 A CN 1127967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rid
longitudinal
residual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532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96748B (zh
Inventor
何逸凡
陈建波
刘英宪
蔡晖
石洪福
许亚南
张吉磊
马铨峥
梁潇
缪飞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China Ltd Tianjin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China Ltd Tianjin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NOOC China Ltd Tianjin Branch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Priority to CN20211025326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967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96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6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96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67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将目标层划分成网格模型,计算水驱开发油藏开发后期含油饱和度场;确定目标层,读取模型中各网格坐标及相关参数;从目标层底部开始,向上逐个网格计算从底层网格到该网格的累计剩余储量丰度和理想剩余储量丰度;绘制平面关键点的纵向剩余油的改进洛伦兹曲线;计算平面各点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绘制目标层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平面图和目标层平面剩余可动储量丰度图;将目标层剩余油分布为四种模式,制定挖潜策略,指导油田挖潜;可定量描述层内纵向剩余油分布状态,为油田后续挖潜提供重要依据,解决了层内剩余油分布定量评价及空间描述的技术难题。

Description

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
背景技术
老油田的持续稳产对于稳定国内石油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油田经过几十年开发,普遍经历了层系调整,井网整体加密等,剩余油分布从整体集中,到相对集中再到分散集中,挖潜的对象逐步从层间,井间转向了层内。现场取芯井和室内大倍数水驱试验证实,受储层非均质性和开发动态的影响,即使在高含水或特高含水阶段,地下仍存在大量剩余油,采收率仍具备大幅提高的空间。如何对层内剩余油的赋存量和赋存模式进行直观形象的综合表征,对于后期针对性的挖潜策略的指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发明设计一种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该方法是一种更为直观、便捷和定量化的剩余油三维空间的描述方法。该方法可以对老油田靶向挖潜策略制定(包括水平井顶部挖潜,流场调整整体挖潜,注水井细分注水段挖潜,化学驱挖潜)和现场快速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具有较好的实际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以解决老油田后期挖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其包括:
第一步: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将目标层划分成合适尺寸的网格模型,计算水驱开发油藏开发后期含油饱和度场;
第二步:确定目标层,依次读取模型中各网格坐标及相关参数;
第三步:从目标层底部开始,向上逐个网格计算从底层网格到该网格的累计剩余储量丰度和理想剩余储量丰度;
第四步:绘制平面关键点的纵向剩余油的改进洛伦兹曲线;
第五步:计算平面各点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Lo);
第六步:绘制目标层的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平面图和目标层平面剩余可动储量丰度图;
第七步:根据第六步所得的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平面图和目标层平面剩余可动储量丰度图,将目标层剩余油分布为五种模式,分类制定挖潜策略,指导油田挖潜。
前述的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步中,目标层划分的合适尺寸网格模型为确保能反映平面和纵向剩余油差异富集分布的特征,纵向网格划分是将目标层划分为较为均匀和可足够表征纵向剩余油非均质性的网格数,供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计算目标层的开发后期的含油饱和度场。
前述的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步中,所述相关参数包括孔隙度(φ)、含油饱和度(So)和网格厚度(h);依次读取的网格坐标为x、y、z,其中x、y对应纵向一列网格,该列从下数各网格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网格厚度分别标记为φk、Sok、hk,其中下标k为从1开始的整数,表示从目标层底部数第k个网格,最大为该(x,y)列的网格数Z。
前述的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步,是在某列网格中,从底层网格到该列某个网格的累计剩余储量丰度定义为参数D,其计算式为:
Figure BDA0002962771600000021
从底层网格到该列某个网格的理想累计剩余储量丰度定义为参数DD,其计算式为:
Figure BDA0002962771600000031
公式(1)和公式(2)中,So表示含油饱和度;
Figure BDA0002962771600000032
表示其中某列所有网格的平均含油饱和度;k为下标,表示从目标层底部数第k个网格;m为下标,表示编号为m的网格对应的参数;hm表示由下到上第m个网格的厚度;φm表示由下到上第m个网格的孔隙度;Som表示由下到上第m个网格的含油饱和度。
前述的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其中,所述第四步中,常规洛伦兹曲线的表达需要首先对样品按参数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但剩余油的分布有其规律性,在正韵律油层通常分布在顶部,在部分反韵律油层可能分布在底部,若强制排序再计算,则会掩盖其位置信息,因此采用从底部沿纵向网格向上按空间位置进行排列,利用公式(3)和(4)计算,得到平面某点的纵向剩余油的改进洛伦兹曲线:
Figure BDA0002962771600000033
Figure BDA0002962771600000034
公式中,xk、yk表示第k个网格对应于改进洛伦兹曲线上的点;hm表示由下到上第m个网格的厚度;φm表示由下到上第m个网格的孔隙度;Som表示由下到上第m个网格的含油饱和度;k为下标,表示从目标层底部数第k个网格;m为下标,表示从目标层底部数第m个网格;Z表示某列纵向网格的总网格数。
实际中,某纵列计算出的改进洛伦兹曲线位于理想曲线的上面,说明剩余油集中在储层的底部,目标层上部水淹严重;若改进洛伦兹曲线位于理想曲线的下面,说明剩余油集中在储层的上部,储层底部水淹严重;改进的洛伦兹曲线与理想曲线差距越大,说明剩余油分布的非均质性越强。
前述的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五步中,定义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Lo,利用第三步中计算得到的各网格累计剩余储量丰度定义参数D和理想累计剩余储量丰度定义参数DD,采用离散值得算法依据(5)式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962771600000041
其中Dk和DDk分别表示由下到上第k个网格的剩余储量丰度和理想累计剩余储量丰度,由公式(1)和(2)计算求得;Z为某列纵向网格的总网格数;k为下标,表示从目标层底部数第k个网格;
按照平面网格顺序,依次计算得到目标储层平面各点的纵向饱和度非均质系数Lo;Lo的取值范围为[-1~1],其正负可表示剩余油空间的富集位置,正值表示剩余油顶部富集,负值表示剩余油在储层中下部;其绝对值大小表征纵向剩余油的均衡程度,绝对值越大,局部富集程度越强,纵向分布越不均衡,当Lo等于0时,表示该处纵向各点含油饱和度相等,说明纵向驱替绝对均衡;可以实现利用一个系数值表征其某点纵向剩余油分布的均匀程度。
前述的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其中,所述第六步中,利用第五步得到的目标储层平面各点的纵向饱和度非均质系数,利用通用商业软件自动绘制目标层的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平面图;
绘制目标层平面剩余可动储量丰度图时,根据第二步中依次读取模型中各网格坐标及相关参数,并根据公式(6)计算平面各点的剩余可动储量Ωo
Figure BDA0002962771600000042
其中hk为纵向第k个网格的厚度;φk为纵向第k个网格的孔隙度;Sok为纵向第k个网格的含油饱和度;Sork为纵向第k个网格的残余油饱和度;下标k代表从目标层底部数第k个网格,最小为1,最大为纵向网格总数Z;Bo为原油体积系数;剩余可动储量Ωo值为正,其大小可表示剩余可动储量丰度的大小,Ωo越大则表示剩余油越富集,依次计算平面各点剩余可动储量Ωo值后,即可绘制目标层平面剩余可动储量丰度图。
前述的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七步中,基于第六步绘制的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平面图和绘制的目标层平面剩余可动储量丰度图,可以将目标层分为四类:
第一类区域Ωo值低Lo绝对值低,代表该区域剩余油较少且纵向分布均衡,属于均衡驱替型,建议保持;
第二类区域Ωo值低Lo绝对值高,代表该区域剩余油较少且纵向分布极不均衡,通常为目前井网已实现效控制的区域,局部优势通道发育,属于局部窜流型,建议后续可以进行一些调驱或水动力学调整以提高开发效果;
第三类区域Ωo值高Lo绝对值低,代表该区域剩余油富集且纵向分布均衡,通常意味着未形成有效驱替,多为存在内部遮挡,建议增加调整井或转注形成有效注采进行开发;
第四类区域Ωo值高Lo绝对值高,代表剩余油富集且纵向分布极不均衡,其中Lo为正代表底部强水淹,储层中上部剩余油富集难动用,建议储层顶部实施水平井挖潜;Lo为负则代表顶部强水淹,储层中下部剩余油富集,多发生在隔夹层遮挡、反韵律储层等条件下,建议在夹层下部挖潜或者配合层内分注;
该四类区域具体挖潜下限需要根据各个油田的作业成本进行定量细化。
本发明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在商业化软件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描述层内可动剩余油分布模式方法,为定量评估剩余油分布均匀状况、空间分布模式、指导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实施例纵向含油饱和度改进洛伦兹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实施例目标层的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平面图;
图4为本发明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实施例目标层平面剩余可动储量丰度图;
图5为本发明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实施例的H井生产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
本发明的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适用于层内挖潜阶段的水驱老油田、注气开发油田、热采开发油田等多种模式,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
第一步,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将目标层划分成合适尺寸的网格模型,计算水驱开发油藏开发后期含油饱和度场;
目标层划分的合适尺寸网格模型为确保能反映平面和纵向剩余油差异富集分布的特征,纵向网格划分是将目标层划分为较为均匀和可足够表征纵向剩余油非均质性的网格数,供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计算目标层的开发后期的含油饱和度场。
第二步,确定目标层,依次读取模型中各网格坐标及相关参数;所述相关参数包括孔隙度(φ)、含油饱和度(So)和网格厚度(h);依次读取的网格坐标为x、y、z,其中x、y对应纵向一列网格,该列从下数各网格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网格厚度分别标记为φk、Sok、hk,其中下标k为从1开始的整数,表示从目标层底部数第k个网格,最大为该(x,y)列的网格数Z。
第三步,从目标层底部开始,向上逐个网格计算从底层网格到该网格的累计剩余储量丰度和理想剩余储量丰度;
是在某列网格中,从底层网格到该列某个网格的累计剩余储量丰度定义为参数D,其计算式为:
Figure BDA0002962771600000071
从底层网格到该列某个网格的理想累计剩余储量丰度定义为参数DD,其计算式为:
Figure BDA0002962771600000072
公式(1)和公式(2)中,So表示含油饱和度;
Figure BDA0002962771600000073
表示其中某列所有网格的平均含油饱和度;k为下标,表示从目标层底部数第k个网格;m为下标,表示编号为m的网格对应的参数;hm表示由下到上第m个网格的厚度;φm表示由下到上第m个网格的孔隙度;Som表示由下到上第m个网格的含油饱和度。
本实施例为更好描述说明,举例的CASE1和CASE2点数据进行展示,两点处纵向含油饱和度及其他信息如表1、表2所示,可以看出,两者纵向的平均含油饱和度相同,但分布不同:CASE1点底部含油饱和度高、顶部低,代表剩余油在储层底部富集;CASE2点底部含油饱和低、顶部高,代表剩余油在储层顶部富集。
Figure BDA0002962771600000081
Figure BDA0002962771600000082
第四步,绘制平面关键点的纵向剩余油的改进洛伦兹曲线;采用从底部沿纵向网格向上按空间位置进行排列,利用公式(3)和(4)计算,得到平面某点的纵向剩余油的改进洛伦兹曲线:
Figure BDA0002962771600000091
Figure BDA0002962771600000092
公式中,xk、yk表示第k个网格对应于改进洛伦兹曲线上的点;hm表示由下到上第m个网格的厚度;φm表示由下到上第m个网格的孔隙度;Som表示由下到上第m个网格的含油饱和度;k为下标,表示从目标层底部数第k个网格;m为下标,表示从目标层底部数第m个网格;Z表示某列纵向网格的总网格数。
如图2所示,CASE1纵向数据计算出的改进洛伦兹曲线位于理想曲线的上面,说明剩余油集中在储层的底部,目标层上部水淹严重;CASE2数据计算出的改进洛伦兹曲线位于理想曲线的下面,说明剩余油集中在储层的上部,储层底部水淹严重。两条改进洛伦兹曲线均明显偏离理想曲线,说明其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常不均衡,反应出的规律与实际情况相符。
第五步,计算平面各点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Lo);定义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Lo,利用第三步中计算得到的各网格累计剩余储量丰度定义参数D和理想累计剩余储量丰度定义参数DD,采用离散值得算法依据(5)式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962771600000093
其中Dk和DDk分别表示由下到上第k个网格的剩余储量丰度和理想累计剩余储量丰度,由公式(1)和(2)计算求得;Z为某列纵向网格的总网格数;k为下标,表示从目标层底部数第k个网格。
按照平面网格顺序,依次计算得到目标储层平面各点的纵向饱和度非均质系数Lo;Lo的取值范围为[-1~1],其正负可表示剩余油空间的富集位置,正值表示剩余油顶部富集,负值表示剩余油在储层中下部;其绝对值大小表征纵向剩余油的均衡程度,绝对值越大,局部富集程度越强,纵向分布越不均衡,当Lo等于0时,表示该处纵向各点含油饱和度相等,说明纵向驱替绝对均衡,实现利用一个系数值表征其某点纵向剩余油分布的均匀程度。
利用CASE1数据计算得到的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为-0.26,利用CASE2数据计算得到的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为0.26,可以看出其正负准确描述除了剩余油的空间富集模式。
第六步,绘制目标层的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平面图和目标层平面剩余可动储量丰度图;利用第五步得到的目标储层平面各点的纵向饱和度非均质系数,利用通用商业软件自动绘制目标层的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平面图,如图3所示。
绘制目标层平面剩余可动储量丰度图时,根据第二步中依次读取模型中各网格坐标及相关参数,并根据公式(6)计算平面各点的剩余可动储量Ωo
Figure BDA0002962771600000101
其中hk为纵向第k个网格的厚度;φk为纵向第k个网格的孔隙度;Sok为纵向第k个网格的含油饱和度;Sork为纵向第k个网格的残余油饱和度;下标k代表从目标层底部数第k个网格,最小为1,最大为纵向网格总数Z;Bo为原油体积系数。
剩余可动储量Ωo值为正,其大小可表示剩余可动储量丰度的大小,依次计算平面各点剩余可动储量Ωo值后,即可绘制目标层平面剩余可动储量丰度图,即图4所示。
第七步,根据第六步所得的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平面图和目标层平面剩余可动储量丰度图(如图3、图4所示),将目标层剩余油分布为四类区域,分类制定挖潜策略,指导油田挖潜;
第一类区域Ωo值低Lo绝对值低,代表该区域剩余油较少且纵向分布均衡,属于均衡驱替型,建议保持;
第二类区域Ωo值低Lo绝对值高,代表该区域剩余油较少且纵向分布极不均衡,通常为目前井网已实现效控制的区域,局部优势通道发育,属于局部窜流型,建议后续可以进行一些调驱或水动力学调整以提高开发效果;
第三类区域Ωo值高Lo绝对值低,代表该区域剩余油富集且纵向分布均衡,通常意味着未形成有效驱替,多为存在内部遮挡,建议增加调整井或转注形成有效注采进行开发;
第四类区域Ωo值高Lo绝对值高,代表剩余油富集且纵向分布极不均衡,其中Lo为正代表底部强水淹,储层中上部剩余油富集难动用,建议储层顶部实施水平井挖潜;Lo为负则代表顶部强水淹,储层中下部剩余油富集,多发生在隔夹层遮挡、反韵律储层等条件下,建议在夹层下部挖潜或者配合层内分注。
上述四个类区域具体的挖潜下限需要根据各个油田的作业成本进行定量细化。
如综合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平面图(图3)和目标层平面剩余可动储量丰度图(图4)所示,图中方框所示区域Ωo值高、Lo绝对值高,属于第四类区域,此类区域剩余潜力大,纵向分布极不均衡,现有井网很难完全动用。又由于该区域Lo为正值,代表剩余油储层中上部富集,因此指导该区域储层顶部增加一口水平调整井H井,投产后日产油量均在60t/d以上,生产动态如图5所示。证实了按照所述方法分类挖潜的可行性。
本实施例中未进行说明的内容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的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的总体优点阐述:(1)基于改进的洛伦兹曲线和纵向饱和度非均质系数,实现了层内纵向剩余油分布的表征,即定量描述了驱替均匀程度,又描述了空间富集部位,参数具有具体的物理意义,填补了层内挖潜阶段,层内纵向开发状态定量表征的空白。(2)提出了一种结合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和平面剩余可动储量丰度划分剩余油分布模式的方法,基于两个参数可以非常快速和简单地将目标层划分五类区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挖潜策略;(3)克服了传统层内剩余油仅仅定性评价、更无法精确描述空间分布位置的缺点,可以同时实现剩余油分布量、均匀程度和空间位置的描述,实现了层内剩余油的精确描述,为油田开发提供了有效保障。
可以理解,本发明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将目标层划分成合适尺寸的网格模型,计算水驱开发油藏开发后期含油饱和度场;
第二步:确定目标层,依次读取模型中各网格坐标及相关参数;
第三步:从目标层底部开始,向上逐个网格计算从底层网格到该网格的累计剩余储量丰度和理想剩余储量丰度;
第四步:绘制平面关键点的纵向剩余油的改进洛伦兹曲线;
第五步:计算平面各点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Lo);
第六步:绘制目标层的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平面图和目标层平面剩余可动储量丰度图;
第七步:根据第六步所得的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平面图和目标层平面剩余可动储量丰度图,将目标层剩余油分布为五种模式,分类制定挖潜策略,指导油田挖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目标层划分的合适尺寸网格模型为确保能反映平面和纵向剩余油差异富集分布的特征,纵向网格划分是将目标层划分为较为均匀和可足够表征纵向剩余油非均质性的网格数,供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计算目标层的开发后期的含油饱和度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所述相关参数包括孔隙度(φ)、含油饱和度(So)和网格厚度(h);依次读取的网格坐标为x、y、z,其中x、y对应纵向一列网格,该列从下数各网格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网格厚度分别标记为φk、Sok、hk,其中下标k为从1开始的整数,表示从目标层底部数第k个网格,最大为该(x,y)列的网格数Z。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是在某列网格中,从底层网格到该列某个网格的累计剩余储量丰度定义为参数D,其计算式为:
Figure FDA0002962771590000021
从底层网格到该列某个网格的理想累计剩余储量丰度定义为参数DD,其计算式为:
Figure FDA0002962771590000022
公式(1)和公式(2)中,So表示含油饱和度;
Figure FDA0002962771590000025
表示其中某列所有网格的平均含油饱和度;k为下标,表示从目标层底部数第k个网格;m为下标,表示编号为m的网格对应的参数;hm表示由下到上第m个网格的厚度;φm表示由下到上第m个网格的孔隙度;Som表示由下到上第m个网格的含油饱和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采用从底部沿纵向网格向上按空间位置进行排列,利用公式(3)和(4)计算,得到平面某点的纵向剩余油的改进洛伦兹曲线:
Figure FDA0002962771590000023
Figure FDA0002962771590000024
公式中,xk、yk表示第k个网格对应于改进洛伦兹曲线上的点;hm表示由下到上第m个网格的厚度;φm表示由下到上第m个网格的孔隙度;Som表示由下到上第m个网格的含油饱和度;k为下标,表示从目标层底部数第k个网格;m为下标,表示从目标层底部数第m个网格;Z表示某列纵向网格的总网格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中,定义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Lo,利用第三步中计算得到的各网格累计剩余储量丰度定义参数D和理想累计剩余储量丰度定义参数DD,采用离散值得算法依据(5)式进行计算:
Figure FDA0002962771590000031
其中Dk和DDk分别表示由下到上第k个网格的剩余储量丰度和理想累计剩余储量丰度,由公式(1)和(2)计算求得;Z为某列纵向网格的总网格数;k为下标,表示从目标层底部数第k个网格;
按照平面网格顺序,依次计算得到目标储层平面各点的纵向饱和度非均质系数Lo
Lo的取值范围为[-1~1],其正负可表示剩余油空间的富集位置,正值表示剩余油顶部富集,负值表示剩余油在储层中下部;其绝对值大小表征纵向剩余油的均衡程度,绝对值越大,局部富集程度越强,纵向分布越不均衡,当Lo等于0时,表示该处纵向各点含油饱和度相等,说明纵向驱替绝对均衡;可以实现利用一个系数值表征其某点纵向剩余油分布的均匀程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步中,利用第五步得到的目标储层平面各点的纵向饱和度非均质系数,利用通用商业软件自动绘制目标层的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平面图;
绘制目标层平面剩余可动储量丰度图时,根据第二步中依次读取模型中各网格坐标及相关参数,并根据公式(6)计算平面各点的剩余可动储量Ωo
Figure FDA0002962771590000032
其中hk为纵向第k个网格的厚度;φk为纵向第k个网格的孔隙度;Sok为纵向第k个网格的含油饱和度;Sork为纵向第k个网格的残余油饱和度;下标k代表从目标层底部数第k个网格,最小为1,最大为纵向网格总数Z;Bo为原油体积系数;剩余可动储量Ωo值为正,其大小可表示剩余可动储量丰度的大小,Ωo越大则表示剩余油越富集,依次计算平面各点剩余可动储量Ωo值后,即可绘制目标层平面剩余可动储量丰度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步中,基于第六步绘制的纵向含油饱和度非均质系数平面图和绘制的目标层平面剩余可动储量丰度图,可以将目标层分为四类:
第一类区域Ωo值低Lo绝对值低,代表该区域剩余油较少且纵向分布均衡,属于均衡驱替型,建议保持;
第二类区域Ωo值低Lo绝对值高,代表该区域剩余油较少且纵向分布极不均衡,通常为目前井网已实现效控制的区域,局部优势通道发育,属于局部窜流型,建议后续可以进行一些调驱或水动力学调整以提高开发效果;
第三类区域Ωo值高Lo绝对值低,代表该区域剩余油富集且纵向分布均衡,通常意味着未形成有效驱替,多为存在内部遮挡,建议增加调整井或转注形成有效注采进行开发;
第四类区域Ωo值高Lo绝对值高,代表剩余油富集且纵向分布极不均衡,其中Lo为正代表底部强水淹,储层中上部剩余油富集难动用,建议储层顶部实施水平井挖潜;Lo为负则代表顶部强水淹,储层中下部剩余油富集,多发生在隔夹层遮挡、反韵律储层等条件下,建议在夹层下部挖潜或者配合层内分注;
该四类区域具体挖潜下限需要根据各个油田的作业成本进行定量细化。
CN202110253267.1A 2021-03-05 2021-03-05 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 Active CN1127967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3267.1A CN112796748B (zh) 2021-03-05 2021-03-05 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3267.1A CN112796748B (zh) 2021-03-05 2021-03-05 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6748A true CN112796748A (zh) 2021-05-14
CN112796748B CN112796748B (zh) 2023-05-23

Family

ID=75816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53267.1A Active CN112796748B (zh) 2021-03-05 2021-03-05 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9674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1447A (en) * 1998-02-12 2000-08-08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Oil and gas reservoir production analysis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4453876A (zh) * 2014-11-03 2015-03-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致密油气储层水平井油气产量的预测方法及预测装置
CN105551004A (zh) * 2015-12-29 2016-05-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岩心ct图像处理的剩余油微观赋存表示方法
US20190100997A1 (en) * 2017-09-30 2019-04-04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Oil and gas zon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259444A (zh) * 2019-07-15 2019-09-20 西南石油大学 基于流场诊断的水驱油藏渗流场可视化表征与评价方法
CN110863818A (zh) * 2018-08-08 2020-03-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剩余油/气分布的描述方法及装置
CN112347707A (zh) * 2019-08-07 2021-0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藏流动非均质性的表征方法及装置
CN112343587A (zh) * 2020-09-03 2021-0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特低渗透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表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1447A (en) * 1998-02-12 2000-08-08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Oil and gas reservoir production analysis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4453876A (zh) * 2014-11-03 2015-03-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致密油气储层水平井油气产量的预测方法及预测装置
CN105551004A (zh) * 2015-12-29 2016-05-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岩心ct图像处理的剩余油微观赋存表示方法
US20190100997A1 (en) * 2017-09-30 2019-04-04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Oil and gas zon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863818A (zh) * 2018-08-08 2020-03-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剩余油/气分布的描述方法及装置
CN110259444A (zh) * 2019-07-15 2019-09-20 西南石油大学 基于流场诊断的水驱油藏渗流场可视化表征与评价方法
CN112347707A (zh) * 2019-08-07 2021-0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藏流动非均质性的表征方法及装置
CN112343587A (zh) * 2020-09-03 2021-0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特低渗透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表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运来,陈建波,周海燕等: "海上底水油藏水平井水驱波及系数定量表征", 岩性油气藏 *
申乃敏,李华斌,刘露等: "非均质变异系数对S/P驱油 效果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6748B (zh) 2023-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34431A (zh) 一种低渗透致密气藏单井控制储量计算及剩余气分析方法
CN104750896B (zh)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CN110056346B (zh) 一种基于趋势变化函数的油藏三维原始含水饱和度模拟方法
CN108846540B (zh) 致密砂岩气田的采收率标定方法及装置
CN110838175B (zh) 注气开发油藏的地质模型建立方法
CN105528522A (zh) 一种基于空间网格计算连续性油气藏资源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60411B (zh)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局部井网注水开发优化方法
CN108343420A (zh) 一种多因素协同分析的工厂化作业大井组布井方法
CN107448197B (zh) 一种海相砂岩油藏窜流通道空间发育定量识别的方法
CN106570262B (zh) 一种储层构型结构的描述方法
US9411915B2 (en) Method of selecting positions of wells to be drilled for petroleum reservoir development
CN109763800A (zh) 一种油田分层注水量预测方法
CN105092820A (zh) 一种生物碎屑灰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
CN109783944A (zh) 三维流动单元模型建立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7808068A (zh) 一种用于致密砂岩气藏高产富集评价的方法
CN106503407A (zh) 存在部分连通断层的线性水侵油藏的试井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5652341B (zh) 一种考虑古构造影响的快捷定量化古地貌恢复方法
CN104965237A (zh) 一种定量优选非常规油气有利区的方法
CN104533519A (zh) 立井井筒通过强含水厚岩层时涌水水害的治理方法
CN104948177A (zh) 一种基于米产液指数统计特征规律的产能预测方法
Liu et al. The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for Well Pattern Optimization of Heterogeneous Sandstone Reservoirs
CN110428497B (zh) 辫状河训练图像生成方法
CN111622733A (zh) 一种致密气藏区域部署加密井的方法
CN112049629A (zh) 一种基于甲型水驱特征曲线的缝洞型油藏采收率预测方法
CN112796748A (zh) 层内剩余油赋存模式定量表征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