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8710B - 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及接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及接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8710B
CN112788710B CN202011621776.7A CN202011621776A CN112788710B CN 112788710 B CN112788710 B CN 112788710B CN 202011621776 A CN202011621776 A CN 202011621776A CN 112788710 B CN112788710 B CN 1127887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point
access
terminal device
networks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17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88710A (zh
Inventor
张润丰
纪明亭
赵嘉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217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887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8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8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88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8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无线网络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以及接入装置,所述接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接入点设备与由所述接入点设备形成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所述映射关系,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多个接入点网络。在上述方案中,由于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在连接不同的接入点网络前,获取接入点设备与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并根据映射关系,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与传统接入技术相比,由于传统接入技术无法保证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故无法对上下行数据进行统一整合与分发。而本申请通过上述方式可连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进而通过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上下行数据进行统一整合与分发。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及接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无线网络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以及接入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WLAN)是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RadioFrequency,RF)的技术,取代双绞铜线构成的无线网络。
其中,Wi-Fi(Wireless-Fidelity)是一种允许电子设备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的技术,通常使用2.4G或5G射频频段。由于2.4G或5G具有不同的优劣势,故“双WIFI技术”孕育而生。其中,“双WiFi网络加速技术”利用单个待接入设备同时连接两个WiFi信号,进而达到提高传输可靠性以及降低延时等目的。
然而,终端设备在连接接入点网络时,无法保证接入的接入点网络同属一个接入点设备,导致终端设备往往接入不同接入点设备的接入点网络中,进而在上下行数据传输时,不利于对上下行数据进行整合与分发。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接入装置、终端设备、第一接入点设备、无线网络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解决终端设备在连接接入点网络时,无法保证接入的接入点网络同属一个接入点设备,导致终端设备往往接入不同接入点设备的接入点网络中,进而在上下行数据传输时,不利于对上下行数据进行整合与分发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所述接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接入点设备与由所述接入点设备形成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多个接入点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所述接入方法应用于第一接入点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形成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操作,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接入操作对应的接入点网络;所述接入操作是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触发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装置,所述接入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接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接入点设备与由所述接入点设备形成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
接入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映射关系,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多个接入点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装置,所述接入装置应用于第一接入点设备,所述接入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形成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
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操作,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接入操作对应的接入点网络;所述接入操作是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触发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多个无线模块、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接入点设备,包括射频模块、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二方式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在连接不同的接入点网络前,获取接入点设备与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并根据映射关系,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的多个接入点网络,故解决了终端设备无法连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接入点网络。与传统接入技术相比,由于传统接入技术无法保证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故无法对上下行数据进行统一整合与分发。而本申请通过上述方式可连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进而通过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上下行数据进行统一整合与分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双端交互示意性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中步骤401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中步骤4012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中步骤402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中步骤4021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冗余数据的流向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接入装置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接入装置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接入点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在传统的无线网络技术中,常常采用2.4G或5G的频段作为射频频段,进行无线通信。而2.4G或5G具有不同的优劣势:5G频段的频率较高,在空气或障碍物中传播时衰减较大,覆盖距离一般比2.4G频段小。2.4G频段的频宽较窄,无线环境拥挤,干扰较大。
为了兼顾2.4G或5G射频频段的不同优点,故“双WIFI技术”孕育而生。在“双WIFI技术”中接入点设备同时发出2.4G频段和5G频段信号,以形成两个接入点网络。在终端设备中设置有两个无线模块,每个无线模块都可单独连接一个接入点网络,以实现“双WIFI技术”。然而,由于终端设备在连接接入点网络时,无法分辨不同接入点设备与不同接入点网络之前的关联关系,故无法保证接入的接入点网络同属一个接入点设备,导致终端设备往往接入不同接入点设备的接入点网络中。进而在上下行数据传输时,不利于对上下行数据进行整合与分发。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接入装置、终端设备、第一接入点设备、无线网络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首先,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系统,所述无线网络系统包括终端设备、第一接入点设备以及多个第二接入点设备。
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无线网络系统包括终端设备11、第一接入点设备12以及第二接入点设备13。其中,对于第二接入点设备13的数量可以更多,为了更好地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故以单个第二接入点设备(即将第二接入点设备13作为多个第二接入点设备的代表)为例进行解释说明。需要强调的是,图1仅仅是示例,对于图中的设备数量以及连接关系并不做任何限定。
所述终端设备11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12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所述第二接入点设备13用于向终端设备11发送所述第二接入点设备13与由所述第二接入点设备13形成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
为了更好得解释技术方案,本申请针对双端交互(终端设备与接入点设备集合形成所述双端)的流程进行整体性解释说明后,再逐一针对每端的执行步骤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见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双端交互示意性流程图。
如图2所示,第一接入点设备12向终端设备11发送第一接入点设备12与由第一接入点设备12形成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二接入点设备13向终端设备11发送第二接入点设备13与由第二接入点设备13形成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终端设备11接收第一接入点设备12与第二接入点设备13发送的映射关系,并根据映射关系选择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即第一接入点设备12)的多个接入点网络。终端设备11接入第一接入点设备12的多个接入点网络。
在上述整体性解释说明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以图1所示的硬件环境为例,对终端设备的执行流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见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所述接入方法执行主体为终端设备,如图3所示,该接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多个接入点设备与由所述接入点设备形成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终端设备11中包括多个无线模块,用于实现无线通信。其中,无线模块可以为实体硬件(例如:无线网卡)或虚拟软件(通过软件虚拟出多个虚拟终端设备)。为了更好地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以终端设备11包括第一无线模块和第二无线模块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11中的无线模块的数量可以更多,在此不做限定。
由于在传统的接入方法中,终端设备仅能根据SSID(服务集标识)自由选择不同的接入点网络进行连接。由于终端设备无法分辨每个接入点网络与接入点设备之间的关系,故仅能将不同的接入点网络视为单独的接入点设备。导致终端设备连接的多个接入点网络可能是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接入点网络,也可能是不同接入点设备对应的接入点网络。故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需提前获取多个接入点设备(即接入点设备12以及接入点设备13)与由接入点设备形成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分辨不同接入点设备对应的接入点网络。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将接入点设备12对应的两个接入点网络,记为:接入点网络1以及接入点网络2。本申请将接入点设备13对应的两个接入点网络,记为:接入点网络3以及接入点网络4。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获取到的映射关系为:接入点设备12映射于接入点网络1以及接入点网络2,接入点设备13映射于接入点网络3以及接入点网络4。
其中,映射关系的获取方式包括以下两种:
方式①:在执行步骤301前,预存映射关系。在执行步骤301时,在存储模块中提取预存的映射关系。
方式②:终端设备11接入每个接入点网络中。并在接入的状态下,接收接入点设备发送映射关系。其中,由于终端设备11接入每个接入点网络的流程较为复杂,故为了简化此流程,本申请提出更优的方式③。
方式③: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步骤301包括如下步骤3011至步骤3012。请参见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中步骤301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步骤3011,获取每个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管理帧。
其中,管理帧包括但不限于信标帧、探测响应帧以及关联响应帧等。
由于终端设备11在接入接入点设备时,接入点设备需要通过管理帧与终端设备11进行交互,进而使终端设备11接入本机。故本申请通过交互过程中的管理帧传输映射关系(采用传统的接入流程,无需增加额外的流程步骤),具体过程如下:
接入点设备发送Beacon帧(信标帧)。终端设备11在接收到Beacon帧后,向接入点设备发送Probe Request帧(探测请求帧)。接入点设备在接收到Probe Request帧后,向终端设备11发送Probe Response帧(探测响应帧)。终端设备11在接收到Probe Response帧后,与接入点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在身份认证通过后,终端设备11向接入点设备发送Association Request帧(关联请求帧)。接入点设备在接收到Association Request帧后,向终端设备11发送Association Response帧(关联响应帧),以完成接入流程。
由上述过程可知,接入点设备向终端设备11发送的管理帧包括信标帧、探测响应帧以及关联响应帧等。故终端设备11可在上述管理帧中提取映射关系。
步骤3012,在所述管理帧中提取所述映射关系。
由于接入点设备与接入点网络可通过不同信息进行区分,故可提取不同信息,并根据不同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得到映射关系。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步骤3012包括如下步骤A1至步骤A2。请参见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中步骤3012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步骤A1,在所述管理帧中提取每个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标识符以及每个所述接入点网络的第二标识符。
步骤A2,将所述第一标识符以及所述第二标识符之间的关联关系,作为所述映射关系。
第一标识符包括但不限于MAC地址信息(物理地址)、SSID(服务集标识)以及BSSID(基本服务集标识符)等一种或多种信息之间的组合。第二标识符包括但不限于MAC地址信息、SSID(服务集标识)以及BSSID(基本服务集标识符)等一种或多种信息之间的组合。
若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为MAC地址信息,则执行如下步骤:提取管理帧中接入点设备MAC地址、接入点网络MAC地址,以及每个MAC地址之间的关联关系。将该关联关系作为映射关系。
若第一标识符为SSID,第二标识符为BSSID,则执行如下步骤:终端设备11在管理帧中提取接入点设备SSID、接入点网络BSSID,以及SSID与BSSID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将该关联关系作为映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标识符为其他类型的信息,第二标识符为其他类型的信息,则对应的执行步骤可类比上述步骤得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2,根据所述映射关系,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多个接入点网络。
终端设备11可根据映射关系,在所有接入点网络中,选择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以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
其中,对于对同一个接入点设备的选择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两种方式:
方式①:在多个接入点设备中随机选择一个接入点设备,作为所述同一个接入点设备。
方式②: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步骤302包括如下步骤3021至步骤3023。请参见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中步骤302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步骤3021,根据预设策略,在所述多个接入点设备中选择所述同一个接入点设备。
由于不同的接入点设备之间具有不同的区别点,故本实施将不同的区别点作为预设策略,进而选择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即接入点设备12)的接入点网络。所述预设策略包括如下:
策略①:根据每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多个接入点网络的平均信号强度,选择最大平均信号强度对应的接入点设备,作为所述同一个接入点设备。
策略②:根据每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多个接入点网络的平均延时,选择最小平均延时对应的接入点设备,作为所述同一个接入点设备。
策略③:在多个接入点网络中选择信号强度最强的接入点网络,将该接入点网络对应的接入点设备,作为所述同一个接入点设备。
策略④:在多个接入点网络中选择延时最小的接入点网络,将该接入点网络对应的接入点设备,作为所述同一个接入点设备。
策略⑤: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步骤3021包括如下步骤B1至步骤B2。请参见图7,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中步骤3021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步骤B1,计算每个所述接入点设备对应的所述接入点网络的平均传输速率。
步骤B2,将最大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接入点设备,作为所述同一个接入点设备。
步骤3022,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得到所述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多个接入点网络。
步骤3023,接入所述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所述多个接入点网络。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也可将同一个接入点设备的所有接入点网络设置为相同的SSID(其中,不同接入点设备的SSID不同)。终端设备11连接相同SSID的接入点网络,以实现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多个接入点网络。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在连接不同的接入点网络前,获取接入点设备与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并根据映射关系,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的多个接入点网络,故解决了终端设备无法连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接入点网络。与传统接入技术相比,由于传统接入技术无法保证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故无法对上下行数据进行统一整合与分发。而本申请通过上述方式可连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进而通过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上下行数据进行统一整合与分发。
可选地,在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在步骤302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请参见图8,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其中,步骤801至步骤802与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至步骤302相同,请参照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至步骤302。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801,获取多个接入点设备与由所述接入点设备形成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
步骤802,根据所述映射关系,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多个接入点网络。
步骤803,分别通过所述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所述多个接入点网络发送相同的冗余数据;其中,所述冗余数据通过所述同一个接入点设备进行去重处理。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请参见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冗余数据的流向示意图。如图9所示,接入点设备12和接入点设备13形成四个接入点网络。终端设备11分别接入接入点设备12和接入点设备13对应的一个接入点网络,并在两个接入点网络中同时传输相同的冗余数据。接入点设备12和接入点设备13在接收到两个相同的冗余数据后,将两个相同的冗余数据传输至中心设备14(其中,若终端设备11连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的两个接入点网络,同样需要将两个相同的冗余数据传输至中心设备14),以通过中心设备14进行去重处理,并传输至以太网15中,以达到提高传输可靠性以及降低延时等目的。然而,在接入点设备12和接入点设备13向中心设备14发送相同的冗余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占用较多的传输资源,极大增加了网络传输负载。故本实施例通过接入点设备代替中心设备14进行去重处理,可将中心设备撤除,简化了网络拓扑结构,节省了硬件成本。且由于接入点设备无需传输冗余数据至中心设备,故极大降低了网络传输负载。具体过程如下;
终端设备通过每个接入点网络中发送相同的冗余数据。第一接入点设备12在接收到多个冗余数据后,直接对多个冗余数据进行去重处理,无需通过中心设备进行去重,并将去重后的冗余数据传入以太网15。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通过映射关系,连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的多个接入点设备,故可直接通过同一个接入点设备进行去重处理。而在传统的接入方法中,由于无法保证连接的多个接入点设备同属于相同的接入点设备,故无法通过接入点设备进行去重处理,仅能通过中心设备进行去重处理。而本申请通过接入点设备替代中心设备进行去重处理(也即对上行数据进行整合),减少了冗余数据的传输过程,故极大降低了网络传输负载。
在上述整体性解释说明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以图1所示的硬件环境为例,对第一接入点设备12的执行流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0,图10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所述接入方法执行主体为第一接入点设备12,如图10所示,该接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形成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一接入点设备12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发送映射关系:
方式①:在与终端设备11完成接入流程后,向终端设备11发送映射关系。
方式②:在接入流程中,通过管理帧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映射关系。
管理帧包括但不限于信标帧、探测响应帧以及关联响应帧等。
示例性地,映射关系可以为接入点设备的MAC地址与接入点网络的MAC地址之间的关联关系。映射关系也可以为接入点设备的SSID与接入点网络的BSSID之间的关联关系。映射关系也可以为其他标识符之间的关联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MAC地址、接入点设备的SSID、接入点网络的BSSID以及映射关系可通过不同的管理帧分别发送或通过同一个管理帧进行共同发送,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第一接入点设备可形成的接入点网络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接入点网络采用的射频频段包括但不限于2.4G和5G等,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而定,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102,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操作,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接入操作对应的接入点网络;所述接入操作是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触发的操作。
第一接入点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根据所述接入请求将终端设备接入所述接入操作对应的接入点网络。
其中,终端设备中不同的无线模块发送的接入请求不同,例如:第一无线模块发送第一接入请求,第一接入点设备将第一无线模块接入所述接入操作对应的第一接入点网络;第二无线模块发送第二接入请求,第二接入点设备将第二无线模块接入所述接入操作对应的第二接入点网络,以此类推,将终端设备中的不同无线模块接入每个无线模块对应的接入点网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点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接入点设备与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以使终端设备接入第一接入点设备对应的不同接入点网络。与传统接入技术相比,由于传统接入技术无法保证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故无法对上下行数据进行统一整合与分发。而本申请通过上述方式可连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进而通过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上下行数据进行统一整合与分发。
可选地,在上述图10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在步骤102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请参见图11,图1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其中,步骤111至步骤112与上述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101至步骤102相同,请参照上述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101至步骤102。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11,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形成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
步骤112,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操作,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接入操作对应的接入点网络;所述接入操作是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触发的操作。
步骤113,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多个所述接入点网络发送的相同的上行冗余数据。
步骤114,对所述冗余数据进行去重处理。
接入点设备11在接收到相同的冗余数据后,承担中心设备的职责,对冗余数据进行去重处理。并将去重处理后的冗余数据,传入以太网15,以进行数据交互。通过该方法可将中心设备撤除,简化了网络拓扑结构,节省了硬件成本。且由于接入点设备无需传输冗余数据至中心设备,故极大降低了网络传输负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接入点设备向终端设备传输映射关系,以使终端设备发送相同的冗余数据。第一接入点设备通过代替中心设备进行去重处理(也即对上行数据进行整合),减少了冗余数据的传输过程,故极大降低了网络传输负载。
可选地,在上述图10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在步骤102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请参见图12,图1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其中,步骤121至步骤122与上述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101至步骤102相同,请参照上述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101至步骤102。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21,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形成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
步骤122,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操作,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接入操作对应的接入点网络;所述接入操作是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触发的操作。
步骤123,接收所述上级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所述上级设备是指在以太网中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连接的设备。
由于第一接入点设备为无线网络和有线以太网之间的连接枢纽,故本实施例将在以太网中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连接的设备,称为上级设备。上行设备是包括但不限于中心设备、服务器以及网关等。
本实施例为了进一步将不同设备的处理流程集成在第一接入点设备中,故通过第一接入点设备替代其他设备(其他设备包括网关等)的分发处理,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24,获取每个所述接入点网络的运行参数。
第一接入点设备在接收到下行数据后。获取每个所述接入点网络的运行参数,以判断每个接入点网络的运行情况,并选择最优接入点网络。通过最优接入点网络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以提高传输速率以及减低时延。
其中,运行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信号强度、负载信息、传输速度以及时延等一种或多种信息之间的结合。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以运行参数为信号强度为例,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
步骤125,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在多个所述接入点网络中,选择目标接入点网络。
第一接入点设备根据信号强度,在多个接入点网络中,选择信号强度最大的接入点网络作为目标接入点网络。
可以理解的是,当运行参数为其他信息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类比上述方案得到其他信息对应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26,将所述下行数据通过所述目标接入点网络发送至所述目标接入点网络对应的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为所述终端设备中用于接入所述目标接入点网络的通信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接入点设备替代了其他设备的分发处理,故在以外网中可将其他设备撤除,以优化网络拓扑结构以及节省硬件成本。
如图1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入装置13,所述接入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请参见图13,图1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接入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一种接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131,用于获取多个接入点设备与由所述接入点设备形成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
接入单元132,用于根据所述映射关系,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多个接入点网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接入装置,由于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在连接不同的接入点网络前,获取接入点设备与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并根据映射关系,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的多个接入点网络,故解决了终端设备无法连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接入点网络。与传统接入技术相比,由于传统接入技术无法保证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故无法对上下行数据进行统一整合与分发。而本申请通过上述方式可连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进而通过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上下行数据进行统一整合与分发。
如图1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的接入装置14,所述接入装置应用于第一接入点设备,请参见图14,图1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接入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一种接入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141,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形成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
接收单元142,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操作,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接入操作对应的接入点网络;所述接入操作是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触发的操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接入装置,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接入点设备与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以使终端设备接入第一接入点设备对应的不同接入点网络。与传统接入技术相比,由于传统接入技术无法保证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故无法对上下行数据进行统一整合与分发。而本申请通过上述方式可连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进而通过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上下行数据进行统一整合与分发。
图1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15包括:多个无线网卡151、处理器152、存储器153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43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5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54,例如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程序。所述处理器152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54时实现上述各个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3所示的步骤301至步骤303。或者,所述处理器152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54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功能,例如图13所示单元131至132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154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53中,并由所述处理器152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154在所述一种终端设备15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154可以被分割成获取单元和计算单元各单元具体功能如下: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接入点设备与由所述接入点设备形成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
接入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映射关系,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多个接入点网络。
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以及平板电脑等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中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网卡151、处理器152、存储器15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5仅仅是一种终端设备15的示例,并不构成对一种终端设备15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一种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述无线网卡151可以为实体硬件(例如:无线网卡)或虚拟软件(通过软件虚拟出多个虚拟终端设备),用于接入接入点网络,实现数据交互。
所述处理器14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53可以是所述一种终端设备15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一种终端设备15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53也可以是所述一种终端设备15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一种终端设备15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53还可以既包括所述一种终端设备15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53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一种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153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接入点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实施例的一种第一接入点设备16包括:射频模块161、处理器162、存储器163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63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6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64,例如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程序。所述处理器162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64时实现上述各个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0所示的步骤101至步骤102。或者,所述处理器162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34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功能,例如图14所示单元141至142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164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63中,并由所述处理器162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164在所述一种第一接入点设备16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164可以被分割成获取单元和计算单元各单元具体功能如下: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形成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
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操作,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接入操作对应的接入点网络;所述接入操作是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触发的操作。
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可以是路由器等具有接入功能的设备。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中包括但不限于射频模块161、处理器162、存储器16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6仅仅是一种第一接入点设备16的示例,并不构成对一种第一接入点设备16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一种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述射频模块161用于发射电磁波,通过电磁波形成接入点网络。
所述处理器16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63可以是所述一种第一接入点设备16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一种第一接入点设备16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63也可以是所述一种第一接入点设备16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一种第一接入点设备16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63还可以既包括所述一种第一接入点设备16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63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一种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163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移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移动终端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网络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网络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监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监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监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监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接入方法包括:
获取每个接入点设备发送的管理帧;
在所述管理帧中提取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在所有接入点网络中,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多个不同频段的接入点网络;
所述在所述管理帧中提取所述映射关系,包括:
在所述管理帧中提取每个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标识符以及每个所述接入点网络的第二标识符;
将所述第一标识符以及所述第二标识符之间的关联关系,作为所述映射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映射关系,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多个不同频段的接入点网络,包括:
根据预设策略,在所述多个接入点设备中选择所述同一个接入点设备;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得到所述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多个接入点网络;
接入所述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所述多个接入点网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策略,在所述多个接入点设备中选择所述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包括:
计算每个所述接入点设备对应的所述接入点网络的平均传输速率;
将最大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接入点设备,作为所述同一个接入点设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映射关系,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多个不同频段的接入点网络之后,还包括:
分别通过所述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所述多个接入点网络发送相同的冗余数据;其中,所述冗余数据通过所述同一个接入点设备进行去重处理。
5.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方法应用于第一接入点设备,所述接入方法包括:
通过管理帧向所述终端设备传递映射关系;所述管理帧中包括每个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标识符以及每个接入点网络的第二标识符,以及所述第一标识符与所述第二标识符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终端设备能够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在所有接入点网络中,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多个不同频段的接入点网络;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操作,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接入操作对应的接入点网络;所述接入操作是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触发的操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操作,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接入操作对应的接入点网络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多个所述接入点网络发送的相同的上行冗余数据;
对所述冗余数据进行去重处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操作,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接入操作对应的接入点网络之后,还包括:
接收上级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所述上级设备是指在以太网中与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连接的设备;
获取每个所述接入点网络的运行参数;
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在多个所述接入点网络中,选择目标接入点网络;
将所述下行数据通过所述目标接入点网络发送至所述目标接入点网络对应的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为所述终端设备中用于接入所述目标接入点网络的通信模块。
8.一种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接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个接入点设备发送的管理帧;在所述管理帧中提取映射关系;
接入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在所有接入点网络中,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多个不同频段的接入点网络;
其中,所述在所述管理帧中提取所述映射关系,包括:在所述管理帧中提取每个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标识符以及每个所述接入点网络的第二标识符;将所述第一标识符以及所述第二标识符之间的关联关系,作为所述映射关系。
9.一种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装置应用于第一接入点设备,所述接入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管理帧向终端设备传递映射关系;所述管理帧中包括每个所述接入点设备的第一标识符以及每个接入点网络的第二标识符,以及所述第一标识符与所述第二标识符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终端设备能够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在所有接入点网络中,接入同一个接入点设备对应的多个不同频段的接入点网络;
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操作,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接入操作对应的接入点网络;所述接入操作是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触发的操作。
10.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多个无线模块、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第一接入点设备,包括射频模块、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2.一种无线网络系统,所述无线系统包括终端设备、第一接入点设备以及多个第二接入点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所述第一接入点设备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所述第二接入点设备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接入点设备与由所述第二接入点设备形成的多个接入点网络之间的映射关系。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或5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1621776.7A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及接入装置 Active CN1127887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1776.7A CN112788710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及接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1776.7A CN112788710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及接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8710A CN112788710A (zh) 2021-05-11
CN112788710B true CN112788710B (zh) 2023-10-03

Family

ID=75754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1776.7A Active CN112788710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及接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8871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8679A (zh) * 2015-10-21 2015-12-30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无线网络互通的设备及方法
CN107548571A (zh) * 2014-12-01 2018-01-0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网络标识符的有效传送
CN107852655A (zh) * 2016-05-31 2018-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接入点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0753067A (zh) * 2014-07-01 2020-02-04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局域网接入
CN110868726A (zh) * 2018-08-28 2020-03-0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络通信的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CN111225429A (zh) * 2018-11-26 2020-06-0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路由器的ssid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05098A1 (en) * 2012-10-16 2014-04-17 Stmicroelectronics, Inc. Frame specification for a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3067A (zh) * 2014-07-01 2020-02-04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局域网接入
CN107548571A (zh) * 2014-12-01 2018-01-0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网络标识符的有效传送
CN105208679A (zh) * 2015-10-21 2015-12-30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无线网络互通的设备及方法
CN107852655A (zh) * 2016-05-31 2018-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接入点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0868726A (zh) * 2018-08-28 2020-03-0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络通信的方法、接入点及站点
CN111225429A (zh) * 2018-11-26 2020-06-0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路由器的ssid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8710A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092890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imultaneous data transmission service over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N111988775B (zh)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59674A (zh) 车辆诊断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88160B (zh) 一种地址信息的切换方法及切换装置
AU201742581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16003734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link in wireless lan system
CN112788710B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及接入装置
US20200037312A1 (en) Base station function deployment method and device
US11284296B2 (en) Method of supporting data replication, transmitting terminal device and receiving terminal device
EP3706481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internet of vehicles and terminal
CN113438688B (zh) 一种隐藏节点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12203338B (zh) 一种无线终端的连网方法及装置
CN105357671A (zh) 一种连接相同ssid和不同密码的无线访问节点的系统及方法
EP4114089A1 (en) Method for accessing wireless network and related device
CN114040036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867058B (zh) 一种无线漫游的方法及装置
CN114126001B (zh) 传输软接入设备系统参数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11751274B2 (en) Method for managing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CN114422614B (zh) 控制多链路设备发送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036718A1 (en) Wi-Fi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988617A (zh) 定时唤醒时段替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77125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133065A1 (en) Network connection management across a multi-band wireless network
CN117156520A (zh) 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装置、无线接入点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981029A (zh) 信号传输方法、系统、装置、无线接入设备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