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8637A - 隧道保护方法、边缘路由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隧道保护方法、边缘路由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8637A
CN112788637A CN202010606526.XA CN202010606526A CN112788637A CN 112788637 A CN112788637 A CN 112788637A CN 202010606526 A CN202010606526 A CN 202010606526A CN 112788637 A CN112788637 A CN 112788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standby
protection method
strategy information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65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6065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886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8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86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8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dynamic selection of recovery network elements, e.g. replacement by the most appropriate element afte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4Sourc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5Involving tunnels, e.g.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6Resource reservation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隧道保护方法,包括:响应于主隧道对应的链路故障,将业务承载切换至备隧道,其中,主隧道为资源预留协议隧道和分段路由隧道中的一者,备隧道为该资源预留协议隧道和分段路由隧道中的另一者。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边缘路由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escription

隧道保护方法、边缘路由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保护方法、边缘路由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4G网络逐渐向5G网络开始过渡,其中4G网络多采用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简称RSVP)隧道组网模式,而5G网络多采用分段路由(Segment Routing,简称SR)隧道组网模式,直接替换并不可取,但在进行技术过渡和网络升级时,存在更新难度较大,技术风险较高的问题。
并且,在传统的隧道组网模式中,针对隧道保护,4G网络多采用一个资源预留协议隧道保护另一个资源预留协议隧道,5G网络多采用一个分段路由隧道保护另一个分段路由隧道,两者都存在,当两条隧道都出现故障时,会出现流量不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隧道保护方法、边缘路由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保护方法,包括:
响应于主隧道对应的链路故障,将业务承载切换至备隧道,其中,所述主隧道为资源预留协议隧道和分段路由隧道中的一者,所述备隧道为所述资源预留协议隧道和所述分段路由隧道中的另一者。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边缘路由器,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隧道保护方法。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隧道保护方法中的步骤。
本公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保护方法、边缘路由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可通过改进的隧道组技术,使用资源预留协议隧道保护分段路由隧道,或分段路由隧道保护资源预留协议隧道,实现两种隧道技术的共存,并且可在网络升级时,进行过渡,降低网络升级难度和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隧道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步骤S0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步骤S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隧道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步骤S1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提供的隧道保护方法、边缘路由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进行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例,但是所述示例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反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本公开透彻和完整,并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的范围。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且不意欲限制本公开。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也意欲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出。还将理解的是,当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由……制成”时,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群组。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将理解,诸如那些在常用字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以及本公开的背景下的含义一致的含义,且将不解释为具有理想化或过度形式上的含义,除非本文明确如此限定。
本公开所提供的隧道保护方法、边缘路由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可用于基于改进的隧道保护组,使用资源预留协议隧道保护分段路由隧道,或分段路由隧道保护资源预留协议隧道,实现两种隧道技术的共存,并且可在网络升级时,进行过渡,降低网络升级难度和风险,同时还加入了逃生机制,在两个隧道皆故障时,切换至逃生隧道,避免出现流量阻塞。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保护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应用于边缘路由器侧,该方法包括:
步骤S1、响应于主隧道对应的链路故障,将业务承载切换至备隧道。
其中,主隧道为资源预留协议隧道和分段路由隧道中的一者,备隧道为该资源预留协议隧道和分段路由隧道中的另一者。具体地,资源预留协议隧道可为基于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简称TE)的资源预留协议隧道,即RSVP-TE隧道,分段路由隧道可为基于流量工程的分段路由隧道,即SR-TE隧道。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隧道保护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为基于图1所示方法的一种具体化可选实施方案。具体地,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
步骤S01、配置资源预留协议隧道和分段路由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资源预留协议隧道和分段路由隧道时,资源预留协议隧道通过资源预留协议通告标签建立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ing Path,简称LSP),分段路由隧道通过配置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泛洪标签建立标签交换路径。
步骤S02、配置隧道组(Tunnel Group,简称TG)表,将资源预留协议隧道和分段路由隧道中的一者指定为主隧道,并将另一者指定为备隧道。
其中,隧道组表即隧道保护组配置生成时创建的索引表,通过对隧道组表的改造配置,使其兼容资源预留协议隧道和分段路由隧道。主隧道即为工作隧道,备隧道为保护隧道。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保护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基于改进的隧道保护组,使用资源预留协议隧道保护分段路由隧道,或分段路由隧道保护资源预留协议隧道,实现两种隧道技术的共存,并且可在网络升级时,进行过渡,降低网络升级难度和风险。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步骤S0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步骤S02中,配置隧道组表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S021、在隧道组表中创建一个初始为空的链路快速重路由(Fast Reroute,简称FRR)策略信息。
其中,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即FRRPolicy,同样可采用表的形式进行体现。
步骤S022、针对主隧道和备隧道生成主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和备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并将主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刷新至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中。
其中,针对主隧道和备隧道生成主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和备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即根据主隧道信息和备隧道信息生成主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和备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将主隧道信息和备隧道信息分别粘贴至具备相应格式的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对应的表中,生成各自对应的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还可记载有对应隧道的标签资源。
在步骤S202中,在将主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刷新至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后,在发送业务数据报文时会根据最新的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封装主隧道对应的标签,并进行报文转发。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步骤S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法流程图。具体地,在步骤S021和步骤S022都被执行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在步骤S1中,将业务承载切换至备隧道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S1a、将备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刷新至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中,以进行隧道保护切换。
其中,隧道保护切换即对应在工作隧道故障时将业务承载切换至保护隧道。
在步骤S1a中,在将备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刷新至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后,在发送业务数据报文时会根据最新的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封装备隧道对应的标签,并进行报文转发。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主隧道未出现故障时,查询并根据主隧道对应的隧道表进行数据发送,当主隧道出现故障时,查询是否有隧道组表,在存在隧道组表时执行将备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刷新至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中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双向转发检测机制检测主隧道和备隧道对应的链路是否故障。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主隧道进行重新配置,并在主隧道对应的链路配置完整且通信正常时,将将主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刷新至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中,以将业务承载重新切换至主隧道。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保护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基于改进的隧道保护组,使用资源预留协议隧道保护分段路由隧道,或分段路由隧道保护资源预留协议隧道,在主隧道对应的链路故障时,在隧道组表中将备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刷新至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中,实现隧道保护的同时,两种隧道技术共存,并且可在网络升级时,进行过渡,降低网络升级难度和风险。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隧道保护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为基于图2所示方法的一种具体化可选实施方案。具体地,在步骤S021和步骤S022都被执行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S03、配置逃生隧道,并在隧道组表中针对逃生隧道创建逃生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
其中,逃生隧道为标签分发协议(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简称LDP)隧道或分段路由BE隧道,分断路由BE隧道即基于尽力而为(Best Effort,简称BE)的分段路由隧道,即SR-BE隧道。
在步骤S03中,基于步骤S01,配置分段路由隧道的步骤,当基于内部网关协议使能SR-TE隧道时,会天然生成SR-BE隧道,该隧道可作为逃生隧道。
以及,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S2、响应于主隧道对应的链路故障,且备隧道对应的链路故障,将逃生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刷新至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中,以进行隧道逃生切换。
其中,隧道逃生切换及对应在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皆故障时将业务承载切换至逃生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双向转发检测机制检测主隧道和备隧道对应的链路是否故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保护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基于改进的隧道保护组,加入了逃生机制,在两个隧道皆故障时,切换至逃生隧道,避免出现流量阻塞。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步骤S1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法流程图。具体地,通过主隧道和备隧道发送业务数据报文,并在备隧道发送的业务数据报文中携带丢弃标记,在此基础上,如图6所示,在步骤S1中,将业务承载切换至备隧道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S1b、去除丢弃标记,以进行隧道保护切换。
其中,主隧道和备隧道同时负责进行数据发送,在业务数据报文的目的端接收到相应的业务数据报文后,将携带有丢弃标记的报文丢弃。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双向转发检测机制检测主隧道和备隧道对应的链路是否故障。
下面对本公开提供的隧道保护方法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详细描述。具体地,应用于边缘路由器侧,首先,在边缘路由器上配置RSVP-TE隧道和SR-TE隧道,其中,基于内部网关协议使能SR-TE隧道时,同时生成SR-BE隧道;建立隧道保护组,将RSVP-TE隧道指定为主隧道,将SR-TE隧道指定为备隧道,将SR-BE隧道指定为逃生隧道;配置隧道组表(TGnew-TE表),在隧道组表中创建一个初始为空的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记为FRRPolicy,根据RSVP-TE隧道、SR-TE隧道和SR-BE隧道的隧道信息生成主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FRRPolicy1)、备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FRRPolicy2)和逃生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BEPolicy),并将主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刷新至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中,之后为主隧道和备隧道申请双向转发检测资源。
此后,基于双向转发检测机制检测主隧道和备隧道对应的链路是否发生故障,在主隧道对应的链路未出现故障时,发送业务数据报文会根据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封装主隧道对应的标签,并进行报文转发;当主隧道对应的链路出现故障时,将备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刷新至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发送业务数据报文会根据最新的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封装备隧道对应的标签,并进行报文转发;当隧道组中的主隧道和备隧道对应的链路都出现故障时,将逃生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刷新至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中,发送业务数据报文会根据最新的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封装逃生隧道对应的标签,并进行报文转发。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边缘路由器,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该一个或多个程序被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隧道保护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隧道保护方法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本文已经公开了示例实施例,并且虽然采用了具体术语,但它们仅用于并仅应当被解释为一般说明性含义,并且不用于限制的目的。在一些实例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非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可单独使用与特定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素,或可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组合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阐明的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Claims (11)

1.一种隧道保护方法,其中,包括:
响应于主隧道对应的链路故障,将业务承载切换至备隧道,其中,所述主隧道为资源预留协议隧道和分段路由隧道中的一者,所述备隧道为所述资源预留协议隧道和所述分段路由隧道中的另一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保护方法,其中,还包括:
配置所述资源预留协议隧道和所述分段路由隧道;
配置隧道组表,将所述资源预留协议隧道和所述分段路由隧道中的一者指定为所述主隧道,并将另一者指定为所述备隧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保护方法,其中,所述配置隧道组表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隧道组表中创建一个初始为空的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
针对所述主隧道和所述备隧道生成主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和备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并将所述主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刷新至所述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保护方法,其中,所述将业务承载切换至备隧道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所述备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刷新至所述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中,以进行隧道保护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保护方法,其中,还包括:
配置逃生隧道,并在所述隧道组表中针对所述逃生隧道创建逃生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其中,所述逃生隧道为标签分发协议隧道或分段路由BE隧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保护方法,其中,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主隧道对应的链路故障,且所述备隧道对应的链路故障,将所述逃生隧道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刷新至所述链路快速重路由策略信息中,以进行隧道逃生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保护方法,其中,还包括:
通过所述主隧道和所述备隧道发送业务数据报文,并在所述备隧道发送的业务数据报文中携带丢弃标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道保护方法,其中,所述将业务承载切换至备隧道的步骤,具体包括:
去除所述丢弃标记,以进行隧道保护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隧道保护方法,其中,基于双向转发检测机制检测所述主隧道和所述备隧道对应的链路是否故障。
10.一种边缘路由器,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隧道保护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隧道保护方法中的步骤。
CN202010606526.XA 2020-06-29 2020-06-29 隧道保护方法、边缘路由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Pending CN1127886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6526.XA CN112788637A (zh) 2020-06-29 2020-06-29 隧道保护方法、边缘路由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6526.XA CN112788637A (zh) 2020-06-29 2020-06-29 隧道保护方法、边缘路由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8637A true CN112788637A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50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06526.XA Pending CN112788637A (zh) 2020-06-29 2020-06-29 隧道保护方法、边缘路由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88637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2575A (zh) * 2009-06-04 2009-10-2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Mpls te frr快速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10875A (zh) * 2009-12-22 2010-05-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快速重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43311A (zh) * 2013-06-08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的方法及路由器
CN105791108A (zh) * 2014-12-25 2016-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捆绑接口的隧道带宽预留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06222A (zh) * 2016-04-25 2017-10-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标签交换路径上的流量工程隧道建立的方法和设备
CN108494684A (zh) * 2018-03-30 2018-09-0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创建隧道的方法及装置
US10069725B1 (en) * 2016-03-18 2018-09-04 Cisco Technology, Inc. Collapsed forwarding for service domain routers
CN109525493A (zh) * 2018-10-29 2019-03-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路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0650088A (zh) * 2018-06-26 2020-01-03 丛林网络公司 环形网络上点到多点隧道的资源预留技术
CN112583689A (zh) * 2019-09-30 2021-03-30 瞻博网络公司 将服务映射到隧道以便使用网络装置转发分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2575A (zh) * 2009-06-04 2009-10-2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Mpls te frr快速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10875A (zh) * 2009-12-22 2010-05-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快速重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43311A (zh) * 2013-06-08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的方法及路由器
CN105791108A (zh) * 2014-12-25 2016-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捆绑接口的隧道带宽预留的方法及装置
US10069725B1 (en) * 2016-03-18 2018-09-04 Cisco Technology, Inc. Collapsed forwarding for service domain routers
CN107306222A (zh) * 2016-04-25 2017-10-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标签交换路径上的流量工程隧道建立的方法和设备
CN108494684A (zh) * 2018-03-30 2018-09-0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创建隧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10650088A (zh) * 2018-06-26 2020-01-03 丛林网络公司 环形网络上点到多点隧道的资源预留技术
CN109525493A (zh) * 2018-10-29 2019-03-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路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2583689A (zh) * 2019-09-30 2021-03-30 瞻博网络公司 将服务映射到隧道以便使用网络装置转发分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85206B (zh) 报文转发的方法、网络系统、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535772B (zh) 分段路由流量工程策略的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和网元
US20210176178A1 (en) Pseudowire protection using a standby pseudowire
EP285210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traffic engineering tunnel
US9444712B2 (en) Bandwidth on-demand services in multiple layer networks
CN105991437B (zh) 报文转发处理方法、装置、控制器及路由转发设备
EP1843544B1 (en) A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label switching network
US20030117950A1 (en) Link redial for mesh protection
US9191221B2 (en) Technique for protecting a point-to-multipoint primary tree in a connected mod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9774493B2 (en) Retention of a sub-network connection home path
US9425893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optical integrated routing with traffic protection
EP2736203B1 (en) Method for label automatic 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in ring network protection
EP189043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nd transmitting fine granularity services
EP254184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n associated bidirectional label-switched path
WO201400479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point-to-multi-point traffic engineering (p2mp-te) path protection
WO2011110110A1 (zh) 一种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系统和节点设备
US2020001458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signal Auto Facility Bypass Tunnel Generation Indication and Backup Reselection Request for Fast Reroute capable downstream routers in MPLS
EP2555469B1 (en) Fault pro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1374106A (zh) 一种mpls lsp上转发数据包的方法、网络节点和系统
EP389343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ioam information
CN112788637A (zh) 隧道保护方法、边缘路由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929261A (zh) 分段路由隧道的防断纤方法、装置,入口节点及存储介质
WO2016165263A1 (zh) 路径的保护倒换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转发设备
WO200511998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traffic through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RU2630375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переадресации данны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