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7919A - 报文传输方法及设备、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报文传输方法及设备、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7919A
CN112787919A CN202010494426.2A CN202010494426A CN112787919A CN 112787919 A CN112787919 A CN 112787919A CN 202010494426 A CN202010494426 A CN 202010494426A CN 112787919 A CN112787919 A CN 112787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shared
sharing mode
message
data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44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87919B (zh
Inventor
沈若愚
葛崇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49442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879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7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7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87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79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3Evaluation of link metr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包括:根据用户场所设备CPE与当前接入网关之间的聚合链路的网络质量参数确定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所述聚合链路包括多个成员链路;根据确定的分担模式将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相应的成员链路,以利用各个所述成员链路对各自分担的数据流的报文进行传输。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入网关、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

Description

报文传输方法及设备、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一种接入网关、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多链路传输是将两条或两条以上链路融合成一条聚合链路,从而提高链路带宽,增强网络可用性。在由一条有线链路和一条无线链路混合接入组成聚合链路的场景中,用户通过用户场所设备(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接入到混合接入网关(HAG,Hybrid Access Gateway),从而扩展了总的可用带宽,能够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
但是,混合接入场景中网络的传输性能不够稳定。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一种接入网关、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场所设备CPE与当前接入网关之间的聚合链路的网络质量参数确定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所述聚合链路包括多个成员链路;
根据确定的分担模式将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相应的成员链路,以利用各个所述成员链路对各自分担的数据流的报文进行传输。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网关,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报文传输方法;
一个或多个I/O接口,连接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配置为实现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的信息交互。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报文传输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以及执行所述报文传输方法的接入网关和计算机可读介质。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方法中,接入网关根据能够反映聚合链路的传输质量的网络质量参数确定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实现了对网络质量的感知,并根据网络质量对分担模式进行切换,即使在网络质量差导致主链路和辅链路时延差较大时,也不会产生报文乱序,提高了聚合链路传输质量的稳定性。此外,在将数据流分担到相应的成员链路时,能够做到主链路优先,从而提高主链路带宽的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了聚合链路的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中分担模式切换的流程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报文传输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关的组成框图;
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组成框图;
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质量参数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质量参数的传输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1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质量参数的传输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2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网络质量参数的传输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2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网络质量参数的传输方法中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2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场所设备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提供的报文传输方法、接入网关、计算机可读介质进行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例,但是所述示例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反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本公开透彻和完整,并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举条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且不意欲限制本公开。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也意欲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出。还将理解的是,当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由……制成”时,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群组。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将理解,诸如那些在常用字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以及本公开的背景下的含义一致的含义,且将不解释为具有理想化或过度形式上的含义,除非本文明确如此限定。
在由多条物理链路组成的聚合链路中,每一天物理链路都作为聚合链路的成员链路。聚合链路的负载分担模式主要分为逐流分担模式和逐包分担模式两种:逐流分担模式是指根据报文的MAC地址或IP地址等字段区别数据流,以数据流为单位,将同一数据流分担到相同的成员链路上,使属于同一数据流的报文通过同一成员链路进行传输;逐包分担模式是指不区分数据流,而是以报文为单位,将同一数据流分担到不同的成员链路上,使同一数据流的报文通过不同成员链路进行传输。
经本公开的发明人研究发现,在有线链路和无线链路混合接入组成聚合链路的场景中,主要以逐包分担模式进行负载分担,并优先将数据流分担到有线链路,即以单个报文为粒度,按照先将有线链路带宽占满、多余的流量分担到无线链路的方式进行分担。因此,同一数据流的报文很有可能被分担到两条链路上。但是,当有线链路和无线链路的时延较大时,即使在接入网关端进行动态缓存、在CPE端进行保序,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报文的乱序;当有线链路丢包率较高时,将数据流优先分担到有线链路,可能使网络传输性能进一步恶化。上述情况会造成网络传输质量不稳定。
有鉴于此,第一方面,参照图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包括:
在步骤S100中,根据CPE与当前接入网关之间的聚合链路的网络质量参数确定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所述聚合链路包括多个成员链路;
在步骤S200中,根据确定的分担模式将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相应的成员链路,以利用各个所述成员链路对各自分担的数据流的报文进行传输。
所述网络质量参数是能够反映聚合链路的网络传输质量的参数,例如丢包率、时延、链路速率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特殊限定。所述多个成员链路可以包括多个有线链路,也可以包括多个无线链路,还可以同时包括有线链路和无线链路,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在步骤S100中,基于网络传输质量参数对聚合链路的网络传输质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CPE与当前接入网关之间的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例如,在网络传输质量优时,将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确定为逐包分担模式。在网络质量较好时,采用逐包分担模式较少出现报文乱序或丢包的情况,因此能够具备较好的传输新能,同时还能提高成员链路的带宽利用率。例如,在网络传输质量差时,将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确定为逐流分担模式,即使网络质量差导致各成员链路之间的时延差较大,但由于同一数据流的报文均在同一成员链路上传输,同一数据流的报文具有相同的时延,因此不会产生报文乱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步骤S200将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相应的成员链路时,可以将不同数据流、或同一数据流的报文均匀分担到所述多个成员链路上,也可以将不同数据流随机分担到所述多个成员链路上,还可以根据不同成员链路的优先级或不同数据流的优先级将数据流分担到相应的成员链路上。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成员链路包括主链路和辅链路,主链路是指在进行数据流分担时优先占用的成员链路。通过步骤S200将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相应的成员链路时,先将主链路的带宽占满,多余的流量分担到辅链路,能够提高主链路带宽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可以由接入网关直接获取,也可以由CPE获取后传输到接入网关,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接入网关对所述聚合链路的网络传输质量周期性地进行评估,也就是说,所述报文传输方法也是周期性执行的。例如,当网络质量参数由CPE获取后传输到接入网关时,CPE周期性的获取网络质量参数,并将网络质量参数传输到接入网关;接入网关接收到CPE传输的网络质量参数后,则执行步骤S100到步骤S200。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报文的特征标识区分不同的数据流,同一数据流中包括多个具有相同特征标识的报文。本公开实施例对区分不同数据流的报文的特征标识不做特殊限定。例如,可以将报文的四元组信息(源地址,源端口,目的地址,目的端口)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作为所述特征标识,具有相同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报文为一个数据流;还可以将报文的四元组信息中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作为所述特征标识,具有相同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的报文为一个数据流;还可以将报文的四元组信息作为所述特征标识,四元组信息都相同的报文为一个数据流;此外,还可以根据报文的四元计算哈希(Hash)值,将Hash值作为报文的特征标识。
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方法中,接入网关根据能够反映聚合链路的传输质量的网络质量参数确定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实现了对网络质量的感知,并根据网络质量对分担模式进行切换,即使在网络质量差导致主链路和辅链路时延差较大时,也不会产生报文乱序,提高了聚合链路传输质量的稳定性。此外,在将数据流分担到相应的成员链路时,能够做到主链路优先,从而提高主链路带宽的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了聚合链路的传输性能。
经本公开的发明人研究发现,在网络质量较好的情况下,逐包分担模式由于以报文为单位,分担的粒度小,能够具备较好的传输新能,同时还能提高成员链路的带宽利用率;而在网络质量较差的情况下,逐流分担模式能够避免所述多个成员链路的时延不一致导致的报文乱序。相应地,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步骤S100中,在网络质量较好时,将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确定为逐包分担模式,在网络质量较差时,将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确定为逐流分担模式。
相应地,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0包括:
在步骤S101中,当所述网络质量参数满足传输质量相关条件时,将逐包分担模式确定为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
在步骤S102中,当所述网络质量参数不满足所述传输质量相关条件时,将逐流分担模式确定为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定义了传输质量相关条件,当网络质量参数满足所述传输质量相关条件时,表示当前网络质量较好;当网络质量参数不满足所述传输质量相关条件时,表示当前网络质量较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传输质量相关条件时根据网络质量参数的具体类型设定的。例如,当网络质量参数为链路时延时,所述传输质量相关条件为时延门限值,当链路时延未超过所述时延门限值时,表示当前网络质量较好,即满足所述传输质量相关条件;当链路时延超过所述时延门限值时,表示当前网络质量较差,即不满足所述传输质量相关条件。当网络质量参数为链路丢包率时,所述传输质量相关条件为丢包率门限值,当链路丢包率未超过所述丢包率门限值时,表示当前网络质量较好,即满足所述传输质量相关条件;当链路丢包率超过所述丢包率门限值时,表示当前网络质量较差,即不满足所述传输质量相关条件。当网络质量参数为吞吐量时,所述传输质量相关条件为吞吐量门限值,当链路吞吐量超过所述吞吐量门限值时,表示当前网络质量较好,即满足所述传输质量相关条件;当链路吞吐量未超过所述丢包率门限值时,表示当前网络质量较差,即不满足所述传输质量相关条件。上述列举了网络质量参数包括时延、丢包率、吞吐量,以及对网络质量参数是否满足传输质量相关条件的判定条件,仅是对所述传输质量相关条件进行定义和判定的示例性说明,而不作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任何能够反映网络传输质量的参数都可以作为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并能够根据具体的网络质量参数设置相应的传输质量相关条件,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步骤S101和步骤S102确定聚合网络的分担模式时,还根据当前聚合网络的分担模式确定是否进行分担模式的切换。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网络质量参数由CPE采集并传输到当前接入网关,当根据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判断出聚合链路的网络质量较差、且当前分担模式为逐包分担模式时,则进行分担模式切换;当网络质量较好、且当前分担模式为逐包分担模式时,则不进行分担模式切换;当网络质量较好、且当前分担模式为逐流分担模式时,则进行分担模式切换;当网络质量较差、且当前分担模式为逐流分担模式时,则不进行分担模式切换。也就是说,当所述聚合链路的网络传输质量发生变化,则进行分担模式切换。
经本公开的发明人研究发现,在有线链路和无线链路混合接入构成所述聚合链路的场景中,有线链路作为主链路、无线链路作为辅链路,无线链路相比有线链路容易产生更大的时延,而无线链路与有线链路较大的时延差是造成报文乱序的重要原因;而,若有线链路丢包率过高,采用逐包分担模式会进一步恶化聚合链路的网络传输质量。因此,有线链路的丢包率和无线链路的时延是影响聚合链路的网络传输性能的主要因素。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中将主链路丢包率和辅链路时延作为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并设置了评价主链路丢包率的丢包率门限值和评价辅链路时延的时延门限值,只有主链路丢包率小于丢包率门限值、辅链路时延都小于时延门限值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认为网络质量优;主链路丢包率大于丢包率门限值、同时辅链路时延都大于时延门限值两个条件中任意一个满足或两个同时满足时,认为网络质量差。
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成员链路包括主链路和辅链路,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主链路丢包率和辅链路时延,当所述主链路丢包率小于丢包率门限值、且所述辅链路时延小于时延门限值时,判定所述网络质量参数满足传输质量相关条件;
当所述主链路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率门限值,或所述辅链路时延大于所述时延门限值时,判定所述网络质量参数不满足所述传输质量相关条件。
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链路为有线链路,所述辅链路为无线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主链路是指在进行数据流分担时优先占用的成员链路,主链路以外的成员链路则为辅链路。
如前文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成员链路包括主链路和辅链路,主链路是指在进行数据流分担时优先占用的成员链路。通过步骤S200将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相应的成员链路时,先将主链路的带宽占满,多余的流量分担到辅链路,能够提高主链路带宽的利用率。
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步骤S200包括:
在步骤S210中,根据确定的分担模式与分流阈值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主链路、所述辅链路中的至少一者,以利用所述主链路、所述辅链路对各自分担的数据流的报文进行传输。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定义了分流阈值,当主链路被占用的带宽小于分流阈值时,通过主链路传输数据流的报文;当主链路被占用的带宽达到所述分流阈值时,将多余的数据流或同一数据流中超过所述分流阈值的部分分担到辅链路上进行传输,从而在逐包分担模式和逐流分担模式下均做到主链路优先。主链路优先能够提高主链路的利用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0到运营商分配给用户的主链路带宽的范围内,任意设置所述分流阈值的值。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特殊限定。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分流阈值为运营商分配给用户的主链路带宽。
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的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为逐包分担模式,参照图5,步骤S210包括:
在步骤S2101中,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速率与当前所述主链路被占用带宽的和小于所述分流阈值时,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主链路,通过所述主链路传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
在步骤S2102中,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速率与当前所述主链路被占用带宽的和大于所述分流阈值时,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辅链路,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辅链路传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所述主链路被占用带宽等于当前已经分担到所述主链路上的数据流的速率的和。当没有数据流被分担到主链路上时,主链路被占用带宽为0,则在步骤S2101和步骤S2102中将待分担数据流的速率与所述分流阈值进行比较。
在逐包分担模式下,步骤S2101中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主链路,通过所述主链路传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是指以报文为单位,将同一数据流的报文均通过主链路进行传输;步骤S2102中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辅链路,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辅链路传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是指以报文为单位,通过主链路传输待分担数据流的部分报文,通过辅链路传输待分担数据流的剩余部分报文。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可以是新增的数据流,也可以是分担模式由逐流分担模式切换到逐包分担模式时,需要重新进行分担的数据流。
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的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为逐流分担模式,参照图6,步骤S210包括:
在步骤S2111中,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速率与当前所述主链路被占用带宽的和小于所述分流阈值时,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主链路,通过所述主链路传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
在步骤S2112中,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速率与当前所述主链路被占用带宽的和大于所述分流阈值时,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辅链路,通过所述辅链路传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所述主链路被占用带宽等于当前已经分担到所述主链路上的数据流的速率的和。当没有数据流被分担到主链路上时,主链路被占用带宽为0,则在步骤S2111和步骤S2112中将待分担数据流的速率与所述分流阈值进行比较。
在逐流分担模式下,步骤S2111中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主链路,通过所述主链路传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是指以数据流为单位,将同一数据流的报文均通过主链路进行传输;步骤S2112中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辅链路,通过所述辅链路传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是指以数据流为单位,将同一数据流的报文均通过辅链路进行传输。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可以是新增的数据流,也可以是分担模式由逐包分担模式切换到逐流分担模式时,需要重新进行分担的数据流。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主链路的剩余带宽足够容纳一个数据流时,将当前分担到辅链路上的一个数据流分担到主链路,从而满足用户优先使用主链路的需求,分担到主链路的数据流满足其速率小于或等于当前主链路的剩余带宽。
相应地,参照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的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为逐流分担模式,步骤S210包括:
在步骤S2113中,将当前所述辅链路上速率小于或等于主链路剩余带宽的数据流中的一者分担到所述主链路,所述主链路剩余带宽为所述分流阈值与当前所述主链路被占用带宽的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配置了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Service)参数,不同的数据流具有不同的QoS优先级。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接入网关能够根据数据流的QoS优先级将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相应的成员链路上。例如,将高QoS优先级的数据流优先分担到主链路;或将高QoS优先级的数据流优先分担到传输质量较好的成员链路。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相应地,参照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10包括:
在步骤S2114中,根据至少一个待分担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优先级,将所述至少一个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相应的成员链路,对所述至少一个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进行传输。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分担模式为逐流分担模式时,还可以根据数据流的报文的特征值确定将数据流分担到主链路还是分担到辅链路。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报文的五元组信息计算得到的Hash值作为上述数据流的报文的特征值。五元组信息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传输层协议。
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的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为逐流分担模式,参照图9,步骤S210包括:
在步骤S2121中,根据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的五元组信息计算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的哈希值;
在步骤S2122中,当所述哈希值小于分流阈值时,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主链路,通过所述主链路传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
在步骤S2123中,当所述哈希值大于所述分流阈值时,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辅链路,通过所述辅链路传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
实施例一
如图10所示,作为主链路的有线链路为数字用户线路(DSL,Digital SubscriberLine),作为辅链路的无线链路为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链路。
在本实施例一中,根据待分担数据流报文的五元组信息计算Hash值,当Hash值大于分流阈值时,将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DSL链路,将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经过DSL链路封装、DSL队列缓存及整形后,进行传输;
当Hash值小于分流阈值时,将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LTE链路,将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经过LTE链路封装后,进行传输。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能够根据主链路的拥塞情况动态调整所述分流阈值,在主链路拥塞时,减小所述分流阈值,以减少分担到主链路的数据流,从而缓解主链路拥塞;在主链路畅通时,增大所述分流阈值,以增加分担到主链路的数据流,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优先使用主链路的需求;在其他情况下,保持所述分流阈值不变。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CPE能够感知主链路的拥塞情况,并根据当前主链路的拥塞情况发送分流阈值调整信息,当主链路拥塞时,发送减小所述分流阈值的分流阈值调整信息;当主链路未拥塞时,发送增大所述分流阈值的分流阈值调整信息。当前接入网关根据接收到的分流阈值调整信息对分流阈值的大小进行调整。
相应地,参照图11和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报文传输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300中,根据接收到的分流阈值调整信息,调整所述分流阈值的大小,所述分流阈值调整信息包括增大所述分流阈值的分流阈值调整信息、减小所述分流阈值的分流阈值调整信息。
其中,图11是确定的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为逐包分担模式时,调整分流阈值的流程图;图12是确定的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为逐流分担模式时,调整分流阈值的流程图。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中CPE能够感知网络质量,并将获取的网络质量参数通过消息报文传输到当前接入网关。
相应地,参照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0之前,所述报文传输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400中,从接收到的消息报文中提取所述网络质量参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前接入网关在下行报文中携带序列号,用于指示下行报文在数据流中的顺序。CPE能够根据接收到的下行报文中携带的序列号计算成员链路的丢包率和时延。
相应地,参照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报文传输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500中,在下行报文中携带序列号,所述序列号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报文的顺序。
第二方面,参照图1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网关,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1;
存储器102,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意一项的报文传输方法;
一个或多个I/O接口103,连接在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配置为实现处理器与存储器的信息交互。
其中,处理器101为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器件,其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PU)等;存储器102为具有数据存储能力的器件,其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更具体如SDRAM、DDR等)、只读存储器(ROM)、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存(FLASH);I/O接口(读写接口)103连接在处理器101与存储器102间,能实现处理器101与存储器102的信息交互,其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总线(Bus)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1、存储器102和I/O接口103通过总线104相互连接,进而与计算设备的其它组件连接。
第三方面,参照图1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报文传输方法。
上文已经对所述报文传输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用户场所设备CPE执行一种网络质量参数的传输方法,参照图17,所述网络质量参数的传输方法,包括:
在步骤S610中,确定聚合链路的网络质量参数,所述聚合链路包括多个成员链路;
在步骤S620中,将所述网络质量参数传输到接入网关。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用户场所设备CPE能够感知聚合链路的网络传输质量,并确定聚合链路的网络质量参数。所述网络质量参数是能够反映聚合链路的网络传输质量的参数,例如丢包率、时延、链路速率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特殊限定。
在步骤S620中,当前CPE通过消息报文将获取的网络质量参数传输到接入网关,以使接入网关能够根据网络质量参数确定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必要时,在逐流分担模式和逐包分担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质量参数的传输方法中,用户场所设备CPE能够感知聚合链路的网络传输质量,并能够通过消息报文将获取的网络质量参数传输到接入网关,使得接入网关能够根据网络质量参数确定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防止在网络质量差时产生报文乱序,从而提高了聚合链路传输质量的稳定性,提升了聚合链路的传输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CPE通过消息报文将所述网络质量参数传输到接入网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质量参数的传输方法是周期性执行的。即,CPE周期性的获取网络质量参数,并将获取的网络质量参数传输到接入网关。
在有线链路和无线链路混合接入构成所述聚合链路的场景中,有线链路作为主链路、无线链路作为辅链路,有线链路的丢包率和无线链路的时延是影响聚合链路的网络传输性能的主要因素。在本公开实施例中,CPE通过获取主链路丢包率和辅链路时延评估聚合链路的网络传输质量。
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成员链路包括主链路和辅链路,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主链路丢包率和辅链路时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中接入网关的下行报文中携带有序列号,所述序列号用于指示所述下行报文的顺序,CPE可以通过所述序列号计算成员链路的丢包率和时延。
相应地,参照图18,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610包括:
在步骤S611中,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下行报文中携带的序列号,计算所述主链路丢包率和所述辅链路时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链路为有线链路,所述辅链路为无线链路。
主链路是指在进行数据流分担时优先占用的成员链路,主链路以外的成员链路则为辅链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CPE还能感知主链路的拥塞情况,并向接入网关发送分流阈值调整信息,以使所述接入网关能够在主链路拥塞时,减小所述分流阈值,以减少分担到主链路的数据流,从而缓解主链路拥塞;在主链路畅通时,增大所述分流阈值,以增加分担到主链路的数据流,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优先使用主链路的需求;在其他情况下,保持所述分流阈值不变。
相应地,参照图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S710中,判断所述主链路是否拥塞;
在步骤S720中,当所述主链路拥塞时,向所述接入网关发送减小分流阈值的分流阈值调整信息;
在步骤S730中,当所述主链路未拥塞时,向所述接入网关发送增大所述分流阈值的分流阈值调整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0,步骤S710包括:
在步骤S711中,当当前CPE的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报文数量超过第一阈值时,判定所述主链路拥塞;
在步骤S712中,当所述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报文数量未超过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缓存队列空闲时长超过第二阈值时,判定所述主链路未拥塞。
需要说明的是,当当所述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报文数量未超过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缓存队列空闲时长未超过第二阈值时,则不发送分流阈值调整信息,以使接入网关保持当前的分流阈值。
实施例二
如图21所示,将所述第一阈值设置为n毫秒,将所述第二阈值设置为m毫秒。
当当前CPE的缓存队列中已缓存超过n毫秒报文时,判定主链路拥塞,发送减小分流阈值的分流阈值调整信息,以使接入网关减小当前的分流阈值;
当当前CPE的缓存队列中已缓存的报文未超过n毫秒时,进一步判断缓存队列的空闲时长;
当缓存队列的空闲时长超过m毫秒时,判定主链路未拥塞,发送增大分流阈值的分流阈值调整信息,以使接入网关增大当前的分流阈值;
当缓存队列非空闲或空闲时长未超过m毫秒时,则不发送分流阈值调整信息,以使接入网关保持当前的分流阈值。
参照图22,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用户场所设备CPE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01;
存储器202,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网络质量参数的传输方法;
一个或多个I/O接口203,连接在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配置为实现处理器与存储器的信息交互。
其中,处理器201为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器件,其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PU)等;存储器202为具有数据存储能力的器件,其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更具体如SDRAM、DDR等)、只读存储器(ROM)、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存(FLASH);I/O接口(读写接口)203连接在处理器201与存储器202间,能实现处理器201与存储器202的信息交互,其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总线(Bus)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01、存储器202和I/O接口203通过总线204相互连接,进而与计算设备的其它组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场所设备CPE为家庭网关。
上文已经对所述网络质量参数的传输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它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它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它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本文已经公开了示例实施例,并且虽然采用了具体术语,但它们仅用于并仅应当被解释为一般说明性含义,并且不用于限制的目的。在一些实例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非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可单独使用与特定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素,或可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组合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阐明的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Claims (14)

1.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场所设备CPE与当前接入网关之间的聚合链路的网络质量参数确定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所述聚合链路包括多个成员链路;
根据确定的分担模式将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相应的成员链路,以利用各个所述成员链路对各自分担的数据流的报文进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文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分担模式选自逐包分担模式和逐流分担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报文传输方法,其中,根据CPE与当前接入网关之间的聚合链路的网络质量参数确定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网络质量参数满足传输质量相关条件时,将逐包分担模式确定为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
当所述网络质量参数不满足所述传输质量相关条件时,将逐流分担模式确定为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报文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成员链路包括主链路和辅链路,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主链路丢包率和辅链路时延,
当所述主链路丢包率小于丢包率门限值、且所述辅链路时延小于时延门限值时,判定所述网络质量参数满足传输质量相关条件;
当所述主链路丢包率大于所述丢包率门限值,或所述辅链路时延大于所述时延门限值时,判定所述网络质量参数不满足所述传输质量相关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报文传输方法,其中,所述主链路为有线链路,所述辅链路为无线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报文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成员链路包括主链路和辅链路,根据确定的分担模式将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相应的成员链路,以利用各个所述成员链路对各自分担的数据流的报文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
根据确定的分担模式与分流阈值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主链路、所述辅链路中的至少一者,以利用所述主链路、所述辅链路对各自分担的数据流的报文进行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报文传输方法,其中,确定的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为逐包分担模式,根据确定的分担模式与分流阈值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主链路、所述辅链路中的至少一者,以利用所述主链路、所述辅链路对各自分担的数据流的报文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速率与当前所述主链路被占用带宽的和小于所述分流阈值时,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主链路,通过所述主链路传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
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速率与当前所述主链路被占用带宽的和大于所述分流阈值时,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辅链路,通过所述主链路和所述辅链路传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报文传输方法,其中,确定的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为逐流分担模式,根据确定的分担模式与分流阈值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主链路、所述辅链路中的至少一者,以利用所述主链路、所述辅链路对各自分担的数据流的报文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速率与当前所述主链路被占用带宽的和小于所述分流阈值时,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主链路,通过所述主链路传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
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速率与当前所述主链路被占用带宽的和大于所述分流阈值时,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辅链路,通过所述辅链路传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报文传输方法,其中,确定的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为逐流分担模式,根据确定的分担模式与分流阈值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主链路、所述辅链路中的至少一者,以利用所述主链路、所述辅链路对各自分担的数据流的报文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
将当前所述辅链路上速率小于或等于主链路剩余带宽的数据流中的一者分担到所述主链路,所述主链路剩余带宽为所述分流阈值与当前所述主链路被占用带宽的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报文传输方法,其中,确定的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为逐流分担模式,根据确定的分担模式与分流阈值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主链路、所述辅链路中的至少一者,以利用所述主链路、所述辅链路对各自分担的数据流的报文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
根据至少一个待分担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优先级,将所述至少一个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相应的成员链路,对所述至少一个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进行传输。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报文传输方法,其中,确定的所述聚合链路的分担模式为逐流分担模式,根据确定的分担模式与分流阈值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主链路、所述辅链路中的至少一者,以利用所述主链路、所述辅链路对各自分担的数据流的报文进行传输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的五元组信息计算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的哈希值;
当所述哈希值小于所述分流阈值时,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主链路,通过所述主链路传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
当所述哈希值大于所述分流阈值时,将所述待分担数据流分担到所述辅链路,通过所述辅链路传输所述待分担数据流的报文。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报文传输方法,其中,所述报文传输方法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分流阈值调整信息,调整所述分流阈值的大小,所述分流阈值调整信息包括增大所述分流阈值的分流阈值调整信息、减小所述分流阈值的分流阈值调整信息。
13.一种接入网关,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报文传输方法;
一个或多个I/O接口,连接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配置为实现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的信息交互。
14.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报文传输方法。
CN202010494426.2A 2020-06-03 2020-06-03 报文传输方法及设备、可读介质 Active CN1127879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4426.2A CN112787919B (zh) 2020-06-03 2020-06-03 报文传输方法及设备、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4426.2A CN112787919B (zh) 2020-06-03 2020-06-03 报文传输方法及设备、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7919A true CN112787919A (zh) 2021-05-11
CN112787919B CN112787919B (zh) 2022-07-15

Family

ID=75749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4426.2A Active CN112787919B (zh) 2020-06-03 2020-06-03 报文传输方法及设备、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8791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9636A (zh) * 2021-09-16 2022-01-18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网关设备及网络系统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9910A (zh) * 2009-07-15 2009-12-0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的方法及设备
CN102215167A (zh) * 2011-06-03 2011-10-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其系统
CN102447619A (zh) * 2011-11-10 2012-05-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739518A (zh) * 2012-05-30 2012-10-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负载分担方法和设备
EP2636184A1 (en) * 2010-11-04 2013-09-1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Virtual radio networks
EP2728802A1 (en) * 2012-11-02 2014-05-07 Deutsche Telekom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and service controlled hybrid access
US20140355536A1 (en) * 2013-06-04 2014-12-04 Alcatel Lucent System and method providing fixed mobile convergence via bonded services
CN106470165A (zh) * 2015-08-14 2017-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08234338A (zh) * 2016-12-21 2018-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及混合接入网关
EP3531620A1 (en) * 2016-11-04 2019-08-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processing message in hybrid access network, and network device
CN110300431A (zh) * 2018-03-22 2019-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量处理方法及相关网络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9910A (zh) * 2009-07-15 2009-12-0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的方法及设备
EP2636184A1 (en) * 2010-11-04 2013-09-1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Virtual radio networks
CN102215167A (zh) * 2011-06-03 2011-10-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其系统
CN102447619A (zh) * 2011-11-10 2012-05-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选择负载分担方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739518A (zh) * 2012-05-30 2012-10-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负载分担方法和设备
EP2728802A1 (en) * 2012-11-02 2014-05-07 Deutsche Telekom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and service controlled hybrid access
US20140355536A1 (en) * 2013-06-04 2014-12-04 Alcatel Lucent System and method providing fixed mobile convergence via bonded services
CN106470165A (zh) * 2015-08-14 2017-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EP3531620A1 (en) * 2016-11-04 2019-08-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processing message in hybrid access network, and network device
CN108234338A (zh) * 2016-12-21 2018-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及混合接入网关
CN110300431A (zh) * 2018-03-22 2019-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量处理方法及相关网络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9636A (zh) * 2021-09-16 2022-01-18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网关设备及网络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7919B (zh) 2022-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6795B2 (en) Network flow control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CN108259383B (zh)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和网络设备
US8737214B2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intelligent packet distribution
US8265076B2 (en) Centralized wireless QoS architecture
KR100666980B1 (ko) 트래픽 폭주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기 위한 장치
CN108234338B (zh) 报文传输方法及混合接入网关
JP5659125B2 (ja) 中継装置、中継方法
US2005016304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committed information rate (CIR) based fair access policy
WO2019169556A1 (zh) 一种报文发送的方法、装置和存储设备
US20100142524A1 (en) Application data flow management in an ip network
KR20140100529A (ko) 하이브리드 네트워킹 경로 선택 및 로드 밴런싱
US2022032148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lerating or decelerating a data transport network protocol based on real time transport network congestion conditions
US20230139633A1 (en) Data Packet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413943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ressing data associated with a buffer
CN111224888A (zh) 发送报文的方法及报文转发设备
CN112787919B (zh) 报文传输方法及设备、可读介质
US11785442B2 (en) Data transport network protocol based on real time transport network congestion conditions
CN116980342B (zh) 一种多链路聚合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WO2021143913A1 (zh) 拥塞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US2015010992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ndwidth adjustment in network virtualization system
CN113595920A (zh) 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及设备
JP2009212632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1224884B (zh) 拥塞控制的处理方法、报文转发装置及报文接收装置
Szilágyi et al. Efficient LTE PDCP buffer management
WO2023116611A1 (zh) 一种队列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