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7372A -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7372A
CN112787372A CN202011589414.4A CN202011589414A CN112787372A CN 112787372 A CN112787372 A CN 112787372A CN 202011589414 A CN202011589414 A CN 202011589414A CN 112787372 A CN112787372 A CN 112787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data
effect transistor
field eff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894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87372B (zh
Inventor
李达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8941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873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7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7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87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73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充电设备包括:协议逻辑模块、第一负压调节模块、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数据引脚和第二数据引脚;其中,所述协议逻辑模块的第一数据端通过所述第一负压调节模块和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数据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负压调节模块用于当所述协议逻辑模块接地时,对所述第一数据端的电压进行补偿,以使所述第一数据引脚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数据端的电压;所述协议逻辑模块的第二数据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数据引脚电连接。本申请可以降低协议控制模块被损坏的几率,进而提高充电设备与电子设备通信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对电子设备进行快充的需求日益增强。目前的快充技术中,可以采用大电流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电连接充电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数据线本身存在一定的阻抗,数据线上有一定的电压降V=数据线的阻抗R×电流I。在充电设备的协议逻辑模块输出低电平0时,电子设备的协议控制模块接收到的电压是-V。一般地,协议控制模块能的负电平只能接受较小的值,如-0.3V,然而在大电流充电过程中,在充电设备的协议逻辑模块输出低电平0时,电子设备的协议控制模块的负电平远远超过协议控制模块可接受的值,容易造成协议控制模块损坏,导致充电设备与电子设备通信的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能够解决因采用现有充电设备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容易造成电子设备的协议控制模块,导致充电设备与电子设备通信的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协议逻辑模块、第一负压调节模块、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数据引脚和第二数据引脚;
其中,所述协议逻辑模块的第一数据端通过所述第一负压调节模块和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数据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负压调节模块用于当所述协议逻辑模块接地时,对所述第一数据端的电压进行补偿,以使所述第一数据引脚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数据端的电压;
所述协议逻辑模块的第二数据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数据引脚电连接。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充电设备,以及通过数据线与所述充电设备电连接的电子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设备的协议逻辑模块的第一数据端通过第一负压调节模块和第一电阻与第一数据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负压调节模块用于当所述协议逻辑模块接地时,对所述第一数据端的电压进行补偿,以使所述第一数据引脚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数据端的电压。这样,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设备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可以通过提高充电设备的至少一个数据引脚的电压,降低电子设备的协议控制模块的至少一个数据端接收到的负电压的绝对值,从而可以降低协议控制模块被损坏的几率,进而提高充电设备与电子设备通信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结构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结构图之二;
图3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结构图之三;
图3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结构图之四;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结构图之五;
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结构图之六;
图5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结构图之七;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结构图之八;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结构图之九;
图8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结构图之十;
图8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结构图之十一;
图8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结构图之十二;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结构图之十三;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结构图之十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电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方便理解,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内容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充电设备和电子设备均包括电源(Vbus)引脚、数据正(D+)引脚、数据负(D-)引脚和接地(GND)引脚。在充电设备和电子设备通过数据线电连接时,Vbus和GND组成回路给电子设备供电,D+/D-和GND组成通信回路,完成电子设备和充电器的通信连接。
连接充电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数据线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阻抗,在充电时,数据线上有一定的电压降V=数据线的阻抗R×电流I。充电设备的协议逻辑模块接的是充电设备的GND1,电子设备的协议控制模块接的是电子设备的GND2,GND2-GND1=V。在功率更大或电流较大的系统中,电压降V会变得较大。
对于图1所示的充电系统,协议逻辑模块的D+端直接与D+引脚电连接,D-端直接与D-引脚电连接,在协议逻辑模块输出低电平0时,D+/D-通路上的电流很小,可以忽略电压VD+/D-,协议控制模块的D+/D-端收到的电压是-V。
在实际应用中,充电设备可以为充电器、充电宝等任何可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设备;电子设备可以为任何可通过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设备,如: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或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等。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设备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充电设备10可以但不仅限于包括协议逻辑模块11、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第一电阻13、第二电阻14、和第一数据引脚15和第二数据引脚16。
在图2中,协议逻辑模块11的第一数据端111依次通过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和第一电阻13与第一数据引脚15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和第一电阻13的位置顺序可以调换,即协议逻辑模块11的第一数据端111可以依次通过第一电阻13和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与第一数据引脚15电连接。
在图2中,协议逻辑模块11的第二数据端112直接通过第二电阻14与第二数据引脚16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协议逻辑模块11的第二数据端112可以通过第二电阻14和其他元件与第二数据引脚16电连接,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用于当协议逻辑模块11接地时,对第一数据端111的电压进行补偿,以使第一数据引脚15的电压大于第一数据端111的电压。以下对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的负压补充原理进行说明:
在图2中,电子设备20包括电压源21、第三电阻22、协议控制模块23。
当充电设备10的协议控制模块11需要对电子设备20的协议控制模块23发起通信信号时,协议逻辑模块11接地。
当充电设备10和电子设备20通过第一数据引脚15所在的数据通路通信时,充电设备10和电子设备20的通信回路为电压源21→第三电阻22→第一电阻13→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GND1→GND2。
假设GND2为0,GND1=-VR1。那么:
V01=Vr1+Vd1+GND1+GND2=Vr1+Vd1-VR1 (1)
其中,V01为第一数据引脚15的电压,Vr1为第一电阻13的电压,Vd1为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的电压。
以下对Vr1的推导进行说明:
Vr1=I*R1 (2)
其中,I为通信回路的电流,R1为第一电阻13的电阻。
I=(V3-Va)/(R1+R3) (3)
其中,Va为a点的电压,a点为位于第一电阻13和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之间的任一点,R3为第三电阻22的电阻。
Va=Vd1+GND1+GND2=Vd1-VR1 (4)
由公式(2)、(3)和(4)可以得到:
Vr1=(V3+VR1-Vd1)*(R1/(R1+R3)) (5)
由公式(1)和(5)可以得到:
V01=(V3+VR1-Vd1)*(R1/(R1+R3))+Vd1-VR1 (6)
在实际应用中,R1要保证通信正常,常取值为几十欧姆,如33欧姆;R3做限流电阻,常取值几K到几十K欧姆,如4.7K欧姆;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在正向导通时,有约0.6V的压降;设在5A的情况下,VR1=0.5V。在此情况下,根据公式(6)计算得到的V01一般等于0.1V。可见,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对第一数据端111的电压进行了补偿,使得第一数据引脚15的电压大于第一数据端111的电压。
具体实现时,第一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引脚15可以为D+引脚,第二数据引脚16可以为D-引脚;相应地,第一数据端111可以为D+端,第二数据端112可以为D-端。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用于对协议逻辑模块11的D+端的电压进行补偿,以使充电设备的D+引脚的电压大于协议逻辑模块11的D+端的电压。这样,当协议逻辑模块接地,且充电设备和电子设备通过D+通路通信时,可以降低电子设备的协议控制模块的D+端接收到的负电压的绝对值,从而可以降低协议控制模块被损坏的几率,进而提高充电设备与电子设备通信的可靠性。
第二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引脚15可以为D-引脚,第二数据引脚16可以为D+引脚;相应地,第一数据端111可以为D-端,第二数据端112可以为D+端。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用于对协议逻辑模块11的D-端的电压进行补偿,以使充电设备的D-引脚的电压大于协议逻辑模块11的D-端的电压。这样,当协议逻辑模块接地,且充电设备和电子设备通过D-通路通信时,可以降低电子设备的协议控制模块的D-端接收到的负电压的绝对值,从而可以降低协议控制模块被损坏的几率,进而提高充电设备与电子设备通信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设备,协议逻辑模块的第一数据端通过第一负压调节模块和第一电阻与第一数据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负压调节模块用于当所述协议逻辑模块接地时,对所述第一数据端的电压进行补偿,以使所述第一数据引脚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数据端的电压。这样,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设备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可以通过提高充电设备的至少一个数据引脚的电压,降低电子设备的协议控制模块的至少一个数据端接收到的负电压的绝对值,从而可以降低协议控制模块被损坏的几率,进而提高充电设备与电子设备通信的可靠性。
以下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为方便理解,在接下来的附图中,以下以第一数据引脚15为D-引脚,第二数据引脚16为D+引脚进行示例说明,但可以理解地是,并不因此限制第一数据引脚15和第二数据引脚16的表现形式。
实现方式一
可选的,如图3a所示,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数据引脚15电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数据端111电连接。
在实现方式一中,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可以表现为二极管,且二极管的正极与充电设备的D-引脚连接,二极管的负极与协议控制模块11的D-端连接。
图3a所示的充电系统,协议控制模块可以通过D+通路给协议逻辑模块发送信号,协议逻辑模块可以通过D-通路给协议控制模块。
在实现方式一中,进一步地,如图3b所示,充电设备1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二极管18,第二二极管18的正极与第一数据端111连接,第二二极管18的负极与第一数据引脚15电连接。
图3b所示的充电设备,相比于图3a所示的充电设备,增加了一个与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并联,且反向的二极管。这样,图3b所示的充电系统,协议控制模块可以通过D+通路和D-通路给协议逻辑模块发送信号,协议逻辑模块可以通过D-通路给协议控制模块,即图3b所示的充电系统的D-通路可以实现双向通信,从而可以提高通信的灵活性。
实现方式二
可选的,如图4所示,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一数据引脚15电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一数据端111电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协议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
其中,控制端用于当协议逻辑模块11接地时,控制第一场效应管处于断开状态;当协议逻辑模块11未接地时,控制第一场效应管处于导通状态。
在实现方式二中,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可以表现为场效应管。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场效应管包括寄生二极管,寄生二极管的正极与场效应管的源极电连接,寄生二极管的正极与场效应管的漏极电连接,寄生二极管的作用是限制其所寄生的场效应管中的电流流向。
具体实现时,当协议逻辑模块11接地时,控制场效应管处于断开状态。在此情况下,场效应管可以等效为二极管,用于对数据端的电压进行补偿,以使数据引脚的电压大于数据端的电压。
当协议逻辑模块11未接地时,控制场效应管处于导通状态。在此情况下,第一场效应管可以等效为导线,第一场效应管所在的数据通路可以实现双向通信,从而可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具体实现时,协议逻辑模块11的控制端可以通过输出高电平,控制场效应管导通;通过输出低电平,控制场效应管断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确保BC1.2通用协议正常工作,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方式一
可选的,如图5a所示,充电设备10还包括开关模块18,开关模块18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引脚15电连接,开关模块18的第二端与第二数据引脚16电连接,开关模块18的第三端与协议逻辑模块11的控制端电连接。
其中,协议逻辑模块11的控制端用于当检测到充电设备10通过数据线与电子设备20电连接时,控制开关模块18处于导通状态;当接收到电子设备20发送的信号时,控制开关模块18处于断开状态。
方式一可以适用于表现为二极管的负压调节模块,也可以适用于表现为场效应管的负压调节模块。
在方式一中,开关模块18设置在协议逻辑模块11之外。当开关模块18处于导通状态时,充电设备的D+引脚和D-引脚短路,因此,可以确保BC1.2通用协议正常工作。开关模块18断开的触发条件为充电设备10接收到电子设备20发送的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开关模块18可以表现为单刀双掷开关;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开关模块18可以包括第二场效应管181和第三场效应管182。
如图5b所示,第二场效应管181的源极与第一数据引脚15电连接,第二场效应管181的漏极与第三场效应管182的漏极电连接,第二场效应管181的栅极与协议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
第三场效应管182的源极与第二数据引脚16电连接,第三场效应管182的栅极与协议逻辑模块11的控制端电连接;
协议逻辑模块11的控制端用于当检测到充电设备10通过数据线与电子设备电连接时,控制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处于导通状态;当接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信号时,控制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中的至少一项处于断开状态。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开关模块18还可以有其他表现形式,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方式二
可选的,如图6所示,协议逻辑模块11包括控制单元113和开关单元114,开关单元114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端111电连接,开关单元114的第二端与第二数据端112电连接,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其中,控制单元113用于当检测到充电设备10通过数据线与电子设备电连接时,控制开关单元114和第一场效应管处于导通状态;当接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信号时,控制开关单元114处于断开状态。
方式二可以适用于表现为场效应管的负压调节模块。
在方式二中,开关单元114设置在协议逻辑模块11内。当开关单元114和第一场效应管处于导通状态时,充电设备的D+引脚和D-引脚可以视为短路,因此,可以确保BC1.2通用协议正常工作。开关单元114断开的触发条件为充电设备10接收到电子设备20发送的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7所示,充电设备10还包括与第二电阻14串接的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
在图7中,协议逻辑模块11的第二数据端112依次通过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和第二电阻14与第二数据引脚16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和第二电阻14的位置顺序可以调换,即协议逻辑模块11的第二数据端112依次通过第二电阻14和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与第二数据引脚16电连接。
在本可选实施例中,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用于当协议逻辑模块11接地时,对第二数据端112的电压进行补偿,以使第二数据引脚16的电压大于第二数据端112的电压。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负压补充原理与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的负压补充原理相同,具体可参见前述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当协议逻辑模块11接地,且充电设备10和电子设备20通过第二数据引脚16所在的数据通路通信时,充电设备10和电子设备20的通信回路为电压源21→第三电阻22→第二电阻14→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GND1→GND2。
假设GND2为0,GND1=-VR1。那么:
V02=(V3+VR1-Vd2)*(R2/(R2+R3))+Vd2-VR1 (7)
其中,V02为第二数据引脚16的电压,R2为第二电阻14的电阻,Vd2为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的电压。在实际应用中,R2要保证通信正常,常取值为几十欧姆,如33欧姆;在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正向导通时,有约0.6V的压降。其他参数的含义与取值可参见前述描述。
图7所示的充电设备,相比于图1所示的充电设备,增设了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从而可以提高充电设备的D+引脚和D-引脚的电压,降低电子设备的协议控制模块的D+端和D-端接收到的负电压的绝对值,进一步降低协议控制模块被损坏的几率,提高充电设备与电子设备通信的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选的,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的电路与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的电路相同。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的电路与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的电路可以不同,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充电设备包括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且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表现为二极管时,充电设备也可以增加一个与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并联,且反向的二极管,以进一步提高通信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介绍的多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彼此可以相互结合实现,也可以单独实现,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结合附图示例说明如下:
为方便理解,在接下来的附图中,以下以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的电路与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的电路相同,第一数据引脚15为D-引脚,第二数据引脚16为D+引脚进行示例说明,但可以理解地是,并不因此限制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第一数据引脚15和第二数据引脚16的表现形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充电设备加入负压补偿模块(即负压调节模块),使得在充电器端的协议逻辑模块在发送低电平0时,在充电设备的D-/D+引脚的电压比协议逻辑模块的输出电压高一些,补偿大电流经过GND引起的电压差。这样,使得协议逻辑模块输出低电平0时,充电设备的D-/D+引脚的电压到充电器的地端的电压有一定的压差V1。V1和线的压差V进行补偿,使得协议逻辑模块输出低电平0时,协议控制模块收到较小的负压,减小大电流的影响,保证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实施例一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8a至图8c中,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表现为二极管;充电设备10还包括开关模块18,开关模块18可以包括第二场效应管181和第三场效应管182。
在图8a中,电子设备的协议控制模块通过D+给充电设备的协议逻辑模块发送信号,协议逻辑模块通过D-给协议控制模块发送信号。
图8b所示的充电设备,相比于图8a所示的充电设备,增加了一个与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并联,且反向的二极管。这样,图8b所示的充电系统,电子设备的协议控制模块通过D+和D-给充电设备的协议逻辑模块发送信号,协议逻辑模块通过D-给协议控制模块发送信号。
图8c所示的充电设备,相比于图8b所示的充电设备,充电设备10还包括与第二电阻14串接的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表现为二极管,且增加了一个与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并联,且反向的二极管。这样,图8c所示的充电系统,电子设备的协议控制模块通过D+和D-给充电设备的协议逻辑模块发送信号,协议逻辑模块通过D+和D-给协议控制模块发送信号。
步骤一、协议逻辑模块默认给第二场效应管181和第三场效应管182输出高电平驱动信号,使得第二场效应管181和第三场效应管182默认导通。确保BC1.2通用协议正常工作。
步骤二、电子设备经过BC1.2通用协议检测后,协议逻辑模块给第二场效应管181和/或第三场效应管182输出低电平,使得第二场效应管181和/或第三场效应管182断开。
步骤三、当协议逻辑模块需要对协议控制模块发起通信信号时,协议逻辑模块控制内部接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使得在较大的电流下,电子设备的协议控制模块也不会因为负压问题损坏。提高手机在充电器的可靠性,拓展了技术发展的限制。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6所示,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可以表现为场效应管;协议逻辑模块11包括控制单元113和开关单元114。电子设备的协议控制模块通过D+给充电设备的协议逻辑模块发送信号,也可以通过D-给协议逻辑模块发送信号;但协议逻辑模块只能通过D-给协议控制模块发送信号。
步骤一、协议逻辑模块中的开关单元114上电后默认导通。协议逻辑模块给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默认高电平,使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导通,确保BC1.2通用协议正常工作。
步骤二、经过BC1.2通用协议检测后,开关单元114断开。
步骤三、当协议逻辑模块需要对协议控制模块发起通信信号时,协议逻辑模块给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提供低电平0,使得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断开,充电设备和电子设备相对串联了一个二极管。当发送信号结束时,重新发高电平驱动,使得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导通。
通过上述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D-通路可以实现双向通信,充电设备和手机终端02都可以做发送也可以做接收。多出来的D+可以做中断或检测等功能。
实施例三
图9所示的充电设备,相比于图6所示的充电设备,充电设备10还包括与第二电阻14串接的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表现为场效应管。另外,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还增设有第四电阻,第四电阻用于提供足够的上拉电平。图9所示的充电系统,电子设备的协议控制模块通过D+或D-给充电设备的协议逻辑模块发送信号;协议逻辑模块也能通过D+或D-给协议控制模块发送信号。
步骤一、协议逻辑模块中的开关单元114上电后默认导通。协议逻辑模块给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和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默认高电平,使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和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导通。确保BC1.2通用协议正常工作。
步骤二、电子设备经过BC1.2通用协议检测后,开关单元114断开。
步骤三、当协议逻辑模块需要通过D-对协议控制模块发起通信信号时,协议逻辑模块给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提供低电平0,使得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断开,充电设备和电子设备相对串联了一个二极管。当发送信号结束时,重新发高电平驱动,使得第一负压调节模块12导通。
当协议逻辑模块需要通过D+对协议控制模块发起通信信号时,协议逻辑模块给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提供低电平0,使得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断开,充电设备和电子设备相对串联了一个二极管。当发送信号结束时,重新发高电平驱动,使得第二负压调节模块19导通。
通过上述方式,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还有D-/D-通路都可以实现双向通信,使得手机和充电器的设计可以更加自由更加简单。
实施例四
如图10所示,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三的主要区别是BC1.2通过外围开关管实现支持,控制方法同实施例一。电子设备和充电设备的通信均可以通过D+或D-完成,同实施例三。
通过上述方式,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协议逻辑模块内无需设置开关模块102,从而可以简化协议逻辑模块的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充电系统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以及通过数据线与充电设备电连接的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协议逻辑模块、第一负压调节模块、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数据引脚和第二数据引脚;
其中,所述协议逻辑模块的第一数据端通过所述第一负压调节模块和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数据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负压调节模块用于当所述协议逻辑模块接地时,对所述第一数据端的电压进行补偿,以使所述第一数据引脚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数据端的电压;
所述协议逻辑模块的第二数据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数据引脚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电阻串接的第二负压调节模块;
其中,所述协议逻辑模块的第二数据端通过所述第二负压调节模块和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数据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负压调节模块用于当所述协议逻辑模块接地时,对所述第二数据端的电压进行补偿,以使所述第二数据引脚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二数据端的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负压调节模块的电路与所述第一负压调节模块的电路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压调节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数据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数据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并联的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数据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数据引脚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压调节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数据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数据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协议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端用于当所述协议逻辑模块接地时,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协议逻辑模块未接地时,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处于导通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数据引脚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数据引脚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协议逻辑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端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充电设备通过数据线与电子设备电连接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处于导通状态;当接收到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处于断开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
其中,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数据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协议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数据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协议逻辑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控制端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充电设备通过数据线与电子设备电连接时,控制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处于导通状态;当接收到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中的至少一项处于断开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议逻辑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和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数据端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数据端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充电设备通过数据线与电子设备电连接时,控制所述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处于导通状态;当接收到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单元处于断开状态。
10.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以及通过数据线与所述充电设备电连接的电子设备。
CN202011589414.4A 2020-12-29 2020-12-29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Active CN1127873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9414.4A CN112787372B (zh) 2020-12-29 2020-12-29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9414.4A CN112787372B (zh) 2020-12-29 2020-12-29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7372A true CN112787372A (zh) 2021-05-11
CN112787372B CN112787372B (zh) 2023-10-27

Family

ID=75753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89414.4A Active CN112787372B (zh) 2020-12-29 2020-12-29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8737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7894A (zh) * 2022-07-27 2022-08-3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设备识别方法及充电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12969A1 (en) * 2016-10-21 2018-04-25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Charg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s
CN208386177U (zh) * 2018-05-04 2019-01-15 邱运东 一种基于快充协议的手机无线控制万能电源转换装置
US20190157816A1 (en) * 2017-11-22 2019-05-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afe Charging Interface
US20190237977A1 (en) * 2018-01-26 2019-08-01 Ics Innovation Llc Intelligent charging usb splitter
CN111817096A (zh) * 2020-07-14 2020-10-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12969A1 (en) * 2016-10-21 2018-04-25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Charg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90157816A1 (en) * 2017-11-22 2019-05-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afe Charging Interface
US20190237977A1 (en) * 2018-01-26 2019-08-01 Ics Innovation Llc Intelligent charging usb splitter
CN208386177U (zh) * 2018-05-04 2019-01-15 邱运东 一种基于快充协议的手机无线控制万能电源转换装置
CN111817096A (zh) * 2020-07-14 2020-10-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线和充电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7894A (zh) * 2022-07-27 2022-08-3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设备识别方法及充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7372B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46569B2 (en) Secondary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 secondary battery protection apparatus and battery pack
JP6596447B2 (ja) 給電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回路、受電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回路、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充電アダプタ、異常検出方法
US8627121B2 (en) USB-on-the-go bi-directional protection circuit
US8639959B2 (en)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having a controller arranged to turn on a first switch and turn off a second switch during a period in which a judgement unit judges a device type of a device
US8994443B2 (en) Bidirectional switch and switch circuit using the bidirectional switch
US11183864B2 (en) Multimode battery charging
WO2007068500A1 (en) Control circuitry for providing an interface between connectable terminal and peripheral device circuitry
US7679321B2 (en) Power circuit
SE515882C2 (sv) Elektriskt effekthanteringssystem samt radiokommunikationsanordning innefattande ett sådant system
CN115023888A (zh) 多模式dc-dc功率转换器
US925785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otection circuit thereof
CN105591538A (zh) 通用串行总线功率传输装置
CN112787372A (zh)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CN103166451A (zh) 开关电源电路
CN115208041A (zh) 双电池切换电路、电池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7654861B2 (en) Connector and method thereof
US20040239403A1 (en) Power switching circuit with controlled reverse leakage
CN102035250B (zh) 半导体装置、电压比较电路、电源管理电路及电子仪器
US11128126B2 (en) Internal voltage-canceling circuit and USB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0277814B (zh) 待充电设备及充电方法
US8334672B2 (en) Charging circuit with ability to identify power source
US20150185817A1 (en) Charging circuit for usb interface
US20080129123A1 (en) Control circuit for identifying power adaptor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of
KR20170098461A (ko) 휴대 단말을 이용한 외부 기기의 전원 공급 장치
JP2005261142A (ja) 充電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