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5303A - 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及验证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及验证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5303A
CN112785303A CN202110051157.7A CN202110051157A CN112785303A CN 112785303 A CN112785303 A CN 112785303A CN 202110051157 A CN202110051157 A CN 202110051157A CN 112785303 A CN112785303 A CN 1127853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action
abnormal response
abnormal
encryption
decry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511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冒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05115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853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5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530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22Payment schemes or mod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6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electronic wallets or electronic money safes
    • G06Q20/367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electronic wallets or electronic money safes involving electronic purses or money saf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9Keeping log of transactions for guaranteeing non-repudiation of a transa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1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1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a third party or a trusted authority
    • H04L9/3213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a third party or a trusted authority using tickets or tokens, e.g. Kerbero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Fina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及验证处理系统,通过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分别向完成预先业务安全认证的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发送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并且按照该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作为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数字交易服务终端在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的身份安全认证依据进行离线支付,从而提高离线支付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信息盗取和信息截取的概率,当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在切换到在线区块链网络状态后,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分别获取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和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后上传到对应的区块链系统中进行内容更新,由此可以实时同步离线支付账单。

Description

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及验证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离线支付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及验证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货币运营的发展,数字货币会逐渐成为作为今后新的主力支付方式,不仅可以支持在线支付,也可以如当前的现金交易一般支持离线网络状态下的离线支付。
然而,在离线网络状态下进行线下支付的安全性仍旧是需要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及验证处理系统,能够提高离线支付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信息盗取和信息截取的概率。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应用于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系统,所述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系统包括支付交易服务终端、与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通信连接的数字金融服务终端以及与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通信连接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在在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所述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分别向完成预先业务安全认证的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发送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确认的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所述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包括不同交易元素的加解密策略;
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在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与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建立离线交易通信通道,基于所述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中当前交易元素对应的加解密策略对本次向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发起的交易服务的交易传输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交易传输数据,并通过所述离线交易通信通道向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发送所述加密交易传输数据,其中,所述当前交易元素用于表示本次交易服务对应的预设交易元素,所述预设交易元素与本次交易服务所对应的交易环境信息相关;
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通过所述交易通信通道获取所述加密交易传输数据,并基于所述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中当前交易元素对应的加解密策略对所述加密交易传输数据进行解密后,获得解密交易传输数据,根据所述解密交易传输数据进行支付验证处理后,将支付结果发送给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
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根据所述支付结果生成对应的支付账单,并将所述支付账单进行预存储,以获得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的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同时将所述支付账单发送给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使得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将所述支付账单进行预存储,以获得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的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
当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在切换到在线区块链网络状态后,所述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分别获取所述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和所述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并将所述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和所述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上传到对应的区块链系统中进行内容更新。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在基于所述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中当前交易元素对应的加解密策略对所述加密交易传输数据进行解密时解密失败时,或者接收到的交易传输数据不存在所述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中当前交易元素对应的加解密策略时,结束本次交易服务;以及
当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所述支付结果时,结束本次交易服务。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数字金融服务平台获取历史支付过程中每个支付交易服务终端或者每个数字金融服务终端的交易过程记录信息列表,并根据所述交易过程记录信息列表获取交易异常记录列表,其中,所述交易过程记录信息列表包括连续的预设数量个交易过程记录信息,所述交易异常记录列表包括连续的预设数量个交易异常记录;
根据所述交易异常记录列表中每个交易异常记录以及每个交易异常记录所对应预先记录的异常接收指令集信息,确定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并将所述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分配给所述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的不同交易元素下。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交易异常记录列表中每个交易异常记录以及每个交易异常记录所对应预先记录的异常接收指令集信息,确定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交易过程记录信息列表,通过交易特征匹配网络所包括的第一子网络获取交易特征标签列表,其中,所述交易特征标签列表包括预设数量个交易特征标签;
基于所述交易异常记录列表,通过所述交易特征匹配网络所包括的第二子网络获取交易异常解析标签列表,其中,所述交易异常解析标签列表包括预设数量个交易异常解析标签;
基于所述交易特征标签列表以及所述交易异常解析标签列表,获取所述交易过程记录信息所对应的强化加密元素,并根据所述强化加密元素以及以及每个交易异常记录所对应预先记录的异常接收指令集确定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强化加密元素以及以及每个交易异常记录所对应预先记录的异常接收指令集确定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的步骤,包括:
从每个交易异常记录所对应预先记录的异常接收指令集中获取多个异常响应对象,并从多个异常响应对象分别提取对应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其中,所述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用于表示所述异常响应对象所对应的响应协议组件所对应的响应特征向量;
根据提取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确定各个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异常可疑映射实体,并根据计算出的各个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异常可疑映射实体,构建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实体;
根据构建的所述加解密封装实体,分别确定各个异常响应对象所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
根据各个异常响应对象所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以及多个强化加密元素之间的元素层级关系,确定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从多个异常响应对象分别提取对应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步骤,包括:
对多个异常响应对象所对应的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进行聚类处理,得到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聚类簇;
确定聚类处理得到的聚类簇的交易启用表项,并将各聚类簇按相应交易启用表项进行排序,之后从聚类处理得到的各聚类簇中,选取设定排序内的聚类簇;
根据预设的针对所述聚类簇的聚类向量提取策略,确定由所述聚类向量提取策略所指定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聚类簇;
当同一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包括属于不同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多个聚类簇时,则统计所述同一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中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聚类簇的数量;
确定统计的聚类簇的数量最大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并为所述同一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添加确定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以及为不包括所述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聚类簇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添加非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
根据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和所添加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进行融合,得到第一训练网络,并将各聚类簇输入所述第一训练网络中,输出各聚类簇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
将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分类参考参数阈值的聚类簇重新确定为该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聚类簇,并返回所述为所述同一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添加确定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并继续处理,直至满足迭代停止条件时得到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
在满足所述迭代停止条件后,获取通过相应的所述训练网络所确定的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并筛选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分类参考参数阈值;
按照筛选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和相应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进行融合,得到第二训练网络;
通过所述第二训练网络确定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并按照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更新相应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
在按照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更新相应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后,返回所述筛选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分类参考参数阈值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步骤继续执行,直至满足更新停止条件时,得到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更新后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
获取更新所述异常交易识别标签后通过所述第二训练网络确定的各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和属于非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
挑选在更新所述异常交易识别标签后确定的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三分类参考参数阈值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并按挑选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和相应异常交易识别标签进行融合,得到第三训练网络;
通过所述第三训练网络确定各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并按通过第三训练网络确定的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确定相应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
获取不同于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目标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三训练网络确定所述目标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而后根据所述目标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所对应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
根据各个确定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进行汇总得到各个异常响应对象分别提取对应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提取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确定各个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异常可疑映射实体的步骤,包括:
从提取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中获得各个异常响应对象的异常响应片段所对应的异常可疑元素;
根据各个异常响应对象的异常响应片段所对应的异常可疑元素,确定各个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异常可疑映射实体,其中,所述异常可疑映射实体为所述各个异常响应对象的异常响应片段所对应的异常可疑元素之间的聚合实体。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计算出的各个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异常可疑映射实体,构建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实体的步骤,包括:
根据计算出的各个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异常可疑映射实体,分别将同一类异常可疑映射实体所覆盖的各个目标异常响应对象划分为一个对象阵列,并根据每一个对象阵列内的对象密集度,将对象密集度大于预设密集度的对象阵列的阵列层级缩小,并将对象密集度小于预设密集度的对象阵列的阵列层级扩大,得到调整后的各对象阵列;其中,每一个对象阵列内的所有异常响应对象构成一个加解密元素;
根据单个加解密元素中各异常响应对象的位置,计算出单个加解密元素中的每一个异常响应对象与其他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密钥排列信息;
对于单个加解密元素,根据每一个异常响应对象与其他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密钥排列信息的顺序,对单个加解密元素中的各异常响应对象进行排序,得到异常响应对象排序列表;
对于单个加解密元素,依次对所述异常响应对象排序列表中的每一个异常响应对象执行以下过程,直至确定单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
判断所述异常响应对象排序列表中的异常响应对象的第一异常响应强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若确定大于则将大于第一预设强度的异常响应对象作为单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
对于单个加解密元素,确定单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为与之进行映射关联的异常响应对象,并确定除去单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以外的其他异常响应对象为单个加解密元素的子异常响应对象,其中,单个加解密元素的子异常响应对象为与单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进行映射关联的异常响应对象;
根据确定的各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和子异常响应对象构建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实体,其中,所述加解密封装实体用于表示各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和子异常响应对象构成的加密封装节点所对应的封装函数实体。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构建的所述加解密封装实体,分别确定各个异常响应对象所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的步骤,包括:
根据构建的所述加解密封装实体中每个所述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所述子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异常关联部分,获取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分布图谱,并将所述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分布图谱作为密钥关系节点,使每个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表达成由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分布图谱组成的密钥关系节点;
根据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对应的密钥关系节点的调度类型从每个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的密钥关系节点中获取所有的相似密钥关系节点,组成第一密钥关系节点列表;
对所述第一密钥关系节点列表中的与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对应的密钥关系节点进行朴素贝叶斯处理,得到朴素贝叶斯分类结果和朴素贝叶斯属性概率;
根据所述朴素贝叶斯分类结果和所述朴素贝叶斯属性概率计算以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为基准的密钥关系节点不含预设概率以上的密钥关系的筛选密钥关系;
当每个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都已计算得到以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为中心的密钥关系节点不含预设概率以上的密钥关系的筛选密钥关系时,根据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对应的不含预设概率以上的密钥关系的筛选密钥关系得到不含预设概率以上的密钥关系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
根据所述不含预设概率以上的密钥关系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得到第二密钥关系节点列表,并对所述第二密钥关系节点列表进行朴素贝叶斯处理,得到所述第二密钥关系节点列表所对应的朴素贝叶斯分类结果序列;
对所述朴素贝叶斯分类结果序列计算机会节点和朴素贝叶斯特征向量,并将所述朴素贝叶斯特征向量作为初始值,对所述第二密钥关系节点列表中的与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对应的密钥关系节点按照所述机会节点分别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内容;
根据所述加解密封装密钥内容中的密钥生成关系分别确定各个异常响应对象所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装置,应用于与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通信连接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在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分别向完成预先业务安全认证的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发送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确认的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所述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包括不同交易元素的加解密策略,以使得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在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与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建立离线交易通信通道,基于所述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中当前交易元素对应的加解密策略对本次向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发起的交易服务的交易传输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交易传输数据,并通过所述离线交易通信通道向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发送所述加密交易传输数据,其中,所述当前交易元素用于表示本次交易服务对应的预设交易元素,所述预设交易元素与本次交易服务所对应的交易环境信息相关,并且使得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通过所述交易通信通道获取所述加密交易传输数据,并基于所述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中当前交易元素对应的加解密策略对所述加密交易传输数据进行解密后,获得解密交易传输数据,根据所述解密交易传输数据进行支付验证处理后,将支付结果发送给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最后使得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根据所述支付结果生成对应的支付账单,并将所述支付账单进行预存储,以获得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的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同时将所述支付账单发送给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使得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将所述支付账单进行预存储,以获得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的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
内容更新模块,用于当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在切换到在线区块链网络状态后,分别获取所述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和所述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并将所述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和所述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上传到对应的区块链系统中进行内容更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系统,所述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系统包括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以及与所述数字金融服务平台通信连接的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
在在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所述数字金融服务平台用于分别向完成预先业务安全认证的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发送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确认的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所述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包括不同交易元素的加解密策略;
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用于在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与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建立离线交易通信通道,基于所述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中当前交易元素对应的加解密策略对本次向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发起的交易服务的交易传输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交易传输数据,并通过所述离线交易通信通道向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发送所述加密交易传输数据,其中,所述当前交易元素用于表示本次交易服务对应的预设交易元素,所述预设交易元素与本次交易服务所对应的交易环境信息相关;
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用于通过所述交易通信通道获取所述加密交易传输数据,并基于所述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中当前交易元素对应的加解密策略对所述加密交易传输数据进行解密后,获得解密交易传输数据,根据所述解密交易传输数据进行支付验证处理后,将支付结果发送给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
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用于根据所述支付结果生成对应的支付账单,并将所述支付账单进行预存储,以获得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的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同时将所述支付账单发送给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使得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将所述支付账单进行预存储,以获得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的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
当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在切换到在线区块链网络状态后,所述数字金融服务平台用于分别获取所述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和所述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并将所述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和所述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上传到对应的区块链系统中进行内容更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所述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包括处理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和网络接口,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网络接口以及所述处理器之间通过总线系统相连,所述网络接口用于与至少一个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或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的程序、指令或代码,以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中任意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中任意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
基于上述任一方面,本申请通过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分别向完成预先业务安全认证的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发送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并且按照该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作为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数字交易服务终端在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的身份安全认证依据进行离线支付,从而提高离线支付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信息盗取和信息截取的概率,当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在切换到在线区块链网络状态后,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分别获取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和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后上传到对应的区块链系统中进行内容更新,由此可以实时同步离线支付账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执行上述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的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说明书应用于其它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组”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所述词语。
如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
本说明书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系统10的交互示意图。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系统10可以包括数字金融服务平台100以及与所述数字金融服务平台100通信连接的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图1所示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系统10仅为一种可行的示例,在其它可行的实施例中,该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系统10也可以仅包括图1所示组成部分的其中一部分或者还可以包括其它的组成部分。
本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系统10中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100、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可以通过配合执行以下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具体数字金融服务平台100、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的执行步骤部分可以参照以下方法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发明构思出发,本申请提供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100可以应用在例如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工业互联网、通用业务监控管理等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或者是云计算技术等的场景中,再比如,还可以应用在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汽车系统管理、智能云办公、云平台数据处理、云游戏数据处理、云直播处理、云汽车管理平台、区块链金融数据服务平台等,但不限于此。
为了解决前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可以由图1中所示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10执行,下面对该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步骤S110,在在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数字金融服务平台100分别向完成预先业务安全认证的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发送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确认的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
步骤S120,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在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与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建立离线交易通信通道,基于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中当前交易元素对应的加解密策略对本次向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发起的交易服务的交易传输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交易传输数据,并通过离线交易通信通道向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发送加密交易传输数据。
步骤S130,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通过交易通信通道获取加密交易传输数据,并基于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中当前交易元素对应的加解密策略对加密交易传输数据进行解密后,获得解密交易传输数据,根据解密交易传输数据进行支付验证处理后,将支付结果发送给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
步骤S140,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根据支付结果生成对应的支付账单,并将支付账单进行预存储,以获得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的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同时将支付账单发送给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使得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将支付账单进行预存储,以获得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的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
步骤S150,当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在切换到在线区块链网络状态后,数字金融服务平台100分别获取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和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并将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和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上传到对应的区块链系统中进行内容更新。
本实施例中,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可以包括不同交易元素的加解密策略,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交易元素可以根据在离线支付交易过程中的交易环境进行动态变化,也就是说,在实际的离线支付过程中,加解密策略是实时变化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其变化的依据与不同的交易环境相关,由此可以提高离线支付过程中的安全性。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当前交易元素可以用于表示本次交易服务对应的预设交易元素,预设交易元素与本次交易服务所对应的交易环境信息相关,例如交易环境信息可以是指交易地址标识(可以通过交易服务中的标识码来确定,而无需连接网络)、交易时间标识、交易商品类型标识等在每次离线交易过程中可能产生动态变化的标识,然后基于这些交易环境信息与预先配置的匹配规则确定本次交易服务对应的预设交易元素,从而便于后续的离线过程中的加密和解密。
本实施例中,交易通信通道可以是但不限于基于NFC的交易通信通道、基于蓝牙技术的交易通信通道等。
本实施例中,通过数字金融服务平台100分别向完成预先业务安全认证的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发送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并且按照该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作为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和数字交易服务终端在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的身份安全认证依据进行离线支付,从而提高离线支付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信息盗取和信息截取的概率,当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在切换到在线区块链网络状态后,数字金融服务平台100分别获取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和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后上传到对应的区块链系统中进行内容更新,由此可以实时同步离线支付账单。
此外,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离线支付过程中的安全性,当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在基于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中当前交易元素对应的加解密策略对加密交易传输数据进行解密时解密失败时,或者接收到的交易传输数据不存在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中当前交易元素对应的加解密策略时,结束本次交易服务。又例如,当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支付结果时,结束本次交易服务。
此外,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前述的加解密策略可以基于历史收集的大量交易过程记录信息列表的异常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设计,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离线支付过程中的安全性。例如,在前述的步骤S110之前,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实现。
步骤S101,数字金融服务平台100可以获取历史支付过程中每个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或者每个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的交易过程记录信息列表,并根据交易过程记录信息列表获取交易异常记录列表。
其中,值得说明的是,交易过程记录信息列表可以包括连续的预设数量个交易过程记录信息,交易异常记录列表包括连续的预设数量个交易异常记录。
步骤S102,根据交易异常记录列表中每个交易异常记录以及每个交易异常记录所对应预先记录的异常接收指令集信息,确定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并将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分配给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的不同交易元素下。
作为一种可能的示例,在根据交易异常记录列表中每个交易异常记录以及每个交易异常记录所对应预先记录的异常接收指令集信息,确定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子步骤来实现。
子步骤S1021,基于交易过程记录信息列表,通过交易特征匹配网络所包括的第一子网络获取交易特征标签列表,其中,交易特征标签列表包括预设数量个交易特征标签。
子步骤S1022,基于交易异常记录列表,通过交易特征匹配网络所包括的第二子网络获取交易异常解析标签列表,其中,交易异常解析标签列表包括预设数量个交易异常解析标签。
子步骤S1023,基于交易特征标签列表以及交易异常解析标签列表,获取交易过程记录信息所对应的强化加密元素,并根据强化加密元素以及以及每个交易异常记录所对应预先记录的异常接收指令集确定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
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针对子步骤S1023,在根据强化加密元素以及以及每个交易异常记录所对应预先记录的异常接收指令集确定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示例性的实施方式来实现,详细描述如下。
(1)从每个交易异常记录所对应预先记录的异常接收指令集中获取多个异常响应对象,并从多个异常响应对象分别提取对应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
例如,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用于表示异常响应对象所对应的响应协议组件所对应的响应特征向量。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可以对多个异常响应对象所对应的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进行聚类处理,得到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聚类簇,然后确定聚类处理得到的聚类簇的交易启用表项,并将各聚类簇按相应交易启用表项进行排序,之后从聚类处理得到的各聚类簇中,选取设定排序内的聚类簇,根据预设的针对聚类簇的聚类向量提取策略,确定由聚类向量提取策略所指定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聚类簇,从而可以基于由聚类向量提取策略所指定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聚类簇分别提取对应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
譬如,当同一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包括属于不同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多个聚类簇时,则统计同一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中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聚类簇的数量。然后,确定统计的聚类簇的数量最大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并为同一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添加确定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以及为不包括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聚类簇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添加非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
进一步地,根据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和所添加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进行融合,得到第一训练网络,并将各聚类簇输入第一训练网络中,输出各聚类簇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然后,将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分类参考参数阈值的聚类簇重新确定为该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聚类簇,并返回为同一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添加确定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并继续处理,直至满足迭代停止条件时得到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
进一步地,在满足迭代停止条件后,获取通过相应的训练网络所确定的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并筛选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分类参考参数阈值。然后,按照筛选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和相应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进行融合,得到第二训练网络,通过第二训练网络确定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并按照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更新相应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
进一步地,在按照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更新相应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后,返回筛选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分类参考参数阈值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步骤继续执行,直至满足更新停止条件时,得到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更新后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
进一步地,获取更新异常交易识别标签后通过第二训练网络确定的各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和属于非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
进一步地,挑选在更新异常交易识别标签后确定的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三分类参考参数阈值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并按挑选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和相应异常交易识别标签进行融合,得到第三训练网络,通过第三训练网络确定各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并按通过第三训练网络确定的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确定相应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
进一步地,获取不同于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目标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并通过第三训练网络确定目标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而后根据目标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确定目标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所对应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由此,可以根据各个确定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进行汇总得到各个异常响应对象分别提取对应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
(2)根据提取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确定各个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异常可疑映射实体,并根据计算出的各个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异常可疑映射实体,构建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实体。
例如,可以从提取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中获得各个异常响应对象的异常响应片段所对应的异常可疑元素,然后根据各个异常响应对象的异常响应片段所对应的异常可疑元素,确定各个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异常可疑映射实体,其中,异常可疑映射实体为各个异常响应对象的异常响应片段所对应的异常可疑元素之间的聚合实体。
例如,可以根据计算出的各个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异常可疑映射实体,分别将同一类异常可疑映射实体所覆盖的各个目标异常响应对象划分为一个对象阵列,并根据每一个对象阵列内的对象密集度,将对象密集度大于预设密集度的对象阵列的阵列层级缩小,并将对象密集度小于预设密集度的对象阵列的阵列层级扩大,得到调整后的各对象阵列。其中,每一个对象阵列内的所有异常响应对象构成一个加解密元素。
然后,根据单个加解密元素中各异常响应对象的位置,计算出单个加解密元素中的每一个异常响应对象与其他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密钥排列信息。
对于单个加解密元素,根据每一个异常响应对象与其他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密钥排列信息的顺序,对单个加解密元素中的各异常响应对象进行排序,得到异常响应对象排序列表。
对于单个加解密元素,依次对异常响应对象排序列表中的每一个异常响应对象执行以下过程,直至确定单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
在此基础上,判断异常响应对象排序列表中的异常响应对象的第一异常响应强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若确定大于则将大于第一预设强度的异常响应对象作为单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然后,对于单个加解密元素,确定单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为与之进行映射关联的异常响应对象,并确定除去单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以外的其他异常响应对象为单个加解密元素的子异常响应对象,其中,单个加解密元素的子异常响应对象为与单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进行映射关联的异常响应对象。
由此,可以根据确定的各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和子异常响应对象构建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实体,其中,加解密封装实体用于表示各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和子异常响应对象构成的加密封装节点所对应的封装函数实体。
(3)根据构建的加解密封装实体,分别确定各个异常响应对象所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
例如,可以根据构建的加解密封装实体中每个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异常关联部分,获取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分布图谱,并将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分布图谱作为密钥关系节点,使每个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表达成由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分布图谱组成的密钥关系节点。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对应的密钥关系节点的调度类型从每个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的密钥关系节点中获取所有的相似密钥关系节点,组成第一密钥关系节点列表。然后,对第一密钥关系节点列表中的与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对应的密钥关系节点进行朴素贝叶斯处理,得到朴素贝叶斯分类结果和朴素贝叶斯属性概率。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朴素贝叶斯分类结果和朴素贝叶斯属性概率计算以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为基准的密钥关系节点不含预设概率以上的密钥关系的筛选密钥关系。
当每个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都已计算得到以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为中心的密钥关系节点不含预设概率以上的密钥关系的筛选密钥关系时,根据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对应的不含预设概率以上的密钥关系的筛选密钥关系得到不含预设概率以上的密钥关系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不含预设概率以上的密钥关系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得到第二密钥关系节点列表,并对第二密钥关系节点列表进行朴素贝叶斯处理,得到第二密钥关系节点列表所对应的朴素贝叶斯分类结果序列。
进一步地,可以对朴素贝叶斯分类结果序列计算机会节点和朴素贝叶斯特征向量,并将朴素贝叶斯特征向量作为初始值,对第二密钥关系节点列表中的与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对应的密钥关系节点按照机会节点分别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内容。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加解密封装密钥内容中的密钥生成关系分别确定各个异常响应对象所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
(4)根据各个异常响应对象所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以及多个强化加密元素之间的元素层级关系,确定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
例如,可以获取各个异常响应对象所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匹配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序列,然后根据多个强化加密元素之间的元素层级关系将加解密封装密钥序列分别层叠映射到多个强化加密元素中,从而可以确定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参阅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装置400的功能模块示意图,本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数字金融服务平台100执行的方法实施例对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装置400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比如,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3示出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装置400只是一种装置示意图。其中,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装置400可以包括发送模块410、内容更新模块420、第三获取模块330以及信息生成模块340,下面分别对该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装置400的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进行详细阐述。
发送模块410,用于在在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分别向完成预先业务安全认证的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发送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确认的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包括不同交易元素的加解密策略,以使得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在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与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建立离线交易通信通道,基于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中当前交易元素对应的加解密策略对本次向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发起的交易服务的交易传输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交易传输数据,并通过离线交易通信通道向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发送加密交易传输数据,其中,当前交易元素用于表示本次交易服务对应的预设交易元素,预设交易元素与本次交易服务所对应的交易环境信息相关,并且使得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通过交易通信通道获取加密交易传输数据,并基于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中当前交易元素对应的加解密策略对加密交易传输数据进行解密后,获得解密交易传输数据,根据解密交易传输数据进行支付验证处理后,将支付结果发送给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最后使得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根据支付结果生成对应的支付账单,并将支付账单进行预存储,以获得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的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同时将支付账单发送给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使得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将支付账单进行预存储,以获得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的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
内容更新模块420,用于当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在切换到在线区块链网络状态后,分别获取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和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并将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和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上传到对应的区块链系统中进行内容更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装置400还可以包括分配模块401,用于获取历史支付过程中每个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或者每个数字金融服务终端300的交易过程记录信息列表,并根据交易过程记录信息列表获取交易异常记录列表,其中,交易过程记录信息列表包括连续的预设数量个交易过程记录信息,交易异常记录列表包括连续的预设数量个交易异常记录,然后根据交易异常记录列表中每个交易异常记录以及每个交易异常记录所对应预先记录的异常接收指令集信息,确定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并将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分配给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的不同交易元素下。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发送模块410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发送模块410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描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实现上述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1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数字金融服务平台100可包括处理器110、机器可读存储介质120、总线130以及收发器140。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至少一个处理器110执行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120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例如图3中所示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装置400包括的发送模块410和内容更新模块420),使得处理器110可以执行如上方法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其中,处理器110、机器可读存储介质120以及收发器140通过总线130连接,处理器110可以用于控制收发器140的收发动作,从而可以与前述的支付交易服务终端200进行数据收发。
处理器110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数字金融服务平台100执行的各个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的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全局业务互动匹配进程(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机器可读存储介质120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总线130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13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
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说明书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说明书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说明书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说明书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时,本说明书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如“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一种可能的示例”、和/或“示例性地”意指与本说明书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一种可能的示例”、和/或“示例性地”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说明书的各方面可以通过若干具有可专利性的种类或情况进行说明和描述,包括任何新的和有用的工序、机器、产品或物质的组合,或对他们的任何新的和有用的改进。相应地,本说明书的各个方面可以完全由硬件执行、可以完全由软件(包括固件、常驻软件、微码等)执行、也可以由硬件和软件组合执行。以上硬件或软件均可被称为“数据块”、“模块”、“引擎”、“单元”、“组件”或“系统”。此外,本说明书的各方面可能表现为位于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产品,该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编码。
计算机存储介质可能包含一个内含有计算机程序编码的传播数据信号,例如在基带上或作为载波的一部分。该传播信号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电磁形式、光形式等,或合适的组合形式。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之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介质可以通过连接至一个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以实现通讯、传播或传输供使用的程序。位于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的程序编码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介质进行传播,包括无线电、电缆、光纤电缆、RF、或类似介质,或任何上述介质的组合。
本说明书各部分操作所需的计算机程序编码可以用任意一种或多种程序语言编写,包括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如Java、Scala、Smalltalk、Eiffel、JADE、Emerald、C++、C#、VB.NET、Python等,常规程序化编程语言如C语言、Visual Basic、Fortran 2003、Perl、COBOL 2002、PHP、ABAP,动态编程语言如Python、Ruby和Groovy,或其他编程语言等。该程序编码可以完全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或作为独立的软件包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或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部分在远程计算机运行、或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数字金融服务终端上运行。在后种情况下,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何网络形式与用户计算机连接,比如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或连接至外部计算机(例如通过因特网),或在云计算环境中,或作为服务使用如软件即服务(SaaS)。
此外,除非权利要求中明确说明,本说明书所述处理元素和列表的顺序、数字字母的使用、或其他名称的使用,并非用于限定本说明书流程和方法的顺序。尽管上述披露中通过各种示例讨论了一些目前认为有用的发明实施例,但应当理解的是,该类细节仅起到说明的目的,附加的权利要求并不仅限于披露的实施例,相反,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所有符合本说明书实施例实质和范围的修正和等价组合。例如,虽然以上所描述的系统组件可以通过互动业务实现,但是也可以只通过软件的解决方案得以实现,如在现有的数字金融服务终端或移动设备上安装所描述的系统。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说明书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说明书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说明书附属材料中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与本说明书所述内容有不一致或冲突的地方,以本说明书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为准。
最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原则。其他的变形也可能属于本说明书的范围。因此,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替代配置可视为与本说明书的教导一致。相应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不仅限于本说明书明确介绍和描述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系统,所述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系统包括支付交易服务终端、与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通信连接的数字金融服务终端以及与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通信连接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在在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所述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分别向完成预先业务安全认证的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发送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确认的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所述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包括不同交易元素的加解密策略;
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在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与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建立离线交易通信通道,基于所述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中当前交易元素对应的加解密策略对本次向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发起的交易服务的交易传输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交易传输数据,并通过所述离线交易通信通道向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发送所述加密交易传输数据,其中,所述当前交易元素用于表示本次交易服务对应的预设交易元素,所述预设交易元素与本次交易服务所对应的交易环境信息相关;
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通过所述交易通信通道获取所述加密交易传输数据,并基于所述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中当前交易元素对应的加解密策略对所述加密交易传输数据进行解密后,获得解密交易传输数据,根据所述解密交易传输数据进行支付验证处理后,将支付结果发送给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
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根据所述支付结果生成对应的支付账单,并将所述支付账单进行预存储,以获得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的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同时将所述支付账单发送给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使得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将所述支付账单进行预存储,以获得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的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
当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在切换到在线区块链网络状态后,所述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分别获取所述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和所述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并将所述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和所述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上传到对应的区块链系统中进行内容更新;
其中,所述交易元素根据在离线支付交易过程中的交易环境进行动态变化;
所述交易通信通道包括基于NFC的交易通信通道、基于蓝牙技术的交易通信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数字金融服务平台获取历史支付过程中每个支付交易服务终端或者每个数字金融服务终端的交易过程记录信息列表,并根据所述交易过程记录信息列表获取交易异常记录列表,其中,所述交易过程记录信息列表包括连续的预设数量个交易过程记录信息,所述交易异常记录列表包括连续的预设数量个交易异常记录;
根据所述交易异常记录列表中每个交易异常记录以及每个交易异常记录所对应预先记录的异常接收指令集信息,确定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并将所述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分配给所述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的不同交易元素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交易异常记录列表中每个交易异常记录以及每个交易异常记录所对应预先记录的异常接收指令集信息,确定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交易过程记录信息列表,通过交易特征匹配网络所包括的第一子网络获取交易特征标签列表,其中,所述交易特征标签列表包括预设数量个交易特征标签;
基于所述交易异常记录列表,通过所述交易特征匹配网络所包括的第二子网络获取交易异常解析标签列表,其中,所述交易异常解析标签列表包括预设数量个交易异常解析标签;
基于所述交易特征标签列表以及所述交易异常解析标签列表,获取所述交易过程记录信息所对应的强化加密元素,并根据所述强化加密元素以及以及每个交易异常记录所对应预先记录的异常接收指令集确定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强化加密元素以及以及每个交易异常记录所对应预先记录的异常接收指令集确定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的步骤,包括:
从每个交易异常记录所对应预先记录的异常接收指令集中获取多个异常响应对象,并从多个异常响应对象分别提取对应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其中,所述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用于表示所述异常响应对象所对应的响应协议组件所对应的响应特征向量;
根据提取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确定各个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异常可疑映射实体,并根据计算出的各个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异常可疑映射实体,构建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实体;
根据构建的所述加解密封装实体,分别确定各个异常响应对象所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
根据各个异常响应对象所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以及多个强化加密元素之间的元素层级关系,确定对应的多个不同的加解密策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多个异常响应对象分别提取对应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步骤,包括:
对多个异常响应对象所对应的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进行聚类处理,得到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聚类簇;
确定聚类处理得到的聚类簇的交易启用表项,并将各聚类簇按相应交易启用表项进行排序,之后从聚类处理得到的各聚类簇中,选取设定排序内的聚类簇;
根据预设的针对所述聚类簇的聚类向量提取策略,确定由所述聚类向量提取策略所指定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聚类簇;
基于由所述聚类向量提取策略所指定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聚类簇分别提取对应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由所述聚类向量提取策略所指定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聚类簇分别提取对应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步骤,包括:
所述当同一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包括属于不同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多个聚类簇时,则统计同一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中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聚类簇的数量;
确定统计的聚类簇的数量最大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并为同一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添加确定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以及为不包括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聚类簇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添加非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
根据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和所添加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进行融合,得到第一训练网络,并将各聚类簇输入第一训练网络中,输出各聚类簇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
将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分类参考参数阈值的聚类簇重新确定为该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聚类簇,并返回为同一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添加确定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并继续处理,直至满足迭代停止条件时得到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
在满足迭代停止条件后,获取通过相应的训练网络所确定的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并筛选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分类参考参数阈值;
按照筛选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和相应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进行融合,得到第二训练网络,通过第二训练网络确定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并按照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更新相应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
在按照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更新相应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后,返回筛选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分类参考参数阈值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步骤继续执行,直至满足更新停止条件时,得到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更新后的异常交易识别标签;
获取更新异常交易识别标签后通过第二训练网络确定的各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和属于非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
挑选在更新异常交易识别标签后确定的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三分类参考参数阈值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并按挑选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和相应异常交易识别标签进行融合,得到第三训练网络,通过第三训练网络确定各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并按通过第三训练网络确定的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确定相应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
获取不同于待特征提取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目标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并通过第三训练网络确定目标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而后根据目标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对于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的分类参考参数确定目标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所对应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
根据各个确定的历史收集交易样本信息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进行汇总得到各个异常响应对象分别提取对应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提取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确定各个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异常可疑映射实体的步骤,包括:
从提取的异常响应解析向量中获得各个异常响应对象的异常响应片段所对应的异常可疑元素;
根据各个异常响应对象的异常响应片段所对应的异常可疑元素,确定各个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异常可疑映射实体,其中,所述异常可疑映射实体为所述各个异常响应对象的异常响应片段所对应的异常可疑元素之间的聚合实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计算出的各个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异常可疑映射实体,构建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实体的步骤,包括:
根据计算出的各个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异常可疑映射实体,分别将同一类异常可疑映射实体所覆盖的各个目标异常响应对象划分为一个对象阵列,并根据每一个对象阵列内的对象密集度,将对象密集度大于预设密集度的对象阵列的阵列层级缩小,并将对象密集度小于预设密集度的对象阵列的阵列层级扩大,得到调整后的各对象阵列;其中,每一个对象阵列内的所有异常响应对象构成一个加解密元素;
根据单个加解密元素中各异常响应对象的位置,计算出单个加解密元素中的每一个异常响应对象与其他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密钥排列信息;
对于单个加解密元素,根据每一个异常响应对象与其他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密钥排列信息的顺序,对单个加解密元素中的各异常响应对象进行排序,得到异常响应对象排序列表;
对于单个加解密元素,依次对所述异常响应对象排序列表中的每一个异常响应对象执行以下过程,直至确定单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
判断所述异常响应对象排序列表中的异常响应对象的第一异常响应强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若确定大于则将大于第一预设强度的异常响应对象作为单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
对于单个加解密元素,确定单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为与之进行映射关联的异常响应对象,并确定除去单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以外的其他异常响应对象为单个加解密元素的子异常响应对象,其中,单个加解密元素的子异常响应对象为与单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进行映射关联的异常响应对象;
根据确定的各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和子异常响应对象构建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实体,其中,所述加解密封装实体用于表示各个加解密元素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和子异常响应对象构成的加密封装节点所对应的封装函数实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构建的所述加解密封装实体,分别确定各个异常响应对象所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的步骤,包括:
根据构建的所述加解密封装实体中每个所述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所述子异常响应对象之间的异常关联部分,获取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分布图谱,并将所述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分布图谱作为密钥关系节点,使每个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表达成由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分布图谱组成的密钥关系节点;
根据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对应的密钥关系节点的调度类型从每个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的密钥关系节点中获取所有的相似密钥关系节点,组成第一密钥关系节点列表;
对所述第一密钥关系节点列表中的与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对应的密钥关系节点进行朴素贝叶斯处理,得到朴素贝叶斯分类结果和朴素贝叶斯属性概率;
根据所述朴素贝叶斯分类结果和所述朴素贝叶斯属性概率计算以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为基准的密钥关系节点不含预设概率以上的密钥关系的筛选密钥关系;
当每个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都已计算得到以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为中心的密钥关系节点不含预设概率以上的密钥关系的筛选密钥关系时,根据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对应的不含预设概率以上的密钥关系的筛选密钥关系得到不含预设概率以上的密钥关系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
根据所述不含预设概率以上的密钥关系的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得到第二密钥关系节点列表,并对所述第二密钥关系节点列表进行朴素贝叶斯处理,得到所述第二密钥关系节点列表所对应的朴素贝叶斯分类结果序列;
对所述朴素贝叶斯分类结果序列计算机会节点和朴素贝叶斯特征向量,并将所述朴素贝叶斯特征向量作为初始值,对所述第二密钥关系节点列表中的与该目标异常响应对象与子异常响应对象对应的密钥关系节点按照所述机会节点分别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内容;
根据所述加解密封装密钥内容中的密钥生成关系分别确定各个异常响应对象所对应的加解密封装密钥关系。
10.一种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系统包括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以及与所述数字金融服务平台通信连接的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
在在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所述数字金融服务平台用于分别向完成预先业务安全认证的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发送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确认的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所述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包括不同交易元素的加解密策略;
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用于在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与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建立离线交易通信通道,基于所述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中当前交易元素对应的加解密策略对本次向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发起的交易服务的交易传输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交易传输数据,并通过所述离线交易通信通道向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发送所述加密交易传输数据,其中,所述当前交易元素用于表示本次交易服务对应的预设交易元素,所述预设交易元素与本次交易服务所对应的交易环境信息相关;
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用于通过所述交易通信通道获取所述加密交易传输数据,并基于所述指定加解密策略离线令牌信息中当前交易元素对应的加解密策略对所述加密交易传输数据进行解密后,获得解密交易传输数据,根据所述解密交易传输数据进行支付验证处理后,将支付结果发送给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
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用于根据所述支付结果生成对应的支付账单,并将所述支付账单进行预存储,以获得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的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同时将所述支付账单发送给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使得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将所述支付账单进行预存储,以获得离线区块链网络状态下的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
当所述支付交易服务终端和所述数字金融服务终端在切换到在线区块链网络状态后,所述数字金融服务平台用于分别获取所述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和所述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并将所述第一离线支付账单列表和所述第二离线支付账单列表上传到对应的区块链系统中进行内容更新;
其中,所述交易元素根据在离线支付交易过程中的交易环境进行动态变化;
所述交易通信通道包括基于NFC的交易通信通道、基于蓝牙技术的交易通信通道。
CN202110051157.7A 2020-08-26 2020-08-26 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及验证处理系统 Withdrawn CN1127853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1157.7A CN112785303A (zh) 2020-08-26 2020-08-26 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及验证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1157.7A CN112785303A (zh) 2020-08-26 2020-08-26 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及验证处理系统
CN202010871481.9A CN111985921B (zh) 2020-08-26 2020-08-26 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及数字金融服务平台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1481.9A Division CN111985921B (zh) 2020-08-26 2020-08-26 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及数字金融服务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5303A true CN112785303A (zh) 2021-05-11

Family

ID=7344138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51163.2A Withdrawn CN112785304A (zh) 2020-08-26 2020-08-26 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系统及服务平台
CN202110051157.7A Withdrawn CN112785303A (zh) 2020-08-26 2020-08-26 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及验证处理系统
CN202010871481.9A Active CN111985921B (zh) 2020-08-26 2020-08-26 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及数字金融服务平台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51163.2A Withdrawn CN112785304A (zh) 2020-08-26 2020-08-26 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系统及服务平台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1481.9A Active CN111985921B (zh) 2020-08-26 2020-08-26 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及数字金融服务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278530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3957A (zh) * 2021-08-20 2021-11-30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区块链账户信息确认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593011A (zh) * 2024-01-18 2024-02-23 深圳市金百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支付中的安全支付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3403B (zh) * 2023-07-31 2023-10-20 成都创一博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离线交易方法和金融服务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7536A (zh) * 2018-06-21 2018-09-14 咪付(广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策略标识的安全交易方法和系统
CN109389377A (zh) * 2018-09-27 2019-02-26 杭州秘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离线签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09120412A (zh) * 2018-10-29 2019-01-01 马晶瑶 一种基于智能卡的区块链密钥保存和交换系统
CN109472588A (zh) * 2018-10-29 2019-03-15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离线支付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3957A (zh) * 2021-08-20 2021-11-30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区块链账户信息确认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23957B (zh) * 2021-08-20 2023-10-27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区块链账户信息确认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593011A (zh) * 2024-01-18 2024-02-23 深圳市金百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支付中的安全支付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CN117593011B (zh) * 2024-01-18 2024-04-30 深圳市金百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支付中的安全支付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5304A (zh) 2021-05-11
CN111985921A (zh) 2020-11-24
CN111985921B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85921B (zh) 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验证处理方法及数字金融服务平台
CN110084377B (zh) 用于构建决策树的方法和装置
CN109284313B (zh) 基于半监督学习的联邦建模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58748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888892B2 (en) Cryptocurrency based malware and ransomware de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200160344A1 (en) Blockchain Transaction Analysis and Anti-Money Laundering Compliance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6012540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ayment using token
CN104885099A (zh) 使用推升式决策树桩和联合特征选择及剔选算法来对移动设备行为进行高效分类的方法和系统
CN112199581B (zh) 面向云计算和信息安全的云服务管理方法及人工智能平台
WO2019139595A1 (en) Offline authorization of interactions and controlled tasks
CN110197541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共享汽车管理方法
CN112365001B (zh) 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12214781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遥感影像大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US11164163B1 (en) Performance optimized automated processing and routing system
WO2024055740A1 (zh) 数据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53159A (zh) 交易数据验证方法、装置、风险控制服务器及业务服务器
CN114780932B (zh) 管理三化平台的跨区块链数据交互验证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1985922B (zh) 基于区块链离线支付的信息分配方法及数字金融服务平台
CN115422557A (zh) 用户信息分级保护方法以及系统
CN108471411B (zh) 密钥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657882A (zh) 基于账户模型的区块链转账方法及装置
CN111291065A (zh) 由计算设备执行的资产数据变更方法、装置和计算设备
CN110390516A (zh) 用于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5174589B (zh) 区块链虚拟机的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028823A1 (en) Access management for cancelled requests in a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