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71918B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节点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节点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71918B
CN112771918B CN201980062675.XA CN201980062675A CN112771918B CN 112771918 B CN112771918 B CN 112771918B CN 201980062675 A CN201980062675 A CN 201980062675A CN 112771918 B CN112771918 B CN 1127719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lc
data
wireless node
node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26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71918A (zh
Inventor
金东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9/00936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0022849A1/en
Publication of CN112771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1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71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19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2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signalling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85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in response to a specific request, e.g. to a poll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1Group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defining a range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2Details of sliding window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Details of sliding window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4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8End to e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器和至少一个与收发器耦合的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从第一节点接收数据,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从第二节点接收与发送的数据相对应的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反馈信息,并且基于接收到的RLC反馈信息和接收到的数据向第一节点发送与接收到的数据相对应的RLC反馈信息。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节点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平滑地提供服务的方法和装置。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节点的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由于第四代(4G)通信系统的商业化引起的对无线数据流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已经努力开发了改进的第五代(5G)通信系统或准5G通信系统。为此,5G通信系统或准5G通信系统被称为超4G网络通信系统或后长期演进(LTE)系统。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定义的5G通信系统被称为新无线电(NR)系统。为了实现高数据传输速率,考虑在毫米波(mmW)频带(例如,60GHz频带)中实现5G通信系统。为了减少传播路径损耗并增加毫米波频带中的传播距离,在5G通信系统中,正在讨论被应用于NR系统的技术,诸如波束成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全维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成形和大规模天线。此外,为了改善系统的网络,在5G通信系统中,对诸如演进的小小区、高级小小区、云无线电接入网(RAN)(云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通信(D2D)、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调多点(CoMP)和干扰消除的技术的开发正在进行中。此外,在5G通信系统中,对高级编码调制(ACM)方案(诸如混合频移键控(F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FQAM)或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以及增强型网络接入方案(诸如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NOMA)或稀疏码多址(SCMA))的开发正在进行中。
互联网正在从通过其人类创造和消费信息、以人为中心的连接网络演变为诸如对象等的分布式元素交换和处理信息的物联网(IoT)网络。作为通过与云服务器的连接的、IoT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结合的万物联网(IoE)技术也正在兴起。为了实现IoT,需要诸如感测技术、有线/无线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接口技术和安全技术等技术元素,并且因此,最近已经研究了用于对象间连接的技术,诸如传感器网络、机器到机器(M2M)通信或机器类型通信(MTC)。在IoT环境中,可以提供收集和分析由互连对象生成的数据、并在人类生活中创造新价值的智能互联网技术(IT)服务。IoT可以通过现有信息技术(IT)和各种行业的融合和集成,被应用于诸如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智能电网、医疗保健、智能家电和高级医疗服务等领域。
已经做出了各种尝试来将5G通信系统应用于IoT网络。例如,诸如传感器网络、M2M通信或MTC的5G通信是通过诸如波束成形、MIMO或阵列天线的技术来实现的。云RAN作为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也可以被认为是5G技术和IoT技术的融合的示例。
由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提供各种服务,因此需要有效地提供服务的方法。
以上信息仅作为背景信息提供,以帮助理解本公开。关于上述中的任何一项是否可以作为本公开的现有技术来应用,既没有做出确定,也没有做出断言。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满足通信系统的要求,需要一种有效地提供更准确的通信服务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各方面旨在至少解决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并且至少提供下述优点。因此,本公开的方面是提供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有效地提供服务的装置和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器和与收发器耦合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并且被配置为从第一节点接收数据,将从第一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第二节点,从第二节点接收与发送的数据相对应的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反馈信息,并且基于接收到的RLC反馈信息和从第一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向第一节点发送与从第一节点接收到的数据相对应的RLC反馈信息。
附加的方面将在下面的描述中被部分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清楚,或者可以通过对所呈现的实施例的实践来获知。
从以下结合附图公开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的其他方面、优点和显著特征将变得清楚。
有益效果
通过本申请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能够提供更准确的通信服务。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中,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长期演进(LTE)系统中LTE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无线协议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协议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的图;
图6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的图,在该方法中,终端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回程网络(例如,集成接入回程(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IAB)网络)中执行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每个无线节点可以具有的协议层装置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中的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装置之间在数据级无损地传送数据的方法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中的RLC层装置之间、在数据级无损地传送数据的方法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中的RLC层装置之间、在数据级无损地传送数据的方法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中的RLC层装置之间、在数据级无损地传送数据的方法的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间无线节点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或无线节点的结构的框图;以及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接收点(TRP)或无线节点的配置的框图。
贯穿附图,相似的附图标记将被理解为指代相似的部件、组件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各方面旨在至少解决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并且至少提供下述优点。本公开的方面提供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有效地提供服务的装置和方法。
发明的实施例
参考附图的以下描述被提供以帮助全面理解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以下描述包括有助于理解的各种具体细节,但是这些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明,可以省略对公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在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词语不限于书目意义,而是仅由发明人使用以使得能够清楚和一致地理解本公开。因此,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以下对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描述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提供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公开。
应当理解,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括复数指代,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因此,例如提及“部件表面”包括提及一个或多个这样的表面。
出于同样的原因,附图中的一些元件被放大、省略或示意性地示出。此外,每个元件的大小并不完全反映实际的大小。在附图中,相同或相应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参考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的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它们的方法将变得清楚。然而,本公开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各种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全面和完整,并且将仅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完全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说明书中,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应当理解,流程图图示的每个框以及流程图图示中的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生成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流程图框中指定的功能的部件。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其可以指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以特定方式运行,使得存储在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部件的制品,该指令部件执行一个或多个流程图框中指定的功能。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被加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上,以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一系列操作,从而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一个或多个流程图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操作。
此外,流程图图示的每个框可以表示模块、代码段或代码部分,其包括用于执行(多个)指定逻辑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可执行指令。还应当注意,在一些替代实现方式中,框中提到的功能可以不按顺序发生。例如,根据所涉及的功能,连续示出的两个框实际上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或者这些框有时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执行。
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单元”是指执行特定任务的软件或硬件组件,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然而,术语“~单元”并不意味着局限于软件或硬件。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在可寻址存储介质中、或者被配置为操作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因此,举例来说,单元可以包括组件,诸如软件组件、面向对象的软件组件、类组件和任务组件、进程、函数、属性、过程、子例程、程序代码段、驱动、固件、微码、电路、数据、数据库、数据结构、表、数组和变量。组件和单元中提供的功能可以组合为更少的组件和单元、或者进一步分离为附加的组件和单元。此外,组件和单元可以被实现为操作设备或安全多媒体卡中的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在整个公开内容中,表述“a、b或c中的至少一个”指示仅a、仅b、仅c、a和b两者、a和c两者、b和c两者、a、b和c中的全部或其变体。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解释,例示了在以下描述中使用的识别接入节点的术语、指示网络实体的术语、指示消息的术语、指示网络实体之间的接口的术语以及指示各种标识信息的术语。因此,本公开不限于下面将要描述的术语,并且可以使用指示具有相同技术含义的对象的其他术语。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解释,本公开使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3GPP LTE)标准中定义的术语和名称。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术语和名称,也可以被应用于遵循其他标准的系统,并且在整个说明书中,层也可以被称为实体。在本公开中,为了便于解释,演进的节点B(eNB)可以与下一代节点B(gNB)互换使用。也就是说,由eNB描述的基站(BS)可以表示gNB。在本公开中,术语“终端”不仅可以指移动电话、窄带物联网(NB-IoT)设备和传感器,还可以指其他无线通信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回程网络可以在每个无线节点处提供自动重复请求(ARQ)功能,该功能避免发送/接收数据的端到端节点(例如,终端和集成接入回程(IAB)施主(donor))之间的数据丢失。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每个无线节点可以是IAB节点、IAB施主或终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术语“IAB施主”可以指将接收到的数据传送到核心网络的无线端节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ARQ功能可以由发送/接收数据的两个端节点(例如,终端和IAB施主或者IAB节点和IAB施主)执行。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两个端节点之间发送/接收的数据可以通过多个无线节点(例如,IAB节点)来接收或传送。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ARQ功能中,发送端(例如,发送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设备)可以驱动发送窗口,并且接收端(例如,接收RLC层)可以驱动接收窗口并且可以驱动定时器。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接收RLC层设备可以允许与发送窗口中的RLC序列号相对应的数据的数据发送。此外,接收RLC层设备可以检查从接收端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例如,RLC状态协议数据单元(PDU)),并且可以将发送窗口的下边缘向上移动到其顺序成功传送被确认的RLC序列号。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与成功接收到的RLC序列号相对应的数据中,接收端(例如,接收RLC层设备)可以不考虑顺序向上层传送、仅仅完全接收到的数据(例如,完整的RLC服务数据单元(SDU)),而不是分割的数据(例如,RLC SDU分段)。此外,接收端可以基于RLC序列号中与完全接收到的数据(例如,完整的RLC SDU)相对应的成功接收到的RLC序列号、根据顺序的RLC序列号移动接收RLC窗口的下边缘。
此外,当RLC序列号不是顺序的并且存在尚未到达的RLC序列号时,即,当RLC序列号间隙出现时,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接收端(例如,接收RLC层设备)可以驱动定时器。当与没有到达的RLC序列号相对应的数据直到定时器期满还未被完全接收时,接收端可以触发和配置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发送指示RLC序列号没有被成功传送到发送端的否定确认(NACK)。此外,当在接收到的数据的RLC报头中指示轮询(polling)时,RLC状态可以被触发。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发送端(例如,发送RLC层设备)可以接收和解释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按RLC序列号的顺序重发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NACK)的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支持无线回程的网络可以在两个端节点(例如,终端和IAB施主或IAB节点和IAB施主)发送/接收数据时在两个端节点中的每一个处驱动ARQ功能,并且可以提供多跳ARQ方法,该方法中,在两个端节点之间传送数据的每个无线节点(例如,IAB节点、IAB施主或终端)有效地改善ARQ功能。在根据本公开的多跳ARQ方法中,中间无线节点可以接收、读取和解释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执行快速重发或者可以重新配置和传送RLC状态报告。
更详细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两个端节点之间接收和传送数据的无线节点(例如,IAB节点)可以通过执行根据本公开的以下功能中的全部或一些来驱动。
1.每个中间无线节点可以读取并解释从父无线节点或子无线节点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重新配置RLC状态报告。
2.当接收到的数据要被丢弃时,每个无线节点可以读取从父无线节点(例如,父IAB节点)或子无线节点(例如,子IAB节点)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例如,RLC状态PDU),并且可以仅丢弃其成功传送在RLC状态报告中被确认(RLC肯定确认(ACK))的数据。
3.每个无线节点可以具有这样的功能:存储从父无线节点(例如,父IAB节点)或子节点(例如,子IAB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即使在将数据传送到子无线节点(例如,子IAB节点)或父无线节点(例如,父IAB节点)之后,并且在必要时执行重发。
4.当每个无线节点读取并解释从父无线节点(例如,父IAB节点)或子无线节点(例如,子IAB节点)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并且存在存储的其成功传送在RLC状态报告中未被确认(NACK)的数据时,无线节点可以具有执行重发的功能。
5.当每个无线节点读取并解释从父无线节点(例如,父IAB节点)或子无线节点(例如,子IAB节点)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存在存储的其成功传送在RLC状态报告中未被确认(NACK)的数据,并且无线节点执行重发时,无线节点可以具有重新配置或新生成RLC状态报告并将RLC状态报告传送到子无线节点的功能。
6.当每个无线节点读取并解释从父无线节点(例如,父IAB节点)或子无线节点(例如,子IAB节点)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存在存储的在RLC状态报告中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NACK)的数据,并且无线节点执行重发时,无线节点可以具有如下功能:指示当RLC状态报告被重新配置或新生成时重发的数据被成功传送(ACK)而不是未被成功传送(NACK),并且将数据传送到下一个无线节点。
因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每个无线节点可以通过执行上述功能来执行快速重发,所以可以减少由于重发而引起的传输延迟,并且可以支持无损数据传输。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术语“子无线节点(例如,子IAB节点)”可以指终端或IAB节点。子无线节点可以从父无线节点(例如,父IAB节点或IAB施主)接收无线接入配置、无线电资源控制(RRC)配置信息、承载配置信息以及每个分组数据汇聚控制(PDCP)、RLC、媒体访问控制(MAC)或物理(PHY)层设备的配置信息,并且可以使用这些信息来指示无线节点。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术语“父无线节点”可以指IAB节点或IAB施主。父无线节点可以表示向子无线节点设置无线接入配置、RRC配置信息、承载配置信息和每个PDCP、RLC、MAC或PHY层设备的配置信息的无线节点。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1,LTE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可以包括下一代eNB(例如,节点B或BS)1a-05、1a-10、1a-15和1a-20、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a-25和服务网关(S-GW)1a-30。用户设备(UE)(例如,终端)1a-35可以通过eNB1a-05至1a-20和S-GW 1a-30接入外部网络。
参考图1,eNB 1a-05至1a-20可以对应于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系统的节点B。每个eNB通过无线信道连接到UE 1a-35,并执行比节点B更复杂的功能。在LTE系统中,因为包括通过互联网协议的实时服务(诸如,互联网协议(IP)语音(VoIP))的所有用户流量都是通过共享信道提供的,所以可能需要用于收集和调度状态信息(诸如,UE的缓冲状态、可用传输功率状态或信道状态)的设备,并且eNB 1a-05至1a-20可以执行该设备的功能。一个eNB一般可以控制多个小区。例如,为了实现100Mbps的传输速度,LTE系统可以在例如20MHz的带宽中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作为无线接入技术。此外,可以应用根据终端的信道状态来确定调制方案和信道编码率的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方案。S-GW 1a-30可以是用于提供数据承载的设备,并且可以在MME 1a-25的控制下生成或移除数据承载。执行各种控制功能以及终端的移动性管理功能的MME 1a-25可以连接到多个BS。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中的无线协议结构的图。
参考图2,在LTE系统的无线协议结构中,终端1b-01和eNB 1b-02可以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1b-05和1b-40、无线电链路控制(RLC)1b-10和1b-35以及媒体访问控制(MAC)1b-15和1b-30。PDCP 1b-05和1b-40负责IP报头压缩/解压缩操作。每个PDCP的主要功能可以总结如下。
-报头压缩和解压缩(仅强健的报头压缩(ROHC))
-用户数据的传递
-对于RLC确认模式(AM)、在PDCP重建过程中对上层PDU的按序传送
-对于双连接(DC)中的分离承载(仅支持RLC AM):用于发送的PDCP PDU路由和用于接收的PDCP PDU重新排序
-对于RLC AM在PDCP重建过程中对下层SDU的重复检测
-对于RLC AM、在切换时对PDCP SDU的重发,并且对于DC中的分离承载、在PDCP数据恢复过程中对PDCP PDU的重发
-加密和解密
-上行链路中基于定时器的SDU丢弃
RLC 1b-10和1b-35可以将PDCP PDU重新配置为具有适当的大小,并且可以执行ARQ操作等。每个RLC的主要功能可以总结如下。
-上层PDU的传递
-通过ARQ的纠错(仅用于AM数据传递)
-RLC SDU的级联、分段和重组(仅用于未确认模式(UM)和AM数据传递)
-RLC数据PDU的重新分段(仅用于AM数据传递)
-RLC数据PDU的重新排序(仅用于UM和AM数据传递)
-重复检测(仅用于UM和AM数据传递)
-协议错误检测(仅用于AM数据传递)
-RLC SDU丢弃(仅用于UM和AM数据传递)
-RLC重建
MAC 1b-15和1b-30可以连接到包括在一个终端中的多个RLC层设备,并且可以执行将RLC PDU复用到MAC PDU以及从MAC PDU中解复用出RLC PDU的操作。每个MAC的主要功能可以总结如下。
-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将属于一个或多个不同逻辑信道的MAC SDU复用到在传输信道上被传送到物理层的传输块(TB)/从在传输信道上从物理层递送的传输块(TB)中解复用出属于一个或多个不同逻辑信道的MAC SDU
-调度信息报告
-通过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纠错(HARQ)
-一个UE的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处理
-通过动态调度的UE间的优先级处理
-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标识
-传输格式选择
-填充
PHY层1b-20和1b-25可以执行对上层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和调制以生成OFDM符号并将该OFDM符号发送到无线信道、或者对通过无线信道接收到的OFDM符号进行解调和信道解码并将解调后和信道解码后的OFDM符号传送到上层的操作。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3,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例如,新无线电(NR)系统或第五代(5G)系统)可以包括NR节点B(NR gNB)(或NR BS)1c-10和NR核心网络(CN)(NR CN)1c-05。NR UE(或终端)1c-15可以通过NR gNB 1c-10和NR CN 1c-05接入外部网络。
参考图3,NR gNB 1c-10可以对应于现有LTE系统的eNB。NR gNB 1c-10可以通过无线信道连接到NR UE 1c-15,并且可以提供比节点B更好的服务。因为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所有用户流量都是通过共享信道提供的,所以需要用于收集和调度状态信息(诸如UE的缓冲状态、可用传输功率状态或信道状态)的设备,并且NR gNB 1c-10执行该设备的功能。一个NR gNB1c-10一般控制多个小区。为了实现与当前LTE相比的超高速数据传输,NRgNB 1c-10可以具有等于或大于现有最大带宽的带宽,并且可以通过使用OFDM作为无线接入技术来额外地组合波束成形技术。此外,可以应用根据终端的信道状态来确定调制方案和信道编码率的AMC方案。NR CN 1c-05可以执行诸如移动性支持、承载配置和服务质量(QoS)配置的功能。执行各种控制功能以及终端的移动性管理功能的NR CN 1c-05可以连接到多个基站。此外,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与现有的LTE系统互操作,并且NR CN 1c-05可以通过网络接口连接到MME 1c-25。MME 1c-25可以连接到作为现有BS的eNB 1c-30。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协议结构的图。
参考图4,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协议结构中,终端1d-01和NR BS/gNB 1d-02可以包括NR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1d-03和1d-45、NR PDCP 1d-05和1d-40、NR RLC1d-10和1d-35以及NR MAC 1d-15和1d-30。NR SDAP 1d-03和1d-45的主要功能可能具有以下功能中的一些。
-用户平面数据的传递
-用于DL和UL两者的QoS流和数据无线电承载(DRB)之间的映射
-在DL和UL分组两者中标记QoS流标识(ID)
-用于UL SDAP PDU的反射QoS流到DRB的映射
关于SDAP层设备,对于每个PDCP层设备、每个承载或每个逻辑信道,是使用SDAP层设备的报头还是使用SDAP层设备的功能可以被设置到终端1d-01,并且当SDAP报头被设置时,SDAP报头的1比特非接入层(NAS)反射QoS指示符和1比特接入层(AS)反射QoS指示符可以被用于指示终端1d-01可以更新或重新配置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数据承载和QoS流的映射信息。SDAP报头可以包括指示QoS的QoS流ID信息。QoS信息可以用作支持平滑服务的数据处理优先级信息或调度信息。
NR PDCP 1d-05和1d-40的主要功能可能是以下功能中的一些。
-报头压缩和解压缩(仅ROHC)
-用户数据的传递
-上层PDU的按序传送
-上层PDU的无序传送
-用于接收的PDCP PDU重新排序
-下层SDU的重复检测
-PDCP SDU的重发
-加密和解密
-上行链路中基于定时器的SDU丢弃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NR PDCP设备的重新排序功能可以具有基于PDCP序列号(SN)顺序地对从下层接收到的PDCP PDU进行重新排序的功能,以及以重新排序后的顺序向上层顺序地传送数据的功能。可替代地,NR PDCP设备的重新排序功能可以包括不考虑顺序而直接传送数据的功能、执行重新排序并记录丢失的PDCP PDU的功能、向发送侧发送丢失的PDCP PDU的状态报告的功能、或者请求对丢失的PDCP PDU的重发的功能中的至少一个。
NR RLC 1d-10和1d-35的主要功能可能是以下功能中的一些。
-上层PDU的传递
-上层PDU的按序传送
-上层PDU的无序传送
-通过ARQ的纠错
-RLC SDU的级联、分段和重组
-RLC数据PDU的重新分段
-RLC数据PDU的重新排序
-重复检测
-协议错误检测
-RLC SDU丢弃
-RLC重建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NR RLC设备的按序传送功能是指将从下层接收到的RLCSDU顺序地传送到上层的功能。当一个RLC SDU被分成多个RLC SDU并被接收到时,NR RLC设备的按序传送功能可以具有重组和传送RLC SDU的功能、基于RLC SN或PDCP SN对接收到的RLC PDU进行重新排序的功能、执行重新排序并记录丢失的RLC PDU的功能、将丢失的RLCPDU的状态报告发送到发送侧的功能、请求对丢失的RLC PDU的重发的功能,当存在丢失的RLC SDU时,仅将丢失的RLC SDU之前的RLC SDU顺序地传送到上层的功能、当存在丢失的RLC SDU并且定时器期满时,将在定时器开始之前的所有接收到的RLC SDU顺序地传送到上层的功能、或者当存在丢失的RLC SDU并且定时器期满时,将截止当前的所有接收到的RLCSDU顺序地传送到上层的功能中的至少一个。
此外,NR RLC设备的无序传送功能可以包括按接收的顺序(按到达的顺序,而不管SN的顺序)处理RLC PDU,并且不管顺序(无序传送)将RLC PDU传送到PDCP设备,并且甚至对于分段,接收存储在缓冲器中或者将要接收的分段,将分段重新配置为一个完整的RLCPDU,处理完整的RLC PDU,并且将完整的RLC PDU传送到PDCP设备。NR RLC设备可以不具有级联功能,并且该功能可以由NR MAC设备执行,或者可以由NR MAC设备的复用功能代替。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NR RLC设备的无序传送功能可以包括不管顺序、将从下层接收到的RLC SDU直接传送到上层的功能,并且当一个RLC SDU被分成多个RLC SDU并被接收到时,RLC设备的无序传送功能可以包括重组和传送RLC SDU的功能、或者存储接收到的RLC PDU的RLC SN或PDCP SN、执行重新排序和记录丢失的RLC PDU的功能中的至少一个。
NR MAC 1d-15和1d-30可以连接到包括在一个终端中的多个NR RLC层设备,并且每个NR MAC的主要功能可以是以下功能的一些。
-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MAC SDU的复用/解复用
-调度信息报告
-通过HARQ的纠错
-一个UE的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处理
-通过动态调度的UE间的优先级处理
-MBMS标识
-传输格式选择
-填充
NR PHY层1d-20和1d-25可以执行对上层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和调制以生成OFDM符号并将该OFDM符号发送到无线信道、或者对通过无线信道接收到的OFDM符号进行解调和信道解码并将解调后和信道解码后的OFDM符号传送到上层的操作。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的图。
更具体地,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支持无线回程的网络结构的图。
参考图5,无线回程网络(例如,IAB网络)可以包括多个无线节点(例如,IAB节点或IAB施主)。在无线回程网络中,终端可以接入无线节点,可以建立RRC连接,并且可以发送/接收数据。此外,每个无线节点可以将不同于子IAB节点的无线节点视为父IAB节点,可以与父无线节点建立RRC连接,并且可以发送/接收数据。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术语“子无线节点(例如,子IAB节点)”可以指终端或IAB节点,并且可以指从父无线节点(例如,父IAB节点或IAB施主)接收无线接入配置、RRC配置信息、承载配置信息和每个PDCP、RLC、MAC或PHY层设备的配置信息并应用该信息的无线节点。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术语“父无线节点”可以指IAB节点或IAB施主。术语“父无线节点”可以指向子无线节点设置无线接入配置、RRC配置信息、承载配置信息以及每个PDCP、RLC、MAC或PHY层设备的配置信息的无线节点。
参考图5,术语“IAB施主”可以指无线节点,诸如无线节点1 1e-01,其连接到核心网络并向上层设备传送数据。此外,术语“IAB节点”可以指无线节点,诸如无线节点2 1e-02至无线节点5 1e-05中的任何一个,其在中间传送数据,以便帮助在终端和IAB施主之间发送/接收数据。
终端1至4 1e-06、1e-07、1e-08和1e-09可以接入无线节点(例如,IAB节点或IAB施主),可以建立RRC连接,并且可以发送/接收数据。例如,终端2 1e-07可以接入无线节点31e-03,可以建立RRC连接,并且可以发送/接收数据。无线节点3 1e-03可以从作为父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2 1e-02接收(要被发送到终端2 1e-07的)数据或将(从终端2 1e-07接收到的)数据传送到终端2 1e-07。
此外,无线节点2 1e-02可以从作为父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1(IAB施主)1e-01接收(要被发送到无线节点3 1e-03的)数据或将(从无线节点3 1e-03接收到的)数据传送到无线节点1(IAB施主)1e-01。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终端1 1e-06可以接入无线节点2 1e-02,可以建立RRC连接,并且可以发送/接收数据。无线节点2 1e-02可以从作为父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1 1e-01接收(要被发送到终端1 1e-06的)数据或将(从终端1 1e-06接收到的)数据传送到无线节点1 1e-01。
如参考图5所述,终端可以接入具有最佳信号强度的无线节点,可以建立RRC连接,并且可以发送/接收数据。此外,为了使终端向连接到核心网络的无线节点传送数据并从连接到核心网络的无线节点接收数据,根据实施例的无线回程网络可以支持通过中间无线节点的多跳数据传送。
图6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的图,在该方法中,终端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回程网络(例如,IAB网络)中执行RRC连接建立。
更具体地,图6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回程网络(例如,IAB网络)中,当终端设置与无线节点(例如,IAB节点或IAB施主)的连接或者子无线节点设置与父无线节点(例如,IAB节点或IAB施主)的连接时,执行RRC连接建立的方法的图。
参考图6,在操作1f-01中,当在RRC连接模式下发送/接收数据的终端或子无线节点1f-01由于某种原因或在某个时间段内没有发送/接收数据时,父无线节点1f-01可以向终端或子无线节点1f-01发送RRCConnectionRelease消息1f-03,使得终端或子无线节点1f-01切换到RRC空闲模式或RRC非活动模式。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当要发送的数据被生成时,其连接当前未被建立的终端或子无线节点1f-01(被称为空闲模式UE)可以在RRC空闲模式下执行与父无线节点1f-02的RRC连接建立过程,并且可以在RRC非活动模式下执行与父无线节点1f-01的RRC连接恢复过程。
在操作1f-05中,终端或子无线节点1f-01可以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建立与父无线节点1f-02的上行链路传输同步,并且可以向父无线节点1f-02发送RRC连接请求消息(或RRC恢复请求消息)。建立连接的原因(establishmentCause)可以与终端或子无线节点1f-01的标识符一起包括在RRC连接请求消息(或RRC恢复请求消息)中。
在操作1f-10中,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发送RRCConnectionSetup消息(或RRCResume消息),使得终端或子无线节点1f-01建立RRC连接。每个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每个承载的配置信息、PDCP层设备的配置信息、RLC层设备的配置信息或MAC层设备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在RRCConnectionSetup消息(或RRCResume消息)中。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当终端或子无线节点1f-01执行切换时,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通过使用RRCConnectionSetup消息(或RRCResume消息)设置指示是否向目标父无线节点或小区重发预配置的RRC消息的指示符。例如,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指示重发在接收到切换指示消息之前、在执行切换之前、或者在接收到RRC消息之前的几秒内发送的RRC消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为预配置的RRC消息中的每一个设置指示符。也就是说,多个指示符可以分别指示是否重发RRC消息。可替代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通过使用指示每个RRC消息的位图来指示是否执行重发。
指示执行PDCP数据恢复过程的指示符可以包括在RRCConnectionSetup消息(或RRCResume消息)的PDCP配置信息中。此外,指示是否在信令无线电承载(SRB)还是DRB上执行PDCP数据恢复过程的指示符可以包括在RRCConnectionSetup消息的承载配置信息中。此外,指示丢弃SRB或DRB的PDCP层设备中剩余的数据的指示符可以包括在RRCConnectionSetup消息的承载配置信息中。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指示当执行PDCP重建过程时、在AM DRB上执行累积性(cumulative)重发还是选择性(selective)重发的指示符可以包括在RRCConnectionSetup消息(或RRCResume消息)的承载配置信息中。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RRCConnectionSetup消息(或RRCResume消息)可以包括指示哪个ARQ功能将在子无线节点1f-01中被使用的指示符。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通过使用RRCConnectionSetup消息的指示符来指示是使用逐跳ARQ功能还是端到端ARQ功能。此外,当端到端ARQ功能被设置时,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指示是仅执行划分或直接传送接收到的RLC层设备数据的功能,还是在作为端的子节点处执行ARQ功能。此外,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指示哪个ARQ功能将被用作默认功能,并且当在消息中ARQ功能未被设置时,可以预确定使用逐跳ARQ功能和端到端ARQ功能之一作为默认功能。此外,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通过使用RRCConnectionSetup消息来指示子无线节点1f-01是否使用数据划分功能,并且可以指示是否激活(或使用)参考图2或图4所描述的RLC层设备的相应功能。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RRCConnectionSetup消息(或RRCResume消息)可以包括指示适配层设备是否要使用数据级联功能的指示符。此外,RRCConnectionSetup消息可以包括指示是否设置适配层设备的报头的指示符,并且可以指定报头的类型。例如,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通过使用RRCConnectionSetup消息来设置关于终端标识符、终端承载标识符、QoS标识符、无线节点标识符、无线节点地址或QoS信息的哪些信息将包括在报头中。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设置省略报头,以减少开销。
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通过使用RRCConnectionSetup消息(或RRCResume消息)来设置要在发送适配层设备和接收适配层设备之间使用的、要在子无线节点1f-01和父无线节点1f-02之间使用的、或者要在终端1f-01和无线节点1f-02之间使用的RLC信道。具体地,RRCConnectionSetup可以包括可用RLC信道的数量、可用RLC信道标识符或者被映射到RLC信道的数据的映射信息(例如,终端标识符、终端承载标识符、QoS信息或QoS标识符映射信息)。RLC信道可以被定义为通过其若干终端的数据基于QoS信息来组合并根据QoS来传送的信道,并且可以被定义为通过其针对每个终端的数据被组合并传送的信道。
在操作1f-15中,建立RRC连接的终端或子无线节点1f-01可以向父无线节点1f-02发送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消息(或RRCResumeComplete消息)。
RRCConnetionSetupComplete消息可以包括SERVICE REQUEST(服务请求)消息,该服务请求消息是控制消息,通过使用该控制消息,终端或子无线节点1f-01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或MME请求用于预定服务的承载配置。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向AMF或MME发送包括在RRCConnetionSetupComplete消息中的SERVICE REQUEST消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AMF或MME可以确定是否提供由终端或子无线节点1f-01请求的服务。
当AMF或MME确定将提供由终端或子无线节点1f-01请求的服务时,AMF或MME可以向父无线节点1f-02发送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该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可以包括诸如要在DRB配置期间被应用的QoS信息或要被应用于DRB的安全相关信息(例如,安全密钥或安全算法)的信息。
在操作1f-20至1f-25中,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与终端或子无线节点1f-01交换SecurityModeCommand消息和SecurityModeComplete消息,以用于安全配置。在操作1f-30中,当安全配置完成时,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向终端或子无线节点1f-01发送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
当终端或子无线节点1f-01执行切换时,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通过使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来设置指示是否向目标父无线节点或小区重发预配置的RRC消息的指示符。例如,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指示重发在接收到切换指示消息之前、在执行切换之前、或者在接收到RRC消息之前的几秒内发送的RRC消息。此外,该指示符可以被设置到预配置的RRC消息中的每一个。也就是说,多个指示符可以分别指示是否重发RRC消息。可替代地,是否执行重发可以通过使用指示每个RRC消息的位图来指示。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指示执行PDCP数据恢复过程的指示符可以包括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的PDCP配置信息中。此外,指示是在SRB上还是在DRB上执行PDCP数据恢复过程的指示符可以包括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的承载配置信息中。此外,指示是丢弃SRB还是DRB的PDCP层设备中剩余的数据的指示符可以包括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的承载配置信息中。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指示当执行PDCP重建过程时、在AM DRB上执行累积性重发还是选择性重发的指示符可以包括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的承载配置信息中。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可以包括指示哪个ARQ功能将在子无线节点中被使用的指示符,并且可以通过使用该指示符来指示是使用逐跳ARQ功能还是端到端ARQ功能。此外,当端到端ARQ功能被设置时,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指示是仅执行划分或直接传送接收到的RLC层设备数据的功能,还是在作为端的子节点处执行ARQ功能。此外,父无线节点可以指示哪个ARQ功能将被用作默认功能,并且当在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中ARQ功能未被设置时,可以预确定使用逐跳ARQ功能和端到端ARQ功能之一作为默认功能。此外,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通过使用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来指示子无线节点1f-01是否使用数据划分功能,并且可以指示是否激活(或使用)参考图2或图1所描述的RLC层设备的相应功能。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可以包括指示适配层设备是否要使用数据级联功能的指示符。此外,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可以包括指示是否设置适配层设备的报头的指示符,并且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指定报头的类型。例如,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设置关于终端标识符、终端承载标识符、QoS标识符、无线节点标识符、无线节点地址或QoS信息的哪些信息将包括在报头中。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设置省略报头,以减少开销。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可以包括将在发送适配层设备和接收适配层设备之间使用的、将在子无线节点1f-01和父无线节点1f-02之间使用的、或者将在终端1f-01和无线节点1f-01之间使用的RLC信道。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可以包括可用RLC信道的数量、可用RLC信道标识符或者被映射到RLC信道的数据的映射信息(例如,终端标识符、终端承载标识符、QoS信息或QoS标识符映射信息)。RLC信道可以被定义为通过其若干终端的数据基于QoS信息来组合并根据QoS来传送的信道,并且可以被定义为通过其每个终端的数据被组合并传送的信道。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可以包括其上的用户数据要被处理的DRB的配置信息。在操作1f-35中,终端或子无线节点1f-01可以通过使用配置信息来设置DRB,并且可以向父无线节点1f-02发送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完成与终端或子无线节点1f-01的DRB配置的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向AMF或MME发送INITIALCONTEXT SETUP COMPLETE消息,并且可以完成连接。
在操作1f-40中,当所有上述过程完成时,终端或子无线节点1f-01可以通过核心网络向父无线节点1f-02发送数据/从父无线节点1f-02接收数据。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数据传输过程可以大致包括三个操作,即,RRC连接建立、安全配置和DRB配置。
在操作1f-45中,出于某种原因为了更新、添加或改变对终端或子无线节点1f-01的配置,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发送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当终端或子无线节点1f-01执行切换时,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中设置指示是否向目标父无线节点或小区重发预配置的RRC消息的指示符。例如,父无线节点1f-02可以指示重发在接收到切换指示消息之前、在执行切换之前、或者在接收到RRC消息之前的几秒内已发送的RRC消息。该指示符可以被设置到预配置的RRC消息中的每一个。也就是说,多个指示符可以分别指示是否重发RRC消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是否执行重发可以通过使用指示每个RRC消息的位图来指示。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指示执行PDCP数据恢复过程的指示符可以包括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的PDCP配置信息中。此外,指示是在SRB上还是在DRB上执行PDCP数据恢复过程的指示符可以包括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的承载配置信息中。此外,指示是丢弃SRB还是DRB的PDCP层设备中剩余的数据的指示符可以包括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的承载配置信息中。
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指示当执行PDCP重建过程时、在AM DRB上执行累积性重发还是选择性重发的指示符可以包括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的承载信息中。
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可以包括指示哪个ARQ功能将在子无线节点中被使用的指示符,并且可以通过使用该指示符来指示是使用逐跳ARQ功能还是端到端ARQ功能。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当端到端ARQ功能被设置时,父无线节点可以指示是仅执行划分或直接传送接收到的RLC层设备数据的功能,还是在作为端的子节点处执行ARQ功能。此外,父无线节点可以指示哪个ARQ功能将被用作默认功能,并且当在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中ARQ功能未被设置时,可以将逐跳ARQ功能和端到端ARQ功能之一预确定为默认功能。此外,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可以指示子无线节点是否使用数据划分功能,并且可以指示是否激活(或使用)参考图2或图1所描述的RLC层设备的相应功能。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可以包括指示适配层设备是否要使用数据级联功能的指示符。此外,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可以包括指示是否设置适配层设备的报头的指示符,并且可以指定报头的类型。例如,父无线节点可以设置关于终端标识符、终端承载标识符、QoS标识符、无线节点标识符、无线节点地址或QoS信息的哪些信息将包括在报头中。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父无线节点可以设置省略报头,以减少开销。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父无线节点可以通过使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来设置将在发送适配层设备和接收适配层设备之间使用的、将在子无线节点和父无线节点之间使用的、或者将在终端和无线节点之间使用的RLC信道。具体地,父无线节点可以设置可用RLC信道的数量、可用RLC信道标识符、或者被映射到RLC信道的数据的映射信息(例如,终端标识符、终端承载标识符、QoS信息或QoS标识符映射信息)。RLC信道可以被定义为通过其若干终端的数据基于QoS信息被组合并根据QoS被传送的信道,并且可以被定义为通过其每个终端的数据被组合并被传送的信道。
在本公开中,承载可以包括SRB和DRB。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术语“UM DRB”是指使用在UM下操作的RLC层设备的DRB,并且术语“AM DRB”是指使用在AM下操作的RLC层设备的DRB。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每个无线节点可以具有的协议层设备的图。
更具体地,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支持无线回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每个无线节点可以具有的协议层设备的图。
参考图7,支持无线回程的无线节点的协议层设备结构可以大致被分为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可以根据适配(ADAP)层设备的位置来划分。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协议层设备结构可以包括协议层设备结构1g-01和协议层设备结构1g-02,在协议层设备结构1g-01中,在RLC层设备上驱动ADAP层设备,在协议层设备结构1g-02中,在RLC层设备下驱动ADAP层设备。
参考图7,作为协议层设备的终端1g-05可以驱动PHY层设备、MAC层设备、RLC层设备、PDCP层设备和SDAP层设备中的全部。无线节点(例如,执行在终端和IAB施主(诸如无线节点3 1g-10或无线节点2 1g-15)之间接收和发送数据的无线回程功能的无线节点)可以驱动PHY层设备、MAC层设备、RLC层设备和ADAP层设备。此外,最高(uppermost)无线节点(例如,连接到核心网络并支持用于发送数据的无线回程的最高节点,诸如IAB施主或最高无线节点1 1g-20)可以驱动PHY层设备、MAC层设备、RLC层设备、PDCP层设备和SDAP层设备中的所有。最高无线节点可以包括通过有线连接的中央单元(CU)和分布式单元(DU)。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CU可以驱动SDAP层设备和PDCP层设备,并且DU可以驱动RLC层设备、MAC层设备和PHY层设备。
每个ADAP层设备可以区分多个终端的多个承载,并且可以将这些承载映射到RLC信道。此外,当ADAP层设备区分多个终端的多个承载时,ADAP层设备可以基于终端或QoS来组合数据,可以将数据映射到一个RLC信道,使得数据被组合和处理,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数据级联功能来组合被映射到一个RLC信道的数据,以减少开销。在这种情况下,术语“数据级联功能”可以指用于为多条数据配置一个或少量报头、通过指示报头字段(报头字段指示级联数据)来区分每条数据、以及不为每个数据配置不必要的报头以减少开销的功能。
在图7的协议层设备结构1g-01中,为了处理从终端1g-05接收到的数据,无线节点3 1g-10可以驱动和与终端1g-05的每个数据承载相对应的第一RLC层设备相同的第一RLC层设备。此外,无线节点3 1g-10可以在ADAP层设备中处理从多个RLC层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并且可以将数据映射到新的RLC信道和相应的第二RLC层设备。无线节点3 1g-10的ADAP层设备可以区分多个终端的多个承载,并且可以将这些承载映射到RLC信道。此外,当ADAP层设备区分多个终端的多个承载时,ADAP层设备可以基于终端或QoS来组合数据,并且可以将数据映射到一个RLC信道,使得第二RLC层设备组合并处理数据。RLC信道可以被定义为通过其若干终端的数据基于QoS信息被组合并根据QoS被传送的信道,并且可以被定义为通过其每个终端的数据被组合并传送的信道。
无线节点3 1g-10可以执行分发从父无线节点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的过程。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无线节点3 1g-10可以根据RLC信道(或第二RLC层设备)的QoS信息、优先级、可传输数据量(例如,在该上行链路传输资源中允许的数据量或令牌)、或存储在RLC信道(或第二RLC层设备)的缓冲器中的数据量来执行分发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的过程。无线节点31g-10可以根据分布式传输资源、通过使用划分功能或级联功能,将每个RLC信道的数据传输到父无线节点。
术语“第一RLC层设备”可以指RLC层设备,其以和与终端的每个承载相对应的RLC层设备相同的方式处理与承载相对应的数据,并且术语“第二RLC层设备”可以指RLC层设备,其处理基于ADAP层设备中由终端、QoS或父无线节点设置的映射信息所映射的数据。
在图7的协议层设备结构1g-01中,无线节点2 1g-15可以驱动与子无线节点(即,节点3 1g-10)的第二RLC层设备相对应的第二RLC层设备,并且可以根据RLC信道处理数据。
在图7的协议层设备结构1g-01中,最高无线节点1 1g-20可以驱动与子无线节点(即,无线节点2 1g-15)的第二RLC层设备相对应的第二RLC层设备,并且可以根据RLC信道处理数据。最高无线节点1 1g-20的ADAP层设备可以根据每个终端的每个承载、将为RLC信道处理的数据映射到PDCP层设备。与每个终端的每个承载相对应的最高无线节点1 1g-20的PDCP层设备可以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可以将数据传送到SDAP层设备,可以处理数据,并且可以将数据传送到核心网络。
在图7的协议层设备结构1g-02中,为了处理从终端1g-25接收到的数据,无线节点3 1g-30可以驱动和与终端1g-25的每个数据承载相对应的第一RLC层设备相同的第一RLC层设备。无线节点3 1g-30可以通过以相同的方式驱动第一RLC层设备来处理从多个RLC层设备接收到的数据。此外,无线节点3 1g-30的ADAP层设备可以处理从第一RLC层设备处理的数据,并且可以将数据映射到新的RLC信道。ADAP层设备可以区分多个终端的多个承载,并且可以将这些承载映射到RLC信道。此外,当ADAP层设备区分多个终端的多个承载时,ADAP层设备可以基于终端或QoS来组合数据,可以将数据映射到一个RLC信道,使得数据被组合和处理。RLC信道可以被定义为通过其若干终端的数据基于QoS信息被组合并根据QoS被传送的信道,并且可以被定义为通过其每个终端的数据被组合并传送的信道。
无线节点3 1g-30可以执行分发从父无线节点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的过程。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无线节点3 1g-30可以根据RLC信道的QoS信息、优先级、可传输数据量(例如,在上行链路传输资源中允许的数据量或令牌)、或存储在RLC信道的缓冲器中的数据量来执行分发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的过程。无线节点3 1g-30可以根据分布式传输资源、通过使用划分功能或级联功能,将每个RLC信道的数据传输到父无线节点。
在图7的协议层设备结构1g-02中,无线节点2 1g-35可以根据RLC信道处理与子无线节点(即,无线节点3 1g-30)的RLC信道相对应的接收到的数据。无线节点2 1g-35的ADAP层设备可以根据每个终端的每个承载将针对RLC信道所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第一RLC层设备。与无线节点的每个终端的每个承载相对应的第一RLC层设备可以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可以再次将数据传送到发送第一RLC层设备,可以再次传送数据,可以处理数据,并且可以再次将数据传送到ADAP层设备。ADAP层设备可以再次将从多个RLC层设备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RLC信道,并且可以根据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的分布执行到下一个父无线节点的数据传输。
在图7的协议层设备结构1g-02中,最高无线节点1 1g-40可以根据RLC信道处理针对子无线节点(即,无线节点2 1g-35)的RLC信道所接收到的数据。最高无线节点1 1g-40的ADAP层设备可以将针对RLC信道所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与每个终端的每个承载相对应的第一RLC层设备。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无线节点可以驱动与每个终端的每个承载相对应的第一RLC层设备,可以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并且可以根据每个终端的每个承载将数据传送到PDCP层设备。与每个终端的每个承载相对应的最高无线节点1 1g-40的PDCP层设备可以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可以将数据传送到SDAP层设备,可以处理数据,并且可以将数据传送到核心网络。
现在将描述在支持无线回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中无损地传送数据的方法。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中的RLC层设备之间、在数据级上无损地传送数据的方法的图。
更具体地,图8是示出在支持无线回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中,在RLC层设备之间在数据级无损地传送数据的第一实施例(逐跳ARQ)的图。图8示出了数据从无线节点1的RLC层设备传输到无线节点3的RLC层设备的场景。
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可以是逐跳ARQ方法,并且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支持无线回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中无损地传送数据。
逐跳ARQ方法可以在两个无线节点(例如,终端和IAB节点或IAB施主)之间的无线链路中独立地执行ARQ功能。例如,当数据从图8的无线节点1(例如,终端)1h-01传输并通过无线节点2(例如,IAB节点)1h-02被传送到无线节点3(例如,IAB施主)1h-03时,存在三个无线节点并且生成两个无线链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对于两个无线链路中的每个无线链路,两个无线节点可以独立地驱动ARQ功能。
也就是说,在无线节点1 1h-01和无线节点2 1h-02之间的无线链路中,无线节点11h-01可以驱动发送RLC窗口,可以分配独立的RLC序列号(SN),可以传送数据,可以执行轮询功能和划分功能,可以接收RLC状态报告(例如,RLC状态PDU),并且可以基于RLC状态报告的RLC ACK来操作发送RLC窗口。
此外,在无线节点1 1h-01和无线节点2 1h-02之间的无线链路中,无线节点2 1h-02可以驱动接收RLC窗口,可以检查接收到的数据的RLC SN,可以执行丢失检测功能,可以在RLC SN间隙出现时驱动定时器,可以在定时器期满时配置并传送RLC状态报告,可以在RLC报头中检查到轮询时配置与轮询相对应的RLC状态报告,可以指示传送是否成功,并且可以请求发送RLC层设备执行重发和发送窗口移动。
此外,在无线节点2(例如,IAB节点)1h-02和无线节点3(例如,IAB施主)1h-03之间的无线链路中,无线节点2 1h-02可以驱动发送RLC窗口,可以分配独立的RLC SN,可以传送数据,可以执行轮询功能和划分功能,可以接收RLC状态报告(例如,RLC状态PDU),并且可以基于RLC状态报告的RLC ACK来操作发送RLC窗口。
此外,在无线节点2 1h-02和无线节点3 1h-03之间的无线链路中,无线节点3 1h-03可以驱动接收RLC窗口,可以检查接收到的数据的RLC SN,可以执行丢失检测功能,可以在RLC SN间隙出现时驱动定时器,可以在定时器期满时配置并传送RLC状态报告,可以在RLC报头中检查到轮询时配置与轮询相对应的RLC状态报告,可以指示传送是否成功,并且可以请求发送RLC层设备执行重发和发送窗口移动。
参考图8,无线节点2 1h-02经由无线链路连接到无线节点1 1h-01,并且经由无线链路连接到无线节点3 1h-03。
无线节点2 1h-02可以处理从无线节点1 1h-01接收到的RLC层设备的数据。具体地,无线节点2 1h-02可以读取RLC报头,可以解释RLC报头,并且可以分配新的RLC SN,可以新配置新的RLC报头,可以生成发送RLC层设备的数据,并且可以向无线节点3 1h-03的接收RLC层设备发送数据。
此外,无线节点2 1h-02可以处理从无线节点3 1h-03接收到的RLC层设备的数据。具体地,无线节点2 1h-02可以读取并解释RLC报头,可以分配新的RLC SN,可以新配置新的RLC报头,可以生成发送RLC层设备的数据,并且可以向无线节点1 1h-01的接收RLC层设备发送数据。
也就是说,当使用逐跳ARQ方法时,在中间发送/接收数据的无线节点可以接收RLC层设备的数据,并且可以重新配置和发送数据,并且可以丢弃在重新配置期间接收到的RLC报头,可以生成新的RLC报头,并且可以配置新的RLC报头和数据并发送新的RLC报头和数据。为了记录被丢弃的RLC报头的RLC SN和新生成的RLC报头的RLC SN的映射信息,无线节点可以管理和维护映射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作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逐跳ARQ方法可以具有以下功能。
1.发送每个无线链路的数据的无线节点和接收数据的无线节点独立地驱动ARQ功能。
2.对于每个无线链路,分配并使用独立的RLC SN。
3.接收每个无线链路的数据的无线节点的接收RLC层设备生成并发送独立的RLC状态报告,并且发送数据的无线节点的发送RLC层设备接收RLC状态报告并执行重发和发送窗口移动。
4.驱动重发每个无线链路的数据的功能。
5.从一个无线链路向另一个无线链路发送数据的无线节点可以接收RLC层设备的数据,并且可以重新配置和发送数据,并且可以丢弃在重新配置期间接收到的RLC报头,可以生成新的RLC报头,并且可以配置新的RLC报头和数据并发送新的RLC报头和数据。此外,可以管理和维护映射表,以记录被丢弃的RLC报头的RLC SN和新生成的RLC报头的RLC SN的映射信息。
6.当根据上行链路传输资源需要数据划分功能时,可以通过根据新配置的RLC报头的数据划分功能更新RLC报头字段值或插入附加字段来新配置RLC报头。
参考图8,将更详细地描述作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基于逐跳ARQ方法的实施例。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解释,假设无线节点在支持无线回程的网络中使用具有3比特长度的RLC SN。也就是说,0、1、2、3、4、5、6和7可以被分配并用作RLC SN,并且RLC窗口的大小可以是4,即RLC SN的长度的一半。
首先,无线节点1 1h-01的发送RLC层设备可以为从上层设备接收到的每个数据分配RLC SN。与RLC SN 0、1、2和3相对应的数据可以通过无线链路1h-10传输到父无线节点(即,无线节点2 1h-02)。
在上述无线链路中,假设与RLC SN 2相对应的数据丢失。父无线节点(即,无线节点2 1h-02)的接收RLC层设备可以接收与RLC SN 0、1和3相对应的数据,可以确定存在RLCSN 2丢失的可能性,并且可以触发定时器。
当与RLC SN 2相对应的数据在定时器期满之前未到达时,父无线节点(即,无线节点2 1h-02)的接收RLC层设备配置RLC状态报告1h-15,并将RLC状态报告1h-15发送到无线节点1 1h-01的发送RLC层设备。RLC状态报告可以包括具有指示RLC SN 0、1和3被成功接收的ACK和具有指示与RLC SN 2相对应的数据未被成功接收的NACK的信息。
当无线节点1 1h-01接收到RLC状态报告时,无线节点1 1h-01可以基于其成功传送被确认的RLC SN信息来移动发送RLC窗口,并且可以重发与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的RLCSN相对应的数据。也就是说,无线节点1 1h-01可以在RLC SN 2上执行重发(1h-20)。在这种情况下,无线节点1 1h-01可以发送与RLC SN 2相对应的数据用于重发,并且发送与RLC SN4和5相对应的数据用于新的传输。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假设与RLC SN 4相对应的数据丢失。无线节点21h-02的接收RLC层设备可以假设RLC SN 4丢失,并且可以触发定时器,并且可以在定时器期满时发送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连续地执行ARQ功能过程。也就是说,无线节点2的接收RLC层设备配置RLC状态报告1h-25,并将RLC状态报告1h-25发送到无线节点1 1h-01的发送RLC层设备。RLC状态报告可以包括具有指示RLCSN 2和5被成功接收的ACK和具有指示与RLC SN 4相对应的数据未被成功接收的NACK的信息。
当无线节点2 1h-02接收到与从无线节点1 1h-01接收到的RLC SN 0、1和3相对应的数据时,无线节点2 1h-02可以读取并移除RLC报头。无线节点2 1h-02可以通过为无线节点2 1h-02和无线节点3 1h-03之间的无线链路分配0、1、2和3作为新的RLC SN来新配置RLC报头,可以配置RLC报头和数据,并且可以将RLC报头和数据发送到无线节点3 1h-03。无线节点1 1h-01和无线节点2 1h-02之间的ARQ操作可以在无线节点2 1h-02和无线节点3 1h-03之间的1h-30、1h-35、1h-40和1h-45中独立执行。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中在RLC层设备之间在数据级无损地传送数据的方法的图。
更具体地,图9是示出在支持无线回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中在RLC层设备之间在数据级无损地传送数据的第二实施例(端到端ARQ)的图。图9示出了数据从无线节点1的RLC层设备传输到无线节点4的RLC层设备的场景。
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可以是端到端ARQ方法,并且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支持无线回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中无损地传送数据。
端到端ARQ方法可以在两个端无线节点(例如,终端和IAB施主)之间的无线链路中执行一个ARQ功能。例如,当数据从图9的无线节点1(例如,终端)1i-01传输并通过无线节点2(例如,IAB节点)1i-02和无线节点3(例如,IAB节点)1i-03被传送到无线节点4(例如,IAB施主)1i-04时,存在四个无线节点并且生成三个无线链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一个ARQ操作可以仅由与无线链路的端相对应的无线节点11i-01和无线节点4 1i-04来执行。具体地,无线节点1 1i-01可以驱动发送RLC层设备中的发送RLC窗口,可以分配独立的RLC SN,可以传送数据,可以执行轮询功能和划分功能,可以接收RLC状态报告(例如,RLC状态PDU),并且可以基于RLC状态报告的RLC ACK来操作发送RLC窗口。
此外,对于无线节点1 1i-01和无线节点4 1i-04之间的所有无线链路,无线节点41i-04可以驱动接收RLC窗口,可以检查接收到的数据的RLC SN,可以执行丢失检测功能,可以在RLC SN间隙出现时驱动定时器,可以在定时器期满时配置并传送RLC状态报告,可以在RLC报头中检查到轮询时配置与轮询相对应的RLC状态报告,可以指示传送是否成功,并且可以请求发送RLC层设备执行重发和发送窗口移动。
总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端到端ARQ方法,可以仅在端无线节点之间驱动ARQ操作,并且在端无线节点之间发送/接收和传送数据的中间无线节点(例如,无线节点2 1i-02和无线节点3 1i-03)可以仅执行接收和传送数据的功能。也就是说,当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间无线节点接收RLC层设备的数据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读取并解释RLC报头,并且可以再次将RLC层设备的数据(例如,RLC PDU)传送到下一个父无线节点或下一个子无线节点。
当由于传输资源的短缺而需要数据划分功能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通过更新RLC报头的字段或添加新的字段来重新配置RLC报头,可以配置RLC报头和数据,并且可以将RLC报头和数据传送到下一个父无线节点或下一个子无线节点。因此,在端到端ARQ方法中,可以在端无线节点和中间无线节点之间共享和使用一个RLC SN。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作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端到端ARQ方法可以具有以下功能。
1.在发送/接收数据的端无线节点之间执行一个ARQ功能。
2.一个RLC SN在所有无线链路上分配和使用,并且在中间无线链路中共享。
3.当接收每个无线链路的数据的中间无线节点接收数据时,中间无线节点读取并解释RLC报头,并且再次将RLC层设备的数据(例如,RLC PDU)传送到下一个父无线节点或下一个子无线节点。
4.当由于传输资源的短缺而需要数据划分功能时,通过更新接收到的RLC报头的字段或添加新的字段来重新配置RLC报头,该RLC报头与数据一起被配置,并且被传送到下一个父无线节点或下一个子无线节点。
参考图9,将更详细地描述作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基于端到端ARQ方法的实施例。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解释,假设无线节点在支持无线回程的网络中使用具有3比特长度的RLC SN。也就是说,0、1、2、3、4、5、6和7可以被分配并用作RLC SN,并且RLC窗口的大小可以是4,即RLC SN的长度的一半。
首先,无线节点1 1i-01的发送RLC层设备可以为从上层设备接收到的每个数据分配RLC SN。与RLC SN 0、1、2和3相对应的数据可以通过无线链路1i-10传输到父无线节点(例如,无线节点2 1i-02)。
在上述无线链路中,假设与RLC SN 2相对应的数据丢失。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中间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2 1i-02可以通过无线链路1i-15再次向父无线节点(例如,无线节点31i-03)传送与接收到的RLC SN 0、1和3相对应的数据。作为中间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3 1i-03可以通过无线链路1i-20再次向父无线节点(例如,无线节点4 1i-04)传送与接收到的RLC SN0、1和3相对应的数据。
在无线链路1i-20中,假设与RLC SN 1相对应的数据丢失。无线节点4 1i-04的接收RLC层设备接收与RLC SN 0和3相对应的数据。无线节点4 1i-04可以确定存在RLC SN 1和2丢失的可能性,并且可以触发定时器。当与RLC SN 1和2相对应的数据在定时器期满之前未到达时,作为父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4 1i-04的接收RLC层设备可以配置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通过无线链路1i-25将RLC状态报告传送到作为中间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3 1i-03。无线节点3 1i-03可以将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传送到作为下一个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2 1i-02(1i-30),并且无线节点21i-02可以将RLC状态报告传送到无线节点1 1i-01(1i-35)。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无线节点1 1i-01的发送RLC层设备可以从无线节点2 1i-02接收由无线节点4 1i-04配置的RLC状态报告。RLC状态报告可以包括具有指示RLC SN 0和3被成功接收的ACK和指示与RLC SN 1和2相对应的数据未被成功接收的NACK的信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当无线节点1 1i-01接收到RLC状态报告时,无线节点1 1i-01可以基于其成功传送被确认的RLC SN信息来移动发送RLC窗口,并且可以重发与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的RLC SN相对应的数据。也就是说,无线节点1 1i-01可以在RLC SN 1和2上执行重发(1i-40)。
作为接收数据的中间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2 1i-02可以直接将数据传送到无线节点3 1i-03(在无线链路1i-45中)。在传送过程中,假设与RLC SN 2相对应的数据在无线链路1i-45中丢失。作为接收数据的中间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3 1i-03可以直接将数据传送到无线节点4(1i-50)。
作为端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4 1i-04可以移动接收到的RLC SN 1的接收RLC窗口,可以再次发送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请求重发RLC SN 2(1i-55)。中间无线节点可以直接向无线节点1 1i-01传送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支持无线节点1 1i-01,以执行重发。上述过程可以在1i-60、1i-65、1i-70、1i-75、1i-80、1i-85、1i-90和1i-95中类似地执行。
也就是说,端到端ARQ方法中的中间无线节点可以传送接收到的数据,并且实际的ARQ操作可以仅由端无线节点驱动。
作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逐跳ARQ方法和作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端到端ARQ方法可以具有不同的特性。
根据作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逐跳ARQ方法,每个无线节点必须为每个无线链路执行ARQ操作,并且必须为每个无线链路维护独立的RLC SN,从而增加了复杂度。相反,每个无线节点可以在每个无线链路中快速重发丢失的数据。
根据作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端到端ARQ方法,仅端无线节点必须对所有无线链路执行ARQ操作,并且必须在所有无线链路(每个无线链路)上共享、维护和管理一个RLCSN,从而促成低复杂度。然而,因为在每个无线链路中仅端节点可以重发丢失的数据,所以重发可能很慢。
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具有低复杂度的第二实施例(端到端ARQ方法)的具有改进的重发的端到端ARQ操作方法。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中的RLC层设备之间、在数据级上无损地传送数据的方法的图。
更具体地,图10是示出在支持无线回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中,在RLC层设备之间在数据级无损地传送数据的第三实施例(增强型端到端ARQ 1)的图。图10示出了数据从无线节点1的RLC层设备传输到无线节点4的RLC层设备的场景。
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可以是增强型端到端ARQ方法,并且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支持无线回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中无损地传送数据。
增强型端到端ARQ方法可以在两个端无线节点(例如,终端和IAB施主)之间的无线链路中执行一个ARQ功能。例如,当数据从图10的无线节点1(例如,终端)1j-01传输并通过无线节点2(例如,IAB节点)1j-02和无线节点3(例如,IAB节点)1j-03被传送到无线节点4(例如,IAB施主)1j-04时,存在四个无线节点并且生成三个无线链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一个ARQ操作可以仅由与无线链路的端相对应的无线节点1 1j-01和无线节点4 1j-04来执行。
也就是说,无线节点1 1j-01可以驱动发送RLC层设备中的发送RLC窗口,可以分配独立的RLC SN,可以传送数据,可以执行轮询功能和划分功能,可以接收RLC状态报告(例如,RLC状态PDU),并且可以基于RLC状态报告的RLC ACK来操作发送RLC窗口。
此外,无线节点4 1j-04可以驱动无线节点1 1j-01和无线节点4 1j-04之间的所有无线链路的接收RLC窗口,可以检查接收到的数据的RLC SN,可以执行丢失检测功能,可以在RLC SN间隙出现时驱动定时器,可以在定时器期满时配置并传送RLC状态报告,可以在RLC报头中检查到轮询时配置与轮询相对应的RLC状态报告,可以指示传送是否成功,并且可以请求发送RLC层设备执行重发和发送窗口移动。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增强型端到端ARQ方法中,当中间无线节点(例如,无线节点2 1j-02和无线节点3 1j-03)接收到RLC状态报告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读取并解释RLC状态报告。当中间无线节点具有与其成功传送在RLC状态报告中被确认的RLC SN相对应的数据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丢弃该数据。此外,当中间无线节点具有与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的RLC SN相对应的数据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重发该数据,并且可以重新配置和传送RLC状态报告。
当中间无线节点重新配置RLC状态报告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将重发的RLC SN更新为ACK,而不是NACK,并且可以发送RLC SN。因为中间无线节点校正关于重发的RLC SN的信息并重新配置和传送RLC状态报告,所以可以防止下一个中间无线节点或另一个无线节点执行不必要的重发。
此外,根据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增强型端到端ARQ方法,仅在端无线节点之间执行ARQ操作并且在端无线节点之间发送/接收和传送数据的中间无线节点(例如,无线节点21j-02和无线节点3 1j-03)可以执行接收和传送数据的功能。此外,中间无线节点可以读取并解释接收到的数据中的RLC状态报告。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当中间无线节点具有与其成功传送在RLC状态报告中被确认的RLC SN相对应的数据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丢弃该数据。此外,当中间无线节点具有与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的RLC SN相对应的数据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执行重发,并且可以重新配置和传送RLC状态报告,并且在RLC状态报告的重新配置期间,可以将重发的RLC SN更新为ACK,而不是NACK,并且可以发送RLC SN。
此外,当中间无线节点接收到RLC层设备的数据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读取并解释RLC报头,并且可以再次将RLC层设备的数据(例如,RLC PDU)传送到下一个父无线节点或下一个子无线节点。当由于传输资源的短缺而需要数据划分功能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通过更新RLC报头的字段或添加新的字段来重新配置RLC报头,可以与数据一起配置RLC报头,并且可以将RLC报头和数据传送到下一个父无线节点或下一个子无线节点。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作为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增强型端到端ARQ方法可以具有以下功能。
1.在发送/接收数据的端无线节点之间执行一个ARQ功能。
2.在所有无线链路上分配和使用一个RLC SN,并在中间无线链路中共享一个RLCSN。
3.当接收每个无线链路的数据的中间无线节点接收数据时,中间无线节点读取并解释RLC报头,并再次将RLC层设备的数据(例如,RLC PDU)直接传送到下一个父无线节点或下一个子无线节点。
4.当由于传输资源短缺而需要数据划分功能时,无线节点通过更新接收到的RLC报头的字段或添加新的字段来重新配置RLC报头,连同数据一起配置RLC报头,并将RLC报头和数据传送到下一个父无线节点或下一个子无线节点。
5.每个中间无线节点可以读取并解释从父无线节点或子无线节点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重新配置RLC状态报告。
6.当每个无线节点丢弃接收到的数据时,无线节点可以读取从父无线节点(例如,父IAB节点)或子无线节点(例如,子IAB节点)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例如,RLC状态PDU),并且可以仅丢弃其成功传送在RLC状态报告中被确认(RLC ACK)的数据。
7.即使在每个无线节点将从父无线节点(例如,父IAB节点)或子无线节点(例如,子IAB节点)接收到的数据传送到子无线节点(例如,子IAB节点)或父无线节点(例如,父IAB节点)之后,无线节点也可以存储该数据,并且当需要时,可以执行重发。
8.当每个无线节点读取并解释从父无线节点(例如,父IAB节点)或子无线节点(例如,子IAB节点)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并在RLC状态报告中存储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NACK)的数据时,无线节点可以执行重发。
9.当每个无线节点读取并解释从父无线节点(例如,父IAB节点)或子无线节点(例如,子IAB节点)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存储其成功传送在RLC状态报告中未被确认的数据(NACK)、并执行重发时,无线节点可以重新配置或新生成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将RLC状态报告传送到子无线节点。
10.当每个无线节点读取并解释从父无线节点(例如,父IAB节点)或子无线节点(例如,子IAB节点)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存储其成功传送在RLC状态报告中未被确认的数据(NACK)、执行重发、并重新配置或新生成RLC状态报告时,无线节点可以对重发的数据设置指示成功传送的ACK,而不设置指示未成功传送的NACK,并且可以将该数据与ACK一起传送到下一个无线节点。
参考图10,将更详细地描述作为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基于增强型端到端ARQ方法的实施例。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解释,假设无线节点在支持无线回程的网络中使用具有3比特长度的RLC SN。也就是说,0、1、2、3、4、5、6和7可以被分配并用作RLC SN,并且RLC窗口的大小可以是4,即RLC SN的长度的一半。
首先,无线节点1 1j-01的发送RLC层设备可以为从上层设备接收到的每个数据分配RLC SN。此外,无线节点1 1j-01的发送RLC层设备可以通过无线链路1j-10向父无线节点(例如,无线节点2 1j-02)发送与RLC SN 0、1、2和3相对应的数据。
在上述无线链路中,假设与RLC SN 2相对应的数据丢失。作为中间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2 1j-02可以通过无线链路1j-15再次向父无线节点(例如,无线节点3 1j-03)传送与接收到的RLC SN 0、1和3相对应的数据。作为中间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3 1j-03可以通过无线链路1j-20再次向父无线节点(例如,无线节点4 1j-04)传送与接收到的RLC SN 0、1和3相对应的数据。
在无线链路1j-20中,假设与RLC SN 1相对应的数据丢失。无线节点4 1j-04的接收RLC层设备接收与RLC SN 0和3相对应的数据。无线节点4 1i-04的接收RLC层设备可以确定存在RLC SN 1和2丢失的可能性,并且可以触发定时器。当与RLC SN 1和2相对应的数据在定时器期满之前未到达时,作为父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4 1j-04的接收RLC层设备可以配置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通过无线链路1j-25将RLC状态报告传送到作为中间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3 1j-03。RLC状态报告可以包括具有指示RLC SN 0和3被成功接收的ACK和指示与RLC SN 1和2相对应的数据未被成功接收的NACK的信息。
作为中间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3 1j-03可以读取和解释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读取具有指示RLC SN 0和3被成功接收的ACK和指示与RLC SN 1和2相对应的数据未被成功接收的NACK的信息(1j-25)。
无线节点3 1j-03可以基于RLC状态报告信息丢弃与其成功传送被确认(ACK)的RLC SN 0和3相对应的数据,并且可以将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NACK)的RLC SN 1和2中的存储在无线节点3 1j-03中的与RLC SN 1相对应的数据重发到无线节点4 1j-04(1j-25)。无线节点3 1j-03可以重新配置或新配置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也就是说,重新配置的或新配置的RLC状态报告可以包括具有指示RLC SN 0、1和3被成功接收的ACK和指示与RLC SN 2的数据未被成功接收的NACK的信息。重新配置的或新配置的RLC状态报告可以被传送到作为下一个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2 1j-02(1j-30)。
作为中间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2 1j-02可以读取和解释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读取具有指示RLC SN 0、1和3被成功接收的ACK和指示与RLC SN 2相对应的数据未被成功接收的NACK的信息(1j-30)。
无线节点2 1j-02可以基于RLC状态报告信息丢弃与其成功传送被确认(ACK)的RLC SN 0、1和3相对应的数据,并且不会重发与RLC SN 2相对应的数据,因为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NACK)的RLC SN 2不是存储在无线节点2 1j-02中的数据。因此,无线节点2 1j-02可以直接将RLC状态报告传送到作为下一个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1 1j-01(1j-35)。
无线节点1 1j-01可以读取RLC状态报告的信息,可以移动发送RLC窗口,并且可以重发RLC SN 2。此外,无线节点1 1j-01可以向无线节点2 1j-02发送与RLC SN 4相对应的数据(1j-40)。接收与RLC SN 2和4相对应的数据的无线节点2 1j-02可以将数据传送到无线节点3 1j-03。
在这种情况下,假设与RLC SN 2相对应的数据在无线链路(1j-45)中丢失。无线节点3 1j-03可以向无线节点4 1j-04传送与接收到的RLC SN 4相对应的数据。
无线节点4 1j-04可以配置RLC状态报告,其指示RLC SN 1、3和4的成功传送被确认,而RLC SN 2的成功传送未被确认,并且可以向无线节点31j-03发送RLC状态报告。无线节点3 1j-03可以基于RLC状态报告信息丢弃与RLC SN 1相对应的数据,并且可以向无线节点2 1j-02传送RLC状态报告(1j-60)。
接收RLC状态报告的无线节点2 1j-02可以丢弃与其成功传送被确认的RLC SN 4相对应的数据,并且可以对与存储在无线节点2 1j-02中的RLC SN 2相对应的数据执行重发,并且可以将该数据传送到无线节点3 1j-03。无线节点3 1j-03可以向无线节点4 1j-04传送数据用于快速重发,并且可以重新配置或新配置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也就是说,重新配置的或新配置的RLC状态报告可以包括具有指示RLC SN 1、2、3和4被成功接收的ACK的信息。重新配置的或新配置的RLC状态报告可以被传送到作为下一个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11j-01(1j-65)。上述过程可在1j-70、1j-75、1j-80、1j-85、1j-90和1j-95中类似地执行。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增强型端到端ARQ方法中,中间无线节点可以执行传送接收到的数据的功能。此外,中间无线节点可以读取和解释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丢弃其成功传送被确认并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并且可以重发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并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当执行重发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重新配置或新配置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传送RLC状态报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无线回程网络中,可以降低无线节点的复杂度,可以执行快速重发,并且可以快速移动发送窗口。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中的RLC层设备之间、在数据级上无损地传送数据的方法的图。
更具体地,图11是示出在支持无线回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中,在RLC层设备之间在数据级无损地传送数据的第四实施例(增强型端到端ARQ 2)的图。图11示出了数据从无线节点1的RLC层设备传输到无线节点4的RLC层设备的场景。
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是增强型端到端ARQ方法的另一个示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支持无线回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中无损地传送数据。
增强型端到端ARQ方法可以在两个端无线节点(例如,终端和IAB施主)之间的无线链路中执行一个ARQ功能。例如,当数据从图11的无线节点1(例如,终端)1k-01传输并通过无线节点2(例如,IAB节点)1k-02和无线节点3(例如,IAB节点)1k-03被传送到无线节点4(例如,IAB施主)1k-04时,存在四个无线节点并且生成三个无线链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一个ARQ操作可以仅由与无线链路的端相对应的无线节点1 1k-01和无线节点4 1k-04来执行。
也就是说,无线节点1 1k-01可以驱动发送RLC层设备中的发送RLC窗口,可以分配独立的RLC SN,可以传送数据,可以执行轮询功能和划分功能,可以接收RLC状态报告(例如,RLC状态PDU),并且可以基于RLC状态报告的RLC ACK来操作发送RLC窗口。
此外,无线节点4 1k-04可以驱动无线节点1 1k-01和无线节点4 1k-04之间的所有无线链路的接收RLC窗口,可以检查接收到的数据的RLC SN,可以执行丢失检测功能,可以在RLC SN间隙出现时驱动定时器,可以在定时器期满时配置并传送RLC状态报告,可以在RLC报头中检查到轮询时配置与轮询相对应的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指示是否有成功的传送,并且可以请求发送RLC层设备执行重发和发送窗口移动。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增强型端到端ARQ方法中,当中间无线节点(例如,无线节点2 1k-02和无线节点3 1k-03)接收到RLC状态报告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读取并解释RLC状态报告。当中间无线节点具有与其成功传送在RLC状态报告中被确认的RLC SN相对应的数据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丢弃该数据,并且当中间无线节点具有与其成功传送未确认的RLC SN相对应的数据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重发该数据,并且可以重新配置和传送RLC状态报告。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当中间无线节点重新配置RLC状态报告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将重发的RLC SN更新为ACK,而不是NACK,并且可以发送RLC SN。因为中间无线节点校正关于重发的RLC SN的信息并重新配置和传送RLC状态报告,所以可以防止下一个中间无线节点或另一个无线节点执行不必要的重发。
此外,根据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增强型端到端ARQ方法,中间无线节点(例如,无线节点2 1k-02和无线节点3 1k-03)可以驱动接收RLC窗口,可以检查接收到的数据的RLCSN,可以执行丢失检测功能,可以在RLC SN间隙出现时驱动定时器,并且可以在定时器期满时配置和传送RLC状态报告。此外,中间无线节点可以配置RLC状态报告,可以指示传送是否成功,并且可以请求发送RLC层设备执行重发和发送窗口移动。然而,由于对RLC报头的轮询,中间无线节点可以不配置RLC状态报告。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增强型端到端ARQ方法,仅在端无线节点之间执行ARQ操作并且在端无线节点之间发送/接收和传送数据的中间无线节点(例如,无线节点2 1k-02和无线节点3 1k-03)可以执行接收和传送数据的功能。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中间无线节点可以读取并解释接收到的数据中的RLC状态报告。当中间无线节点具有与其成功传送在RLC状态报告中被确认的RLC SN相对应的数据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丢弃该数据,并且当中间无线节点具有与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的RLC SN相对应的数据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执行重发,并且可以重新配置和传送RLC状态报告。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当中间无线节点重新配置RLC状态报告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将重发的RLC SN更新为ACK,而不是NACK,并且可以发送RLC SN。
此外,当中间无线节点接收到RLC层设备的数据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读取并解释RLC报头,并且可以再次将RLC层设备的数据(例如,RLC PDU)传送到下一个父无线节点或下一个子无线节点。当由于传输资源的短缺而需要数据划分功能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通过更新RLC报头的字段或添加新的字段来重新配置RLC报头,可以连同数据一起配置RLC报头,并且可以将RLC报头和数据传送到下一个父无线节点或下一个子无线节点。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作为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增强型端到端ARQ方法可以具有以下功能。
1.在发送/接收数据的端无线节点之间执行一个ARQ功能。
2.在所有无线链路上分配和使用一个RLC SN,并在中间无线链路中共享一个RLCSN。
3.当接收每个无线链路的数据中间无线节点接收数据时,中间无线节点读取并解释RLC报头,并将RLC层设备的数据(例如,RLC PDU)再次直接传送到下一个父无线节点或下一个子无线节点。
4.当由于传输资源的短缺而需要数据划分功能时,无线节点通过更新接收到的RLC报头的字段或添加新的字段来重新配置RLC报头,连同数据一起配置RLC报头,并将RLC报头和数据传送到下一个父无线节点或下一个子无线节点。
5.每个中间无线节点可以读取并解释从父无线节点或子无线节点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重新配置RLC状态报告。
6.当每个无线节点丢弃接收到的数据时,无线节点可以读取从父无线节点(例如,父IAB节点)或子无线节点(例如,子IAB节点)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例如,RLC状态PDU),并且可以仅丢弃其成功传送在RLC状态报告中被确认(RLC ACK)的数据。
7.即使在每个无线节点将从父无线节点(例如,父IAB节点)或子无线节点(例如,子IAB节点)接收到的数据传送到子无线节点(例如,子IAB节点)或父无线节点(例如,父IAB节点)之后,无线节点也可以存储数据,并且当需要时,可以执行重发。
8.当每个无线节点读取并解释从父无线节点(例如,父IAB节点)或子无线节点(例如,子IAB节点)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并存储在RLC状态报告中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NACK)的数据时,无线节点可以执行重发。
9.当每个无线节点读取并解释从父无线节点(例如,父IAB节点)或子无线节点(例如,子IAB节点)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在RLC状态报告中存储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的数据(NACK)、并执行重发时,无线节点可以重新配置或新生成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向子无线节点传送RLC状态报告。
10.当每个无线节点读取并解释从父无线节点(例如,父IAB节点)或子无线节点(例如,子IAB节点)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存储其成功传送在RLC状态报告中未被确认的数据(NACK)、执行重发、并重新配置或新生成RLC状态报告时,无线节点可以对重发的数据设置指示成功传送的ACK,而不是指示未成功传送的NACK,并且可以将数据与ACK一起传送到下一个无线节点。
11.可以在所有无线链路中使用和共享一个RLC SN,并且每个无线节点可以驱动接收RLC窗口并且可以执行丢失检测。此外,无线节点可以驱动定时器,并且可以配置RLC状态报告。也就是说,代替简单地传送数据,每个中间无线节点可以读取接收到的数据的RLC报头,可以检查RLC SN,并且可以驱动接收RLC窗口,并且可以在RLC SN间隙出现时触发定时器或者可以直接配置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向发送数据的无线节点发送RLC状态报告。当定时器被触发并且在定时器期满之前未接收到与RLC SN(其与RLC SN间隙相对应)相对应的数据时,每个中间无线节点可以配置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向发送数据的无线节点发送RLC状态报告。此外,中间无线节点可以发送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请求发送数据的无线节点执行快速重发。
12.RLC状态报告可能不会被触发,并且可能不会通过对接收到的RLC报头的轮询来配置。
13.每个无线节点可以驱动接收RLC窗口,并且在定时器期满之后或者在RLC状态报告被生成并被发送到发送无线节点之后,无线节点可以将与通过重发、从发送无线节点接收到的RLC SN相对应的数据发送到下一个无线节点。
参考图11,将更详细地描述作为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基于增强型端到端ARQ方法的实施例。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解释,假设无线节点在支持无线回程的网络中使用具有3比特长度的RLC SN。也就是说,0、1、2、3、4、5、6和7可以被分配并用作RLC SN,并且RLC窗口的大小可以是4,即RLC SN的长度的一半。
首先,无线节点1 1k-01的发送RLC层设备可以为从上层设备接收到的每个数据分配RLC SN。此外,无线节点1 1k-01的发送RLC层设备可以通过无线链路1k-10向父无线节点(例如,无线节点2 1k-02)发送与RLC SN 0、1、2和3相对应的数据。
在上述无线链路中,假设与RLC SN 2相对应的数据丢失。因为作为中间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2 1k-02驱动RLC窗并执行丢失检测,所以当无线节点2 1k-02接收到与RLC SN0、1和3相对应的数据时,无线节点2 1k-02可以假设与RLC SN 2相对应的数据丢失,并且可以触发定时器。当与RLC SN 2相对应的数据在定时器期满之前未被接收到时,无线节点21k-02可以配置RLC状态报告,该报告指示RLC SN 0、1、3和4的成功传送被确认,而RLC SN 2的成功传送未被确认,并且可以请求无线节点1 1k-01快速重发(1k-25)。
当无线节点1 1k-01接收到RLC状态报告时,无线节点1 1k-01可以基于其成功传送被确认的RLC SN来移动发送RLC窗口,并且可以在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的RLC SN 2上执行重发(1k-30)。
与重发的RLC SN 2相对应的数据可以通过无线节点2 1k-02和无线节点3 1k-03被传送到无线节点4 1k-04(1k-30、1k-35和1k-40)。当丢失再次发生并且在丢失发生的无线链路中成功接收与RLC SN 2相对应的数据的最后一个无线节点接收到RLC状态报告(NACK 2)时,可以再次执行重发。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作为中间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2 1k-02可以通过无线链路1k-15再次向父无线节点(例如,无线节点3 1k-03)传送与在无线链路1k-10中接收到的RLCSN 0、1和3相对应的数据。作为中间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3 1k-03可以通过无线链路1k-20再次向父无线节点(例如,无线节点4 1k-04)传送与接收到的RLC SN 0、1和3相对应的数据。
在链路1k-20中,假设与RLC SN 1相对应的数据丢失。无线节点4 1k-04的接收RLC层设备接收与RLC SN 0和3相对应的数据,可以确定存在RLC SN 1和2丢失的可能性,并且可以触发定时器。当与RLC SN 1和2相对应的数据在定时器期满之前未到达时,作为父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4 1k-04的接收RLC层设备可以配置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通过无线链路1k-45将RLC状态报告传送到作为中间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3 1k-03。RLC状态报告可以包括具有指示RLC SN 0和3被成功接收的ACK和指示与RLC SN 1和2相对应的数据未被成功接收的NACK的信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作为中间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3 1k-03可以读取和解释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读取具有指示与RLC SN 0和3相对应的数据被成功接收的ACK和指示与RLC SN 1和2相对应的数据未被成功接收的NACK的信息(1k-25)。
无线节点3 1k-03可以基于RLC状态报告信息丢弃与其成功传送被确认(ACK)的RLC SN 0和3相对应的数据。此外,无线节点3 1k-03可以将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NACK)的RLC SN 1和2当中存储在无线节点3 1k-03中的与RLC SN 1相对应的数据重发到无线节点41k-04(1k-45)。无线节点3 1k-03可以重新配置或新配置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也就是说,重新配置的或新配置的RLC状态报告可以包括具有指示RLC SN 0、1和3被成功接收的ACK和指示与RLC SN 2相对应的数据未被成功接收的NACK的信息。重新配置的或新配置的RLC状态报告可以被传送到作为下一个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2 1k-02(1k-50)。
作为中间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2 1k-02可以读取和解释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读取具有指示与RLC SN 0、1和3相对应的数据被成功接收的ACK和指示与RLC SN 2相对应的数据未被成功接收的NACK的信息(1k-50)。
无线节点2 1k-02可以基于RLC状态报告信息丢弃与其成功传送被确认(ACK)的RLC SN0、1和3相对应的数据。此外,无线节点2 1k-02可以重发与RLC SN 2相对应的数据,因为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NACK)的RLC SN 2是存储在无线节点2 1k-02中的数据。无线节点2 1k-02可以指示与RLC SN 0、1、2和3相对应的数据的成功传送在RLC状态报告中被确认,并且可以向无线节点1 1k-01传送RLC状态报告(1k-55)。无线节点1 1k-01可以读取RLC状态报告的信息,可以移动发送RLC窗口,并且可以将与RLC SN 4、5和6相对应的数据作为新的传输发送到无线节点2 1k-02(1k-60)。上述过程可以在1k-65、1k-70、1k-75、1k-80、1k-85和1k-90中类似地执行。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增强型端到端ARQ方法中,中间无线节点可以执行传送接收到的数据的功能。此外,中间无线节点可以读取和解释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丢弃其成功传送被确认并且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并且可以重发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并且存储在其中的数据。当执行重发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重新配置或新配置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传送RLC状态报告。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每个无线节点可以驱动接收RLC窗,可以执行丢失检测,可以驱动定时器,并且可以配置RLC状态报告。也就是说,代替简单地传送数据,每个中间无线节点可以读取接收到的数据的RLC报头,可以检查RLC SN,并且可以驱动接收RLC窗口,并且可以在RLC SN间隙出现时触发定时器或者可以直接配置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将RLC状态报告发送到发送数据的无线节点。
当定时器被触发时,当在定时器期满之前没有接收到与RLC SN(其与RLC SN间隙相对应)相对应的数据时,每个无线节点可以配置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向发送数据的无线节点发送RLC状态报告。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无线节点可以发送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请求发送数据的无线节点执行快速重发。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在无线回程网络中,可以降低无线节点的复杂度,可以执行快速重发,并且可以快速移动发送窗口。
在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无线节点可以将关于重发的数据和RLC状态报告的操作视为最高优先级。也就是说,无线节点可以首先执行关于重发的数据的操作,并且发送重发的数据和RLC状态报告。当重发的数据迟到时,接收RLC窗口的移动被延迟,并且当RLC状态报告迟到时,发送RLC窗口的移动被延迟。因此,无线节点可以对重发的数据和RLC状态报告应用高优先级,并且可以快速发送和传送重发的数据和RLC状态报告。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间无线节点的操作的流程图。
更具体地,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的中间无线节点的操作的流程图。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支持无线回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设置和使用端到端ARQ方法。
在操作1l-05中,中间无线节点可以接收RLC状态报告(例如,RLC状态PDU)。
在操作11-10中,中间无线节点可以读取和解释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区分其成功传送被确认(ACK)的数据和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NACK)的数据。
在操作1l-15中,当中间无线节点存储其成功传送被确认的数据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丢弃其成功传送被确认的数据。
在操作1l-20中,当中间无线节点存储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的数据中的一些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执行重发。
在操作1l-25中,当中间无线节点存储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的数据中的一些并执行重发时,中间无线节点可以重新配置或新生成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将RLC状态报告传送到下一个无线节点。
例如,中间无线节点可以通过维护关于其成功传送在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中被确认的数据的信息,并且改变信息以指示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的数据中由中间无线节点重发的数据的成功传送被确认,来重新配置或新生成RLC状态报告。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RLC数据或RLC PDU可以包括RLC数据PDU(例如,普通数据)和RLC控制PDU(例如,RLC状态报告)。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的过程和方法也可以被应用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逐跳ARQ方法以及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端到端ARQ方法。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当在逐跳ARQ方法中在IAB节点之间发生无线链路连接故障时,可能发生数据丢失。例如,参考图5,无线节点3 1e-03可以向终端2 1e-07发送RLC ACK作为第一数据的RLC状态报告。在这种情况下,终端2 1e-07可以确定第一数据被成功传送,并且可以不执行重发。然而,当无线节点3 1e-03和无线节点2 1e-02之间发生无线链路连接故障时、或者当无线节点3 1e-03中拥塞发生并且数据丢失或被丢弃时,即,例如,当第一数据丢失时,除非终端2 1e-07重发第一数据,否则作为最高无线节点的无线节点1 1e-01不可能接收到第一数据,从而导致数据丢失。
因此,为了解决数据丢失,可以使用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的过程和方法。例如,当无线节点使用逐跳ARQ方法时,无线节点可以仅针对在从父无线节点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中具有RLC ACK的数据,向子节点指示RLC ACK,并且可以发送RLC状态报告。
例如,当终端2 1e-07向最高无线节点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时(或者当最高无线节点向终端2 1e-07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时),每个无线节点可以仅针对在从父节点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中具有RLC ACK的数据,向子节点指示RLC ACK,并且可以发送RLC状态报告。
也就是说,因为每个无线节点仅针对在RLC状态报告中具有来自最高节点(或终端)的RLC ACK的数据,向子无线节点指示RLC ACK,所以当数据在中间丢失时,可以防止针对丢失的数据指示RLC ACK。
相反,当RLC SN间隙出现、定时器期满、并且丢失被确认时,每个无线节点可以指示RLC NACK而不管在父无线节点的RLC状态报告中所指示的信息(例如,ACK或NACK),可以发送RLC状态报告,并且可以请求重发。
因此,为了以逐跳ARQ方法指示第一数据的RLC ACK,每个无线节点可能必须首先从父无线节点(或者终端或最高无线节点)接收第一数据的RLC ACK。尽管无线节点成功地接收到第一数据,但是无线节点可以延迟RLC ACK指示,直到无线节点从父无线节点(或者终端或最高无线节点)接收到第一数据的RLC ACK。也就是说,因为数据丢失可能在中间无线节点中发生,所以无线节点可以延迟RLC状态报告的ACK指示,直到从端无线节点(或者终端或最高无线节点)确认了成功传送,并且可以指示其成功传送未被确认的数据的NACK,并且可以请求快速重发。
换句话说,如参考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所描述的,每个无线节点可以读取RLC状态报告。每个无线节点可以反映读取的RLC状态报告信息,可以重发被指示了NACK的数据,并且可以向子无线节点或父无线节点传送关于被指示了ACK的数据的信息,并且可以重新配置或新配置RLC状态报告。此外,在逐跳ARQ方法中,因为不同的独立RLC SN可以在无线链路中使用,所以为了区分被传送到无线链路的数据,每个无线节点可以实现示出根据被分配给数据的链路的RLC SN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映射表。
例如,假设RLC SN 1被分配给终端2 1e-07和无线节点1 1e-01之间的无线链路1中的第一数据。此外,假设RLC SN 5被分配给无线节点1 1e-01和无线节点2 1e-02之间的无线链路2中的第一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无线节点1 1e-01可以实现示出映射关系的映射表,在该映射关系中,RLC SN 1被分配给无线链路1中的第一数据,而RLC SN 5被分配给无线链路2中的第一数据。因此,当无线节点1 1e-01从无线节点2 1e-02接收到RLC SN 5的RLC ACK时,无线节点1 1e-01可以解释RLC ACK信息是指无线链路1的RLC SN 1的RLC ACK。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的过程和方法也可以被应用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逐跳ARQ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逐跳ARQ方法的中间无线节点中可能发生的数据丢失可以通过由端无线节点执行的重发来恢复。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或无线节点的结构的框图。
参考图13,终端包括射频(RF)处理器1m-10、基带处理器1m-20、存储装置1m-30和控制器1m-40。
RF处理器1m-10可以执行通过无线信道发送/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信号的频带转换或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1m-10可以将从基带处理器1m-20施加的基带信号上变频为RF频带信号,并且可以通过天线1m-50发送RF频带信号,并且可以将通过天线1m-50接收到的RF频带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1m-10可以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数模转换器(DAC)或模数转换器(ADC)。尽管图13中仅示出了一个天线1m-50,但是终端可以包括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1m-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1m-10可以执行波束成形。对于波束成形,RF处理器1m-10可以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接收的每个信号的相位和电平。此外,RF处理器1m-10可以执行多输入多输出(MIMO),并且可以在MIMO操作期间接收多个层。RF处理器1m-10可以通过在控制器1m-40的控制下适当地配置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来执行接收波束扫描,或者可以调整接收到的波束的方向和宽度,使得接收到的波束与发送的波束同步。
基带处理器1m-20可以根据系统的物理层标准执行基带信号和比特串之间的转换。例如,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1m-20可以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符号。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1m-20可以通过对从RF处理器1m-10施加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到的比特串。例如,根据OFDM方法,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1m-20可以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符号,可以将复符号映射到子载波,并且可以通过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操作和循环前缀插入来配置OFDM符号。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1m-20可以以OFDM符号为单位划分从RF处理器1m-10施加的基带信号,可以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操作恢复被映射到子载波的信号,并且可以通过解调和解码恢复接收到的比特串。
基带处理器1m-20和RF处理器1m-10如上所述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1m-20和RF处理器1m-10可以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通信器。此外,基带处理器1m-20或RF处理器1m-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多个通信模块,以支持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此外,基带处理器1m-20或RF处理器1m-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不同的通信模块,以处理不同频带的信号。例如,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可以包括LTE网络和NR网络。此外,不同的频带可以包括超高频(SHF)(例如,2.2GHz或2GHz)频带和毫米波(例如,60GHz)频带。终端可以通过使用基带处理器1m-20和RF处理器1m-10向BS发送信号或从BS接收信号。信号可以包括控制信息和数据。
存储装置1m-30可以存储数据,诸如用于终端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存储装置1m-30可以根据控制器1m-40的请求提供存储的数据。存储装置1m-30可以包括存储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硬盘、光盘(CD)-ROM或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组合。此外,存储装置1m-30可以包括多个存储器。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存储装置1m-30可以存储用于支持基于波束的协作通信的程序。
控制器1m-40控制终端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m-40可以通过基带处理器1m-20和RF处理器1m-1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1m-40可以向存储装置1m-30记录数据或从存储装置1m-30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1m-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1m-4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控制多个连接的多连接处理器1m-42、执行通信控制的通信处理器(CP)1m-44和控制诸如应用程序的上层的应用处理器(AP)1m-46。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接收点(TRP)、BS或无线节点的配置的框图。
参考图14,BS包括RF处理器1n-10、基带处理器1n-20、回程通信器1n-30、存储装置1n-40和控制器1n-50。
RF处理器1n-10可以执行通过无线信道发送/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信号的频带转换或放大。也就是说,RF处理器1n-10可以将从基带处理器1n-20施加的基带信号上变频为RF频带信号,并且可以通过天线1n-60发送RF频带信号,并且可以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RF频带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1n-10可以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或ADC。尽管图14中仅示出了一个天线1n-60,但是第一接入节点可以包括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1n-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1n-10可以执行波束成形。对于波束成形,RF处理器1n-10可以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接收的每个信号的相位和电平。RF处理器1n-10可以通过发送一个或多个层来执行下行MIMO操作。
基带处理器1n-20可以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物理层标准执行基带信号和比特串之间的转换。例如,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1n-20可以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符号。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1n-20可以通过对从RF处理器1n-10施加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到的比特串。例如,根据OFDM方法,在数据发送期间,基带处理器1n-20可以通过对发送的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符号,可以将复符号映射到子载波,并且可以通过IFFT操作和循环前缀插入来配置OFDM符号。此外,在数据接收期间,基带处理器1n-20可以以OFDM符号为单位划分从RF处理器1n-10施加的基带信号,可以通过FFT操作恢复被映射到子载波的信号,并且可以通过解调和解码恢复接收到的比特串。基带处理器1n-20和RF处理器1n-10如上所述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1n-20和RF处理器1n-10可以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通信器或无线通信器。
回程通信器1n-30可以提供用于执行与网络中其他节点的通信的接口。BS可以通过使用基带处理器1n-20和RF处理器1n-10向终端发送信号/从终端接收信号。信号可以包括控制信息和数据。
存储装置1n-40可以存储数据,诸如用于主BS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或配置信息。特别地,存储装置1n-40可以存储关于被分配给互连终端的承载的信息、从互连终端报告的测量结果等。此外,存储装置1n-40可以存储成为确定是否向终端提供或暂停多连接的基础的信息。存储1n-40可以根据控制器1n-50的请求提供存储的数据。存储装置1n-40可以包括存储介质,诸如ROM、RAM、硬盘、CD-ROM或DVD或其组合。此外,存储装置1n-40可以包括多个存储器。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存储装置1n-40可以存储用于支持基于波束的协作通信的程序。
控制器1n-50控制主BS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n-50可以通过基带处理器1n-20和RF处理器1n-10或回程通信器1n-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1n-50可以向存储装置1n-40记录数据或从存储装置1n-40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1n-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1n-5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控制多个连接的多连接处理器1n-52、执行通信控制的CP 1n-54和控制诸如应用程序的上层的AP 1n-56。
根据本公开的权利要求和/或本公开的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
当方法由软件实现时,可以提供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软件模块)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一个或多个程序被配置为由电子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允许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权利要求或本公开的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的方法的指令。
程序(软件模块和软件)可以存储在RAM、包括闪存的非易失性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磁盘存储设备、CD-ROM、DVD、另一种光存储设备或盒式磁带中。可替代地,程序可以存储在通过组合它们中的一些或全部而配置的存储器中。此外,配置的存储器可以包括多个存储器。
此外,程序可以存储在可通过诸如互联网、内联网、局域网(LAN)、广域网(WLAN)或存储区域网(SAN)或者其组合的通信网络访问的可附接存储设备中。该存储设备可以通过外部端口访问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设备。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通信网络上的独立存储设备可以访问设备。
在上述公开的特定实施例中,根据特定实施例,包括在本公开中的组件被表达为单数或复数。然而,为了描述的方便,适当地选择了单数或复数表示,本公开不限于单数或复数组成元件,并且即使表示为单数元件,其也可以由复数元件组成,反之亦然。
尽管已经参考其各种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各种改变。此外,可以组合本公开的两个或更多个实施例。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和另一实施例的部分可以彼此组合来操作BS和终端。此外,尽管基于频分双工(FDD)LTE系统描述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但是基于实施例的技术范围的修改可以被应用于其他通信系统,诸如时分双工(TDD)LTE系统和5G系统。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在无线回程系统中发送数据的方法,由集成接入回程IAB节点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从父节点接收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所述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包括无线电链路控制RLC信道标识符并且包括所述IAB节点的回程适配层地址和所述IAB节点的回程适配层标识符中的至少一个;
基于所述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在所述IAB节点和所述父节点之间建立回程BH RLC信道;
在回程适配层中,基于RLC信道标识符将至少一个数据映射到BH RLC信道,其中,所述BH RLC信道配置有服务质量QoS;以及
经由所述BH RLC信道将所映射的至少一个数据发送到所述父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基于以下中至少一个被映射到所述BH RLC信道:
回程适配层地址;或
回程适配层标识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包括指示设置回程适配报头的指示符,
其中,所述回程适配报头包括在所映射的至少一个数据中,并且包括回程适配层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IAB节点独立地执行逐跳自动重复请求ARQ。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从所述父节点接收到数据的RLC确认RLC ACK之后,所述IAB节点执行端到端自动重复请求ARQ,端到端ARQ发送所述数据的RLC ACK。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包括回程信道标识符,
其中,所述回程信道标识符用于配置所述IAB节点和所述父节点之间的所述BH RLC信道。
7.一种用于在无线回程系统中发送数据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器;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收发器耦合,并且被配置为:
从父节点接收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所述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包括无线电链路控制RLC信道标识符并且包括所述装置的回程适配层地址和所述装置的回程适配层标识符中的至少一个;
基于所述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在所述装置和所述父节点之间建立回程BH RLC信道;
在回程适配层中,基于RLC信道标识符将至少一个数据映射到BH RLC信道,其中,所述BH RLC信道配置有服务质量QoS;以及
经由所述BH RLC信道将所映射的至少一个数据发送到所述父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基于以下中至少一个被映射到所述BH RLC信道:
回程适配层地址;或
回程适配层标识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包括指示设置回程适配报头的指示符,
其中,所述回程适配报头包括在所映射的至少一个数据中,并且包括回程适配层地址。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被配置为:独立地执行逐跳自动重复请求ARQ。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
其中,在从所述父节点接收到数据的RLC确认RLC ACK之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执行端到端自动重复请求ARQ,端到端ARQ发送所述数据的RLC ACK。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包括回程信道标识符,
其中,所述回程信道标识符用于配置所述装置和所述父节点之间的所述BH RLC信道。
CN201980062675.XA 2018-07-27 2019-07-26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节点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7719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80088159 2018-07-27
KR10-2018-0088159 2018-07-27
KR10-2018-0097558 2018-08-21
KR1020180097558A KR102597038B1 (ko) 2018-07-27 2018-08-21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노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PCT/KR2019/009362 WO2020022849A1 (en) 2018-07-27 2019-07-26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wireless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1918A CN112771918A (zh) 2021-05-07
CN112771918B true CN112771918B (zh) 2024-04-05

Family

ID=63667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2675.XA Active CN112771918B (zh) 2018-07-27 2019-07-26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节点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6100B2 (zh)
EP (2) EP3815421A4 (zh)
KR (1) KR102597038B1 (zh)
CN (1) CN112771918B (zh)
GB (1) GB2576204B (zh)
WO (1) WO2020032626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7685A (zh) * 2008-04-30 2011-04-13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Lte中的自回程
CN102204315A (zh) * 2008-11-05 2011-09-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多跳异构umts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10831B (fi) 1999-12-31 2003-03-31 Nokia Corp Menetelmä tiedonsiirron tehostamiseksi ja tiedonsiirtoprotokolla
DE10007602A1 (de) 2000-02-18 2001-08-30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Paketdateninformationen in einem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GB2380104B (en) 2001-07-06 2003-09-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resetting MAC layer entity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TE353174T1 (de) 2003-08-14 2007-02-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Zeitüberwachung von packetwiedersendungen während eines sanften weiterreichens
US8483105B2 (en) 2003-10-15 2013-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KR20080054683A (ko) 2006-12-13 2008-06-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8902805B2 (en) 2008-10-24 2014-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relay packet routing
EP2214435A1 (en) * 2009-01-30 2010-08-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Efficient packet data unit transmissions and re-transmissions involving a relay node
EP2443870B1 (en) 2009-06-17 2014-10-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with a relay node
US10764891B2 (en) 2011-08-17 2020-09-01 Skyline Partners Technology Llc Backhaul radio with advanced error recovery
KR20130101598A (ko) * 2012-01-27 2013-09-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중복응답 패킷 식별을 위한 패킷 처리장치 및 그 방법
US9313756B2 (en) 2012-10-10 2016-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hyper frame number (HFN) de-synchronization in radio link control (RLC) unacknowledged mode (UM)
US9838158B2 (en) 2013-07-17 2017-12-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a radio link control re-transmission failure and a device therefor
EP2835925B1 (en) 2013-08-09 2018-08-0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Efficient Status Reporting for UEs in dual connectivity during mobility
US10004098B2 (en) 2014-01-29 2018-06-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a plurality of carrier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145105A1 (en) 2014-06-17 2017-03-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dio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244444B2 (en) 2015-03-04 2019-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ual link handover
CN107852286A (zh) 2015-05-29 2018-03-2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多跳中继无线电链路的传输控制
US10136359B2 (en) * 2015-06-30 2018-1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ffic flow migration in backhaul networks
US20170012751A1 (en) 2015-07-07 2017-01-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point Radio Link Control (RLC) Coordinator for Loosely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s
US10582523B2 (en) 2016-08-13 2020-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ondary base station mobility
US10462066B2 (en) 2016-09-01 2019-10-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ordering data radio bearer packets
US20180077605A1 (en) * 2016-09-09 2018-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ormatting a protocol data uni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0206232B2 (en) * 2016-09-29 2019-02-1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itial access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wireless networks
CN110505656B (zh) * 2016-09-30 2020-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172071B2 (en) * 2016-10-21 2019-0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rectional synchronization in assisted millimeter wave systems
US11191108B2 (en) 2016-11-14 2021-1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wo step random-access channel (RACH) procedure in millimeter wave (MMW)
US10349380B2 (en) 2017-03-17 2019-07-09 Ofinno, Llc Radio access network area information
US11902924B2 (en) 2017-06-02 2024-0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link establishment in a wireless backhaul network
US11233722B2 (en) 2017-12-12 2022-01-2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topology management
US10567954B2 (en) 2018-01-18 2020-02-1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under a non-standalone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KR102322381B1 (ko) 2018-02-14 2021-11-10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릴레이 노드에서 rrc 메시지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11800429B2 (en) * 2018-05-09 2023-10-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outing data through IAB nodes in 5G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10475267B (zh) * 2018-05-11 2021-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623067B2 (en) 2018-05-11 2020-04-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Enhanced timing advance scheme to support MU-MIMO i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US11082329B2 (en) 2018-05-31 2021-08-0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ossless data delivery at route changes in wireless radio networks
US11425765B2 (en) * 2018-06-20 2022-08-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signals by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362773B2 (en) * 2018-07-31 2022-06-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by relay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7189219B2 (ja) * 2018-08-08 2022-12-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
CN111490859A (zh) * 2019-01-29 2020-08-04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arq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7685A (zh) * 2008-04-30 2011-04-13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Lte中的自回程
CN102204315A (zh) * 2008-11-05 2011-09-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多跳异构umts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verview on IAB;Huawei;3GPP TSG-RAN WG3#99bis R2-181998(TSGR3_99bis);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01812981D0 (en) 2018-09-26
US11546100B2 (en) 2023-01-03
KR102597038B1 (ko) 2023-11-02
EP3818648A4 (en) 2021-09-08
WO2020032626A1 (en) 2020-02-13
EP3818648A1 (en) 2021-05-12
KR20200012663A (ko) 2020-02-05
GB2576204A (en) 2020-02-12
EP3815421A1 (en) 2021-05-05
CN112771918A (zh) 2021-05-07
EP3815421A4 (en) 2021-09-01
US20210297198A1 (en) 2021-09-23
GB2576204B (en) 2021-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06658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111094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packet duplication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38135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wireless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041121B (zh) 支持rlc um模式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17295114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分组的方法和装置
CN113748618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使用多个波束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33791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分组的方法和装置
CN11727904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1373837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1150351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conditional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30410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470429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加速加密和解密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99162B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传送和接收重复分组的方法和装置
CN112640522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2567881A (zh) 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支持无丢失的pdcp版本改变的方法和设备
CN112956238B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执行移交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1531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多个无线链路控制层设备激活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01808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KR20190097996A (ko) 차세대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중복 전송 기술의 활성화 및 비활성화 시 효율적인 동작 방법 및 장치
CN114223141A (zh) 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配置支持上行链路的mimo的方法和设备
CN111955027B (zh) 控制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接收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12771918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节点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1316689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KR10265660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노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5428492A (zh) 回程与接入孔组合系统中向分布式单元分配ip地址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