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8931A - 天线组合、终端中框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天线组合、终端中框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8931A
CN112768931A CN201911002422.1A CN201911002422A CN112768931A CN 112768931 A CN112768931 A CN 112768931A CN 201911002422 A CN201911002422 A CN 201911002422A CN 112768931 A CN112768931 A CN 112768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ground
antennas
return path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024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68931B (zh
Inventor
王亚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0242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89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8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8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689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89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01Q1/523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between antennas of an arr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61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8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the units being spaced along or adjacent to a rectilinear pa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天线组合、终端中框及终端,涉及通信硬件领域,该天线组合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及回地路径;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回地路径设置于承载框体上;回地路径的两端均通过与接地区域接触,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进行隔离。本公开通过在天线之间设置回地路径,将天线之间因电磁耦合产生的表面波电流引导到更大的空间表面上,以降低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改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保证天线的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天线组合、终端中框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硬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组合、终端中框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功能的多样化,其对移动终端内部天线的数量及功能的要求逐步提高。
为了同时适应移动终端的通信以及功能需求与移动终端内部紧密的排布空间,移动终端中的天线多使用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制成,并与移动终端的终端中框进行连接。为了适应移动终端的通信需求,在移动终端的内部,还会同时布置多组天线。
然而,在有限空间内密布排列多组天线的方式,易产生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进而导致移动终端两块天线之间的隔离度的绝对值较低,影响天线正常工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天线组合、终端中框及终端,可以解决在有限空间内密布排列多组天线,导致天线端口之前产生电磁耦合,使天线之间的隔离度降低,影响天线正常工作的问题。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天线组合,该天线组合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及回地路径;
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回地路径设置于承载框体上;
回地路径的两端均通过与接地区域接触,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进行隔离。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天线组合包括:n组天线及至少一组回地路径;
n组天线中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n≥2;
至少一组回地路径的两端均通过与接地区域接触,将n组天线中的各组天线相互隔离。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承载框体上还包括天线配置区域:
n组天线设置于天线配置区域内;
至少一组回地路径的两端均通过与接地区域接触,将天线配置区域划分为至少两个天线配置子区域;
每个天线配置子区域中至多包括一组天线。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接地区域包括第一接地区域和第二接地区域;
回地路径的第一端与第一接地区域接触,回地路径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地区域接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天线在承载框体上呈一字型排列,相邻两组天线之间包括一组回地路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天线组合中包括4组天线,回地路径呈十字结构,回地路径还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端与第二端位于一条线段上,第三端与第四端位于一条线段上,第三端与第一接地区域接触,第四端与第二接地区域接触;
第一端、第三端和十字结构中心构成第一天线配置子区域,第二端、第四端和十字结构中心构成第二天线配置子区域,第二端、第四端和十字结构中心构成第三天线配置子区域,第四端、第一端和十字结构中心构成第四天线配置子区域。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接地区域以回形排布方式排布在天线配置区域外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回地路径的数量为n,每组回地路径与接地区域围成一个天线配置子区域。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回地路径由导电金属制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接地区域内覆盖有导体材料;
或,
接地区域由导体材料构成。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中框,该终端中框上搭载有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天线组合。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上搭载有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天线组合。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天线之间设置回地路径,将天线之间因电磁耦合产生的表面波电流引导到更大的空间表面上,以降低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改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保证天线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天线组合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中两组天线之间产生的电磁耦合现象的理论示意图;
图3示出了相关技术中两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随工作频率变化的图表;
图4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合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合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合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两组天线之间产生的电磁耦合现象的理论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与相关技术中两组天线隔离度随工作频率变化的数值曲线的对比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合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进行简单的介绍:
电磁耦合:又称互感耦合,是由于两个电路之间存在互感,一个电路的电流变化通过互感影响到另一个电路的现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络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时,会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进行能量的传输。当距离相近的两组天线同时工作时,两组天线之间也会因为互感现象相互产生影响,即相互产生对于对方的电磁干扰。
天线隔离度:被用来定量表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的强弱程度,被定义为一组天线发射功率与另一天线接收功率之比,单位为dB。当天线的隔离度较低时,即表示两组天线之间易产生电磁干扰,相互影响传输效率。在现在的通讯终端中,一般需要保证同一终端内的两条天线的隔离度小于或等于-15dB。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天线组合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天线组合包括承载框体101与天线102、天线103、天线104。可选地,承载框体101是移动终端中框的框体,该移动终端的内部排布空间较为紧密,故天线的设置也较为紧密,天线之间的距离较小。可选地,上述天线可以采用激光直接成型技术(Laser Direct Structuring,LDS)设置于承载框体101上,也可以采用柔性板设置于该承载框体101上,如:液晶聚合物薄膜(Liquid CrystalPolymer,LCP)、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改性聚酰亚胺(ModifiedPI,MPI)等。
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中两组天线之间产生的电磁耦合现象的理论示意图,请参考图2,天线102与天线103之间的距离较小,所以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耦合现象。在天线102与天线103之间发生电磁耦合时,因为天线102与天线103均为带电工作状态,故天线102与天线103之间均带有电流。示例性地,当天线102与天线103同时进行带电工作时,因为其中工作状态下天线中电流不恒定的原因,二者易产生互感现象。此时,天线102和天线103发出的信号相互干涉,会产生表面波电流。表面波电流会对天线102以及天线103的正常工作产生进一步影响。
图3示出了相关技术中两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随工作频率变化的图表,请参考图3,可选地,在移动终端中,当两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小于或等于-15dB时,则可以判断两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达到要求,即在对应频率的工作状态下,相互干扰不会影响天线各自的正常工作。图3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天线102与天线103的隔离度随工作频率变化的数值曲线,其中,在工作频率下,天线102与天线103之间的隔离度显示其在大部分工作频率下均无法达到移动终端对于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要求,可选地,在图3中,天线102、天线103以及天线104均处于工作状态,天线104与天线103以及天线102之间也会因为信号的相互干涉产生表面波,故天线102与天线103之间的隔离度也同时受到天线104的影响。
图4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合的示意图,该天线组合包括:
第一天线401、第二天线402和回地路径403。第一天线401,第二天线402和回地路径403设置于承载框体404上,回地路径403的两端均通过与接地区域405接触,将第一天线401和第二天线402进行隔离。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合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第一天线401和第二天线402置于承载框体上,可选地,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需要与其他部件进行线路连接,以保证第一天线401和第二天线402可以正常通电与工作。回地路径403设置于承载框体404中,回地路径403的两端通过与接地区域405接触的方式接地,当因第一天线401和第二天线402之间因信号干涉产生表面波时,回地路径403将会通过与接地区域相接的方式,将由表面波产生的表面波电流引导到更大的空间地上,以降低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可选地,回地路径403增加在第一天线401和第二天线402之间,将原本对第一天线401和第二天线402之间的隔离度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的表面波电流进行接收,并且通过回地路径403接地的方式减小表面波的影响,以降低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合,通过在天线之间设置回地路径,将因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产生的表面波电流引导到更大的空间表面上,以降低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改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保证天线的正常工作。
图5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合的示意图。该天线组合包括:
n组天线501,回地路径502以及承载天线以及回地路径的承载框体503。承载框体上包括天线配置区域504和接地区域505,天线配置区域504中设置有n组天线501。回地路径502的两端均通过与接地区域505接触。
可选地,接地区域505可以布置在承载框体503之外,也可以布置在承载框体503之内。在一个示例中,为了满足终端内部的空间要求,将接地区域505布置在承载框体503之内。
可选地,接地区域505为导体材料制成的区域。可选地,接地区域505由金属制成。
天线配置区域504指设置于承载框体503上,可以在其中布置天线的,且在其中布置的天线可以正常工作的区域。可选地,天线配置区域504可以通过接地区域505的划分被分为至少2个天线配置子区域。
天线501置于承载框体503中的天线配置区域504内,可选地,天线配置区域504通过线路连接等方式保证天线501可以正常通电与工作。回地路径502置于承载框体503中,回地路径502的两端通过与接地区域505接触的方式接地,当因n组天线501之间因信号干涉产生表面波时,回地路径502将会通过与接地区域相接的方式,将由表面波产生的表面波电流引导到更大的空间地上,以降低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可选地,回地路径502增加在两组天线之间,将原本对天线501之间的隔离度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的表面波电流进行接收,并且通过回地路径502接地的方式及时消除由该电磁信号而在回地路径502上产生的电流。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合,通过在天线之间设置回地路径,将因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产生的表面波电流引导到更大的空间表面上,以降低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改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保证天线的正常工作。在为了满足终端的通信条件而设置多组天线的情况下,通过相应数量的回地路径的布置,进一步保证了天线的正常工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接地区域包括第一接地区域和第二接地区域;回地路径的第一端与第一接地区域接触,回地路径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地区域接触。可选地,n组天线在承载框体上呈一字型排列,相邻两组天线之间包括一组回地路径。
可选地,为保证回地路径对天线的隔离质量,回地路径将天线配置区域划分为至少两个天线配置子区域,其中,每个天线配置子区域中包括至多一组天线。
可选地,当n组天线在承载框体上呈一字型排列时,至少需要n-1组回地路径将天线配置区域划分为n个天线配置子区域,且每个天线配置子区域中包括至多一组天线。在一个示例中,接地区域的数量为2,且两个接地区域沿天线的一字型排列方向分布在天线配置区域的两侧。可选地,第一接地区域与第二接地区域即为承载框体的两侧。
图6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合的示意图。请参考图5,示意性地,在本实施例中,以n的取值为3为例进行说明,即天线组合中包括3组天线,如图6所示,该天线组合中包括天线601、天线602、天线603,以及2组回地路径,即回地路径604与回地路径605。可选地,根据天线组合的占用空间要求,回地路径的制作形式可以为金属片制作,或由金属制顶针组合而成。可选地,根据天线组合的占用空间要求,接地区域内覆盖有导体材料,或,缘区域由导体材料制成。可选地,为了满足终端内部的空间要求,将接地区域布置在承载框体之内,且接地区域分为第一接地区域606与第二接地区域607。可选地,回地路径为导电金属材质,在本实施例中,回地路径的材质为铜。可选地,回地路径604与回地路径605为相互平行的矩形金属片,且每组回地路径的第一端与第一接地区域606接触,第二端与第二接地区域607接触。可选地,天线配置区域608包括天线配置区域的第一侧边611和天线配置区域的第二侧边612,天线配置区域的第一侧边611与第二侧边612均垂直于天线一字型排列的方向。天线配置区域的第一侧边611与回地路径604之间构成第一配置子区域621,回地路径604与回地路径605之间构成第二配置子区域622,回地路径604与天线配置区域的第二侧边612之间构成第三配置子区域623。天线601置于第一配置子区域621内,天线602置于第二配置子区域622内,天线603置于第三配置子区域623内,即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天线配置子区域中均仅包括一组天线。
图7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两组天线之间产生的电磁耦合现象的理论示意图。请参考图7,因为回地路径1的存在,天线601与天线602之间存在的,本会对二者之间的隔离度产生较为明显影响的表面波电流被回地路径604接收,并被转移到更大的空间地上。进一步地,因为回地路径605的存在,天线603与天线601以及天线602之间产生的表面波电流也被引导到更大的空间地上。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的天线601、天线602以及天线603可以实现为与图1中的天线101、天线102以及天线103相同的天线,且天线之间的距离、承载框体的材料等其他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对天线601与天线602的隔离度进行测量。
图8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与相关技术中两组天线隔离度随工作频率变化的数值曲线的对比示意图。可选地,在移动终端中,当两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小于或等于-15dB时,则可以判断两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达到要求,即在对应频率的工作状态下,相互干扰不会影响天线各自的正常工作。据图8显示,在不设置回地路径604与回地路径605的情况下,天线101与天线102之间的隔离度在大部分工作频率下均无法达到移动终端对于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要求,而在设置回地路径604与回地路径605的情况下,天线601与天线602之间的隔离度在大部分工作频率下均能达到移动终端对于天线之间的隔离度的要求。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满足回地路径的第一端与第一接地区域接触,回地路径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地区域接触的前提下,回地路径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占用空间状态进行选定,在一个示例中,回地路径可以布置为弧形的金属片。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合,通过在天线之间设置回地路径,将因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产生的表面波电流引导到更大的空间表面上,以降低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改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保证天线的正常工作。针对多组天线在承载框体上呈一字型排列的情况,通过设置相互平行的回地路径,使在不划分出过多无效空间的情况下保证回地路径降低两组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进一步保证了天线的正常工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天线组合中包括4组天线,回地路径呈十字结构,回地路径还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端与第二端位于一条线段上,第三端与第四端位于一条线段上,第三端与第一接地区域接触,第四端与第二接地区域接触;第一端、第三端和十字结构中心构成第一天线配置子区域,第二端、第四端和十字结构中心构成第二天线配置子区域,第二端、第四端和十字结构中心构成第三天线配置子区域,第四端、第一端和十字结构中心构成第四天线配置子区域。
可选地,当移动终端中的天线数量较多时,一字型排布无法满足终端的占用空间要求,此时,需要选用阵列分布的方式对天线进行排布。图9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合的示意图,请参考图9。天线组合中包括4组天线,且4组天线分为两列分布在天线配置区域中,每列各设置两组天线。可选地,根据天线组合的占用空间要求,回地路径的制作形式可以为金属片制作,或由金属制顶针组合而成。可选地,根据天线组合的占用空间要求,接地区域设置在承载框体上,且承载框体上的接地区域内覆盖有导体材料,或,承载框体上的接地区域由导体材料制成。可选地,回地路径为导电金属材质,在本实施例中,回地路径的材质为铜。可选地,第一接地区域901与第二接地区域902分布在天线配置区域的两侧。可选地,第一接地区域901与第二接地区域902即为承载框体的两侧。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仅设置一组回地路径。回地路径包括回地路径的第一端911、回地路径的第二端912、回地路径的第三端913与回地路径的第四端914共计四个端点。可选地,回地路径的四个端点呈十字结构分布,即回地路径的第一端911与回地路径的第二端912位于同一条线段上,且回地路径的第三端913与回地路径的第四端914位于同一条线段上。且回地路径的第一端911与回地路径的第三端913均与第一接地区域901接触,回地路径的第二端912与回地路径的第四端914均与第二接地区域902接触。
可选地,以十字结构中心915、回地路径第一端911及回地路径第三端913为三个顶点组成的三角形可视为第一天线配置子区域921;以十字结构中心915、回地路径第二端912及回地路径第三端913为三个顶点组成的三角形可视为第二天线配置子区域922;以十字结构中心、回地路径第二端及回地路径第四端为三个顶点组成的三角形可视为第三天线配置子区域923;以十字结构中心915、回地路径第一端911及回地路径第四端914为三个顶点组成的三角形可视为第四天线配置子区域924,天线931置于第一配置子区域921内、天线932置于第二配置子区域922内、天线933置于第三配置子区域923内、天线934置于第四配置子区域924内,即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天线配置子区域中均仅包括一组天线。可选地,以天线931为例,由于矩形阵列的排布方式,工作状态时,天线931会与天线932,天线933,天线934中均产生表面波,并引起表面波电流。且该表面波引起的电流大小与距离正相关,故天线932与天线934与天线931之间的电磁耦合较为明显。在布置了本实施例所述的回地路径后,天线932、天线933以及934与天线931之间因为信号干涉产生的表面波电流将会被回地路径接收,由回地路径引导到更大的空间地上,降低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满足回地路径的每一端均与接地区域接触的前提下,回地路径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占用空间状态与制造工艺难度进行选定,在一个示例中,十字设计的中心部分可设置为空心的圆形,且此时,该空心在圆形也可视为一个天线配置子区域,但该天线配置子区域内不布置天线。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合,通过在天线之间设置回地路径,将因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产生的表面波电流引导到更大的空间表面上,以降低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改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保证天线的正常工作。针对多组天线呈几何形状阵列分布的情况,通过设置一组多端位的回地路径,回地路径的每一端均与接地区域接触的方式,使任意两组天线之间均有回地路径进行隔离,进而使每组天线收到其他天线的干扰以及对其他天线产生的干扰均减小,进一步保证了天线的正常工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接地区域以回形排布方式排布在天线配置区域外围;回地路径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均与接地区域接触。可选地,回地路径的数量为n,每组回地路径与接地区域围成一个天线配置子区域。
可选地,当移动终端中的天线数量较多时,一字型排布无法满足终端的占用空间要求,且仅布置两条接地区域时,无法对所有的天线进行较好的隔离分布。此时,需要选用阵列分布的方式对天线进行排布,并选用设置在承载框体上,且包围天线配置区域的形式布置接地区域。可选地,接地区域包围天线配置区域的方式包括以回形排布的方式排不在天线配置区域外围。图10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合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0。天线组合中包括6组天线,且6组天线分为两列分布在天线配置区域中,每列各设置三组天线。可选地,根据天线组合的占用空间要求,回地路径的制作形式可以为金属片制作,或由金属制顶针组合而成。可选地,根据天线组合的占用空间要求,承载框体上的接地区域内覆盖有导体材料,或,承载框体上的接地区域由导体材料制成。可选地,回地路径为导电金属材质,在本实施例中,回地路径的材质为铜。可选地,接地区域1001包围天线配置区域。可选地,接地区域1011即为承载装置的边缘。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设置6组回地路径。以回地路径1001为例,回地路径包括回地路径的第一端与回地路径的第二端。可选地,回地路径与接地区域1011组成一个天线配置子区域,即共有六个天线配置子区域,每个天线配置子区域内设置均配置一组天线。可选地,以天线1021为例。由于矩形阵列的排布方式,工作状态时,天线1021与另外五组天线之间均会因信号干涉产生表面波,进而在天线中产生影响天线之间隔离度的表面波电流。在布置了本实施例所述的回地路径后,其他天线与天线1021间因为信号干涉而产生的表面波造成的表面波电流将会被回地路径1001传导到更大的空间地上,以降低电线之间的电磁耦合。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满足回地路径的两端均与接地区域接触的前提下,回地路径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占用空间状态与制造工艺难度进行选定。在一个示例中,回地路径均为条状金属条设计。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每组回地路径之间的空间也可视为额外的天线配置子区域,但该天线配置子区域内不布置天线。
可选地,为保证天线的接收能力,可以将不与回地路径的端位接触的接地区域的部分设置为非导体材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合,通过在天线之间设置回地路径,将因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产生的表面波电流引导到更大的空间表面上,以降低天线之间的电磁耦合,改善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保证天线的正常工作。针对多组天线呈几何形状阵列分布的情况,通过设置多组两个端位的回地路径,回地路径的两端均与接地区域接触的方式,使任意两组天线之间均有大于条回地路径进行隔离,保证了在复杂的天线排布情况下每组天线的正常工作。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中框,该终端中框搭载有如上述公开实施例中的至少一种天线组合。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搭载有如上述公开实施例中的至少一种天线组合。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天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合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及回地路径;
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和所述回地路径设置于承载框体上;
所述回地路径的两端均通过与接地区域接触,将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进行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合包括:n组天线及至少一组回地路径;
所述n组天线中包括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n≥2;
所述至少一组回地路径的两端均通过与所述接地区域接触,将n组所述天线中的各组天线相互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体上还包括天线配置区域:
n组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天线配置区域内;
所述至少一组回地路径的两端均通过与所述接地区域接触,将所述天线配置区域划分为至少两个天线配置子区域;
每个所述天线配置子区域中至多包括一组所述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天线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区域包括第一接地区域和第二接地区域;
所述回地路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地区域接触,所述回地路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地区域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在所述承载框体上呈一字型排列,相邻两组所述天线之间包括一个所述回地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组合中包括4组天线,所述回地路径呈十字结构,所述回地路径还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位于一条线段上,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四端位于一条线段上,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接地区域接触,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二接地区域接触;
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十字结构中心构成第一天线配置子区域,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十字结构中心构成第二天线配置子区域,所述第二端、所述第四端和所述十字结构中心构成第三天线配置子区域,所述第四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十字结构中心构成第四天线配置子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区域以回形排布方式排布在所述天线配置区域外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地路径的数量为n,每个所述回地路径与所述接地区域围成一个所述天线配置子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天线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地路径由导电金属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天线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区域内覆盖有导体材料;
或,
所述接地区域由导体材料构成。
11.一种终端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中框上搭载有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天线组合。
1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上搭载有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天线组合。
CN201911002422.1A 2019-10-21 2019-10-21 天线组合、终端中框及终端 Active CN1127689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2422.1A CN112768931B (zh) 2019-10-21 2019-10-21 天线组合、终端中框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2422.1A CN112768931B (zh) 2019-10-21 2019-10-21 天线组合、终端中框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8931A true CN112768931A (zh) 2021-05-07
CN112768931B CN112768931B (zh) 2023-07-04

Family

ID=75691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02422.1A Active CN112768931B (zh) 2019-10-21 2019-10-21 天线组合、终端中框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893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64797A1 (en) * 2002-03-01 2003-09-04 Ngai Eugene C. Tunable multi-band antenna array
US20170062932A1 (en) * 2014-04-15 2017-03-02 Dockon Ag Compound loop antenna system with isolation frequency agility
CN106921038A (zh) * 2015-12-24 2017-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天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64797A1 (en) * 2002-03-01 2003-09-04 Ngai Eugene C. Tunable multi-band antenna array
US20170062932A1 (en) * 2014-04-15 2017-03-02 Dockon Ag Compound loop antenna system with isolation frequency agility
CN106921038A (zh) * 2015-12-24 2017-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8931B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80059520A (ko) 고-임피던스 기판, 안테나 장치 및 휴대 무선 장치
KR20090126294A (ko) 두개의 주파수 선택 표면을 갖춘 도체
KR102554581B1 (ko) 안테나 구조 및 고주파 다중 대역 무선 통신 단말
CN111987432A (zh) 天线结构和电子设备
JPH06236788A (ja) ソケット
US20230163466A1 (en) Antenna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987943B (zh) 一种毫米波无线终端设备
CN111987431A (zh) 天线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08346855A (zh) 一种毫米波天线单体
CN112825385B (zh) 天线、终端中框及终端
EP3612891B1 (en) Optically-controlled switch
CN111010798B (zh) 电路板及电子装置
CN112768931A (zh) 天线组合、终端中框及终端
CN109904629B (zh) 基于缺陷地结构的阵列天线
US11211692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036364B1 (en) Circuit board with signal layers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to communicate signals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JP2021524710A (ja) 和および差モードアンテナ並びに通信製品
CN113363734A (zh) Massive MIMO阵列天线
JP7138701B2 (ja) アンテナ、端末のミドルフレームおよび端末
CN113644421A (zh) 一种高增益的多频小型化全向天线
CN112909541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5299492U (zh) 一种耦合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18586353U (zh) 天线及电子设备
CN210778995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5301332U (zh) 电磁带隙结构、电源分配网路板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