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8899B - 辐射单元及天线 - Google Patents

辐射单元及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8899B
CN112768899B CN202011608738.8A CN202011608738A CN112768899B CN 112768899 B CN112768899 B CN 112768899B CN 202011608738 A CN202011608738 A CN 202011608738A CN 112768899 B CN112768899 B CN 1127688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radiation
coupling
arms
radia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087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68899A (zh
Inventor
高超宁
陈宏亮
田欢
李毅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0873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88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8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8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68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88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辐射振子及天线,所述辐射单元,包括两对以极化正交设置的辐射臂,每对辐射臂中,每个辐射臂呈半包围结构,在其与另一辐射臂相远的末端开口构成两个开路端;每相邻两个辐射臂彼此相近的开路端之间设有将该两个开路端电性导通的类引向构件,所述类引向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结构。本发明的辐射单元通过在两对双极化辐射臂之间设置类引向构件,有效的拓展了工作带宽,提高了辐射单元的增益。

Description

辐射单元及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辐射单元及配置了所述辐射单元的一种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5G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推进与延伸,其对新一代移动基站天线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天线的小型化、轻量化、与主设备集成化、低剖面特性、高隔离特性以及超宽带特性等。
5G通信时代,要求低延时、高传输速率、高系统容量。因此需要阵列天线具备宽频的工作带宽。另外,5G天面的商业化部署进程不断加速,天面资源的紧张态势逐渐显现,对一款能够兼容国际上各主流运营商5G商用频段的大规模阵列天线的需求已迫在眉睫。
传统的超宽带天线,其利用高低频振子混搭实现的双频宽带大多用于“3G+4G”多频智能天线中。传统的实现“3G+4G”融合应用场景的双频宽带基站天线所拥有的阵元数较少,且因为电长度的原因,阵元分布稀疏,交互耦合影响较小。而5G超宽带天线,所要兼容的频段较宽,且阵元数量众多,分布紧凑,导致交互耦合影响较大,无法利用高低频两种或多种形式振子搭配实现超宽带工作。因此,业内亟需一种覆盖超大工作带宽的天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带宽较大的辐射单元。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
适应于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适于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而提供一种辐射单元,包括两对以极化正交设置的辐射臂,每对辐射臂中,每个辐射臂呈半包围结构,在其与另一辐射臂相远的末端开口构成两个开路端;每相邻两个辐射臂彼此相近的开路端之间设有将该两个开路端电性导通的类引向构件,所述类引向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类引向构件包括多个导电结构,多个导电结构之间均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类引向构件中,至少一个导电结构包括两个导电带,两个导电带之间设置有使彼此容性耦合导通的耦合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耦合结构中,所述两个导电带彼此相向端均设置同向折出的耦合段,彼此的耦合段之间设置有耦合缝隙。
具体的,所述耦合结构中,所述两个导电带彼此相向端均设置向对方延伸的至少一个耦合段,彼此的耦合段之间设置有耦合缝隙。
优选的,所述两个导电带分别为第一导电带与第二导电带,第一导电带和第二导电带的耦合段均呈分叉状,第一导电带与第二导电带彼此的耦合段交叉平行耦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带和所述第二导致支段的耦合端均为直通带,第一导电带与第二导电带彼此的耦合段相互平行。
较佳的,所述第一导电带的耦合段呈分叉状,第二导电带的耦合段为直通带,第一导电带的耦合段与第二导电带的耦合段交叉平行耦合。
优选的所述类引向构件中,至少一个导电结构为材质连续的直通带。
进一步的,所述类引向构件包括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其中第一导电结构为材质连续的直通带,第二导电结构有两个彼此容性耦合的导电带构成。
具体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相对于第二导电结构靠近/远离辐射臂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相对于第二导电结构远离所述辐射臂,在第一导电结构的端部设置折边,所述折边连接所述开路端。
具体的,在所述开路端处,平行设置的多个导电结构通过金属段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辐射臂的半包围结构在该辐射臂中部形成内陷槽,该辐射臂自其所述两个开路端向该内陷槽同向折出设置一对相互平行的延伸枝节。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辐射臂之间设有用于隔开该两个辐射臂的分隔槽。
具体的,所述两对辐射臂所对应的形成的四个分隔槽相连通以组成十字槽。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的两个辐射臂之间还是有隔离槽,所述隔离槽与该相邻的两个辐射臂所对应的导电结构相平行,且所述隔离槽与所述分隔槽相连通。
具体的,所述辐射单元设有一对极化正交设置的巴伦臂,所述一对辐射臂上设有用于插接巴伦臂的过孔,用于插接一个极化的巴伦臂。
进一步的,所述内陷槽呈葫芦截面形状,其朝所述开口一侧为面积较小的第一区域,远离所述开口一侧为面积较大的第二区域。
具体的,所述辐射单元为平面振子,具有一体成型结构。
适于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而提供一种天线,包括多个并联馈电的基于前一目的所实现的所述辐射单元,用于辐射由多个商用频段信号合路而成的天线信号。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势如下:
首先,本发明的辐射单元通过在相邻辐射臂之间设置类引向构件,通过类引向结构连接于相邻辐射臂的相邻开路端,而实现拓展辐射单元的低频工作带宽,提升辐射单元的增益。
其次,本发明的辐射单元的每个辐射臂呈半包围结构,且在一端开口设置两个开路端,相邻辐射臂的相邻开路端通过类引向构件连接,将延伸辐射单元的物理电流路径,从而激发辐射单元的低频谐振,且实现辐射单元的小型化。
再次,本发明的辐射单元的类引向构件通过辐射臂的开路端获取强表面电流以及引向耦合能量,当二者相互叠加时,将增强辐射臂的电场强度,使得辐射单元的增益进一步的提升。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辐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实施例一的变换实施例的辐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辐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辐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基于实施例三的变换实施例的辐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辐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基于实施例四的变换实施例的辐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的辐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六的辐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辐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辐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辐射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辐射单元的单交叉导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辐射单元的第一巴伦臂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左右两个图各视出其正反面结构。
图15为本发明的辐射单元的第二巴伦臂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左右两个图各视出其正反面结构。
图16为本发明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天线的驻波特性曲线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天线的异极化端口间隔离度曲线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天线的耦合度曲线图。
图20为本发明的天线的增益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发明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连接”可以是直接相接,也可是通过中间部件(元件)间接连接。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需要注意,本发明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一定为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也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辐射单元,该辐射单元可拓展工作带宽与提高增益。
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参见图12,辐射单元10包括介质板150、一对巴伦臂140、两对辐射臂以及类引向构件120,每对辐射臂由两个辐射臂110组成,两对辐射臂与类引向构件120设置于介质板150的正面上。
参见图1,所述两对辐射臂以极化正交的形式设置,每对辐射臂的每个辐射臂110分别与另一对辐射臂的两个辐射臂110相邻,一对辐射臂的两个辐射臂110在极化方向上相对设置。
每对辐射臂的每个辐射臂110各位于极化方向的一端,每个辐射臂110在其所在极化方向,且在远离辐射臂110相对的一端设置开口,以形成两个开路端111,也即是说,所述每对辐射臂的每个辐射臂110在与同对辐射臂110相远的末端开口。
每个辐射臂110的每一开路端111分别与另一对辐射臂的两个辐射臂110的各一个相邻的开路端111(设两个开路端之间的间隙为开路间隙)通过所述类引向构件120电性连接,通过类引向构件120可从辐射臂110获取强表面电流及其引向耦合能量。所述类引向构件120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用于连接开路间隙。
所述导电结构的结构具有多种形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电结构为材质连续的直通带,称该实施例中导电结构为直通导电结构122。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导电结构由两个导电带125组成,该两个导电带125各连接一个辐射臂110的开路端111,且该两个导电带均设有耦合段126以组成用于容性耦合的耦合结构,以导通两个相邻辐射臂110的开路端111,两个耦合段126之间设有耦合缝隙,当电流流经所述耦合结构时,两个耦合段126之间将产生强电磁能量交互作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导电带均为直通带,称该两个导电带为直通导电带131;该两个直通导电带131相互平行,且该两个直通导电带131的耦合段126相互耦合,称该导电结构为双直通导电结构。
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两个耦合段126分别设于所述两个导电带的相对端,且该两个耦合段126向同一方向折出。也即是说,该导电带呈L形,称该导电带为L形导电带132。称该实施例中的导电结构为L形导电结构123。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3,所述两个导电带的耦合段126均呈分叉状或U形状,称该导电带为交叉导电带133,两个交叉导电带133各自的耦合段126彼此交叉平行耦合。称该实施例中的导电结构为双交叉导电结构。
再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3,所述两个导电带分别是交叉导电带133与直通导电带131;交叉导电带133与直通导电带131各自的耦合段126交叉平行耦合。称该实施例中的导电结构为单交叉导电结构124。
以上为导电结构的部分设置方式,可见本发明的到导电结构的设置方式具有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了本发明的上述多种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以此为基础灵活变通运用,为节省篇幅,在此恕不穷举。
上述的导电结构由两个导电带组成时,该两个导电带的耦合段126的长度可自由调节,以调节由两个耦合段126形成的耦合结构的长度,进而改变耦合结构所能耦合能量的大小。具体而言,当导电结构为双直通导电结构、双交叉导电结构以及单交叉导电结构124时,所对应的耦合段126的长度可占各自对应的导电带的1%-100%,优选为30%、40%、50%、60%、70%、80%、90%以及100%。
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辐射单元10的两对极化正交的辐射臂110所对应的多个开路端111可形成四个开路间隙,该四个开路间隙分别位于该两个极化正交的辐射臂110的四周,该四个开路间隙各自所对应的两个开路端111的虚设连线(称该虚设连线为开路连线)相互平行或垂直。
一般而言,辐射臂110的相邻开路端111之间所形成的开路间隙所对应的开路连线相互垂直,而辐射臂110的不相邻开路端111之间所形成的开路间隙所对应的开路连线相互平行,进而两对极化正交的辐射臂110所对应的四条开路连线之间相互连接可组成一个矩形。四个类引向构件120设置于四条开路连线所对应开路间隙上,将增大天线20的口径,以提升天线20辐射增益,还可改善辐射单元10的交叉极化比。
相互平行的开路连线所对应的开路间隙之间使用相同结构的到导电结构连接,以使得相同方向的导电结构从辐射臂110获取的强表面电流相同。以下将详述在两对极化正交的辐射臂110所对应的四个开路间隙中设置不同类型的导电结构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述两对极化正交的辐射臂110所对应的四个开路间隙的开路连线中,其中两个相平行的开路连线各所对应的开路间隙通过所述直通导电结构122电性连接,另外两个相平行的开路连线各所对应的开路间隙通过所述单交叉导电结构124电性连接。该单交叉导电结构124所对应的两个导电带的耦合段126的长度占各自导电带长度的30%-50%。
基于实施例一的变换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单交叉导电结构124所对应的两个导电带的耦合段126的长度占各自导电带长度的90%-100%。
实施例二,参见图3,所述两对极化正交的辐射臂110所对应的四个开路间隙通过所述L形导电结构123电性连接。优选相邻的开路间隙所对应的开路连线相互垂直,而相邻的开路间隙所对应的开路连线相互平行。
实施例三,参见图4,所述两对极化正交的辐射臂110所对应的四个开路间隙均通过所述单交叉导电结构124电性连接。优选相邻的开路间隙所对应的开路连线相互垂直,而相邻的开路间隙所对应的开路连线相互平行。该单交叉导电结构124所对应的两个导电带的耦合段126的长度占各自导电带长度的30%-50%。
基于实施例三的变换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述单交叉导电结构124所对应的两个导电带的耦合段126的长度占各自导电带长度的90%-100%。
实施例四,参见图6,所述两对极化正交的辐射臂110所对应的四个开路间隙的开路连线中,其中两个相平行的开路连线各所对应的开路间隙通过所述L形导电结构123电性连接,另外两个相平行的开路连线各所对应的开路间隙通过所述单交叉导电结构124电性连接。该单交叉导电结构124所对应的两个导电带的耦合段126的长度占各自导电带长度的30%-50%。
基于实施例四的变换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述单交叉导电结构124所对应的两个导电带的耦合段126的长度占各自导电带长度的90%-100%。
实施例五,参见图8,所述两对极化正交的辐射臂110所对应的四个开路间隙的开路连线中,其中两个相平行的开路连线各所对应的开路间隙通过所述L形导电结构123电性连接,另外两个相平行的开路连线各所对应的开路间隙通过所述直通导电结构122电性连接。
实施例六,参见图9,所述两对极化正交的辐射臂110所对应的四个开路间隙均通过所述直通导电结构122电性连接。优选相邻的开路间隙所对应的开路连线相互垂直,而相邻的开路间隙所对应的开路连线相互平行。
根据上述所揭示的本发明的诸多实施例可知,在辐射单元10中,两对极化正交的辐射臂110所对应的四个开路间隙而设置的导电结构的样式可灵活设置,具体在所述开路间隙设置何种导电结构可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决定,每个开路间隙所对应的导电结构相同或不相同。
在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参见图1,每一开路间隙所对应的类引向构件120包括两个导电结构,该两个导电结构之间平行设置,该两个导电结构的同向端分别通过一折边电性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连续的类引向构件120。
通过折边电性连接的两个导电结构之间形成一个类引向槽164,该导电结构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类引向槽164的宽度,可通过调节所述类引向槽164的宽度调节低频的谐振点的位置,也即是说,调节所述两个导电结构之间的距离。
具体而言,设该两个导电结构中较靠远离相对应的辐射臂110的导电结构为第一导电结构129,设该两个导电结构中较靠远离相对应的辐射臂110的导电结构为第二导电结构130。所述两对极化正交的辐射臂110的类引向构件120的第一导电结构129一般为如实施例一至六所述的导电结构,所述两对极化正交的辐射臂110的类引向构件120的第二导电结构130一般为直通导电结构122。虽然,本发明推荐每一类引向构件120的两个导电结构使用该方式布置,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所述第一导电结构129与第二导电结构130可使用上述的任意一种方式或结构设置。
所述两对极化正交的辐射臂110的每个辐射臂110在其中部设有内陷槽112,以形成半包围结构的辐射臂110。所述每对辐射臂的每个辐射臂110在与同对辐射臂110相远的末端开口,形成两个所述开路端111,该两个开路端111间隔设置。辐射臂110的所述开口与所述内陷槽112相连通。
具体而言,所述内陷槽112呈葫芦截面形状,葫芦截面形状的内陷槽112朝向所述开口一侧为面积较小的第一区域116,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为面积较大的第二区域117。可通过调节所述内陷槽112的面积而改变中高低频率的谐振点位置,达到工作频带延展的目的。
参见图1,内陷槽112的槽边由多段直线段组成,以成葫芦状的内陷槽11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1,所述内陷槽112的槽边还可由顺滑曲线形成。通过改变内陷槽112的槽边的长度以该改变内陷槽112的面积。葫芦截面形状的内陷槽112的沿其辐射臂110的极化方向设置。
从所述辐射臂110的两个开路端111向其内陷槽112同向折出设置一对相互平行的延伸枝节113,该一对延伸枝节113间隔设置,而形成一个耦合缝隙,以用于该平行设置的延伸枝节113相互耦合能量。可通过调节该一对延伸枝节113的长度而改变中高低频率的谐振点位置,达到工作频带延展的目的。但该一对延伸枝节113的长度不延伸至内陷槽112之外。
所述辐射臂110的表面电路主要分布在内陷槽112边缘、延伸枝节113以及辐射臂110外边缘上,以共同作用组成极化矢量方向上的电场分布。延伸枝节113上耦合的强耦合表面电流与内陷槽112边缘表面电流从所述开路端111流向所述类引向构件120,使得上述的类引向构件120的表面电流,其与辐射臂110的表面电流相连,形成完整的电流路径分布,且由于类引向构件120的电路路径的延展,进而激发辐射单元10的低频谐振。
参见图10,所述两对极化正交的辐射臂110的每个辐射臂110与相邻的辐射臂110之间设置有隔开该两个辐射臂110的分隔槽114,而两对辐射臂共形成四个分隔槽114,该四个分隔槽114相连通组成一个十字槽,也即是说,通过所述十字槽将使得两对辐射臂(四个辐射臂110)之间不直接连接,而通过所述类引向构件120连接,尤其是第二导电结构130,从而使得辐射臂110表面电路路径极大延展,进而有利于辐射单元10的小型化设计。
参见图1,所述两对极化正交的辐射臂110的每个辐射臂110与相邻的辐射臂110之间还设有隔离槽115,所述隔离槽115与该两个辐射臂110之间的类引向构件120平行,尤其是与第二导电结构130平行,即所述隔离槽115沿该两个辐射臂110的开路连线方向设置,且所述隔离槽115与该两个辐射臂110之间的隔离槽115相连通组成T型槽。T型槽的设置,使得在十字槽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分隔两对极化正交的辐射臂110,辐射臂110表面电路路径进一步延展,而更为有利于辐射单元10的小型化设计。十字槽和T型槽的表面积可调(调节该两个槽的宽度),由此将改变分布于两个槽边缘的电流路径的长度,进而影响极化矢量方向电场的叠加强度,从而调节辐射单元10的辐射效率,获得较高的辐射增益。
相邻两个辐射臂110在所对的开路连线的方向的外边长之和大于两个分隔槽114的长度与两个隔离槽115的宽度之和。
所述两对极化正交的辐射臂110的每个辐射臂110上还分别设有一个过孔151,也即是说,共四个过孔151。该四个过孔151在极化矢量方向上,对应两个极化,两两一对,分别用于插接所述巴伦臂140。所述过孔151设置于靠近葫芦截面状的内陷槽112的第二区域117上。
参见图14与图15,所述一对巴伦臂140包括极化正交设置的第一巴伦臂141与第二巴伦臂142,且该一对巴伦臂140设置于所述介质板150的反面。第一巴伦臂141与第二巴伦臂142分别通过上述两对过孔151对应连接所述两对极化正交的辐射臂110。
所述第一巴伦臂141与第二巴伦臂142均包括正面与反面,第一巴伦臂正面144上设有巴伦馈线149,第一巴伦臂反面145设有巴伦地162;第二巴伦臂正面146上设有巴伦馈线149,第二巴伦臂反面147设有巴伦地162;巴伦馈线149所述巴伦馈线149包括用于馈入电磁能量的巴伦馈点。所述第一巴伦臂141与第二巴伦臂142均还包括插槽148,第一巴伦臂141与第二巴伦臂142通过各自的插槽148相互插合,以形成第一巴伦臂141与第二巴伦臂142的极化正交结构。所述第一巴伦臂141与第二巴伦臂142均还包括两个用于插接过孔151的插接部14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单元10为平面振子,采用金属材料将平面振子印制在介质板上成型,呈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对极化正交的辐射臂110与所述类引向构件120为以微带线形式或铜金属、银金属或金金属设置或印制于所述介质板150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天线20,所述天线20包括多个并联馈电的辐射单元10,该多个辐射单元10设置于介质基板21上,所述介质基板21设置于金属反射板22上。在所述天线20还具有功分馈电网络,所述功分馈电网络与第一巴伦臂141和第二巴伦臂142上的巴伦馈点电性连接,以向所述辐射单元10馈电。功分馈电网络设置于介质基板21的正面上,所述介质基板21反面设有金属地层,且与金属发射板相接,以接地。
天线20的多个辐射单元10以N*M的形式排列。其中,M表示沿所述金属反射板22的纵长方向上的辐射单元10的数量,N表示沿所述金属反射板22的横向方向的辐射单元10的数量,所述N与M均取整数。
横向方向上以天线20工作频带的中心频率的自由波长的0.5倍长度为横向间隔,每个辐射单元10设置于所述横向间隔的中部;纵长方向上以天线20工作频点的中心频率的自由波长的0.4-0.7为纵长间隔,每个辐射单元10设置于每个纵长间隔的同一端。
所述天线20的驻波,如图17所示,从图可得,在工作频带2.3-3.8GHz范围内,其驻波曲线均在1.35以下,表现出良好的阻抗匹配作用,相对工作带宽达到49.18%,具有超宽带化特性。天线20内异极化端口间的隔离度曲线,参见图18,其工作频带内隔离度数值均在-20dB以下,展现出高隔离度的特性。参见图19,相邻子阵天线20端口间的耦合度,它们的数值也在-20dB以下。因此本发明的天线20具备超宽带化、高隔离度、低耦合度的工作特性。所述天线20的增益曲线,如图20所示,其±45°极化的增益随频率增加,基本上呈现线性增长趋势,且增益保持较高的水平。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辐射单元通过在两对双极化辐射臂之间设置类引向构件,有效的拓展了工作带宽,提高了辐射单元的增益。
以上描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发明中发明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17)

1.一种辐射单元,包括两对以极化正交设置的辐射臂,其特征在于:每对辐射臂中,每个辐射臂呈半包围结构,在其与另一辐射臂相远的末端开口构成两个开路端;每相邻两个辐射臂彼此相近的开路端之间设有将该两个开路端电性导通的类引向构件,所述类引向构件包括多个导电结构,多个导电结构之间均平行设置;
所述类引向构件包括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两个导电带,两个导电带之间设置有使彼此容性耦合导通的耦合结构,第二导电结构为材质连续的直通带,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物理连接相对应的两个辐射臂的开路端;
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之间形成类引向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结构中,所述两个导电带彼此相向端均设置同向折出的耦合段,彼此的耦合段之间设置有耦合缝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结构中,所述两个导电带彼此相向端均设置向对方延伸的至少一个耦合段,彼此的耦合段之间设置有耦合缝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导电带分别为第一导电带与第二导电带,第一导电带和第二导电带的耦合段均呈分叉状,第一导电带与第二导电带彼此的耦合段交叉平行耦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和所述第二导电带的耦合段 均为直通带,第一导电带与第二导电带彼此的耦合段相互平行。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带的耦合段呈分叉状,第二导电带的耦合段为直通带,第一导电带的耦合段与第二导电带的耦合段交叉平行耦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相对于第二导电结构靠近/远离辐射臂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相对于第二导电结构远离所述辐射臂,在第二导电结构的端部设置折边,所述折边连接所述开路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路端处,平行设置的多个导电结构通过金属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辐射臂的半包围结构在该辐射臂中部形成内陷槽,该辐射臂自其所述两个开路端向该内陷槽同向折出设置一对相互平行的延伸枝节。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辐射臂之间设有用于隔开该两个辐射臂的分隔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对辐射臂所对应的形成的四个分隔槽相连通以组成十字槽。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两个辐射臂之间还设 有隔离槽,所述隔离槽与该相邻的两个辐射臂所对应的导电结构相平行,且所述隔离槽与所述分隔槽相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单元设有一对极化正交设置的巴伦臂,所述一对辐射臂上设有用于插接巴伦臂的过孔,用于插接一个极化的巴伦臂。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陷槽呈葫芦截面形状,其朝所述开口一侧为面积较小的第一区域,远离所述开口一侧为面积较大的第二区域。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单元为平面振子,具有一体成型结构。
17.一种天线,包括多个并联馈电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单元为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辐射单元,用于辐射由多个商用频段信号合路而成的天线信号。
CN202011608738.8A 2020-12-29 2020-12-29 辐射单元及天线 Active CN1127688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8738.8A CN112768899B (zh) 2020-12-29 2020-12-29 辐射单元及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8738.8A CN112768899B (zh) 2020-12-29 2020-12-29 辐射单元及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8899A CN112768899A (zh) 2021-05-07
CN112768899B true CN112768899B (zh) 2023-03-21

Family

ID=75697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08738.8A Active CN112768899B (zh) 2020-12-29 2020-12-29 辐射单元及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889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97324B2 (en) * 2001-05-03 2003-07-22 Radiovector U.S.A. Llc Single piece element for a dual polarized antenna
US6856297B1 (en) * 2003-08-04 2005-02-15 Harris Corporation Phased array antenna with discrete capacitive coupling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202004160U (zh) * 2011-03-05 2011-10-05 广州桑瑞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双极化组合t型匹配振子基站天线
CN104134856B (zh) * 2014-07-28 2017-07-21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化宽频天线振子单元以及宽频双极化天线
CN105896071B (zh) * 2016-04-27 2019-07-12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双极化振子单元、天线及多频天线阵列
CN111129750B (zh) * 2019-12-20 2022-07-12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5g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8899A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ahayu et al. Design of 28/38 GHz dual-band triangular-shaped slot microstrip antenna array for 5G applications
CN110911839B (zh) 一种5g双频带高隔离双端口共地单极子天线
CN111293413B (zh) 基于交叉耦合结构的紧凑型宽带滤波天线及其mimo天线
CN106469848B (zh) 一种基于双谐振模式的宽带差分贴片天线
CN110311219A (zh) 一种用于毫米波雷达的串馈微带阵列天线及系统
CN114552210B (zh) 一种低剖面毫米波滤波天线
CN113078459B (zh) 一种低剖面宽带圆极化磁电偶极子天线
WO2005031919A1 (en) Broadband slot array antenna
CN109638427B (zh) 宽带低轴比圆极化天线
CN105226379A (zh) 一种小型化宽频带微带阵列天线
CN114865301B (zh) 一种宽频带太阳电池天线
KR101087753B1 (ko) 다중 대역 안테나
US7742001B2 (en) Two-tier wide band antenna
CN113809518A (zh) 一种具有高隔离度的微波与毫米波大频比共口径天线
CN111478026A (zh) 一种条带型介质贴片滤波天线阵列
CN111541018B (zh) 一种高增益陡峭滤波融合双工集成天线
CN101707288A (zh) 折叠式渐变槽线超宽带天线
CN112768899B (zh) 辐射单元及天线
Buravalli et al. Simulation study of 2x3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array for 5G applications
CN112751172B (zh) 一种用于射频能量采集的高增益定向辐射双频接收天线
JPH057110A (ja) 平板型スロツトアンテナ
CN112054288B (zh) 电子设备
CN211238499U (zh) 一种mimo天线
CN210640366U (zh) 一种微波毫米波跨频段双频双极化微带辐射单元
CN112768884A (zh) 双极化高隔离度室内分布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