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4288A - 一种变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变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变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4288A
CN112764288A CN202110380303.0A CN202110380303A CN112764288A CN 112764288 A CN112764288 A CN 112764288A CN 202110380303 A CN202110380303 A CN 202110380303A CN 112764288 A CN112764288 A CN 112764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crystal lens
electrode
focal length
z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803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贤明
李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Virtual Reality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Virtual Reality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Virtual Reality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Virtual Reality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8030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42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4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42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2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r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eams, i.e. defle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变焦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变焦信号;根据所述变焦信号调节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并控制中心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保持不变,以响应所述变焦信号。本发明通过控制中心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保持不变、而调节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同样达到了调节液晶透镜的曲率半径从而调节液晶透镜的焦距的目的;同时这种变焦控制方式还能够保证在任何焦距下液晶透镜的光程差分布曲线都可以和标准曲线很好的吻合,不存在随着焦距增大会导致成像能力逐渐变差的现象,具备更好的成像效果,并且焦距在更大范围内能实现连续可调。

Description

一种变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变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变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左右眼接收两幅略有差异的图像而形成立体视觉的近眼显示装置,由于人眼晶状体在调节其凸度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时的聚焦距离与双眼汇聚在同一物体上的汇聚距离不完全相等,造成视觉辐辏调节冲突,进而常常会引起用户头晕等不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会在近眼显示装置内布置可变焦液晶透镜,以通过可变焦液晶透镜技术来缓解视觉辐辏调节冲突,进而改善用户头晕等不适。通常情况下,为改善聚焦或成像能力,液晶透镜至少会在其中一侧的基板上设置多个可以独立驱动的电极。液晶透镜的变焦通常是通过调节透镜相应电极上的驱动电压从而改变液晶分子的指向氏分布,使液晶透镜所对应的折射率分布发生改变引起焦距的变化。
现有技术当中,目前液晶透镜主要采用通过逐渐增大靠近透镜中心的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来增大液晶透镜曲率半径,从而逐渐增大液晶透镜焦距的变焦控制方法,但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实现变焦,但随着焦距增大会导致成像能力逐渐变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变焦系统,以解决现有液晶透镜的变焦控制方法会影响成像能力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变焦控制方法,应用于变焦控制装置,所述变焦控制装置用于对液晶透镜进行变焦控制,所述液晶透镜包括若干中心电极和若干边缘电极,所述中心电极位于所述液晶透镜的中心区域,所述边缘电极位于所述液晶透镜的边缘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变焦信号;
根据所述变焦信号调节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并控制所述中心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保持不变,以响应所述变焦信号。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变焦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优选地,当所述变焦信号为焦距增大信号时,所述调节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包括:
逐渐减小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
优选地,当所述变焦信号为焦距减小信号时,所述调节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包括:
逐渐增大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
优选地,根据所述变焦信号调节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变焦信号获取对应的目标驱动电压;
将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调节至所述目标驱动电压。
优选地,根据所述变焦信号获取对应的目标驱动电压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变焦信号当中的目标焦距,所述目标焦距为变焦之后要求达到的焦距;
从预设焦距与电压映射表当中获取与所述目标焦距对应的驱动电压,以得到所述目标驱动电压。
优选地,所述变焦控制方法还包括:
采用过压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液晶透镜进行变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变焦控制装置,用于对液晶透镜进行变焦控制,所述液晶透镜包括若干中心电极和若干边缘电极,所述中心电极位于所述液晶透镜的中心区域,所述边缘电极位于所述液晶透镜的边缘区域,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变焦信号;
变焦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变焦信号调节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并控制所述中心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保持不变,以响应所述变焦信号。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变焦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优选地,所述变焦控制模块还用于采用过压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液晶透镜进行变焦。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变焦控制方法。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变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液晶透镜,包括若干中心电极和若干边缘电极,所述中心电极位于所述液晶透镜的中心区域,所述边缘电极位于所述液晶透镜的边缘区域;
上述的变焦控制装置,所述变焦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液晶透镜,以对液晶透镜进行变焦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控制中心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保持不变、而调节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同样达到了调节液晶透镜的曲率半径从而调节液晶透镜的焦距的目的;同时这种变焦控制方式还能够保证在任何焦距下液晶透镜的光程差分布曲线都可以和标准曲线很好的吻合,不存在随着焦距增大会导致成像能力逐渐变差的现象,具备更好的成像效果,并且焦距在更大范围内能实现连续可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透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向驱动对应的菲涅尔透镜光程差分布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向驱动对应的菲涅尔液晶透镜光程差仿真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向驱动时不同焦距下的电极电压仿真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透镜在焦距f=1m(下)与f=3m(上)时光程差分布曲线仿真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变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向驱动对应的菲涅尔透镜光程差分布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向驱动对应的菲涅尔液晶透镜光程差仿真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向驱动时不同焦距下的电极电压仿真图;
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向驱动时不同焦距下液晶透镜光程差仿真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变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焦距下液晶透镜响应时间曲线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过压驱动时不同焦距下液晶透镜响应时间曲线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变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的变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下各实施例均可应用在图1示出的液晶透镜当中,图1具体示出了一种具有环状电极结构的液晶透镜的剖面图,该具有环状电极结构的液晶透镜具体为菲涅尔液晶透镜,其主要包括第一基板101与第二基板102,其中第一基板101靠近第二基板1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环状电极103,在第一电极103靠近第二基板10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环状电极105,第一电极103与第二电极105之间设置有绝缘层104。其中第一电极103包含若干嵌套设置的环状电极E1,E3,…,E(2n-1), 第二电极105包含若干嵌套设置的环状电极E2,E4,…,E2n。在第二基板102靠近第一基板101的一侧设置有整面电极106。这里电极E1对应于透镜中心,电极E2n靠近透镜边缘。
在具体实施是,可以预先对这些嵌套设置的环状电极E1,E3,…,E(2n-1)及E2,E4,…,E2n进行区分,即定义出中心电极和边缘电极,中心电极位于液晶透镜的中心区域,边缘电极位于液晶透镜的边缘区域,例如定义E1,E2,E3为中心电极,其余均为边缘电极。
需要指出的是,图1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液晶透镜的限定,在其它实施例当中,该液晶透镜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少或者更多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论述本申请变焦控制方法之前,为了便于后续进行对比理解,下面将对现有液晶透镜的驱动方法做如下说明:
现有液晶透镜的驱动方法为:在设定焦距的基础上,主要通过逐渐增大靠近透镜中心的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以增大液晶透镜曲率半径,从而逐渐增大液晶透镜焦距,为了便于后续描述,将这种现有驱动方法称之为正向驱动方法。
以图1所示结构的菲涅尔液晶透镜为例说明该正向驱动方法。假设透镜第一级的半径为3.3mm,每一级内有50个电极(即电极编号中n=25),焦距为1m。如图2所示为正向驱动对应的菲涅尔透镜光程差标准分布曲线,其中横坐标表示透镜半径(只画出了两级),纵坐标为光程差。这里列出了焦距f=1m,1.2m,1.4m,…,2.75m,3.0m等10个不同焦距的光程差标准分布曲线。如图3所示,对设计焦距为1m的液晶透镜,可以找到一组适当的电压使液晶透镜的光程差分布曲线与图2中f=1m的标准曲线吻合。在以正向驱动方法进行变焦的过程中,通过逐渐增大靠近透镜中心的电极(如E1,E2,E3等,可预设)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这里公用电极电压设置为0),以将该菲涅尔液晶透镜各个焦距下的光程差分布曲线向图2所示对应焦距的光程差标准曲线逼近,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的菲涅尔液晶透镜在不同焦距时对应的光程差分布曲线。
如图4所示为液晶透镜采用正向驱动时,对应十个不同焦距仿真获得的电极电压分布情况。图中横坐标表示电极编号,1表示透镜中心电极,50为透镜边缘电极。从图中可以看出,对正性向列相液晶透镜,随着焦距的增大,透镜中心电极电压逐步增大,而越来越多的透镜边缘电极电压逐渐接近极大值电压。因此,随着透镜中心电极电压的逐步增大,图3中液晶透镜的光程差分布曲线越来越扁平,使透镜的焦距不断增大,从而实现变焦功能。当所有电极上的电压达到极大值时,透镜具有无限远的焦距。
参照图3,随着液晶透镜焦距的逐渐增大,其光程差分布曲线与标准曲线的差异也逐渐增大。其差异主要集中表现在透镜不同级数的交界位置,随着焦距的逐渐增大,在交界位置光程差出现越来越长的“水平线”,越来越多的电极不能参与成像。这是因为随着焦距逐渐增大理论上不同电极位置的光程差应逐渐减小,而液晶透镜最小光程差OPDmin受电压、液晶材料、液晶层厚度、基板表面对液晶材料的锚定能与预倾角等限制不能无限减小,这里仿真获得的OPDmin约500nm。液晶透镜变焦过程中,焦距逐渐增大时光程差分布逐渐偏离标准曲线,使得透镜的成像能力逐渐减弱,这是因为在不同级数交界位置越来越长的“水平线”对入射光不能起到汇聚的作用。图5比较了液晶透镜在两个不同焦距下的光程差分布,其中(上)对应焦距为3m,(下)对应焦距为1m。较大焦距f=3m时“水平线”较长,覆盖的电极数量已经超过10个以上,对成像完全不起作用。
因此,采用该正向驱动的液晶透镜可以变焦,但随着焦距增大成像能力逐渐变差;同时,从图3来看,最大光程差OPDmax与最小光程差OPDmin比值即OPDmax/OPDmin≈10,也表示该驱动方式下液晶透镜变焦范围因最小光程差OPDmin数值较大受到限制,连续变焦范围约在10m左右,而10m以上因找不到对应的驱动电压无法连续变焦。
基于现有液晶透镜的正向驱动方法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液晶透镜的变焦控制方法,以在实现变焦的同时透镜的保证成像能力,具体方案将在以下实施例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变焦控制方法,应用于变焦控制装置,所述变焦控制装置用于对液晶透镜进行变焦控制,所述液晶透镜包括若干中心电极和若干边缘电极,所述中心电极位于所述液晶透镜的中心区域,所述边缘电极位于所述液晶透镜的边缘区域,所述方法具体包括步骤S01-步骤S02。
步骤S01,接收变焦信号。
其中,变焦信号包含目标焦距,目标焦距为变焦之后要求达到的焦距。当目标焦距大于设定焦距时,判定需要增大液晶透镜的焦距;当目标焦距小于设定焦距时,判定需要减小液晶透镜的焦距,使液晶透镜最终变焦之后的焦距达到目标焦距。
需要说明的是,液晶透镜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系统会根据当前的视觉辐辏冲突来产生一个目标焦距,此时变焦控制装置将接收一个对应的变焦信号,以控制液晶透镜通过变焦来达到该目标焦距,从而有效缓解视觉辐辏调节冲突。示例而非限定,变焦控制装置可以是液晶透镜的内置或外置的控制器(如CPU等)。例如在近眼显示装置当中,一般由近眼显示装置的中央控制器对液晶透镜进行变焦控制,则该近眼显示装置的中央控制器即可作为液晶透镜的变焦控制装置。
步骤S02,根据所述变焦信号调节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并控制所述中心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保持不变,以响应所述变焦信号。
在具体实施时,当所述变焦信号为焦距增大信号时,所述调节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包括:
逐渐减小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即逐渐减小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来增大焦距;反之
当所述变焦信号为焦距减小信号时,所述调节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包括:
逐渐增大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即逐渐增大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来减小焦距。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具体是通过控制中心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保持不变、而调节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的方式来实现变焦控制,例如在设定焦距的基础上,通过逐渐减小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并让中心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基本保持不变,以增大液晶透镜曲率半径,从而逐渐增大液晶透镜的焦距;反之,在设定焦距的基础上,通过逐渐增大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并让中心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基本保持不变,以减小液晶透镜曲率半径,从而逐渐减小液晶透镜的焦距。为了便于后续描述,将这种全新的变焦驱动方法称之为反向驱动方法。
如图7所示为反向驱动对应的菲涅尔透镜光程差标准分布曲线,其中横坐标表示透镜半径(只画出了两级),纵坐标为光程差。这里列出了焦距f=1m, 1.2m, 1.4m, …,10m, 20m等13个不同焦距的光程差标准分布曲线。在变焦成像时,图2所示的菲涅尔透镜可以认为是平板玻璃(上层)+菲涅尔透镜(下层)结构,而图7所示的菲涅尔透镜可以认为是平板玻璃(下层)+菲涅尔透镜(上层)结构。
图8中液晶透镜焦距f=1m时光程差分布曲线同图3。在变焦过程中,当f逐渐增大时,液晶透镜中心电极(如E1)上的驱动电压基本不变,逐步减小透镜边缘电极(如E50,E49,E48等等,可预设)的电压,使液晶透镜在各个焦距下的光程差分布曲线与图7中对应焦距的标准曲线吻合。
如图9所示为液晶透镜采用反向驱动时,仿真获得的对应13个不同焦距的电极电压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对正性向列相液晶透镜,随着焦距的增大,靠近透镜中心的电极(如E1,E2等)电压基本不变,而靠近透镜边缘的电极(如E50,E49,E48等)电压减小较快。由于不同位置电极电压减小程度不同,使液晶透镜的光程差分布曲线越来越扁平(参照图8),从而使透镜的焦距不断增大,实现变焦功能。当透镜电极上的电压全部为0时,即可实现无穷远的焦距。
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液晶透镜焦距增大,中心电极与边缘电极之间的压差越来越小,当焦距f=20m时边缘电极如E50与中心电极E1的电压差异约100mv,因此对最小电压分辨能力要求较高(如1mv)。
图11是采用反向驱动时液晶透镜在几个不同焦距下完整的光程差分布。其中(上)焦距f=20m, (中)焦距f=3m, (下)焦距f=1m。对比图5与图11可见在不同焦距下,采用反向驱动方法时不会出现类似正向驱动方法的光程差“水平线”,即使在大焦距如f=20m其光程差分布曲线仍然与标准曲线很好的吻合,使液晶透镜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同时,采用反向驱动方法时在变焦过程中,所有电极均参与透镜成像,且连续可调焦距范围不受最小光程差OPDmin的限制,连续变焦范围比正向驱动更大,如图1所示相同结构的菲涅尔液晶透镜当采用正向驱动时连续变焦范围为10米左右,而当采用反向驱动时连续变焦范围至少可达20米。
综上,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当中的变焦控制方法,通过控制中心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保持不变、而调节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同样达到了调节液晶透镜的曲率半径从而调节液晶透镜的焦距的目的;同时这种变焦控制方式还能够保证在任何焦距下液晶透镜的光程差分布曲线都可以和标准曲线很好的吻合,不存在随着焦距增大会导致成像能力逐渐变差的现象,具备更好的成像效果,并且焦距在更大范围内能实现连续可调。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2,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变焦控制方法,用于对液晶透镜进行变焦控制,所述液晶透镜包括若干中心电极和若干边缘电极,所述中心电极位于所述液晶透镜的中心区域,所述边缘电极位于所述液晶透镜的边缘区域,所述方法具体包括步骤S11-步骤S14。
步骤S11,接收变焦信号;
步骤S12,获取所述变焦信号当中的目标焦距,所述目标焦距为变焦之后要求达到的焦距。
步骤S13,从预设焦距与电压映射表当中获取与所述目标焦距对应的驱动电压,以得到所述目标驱动电压。
步骤S14,将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调节至所述目标驱动电压、并控制所述中心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保持不变,以响应所述变焦信号。
具体地,当目标焦距大于设定焦距时,则将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逐渐减小至目标驱动电压,以使液晶透镜的焦距逐渐增大至目标焦距;反之,当目标焦距小于设定焦距时,则将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逐渐增大至目标驱动电压,以使液晶透镜的焦距逐渐减小至目标焦距。
应当理解的,由于每一个焦距均对应于一组相应的驱动电压。因此,在本实施例当中,可以预设一系列焦距及其相应的驱动电压,并建立焦距与电压查找表,这样就可以在液晶透镜变焦时从该焦距与电压查找表实时调用电压,使透镜不同电极电压同步切换,在保证良好的成像品质的同时提高透镜的响应时间,使液晶透镜在VR/AR领域变焦显示时有更好的应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些可选实施例当中,所述变焦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采用过压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液晶透镜进行变焦。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当中,具体采用过压驱动技术来控制液晶透镜进行变焦。其目的在于:
请参阅图13,图中比较了采用正向驱动与反向驱动两种方法对应的部分焦距的响应时间(液晶盒厚为20um)。这里的响应时间是指加电形成某焦距的透镜(Ton)及透镜效果消失(Toff)的时间之和(t = Ton + Toff)。图中曲线(a)为反向驱动时的不同焦距下的响应时间,曲线(b)为正向驱动时的不同焦距下的响应时间,该液晶透镜的响应时间主要取决于加电压形成透镜的时间即Ton(因为Ton >Toff,即形成透镜的时间更长)。从这里可以看出,在不采用过压驱动时由于反向驱动在大焦距时使用的驱动电压较低,响应速度较正向驱动更慢。然而,形成透镜时Ton主要受制于透镜中心电极(如透镜中心电极E1的电压始终小于透镜边缘电极E50的电压,电压较低响应较慢)、透镜效果消失Toff主要受制于透镜边缘电极(如电极E50位置液晶转动角度大,断电后回复至初始的水平取向较慢),当采用过压驱动时无论正向驱动或者反向驱动的Ton均可以大幅减小至100ms以内,从而使得Toff>Ton,即过压驱动时液晶透镜响应时间主要由Toff决定。而反向驱动时边缘电极电压较小,液晶旋转角度也较小,电压消失后液晶分子回复到初始取向更快,Toff比正向驱动时间更短,如反向驱动f=3m时Toff约160ms,而正向驱动f=3m时Toff约280ms,因此采用过压驱动后,反向驱动方式的液晶透镜比正向驱动的液晶透镜响应时间更快。如图14所示,在过压驱动的情况下,反向驱动方法随着焦距增大响应时间逐渐减小,而正向驱动的方法随着焦距增大响应时间逐渐增大。
为此,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反向驱动方法搭配过压驱动技术的变焦控制策略,能够让液晶透镜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
实施例三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变焦控制装置,请查阅图15,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变焦控制装置,用于对液晶透镜进行变焦控制,所述液晶透镜包括若干中心电极和若干边缘电极,所述中心电极位于所述液晶透镜的中心区域,所述边缘电极位于所述液晶透镜的边缘区域,所述变焦控制装置具体包括:
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变焦信号;
变焦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变焦信号调节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并控制所述中心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保持不变,以响应所述变焦信号。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些可选实施例当中,当所述变焦信号为焦距增大信号时,所述变焦控制模块用于逐渐减小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
当所述变焦信号为焦距减小信号时,所述变焦控制模块用于逐渐增大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些可选实施例当中,所述变焦控制模块具体包括:
电压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变焦信号获取对应的目标驱动电压;
变焦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调节至所述目标驱动电压。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些可选实施例当中,所述电压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变焦信号当中的目标焦距,所述目标焦距为变焦之后要求达到的焦距;从预设焦距与电压映射表当中获取与所述目标焦距对应的驱动电压,以得到所述目标驱动电压。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些可选实施例当中,所述变焦控制模块还用于采用过压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液晶透镜进行变焦。
上述各模块、单元被执行时所实现的功能或操作步骤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大体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当中的变焦控制装置,通过控制中心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保持不变、而调节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同样达到了调节液晶透镜的曲率半径从而调节液晶透镜的焦距的目的;同时这种变焦控制方式还能够保证在任何焦距下液晶透镜的光程差分布曲线都可以和标准曲线很好的吻合,不存在随着焦距增大会导致成像能力逐渐变差的现象,具备更好的成像效果,并且焦距在更大范围内能实现连续可调。
实施例四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变焦系统,请参阅图16,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当中的变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液晶透镜200,包括若干中心电极和若干边缘电极,所述中心电极位于所述液晶透镜的中心区域,所述边缘电极位于所述液晶透镜的边缘区域;
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变焦控制装置100,所述变焦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液晶透镜100,以对液晶透镜进行变焦控制。
具体来说,变焦控制装置100包括存储器20、处理器10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30,所述处理器10执行所述程序30时实现如上述的变焦控制方法。
其中,处理器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用于运行存储器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处理数据,例如执行访问限制程序等。
其中,存储器20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存储器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变焦控制装置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变焦控制装置的硬盘。存储器2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变焦控制装置的外部存储装置,例如变焦控制装置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 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 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20还可以既包括变焦控制装置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装置。存储器20不仅可以用于存储安装于变焦控制装置的应用软件及各类数据,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图16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变焦系统的限定,在其它实施例当中,该变焦系统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少或者更多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综上,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当中的变焦系统,通过控制中心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保持不变、而调节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同样达到了调节液晶透镜的曲率半径从而调节液晶透镜的焦距的目的;同时这种变焦控制方式还能够保证在任何焦距下液晶透镜的光程差分布曲线都可以和标准曲线很好的吻合,不存在随着焦距增大会导致成像能力逐渐变差的现象,具备更好的成像效果,并且焦距在更大范围内能实现连续可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变焦控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
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变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变焦控制装置,所述变焦控制装置用于对液晶透镜进行变焦控制,所述液晶透镜包括若干中心电极和若干边缘电极,所述中心电极位于所述液晶透镜的中心区域,所述边缘电极位于所述液晶透镜的边缘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变焦信号;
根据所述变焦信号调节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并控制所述中心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保持不变,以响应所述变焦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变焦信号为焦距增大信号时,所述调节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包括:
逐渐减小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变焦信号为焦距减小信号时,所述调节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包括:
逐渐增大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变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变焦信号调节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变焦信号获取对应的目标驱动电压;
将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调节至所述目标驱动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变焦信号获取对应的目标驱动电压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变焦信号当中的目标焦距,所述目标焦距为变焦之后要求达到的焦距;
从预设焦距与电压映射表当中获取与所述目标焦距对应的驱动电压,以得到所述目标驱动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采用过压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液晶透镜进行变焦。
7.一种变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液晶透镜进行变焦控制,所述液晶透镜包括若干中心电极和若干边缘电极,所述中心电极位于所述液晶透镜的中心区域,所述边缘电极位于所述液晶透镜的边缘区域,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变焦信号;
变焦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变焦信号调节所述边缘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并控制所述中心电极与公用电极之间的压差保持不变,以响应所述变焦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控制模块还用于采用过压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液晶透镜进行变焦。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变焦控制方法。
10.一种变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液晶透镜,包括若干中心电极和若干边缘电极,所述中心电极位于所述液晶透镜的中心区域,所述边缘电极位于所述液晶透镜的边缘区域;
权利要求7-8任一项所述的变焦控制装置,所述变焦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液晶透镜,以对液晶透镜进行变焦控制。
CN202110380303.0A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变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变焦系统 Pending CN1127642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0303.0A CN112764288A (zh)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变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变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0303.0A CN112764288A (zh)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变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变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4288A true CN112764288A (zh) 2021-05-07

Family

ID=75691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80303.0A Pending CN112764288A (zh)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变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变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428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25691A (zh) * 2023-04-04 2023-05-16 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变焦透镜的快速变焦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555172A (zh) * 2024-01-13 2024-02-13 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vr显示设备矫正视力进行vr体验的方法及设备
CN118192139A (zh) * 2024-05-15 2024-06-14 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变焦液晶透镜成像质量的方法及变焦液晶透镜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124344A (ko) * 2011-05-03 2012-11-13 최현환 회전나선형 투명전극을 이용한 초점가변형 액정렌즈
CN103728810A (zh) * 2013-12-31 2014-04-16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的变焦驱动方法
CN203643727U (zh) * 2013-12-04 2014-06-11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及应用该透镜的立体显示装置
CN106647060A (zh) * 2017-01-04 2017-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透镜、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124344A (ko) * 2011-05-03 2012-11-13 최현환 회전나선형 투명전극을 이용한 초점가변형 액정렌즈
CN203643727U (zh) * 2013-12-04 2014-06-11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及应用该透镜的立体显示装置
CN103728810A (zh) * 2013-12-31 2014-04-16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的变焦驱动方法
CN106647060A (zh) * 2017-01-04 2017-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透镜、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25691A (zh) * 2023-04-04 2023-05-16 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变焦透镜的快速变焦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555172A (zh) * 2024-01-13 2024-02-13 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vr显示设备矫正视力进行vr体验的方法及设备
CN117555172B (zh) * 2024-01-13 2024-05-28 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vr显示设备矫正视力进行vr体验的方法及设备
CN118192139A (zh) * 2024-05-15 2024-06-14 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变焦液晶透镜成像质量的方法及变焦液晶透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64288A (zh) 一种变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变焦系统
US20230367141A1 (en) Liquid crystal lens with enhanced electrical drive
US10274719B2 (en) Optical system
WO2007105804A1 (ja) 自動合焦点装置及び光学素子
CN113514974B (zh) 液晶透镜变焦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6168727A (zh) 液晶透镜阵列、成像装置与方法
CN108549173A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5549266A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
US20220187508A1 (en) Variable lenses with improved image quality during continuous focus, video recording device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22253295A1 (zh) 基于lcd多晶元板的图像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953764B2 (en) Tunable lenses with enhanced performance features
US11624966B2 (en) Digitally controlled dynamic lens
CN103091927B (zh) 一种模式控制级联型液晶微透镜阵列
JP2020505637A (ja) 液体レンズの駆動電圧印加方法、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モジュールを含む光学機器
CN115066648A (zh) 用于产生电位梯度的电极结构
CN102972019A (zh) 图像拾取装置
KR20150067688A (ko) 입사 광량과 조리개의 조절이 가능한 화상 인식 장치용 광 조절장치
US20220329774A1 (en) Tof camera
KR20010087951A (ko) 광학 장치의 광량 제어 장치
Takagi et al. 15.4: Function Integrated LC GRIN Lens for Partially Switchable 2D/3D Display
CN206074970U (zh) 透镜阵列驱动单元、液晶透镜阵列及成像装置
JP2009180951A (ja) 合焦点装置
CN111290190A (zh) 液晶透镜阵列、成像装置及驱动方法
JP2018503867A (ja) 車両、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ための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14002856B (zh) 锥透镜成像装置、锥透镜成像方法和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