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3073A - 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63073A CN112763073A CN202110026417.5A CN202110026417A CN112763073A CN 112763073 A CN112763073 A CN 112763073A CN 202110026417 A CN202110026417 A CN 202110026417A CN 112763073 A CN112763073 A CN 1127630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re extinguishing
- activated carbon
- thermal imaging
- extinguishing gas
- vibrating scre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5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0000002269 spontaneous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033 biological extinction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931 thermograph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7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0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10791 que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171 quen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7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34 vapor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91 image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9
- 238000003795 desor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5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477 desulfu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23556 desulfu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lass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HGUFODBRKLSHSI-UHFFFAOYSA-N 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 Chemical compound O1C2=CC(Cl)=C(Cl)C=C2OC2=C1C=C(Cl)C(Cl)=C2 HGUFODBRKLSHS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Sulfur Chemical compound [S]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385 heavy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7 sulfu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93 sulfu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55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066—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for hot spots detec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1/00—Delivery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9/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other metho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30—Active carbon
- C01B32/39—Apparatu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022—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for sensing the radiation of moving bodi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2005/0077—Imag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热成像仪(1)对进入振动筛(2)上成像区(3)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2)根据热成像图像判断进入成像区(3)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2a)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则重复步骤1);2b)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该高温点处的物料在振动筛(2)上成像区(3)内的发现位置;3)当所述高温点处的物料移动至输送机(5)上,对相应高温物料进行隔氧灭火处理和喷水降温处理。本发明在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的筛分环节检测出自燃的高温活性炭,并能对其进行定位和处理,解决了高温活性炭颗粒难以全面检测和处置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中高温活性炭颗粒的检测及处理,具体涉及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方法和系统,属于活性炭烟气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烧结工序产生的烟气量约占钢铁全流程中的70%左右,烧结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成分为为粉尘、SO2、NOX;另外还有少量VOCs、二噁英、重金属等;需净化处理后才能外排。目前活性炭脱硫脱硝装置处理烧结烟气的技术已经成熟,在国内开始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活性炭脱硫脱硝装置工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烧结工序产生的原烟气(污染物主要成分为SO2)经过吸附塔活性炭床层后成为净烟气外排;吸附了烟气中污染物(污染物主要成分为SO2)的活性炭经活性炭输送机S1送入解析塔,在解析塔内吸附了污染物的活性炭加热到400℃~430℃进行解析活化,解析活化后释放出的SRG(富硫)气体去制酸工序,解析活化后的活性炭冷却到110℃~130℃后排出解析塔,振动筛筛分掉活性炭粉尘,筛上活性炭颗粒经活性炭输送机S2重新进入吸附塔;补充的新活性炭加在输送机S1上(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使用的活性炭为圆柱状的活性炭颗粒,典型尺寸:直径9mm,高度11mm)。
如图1所示,活性炭在解析塔中加热到了400℃~430℃,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所用的活性炭燃点温度在420℃;解析塔是气密结构,并充满氮气。
现有技术中解析塔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活性炭在解析塔中不与空气接触,以保证活性炭在解析塔内不燃烧;活性炭在解析塔内解析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偶尔会发生少量加热的活性炭颗粒在冷却段未能充分冷却,少量未冷却到安全温度的高温活性炭颗粒从解析塔排出的情况(烧结烟气净化装置的解析塔内装填的活性炭颗粒超过百吨,活性炭颗粒在解析塔内流动和冷却加热及热传导等过程复杂)。高温活性炭颗粒从解析塔排出后和空气接触,会发生自燃(阴燃,无焰),自燃的少量高温活性炭颗粒可能会引燃其周围的低温活性炭颗粒,这些自燃的高温活性炭颗粒会随活性炭循环进入烟气净化装置各个环节,威胁到烧结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烧结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有对高温自燃活性炭颗粒进行检测和处置的要求。如图1所示,烧结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在解析塔和吸附塔之间循环,解析塔、吸附塔、输送机、振动筛、缓冲仓等各环节均为气密结构,现有烧结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未能解决对局部少量高温活性炭进行检测、定位和处理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方法和系统。本发明在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的振动筛盖板的上方设置热成像仪,热成像仪对进入成像区内的物料进行拍摄获取热成像图像,进而分析判断物料中是否具有高温点,记录高温点处物料在成像区内的发现位置,待高温物料移动至输送机上对其进行隔氧灭火处理和喷水降温处理。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在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的振动筛分环节检测出自燃的高温活性炭,并能对自燃的高温活性炭进行定位和处理,解决了高温活性炭颗粒难以全面检测和处置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方法。
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热成像仪对进入振动筛上成像区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
2)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区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
2a)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则重复步骤1);
2b)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该高温点处的物料在振动筛上成像区内的发现位置;
3)当所述高温点处的物料移动至输送机上,对相应高温物料进行隔氧灭火处理和喷水降温处理。
在本发明中,在步骤3)中,所述对相应高温物料进行隔氧灭火处理,具体为:当所述高温点处的物料由振动筛移动至输送机上,优选移动至输送机的水平段位置,通过设置在输送机上的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对相应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从而实现对高温物料的熄灭。
在本发明中,在步骤3)中,所述对相应高温物料进行喷水降温处理,具体为:当所述高温点处的物料由振动筛移动至输送机上,优选移动至输送机的水平段位置,通过设置在输送机上的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对相应高温物料进行喷水降温,从而实现对高温物料的冷却。
此处,所述的输送机水平段位置,是指输送机靠近振动筛的水平段,并不是指输送机常规卸料点所在的水平段。
作为优选,在步骤3)所述的隔氧灭火处理中,灭火气体的喷吹量VN满足下述关系式:
其中:VN为灭火气体的喷吹量,L/s;LK为输送机中链斗的宽度,mm;LN为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的长度,mm;LJ为输送机的链节长度,mm;HN为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的下端面距离输送机中链斗口沿平面的距离,mm;LH为输送机中链斗高度,mm;V2max为输送机中链斗的最大运行速度,mm/s。
优选的是,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中各参数满足下述关系式:
WN=k1*LK…………(公式2)。
LN=k2*3*LJ…………(公式3)。
LN0=k3*LJ…………(公式4)。
其中:WN为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的宽度,mm;LK为输送机中链斗的宽度,mm;k1 为系数,取值为0.9~1;LN为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的长度,mm;LJ为输送机的链节长度, mm;k2为系数,取值为0.8~2;LN0为在输送机运输方向上,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中相邻喷口间的间距,mm;k3为系数,取值0.5~1。
如图14所示,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能保证安装在活性炭输送机内,覆盖2~6个活性炭链斗的长度,基本覆盖1个活性炭链斗的宽度,从而确保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喷出的灭火气体能在链斗经过期间隔绝空气,以满足要求。
作为优选,在步骤3)所述的喷水降温处理中,喷水量LLH满足下述关系式:
其中:LLH为单位时间内喷出的冷却水流量,kg/s。Cht为活性炭比热容,kJ/(kg·℃)。LLht为待熄灭冷却的活性炭流量,kg/s。ΔTht为活性炭降温目标,℃。CH1为水在蒸发温度下的比热容,kJ/(kg·℃)。Te1为水的蒸发温度,℃。Te2为冷却水的初始温度,℃。CH2为水在初始温度下的比热容,kJ/(kg·℃)。hhz为水在蒸发温度下的汽化潜热,kJ/kg。
在本发明中,在步骤2b)中,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将记录所述高温点处的物料在振动筛上成像区内发现位置的时刻设定为t0。
步骤3)中所述的隔氧灭火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a1)获取所述发现位置至振动筛尾部的距离XL1及振动筛尾部至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的距离XL3,结合振动筛上物料运行速度V1及输送机上物料的运行速度V2,得到所述高温点处物料从发现位置运行到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的位置所需的时间t3:
3b1)从t0时刻开始,经过t3时间后,打开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的灭火气体阀,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对相应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
3c1)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对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持续时间t4后,关闭灭火气体阀,所述高温物料达到熄灭的效果;其中喷吹灭火气体持续时间t4满足下述关系式:
其中:k4为系数,取值为2~5;LJ为输送机的链节长度,mm。
在本发明中,步骤3)中所述的喷水降温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a2)获取所述发现位置至振动筛尾部的距离XL1及振动筛尾部至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的距离XL2,结合振动筛上物料运行速度V1及输送机上物料的运行速度V2,得到所述高温点处物料从发现位置运行到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的位置所需的时间t1:
3b2)从t0时刻开始,经过t1时间后,打开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的冷却水阀,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对相应高温物料喷水降温;
3c2)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对高温物料喷水持续时间t2后,关闭冷却水阀,所述高温物料达到冷却的效果;其中喷水持续时间t2满足下述关系式:
其中:k5为系数,取值为2~5;LJ为输送机的链节长度,mm。
在本发明中,所述振动筛上设有盖板,进入振动筛内的物料沿振动筛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成像区包括第一成像区和第二成像区。在所述振动筛上,第一成像区位于第二成像区的上游。
在步骤1)中,所述热成像仪对进入振动筛上成像区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具体为:
1a)将热成像仪设置在振动筛盖板的上方,振动筛盖板的上部设有观察装置,且观察装置位于振动筛盖板与热成像仪之间;
1b)所述热成像仪围绕所述观察装置在竖直平面内做往复运动,所述热成像仪通过观察装置对进入振动筛上第一成像区和/或第二成像区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和/或二次热成像图像。
在本发明中,在步骤2)中,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区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具体为:
热成像仪对进入振动筛上第一成像区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一次热成像图像。根据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1,将该最高温度值T1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若T1≤T0,则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重复步骤1)。若T1>T0,则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优选,T0的取值范围为390~425℃,优选为400~420℃。
当判断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则热成像仪追踪拍摄所述疑似高温点处的物料进入振动筛上第二成像区内的二次热成像图像,进一步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
将所述二次热成像图像划分为n个区域,获取n个区域中每个区域的最高温度,选取n 个最高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值T2,将该最高温度值T2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若T2 ≤T0,则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为假高温点,重复步骤1)。若T2>T0,则确认所述疑似高温点为高温点。通过该最高温度值T2对应在二次热成像图像上的区域,从而确定该高温点处物料在振动筛上第二成像区内的发现位置并记录。
在本发明中,所述观察装置为热成像仪观察罩。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包括侧壁罩体、顶部观察孔和底部观察孔。其中,侧壁罩体的顶端边缘所围成的区域即为顶部观察孔。侧壁罩体的底端边缘所围成的区域即为底部观察孔。
所述热成像仪通过顶部观察孔和底部观察孔对进入振动筛上第一成像区和/或第二成像区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进而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和/或二次热成像图像。
作为优选,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还包括前盖板和后盖板。其中,前盖板设置在所述侧壁罩体的底部,且位于底部观察孔的上游侧。后盖板设置在所述侧壁罩体的底部,且位于底部观察孔的下游侧。
优选的是,根据热成像仪围绕观察装置在竖直平面内做往复运动的位置变化,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同步在底部观察孔所在的平面内沿着振动筛的长度方向移动。作为优选,所述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形成的孔隙的中心、顶部观察孔的中心、热成像仪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优选的是,振动筛的盖板上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宽度与振动筛的宽度相等或基本相等。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位于振动筛盖板上的开孔上部。作为优选,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的底部观察孔与振动筛盖板上的开孔大小相等、位置重合。
在本发明中,所述热成像仪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同时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灭火气体阀、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冷却水阀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当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区内的物料具有高温点时,数据处理模块向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报警,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灭火气体阀和冷却水阀的操作来实现对相应高温物料的隔氧灭火处理和喷水降温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系统。
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系统或一种用于第一种实施方案所述方法的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热成像仪、振动筛、输送机、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所述振动筛的卸料口与输送机的进料口连接。振动筛上设有盖板。热成像仪设置在振动筛盖板的上方。输送机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和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设置在输送机水平段的上方。所述振动筛上设有成像区。
一般来说,振动筛尾部的活性炭出口包括筛上活性炭出口和筛下活性炭出口。粒径大于振动筛筛板的筛孔尺寸的活性炭颗粒从筛上活性炭出口流出,进入输送机。粒径小于筛板筛孔尺寸的活性炭颗粒则进入损耗活性炭收集系统,不再进入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也就是说,本发明中所述的振动筛的卸料口,是指振动筛的筛上活性炭出口。
在本发明中,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为设置在输送机水平段上方的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包括灭火气体主管、灭火气体支管。灭火气体主管和灭火气体支管均设置在输送机水平段的正上方。灭火气体主管的一端设有灭火气体入口。灭火气体支管与灭火气体主管连通。灭火气体支管的下沿开设有灭火气体喷吹孔。作为优选,灭火气体喷吹装置还包括灭火气体阀。所述灭火气体阀设置在灭火气体主管上,且位于灭火气体支管与灭火气体主管连接位置的上游,灭火气体阀控制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开闭。即,灭火气体支管的下部开设有喷吹孔,灭火气体由喷吹孔向下喷出。
优选的是,所述输送机为链斗式输送机,链斗式输送机内均匀设置多个链斗,每个链斗均开口向上。其中,灭火气体主管与输送机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灭火气体支管与灭火气体主管垂直设置。作为优选,灭火气体支管上开设有多个灭火气体喷吹孔,多个灭火气体喷吹孔均匀分布。优选,所述灭火气体支管的长度与链斗的宽度相等或基本相等。
作为优选,在灭火气体喷吹装置中,所述灭火气体支管的数量为1~8根,优选为2~6根。每根灭火气体支管均与灭火气体主管连通,各灭火气体支管间隔平行设置。多根灭火气体支管与灭火气体主管构成鱼骨状空心结构的灭火气体喷吹装置。
此处,所述灭火气体喷吹装置中各灭火气体支管间隔平行设置,即对应第一种实施方案中公式4中所述的LN0。也就是说,在输送机运输方向上,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中相邻喷口间的间距,即指灭火气体喷吹装置中相邻灭火气体支管之间的间距。
在本发明中,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为设置在输送机水平段上方的冷却水喷洒装置。冷却水喷洒装置包括冷却水主管、冷却水支管。冷却水主管和冷却水支管均设置在输送机水平段的正上方。冷却水主管的一端设有冷却水入口,冷却水主管的另一端与冷却水支管连接。冷却水支管的下沿开设有喷洒孔。即,冷却水支管的下部开设有喷洒孔,冷却水由喷洒孔向下喷出。
优选的是,所述冷却水主管上还设有冷却水阀,冷却水阀控制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开闭。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支管平行设置在链斗上部,且与输送机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冷却水支管上开设有多个喷洒孔,多个喷洒孔均匀分布。优选,所述冷却水支管的长度与链斗的宽度相等或基本相等。此处,所述链斗的宽度是指,链斗在与振动筛上物料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的下端面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下端面的水平高度。
在本发明中,该系统还包括观察装置。观察装置设置在振动筛盖板的上部,且位于振动筛盖板与热成像仪之间。作为优选,所述观察装置为热成像仪观察罩。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包括侧壁罩体、顶部观察孔和底部观察孔。其中,侧壁罩体的顶端边缘所围成的区域即为顶部观察孔。侧壁罩体的底端边缘所围成的区域即为底部观察孔。
优选的是,振动筛上的成像区包括第一成像区和第二成像区,第一成像区位于第二成像区的上游。所述热成像仪围绕所述观察装置在竖直平面内做往复运动,热成像仪通过观察装置对进入振动筛上第一成像区和/或第二成像区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和/或二次热成像图像。
优选的是,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还包括前盖板和后盖板。其中,前盖板设置在所述侧壁罩体的底部,且位于底部观察孔的上游侧。后盖板设置在所述侧壁罩体的底部,且位于底部观察孔的下游侧。
优选的是,根据热成像仪围绕观察装置在竖直平面内做往复运动的位置变化,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同步在底部观察孔所在的平面内沿着振动筛的长度方向移动。作为优选,所述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形成的孔隙的中心、顶部观察孔的中心、热成像仪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此处,设定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所形成的孔隙的长度为L2,L2满足下述关系式:
L2>k1*(V1/X)+f…………(公式10)。
其中:k1为系数,取值为2~3。V1为振动筛上物料运行速度,mm/s。X为热成像仪单位时间帧数,帧/s。f为振动筛左右振幅,mm。
作为优选,振动筛的盖板上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宽度与振动筛的宽度相等或基本相等。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位于振动筛盖板上的开孔上部。作为优选,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的底部观察孔与振动筛盖板上的开孔大小相等、位置重合。
在本发明中,该系统还包括数据处理模块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所述热成像仪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同时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灭火气体阀、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冷却水阀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数据处理模块、热成像仪、灭火气体阀、冷却水阀的操作。
如图1所示,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在解析塔和吸附塔之间循环,解析塔、吸附塔、输送机、缓冲仓等各环节均为气密结构,且活性炭在以上装置中是大量聚集状态,偶尔出现的高温活性炭可能处在一团常温活性炭的包围之中,难以全面检出高温活性炭颗粒。
在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中,活性炭在解析塔和吸附塔之间循环,所有活性炭在循环中均需经过振动筛筛除活性炭粉。活性炭粉筛除是解析塔(高温加热环节)的后续工序,活性炭颗粒在振动筛上是翻滚平铺状态。因此,在活性炭筛分环节对高温活性炭颗粒(或自燃活性炭)进行检测,更有利于发现活性炭烟气净化工序中的高温活性炭颗粒。
在本申请中,提供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振动筛上成像区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热成像图像;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区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则热成像仪继续监测振动筛上进入成像区内的物料。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时,记录所述高温点物料在成像区内的发现位置;待相应高温物料移动至输送机上(优选移动至输送机的水平段位置),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对其进行隔氧灭火处理(即喷吹灭火气体),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则对其进行喷水降温处理,从而实现对高温物料的熄灭和冷却。
热成像仪检测到自燃活性炭颗粒即高温点后,相对安全的处置方式主要包括:1、排出自燃活性炭;而排出自燃活性炭往往会增加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的损耗,排出的自燃活性炭颗粒还需要进一步处置;2、熄灭自燃活性炭;自燃的活性炭遇水后有发生水煤气反应的缺点,所以无水的熄灭自燃活性炭方法更适合活性炭烟气净化工艺;3、熄灭并冷却活性炭;自燃活性炭颗粒熄灭后,如继续保持自燃点以上高温状态,遇到空气还可能发生自燃,所以要安全处置自燃活性炭颗粒,需要熄灭自燃活性炭后降温。本发明的自燃活性炭冷却熄灭装置,采用氮气、CO2、惰性气体等能隔绝氧气的气体灭火,在无氧气氛下喷水降温,是一种适合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的自燃活性炭冷却熄灭装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为灭火气体喷吹装置。本发明在输送机接近振动筛的水平段合适位置设置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下端面至输送机中链斗口沿平面的距离不大于链斗高度。所述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包括灭火气体主管、灭火气体支管,灭火气体支管与灭火气体主管连通,灭火气体主管的一端设有灭火气体入口。灭火气体主管与灭火气体支管均平行设置在链斗上部,灭火气体主管与输送机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灭火气体支管与灭火气体主管垂直设置。灭火气体支管下沿开设多个灭火气体喷吹孔,多个灭火气体喷吹孔均匀分布,工作时灭火气体通过灭火气体喷吹孔向下方喷吹。灭火气体支管上可以开设单列或者多列的灭火气体喷吹孔,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在工作时,各灭火气体喷吹孔喷出的灭火气体流量基本一致。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开闭由设置在灭火气体主管上的灭火气体阀控制,且灭火气体阀位于灭火气体支管与灭火气体主管连接位置的上游。在本发明中,所述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灭火气体喷吹量VN满足以下关系式:
其中:VN为灭火气体的喷吹量,L/s;LK为输送机中链斗的宽度,mm;LN为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长度,mm;LJ为输送机的链节长度,mm;HN为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下端面至输送机中链斗口沿平面的距离,mm;LH为输送机中链斗高度,mm;V2max为输送机中链斗的最大运行速度,mm/s。
公式1中引入多个变量,充分考虑在熄灭自燃活性炭颗粒的过程中,灭火气体所需的高度空间、水平覆盖范围、喷吹时间等因素,进而精准控制灭火气体的用量,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达到熄灭自燃活性炭颗粒的同时,也能控制灭火气体的使用成本。按照公式1计算的灭火气体喷吹量,可以确保每个链斗在经过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单位时间(LJ/V2max)内,从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灭火气体喷吹孔位置到对应链斗底部空间容积内能填充满灭火气体,确保阴燃活性炭与空气隔绝,达到熄灭的效果。
将记录高温活性炭颗粒在振动筛上成像区内发现位置的时刻设定为t0。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灭火气体喷吹量后,再根据公式6计算出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开始工作的时刻(即灭火气体阀打开的时刻),根据公式7计算出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停止工作的时刻 (即灭火气体阀关闭的时刻)。其中,公式6和公式7如下所示:
即从t0时刻起,经过t3时间后,打开灭火气体阀,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开始对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待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对高温物料持续喷吹时间t4后,关闭灭火气体阀,所述高温物料达到熄灭的效果。即根据公式7确定的喷吹灭火气体的时长能保证自燃活性炭颗粒隔绝氧气,熄灭其自燃状态。
另外,如图10所示,输送机由电机M驱动,电机M工作时,由变频器VF调节其转速(也有其它调速方式,可以达到和变频器相似的调速效果)。变频器VF受主控监控。输送机上物料的运行速度V2、电机M的转速RV、变频器VF的频率f1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V2=k6*RV=k6*k7*f1…………(公式11);
其中:k6为常数,与减速机变比、星轮半径有关;k7为常数,与电机极数、电机转差率有关。将公式11代入公式6和公式7中,即可以根据生产中输送机给定频率f1确定延时时间t3和t4。
在本发明中,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为冷却水喷洒装置。本发明采用水作为介质对高温活性炭进行降温。一般来说,燃烧的炭遇水时会发生水煤气反应,但是在本发明的应用场景中,自燃活性炭颗粒熄灭后的高温活性炭颗粒为活性炭颗粒中的局部高温点,高温活性炭颗粒的体积和范围都很小,遇水后会迅速降温,没有形成持续的水煤气反应的条件;同时,考虑到水的低廉成本和易于获得,因此,本发明采用水作为冷却介质。
在本发明中,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设置在输送机的正上方。一般来说,冷却水喷洒装置的下端面至输送机中链斗口沿平面的距离小于链斗高度。如图14所示,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冷却水支管所在平面的高度要低于所述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灭火气体支管所在平面的高度,即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喷洒孔与链斗口沿平面的距离要小于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灭火气体喷吹孔与链斗口沿平面的距离。在水平方向上,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冷却水支管设置在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多根灭火气体支管的中间靠后(即中下游)的区域,以确保冷却水喷洒是在无氧环境中进行。
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包括冷却水主管、冷却水支管,冷却水主管一端设有冷却水入口,冷却水水管的另一端与冷却水支管连接。冷却水支管平行设置在链斗上部,且冷却水支管与输送机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冷却水支管下沿设置多个喷洒孔,多个喷洒孔均匀分布,工作时冷却水通过喷洒孔向下方喷洒。冷却水喷洒装置的投影不超出链斗范围,即冷却水喷洒装置在工作时,冷却水不会喷洒到下方链斗以外区域。冷却水支管上可以开设单列或者多列的喷洒孔,冷却水喷洒装置在工作时,各喷洒孔喷出的冷却水流量基本一致。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开闭由设置在冷却水主管上的冷却水阀控制。在本发明中,根据活性炭和冷却水的热平衡,
可得:
Cht*Mht*ΔTht=[CH1*Te1-CH2*Te2+hhz]*MH;
即有:Cht*LLht*t*ΔTht=[CH1*Te1-CH2*Te2+hhz]*LLH*t;
由此,得到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喷水量LLH满足下述关系式:
一般来说,从解析塔排出的冷却活性炭颗粒平均温度约为120~140℃,热成像仪检测到的自燃或高温活性炭在420℃左右,经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吹灭火气体进行熄灭处理后还会具有较高的温度,在公式5中,例如冷却水量按将活性炭降温15~20℃考虑(例如ΔTht=20℃),以确保冷却水在冷却过程全部转化为水蒸气,即液态水不带入链斗,此时冷却水在热交换过程中升温到了当地大气压下的水蒸发温度,例如100℃。此处所述的水蒸发温度,是指水在快速大量蒸发时的温度。也就是说,本发明通过精准控制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喷水量,避免了将液态水带入输送机甚至整个烟气净化装置中,从而避免液态水在输送系统中会导致活性炭粉粘连在输送设备上,同时,还可避免液态水和活性炭中未解析完全的SO2反应形成H2SO4而腐蚀输送设备。即本发明采用成本低廉易于获得的水作为冷却活性炭的介质,在降低使用成本的同时,还避免了水作为冷却介质时可能会出现的技术问题。
此外,在上述公式5中,LLht为待冷却的活性炭流量,kg/s。从图9中可以看出,经过输送机上冷却水喷洒装置的链斗内的活性炭颗粒来自解析塔排料装置(如辊式给料机),当前待冷却的活性炭流量与过去某一时刻解析塔排料装置的流量相同,这中间相差的时间长度t为:
t=t1+k…………(公式12);
其中:t1为热成像仪检测到高温活性炭颗粒(或自燃活性炭颗粒)后,冷却水阀等待开阀时长,单位s;k为常数,表示活性炭颗粒从解析塔排料装置处运行到高温活性炭颗粒的发现位置时长,单位s。
将记录高温活性炭颗粒在振动筛上成像区内发现位置的时刻设定为t0。由此,t0时刻往前推k时间,测得当时解析塔排料装置的活性炭下料流量即可得到待冷却的活性炭流量。根据公式5计算得到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喷水量后,再根据公式8计算出冷却水喷洒装置开始工作的时刻(即冷却水阀打开的时刻),根据公式9计算出冷却水喷洒装置停止工作的时刻(即冷却水阀关闭的时刻)。其中,公式8和公式9如下所示:
即从t0时刻起,经过t1时间后,打开冷却水阀,冷却水喷洒装置开始对高温物料喷水。待冷却水喷洒装置对高温物料持续喷水时间t2后,关闭冷却水阀,所述高温物料达到冷却的效果。即根据公式9确定的喷水时长能保证高温活性炭颗粒被冷却水喷淋到降温。
此外,将公式11代入公式8和公式9中,即可以根据生产中输送机给定频率f1确定延时时间t1和t2。
作为优选,本发明方法中具体的高温检测过程为:该方法首先对进入振动筛上第一成像区内的物料进行拍摄,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根据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第一成像区内的物料是否具有疑似高温点;对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的物料进行追踪拍摄,获取该疑似高温点处物料进入第二成像区内的二次热成像图像;根据所述二次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该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当确认所述疑似高温点为高温点时,记录所述高温点物料在第二成像区内的发现位置并报警。
在本发明中,所述热成像图像(即一次热成像图像或二次热成像图像)为带温度信息的红外线图片,从热成像图像中可以读取到成像区内各个点的物料的温度信息。将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1与目标温度T0进行比较,可以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中是否具有高温点。若T1≤T0,则判断一次热成像图像中不具有高温点,热成像仪对后续进入第一成像区内的物料继续进行高温监测。若T1>T0,则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热成像仪进一步对该疑似高温点处物料进行拍摄,获取其在第二成像区内的二次热成像图像。将所述二次热成像图像划分为n个区域(例如划分为九宫格),获取n个区域中的最高温度值 T2,将T2与目标温度T0进行比较,进而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若T2≤T0,则判断该疑似高温点为假高温点,热成像仪对后续进入第一成像区内的物料继续进行高温监测。若T2>T0,则确认该疑似高温点为高温点,通过最高温度值T2对应在二次热成像图像上的区域,从而确定该高温点处物料在第二成像区内的发现位置并向主控(即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报警。为进一步体现所述高温检测的准确性或精准度,所述二次热成像图像可以是连续拍摄的多张图片,通过对该疑似高温点处物料在连续拍摄的多张图片中的温度信息进行对比,从而针对该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在高温物料的运输过程中,当物料温度达到一定值时,物料内部会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进一步提高物料的温度;但由于运输过程中物料之间存在振动或者内部位置相对变化从而又能破坏物料发生氧化放热反应的条件,进而使得物料的温度下降。如果单纯地在检测到一次高温点后,即直接通过一次热成像图像判定该处物料出现高温或者自燃的情况,进而对该高温点处物料的发现位置进行标记并报警处理,难免存在检测不准确而造成处理不当的情况。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将识别高温点物料的过程分为初步判断疑似高温点,并针对疑似高温点进行追踪判定,从而得到准确的高温点的判断数据。物料高温点的精准判断,还有利于后续针对高温点物料的进一步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物料在振动筛或输送机运输的过程中,由于输送装置自身的振动,会使得输送装置上的物料颗粒之间出现局部相对位移,使得原本可能自燃的物料释放热量,从而由最初的疑似高温点判定为假高温点。
一般来说,振动筛主体是密封结构,活性炭在振动筛内运动,现有振动筛内设置热电偶等常规检测方式难以捕捉快速经过的高温活性炭颗粒。热成像仪布置在振动筛内有空间不足、工作环境恶劣(振动、粉尘)的问题。因此,需要对现有振动筛做改造,以适应热成像仪检测高温活性炭颗粒的要求。
在本申请中,所述热成像仪设置在振动筛盖板的上方(即热成像仪独立于振动筛设置),振动筛的盖板上设有开孔,热成像仪通过所述开孔对振动筛筛板上流过的活性炭进行实时监测。如此设置,虽简单方便,但振动筛筛板上则需要开设较大尺寸的开孔。而大尺寸的开孔会带来以下问题:1、因需保证热成像仪成像,开孔正上方无法设置除尘,振动筛工作粉尘外溢,严重影响周边环境;2、活性炭颗粒在筛分中跳出振动筛,增加活性炭损耗;3、异物容易从振动筛开孔进入烟气净化装置,影响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方案进一步优化,缩小上述开孔尺寸,在振动筛盖板上设置细长的开孔,所述开孔的宽度同振动筛的宽度,以保证热成像仪能够检测到全部从振动筛筛板上流过的活性炭。同时,在振动筛盖板的开孔上部安装观察装置(如热成像仪观察罩)。观察装置包括侧壁罩体,其上部和底部均开设观察孔,即为顶部观察孔和底部观察孔,所述顶部观察孔设置在侧壁罩体的顶端,所述底部观察孔设置在侧壁罩体的底端。一般来说,观察装置的底部观察孔与振动筛盖板上的开孔大小相等、位置重合。所述观察装置能够保证热成像仪通过顶部观察孔、底部观察孔对振动筛上活性炭颗粒成像的光学通道畅通,观察装置的高度可以根据经验确定或者按需进行调节,其约束条件主要是保证其侧面具有足够的吸尘面积、保证活性炭颗粒不会跳出振动筛。同时,观察装置还能起到排除观测障碍,优化成像环境、成像背景的作用。
在本发明中,所述热成像仪通过围绕观察装置在竖直平面内做往复运动,进而能够实时通过观察装置对进入第一成像区或第二成像区内的物料进行拍摄,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或二次热成像图像,进而更加精准地实现对物料的高温检测。相应的,所述观察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底部观察孔上游侧的前盖板及设置在底部观察孔下游侧的后盖板。根据热成像仪围绕观察装置在竖直平面内做往复运动的位置变化,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同步在底部观察孔所在的平面内沿着振动筛的长度方向移动,即观察装置内的前盖板与后盖板的位置根据热成像仪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所述前盖板、后盖板与底部观察孔之间形成的孔隙的中心、顶部观察孔的中心、热成像仪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其中,所述前盖板与后盖板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避免前述由于在振动筛盖板上开设大尺寸观察孔而带来的问题,降低对除尘风量的要求,同时仍能满足热成像仪检测高温活性炭颗粒的要求。
作为优选,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热成像仪。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设置多个热成像仪,通过控制多个独立的热成像仪对进入成像区内的物料进行拍摄获取热成像图像,从而确保高温检测过程中不遗漏物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全面检测的问题。同时,热成像仪围绕观察装置在竖直平面内做往复运动,即热成像仪的位置可以随着振动筛上物料的输送而移动,针对疑似高温点的物料,热成像仪能够进一步追踪判定,从而使得检测更加精准,也更有利于实现检测的全面性。
作为优选,本发明还可以在观察装置的侧壁罩体上设置除尘开口,在除尘开口上设置吸尘罩。吸尘罩上连接有吸尘管道,吸尘罩通过吸尘管道与除尘装置连接,所述吸尘罩的吸尘能力能保证振动筛工作时无粉尘外溢,解决了筛分时活性炭颗粒粉尘浓度高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所述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高温检测系统还包括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简称主控)、数据处理模块。热成像仪获取物料在成像区内的热成像图像后,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相应物料中是否具有高温点,将判断为高温点的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与主控连接,即向主控发出报警,主控控制进入下一步处理流程。
在本申请中,所述物料即指活性炭,一般为解析塔解析后的新鲜活性炭。
在本申请中,所述“上游”“下游”是根据振动筛、输送机等输送装置上活性炭颗粒的流动方向而言的相对概念,即在输送装置上,活性炭颗粒先经过的位置为上游,后经过的位置为下游。或者,所述“上游”“下游”是根据活性炭灭火降温系统中冷却介质在管道内的流动方向而言的相对概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热成像仪的高温检测方式,通过初步判断疑似高温点,并针对疑似高温点进行追踪判定,从而得到准确的高温点的判断数据,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2、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识别振动筛上成像区内的物料具有高温点的情况下,能够精准控制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喷吹量及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喷水量,实现高温物料的熄灭和冷却,同时避免将液态水带入输送系统,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3、在本发明中,热成像仪围绕观察装置在竖直平面内做往复运动,即热成像仪的位置可以随着振动筛上物料的输送而移动,有利于对物料实现追踪判定,同时解决了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中高温活性炭颗粒难以检测全面的问题。
4、本发明在振动筛盖板与热成像仪之间设置观察装置,避免了因为检测而在振动筛盖板上开设大尺寸观察孔的问题,观察装置的设置能够排除观测障碍,优化成像环境、成像背景,同时保证活性炭颗粒不会跳出振动筛,进而确保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活性炭脱硫脱硝装置工作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解析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中热成像仪获取第一成像区内物料的一次热成像图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热成像仪获取第二成像区内物料的二次热成像图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观察装置的位置及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热成像仪、主控、数据处理模块的关系图;
图8为本发明中热成像仪的数据处理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自燃活性炭颗粒灭火处理流程的逻辑框图;
图12为本发明中高温活性炭颗粒降温处理流程的逻辑框图;
图13为本发明中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与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发明中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与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1:热成像仪;2:振动筛;201:盖板;3:成像区;301:第一成像区;302:第二成像区;4:观察装置;401:侧壁罩体;402:顶部观察孔;403:底部观察孔;404:前盖板;405:后盖板;5:输送机;501:链斗;6: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01:冷却水主管;602:冷却水支管;603:喷洒孔;604:冷却水阀;7: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01:灭火气体主管;702:灭火气体支管;703:灭火气体喷吹孔;704:灭火气体阀;A1:数据处理模块;A2: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系统。
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系统或一种用于第一种实施方案所述方法的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热成像仪1、振动筛2、输送机5、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所述振动筛2的卸料口与输送机5的进料口连接。振动筛2上设有盖板201。热成像仪1设置在振动筛2盖板201的上方。输送机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和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设置在输送机5水平段的上方。所述振动筛2上设有成像区3。
在本发明中,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为设置在输送机5水平段上方的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包括灭火气体主管701、灭火气体支管702。灭火气体主管701和灭火气体支管702均设置在输送机5水平段的正上方。灭火气体主管701的一端设有灭火气体入口。灭火气体支管702与灭火气体主管701连通。灭火气体支管702的下沿开设有灭火气体喷吹孔703。作为优选,灭火气体喷吹装置还包括灭火气体阀704。所述灭火气体阀704设置在灭火气体主管701上,且位于灭火气体支管702与灭火气体主管701连接位置的上游,灭火气体阀704控制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开闭。
优选的是,所述输送机5为链斗式输送机,链斗式输送机内均匀设置多个链斗501,每个链斗501均开口向上。其中,灭火气体主管701与输送机5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灭火气体支管702与灭火气体主管701垂直设置。作为优选,灭火气体支管702上开设有多个灭火气体喷吹孔703,多个灭火气体喷吹孔703均匀分布。优选,所述灭火气体支管702的长度与链斗501的宽度相等或基本相等。
作为优选,在灭火气体喷吹装置中,所述灭火气体支管702的数量为1~8根,优选为2~6 根。每根灭火气体支管702均与灭火气体主管701连通,各灭火气体支管702间隔平行设置。多根灭火气体支管702与灭火气体主管701构成鱼骨状空心结构的灭火气体喷吹装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为设置在输送机5水平段上方的冷却水喷洒装置。冷却水喷洒装置包括冷却水主管601、冷却水支管602。冷却水主管601和冷却水支管 602均设置在输送机5水平段的正上方。冷却水主管601的一端设有冷却水入口,冷却水主管601的另一端与冷却水支管602连接。冷却水支管602的下沿开设有喷洒孔603。
优选的是,所述冷却水主管601上还设有冷却水阀604,冷却水阀604控制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开闭。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支管602平行设置在链斗501上部,且与输送机5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冷却水支管602上开设有多个喷洒孔603,多个喷洒孔603均匀分布。优选,所述冷却水支管602的长度与链斗501的宽度相等或基本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的下端面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下端面的水平高度。
在本发明中,该系统还包括观察装置4。观察装置4设置在振动筛2盖板201的上部,且位于振动筛2盖板201与热成像仪1之间。作为优选,所述观察装置4为热成像仪观察罩。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包括侧壁罩体401、顶部观察孔402和底部观察孔403。其中,侧壁罩体401的顶端边缘所围成的区域即为顶部观察孔402。侧壁罩体401的底端边缘所围成的区域即为底部观察孔403。
优选的是,振动筛2上的成像区3包括第一成像区301和第二成像区302,第一成像区 301位于第二成像区302的上游。所述热成像仪1围绕所述观察装置4在竖直平面内做往复运动,热成像仪1通过观察装置4对进入振动筛2上第一成像区301和/或第二成像区302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和/或二次热成像图像。
优选的是,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还包括前盖板404和后盖板405。其中,前盖板404设置在所述侧壁罩体401的底部,且位于底部观察孔403的上游侧。后盖板405设置在所述侧壁罩体401的底部,且位于底部观察孔403的下游侧。
优选的是,根据热成像仪1围绕观察装置4在竖直平面内做往复运动的位置变化,所述前盖板404和后盖板405同步在底部观察孔403所在的平面内沿着振动筛2的长度方向移动。作为优选,所述前盖板404与后盖板405之间形成的孔隙的中心、顶部观察孔402的中心、热成像仪1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作为优选,振动筛2的盖板201上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宽度与振动筛2的宽度相等或基本相等。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位于振动筛2盖板201上的开孔上部。作为优选,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的底部观察孔403与振动筛2盖板201上的开孔大小相等、位置重合。
在本发明中,该系统还包括数据处理模块A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所述热成像仪1与数据处理模块A1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A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同时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灭火气体阀704、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冷却水阀604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控制数据处理模块A1、热成像仪1、灭火气体阀704、冷却水阀604的操作。
实施例1
如图9所示,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热成像仪1、振动筛2、输送机5、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所述振动筛2的卸料口与输送机5的进料口连接。振动筛2上设有盖板201。热成像仪1设置在振动筛2盖板201 的上方。输送机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和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 设置在输送机5水平段的上方。所述振动筛2上设有成像区3。
实施例2
如图13和14所示,重复实施例1,只是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为设置在输送机5水平段上方的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包括灭火气体主管701、灭火气体支管702。灭火气体主管701和灭火气体支管702均设置在输送机5水平段的正上方。灭火气体主管701的一端设有灭火气体入口。灭火气体支管702与灭火气体主管701连通。灭火气体支管702的下沿开设有灭火气体喷吹孔703。灭火气体喷吹装置还包括灭火气体阀704。所述灭火气体阀704设置在灭火气体主管701上,且位于灭火气体支管702与灭火气体主管701连接位置的上游,灭火气体阀704控制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开闭。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2,只是所述输送机5为链斗式输送机,链斗式输送机内均匀设置多个链斗 501,每个链斗501均开口向上。其中,灭火气体主管701与输送机5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灭火气体支管702与灭火气体主管701垂直设置。灭火气体支管702上开设有多个灭火气体喷吹孔703,多个灭火气体喷吹孔703均匀分布。所述灭火气体支管702的长度与链斗501的宽度相等。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3,只是在灭火气体喷吹装置中,所述灭火气体支管702的数量为4根。每根灭火气体支管702均与灭火气体主管701连通,各灭火气体支管702间隔平行设置。多根灭火气体支管702与灭火气体主管701构成鱼骨状空心结构的灭火气体喷吹装置。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4,只是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为设置在输送机5水平段上方的冷却水喷洒装置。冷却水喷洒装置包括冷却水主管601、冷却水支管602。冷却水主管601设置和冷却水支管602均在输送机5水平段的正上方。冷却水主管601的一端设有冷却水入口,冷却水主管601的另一端与冷却水支管602连接。冷却水支管602的下沿开设有喷洒孔603。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5,只是所述冷却水主管601上还设有冷却水阀604,冷却水阀604控制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开闭。所述冷却水支管602平行设置在链斗501上部,且与输送机5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冷却水支管602上开设有多个喷洒孔603,多个喷洒孔603均匀分布。所述冷却水支管602的长度与链斗501的宽度相等。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的下端面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下端面的水平高度。
实施例7
如图4-6所示,重复实施例6,只是该系统还包括观察装置4。观察装置4设置在振动筛 2盖板201的上部,且位于振动筛2盖板201与热成像仪1之间。所述观察装置4为热成像仪观察罩。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包括侧壁罩体401、顶部观察孔402和底部观察孔403。其中,侧壁罩体401的顶端边缘所围成的区域即为顶部观察孔402。侧壁罩体401的底端边缘所围成的区域即为底部观察孔403。
振动筛2上的成像区3包括第一成像区301和第二成像区302,第一成像区301位于第二成像区302的上游。所述热成像仪1围绕所述观察装置4在竖直平面内做往复运动,热成像仪1通过观察装置4对进入振动筛2上第一成像区301和第二成像区302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和二次热成像图像。
实施例8
重复实施例7,只是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还包括前盖板404和后盖板405。其中,前盖板 404设置在所述侧壁罩体401的底部,且位于底部观察孔403的上游侧。后盖板405设置在所述侧壁罩体401的底部,且位于底部观察孔403的下游侧。根据热成像仪1围绕观察装置4在竖直平面内做往复运动的位置变化,所述前盖板404和后盖板405同步在底部观察孔403所在的平面内沿着振动筛2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前盖板404与后盖板405之间形成的孔隙的中心、顶部观察孔402的中心、热成像仪1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实施例9
重复实施例8,只是振动筛2的盖板201上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宽度与振动筛2的宽度相等。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位于振动筛2盖板201上的开孔上部。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的底部观察孔403与振动筛2盖板201上的开孔大小相等、位置重合。
实施例10
如图7和10所示,重复实施例9,只是该系统还包括数据处理模块A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所述热成像仪1与数据处理模块A1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A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同时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灭火气体阀704、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冷却水阀604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控制数据处理模块A1、热成像仪1、灭火气体阀704、冷却水阀604的操作。
实施例11
如图3所示,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热成像仪1对进入振动筛2上成像区3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
2)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区3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
2a)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则重复步骤1);
2b)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该高温点处的物料在振动筛2上成像区3 内的发现位置;
3)当所述高温点处的物料移动至输送机5上,对相应高温物料进行隔氧灭火处理和喷水降温处理。
实施例12
重复实施例11,只是在步骤3)中,所述对相应高温物料进行隔氧灭火处理,具体为:当所述高温点处的物料由振动筛2移动至输送机5的水平段位置,通过设置在输送机5上的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对相应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从而实现对高温物料的熄灭。所述灭火气体为氮气。
实施例13
重复实施例12,只是在步骤3)中,所述对相应高温物料进行喷水降温处理,具体为:当所述高温点处的物料由振动筛2移动至输送机5的水平段位置,通过设置在输送机5上的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对相应高温物料进行喷水降温,从而实现对高温物料的冷却。
实施例14
重复实施例13,只是在步骤3)所述的隔氧灭火处理中,灭火气体的喷吹量VN满足下述关系式:
其中:VN为灭火气体的喷吹量,L/s;LK为输送机中链斗的宽度,mm;LN为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的长度,mm;LJ为输送机的链节长度,mm;HN为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的下端面至输送机中链斗口沿平面的距离,mm;LH为输送机中链斗高度,mm;V2max为输送机中链斗的最大运行速度,mm/s。
实施例15
重复实施例14,只是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中各参数满足下述关系式:
WN=k1*LK…………(公式2);
LN=k2*3*LJ…………(公式3);
LN0=k3*LJ…………(公式4);
其中:WN为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的宽度,mm;LK为输送机中链斗的宽度,mm;k1 为系数,k1=1;LN为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的长度,mm;LJ为输送机的链节长度,mm;k2 为系数,k2=1.3;LN0为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中相邻喷口间的间距,mm;k3为系数,k3=0.8。
实施例16
重复实施例15,只是在步骤3)所述的喷水降温处理中,喷水量LLH满足下述关系式:
其中:LLH为单位时间内喷出的冷却水流量,kg/s;Cht为活性炭比热容,kJ/(kg·℃);LLht为待冷却的活性炭流量,kg/s;ΔTht为活性炭降温目标,℃;CH1为水在蒸发温度下的比热容,kJ/(kg·℃);Te1为水的蒸发温度,℃;Te2为冷却水的初始温度,℃;CH2为水在初始温度下的比热容,kJ/(kg·℃);hhz为水在蒸发温度下的汽化潜热,kJ/kg。
实施例17
如图11所示,重复实施例16,只是在步骤2b)中,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将记录所述高温点处的物料在振动筛2上成像区3内发现位置的时刻设定为t0。
步骤3)中所述的隔氧灭火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a1)获取所述发现位置至振动筛2尾部的距离XL1及振动筛2尾部至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的距离XL3,结合振动筛2上物料运行速度V1及输送机5上物料的运行速度V2,得到所述高温点处物料从发现位置运行到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的位置所需的时间t3:
3b1)从t0时刻开始,经过t3时间后,打开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的灭火气体阀704,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对相应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
3c1)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对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持续时间t4后,关闭灭火气体阀 704,所述高温物料达到熄灭的效果;其中喷吹灭火气体持续时间t4满足下述关系式:
其中:k4为系数,k4=3;LJ为输送机的链节长度,mm。
实施例18
如图12所示,重复实施例17,只是步骤3)中所述的喷水降温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a2)获取所述发现位置至振动筛2尾部的距离XL1及振动筛2尾部至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的距离XL2,结合振动筛2上物料运行速度V1及输送机5上物料的运行速度V2,得到所述高温点处物料从发现位置运行到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的位置所需的时间t1:
3b2)从t0时刻开始,经过t1时间后,打开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的冷却水阀604,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对相应高温物料喷水降温;
3c2)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对高温物料喷水持续时间t2后,关闭冷却水阀604,所述高温物料达到冷却的效果;其中喷水持续时间t2满足下述关系式:
其中:k5为系数,k5=3;LJ为输送机的链节长度,mm。
实施例19
重复实施例18,只是所述振动筛2上设有盖板201,进入振动筛2内的物料沿振动筛2 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成像区3包括第一成像区301和第二成像区302.在所述振动筛2上,第一成像区301位于第二成像区302的上游。
在步骤1)中,所述热成像仪1对进入振动筛2上成像区3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具体为:
1a)将热成像仪1设置在振动筛2盖板201的上方,振动筛2盖板201的上部设有观察装置4,且观察装置4位于振动筛2盖板201与热成像仪1之间;
1b)所述热成像仪1围绕所述观察装置4在竖直平面内做往复运动,所述热成像仪1通过观察装置4对进入振动筛2上第一成像区301和第二成像区302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和二次热成像图像。
实施例20
如图8所示,重复实施例19,只是在步骤2)中,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区3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具体为:
热成像仪1对进入振动筛2上第一成像区301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一次热成像图像。根据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1,将该最高温度值 T1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若T1≤T0,则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重复步骤1)。若T1>T0,则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T0的取值为420℃。
当判断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则热成像仪1追踪拍摄所述疑似高温点处的物料进入振动筛2上第二成像区302内的二次热成像图像,进一步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
将所述二次热成像图像划分为九宫格的9个区域,获取9个区域中每个区域的最高温度,选取9个最高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值T2,将该最高温度值T2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若T2≤T0,则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为假高温点,重复步骤1)。若T2>T0,则确认所述疑似高温点为高温点。通过该最高温度值T2对应在二次热成像图像上的区域,从而确定该高温点处物料在振动筛2上第二成像区302内的发现位置并记录。
实施例21
重复实施例20,只是所述观察装置4为热成像仪观察罩。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包括侧壁罩体401、顶部观察孔402和底部观察孔403。其中,侧壁罩体401的顶端边缘所围成的区域即为顶部观察孔402。侧壁罩体401的底端边缘所围成的区域即为底部观察孔403。所述热成像仪1通过顶部观察孔402和底部观察孔403对进入振动筛2上第一成像区301和第二成像区302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进而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和二次热成像图像。
实施例22
重复实施例21,只是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还包括前盖板404和后盖板405。其中,前盖板404设置在所述侧壁罩体401的底部,且位于底部观察孔403的上游侧。后盖板405设置在所述侧壁罩体401的底部,且位于底部观察孔403的下游侧。根据热成像仪1围绕观察装置4在竖直平面内做往复运动的位置变化,所述前盖板404和后盖板405同步在底部观察孔403所在的平面内沿着振动筛2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前盖板404与后盖板405之间形成的孔隙的中心、顶部观察孔402的中心、热成像仪1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实施例23
重复实施例22,只是振动筛2的盖板201上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宽度与振动筛2的宽度相等。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位于振动筛2盖板201上的开孔上部。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的底部观察孔403与振动筛2盖板201上的开孔大小相等、位置重合。
实施例24
重复实施例23,只是所述热成像仪1与数据处理模块A1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A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同时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灭火气体阀704、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冷却水阀604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当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区3内的物料具有高温点时,数据处理模块A1向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报警,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通过控制灭火气体阀704和冷却水阀604的操作来实现对相应高温物料的隔氧灭火处理和喷水降温处理。
应用实施例1
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方法,使用实施例10中的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热成像仪1对进入振动筛2上第一成像区301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一次热成像图像;
2)根据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区3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
根据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1=180℃,将该最高温度值T1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T0的取值为420℃。由于T1<T0,因此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重复步骤1)。
应用实施例2
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方法,使用实施例10中的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热成像仪1对进入振动筛2上第一成像区301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一次热成像图像;
2)根据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区3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
根据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1=422℃,将该最高温度值T1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T0的取值为420℃。由于T1>T0,因此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
热成像仪1追踪拍摄所述疑似高温点处的物料进入振动筛2上第二成像区302内的二次热成像图像,进一步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
将所述二次热成像图像划分为九宫格,获取9个区域中每个区域的最高温度,选取9个最高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值T2=407℃,将该最高温度值T2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由于T2<T0,因此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为假高温点。重复步骤1)。
应用实施例3
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方法,使用实施例10中的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热成像仪1对进入振动筛2上第一成像区301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一次热成像图像;
2)根据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第一成像区301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
根据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1=423℃,将该最高温度值T1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T0的取值为420℃。由于T1>T0,因此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
热成像仪1追踪拍摄所述疑似高温点处的物料进入振动筛2上第二成像区302内的二次热成像图像,进一步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
将所述二次热成像图像划分为九宫格,获取9个区域中每个区域的最高温度,选取9个最高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值T2=425℃,将该最高温度值T2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由于T2>T0,因此确认所述疑似高温点为高温点。通过该最高温度值T2对应在二次热成像图像上的区域,从而确定该高温点处物料在振动筛2上第二成像区302内的发现位置并记录。
3)当所述高温点处的物料由振动筛2移动至输送机5的水平段位置,通过设置在输送机 5上的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对相应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同时通过设置在输送机5上的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对相应高温物料进行喷水降温,从而实现对高温物料的熄灭与冷却。
将记录所述高温点处的物料在振动筛2上成像区3内发现位置的时刻设定为t0。
步骤3)中所述的灭火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a1)获取所述发现位置至振动筛2尾部的距离XL1=2000mm,及振动筛2尾部至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的距离XL3=7500mm,结合振动筛2上物料运行速度V1=100mm/s,及输送机5上物料的运行速度V2=400mm/s,得到所述高温点处物料从发现位置运行到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的位置所需的时间t3:
3b1)从t0时刻开始,经过t3时间后,打开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的灭火气体阀704,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对相应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此处的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为灭火气体喷吹装置,所述灭火气体为氮气。
3c1)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对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持续时间t4后,关闭灭火气体阀 704,所述高温物料达到熄灭的效果;其中喷吹灭火气体持续时间t4满足下述关系式:
其中:k4为系数,k4=3;LJ为输送机的链节长度,LJ=300mm。
步骤3)中所述的喷水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a)获取所述发现位置至振动筛2尾部的距离XL1=2000mm,及振动筛2尾部至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的冷却水支管602之间的距离XL2=8000mm,结合振动筛2上物料运行速度V1=100mm/s,及输送机5上物料的运行速度V2=400mm/s,得到所述高温点处物料从发现位置运行到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的位置所需的时间t1:
3b)从t0时刻开始,经过t1时间后,打开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的冷却水阀604,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对相应高温物料进行喷水降温处理;此处的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 6为冷却水喷洒装置。
3c)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对高温物料喷水持续时间t2后,关闭冷却水阀604,所述高温物料达到熄灭冷却的效果;其中喷水持续时间t2满足下述关系式:
其中:k5为系数,k5=4;LJ为输送机的链节长度,LJ=300mm。
其中,所述灭火气体的喷吹量VN为:
其中:VN为灭火气体的喷吹量,L/s;LK为输送机中链斗的宽度,LK=800mm;LN为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的长度,LN=800mm;LJ为输送机的链节长度,LJ=300mm;HN为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的下端面至输送机中链斗口沿平面的距离,HN=40mm;LH为输送机中链斗高度,LH=200mm;V2max为输送机中链斗的最大运行速度,V2max=500mm/s。
检测到的高温活性炭经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喷吹氮气熄灭处理后仍具有较高温度,继续采用冷却水喷洒装置进行喷水降温处理。所述喷水降温处理的喷水量LLH为:
其中:LLH为单位时间内喷出的冷却水流量,kg/s。Cht为活性炭比热容,Cht=0.84kJ/(kg·℃)。 LLht为待熄灭冷却的活性炭流量,LLht=8kg/s。ΔTht为活性炭降温目标,ΔTht=45℃。CH1为标准大气压下100℃水的比热容,CH1=4.22kJ/(kg·℃)。Te1为水的蒸发温度,Te1=100℃。Te2为冷却水的初始温度,Te2=25℃。CH2为水在初始温度下的比热容,CH2=4.177kJ/(kg·℃)。hhz为在标准大气压下100℃水的汽化潜热,hhz=2257.1kJ/kg。
Claims (17)
1.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热成像仪(1)对进入振动筛(2)上成像区(3)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
2)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区(3)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
2a)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则重复步骤1);
2b)若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该高温点处的物料在振动筛(2)上成像区(3)内的发现位置;
3)当所述高温点处的物料移动至输送机(5)上,对相应高温物料进行隔氧灭火处理和喷水降温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对相应高温物料进行隔氧灭火处理,具体为:当所述高温点处的物料由振动筛(2)移动至输送机(5)上,优选移动至输送机(5)的水平段位置,通过设置在输送机(5)上的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对相应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从而实现对高温物料的熄灭;和/或
在步骤3)中,所述对相应高温物料进行喷水降温处理,具体为:当所述高温点处的物料由振动筛(2)移动至输送机(5)上,优选移动至输送机(5)的水平段位置,通过设置在输送机(5)上的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对相应高温物料进行喷水降温,从而实现对高温物料的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所述的隔氧灭火处理中,灭火气体的喷吹量VN满足以下关系式:
其中:VN为灭火气体的喷吹量,L/s;LK为输送机中链斗的宽度,mm;LN为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的长度,mm;LJ为输送机的链节长度,mm;HN为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的下端面至输送机中链斗口沿平面的距离,mm;LH为输送机中链斗高度,mm;V2max为输送机中链斗的最大运行速度,mm/s;
优选的是,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中各参数满足下述关系式:
WN=k1*LK…………(公式2);
LN=k2*3*LJ…………(公式3);
LN0=k3*LJ…………(公式4);
其中:WN为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的宽度,mm;LK为输送机中链斗的宽度,mm;k1为系数,取值为0.9~1;LN为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的长度,mm;LJ为输送机的链节长度,mm;k2为系数,取值为0.8~2;LN0为在输送机运输方向上,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中相邻喷口间的间距,mm;k3为系数,取值0.5~1。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b)中,当判断所述热成像图像具有高温点,记录当前时刻t0;
步骤3)中所述的隔氧灭火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a1)获取所述发现位置至振动筛(2)尾部的距离XL1及振动筛(2)尾部至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的距离XL3,结合振动筛(2)上物料运行速度V1及输送机(5)上物料的运行速度V2,得到所述高温点处物料从发现位置运行到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的位置所需的时间t3:
3b1)从t0时刻开始,经过t3时间后,打开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的灭火气体阀(704),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对相应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
3c1)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对高温物料喷吹灭火气体持续时间t4后,关闭灭火气体阀(704),所述高温物料达到熄灭的效果;其中喷吹灭火气体持续时间t4满足下述关系式:
其中:k4为系数,取值为2~5;LJ为输送机的链节长度,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喷水降温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a2)获取所述发现位置至振动筛(2)尾部的距离XL1及振动筛(2)尾部至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的距离XL2,结合振动筛(2)上物料运行速度V1及输送机(5)上物料的运行速度V2,得到所述高温点处物料从发现位置运行到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的位置所需的时间t1:
3b2)从t0时刻开始,经过t1时间后,打开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的冷却水阀(604),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对相应高温物料喷水降温;
3c2)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对高温物料喷水持续时间t2后,关闭冷却水阀(604),所述高温物料达到冷却的效果;其中喷水持续时间t2满足下述关系式:
其中:k5为系数,取值为2~5;LJ为输送机的链节长度,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筛(2)上设有盖板(201),进入振动筛(2)内的物料沿振动筛(2)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成像区(3)包括第一成像区(301)和第二成像区(302);在所述振动筛(2)上,第一成像区(301)位于第二成像区(302)的上游;
在步骤1)中,所述热成像仪(1)对进入振动筛(2)上成像区(3)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具体为:
1a)将热成像仪(1)设置在振动筛(2)盖板(201)的上方,振动筛(2)盖板(201)的上部设有观察装置(4),且观察装置(4)位于振动筛(2)盖板(201)与热成像仪(1)之间;
1b)所述热成像仪(1)围绕所述观察装置(4)在竖直平面内做往复运动,所述热成像仪(1)通过观察装置(4)对进入振动筛(2)上第一成像区(301)和/或第二成像区(302)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和/或二次热成像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区(3)内的物料是否具有高温点,具体为:
热成像仪(1)对进入振动筛(2)上第一成像区(301)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得到一次热成像图像;根据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中的最高温度值T1,将该最高温度值T1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若T1≤T0,则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不具有高温点,重复步骤1);若T1>T0,则判断所述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优选,T0的取值范围为390~425℃,优选为400~420℃;
当判断一次热成像图像具有疑似高温点,则热成像仪(1)追踪拍摄所述疑似高温点处的物料进入振动筛(2)上第二成像区(302)内的二次热成像图像,进一步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是否为高温点;
将所述二次热成像图像划分为n个区域,获取n个区域中每个区域的最高温度,选取n个最高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值T2,将该最高温度值T2与设定的目标温度T0进行对比;若T2≤T0,则判断所述疑似高温点为假高温点,重复步骤1);若T2>T0,则确认所述疑似高温点为高温点;通过该最高温度值T2对应在二次热成像图像上的区域,从而确定该高温点处物料在振动筛(2)上第二成像区(302)内的发现位置并记录。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装置(4)为热成像仪观察罩;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包括侧壁罩体(401)、顶部观察孔(402)和底部观察孔(403);其中,侧壁罩体(401)的顶端边缘所围成的区域即为顶部观察孔(402);侧壁罩体(401)的底端边缘所围成的区域即为底部观察孔(403);
所述热成像仪(1)通过顶部观察孔(402)和底部观察孔(403)对进入振动筛(2)上第一成像区(301)和/或第二成像区(302)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进而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和/或二次热成像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温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还包括前盖板(404)和后盖板(405);其中,前盖板(404)设置在所述侧壁罩体(401)的底部,且位于底部观察孔(403)的上游侧;后盖板(405)设置在所述侧壁罩体(401)的底部,且位于底部观察孔(403)的下游侧;
优选的是,根据热成像仪(1)围绕观察装置(4)在竖直平面内做往复运动的位置变化,所述前盖板(404)和后盖板(405)同步在底部观察孔(403)所在的平面内沿着振动筛(2)的长度方向移动;作为优选,所述前盖板(404)与后盖板(405)之间形成的孔隙的中心、顶部观察孔(402)的中心、热成像仪(1)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振动筛(2)的盖板(201)上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宽度与振动筛(2)的宽度相等或基本相等;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位于振动筛(2)盖板(201)上的开孔上部;作为优选,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的底部观察孔(403)与振动筛(2)盖板(201)上的开孔大小相等、位置重合;和/或
所述热成像仪(1)与数据处理模块(A1)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A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同时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灭火气体阀(704)、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冷却水阀(604)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当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进入成像区(3)内的物料具有高温点时,数据处理模块(A1)向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报警,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通过控制灭火气体阀(704)和冷却水阀(604)的操作来实现对相应高温物料的隔氧灭火处理和喷水降温处理。
12.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系统或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热成像仪(1)、振动筛(2)、输送机(5)、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所述振动筛(2)的卸料口与输送机(5)的进料口连接;振动筛(2)上设有盖板(201);热成像仪(1)设置在振动筛(2)盖板(201)的上方;输送机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和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设置在输送机(5)水平段的上方;所述振动筛(2)上设有成像区(3)。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燃活性炭熄灭装置(7)为设置在输送机(5)水平段上方的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灭火气体喷吹装置包括灭火气体主管(701)、灭火气体支管(702);灭火气体主管(701)和灭火气体支管(702)均设置在输送机(5)水平段的正上方;灭火气体主管(701)的一端设有灭火气体入口;灭火气体支管(702)与灭火气体主管(701)连通;灭火气体支管(702)的下沿开设有灭火气体喷吹孔(703);作为优选,灭火气体喷吹装置还包括灭火气体阀(704);所述灭火气体阀(704)设置在灭火气体主管(701)上,且位于灭火气体支管(702)与灭火气体主管(701)连接位置的上游,灭火气体阀(704)控制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开闭;
优选的是,所述输送机(5)为链斗式输送机,链斗式输送机内均匀设置多个链斗(501),每个链斗(501)均开口向上;其中,灭火气体主管(701)与输送机(5)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灭火气体支管(702)与灭火气体主管(701)垂直设置;作为优选,灭火气体支管(702)上开设有多个灭火气体喷吹孔(703),多个灭火气体喷吹孔(703)均匀分布;优选,所述灭火气体支管(702)的长度与链斗(501)的宽度相等或基本相等;
作为优选,在灭火气体喷吹装置中,所述灭火气体支管(702)的数量为1~8根,优选为2~6根;每根灭火气体支管(702)均与灭火气体主管(701)连通,各灭火气体支管(702)间隔平行设置;多根灭火气体支管(702)与灭火气体主管(701)构成鱼骨状空心结构的灭火气体喷吹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活性炭冷却装置(6)为设置在输送机(5)水平段上方的冷却水喷洒装置;冷却水喷洒装置包括冷却水主管(601)、冷却水支管(602);冷却水主管(601)和冷却水支管(602)均设置在输送机(5)水平段的正上方;冷却水主管(601)的一端设有冷却水入口,冷却水主管(601)的另一端与冷却水支管(602)连接;冷却水支管(602)的下沿开设有喷洒孔(603);
优选的是,所述冷却水主管(601)上还设有冷却水阀(604),冷却水阀(604)控制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开闭;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支管(602)平行设置在链斗(501)上部,且与输送机(5)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冷却水支管(602)上开设有多个喷洒孔(603),多个喷洒孔(603)均匀分布;优选,所述冷却水支管(602)的长度与链斗(501)的宽度相等或基本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喷洒装置的下端面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下端面的水平高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观察装置(4);观察装置(4)设置在振动筛(2)盖板(201)的上部,且位于振动筛(2)盖板(201)与热成像仪(1)之间;作为优选,所述观察装置(4)为热成像仪观察罩;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包括侧壁罩体(401)、顶部观察孔(402)和底部观察孔(403);其中,侧壁罩体(401)的顶端边缘所围成的区域即为顶部观察孔(402);侧壁罩体(401)的底端边缘所围成的区域即为底部观察孔(403);
优选的是,振动筛(2)上的成像区(3)包括第一成像区(301)和第二成像区(302),第一成像区(301)位于第二成像区(302)的上游;所述热成像仪(1)围绕所述观察装置(4)在竖直平面内做往复运动,热成像仪(1)通过观察装置(4)对进入振动筛(2)上第一成像区(301)和/或第二成像区(302)内的物料进行实时拍摄,获取一次热成像图像和/或二次热成像图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还包括前盖板(404)和后盖板(405);其中,前盖板(404)设置在所述侧壁罩体(401)的底部,且位于底部观察孔(403)的上游侧;后盖板(405)设置在所述侧壁罩体(401)的底部,且位于底部观察孔(403)的下游侧;
优选的是,根据热成像仪(1)围绕观察装置(4)在竖直平面内做往复运动的位置变化,所述前盖板(404)和后盖板(405)同步在底部观察孔(403)所在的平面内沿着振动筛(2)的长度方向移动;作为优选,所述前盖板(404)与后盖板(405)之间形成的孔隙的中心、顶部观察孔(402)的中心、热成像仪(1)三者在同一直线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振动筛(2)的盖板(201)上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宽度与振动筛(2)的宽度相等或基本相等;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位于振动筛(2)盖板(201)上的开孔上部;作为优选,所述热成像仪观察罩的底部观察孔(403)与振动筛(2)盖板(201)上的开孔大小相等、位置重合;和/或
该系统还包括数据处理模块(A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所述热成像仪(1)与数据处理模块(A1)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A1)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同时灭火气体喷吹装置的灭火气体阀(704)、冷却水喷洒装置的冷却水阀(604)与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连接;主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A2)控制数据处理模块(A1)、热成像仪(1)、灭火气体阀(704)、冷却水阀(604)的操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26417.5A CN112763073B (zh) | 2021-01-08 | 2021-01-08 | 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26417.5A CN112763073B (zh) | 2021-01-08 | 2021-01-08 | 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63073A true CN112763073A (zh) | 2021-05-07 |
CN112763073B CN112763073B (zh) | 2022-12-02 |
Family
ID=75701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26417.5A Active CN112763073B (zh) | 2021-01-08 | 2021-01-08 | 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63073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9949A (ja) * | 1994-06-28 | 1996-01-16 | Japan Tobacco Inc | 燃焼試験装置 |
CN105107117A (zh) * | 2015-08-21 | 2015-12-02 | 河南联纵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 自动追踪定位消防水炮及自动追踪定位射流灭火方法 |
CN107998818A (zh) * | 2017-05-08 | 2018-05-08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活性炭吸附塔的惰性气体保护系统和方法 |
CN109771871A (zh) * | 2019-02-26 | 2019-05-21 | 浙江和朴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热场扫描成像巡航追踪灭火系统及灭火装置 |
CN109883555A (zh) * | 2019-02-26 | 2019-06-14 | 浙江和朴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防爆雷达热面监测成像报警装置及控制系统 |
US20190340914A1 (en) * | 2018-05-03 | 2019-11-07 | Quantum IR Technologies, LLC | Infrared imag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as leak detection |
CN111488802A (zh) * | 2020-03-16 | 2020-08-04 | 沈阳二一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热成像的温度曲线合成算法及火灾预警系统 |
CN111973911A (zh) * | 2020-09-14 | 2020-11-24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吊轨ai巡检机器人应急喷射灭火装置及灭火方法 |
-
2021
- 2021-01-08 CN CN202110026417.5A patent/CN1127630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9949A (ja) * | 1994-06-28 | 1996-01-16 | Japan Tobacco Inc | 燃焼試験装置 |
CN105107117A (zh) * | 2015-08-21 | 2015-12-02 | 河南联纵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 自动追踪定位消防水炮及自动追踪定位射流灭火方法 |
CN107998818A (zh) * | 2017-05-08 | 2018-05-08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活性炭吸附塔的惰性气体保护系统和方法 |
US20190340914A1 (en) * | 2018-05-03 | 2019-11-07 | Quantum IR Technologies, LLC | Infrared imag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as leak detection |
CN109771871A (zh) * | 2019-02-26 | 2019-05-21 | 浙江和朴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热场扫描成像巡航追踪灭火系统及灭火装置 |
CN109883555A (zh) * | 2019-02-26 | 2019-06-14 | 浙江和朴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防爆雷达热面监测成像报警装置及控制系统 |
CN111488802A (zh) * | 2020-03-16 | 2020-08-04 | 沈阳二一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热成像的温度曲线合成算法及火灾预警系统 |
CN111973911A (zh) * | 2020-09-14 | 2020-11-24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吊轨ai巡检机器人应急喷射灭火装置及灭火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63073B (zh) | 2022-1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685136C1 (ru) | Способ десульфуризации и денитрации отходящего газ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 |
TWI616634B (zh) | 以連續、增添及結合形式供應一預熱金屬材料至熔煉爐之連續進給系統 | |
CN112870913B (zh) | 一种吸附塔前卸料斗活性炭灭火降温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7998818B (zh) | 活性炭吸附塔的惰性气体保护系统和方法 | |
CN112870589B (zh) | 一种振动筛上活性炭灭火降温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2870912B (zh) | 一种吸附塔前料仓活性炭灭火降温的方法和系统 | |
RU2667149C1 (ru) |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ереработки радиоактивных отходов | |
CN112763073B (zh) | 一种自燃活性炭高温检测及冷却熄灭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2870601B (zh) | 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灭火降温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2758931B (zh) | 一种活性炭高温检测及自燃活性炭冷却熄灭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2857577A (zh) | 一种高温活性炭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2892151B (zh) | 一种解析后卸料段高温活性炭熄灭冷却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2624112B (zh) | 一种高温活性炭检测及落料通道处冷却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2834048A (zh) | 一种振动筛上活性炭高温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 | |
CN113029878B (zh) | 一种活性炭高温检测并分级报警的方法 | |
CN112857576B (zh) | 一种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高温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 | |
CN112858384B (zh) | 一种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高温检测-冷却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112875348B (zh) | 一种输送机后高温活性炭熄灭冷却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2870911B (zh) | 一种解析后活性炭高温检测及熄灭降温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2834049B (zh) | 一种高温活性炭二次检测及二次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3008375A (zh) | 一种高温活性炭检测及观察装置处冷却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2857578A (zh) | 一种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高温检测除尘方法及其系统 | |
CN112880834B (zh) | 一种吸附塔前活性炭高温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 | |
US3972782A (en) | Emission control apparatus | |
CN112857580B (zh) | 一种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高温检测-排出处理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