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1791B - 报文转发及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报文转发及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1791B
CN112751791B CN202011643461.2A CN202011643461A CN112751791B CN 112751791 B CN112751791 B CN 112751791B CN 202011643461 A CN202011643461 A CN 202011643461A CN 112751791 B CN112751791 B CN 1127517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card
service
service card
port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434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1791A (zh
Inventor
张华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4346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17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1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1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7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5Routing or path finding in a switch fabr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报文转发及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报文转发方法应用于交换机中的至少两张业务卡中的任一业务卡,交换机还包括:主控卡和至少两张交换卡,主控卡与至少两张业务卡连接,各张业务卡通过各自的背板连接端口和至少两张交换卡连接,方法包括:根据接收到的待发送报文,确定出待发送报文需发往的目的业务卡的标识;根据预先确定的业务卡的标识和端口组的对应关系,从接收到所述报文的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中,确定出与目的业务卡对应的目标端口组;从目标端口组中,确定出目的端口来将报文转发至对应的交换卡,在保证经济效益,不浪费高性能卡的处理能力的前提下,保证报文被成功转发至目的业务卡。

Description

报文转发及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报文转发及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交换机设备已经成为数据通信领域的主要通信设备,而交换机通常分为用于终端接入的盒式交换机和用于核心汇聚的机架式交换机。机架式交换机由于其较高的可靠性,在交换机数据通信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架式交换机包括业务卡和交换卡,业务卡和交换卡通过各自的背板连接端口连接,以进行业务流量的转发。而随着交换芯片的发展,交换芯片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利用处理能力不同的业务卡来设计交换机,是一种比较经济实用的方式,其中,一张业务卡中包括若干交换芯片,交换芯片的处理能力决定了业务卡的处理能力;但是,由于不同种类的交换芯片的处理能力可能不同,处理能力越强的业务卡可以连接的交换卡的数量越多,有些业务卡只需要或者只能连接2张交换卡,有些可以连接4张交换卡,有些可以连接6张交换卡等,继而导致在当前业务卡需要将接收到的报文转发给目的业务卡时,当前业务卡很有可能会将该报文转发给未与目的业务卡连接的交换卡,最终导致该报文无法到达目的业务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会将交换机中性能低的业务卡更换成性能高的业务卡,以使各张业务卡均能与交换机中的全部交换卡进行连接,然而这种方式会导致交换机的成本被提高,经济效益势必会被降低。
也有现有技术提出,对高性能的业务卡的背板连线进行裁剪,以将高性能的业务卡的背板端口直接与低性能的业务卡连接,以克服业务卡与交换卡之间的不对称连接而导致报文无法到达目的业务卡的弊端,然而该方式浪费了高性能业务卡的处理能力。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报文转发及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在保证经济效益,以及不浪费高性能业务卡的处理能力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报文能够被成功转发至目的业务卡。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应用于交换机中的当前业务卡,所述交换机中包括:主控卡、至少两张业务卡和至少两张交换卡,所述当前业务卡为所述至少两张业务卡中的任意一张业务卡,所述主控卡与所述至少两张业务卡连接,所述至少两张业务卡通过各自的背板连接端口和所述至少两张交换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接收到的待发送报文,确定出所述待发送报文需发往的目的业务卡的标识;根据预先确定的业务卡的标识和端口组的对应关系,从所述当前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中,确定出与所述目的业务卡的标识对应的目标端口组;从所述目标端口组中,确定出目的端口;利用所述目的端口,将所述报文转发至对应的交换卡,以使所述对应的交换卡将所述报文转发至所述目的业务卡。
在交换机中的业务卡与交换卡之间存在非对称连接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交换机的经济效益,不浪费高性能业务卡的处理能力,以及报文能够被成功转发至目的业务卡,因此,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预先建立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所构成的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以保证从对应关系中的端口组中的任意一个端口转发出去的报文,能到达对应关系中与该端口组对应的业务卡,继而在根据当前业务卡的待发送报文,确定出目的业务卡的标识之后,从对应关系中,查找出与当前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中与目的业务卡的标识对应的端口组,并从所述目标端口组中,确定出目的端口来将报文转发至对应的交换卡,可以理解的是,对应的交换卡与目的业务卡势必存在连接关系,以保证对应的交换卡一定能将报文转发至目的业务卡,由于上述实施方式无需将交换机中的低性能业务卡全部替换成高性能业务卡,也无需对高性能的业务卡的背板连线进行裁剪,以将高性能的业务卡的背板端口直接与低性能的业务卡连接,继而保证交换机的经济效益,也不浪费高性能业务卡的处理能力。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从所述目标端口组中确定出目的端口,包括:从所述报文中提取出报文特征信息;根据所述报文特征信息,确定出哈希索引;从预先确定的与所述目标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查找出与所述哈希索引对应的所述目的端口;其中,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包括索引与所述目标端口组中的端口的对应关系。
为了避免流经对应的端口组中的端口的流量不均衡,因此,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预先为各个端口组建立对应的哈希池,其中,哈希池中包括索引与对应的端口组中的端口的对应关系,继而根据报文中的报文特征信息,确定出哈希索引之后,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报文特征信息所确定出的哈希索引基本不同,因此,根据所述哈希索引,从预先确定的与所述目标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查找出与所述哈希索引对应的所述目的端口,继而避免对应的端口组中的某个端口被经常选中,从而解决了流经端口的流量不均衡的问题。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交换机中的主控卡,所述交换机还包括:至少两张业务卡和至少两张交换卡,所述主控卡与所述至少两张业务卡连接,所述至少两张业务卡通过各自的背板连接端口和所述至少两张交换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针对每张业务卡,根据预先确定的各张业务卡与各张交换卡的连接关系,将该张业务卡上的背板连接端口进行分组,得到端口组;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预先确定的各张业务卡的标识,建立该张业务卡的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将该张业务卡的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发送给该张业务卡存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根据预先确定的各张业务卡与各张交换卡的连接关系,以对各张业务卡上的背板连接端口进行合理地分组,得到多端口组,并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预先确定的各张业务卡的标识,建立该张业务卡的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以保证从对应关系中的端口组中的任意一个端口转发出去的报文,能到达对应关系中与该端口组对应的业务卡。
基于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该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被划分为至少两个端口组,所述方法还包括:针对该张业务卡的每个端口组,获取该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的数量;根据所述索引的数量、预先确定的与该端口组所对应的各种类型的业务卡的权重和流量带宽,确定出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在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根据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在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建立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和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的对应关系;将所述对应的哈希池发送给该张业务卡存储。
在所述当前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被划分为至少两个端口组的情况下,由于存在部分端口同时属于多个不同的端口组,势必导致当前业务卡上的部分端口在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比较多,最终导致端口的流量不均衡问题,因此,为了使当前业务卡的各个端口在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比较均衡,因此,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为不同类型的业务卡分配不同的权重和流量带宽,继而根据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的数量、预先确定的与对应的端口组所对应的各种类型的业务卡的权重和流量带宽,确定出对应的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应该在对应的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继而根据对应的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应该在对应的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确定出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和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的对应关系,以确保当前业务卡上的各个背板连接端口在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比较均衡,进一步解决端口的流量不均衡问题。
基于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该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被划分为一个端口组,所述方法还包括:针对该端口组,获取该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的数量;确定出所述索引的数量与该端口组中的端口的数量的商的值;根据所述商的值,建立所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和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目标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在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等于所述商的值;将所述对应的哈希池发送给该张业务卡存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对应的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在同一个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相同,继而避免部分端口被经常选中以用于报文转发,从而避免流经端口的流量不均衡的弊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转发装置,应用于交换机中的当前业务卡,所述交换机中包括:主控卡、至少两张业务卡和至少两张交换卡,所述当前业务卡为所述至少两张业务卡中的任意一张业务卡,所述主控卡与所述至少两张业务卡连接,所述至少两张业务卡通过各自的背板连接端口和所述至少两张交换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标识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待发送报文,确定出所述待发送报文需发往的目的业务卡的标识;端口组查找单元,用于根据预先确定的业务卡的标识和端口组的对应关系,从所述当前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中,确定出与所述目的业务卡的标识对应的目标端口组;端口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目标端口组中,确定出目的端口;转发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目的端口,将所述报文转发至对应的交换卡,以使所述对应的交换卡将所述报文转发至所述目的业务卡。
基于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端口确定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报文中提取出报文特征信息;根据所述报文特征信息,确定出哈希索引;从预先确定的与所述目标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查找出与所述哈希索引对应的所述目的端口;其中,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包括索引与所述目标端口组中的端口的对应关系。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应用于交换机中的主控卡,所述交换机还包括:至少两张业务卡和至少两张交换卡,所述主控卡与所述至少两张业务卡连接,所述至少两张业务卡通过各自的背板连接端口和所述至少两张交换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划分单元,用于根据预先确定的各张业务卡与各张交换卡的连接关系,将各张业务卡上的背板连接端口进行分组,得到多个端口组;对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预先确定的各张业务卡的标识,建立该张业务卡的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发送单元,用于将该张业务卡的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发送给该张业务卡存储。
基于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该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被划分为至少两个端口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针对该张业务卡的每个端口组,获取该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的数量;以及根据所述索引的数量、预先确定的与该端口组所对应的各种类型的业务卡的权重和流量带宽,确定出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在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根据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在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建立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和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的对应关系;将所述对应的哈希池发送给该张业务卡存储。
基于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该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被划分为一个端口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针对该端口组,获取该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的数量;以及确定出所述索引的数量与该端口组中的端口的数量的商的值;根据所述商的值,建立所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和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目标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在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等于所述商的值;将所述对应的哈希池发送给该张业务卡存储。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内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转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转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400-报文转发装置;410-标识确定单元;420-端口查找单元;430-端口确定单元;500-信息处理装置;510-划分单元;520-对应关系建立单元;530-发送单元;600-电子设备;601-处理器;602-存储器;603-通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交换机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交换机包括:主控卡、至少两张业务卡和至少两张交换卡,所述主控卡与所述至少两张业务卡,所述至少两张业务卡通过各自的背板连接端口和所述至少两张交换卡连接,其中,业务卡能够连接的交换卡的数量取决于该业务卡上的背板连接端口的数量,业务卡上的一个背板连接端口只能连接一张交换卡,一张交换卡能够连接多张业务卡。为了方便阐述,在本实施例中,假设业务卡的数量为三张(分别是业务卡1,业务卡2和业务卡3),在其他实施例中,交换机中的业务卡的数量和交换卡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值。
其中,每张业务卡均有面板端口和至少一个背板连接端口。
交换机通过业务卡的面板端口与外部设备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假设业务卡1具有两个背板连接端口(背板连接端口1-1和背板连接端口1-2),业务卡2具有四个背板连接端口(背板连接端口2-1、背板连接端口2-2、背板连接端口2-3和背板连接端口2-4),业务卡3具有六个背板连接端口(背板连接端口3-1、背板连接端口3-2、背板连接端口3-3、背板连接端口3-4、背板连接端口3-5和背板连接端口3-6),交换卡的数量为六张(分别是交换卡1,交换卡2,交换卡3,交换卡4,交换卡5和交换卡6);
其中,业务卡1通过背板连接端口1-1与交换卡1连接,通过背板连接端口1-2与交换卡2连接;业务卡2通过背板连接端口2-1与交换卡1连接,通过背板连接端口2-2与交换卡2连接,通过背板连接端口2-3与交换卡3连接,通过背板连接端口2-4与交换卡4连接;业务卡3通过背板连接端口3-1与交换卡1连接,通过背板连接端口3-2与交换卡2连接,通过背板连接端口3-3与交换卡3连接,通过背板连接端口3-4与交换卡4连接,通过背板连接端口3-5与交换卡5连接,通过背板连接端口3-6与交换卡6连接。
其中,交换机中的业务卡和交换卡之间的连接关系不作具体限制,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请参照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交换机中的主控卡,下面将对图2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阐述,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21、S22和S23。
S21:针对每张业务卡,根据预先确定的业务卡与交换卡的连接关系,将该张业务卡上的背板连接端口进行分组,得到端口组。
S22: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预先确定的每张业务卡的标识,建立该张业务卡的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S23:将该张业务卡的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发送给该张业务卡存储。
下面对上述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S21:针对每张业务卡,根据预先确定的业务卡与交换卡的连接关系,将该张业务卡上的背板连接端口进行分组,得到端口组。
其中,一个端口组中包括的端口的数量,大于等于交换机中背板连接端口数量最少的业务卡上的背板连接端口的数量。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S21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针对每张业务卡,根据预先确定的业务卡与交换卡的连接关系,从该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中,确定出能够通过其连接的交换卡最终连接到其余业务卡的端口,继而将该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中,能够最终连接到同一张其余业务卡的端口划分为一个组,从而得到端口组。
其中,值的一提的是,针对每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可以被划分成至少一个端口组。
例如,请参照图1,图1中的业务卡1中的端口被划分为1个端口组(A组),A组中的端口包括:端口1-1和端口1-2;业务卡2中的背板连接端口被划分为两个组(B组和C组),B组包括:端口2-1和端口2-2,C组中的端口包括:端口2-1、端口2-2、端口2-3和端口2-4;业务卡3中的背板连接端口被划分为三个组(D组、E组、F组),D组中的端口包括:端口3-1和端口3-2;E组中的端口包括:端口3-1、端口3-2、端口3-3和端口3-4;F组中的端口包括:端口3-1、端口3-2、端口3-3、端口3-4、端口3-5、端口3-6。
S22: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预先确定的每张业务卡的标识,建立该张业务卡的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针对该张业务卡的每个端口组,确定出该端口组所共同连接的业务卡,建立该端口组与该端口组所能够最终连接的业务卡的对应关系。
例如,针对业务卡3,针对D组,由于D组中的端口与业务卡1有共同连接的交换卡,因此,建立D组与业务卡1对应关系;针对E组,由于E组中的端口与业务卡2有共同连接的业务卡,因此,建立E组与业务卡2的对应关系;
针对业务卡2,针对B组,由于B组中的端口和业务1和业务卡3有共同连接的交换卡,因此,建立B组与业务卡1和业务卡3的对应关系;针对C组,由于C组中的端口和业务卡3有共同连接的业务卡,因此,建立C组与业务卡3的对应关系。
S23:将该张业务卡的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发送给该张业务卡存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若该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被划分为至少两个端口组,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A1、A2、A3和A4。
A1:针对该张业务卡的每个端口组,获取该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的数量。
其中,端口组与哈希池一一对应。该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数量取决于该张业务卡的性能。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A1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根据预先确定的业务卡性能确定该张业务卡对应的哈希池的索引的数量,继而确定出该端口组对应的哈希池的索引的数量。假设根据业务卡3的性能计算出业务卡3中哈希池的索引数量为1024个,则每个端口组对应的哈希池的索引数量也是1024个。
其中,该张业务卡的各个端口组分别对应一个哈希池,该张业务卡所包括的哈希池的数量与该张业务卡的端口组的数量相同。
值的一提的是,同一张业务卡中各个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的索引的数量相同,即都等于按照业务卡的性能计算出的哈希池的索引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端口组与哈希池一一对应,一张业务卡上的背板连接端口可能被分为一个端口组、两个端口组或者多个端口组,因此,一张业务卡可能包括一个、两个或多个哈希池。
在确定出该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的数量之后,执行步骤A2。
A2:根据所述索引的数量、预先确定的与该端口组所对应的各种类型的业务卡的权重和流量带宽,确定出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在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
针对每张业务卡,假设该业务卡中的端口被划分为n个端口组,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以图1中的业务卡3为例,由于业务卡3中的背板连接端口被划分为三个组(D组、E组、F组),D组中的端口包括:端口3-1和端口3-2;E组中的端口包括:端口3-1、端口3-2、端口3-3和端口3-4;F组中的端口包括:端口3-1、端口3-2、端口3-3、端口3-4、端口3-5、端口3-6。
由于一个业务卡中包括多个端口组,部分端口位于多个不同的端口组中,可能会在报文发送时根据对应的目的端口组不同,但目的端口却相同的情况,进而发生负载不均衡的情况。所以,可以根据所述索引的数量、预先确定的与该端口组所对应的各种类型的业务卡的权重和流量带宽,根据一定的算法,确定出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在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在确定各个端口在索引池中出现的次数的均衡计算中,主要考虑一个端口组中如包括和其他端口组重叠的端口,则对该部分端口的次数进行调低,其他端口出现的次数进行调整。例如针对E组包括端口3-1、端口3-2、端口3-3和端口3-4中,由于端口3-1、端口3-2同时位于D组中,则E组中对应的哈希池中端口3-1、端口3-2出现的次数要小于端口3-3和端口3-4出现的次数。例如针对F组包括端口3-1、端口3-2、端口3-3和端口3-4、端口3-5、端口3-6中,由于端口3-1、端口3-2同时位于D组和E组中,端口3-3和端口3-4同时位于E组中,根据重复出现的次数不同,则F组中对应的哈希池中端口3-1、端口3-2出现的次数要小于端口3-3和端口3-4出现的次数,端口3-3和端口3-4出现的次数小于端口3-5和端口3-6出现的次数。
A3:根据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在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建立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和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的对应关系。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A3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根据所述索引的数量,生成多个索引,所述多个索引中的各个索引的值不同;根据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在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该端口组中的端口以及所述多个索引,建立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和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的对应关系。
如表1所示的哈希池,索引的数量为12,生成的多个索引为1-12;目的端口组中包括四个端口,其分别为端口1、端口2、端口3和端口4;端口1出现的次数为2,端口2出现的次数为2,端口3出现的次数4,端口4的次数为4。
Figure BDA0002876682200000131
表1
A4:将所述对应的哈希池发送给该张业务卡存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若该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被划分为一个端口组,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B1、B2、B3和B4。
B1:针对该端口组,获取该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的数量。
其中,端口组与哈希池一一对应。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B1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根据预先确定的业务卡与哈希池中的索引的数量对应关系,确定该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的数量。
在确定出该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的数量之后,执行步骤B2。
B2:确定出所述索引的数量与该端口组中的端口的数量的商的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每个端口组对应的哈希池中索引的数量平均分配每个端口出现的次数。由于报文发送是根据哈希计算确定对应的索引值的位置,所以每个端口组中的端口在哈希池中出现的位置可以不作限定。假设根据业务卡3的性能计算出业务卡3中哈希池的索引数量为1024个,则每个端口组对应的哈希池的索引数量也是1024个。由于D组中包括端口3-1和端口3-2,则可以确定端口3-1和端口3-2在对应的索引池中分别出现的次数为512个。E组中端口3-1、端口3-2、端口3-3和端口3-4在对应的索引池中分别出现的次数为256个。
B3:根据所述商的值,建立所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和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的对应关系;其中,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在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等于所述商的值。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B3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根据所述索引的数量,生成多个索引,确定所述多个索引为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其中,所述多个索引的数量为所述索引的数量,所述多个索引中的各个索引的值不同;根据所述商的值、该端口组中的端口,以及所述多个索引,建立所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和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的一个索引对应一个端口,一个端口对应的索引的数量为所述商的值。
如表2所示的哈希池(为了方便说明,所举例的索引池数量比较少,实际上,一个业务卡上的索引池远大于12),索引的数量为12,生成的多个索引为1-12;目的端口组中包括两个端口,其分别为端口1和端口2;所述商的值为6。
Figure BDA0002876682200000141
表2
B4:将所述对应的哈希池发送给该张业务卡存储。
请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转发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交换机中的任一业务卡,下面将对图3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阐述,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31、S32、S33和S34。
S31:根据接收到的待发送报文,确定出所述待发送报文需发往的目的业务卡的标识。
S32:根据预先确定的业务卡的标识和端口组的对应关系,从接收到所述报文的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中,确定出与所述目的业务卡的标识对应的目标端口组。
S33:从所述目标端口组中,确定出目的端口。
S34:利用所述目的端口,将所述报文转发至对应的交换卡,以使所述对应的交换卡将所述报文转发至所述目的业务卡。
下面对上述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S31:根据接收到的待发送报文,确定出所述待发送报文需发往的目的业务卡的标识。
其中,该交换机中的各种业务卡的标识不同。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S31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当前业务卡接收到待发送报文之后,当前业务卡从待发送报文中提取出报文特征信息,并根据报文特征信息和预先确定的路由表以及桥转发数据库(Forwarding Database,FDB)表,确定待发送报文需要发往的目的业务卡的面板端口,根据该面板端口,确定出该目的业务卡的标识。可以理解的是,待发送报文需要从该面板端口转发给外部设备。
其中,报文特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前业务卡根据报文特征信息和预先确定的路由表以及FDB表,确定出目的业务卡的标识。
其中,根据报文特征信息和预先确定的路由表以及FDB表,确定目的业务卡的标识或面板端口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本领域熟知技术,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在确定出目的业务卡的标识之后,执行步骤S32。
S32:根据预先确定的业务卡的标识和端口组的对应关系,从接收到所述报文的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中,确定出与所述目的业务卡的标识对应的目标端口组。
其中,一个业务卡的标识可能对应一个端口组,也可能对应两个端口组或多个端口组;
一个端口组可能对应一个业务卡的标识,也可能对应两个业务卡或者多个业务卡的标识。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S32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在接收到所述报文的业务卡中存储有该业务卡的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而未存储其余业务卡的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时,该业务卡直接从该业务卡的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出与所述目的业务卡的标识对应的目的端口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接收到所述报文的中存储有交换机的全部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时,S32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该业务卡根据所述目的业务卡的标识,从预先确定的业务卡的标识和端口组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出与所述目的业务卡的标识对应的全部端口组,继而从对应的全部端口组中,筛选出端口属于该业务卡的目标端口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接收到所述报文的业务卡中存储有交换机的全部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时,S32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该业务卡根据当前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从预先确定的业务卡的标识和端口组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出端口属于该业务卡的所有端口组,继而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从端口属于该业务卡的所有端口组中,查找出与所述目的业务卡的标识对应的目标端口组。
在确定出目标端口组之后,执行步骤S33。
S33:从所述目标端口组中,确定出目的端口。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S33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从所述目标端口组中随机地确定出一个端口作为所述目的端口。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S33包括步骤:C1、C2和C3。
C1:从所述报文中提取出报文特征信息。
在当前业务卡接收到待发送报文之后,实时或者不定时地从所述报文中提取出报文特征信息。
其中,报文特征信息也可以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中的至少一种。
在确定出报文特征信息之后,执行步骤C2。
C2:根据所述报文特征信息,确定出哈希索引。
利用哈希算法对所述报文特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进行哈希计算,确定出所述哈希索引。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哈希算法为循环冗余校验-32(Cyclic RedundancyCheck-32,CRC-32)算法,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哈希算法也可以为其他算法。
在确定出哈希索引之后,执行步骤C3。
C3:从预先确定的与所述目标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查找出与所述哈希索引对应的所述目的端口;其中,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包括索引与所述目标端口组中的端口的对应关系。
其中,端口组与哈希池一一对应;
在确出哈希索引之后,从预先确定的与所述目标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查找出与所述哈希索引对应的所述目的端口,即从索引与目标端口组中的端口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出与所述哈希索引对应的所述目的端口。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的不同的端口所对应的索引不同。
其中,所述对应的哈希池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取,在确定出目标端口组之后,从预先确定的端口组与哈希池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出与所述目标端口组对应的哈希池。
在确定出所述目的端口之后,执行步骤S34。
S34:利用所述目的端口,将所述报文转发至对应的交换卡,以使所述对应的交换卡将所述报文转发至所述目的业务卡。
业务卡中的一个背板连接端口最多只能连接一张交换卡,可以理解的是,当前业务卡利用所述目的端口,将所述报文传输至与目的端口连接的交换卡(即所述对应的交换卡),以使对应的交换卡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与其连接的目的业务卡。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报文是通过所述目的端口传输至所述对应的交换卡的。
请参照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转发装置400的结构框图。所述装置应用于图1所示的交换机中的任一业务卡,下面将对图4所示的结构框图进行阐述,所示装置包括:
标识确定单元41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待发送报文,确定出所述待发送报文需发往的目的业务卡的标识。
端口组查找单元420,用于根据预先确定的业务卡的标识和端口组的对应关系,从接收到所述报文的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中,确定出与所述目的业务卡的标识对应的目标端口组。
端口确定单元430,用于从所述目标端口组中,确定出目的端口。
转发单元440,用于利用所述目的端口,将所述报文转发至对应的交换卡,以使所述对应的交换卡将所述报文转发至所述目的业务卡。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端口确定单元430,具体用于从所述报文中提取出报文特征信息;根据所述报文特征信息,确定出哈希索引;从预先确定的与所述目标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查找出与所述哈希索引对应的所述目的端口;其中,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包括索引与所述目标端口组中的端口的对应关系。
请参照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装置500的结构框图。所述装置应用于图1所示的交换机中的主控卡,下面将对图5所示的结构框图进行阐述,所示装置包括:
划分单元510,用于根据预先确定的各张业务卡与各张交换卡的连接关系,将各张业务卡上的背板连接端口进行分组,得到多个端口组。
对应关系建立单元520,用于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预先确定的各张业务卡的标识,建立该张业务卡的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发送单元530,用于将该张业务卡的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发送给该张业务卡存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若该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被划分为至少两个端口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针对该张业务卡的每个端口组,获取该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的数量;以及根据所述索引的数量、预先确定的与该端口组所对应的各种类型的业务卡的权重和流量带宽,确定出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在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根据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在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建立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和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的对应关系;将所述对应的哈希池发送给该张业务卡存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若该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被划分为一个端口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针对该端口组,获取该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的数量;以及确定出所述索引的数量与该端口组中的端口的数量的商的值;根据所述商的值,建立所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和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目标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在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等于所述商的值;将所述对应的哈希池发送给该张业务卡存储。
本实施例对的各功能单元实现各自功能的过程,请参见上述图1-3所示实施例中描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600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600可以是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
电子设备600可以包括:存储器602、处理器601、通信接口603和通信总线,通信总线用于实现这些组件的连接通信。
所述存储器602用于存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转发方法、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对应的计算程序指令等各种数据,其中,存储器602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EPROM)等。
处理器601用于执行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转发方法、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对应的计算程序指令。
其中,处理器6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处理器6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通信接口603,用于接收或发送数据。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本申请任一项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法。
在交换机中的业务卡与交换卡之间存在非对称连接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交换机的经济效益,不浪费高性能业务卡的处理能力,以及报文能够被成功转发至目的业务卡,因此,本申请各实施例提出的报文转发及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预先建立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所构成的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以保证从对应关系中的端口组中的任意一个端口转发出去的报文,能到达对应关系中与该端口组对应的业务卡,继而在根据当前业务卡的待发送报文,确定出目的业务卡的标识之后,从对应关系中,查找出与当前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中与目的业务卡的标识对应的端口组,并从所述目标端口组中,确定出目的端口来将报文转发至对应的交换卡,可以理解的是,对应的交换卡与目的业务卡势必存在连接关系,以保证对应的交换卡一定能将报文转发至目的业务卡,由于上述实施方式无需将交换机中的低性能业务卡全部替换成高性能业务卡,也无需对高性能的业务卡的背板连线进行裁剪,以将高性能的业务卡的背板端口直接与低性能的业务卡连接,继而保证交换机的经济效益,也不浪费高性能业务卡的处理能力。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装置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Claims (10)

1.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交换机中的至少两张业务卡中的任一业务卡,所述交换机还包括:主控卡和至少两张交换卡,所述主控卡与所述至少两张业务卡连接,所述至少两张业务卡通过各自的背板连接端口和所述至少两张交换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待发送报文,确定出所述待发送报文需发往的目的业务卡的标识;
根据预先确定的业务卡的标识和端口组的对应关系,从接收到所述报文的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中,确定出与所述目的业务卡的标识对应的目标端口组;
从所述目标端口组中,确定出目的端口;
利用所述目的端口,将所述报文转发至对应的交换卡,以使所述对应的交换卡将所述报文转发至所述目的业务卡;
其中,端口组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根据预先确定的业务卡与交换卡的连接关系,从该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中,确定出能够通过其连接的交换卡最终连接到其余业务卡的端口,将该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中,能够最终连接到同一张其余业务卡的端口划分为一个组,得到所述端口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目标端口组中确定出目的端口,包括:
从所述报文中提取出报文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报文特征信息,确定出哈希索引;
从预先确定的与所述目标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查找出与所述哈希索引对应的所述目的端口;其中,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包括索引与所述目标端口组中的端口的对应关系。
3.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交换机中的主控卡,所述交换机还包括:至少两张业务卡和至少两张交换卡,所述主控卡与所述至少两张业务卡连接,所述至少两张业务卡通过各自的背板连接端口和所述至少两张交换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每张业务卡,根据预先确定的业务卡与交换卡的连接关系,将该张业务卡上的背板连接端口进行分组,得到端口组;
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预先确定的每张业务卡的标识,建立该张业务卡的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将该张业务卡的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发送给该张业务卡存储;
其中,针对每张业务卡,根据预先确定的业务卡与交换卡的连接关系,将该张业务卡上的背板连接端口进行分组,得到端口组,包括:
针对每张业务卡,根据预先确定的业务卡与交换卡的连接关系,从该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中,确定出能够通过其连接的交换卡最终连接到其余业务卡的端口,将该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中,能够最终连接到同一张其余业务卡的端口划分为一个组,得到所述端口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该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被划分为至少两个端口组,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该张业务卡的每个端口组,获取该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的数量;
根据所述索引的数量、预先确定的与该端口组所对应的各种类型的业务卡的权重和流量带宽,确定出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在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
根据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在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建立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和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对应的哈希池发送给该张业务卡存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该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被划分为一个端口组,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该端口组,获取该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的数量;
确定出所述索引的数量与该端口组中的端口的数量的商的值;
根据所述商的值,建立所对应的哈希池中的索引和该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端口组中的各个端口在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出现的次数等于所述商的值;
将所述对应的哈希池发送给该张业务卡存储。
6.一种报文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交换机中的至少两张业务卡中的任一业务卡,所述交换机还包括:主控卡和至少两张交换卡,所述主控卡与所述至少两张业务卡连接,所述至少两张业务卡通过各自的背板连接端口和所述至少两张交换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标识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待发送报文,确定出所述待发送报文需发往的目的业务卡的标识;
端口组查找单元,用于根据预先确定的业务卡的标识和端口组的对应关系,从接收到所述报文的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中,确定出与所述目的业务卡的标识对应的目标端口组;
端口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目标端口组中,确定出目的端口;
转发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目的端口,将所述报文转发至对应的交换卡,以使所述对应的交换卡将所述报文转发至所述目的业务卡;
其中,端口组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根据预先确定的业务卡与交换卡的连接关系,从该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中,确定出能够通过其连接的交换卡最终连接到其余业务卡的端口,将该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中,能够最终连接到同一张其余业务卡的端口划分为一个组,得到所述端口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确定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报文中提取出报文特征信息;根据所述报文特征信息,确定出哈希索引;从预先确定的与所述目标端口组所对应的哈希池中,查找出与所述哈希索引对应的所述目的端口;其中,所述对应的哈希池中包括索引与所述目标端口组中的端口的对应关系。
8.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交换机中的主控卡,所述交换机还包括:至少两张业务卡和至少两张交换卡,所述主控卡与所述至少两张业务卡连接,所述至少两张业务卡通过各自的背板连接端口和所述至少两张交换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划分单元,用于根据预先确定的各张业务卡与各张交换卡的连接关系,将各张业务卡上的背板连接端口进行分组,得到多个端口组;
对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和预先确定的各张业务卡的标识,建立该张业务卡的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发送单元,用于将该张业务卡的端口组与业务卡的标识的对应关系,发送给该张业务卡存储;
其中,所述划分单元具体用于,针对每张业务卡,根据预先确定的业务卡与交换卡的连接关系,从该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中,确定出能够通过其连接的交换卡最终连接到其余业务卡的端口,将该张业务卡的背板连接端口中,能够最终连接到同一张其余业务卡的端口划分为一个组,得到所述端口组。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计算机读取并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643461.2A 2020-12-30 2020-12-30 报文转发及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7517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43461.2A CN112751791B (zh) 2020-12-30 2020-12-30 报文转发及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43461.2A CN112751791B (zh) 2020-12-30 2020-12-30 报文转发及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1791A CN112751791A (zh) 2021-05-04
CN112751791B true CN112751791B (zh) 2022-05-17

Family

ID=75651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43461.2A Active CN112751791B (zh) 2020-12-30 2020-12-30 报文转发及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17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2592B (zh) * 2021-10-27 2023-11-17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端口引流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3654A (zh) * 2003-05-26 2004-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处理器系统端口捆绑中实现流量均担的方法
CN101305557A (zh) * 2005-09-15 2008-11-12 爱立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互连设备中mac地址表的优化同步
CN101795231A (zh) * 2010-02-25 2010-08-04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协议报文透传的方法及装置
CN105827495A (zh) * 2016-01-05 2016-08-0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Vxlan网关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7579925A (zh) * 2017-09-29 2018-01-12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8092922A (zh) * 2017-12-19 2018-05-29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板传输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N108173753A (zh) * 2017-12-28 2018-06-15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交换卡、业务卡及分布式交换机
CN109194585A (zh) * 2018-10-26 2019-01-1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57790B (en) * 2000-01-15 2001-10-01 Via Tech Inc A routing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providing network load balance and random port configuration
US20070115833A1 (en) * 2005-11-21 2007-05-24 Gerald Pepper Varying the position of test information in data unit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3654A (zh) * 2003-05-26 2004-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处理器系统端口捆绑中实现流量均担的方法
CN101305557A (zh) * 2005-09-15 2008-11-12 爱立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互连设备中mac地址表的优化同步
CN101795231A (zh) * 2010-02-25 2010-08-04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协议报文透传的方法及装置
CN105827495A (zh) * 2016-01-05 2016-08-0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Vxlan网关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7579925A (zh) * 2017-09-29 2018-01-12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8092922A (zh) * 2017-12-19 2018-05-29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板传输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N108173753A (zh) * 2017-12-28 2018-06-15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交换卡、业务卡及分布式交换机
CN109194585A (zh) * 2018-10-26 2019-01-1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及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1791A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0242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lity sensitive hash-based load balancing
US6625662B1 (en) Inter-network connecting device
CN108768866B (zh) 组播报文跨卡转发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34301B (zh) 一种数据链路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8306824B (zh) 报文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4143257B (zh) 一种生成表项的方法、发送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839862B (zh) Mclag邻居之间同步arp信息的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3179178A (zh) 扩展集群间聚合组成员端口的方法和设备
CN112751791B (zh) 报文转发及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31050A (zh) 流表的匹配方法及装置
EP2557823A1 (en) 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nd accounting server and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CN104821957B (zh) 一种bfd状态机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534577B1 (en) Forwarding multicast packets through an extended bridge
CN106170956A (zh) 一种路由方法和设备
CN105743816A (zh) 一种链路聚合方法及装置
CN103297354B (zh) 服务器互连系统、服务器和数据转发方法
CN108092896B (zh) 堆叠系统和聚合组建立装置
CN112583736A (zh) 一种信令报文分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EP3208980A1 (en) Service data flow sending and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760165A (zh) 报文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553706A (zh) 网络拓扑发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614354B (zh) 接口分配方法、板卡、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691210B1 (en) Flexible ethernet message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157633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3839874A (zh) 一种获取路由表项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