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1687A - 一种集群创建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群创建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1687A
CN112751687A CN201911043145.9A CN201911043145A CN112751687A CN 112751687 A CN112751687 A CN 112751687A CN 201911043145 A CN201911043145 A CN 201911043145A CN 112751687 A CN112751687 A CN 112751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ster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control node
storage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31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1687B (zh
Inventor
赵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4314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16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1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1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6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22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70Software maintenance or management
    • G06F8/71Version control;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集群创建方法及装置,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依据用户需求自动灵活创建集群。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向用户展示至少一个集群配置界面,其中,每个集群配置界面中分别包含有集群配置项目,且每个集群配置界面分别存在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获取用户在各集群配置界面中输入的针对集群配置项目的集群配置信息;利用预设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创建集群。

Description

一种集群创建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群创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RocketMQ等集群,由于具有低延迟、高性能和可靠性、万亿级别的容量和灵活的可伸缩性等优点,逐渐成为主要的分布式消息传递和流媒体平台之一。
目前,RocketMQ等集群的创建方式通常采用如下两种:一种是,通过手动部署的方式创建定制好的集群。第二种是,在用户创建集群时,选取预置好的集群模板,然后完善集群模板所涉及的集群配置信息,从而完成集群的创建,此种方式中集群模板具有定制好的集群架构,用户无法修改。可见,现有集群创建中,集群定制化程度较高,在用户有集群定制化外的其他需求时,集群是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用户是不能按照用户需求自动灵活创建集群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集群创建方法及装置,主要目的在于依据用户需求自动灵活创建集群。本公开的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群创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用户展示至少一个集群配置界面,其中,每个所述集群配置界面中分别包含有集群配置项目,且每个所述集群配置界面分别存在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
获取用户在各所述集群配置界面中输入的针对所述集群配置项目的集群配置信息;
利用预设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所述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创建集群。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群创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展示单元,用于向用户展示至少一个集群配置界面,其中,每个所述集群配置界面中分别包含有集群配置项目,且每个所述集群配置界面分别存在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在各所述集群配置界面中输入的针对所述集群配置项目的集群配置信息;
创建单元,用于利用预设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所述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创建集群。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集群创建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机交互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存储介质;及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所述存储介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运行时执行第一方面中所述的集群创建方法。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集群创建方法及装置,首先向用户展示集群配置界面,其中,展示的每个集群配置界面中分别包含有集群配置项目,且每个集群配置界面分别存在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然后获取用户在各集群配置界面中输入的针对集群配置项目的集群配置信息,最后利用预设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集群配置信息创建集群。可见,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可视化的集群配置界面能够获取用户输入的满足其自身需求的集群配置信息,根据集群配置信息完成集群的创建。可见,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依据用户需求自动灵活创建集群。
上述说明仅是本公开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群创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群配置界面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集群配置界面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集群配置界面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集群创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群创建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集群创建装置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群创建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主要包括:
101、向用户展示至少一个集群配置界面,其中,每个所述集群配置界面中分别包含有集群配置项目,且每个所述集群配置界面分别存在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
在实际应用中,集群配置界面是一种与用户交互的可视化界面,集群配置界面中包含有集群配置项目,这些集群配置项目用于提示用户输入何种集群配置信息。用户基于集群配置界面的集群配置项目,用户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灵活的向可视化管理界面输入其自身所需集群的集群配置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输入集群配置信息完毕后,当某些集群配置项目不存在用户输入的集群配置信息时,则该集群配置项目的集群配置信息默认为预设的默认值或直接确定为空值。
在本实施例中,展示集群配置界面的方式至少包括如下两种:第一种,当各集群配置界面中的集群配置信息的输入存在先后顺序时,则按照预设顺序展示各集群配置界面。第二种,当各集群配置界面中的集群配置信息的输入不存在先后顺序时,则可同时或采用随机顺序展示各集群配置界面,当然也可以根据用户要求的展示顺序展示各集群配置界面。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集群配置界面分别存在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这些集群配置逻辑存放在预设的逻辑库中,在需要使用时,可通过相应的接口进行调用。需要说明的是,集群配置逻辑被调用时与集群配置信息相配合,可完成集群的构建。
102、获取用户在各所述集群配置界面中输入的针对集群配置项目的集群配置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满足多种集群创建需求,集群配置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两种:第一种是,集群配置信息为用于创建新集群的集群配置信息,该种集群配置信息用于创建新的集群。第二种是,集群配置信息为用于扩容已有集群的集群配置信息,该种集群配置信息用于对已有集群进行扩容,基于这种集群配置信息能够在不影响已有集群的基础上实现对已有集群的扩容。具体的,为了明确获取到的集群配置信息是上述两种中的何种集群配置信息,则在集群配置界面中可以部署“新建集群”和“已有集群”的选项,以便用户基于自身的集群创建需求进行选择。在“新建集群”选项被用户选中时,则集群配置信息即为用于创建新集群的配置信息。在“已有集群”选项被用户选中时,则集群配置信息即为用于扩容已有集群的集群配置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集群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和集群存储节点配置信息。其中,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集群同步方式、集群控制节点数量、集群控制节点名称和集群控制节点地址。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集群控制节点均具有其各自对应的集群控制节点名称和集群控制节点地址。集群存储节点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集群环境配置信息、Jvm参数配置信息、存储节点数量、集群同步方式、集群存储节点名称、集群存储节点地址和存储节点角色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集群存储节点均具有其各自对应的集群存储节点名称和集群存储节点地址。其中,集群同步方式用于限定控制节点怎么同步分发数据供存储节点存储,同步方式至少包括同步(sync)和异步(async)。集群环境配置信息用于限定集群所处的环境情况。Jvm参数配置信息用于为确定存储节点的访问量和存储量提供限定条件,其中,Jvm表征虚拟机。
本实施例对集群配置界面具体的形式不作具体限定。下面以图2-图4为例通过集群配置界面获取集群配置信息的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该集群配置界面为添加集群界面,在该界面中包括的集群配置项目为:添加类型、同步机制、name server地址、环境和备注信息。若需要新建集群时,则“添加类型”可选中为“新建集群”,在“新建集群”被选中时则获取的集群配置信息为用于创建新集群的集群配置信息;若需要对已有集群进行扩容时,则添加类型可选中为“已有集群”,在“已有集群”被选中时则获取的集群配置信息为用于扩容已有集群的集群配置信息。同步机制对应的选项为“sync和async”,若sync被选中则集群同步方式为同步;若async被选中则集群同步方式为异步。“name server地址”为集群控制节点地址,用户可以对应输入集群控制节点地址,如图2中的地址为“192.168.1.1”即为集群控制节点地址。“环境”为集群的环境信息,用于定义集群所处环境。“备注信息”中可以输入集群信息的功能,使得用户根据该备注信息可以明确了解集群为何种用途的集群。当图2中各集群配置项目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均设置完毕后,且保存按钮被触发时,则说明用户针对该集群配置界面的集群配置信息输入完毕,则获取到用户在该集群配置界面中输入的针对集群配置项目的集群配置信息。
如图3所示,该集群配置界面为添加集群控制节点界面,在该集群配置界面中包括的集群配置项目为:name server地址、环境和Jvm参数配置信息。另外,该集群配置界面中还包括有必不可少的集群配置项目“集群名称”,通过集群名称用户可以在众多的集群中快速定位其需要的集群。需要说明的是,该集群配置界面可以获取用于扩容已有集群的控制节点信息,也可以获取用于新建集群的控制节点信息。当图3中各集群配置项目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均设置完毕后,且保存按钮被触发时,则说明用户针对该集群配置界面的集群配置信息输入完毕,则获取到用户在该集群配置界面中输入的针对集群配置项目的集群配置信息。
如图4所示,该集群配置界面为添加集群存储节点界面,在该集群配置界面中包括的集群配置项目为:环境、集群名称、name server地址、同步机制、角色、Jvm参数配置信息、broker“存储节点名称”名称和broker“存储节点名称”地址。其中,“角色”用于设定存储节点是主节点还是从节点。需要说明的是,该添加集群存储节点界面每被保存一次则对应获取针对一个存储节点的集群配置信息,如果需要设置多个存储节点,则需要执行多次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该集群配置界面可以获取用于扩容已有集群的存储节点信息,也可以获取用于新建集群的存储节点信息。
103、利用预设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创建集群。
在实际应用中,预设的集群创建接口连接于部署有集群配置逻辑的逻辑库,在集群创建接口被调用时,则逻辑库中部署的与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便被调用,可以依据集群配置信息创建集群。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满足多种集群创建需求,集群创建接口至少包括如下两种:第一种是,针对创建新集群的集群创建接口,该种接口用于调用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与创建新集群相关的集群配置逻辑。第二种是,针对扩容已有集群的集群创建接口,该种接口用于调用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与扩容已有集群相关的集群配置逻辑。
基于集群创建需求的不同,利用预设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创建集群的过程至少包括如下三种:
第一种,利用针对创建新集群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创建控制节点以及依据集群存储节点配置信息创建存储节点,并连接所述控制节点和所述存储节点,形成所述集群。
第二种,利用针对扩容已有集群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创建控制节点,并连接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和/或,连接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形成所述集群。
第三种,利用针对扩容已有集群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存储节点配置信息创建存储节点,并连接新创建的存储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和/或,连接新创建的存储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形成所述集群。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集群创建方法,首先向用户展示集群配置界面,其中,展示的每个集群配置界面中分别包含有集群配置项目,且每个集群配置界面分别存在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然后获取用户在各集群配置界面中输入的针对集群配置项目的集群配置信息,最后利用预设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集群配置信息创建集群。可见,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可视化的集群配置界面能够获取用户输入的满足其自身需求的集群配置信息,根据集群配置信息完成集群的创建。可见,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依据用户需求自动灵活创建集群
第二方面,依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集群创建方法,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主要包括:
201、向用户展示至少一个集群配置界面,其中,每个集群配置界面中分别包含有集群配置项目,且每个集群配置界面分别存在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
202、获取用户在各集群配置界面中输入的针对集群配置项目的集群配置信息。
203、判断获取的集群配置信息是否为用于创建新集群的集群配置信息,若是,执行步骤204;否则,执行步骤205或206。
204、利用针对创建新集群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创建控制节点以及依据集群存储节点配置信息创建存储节点,并连接所述控制节点和所述存储节点,形成所述集群。
具体的,下面对依据所述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创建控制节点的过程进行说明:依据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中包括的集群环境配置信息和控制节点数量,创建出数量为所述控制节点数量,并适用于预设环境的控制节点;依据所述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中包括的集群同步方式、集群控制节点名称和集群控制节点地址,为创建出的各控制节点分配同步方式、名称和地址。
示例性的,需要新创建一个集群“Rocketmq集群”。集群配置信息中包括有控制节点数量“1”、集群环境配置信息“测试环境”、控制节点名称“001”、同步方式“async”和集群控制节点地址“192.168.11”。则创建出一个,适用于测试环境的控制节点,该创建出的控制节点的同步方式为异步,且具有名称001和地址“192.168.11”。
具体的,下面对依据集群存储节点配置信息创建存储节点的过程进行说明:依据所述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中包括的集群环境配置信息、Jvm参数配置信息和存储节点数量,创建出数量为所述存储节点数量和适用于预设环境以及内存配置,并与所述Jvm参数配置信息相对应的存储节点;依据所述集群存储节点配置信息中包括的集群同步方式、集群存储节点名称、集群存储节点地址和存储节点角色信息,为创建出的各存储节点分配同步方式、名称、地址和角色。
具体的,下面对连接控制节点和存储节点的过程进行说明:由于新建集群的各存储节点和各控制节点均为新创建而成,因此需要基于各存储节点和各控制节点进行网络构建。网络构建的过程依据各存储节点的角色和地址构建各存储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以及依据各存储节点的地址和各控制节点的地址构建存储节点和控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
具体的,依据各存储节点的角色,确定各存储节点中存储主从关系的存储节点,并基于存储节点地址建立存在主从关系的各存储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
具体的,由于控制节点向控制节点下发指令,因此需要控制节点与各存储节点建立连接。依据各存储节点的地址和各控制节点的地址构建存储节点和控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
205、确定集群配置信息为用于扩容已有集群的集群配置信息,利用针对扩容已有集群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创建控制节点,并连接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和/或,连接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形成所述集群。
本步骤中依据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创建控制节点的过程与上述步骤203中的基本相同,因此这里将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形成集群的过程至少包括如下三种:
第一种,当新创建的控制节点通过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向存储节点下发指令时,新创建的控制节点仅与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建立连接即可。则依据新创建的控制节点的地址和已有集群中控制节点的地址,创建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形成集群。
第二种,当新创建的控制节点直接向已有集群汇总的存储节点下发指令时,新创建的控制节点与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建立连接即可。则依据新创建的控制节点的地址和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的地址,创建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形成集群。
第三种,当新创建的控制节点既可以通过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向存储节点下发指令,又可以直接向已有集群汇总的存储节点下发指令时,则依据新创建的控制节点的地址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的地址,创建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以及依据新创建的控制节点的地址和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的地址,创建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形成集群。
206、确定集群配置信息为用于扩容已有集群的集群配置信息,利用针对扩容已有集群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存储节点配置信息创建存储节点,并连接新创建的存储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和/或,连接新创建的存储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形成所述集群。
本步骤中依据所述集群存储节点配置信息创建存储节点的过程与上述步骤204中的基本相同,因此这里将不再赘述。
本步骤中扩容的是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形成针对集群配置信息的集群的过程至少包括如下三种:
第一种,在新创建的存储节点需接收控制节点中下发的指令时,依据新创建的存储节点的地址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的地址,构建新创建的存储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形成集群。
第二种,在新创建的存储节点与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存在角色隶属关系时,则依据新创建的存储节点的角色和地址,构建新创建的存储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各存储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形成集群。
第三种,综合上述的两种情况,则依据新创建的存储节点的地址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的地址,构建新创建的存储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以及依据新创建的存储节点的角色和地址,构建新创建的存储节点和已有集群中各存储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形成针对所述集群配置信息的集群。
第三方面,依据图1或图5所示的方法,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集群创建装置,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主要包括:
展示单元31,用于向用户展示至少一个集群配置界面,其中,每个所述集群配置界面中分别包含有集群配置项目,且每个所述集群配置界面分别存在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
获取单元32,用于获取用户在各所述集群配置界面中输入的针对集群配置项目的集群配置信息;
创建单元33,用于利用预设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所述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创建集群。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集群创建装置,首先向用户展示集群配置界面,其中,展示的每个集群配置界面中分别包含有集群配置项目,且每个集群配置界面分别存在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然后获取用户在各集群配置界面中输入的针对集群配置项目的集群配置信息,最后利用预设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集群配置信息创建集群。可见,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可视化的集群配置界面能够获取用户输入的满足其自身需求的集群配置信息,根据集群配置信息完成集群的创建。可见,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依据用户需求自动灵活创建集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32获取的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和集群存储节点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创建单元33,包括:
第一创建模块331,用于利用针对创建新集群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创建控制节点以及依据集群存储节点配置信息创建存储节点;
第一连接模块332,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创建模块321创建的所述控制节点和所述存储节点,形成所述集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创建单元33,包括:
第二创建模块333,用于利用针对扩容已有集群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创建控制节点;
第二连接模块334,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创建模块333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和/或,连接所述第二创建模块333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形成所述集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创建单元33,包括:
第三创建模块335,用于利用针对扩容已有集群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存储节点配置信息创建存储节点;
第三连接模块336,用于连接第三创建模块335新创建的存储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和/或,连接第三创建模块335新创建的存储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形成所述集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创建模块331或第二创建模块333,用于依据所述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中包括的集群环境配置信息和控制节点数量,创建出数量为所述控制节点数量,并适用于预设环境的控制节点;依据所述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中包括的集群同步方式、集群控制节点名称和集群控制节点地址,为创建出的各控制节点分配同步方式、名称和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创建模块331或第三创建模块335,用于依据所述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中包括的集群环境配置信息、Jvm参数配置信息和存储节点数量,创建出数量为所述存储节点数量和适用于预设环境以及内存配置,并与所述Jvm参数配置信息相对应的存储节点;依据所述集群存储节点配置信息中包括的集群同步方式、集群存储节点名称、集群存储节点地址和存储节点角色信息,为创建出的各存储节点分配同步方式、名称、地址和角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模块332,用于依据各存储节点的角色和地址构建各存储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以及依据各存储节点的地址和各控制节点的地址构建存储节点和控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模块334,用于依据新创建的控制节点的地址和已有集群中控制节点的地址,创建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模块334,用于依据新创建的控制节点的地址和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的地址,创建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模块336,用于依据新创建的存储节点的地址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的地址,构建新创建的存储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模块336,用于依据新创建的控制节点的角色和地址,构建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各存储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
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集群创建装置,可以用以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集群创建方法,相关的用于的含义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集群创建方法。
存储介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第五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机交互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存储介质;及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所述存储介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集群创建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的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的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集群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用户展示至少一个集群配置界面,其中,每个所述集群配置界面中分别包含有集群配置项目,且每个所述集群配置界面分别存在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
获取用户在各所述集群配置界面中输入的针对所述集群配置项目的集群配置信息;
利用预设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所述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创建集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群配置信息至少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和集群存储节点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群配置信息为用于创建新集群的集群配置信息时,则利用预设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所述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创建集群,包括:
利用针对创建新集群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所述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创建控制节点以及依据所述集群存储节点配置信息创建存储节点,并连接所述控制节点和所述存储节点,形成所述集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群配置信息为用于扩容已有集群的集群配置信息时,则利用预设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所述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创建集群,包括:
利用针对扩容已有集群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所述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创建控制节点,并连接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和/或,连接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形成所述集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群配置信息为用于扩容已有集群的集群配置信息时,则利用预设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所述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创建集群,包括:
利用针对扩容已有集群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所述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存储节点配置信息创建存储节点,并连接新创建的存储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和/或,连接新创建的存储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形成所述集群。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创建控制节点,包括:
依据所述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中包括的集群环境配置信息和控制节点数量,创建出数量为所述控制节点数量,并适用于预设环境的控制节点;
依据所述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中包括的集群同步方式、集群控制节点名称和集群控制节点地址,为创建出的各控制节点分配同步方式、名称和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集群存储节点配置信息创建存储节点,包括:
依据所述集群控制节点配置信息中包括的集群环境配置信息、Jvm参数配置信息和存储节点数量,创建出数量为所述存储节点数量和适用于预设环境以及内存配置,并与所述Jvm参数配置信息相对应的存储节点;
依据所述集群存储节点配置信息中包括的集群同步方式、集群存储节点名称、集群存储节点地址和存储节点角色信息,为创建出的各存储节点分配同步方式、名称、地址和角色。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所述控制节点和所述存储节点,包括:
依据各所述存储节点的角色和地址构建各所述存储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以及依据各所述存储节点的地址和各所述控制节点的地址构建所述存储节点和所述控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包括:
依据新创建的控制节点的地址和已有集群中控制节点的地址,创建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包括:
依据新创建的控制节点的地址和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的地址,创建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新创建的存储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包括:
依据新创建的存储节点的地址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的地址,构建新创建的存储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控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存储节点,包括:
依据新创建的控制节点的角色和地址,构建新创建的控制节点和已有集群中的各存储节点之间的连接网络。
13.一种集群创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展示单元,用于向用户展示至少一个集群配置界面,其中,每个所述集群配置界面中分别包含有集群配置项目,且每个所述集群配置界面分别存在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在各所述集群配置界面中输入的针对所述集群配置项目的集群配置信息;
创建单元,用于利用预设的集群创建接口调用各所述集群配置界面对应的集群配置逻辑,依据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创建集群。
14.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集群创建方法。
15.一种人机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存储介质;及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所述存储介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集群创建方法。
CN201911043145.9A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集群创建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7516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3145.9A CN112751687B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集群创建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3145.9A CN112751687B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集群创建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1687A true CN112751687A (zh) 2021-05-04
CN112751687B CN112751687B (zh) 2023-03-24

Family

ID=75641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3145.9A Active CN112751687B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集群创建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168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89071A1 (en) * 2004-06-25 2005-12-29 Goin Todd M Method and system for clustering computers into peer groups and comparing individual computers to their peers
US20120209943A1 (en) * 2011-02-14 2012-08-16 Ki-Young Ju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tributed memory cluster
CN104079657A (zh) * 2014-07-07 2014-10-01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模板的可配置的集群部署装置及方法
CN107634841A (zh) * 2017-09-27 2018-01-26 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管理云计算集群的方法
CN110138577A (zh) * 2018-02-08 2019-08-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集群创建方法、第一服务器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89071A1 (en) * 2004-06-25 2005-12-29 Goin Todd M Method and system for clustering computers into peer groups and comparing individual computers to their peers
US20120209943A1 (en) * 2011-02-14 2012-08-16 Ki-Young Ju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tributed memory cluster
CN104079657A (zh) * 2014-07-07 2014-10-01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模板的可配置的集群部署装置及方法
CN107634841A (zh) * 2017-09-27 2018-01-26 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管理云计算集群的方法
CN110138577A (zh) * 2018-02-08 2019-08-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集群创建方法、第一服务器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1687B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19475B (zh) 无服务器架构下的资源访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2945212B (zh) 汇集分区布局和表示
TW201905737A (zh) 多重區塊鏈網路資料處理方法、裝置及伺服器
TW201837736A (zh) 基於區塊鏈的資料處理方法及設備
CN109376197B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服务器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537076A (zh) 一种文件读写方法及装置
CN108268609B (zh) 一种文件路径的建立、访问方法和装置
TWI694700B (zh) 資料處理方法和裝置、用戶端
US908163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oftware product manager
CN104423961A (zh) 一种生成测试脚本的方法及系统
WO2015057188A1 (en) Package dependency maps for distributed computing
CN111246397B (zh) 集群系统、服务访问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0532058B (zh) 容器集群服务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14228A (zh) 基于Kubernetes的管理存储空间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3448650A (zh) 直播功能插件加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51687B (zh) 一种集群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07301089B (zh) 一种app部署及调用方法和终端
CN113296906B (zh) 任务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1221560B (zh)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191975B (zh) 一种思维导图的节点引用方法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281463A (zh) 一种表单界面格式配置及界面展示方法及设备、介质
CN111984510B (zh) 调度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0888649B (zh) 应用部署方法、应用基线的创建方法和装置
CN110968888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910675A (zh)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