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9084A - 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49084A CN112749084A CN202011494768.0A CN202011494768A CN112749084A CN 112749084 A CN112749084 A CN 112749084A CN 202011494768 A CN202011494768 A CN 202011494768A CN 112749084 A CN112749084 A CN 1127490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put
- item
- data
- output
- softwa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COCAUCFPFHUGAA-MGNBDDOMSA-N n-[3-[(1s,7s)-5-amino-4-thia-6-azabicyclo[5.1.0]oct-5-en-7-yl]-4-fluorophenyl]-5-chloropyridine-2-carboxa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F)C([C@@]23N=C(SCC[C@@H]2C3)N)=CC=1NC(=O)C1=CC=C(Cl)C=N1 COCAUCFPFHUGAA-MGNBDDOM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2 software t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4—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design, e.g. generating new test c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及装置。在生成待测试软件的测试用例时,可以先获取待测试软件的对应关系,该待测试软件的对应关系表示待测试软件的至少一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与至少一个输入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待测试软件数据处理逻辑的外在表现。根据对应关系,可以从输入项取值范围中选择待测试软件每个输入项对应的输入数据,和每个输出项对应的输出数据。接着,可以根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和测试用例语法规则得到测试用例。根据待测试软件的数据处理逻辑确定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并根据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确定测试用例。如此,无需技术人员逐一维护原有的测试用例,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件趋向于大型化、复杂化和集成化。为了确保软件的质量符合要求,可以在软件上线前对其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测试软件可以根据测试用例向待测试软件中输入数据,并获取待测试软件的输出数据。通过比较待测试软件实际输出的数据和期望值是否匹配,可以确定待测试软件是否存在问题。
测试用例可以是以自然语言或机器语言描述用户操作的语句,在软件测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既可以由技术人员手动编写测试用例,还可以利用屏幕录制软件或人工智能模型自动生成测试用例。如此,可以提高生成测试用例的效率,降低技术人员的负担。
但是,无论测试用例是通过何种方式生成的,当待测试软件的处理逻辑发生变化时,原有的测试用例无法直接用于新软件的测试,需要技术人员录制新的测试用例,或逐一对原有的测试用例进行修改,工作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及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能够生成便于维护的测试用例的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试软件的对应关系,所述待测试软件具有至少一个输入项和至少一个输出项,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输入项中每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和所述至少一个输出项中每个输出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输入项取值范围中选择至少一个输入数据,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输入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输出数据;所述输入数据范围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输入项中每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的取值范围;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输入数据、所述至少一个输出数据和测试用例语法规则得到测试用例;所述测试用例包括至少一个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校验语句,所述测试用例语法规则为所述至少一个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校验语句的语法规则,所述至少一个输入语句用于向所述待测试软件输入所述输入数据;至少一个校验语句用于检测所述待测试软件的输出的数据与所述输出数据是否匹配。
可选地,在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和测试用例语法规则得到至少一个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校验语句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设用例,所述预设用例用于对所述待测试软件进行测试,所述预设用例包括至少一个种子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种子校验语句;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种子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种子校验语句确定所述测试用例语法规则。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输入项包括第一输入项和第二输入项,所述至少一个输出项包括第一输出项;所述输入项取值范围包括第一输入项的取值范围和第二输入项的取值范围;
所述从输入项取值范围中选择至少一个输入数据,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输入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输出数据包括:
从所述第一输入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第一输入数据;
从所述第二输入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第二输入数据;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从所述第一输出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与所述第一输入数据和所述第二输入数据对应的第一输出数据。
可选地,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输入项的输入数据的类型和所述第二输入项的输入数据的类型和所述第一输出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输入数据和所述第二输入数据对应的第一输出数据包括:
从所述第一输出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与所述第一输入数据的数据类型和所述第二输入数据的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一输出数据。
可选地,所述对应关系是通过如下方法得到的:
获取待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
对所述待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进行解析,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输入项中每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和所述至少一个输出项中每个输出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对应关系。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用例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测试软件的对应关系,所述待测试软件具有至少一个输入项和至少一个输出项,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输入项中每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和所述至少一个输出项中每个输出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选择单元,用于从输入项取值范围中选择至少一个输入数据,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输入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输出数据;所述输入数据范围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输入项中每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的取值范围;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输入数据、所述至少一个输出数据和测试用例语法规则得到测试用例;所述测试用例包括至少一个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校验语句,所述测试用例语法规则为所述至少一个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校验语句的语法规则,所述至少一个输入语句用于向所述待测试软件输入所述输入数据;至少一个校验语句用于检测所述待测试软件的输出的数据与所述输出数据是否匹配。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规则确定单元;
所述规则确定单元,用于获取预设用例,所述预设用例用于对所述待测试软件进行测试,所述预设用例包括至少一个种子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种子校验语句;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种子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种子校验语句确定所述测试用例语法规则。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输入项包括第一输入项和第二输入项,所述至少一个输出项包括第一输出项;所述输入项取值范围包括第一输入项的取值范围和第二输入项的取值范围,所述输出项取值范围包括第一输出项的取值范围;
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输入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第一输入数据;从所述第二输入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第二输入数据;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从所述第一输出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与所述第一输入数据和所述第二输入数据对应的第一输出数据。
可选地,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输入项的输入数据的类型和所述第二输入项的输入数据的类型和所述第一输出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输出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与所述第一输入数据的数据类型和所述第二输入数据的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一输出数据。
可选地,所述对应关系是通过如下方法得到的:
获取待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
对所述待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进行解析,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输入项中每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和所述至少一个输出项中每个输出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对应关系。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指令,以使所述设备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机制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控制计算机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及装置。在生成待测试软件的测试用例时,可以先获取待测试软件的对应关系,该待测试软件的对应关系表示待测试软件的至少一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与至少一个输入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待测试软件数据处理逻辑的外在表现。根据对应关系,可以从输入项取值范围中选择待测试软件每个输入项对应的输入数据,和每个输出项对应的输出数据。接着,可以根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和测试用例语法规则得到测试用例。其中测试用例语法规则为测试用例中输入语句和校验语句的语法规则,将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填入测试用例语法规则即可得到测试用例。根据待测试软件的数据处理逻辑确定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并根据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确定测试用例。这样,当待测试软件的数据处理逻辑发生改变时,技术人员只需调整对应关系,即可自动生成新的测试用例,无需技术人员重新录制或编写新的测试用例。如此,无需技术人员逐一维护原有的测试用例,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说明本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用例生成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用例生成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可以采用利用屏幕录制等手段得到测试用例。具体地,技术人员可以在屏幕上对待测试软件进行操作。屏幕录制软件可以采集屏幕上的显示数据,并获取技术人员的操作和输入的数据。如此,通过运行测试用例,测试软件可以模拟用户对用户界面上的操作对象的操作行为,并对软件输出的结果进行校验。如果软件实际输出的结果和理论结果相匹配,则表示对软件的测试结果为测试成功。
但是,在实际开发软件及运营软件的过程中,软件的需求可能发生变化。相应地,软件的处理逻辑和代码也会发生变化,软件的输入输出也会发生变化,导致原有的测试用例就无法用于对新的软件进行测试。那么,技术人员需要录制新的测试用例,或逐一对原有的测试用例进行维护,使得维护后的测试用例与待测试软件新的处理逻辑相匹配。
举例说明。假设某待测试软件具有输入项1、输入项2这两个输入项和一个输出项,且该待测试软件的处理逻辑为“当输入项1的输入为A,且输入项2的输入为B时,输出项的输出为C”。那么根据该处理逻辑得到的测试用例可以是“在输入项1输入A,在输入项2输入B,若输出项的输出为C,则测试成功”。如果待测试软件的处理逻辑发生变化,变为“当输入项1的输入为A,且输入项2的输入为B时,输出项的输出为D”,显然原有的测试用例无法用于对新的待测试软件进行测试。
为了给出便于维护的测试用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及装置。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从测试平台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用例生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测试平台可以是运行于服务器的软件平台,也可以是测试软件的一个软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包括:
S101:获取待测试软件的对应关系。
在生成用于对具有至少一个输入项和至少一个输出项的待测试软件进行测试时,测试平台可以先获取待测试软件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表示待测试软件的至少一个输入项中每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和至少一个输出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待测试软件的对应关系为待测试软件的数据处理逻辑在用户层面上的体现,即用户操作待测试软件时实际输入的数据和看到的输出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举例说明。假设待测试软件的处理逻辑为“当输入项1的输入为A,且输入项2的输入为B时,输出项的输出为C”,那么对应关系即为A、B和C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技术人员可以获取开发待测试软件时使用的软件说明书,并对软件说明书中描述的待测试软件的功能进行梳理,将待测试软件需要实现的功能拆分为多个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到对应关系。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由人工智能模型确定待测试软件的对应关系。具体地,测试平台可以先获取待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功能需求表示待测试软件需要实现的功能。测试平台可以调用人工智能模型对待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确定该功能需求体现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到对应关系。
S102:从输入项取值范围中选择至少一个输入数据,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输入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输出数据。
在得到对应关系后,测试平台可以从输入项取值范围中选择至少一个输入数据,并根据前述对应关系确定与这至少一个输入数据对应的输出数据。其中,输入项数据范围可以包括多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范围。输入数据范围是由全部可以输入该输入项的数据组成的集合,即能够输入该输入项的数据的最大范围。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软件各个输入项的取值范围大多是根据输入项的功能确定的。例如,假设某输入项需要输入的数据是用户年龄,那么该输入项的取值范围可以是0-200之间的整数。如此,测试平台可以根据待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确定待测试软件每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范围。可选地,也可以由技术人员手动输入每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范围。
在确定输入数据的范围后,测试平台可以为每一个输入项从输入项取值范围内选择一个输入数据,并根据对应关系确定这些输入数据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输出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一组输入数据和该输入数据对应的输出数据称为一组测试数据,一组测试数据可以生成一个测试用例。
以待测试软件包括第一输入项和第二输入项,且输出项包括第一输出项为例进行说明。相应地,前述输入项取值范围可以包括第一输入项的输入数据的取值范围和第二输入项的输入数据的取值范围。测试平台可以从第一输入项的取值范围中任选一个数据作为输入第一输入项的第一输入数据,再从第二输入项的取值范围中任选一个数据作为输入第二输入项的第二输入数据。接着,测试平台可以从对应关系中查询与第一输入数据和第二输入数据对应的第一输出数据。
举例说明。假设第一输入项的取值范围为{0,1},第二输入项的取值范围为{0,1},且对应关系包括“输入[1 1],输出1”、“输入[0 1],输出1”、“输入 [1 0],输出1”和“输入[00],输出0”四个对应关系。那么在生成测试数据时,测试平台可以在第一输入项的取值范围内任选一个数据作为第一输入数据,在第二输入项的取值范围内任选一个数据作为第二输入数据。例如选择的第一输入数据为1,第二输入数据为0,那么测试平台可以查找对应关系,从对应关系中找到与“[1 0]”对应的输出数据1,将“1 0 1”确定为一组测试数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平台可以采用全组合算法针对每一种输入数据可能的取值情况生成一组测试数据。例如,假设待测试软件的输入项有x个(x为正整数),分别表示为I1,I2,...,Ix取值个数分别为m1,m2,...,mx,那么采用全组合算法可以得到组测试数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输入数据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假设输入项为用户ID,那么输入数据可以分为个人用户ID和对公用户ID。对于这种情况,前述对应关系可以是第一输入项的输入数据的类型和第二输入项的输入数据的类型与第一输出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那么,在确定第一输出数据时,测试平台可以对第一输入数据和第二输入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第一输入数据和第二输入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并从第一输出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与第一输入数据的数据类型和第二输入数据的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一输出数据。
S103: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输入数据、所述至少一个输出数据和测试用例语法规则得到测试用例。
在选定输入数据并确定与输入数据对应的输出数据后,测试平台可以根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和测试用例语法规则得到测试用例。其中,测试用例语法规则可以是技术人员预先设置的语法规则,表示测试软件能够识别的测试用例的语法规则。那么,将前述每个输入项对应的输入数据和每个输出项对应的输出数据填入测试用例语法规则,即可得到能够用于对待测试软件进行测试的测试用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测试用例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输出语句。其中,每个输入语句包括一个输入数据,每个输出语句包括一个输出数据。在测试软件执行测试用例时,可以将输入语句包括的输入数据输入待测试软件的输入项,并比较待测试软件的输出项输出的数据与校验语句中包括的输出数据是否一致。相应地,测试用例语法规则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输入语句的语法规则和至少一个输出语句的语法规则。可选地,测试用例语法规则还包括输入项和输入数据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对应关系,测试软件可以确定输入数据对应的输入项,从而确保输入数据被输入到正确的输入项中。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平台可以通过对测试用例进行分析确定测试用例语法规则。其中,预设用例可以由技术人员手动编写,作为测试平台自动生成的测试用例的范例。具体地,预设用例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种子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种子校验语句,分别用于输入输入数据和对输出数据进行校验。测试平台可以对预设用例中包括的种子输入语句和种子输出语句进行解析,从而获取技术人员对测试用例的要求,确定测试用例。如此,技术人员仅需手动编写一个测试用例,测试平台即可根据软件的数据处理逻辑和输入数据范围得到多个测试用例,提升了测试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在生成待测试软件的测试用例时,可以先获取待测试软件的对应关系,该待测试软件的对应关系表示待测试软件的至少一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与至少一个输入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待测试软件数据处理逻辑的外在表现。根据对应关系,可以从输入项取值范围中选择待测试软件每个输入项对应的输入数据,和每个输出项对应的输出数据。接着,可以根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和测试用例语法规则得到测试用例。其中测试用例语法规则为测试用例中输入语句和校验语句的语法规则,将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填入测试用例语法规则即可得到测试用例。根据待测试软件的数据处理逻辑确定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并根据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确定测试用例。这样,当待测试软件的数据处理逻辑发生改变时,技术人员只需调整对应关系,测试平台即可自动生成新的测试用例;当待测试软件的输入项发生改变时,技术人员只需调整输入项取值范围,测试平台即可自动生成新的测试用例;当待测试软件的界面发生改变时,技术人员只需调整测试用例语法规则,测试平台即可自动生成新的测试用例。如此,在待测试软件发生变化时,技术人员只需调整对应关系、输入项取值范围、测试用例语法规则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即可自动生成新的测试用例,无需技术人员重新录制或编写新的测试用例,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测试效率。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的一些具体实现方式,基于此,本申请还提供了对应的装置。下面将从功能模块化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进行介绍。
参见图2所示的测试用例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200包括:
获取单元210,用于获取待测试软件的对应关系,所述待测试软件具有至少一个输入项和至少一个输出项,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输入项中每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和所述至少一个输出项中每个输出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选择单元220,用于从输入项取值范围中选择至少一个输入数据,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输入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输出数据;所述输入数据范围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输入项中每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的取值范围。
生成单元230,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输入数据、所述至少一个输出数据和测试用例语法规则得到测试用例;所述测试用例包括至少一个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校验语句,所述测试用例语法规则为所述至少一个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校验语句的语法规则,所述至少一个输入语句用于向所述待测试软件输入所述输入数据;至少一个校验语句用于检测所述待测试软件的输出的数据与所述输出数据是否匹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用例生成装置。在生成待测试软件的测试用例时,可以先获取待测试软件的对应关系,该待测试软件的对应关系表示待测试软件的至少一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与至少一个输入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待测试软件数据处理逻辑的外在表现。根据对应关系,可以从输入项取值范围中选择待测试软件每个输入项对应的输入数据,和每个输出项对应的输出数据。接着,可以根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和测试用例语法规则得到测试用例。其中测试用例语法规则为测试用例中输入语句和校验语句的语法规则,将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填入测试用例语法规则即可得到测试用例。根据待测试软件的数据处理逻辑确定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并根据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确定测试用例。这样,当待测试软件的数据处理逻辑发生改变时,技术人员只需调整对应关系,测试平台即可自动生成新的测试用例;当待测试软件的输入项发生改变时,技术人员只需调整输入项取值范围,测试平台即可自动生成新的测试用例;当待测试软件的界面发生改变时,技术人员只需调整测试用例语法规则,测试平台即可自动生成新的测试用例。如此,在待测试软件发生变化时,技术人员只需调整对应关系、输入项取值范围、测试用例语法规则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即可自动生成新的测试用例,无需技术人员重新录制或编写新的测试用例,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测试效率。
可选地,参见图3,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装置200还包括规则确定单元240;
所述规则确定单元240,用于获取预设用例,所述预设用例用于对所述待测试软件进行测试,所述预设用例包括至少一个种子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种子校验语句;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种子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种子校验语句确定所述测试用例语法规则。
可选地,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输入项包括第一输入项和第二输入项,所述至少一个输出项包括第一输出项;所述输入项取值范围包括第一输入项的取值范围和第二输入项的取值范围,所述输出项取值范围包括第一输出项的取值范围。
选择单元220,用于从所述第一输入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第一输入数据;从所述第二输入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第二输入数据;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从所述第一输出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与所述第一输入数据和所述第二输入数据对应的第一输出数据。
可选地,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输入项的输入数据的类型和所述第二输入项的输入数据的类型和所述第一输出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选择单元220,用于从所述第一输出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与所述第一输入数据的数据类型和所述第二输入数据的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一输出数据。
可选地,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应关系是通过如下方法得到的:
获取待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
对所述待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进行解析,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输入项中每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和所述至少一个输出项中每个输出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对应关系。
如此,技术人员仅需手动编写一个测试用例,测试平台即可根据软件的数据处理逻辑和输入数据范围得到多个测试用例,提升了测试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第一输入项”、“第二输入项”等名称中的“第一”、“第二”只是用来做名字标识,并不代表顺序上的第一、第二。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诸如路由器等网络通信设备)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试软件的对应关系,所述待测试软件具有至少一个输入项和至少一个输出项,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输入项中每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和所述至少一个输出项中每个输出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输入项取值范围中选择至少一个输入数据,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输入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输出数据;所述输入数据范围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输入项中每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的取值范围;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输入数据、所述至少一个输出数据和测试用例语法规则得到测试用例;所述测试用例包括至少一个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校验语句,所述测试用例语法规则为所述至少一个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校验语句的语法规则,所述至少一个输入语句用于向所述待测试软件输入所述输入数据;至少一个校验语句用于检测所述待测试软件的输出的数据与所述输出数据是否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和测试用例语法规则得到至少一个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校验语句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设用例,所述预设用例用于对所述待测试软件进行测试,所述预设用例包括至少一个种子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种子校验语句;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种子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种子校验语句确定所述测试用例语法规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输入项包括第一输入项和第二输入项,所述至少一个输出项包括第一输出项;所述输入项取值范围包括第一输入项的取值范围和第二输入项的取值范围;
所述从输入项取值范围中选择至少一个输入数据,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输入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输出数据包括:
从所述第一输入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第一输入数据;
从所述第二输入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第二输入数据;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从所述第一输出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与所述第一输入数据和所述第二输入数据对应的第一输出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输入项的输入数据的类型和所述第二输入项的输入数据的类型和所述第一输出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输入数据和所述第二输入数据对应的第一输出数据包括:
从所述第一输出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与所述第一输入数据的数据类型和所述第二输入数据的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一输出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关系是通过如下方法得到的:
获取待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
对所述待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进行解析,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输入项中每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和所述至少一个输出项中每个输出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对应关系。
6.一种测试用例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测试软件的对应关系,所述待测试软件具有至少一个输入项和至少一个输出项,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输入项中每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和所述至少一个输出项中每个输出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选择单元,用于从输入项取值范围中选择至少一个输入数据,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至少一个输入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输出数据;所述输入数据范围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输入项中每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的取值范围;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输入数据、所述至少一个输出数据和测试用例语法规则得到测试用例;所述测试用例包括至少一个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校验语句,所述测试用例语法规则为所述至少一个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校验语句的语法规则,所述至少一个输入语句用于向所述待测试软件输入所述输入数据;至少一个校验语句用于检测所述待测试软件的输出的数据与所述输出数据是否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规则确定单元;
所述规则确定单元,用于获取预设用例,所述预设用例用于对所述待测试软件进行测试,所述预设用例包括至少一个种子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种子校验语句;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种子输入语句和至少一个种子校验语句确定所述测试用例语法规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输入项包括第一输入项和第二输入项,所述至少一个输出项包括第一输出项;所述输入项取值范围包括第一输入项的取值范围和第二输入项的取值范围,所述输出项取值范围包括第一输出项的取值范围;
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输入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第一输入数据;从所述第二输入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第二输入数据;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从所述第一输出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与所述第一输入数据和所述第二输入数据对应的第一输出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输入项的输入数据的类型和所述第二输入项的输入数据的类型和所述第一输出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输出项的取值范围中选择与所述第一输入数据的数据类型和所述第二输入数据的数据类型对应的第一输出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关系是通过如下方法得到的:
获取待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
对所述待测试软件的功能需求进行解析,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输入项中每个输入项的输入数据和所述至少一个输出项中每个输出项的输出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对应关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94768.0A CN112749084A (zh) | 2020-12-17 | 2020-12-17 | 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94768.0A CN112749084A (zh) | 2020-12-17 | 2020-12-17 | 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49084A true CN112749084A (zh) | 2021-05-04 |
Family
ID=75648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94768.0A Pending CN112749084A (zh) | 2020-12-17 | 2020-12-17 | 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49084A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60336A (zh) * | 2011-10-20 | 2012-02-22 | 上海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语法规则的自动化测试系统及方法 |
CN108427632A (zh) * | 2017-02-14 | 2018-08-2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自动测试方法及装置 |
CN109491917A (zh) * | 2018-11-13 | 2019-03-19 |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测试用例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WO2019242868A1 (en) * | 2018-12-12 | 2019-12-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Software testing device, software testing method, and software testing program |
-
2020
- 2020-12-17 CN CN202011494768.0A patent/CN11274908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60336A (zh) * | 2011-10-20 | 2012-02-22 | 上海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语法规则的自动化测试系统及方法 |
CN108427632A (zh) * | 2017-02-14 | 2018-08-2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自动测试方法及装置 |
CN109491917A (zh) * | 2018-11-13 | 2019-03-19 |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测试用例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WO2019242868A1 (en) * | 2018-12-12 | 2019-12-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Software testing device, software testing method, and software testing program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095236B1 (en) |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testing software applications based on multiple data sources | |
US6185583B1 (en) | Parallel rule-based processing of forms | |
US2009031983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effective functional test data generation for web service testing | |
US7669188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viable refactorings of program code using a comprehensive test suite | |
CA2773981C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substituting parameter sets in self-contained mini-applications | |
CN111143228B (zh) | 基于决策表法的测试代码生成方法及装置 | |
CN114365095A (zh) | 用于评估软件开发者的代码贡献的系统和方法 | |
CN111158656B (zh) | 基于因果树法的测试代码生成方法及装置 | |
US11734159B2 (en) | Ranking test cases specific to changes in software code | |
US11526429B1 (en) | Identifying critical methods and critical paths in software code | |
CN113051262B (zh) | 一种数据质检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732242B (zh) | 宽表加工脚本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
US6889219B2 (en) | Method of tuning a decision network and a decision tree model | |
CN117707527A (zh) | 基于aigc的视图组件编排系统及方法 | |
CN117235527A (zh) | 端到端容器化的大数据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5840560A (zh) | 一种用于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系统 | |
CN112749084A (zh) | 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及装置 | |
CN115934753A (zh) | 作业调度配置信息生成方法及其装置 | |
Tatale et al. | A Survey on Test Case Generation using UML Diagrams and Feasibility Study to Generate Combinatorial Logic Oriented Test Cases. | |
CN111078548A (zh) | 测试用例解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验证平台 | |
CN109918286A (zh) | 一种静态代码分析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1240652A (zh)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
CN110008098A (zh) | 评估业务流程中的节点的运行状况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2527662A (zh) | 一种测试脚本生成方法及装置 | |
CN113011484B (zh) | 基于分类树和判定树的图形化的需求分析及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