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7890A - 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7890A
CN112747890A CN202011591419.0A CN202011591419A CN112747890A CN 112747890 A CN112747890 A CN 112747890A CN 202011591419 A CN202011591419 A CN 202011591419A CN 112747890 A CN112747890 A CN 1127478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pneumatic
thermal
bottom plat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14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47890B (zh
Inventor
张智
欧东斌
高贺
闫宪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Aerospace Aerodynamics CAAA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Aerospace Aerodynamics CAA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Aerospace Aerodynamics CAAA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Aerospace Aerodynamics CAAA
Priority to CN20201159141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478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47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78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478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78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2Wind tunnels
    • G01M9/04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G01N3/18Performing tests at high or low tempera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16Tensile or compressive
    • G01N2203/0017Tensi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22Environment of the test
    • G01N2203/0222Temperature
    • G01N2203/0226High temperature; Hea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超声速气动热试验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包括电弧加热器、拉伸机和试验舱,所述拉伸机的下方设有所述试验舱,所述试验舱与所述拉伸机固定连接,所述试验舱的一侧与所述电弧加热器连接,所述试验舱的另一侧与风洞附属设备连接。本发明能够尽可能真实的模拟航空航天飞行器轨道飞行时的气动环境,在这种特定环境下,开展防热材料的结构强度考核,解决了试验设备自身热力耦合干扰试验的难题,减少了试验系统自身的热力耦合干扰在试验中系统误差。本发明利用试验件采用超声速平板自由射流试验技术完成气动热考核,使试验结果更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超声速气动热试验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大气层中高速飞行时,热防护系统受到如高焓气动加热、机械载荷、气动剪力、温度梯度产生的热应力等多重热-力耦合作用,防热材料在高温作用下会发生烧蚀剥落,机械载荷、气动剪力和热应力会破坏材料基底产生微裂纹,加速防热材料的烧蚀剥落过程,这些都将造成飞行器的材料结构变形和强度变化,影响飞行器的精确控制或危及飞行器的安全。在地面尽可能真实的模拟防热材料和结构的烧蚀、承力环境、开展气动热-力联合试验,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背景。
为了研究航空航天防热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结构强度特性,国内外都通过不同的加热方式结合万能试验机发展了多种热力联合试验技术。其中包括石英灯辐射加热、高频感应加热、电阻加热等多种静态加热方式以及燃气流风洞的动态加热方式。静态加热方式没有材料在轨道飞行过程中的气动剪切,同时对于材料的加热也普通是周向均匀加热,不能模拟防热材料真实应用过程中的单面受热条件。而以燃气流风洞的动态加热方式,热气流成分复杂,仅能针对部分特定应用环境的防热材料(如发动机涡轮叶片)进行考核。
开展气动热环境下的防热材料结构考核时,需要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用于支撑模型开展热考核的支架以及用于向模型施加拉力的传导机构都可能在试验过程中发生热变形,整个试验系统自身的热力耦合难题会给试验带入较大的系统误差,甚至可能造成试验失败。
针对以上情况,解决试验设备自身热力耦合干扰试验的难题,需要提供一套试验系统和试验方法,尽可能真实的模拟航空航天飞行器轨道飞行时的气动环境开展防热材料的结构强度考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能够解决试验设备自身热力耦合干扰试验的难题,尽可能真实的模拟航空航天飞行器轨道飞行时的气动环境,在这种特定环境下,开展防热材料的结构强度考核。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包括电弧加热器、拉伸机和试验舱,所述拉伸机下方设有所述试验舱,所述试验舱与所述拉伸机固定连接,所述试验舱的一侧与所述电弧加热器连接,所述试验舱的另一侧与风洞附属设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试验舱包括双层筒形套、波纹管、前舱门、侧向观察窗、喷管、拉力传导机构和热力解耦合机构;
所述双层筒形套的侧壁设有两个对称的所述波纹管,所述拉力传导机构的一端穿过所述波纹管与所述热力解耦合机构连接,所述拉力传导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拉伸机通过销钉连接;
所述双层筒形套与所述电弧加热器连接,所述双层筒形套与所述电弧加热器连接的一端设有所述前舱门,所述前舱门与所述双层筒形套通过铰链连接;
所述喷管设在所述试验舱内部,所述喷管与所述前舱门固定连接;
所述双层筒形套的侧壁设有所述侧向观察窗,所述侧向观察窗设有石英玻璃,便于观测试验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拉力传导机构包括万向转接头、高度调节套筒、拉力光杆、压板、密封盘和法兰盘,所述万向转接头的一端与所述拉伸机连接,所述万向转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高度调节套筒连接,所述拉力光杆依次穿过所述法兰盘、所述密封盘、所述压板与所述高度调节套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转接头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采用左旋螺纹;
所述高度调节套筒外部的形状为正六棱柱;所述高度调节套筒内部设有螺纹,所述高度调节套筒的内部一端采用左旋螺纹,另一端采用右旋螺纹;
所述拉力光杆两端均设有右旋螺纹,所述拉力光杆的两端靠近所述右旋螺纹处均开有小孔,方便拉力光杆与高度套筒旋接;
所述密封盘的中心开有孔,所述孔内设有密封槽。
进一步地,所述拉力光杆的表面光洁度等级在1.6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热力解耦合机构包括水冷底板、隔热底板、万向调节套、万向杆、楔形夹具、半月垫片和随动架,所述热力解耦合机构能够消除联合试验过程中试验系统自身的热力耦合作用,保证试验件在拉伸试验中仅受到竖直方向的拉力;
所述水冷底板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所述隔热底板,所述水冷底板与所述万向调节套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万向杆穿过所述万向调节套与所述水冷底板连接;
所述水冷底板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楔形夹具,所述楔形夹具内部设有半月垫片,其中一个所述楔形夹具通过所述随动架与所述万向杆连接,所述楔形夹具和所述半月垫片组合,使得系统能够自主适应模型实际加工过程中楔面的角度误差,保证拉伸模型的受力方向仅为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底板与所述万向杆采用球面压紧方式固定,采用球面压紧方式固定可以实现试验件在两个自由度的角度调节,两个自由度分别为偏转角和俯仰角,俯仰角为试验件坐标系X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偏向角为试验件纵轴在水平面上投影与试验舱坐标系x轴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底板上有试验件凹槽,所述隔热底板上也设有所述试验件凹槽,两个所述试验件凹槽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底板的内部设有循环水冷却结构,能够保证底板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结构外形,所述水冷底板采用钢材制作,能够在保证良好的热传导性能的同时具备必要的结构强度;所述的隔热底板采用与试验件材质相同的材料制作,能够避免使用过程中由于材料差异造成的热匹配问题;所述半月垫片采用高硅氧材料制作,能够减少试验过程中的散热。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试验调试:
对所述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进行试验调试,开启所述风洞附属设备,对所述试验舱进行真空抽吸,使得所述试验舱内气压减小到形成超声速流场,获取所述电弧加热器的运行参数,然后释放所述试验舱内的真空,使所述试验舱内的气压恢复到大气压;
(2)试验准备:
随后所述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进入试验准备模式,在所述试验舱内安装好试验件,所述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对安装好的所述试验件进行预拉伸,释放整个系统的拉伸间隙,然后开启所述风洞附属设备进行真空抽吸,使得所述试验舱内气压减小到形成超声速流场,再设定所述电弧加热器的轨道运行参数和所述拉伸机的拉伸模式;
(3)气动热考核试验:
然后所述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进入气动热考核试验,所述电弧加热器按照步骤(2)设置的参数运行,对所述试验件进行气动热考核试验;
(4)拉伸试验:
所述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进入气动热力联合考核,所述电弧加热器按照步骤(2)设置的参数运行,在气动热考核试验过程中或气动热考核试验后,开启所述拉伸机,按照步骤(2)设置的拉伸模式对所述试验件进行拉伸试验,对拉伸试验过程的数据进行采集和保存;
(5)试验结束:
采集和保存数据后,释放所述试验舱内的真空,恢复到大气压,拆除所述试验件,将所述拉伸机的部件恢复到原始位置,试验结束。
故综上所述,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能够尽可能真实的模拟航空航天飞行器轨道飞行时的气动环境,在这种特定环境下,开展防热材料的结构强度考核。
(2)本发明在尽可能真实的模拟航空航天飞行器轨道飞行时的气动环境下进行试验解决了试验设备自身热力耦合干扰试验的难题,减少了试验系统自身的热力耦合干扰在试验中系统误差。
(3)本发明在试验舱内设有热力解耦合机构,能够消除联合试验过程中试验系统自身的热力耦合作用,保证试验件在拉伸试验中仅受到竖直方向的拉力。
(4)本发明的水冷底板、万向调节套和万向杆采用球面压紧固定方式,组成一个可自由调节的底板机构,能够实现三个自由度的角度调节。
(5)本发明试验舱内的楔形夹具和半月垫片组成一个自适应固定头,使得系统能够自主适应模型实际加工过程中楔面的角度误差,半月垫片采用高硅氧材料制成,能够减少试验过程中的散热。
(6)本发明的水冷底板内部设有循环水冷却结构,能够保证底板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结构外形,水冷底板采用钢材制成,能够保证良好的热传导性能的同时具备必要的结构强度;隔热底板采用同试验件材质相同的材料制成,能够避免使用过程中由于材料差异造成的热匹配问题。
(7)本发明利用试验件采用超声速平板自由射流试验技术完成气动热考核,使试验结果更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试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试验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拉力传导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拉力传导机构中的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拉力传导机构的密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拉力传导机构的法兰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热力解耦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弧加热器、2-拉伸机、3-试验舱、301-双层筒形套、302-波纹管、303-前舱门、304-侧向观察窗、305-喷管、306-拉力传导机构、30601-万向转接头、30602-高度调节套筒、30603-拉力光杆、30604-压板、30605-密封盘、30606-法兰盘、30607-小孔、307-热力解耦合机构、30701-水冷底板、30702-隔热底板、30703-万向调节套、30704-万向杆、30705-楔形夹具、30706-半月垫片、30707-随动架、30708-试验件凹槽、4-风洞附属设备、5-试验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
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包括电弧加热器、拉伸机、试验舱和风动附属设备,拉伸机2的下方设有试验舱3,试验舱3与拉伸机2固定连接,试验舱3的一侧与电弧加热器1连接,试验舱3的另一侧与风洞附属设备4连接。
如图1所示,电弧加热器1用于对气体进行加热,位于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的左侧,与试验舱3固定连接;试验舱3位于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的中部,与风洞附属设备4固定连接,试验舱3用于对气体进行加热和加速;风洞附属设备4位于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的右侧,与试验舱3固定连接,用于保障试验舱3内的真空环境以及对尾气进行降温减速处理;风洞附属设备4运行时高压气流经电弧加热器1加热,通过试验舱3内部的喷管305膨胀加速,形成高温射流,对安装在喷管出口的试验件进行烧蚀试验。拉伸机2用于对试验件施加力载荷,位于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的中段,跨接在试验舱3的两端。
如图2所示,试验舱3包括双层筒形套301、波纹管302、前舱门303、侧向观察窗304、喷管305、拉力传导机构306和热力解耦合机构307。双层筒形套301为圆柱形,是试验舱3的主体,双层筒形套301的侧壁设有两个上下位置对称的波纹管302,拉力传导机构306的底端穿过波纹管302与热力解耦合机构307通过螺纹连接,拉力传导机构306的顶端通过销钉与拉伸机2销接。双层筒形套301与电弧加热器1固定连接,双层筒形套301与电弧加热器1连接的一侧设有前舱门303,前舱门303与双层筒形套301通过铰链连接。试验舱3内部设有喷管305,喷管305与前舱门303固定连接。双层筒形套30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设有两个对称的侧向观察窗304,两个侧向观察窗304上均设有石英玻璃,便于对试验过程进行观测。热力解耦合机构307位于试验舱3的中部,除与拉力传导机构306螺纹螺接外,整体保持自由状态,不与喷管305以及试验舱3的其余部件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的拉力传导机构306包括万向转接头30601、高度调节套筒30602、拉力光杆30603、压板30604、密封盘30605、法兰盘30606。万向转接头30601的左侧与拉伸机2连接,万向转接头30601的右侧与高度调节套筒30602通过螺纹对接,高度调节套筒30602的右侧与拉力光杆30603通过螺纹对接,拉力光杆30603从右向左依次穿过法兰盘30606、密封盘30605、压板30604与高度调节套筒30602连接。压板30604的形状为菱形,如图4所示,中心设有与拉力光杆30603直径一致的圆孔;密封盘30605的形状为圆形,如图5所示,中心开有孔,孔内开有密封槽,孔与拉力光杆30603的配合公差采用国家标准公差H8/f7配合;法兰盘30606的形状为圆形,如图6所示,在法兰盘30606的下半部分设有圆孔,圆孔的直径与拉力光杆30603的直径一致。万向转接头30601设有外螺纹,外螺纹采用左旋螺纹。高度调节套筒30602的外部的形状为正六棱柱,内部设有螺纹,左端采用左旋螺纹,右端采用右旋螺纹。拉力光杆30603的左右两端均加工有右旋螺纹,两端靠近螺纹结束位置均开有小孔30607,可以方便拉力光杆30603与高度套筒30602进行旋接。拉力光杆30603的表面光洁度等级不得低于1.6。
如图7所示,热力解耦合机构307包括水冷底板30701、隔热底板30702、万向调节套30703、万向杆30704、楔形夹具30705、半月垫片30706、随动架30707,热力解耦合机构307能够消除联合试验过程中试验系统自身的热力耦合作用,保证试验件5在拉伸试验中仅受到竖直方向的拉力。水冷底板30701采用钢材制成,能够在保证良好的热传导性能的同时具备必要的结构强度。水冷底板30701的内部设有循环水冷却结构,用于保证底板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结构外形,水冷底板30701的一侧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隔热底板30702,水冷底板30701的上下侧边开有四个螺纹孔,通过螺钉固定隔热底板30702。隔热底板30702采用同试验件材质相同的材料制成,避免使用过程中由于材料差异造成的热匹配问题。
水冷底板30701设有凹槽的侧面相对的一侧通过螺钉与万向调节套30703固定连接,万向杆30704穿过万向调节套30703与水冷底板30701连接,万象杆30704与水冷底板30701连接处为半球体,万向调节套30703设有圆柱形的孔,孔直径与半球体的直径一致,正好可以包裹着半球体,水冷底板30701、万向调节套30703与万向杆30704采用球面压紧固定方式,组成一个可自由调节的底板机构,能够实现试验件5在两个自由度角度的调节,两个自由度分别为偏转角和俯仰角,俯仰角为试验件5坐标系X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偏向角为试验件5纵轴在水平面上投影与试验舱3坐标系x轴之间的夹角。水冷底板3070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楔形夹具30705,上方的楔形夹具30705通过随动架30707与万向杆30704固定连接。半月垫片30706插装在楔形夹具30705内部,组成一个自适应固定头,使得系统可以自主适应模型实际加工过程中楔面的角度误差,保证拉伸模型的受力方向仅为长度方向。半月垫片30706采用高硅氧材料制成,减少了试验过程中模型通过自适应固定头散热。水冷底板30701和隔热底板30702开有可放置试验件的试验件凹槽30708,进行试验时,试验件5放入试验件凹槽30708中,用楔形夹具30705夹住试验件5即可。试验准备过程中试验件5的安装过程如下:调节拉伸机2的升降横杆,使得两个楔形夹具30705的距离适中,在试验件凹槽30708中放入试验件5,在两个楔形夹具30705中分别插入两个半月垫片30706,转动高度调节套筒30602,调整试验件5的位置居中,并保持绷紧状态。
使用本实施例的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进行试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试验调试:
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进入试验状态调试模式,开启风洞附属设备,对试验舱进行真空抽吸,使得所述试验舱内气压减小到形成超声速流场,获取电弧加热器的运行参数,然后释放试验舱内的真空,使试验舱内的气压恢复到大气压,利用超声速平板自由射流试验技术完成气动热试验条件的调试,获取电弧加热器运行参数;
(2)试验准备:
随后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进入试验准备模式,在试验舱内安装好试验件,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对安装好的试验件进行预拉伸,释放整个系统的拉伸间隙,然后开启风洞附属设备进行真空抽吸,使得试验舱内气压减小到形成超声速流场,再设定电弧加热器的轨道运行参数和拉伸机的拉伸模式;
(3)气动热考核试验:
然后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进入气动热考核试验,电弧加热器按照步骤(2)设置的参数运行,对试验件进行气动热考核试验;
(4)拉伸试验:
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进入气动热力联合考核,电弧加热器按照步骤(2)设置的参数运行,在气动热考核试验过程中或气动热考核试验后,开启拉伸机,按照步骤(2)设置的拉伸模式对试验件进行拉伸试验,对拉伸试验过程的数据进行采集和保存;
(5)试验结束:
采集和保存数据后,释放试验舱内的真空,恢复到大气压,依次拆除楔形夹具、半月垫片、试验件,将拉伸机的升降横杆回复到原始位置,试验结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弧加热器、拉伸机和试验舱,所述拉伸机下方设有所述试验舱,所述试验舱与所述拉伸机固定连接,所述试验舱的一侧与所述电弧加热器连接,所述试验舱的另一侧与风洞附属设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舱包括双层筒形套、波纹管、前舱门、侧向观察窗、喷管、拉力传导机构和热力解耦合机构;
所述双层筒形套的侧壁设有两个对称的所述波纹管,所述拉力传导机构的一端穿过所述波纹管与所述热力解耦合机构连接,所述拉力传导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拉伸机通过销钉连接;
所述双层筒形套与所述电弧加热器连接,所述双层筒形套与所述电弧加热器连接的一端设有所述前舱门,所述前舱门与所述双层筒形套通过铰链连接;
所述喷管设在所述试验舱内部,所述喷管与所述前舱门固定连接;
所述双层筒形套的侧壁设有所述侧向观察窗,所述侧向观察窗设有石英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传导机构包括万向转接头、高度调节套筒、拉力光杆、压板、密封盘和法兰盘,所述万向转接头的一端与所述拉伸机连接,所述万向转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高度调节套筒连接,所述拉力光杆依次穿过所述法兰盘、所述密封盘、所述压板与所述高度调节套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转接头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采用左旋螺纹;
所述高度调节套筒外部的形状为正六棱柱;所述高度调节套筒内部设有螺纹,所述高度调节套筒的内部一端采用左旋螺纹,另一端采用右旋螺纹;
所述拉力光杆两端均设有右旋螺纹,所述拉力光杆的两端靠近所述右旋螺纹处均开有小孔;
所述密封盘的中心开有孔,所述孔内设有密封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光杆的表面光洁度等级在1.6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力解耦合机构包括水冷底板、隔热底板、万向调节套、万向杆、楔形夹具、半月垫片和随动架;
所述水冷底板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所述隔热底板,所述水冷底板与所述万向调节套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万向杆穿过所述万向调节套与所述水冷底板连接;
所述水冷底板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楔形夹具,所述楔形夹具内部设有半月垫片,其中一个所述楔形夹具通过所述随动架与所述万向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底板与所述万向杆采用球面压紧方式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底板上有试验件凹槽,所述隔热底板上也设有所述试验件凹槽,两个所述试验件凹槽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底板的内部设有循环水冷却结构,所述水冷底板采用钢材制作;所述隔热底板采用与试验件材质相同的材料制作;所述半月垫片采用高硅氧材料制作。
10.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进行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试验调试:
对所述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进行试验调试,开启所述风洞附属设备,对所述试验舱进行真空抽吸,使得所述试验舱内气压减小到形成超声速流场,获取所述电弧加热器的运行参数,然后释放所述试验舱内的真空,使所述试验舱内的气压恢复到大气压;
(2)试验准备:
随后所述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进入试验准备模式,在所述试验舱内安装好试验件,所述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对安装好的所述试验件进行预拉伸,释放整个系统的拉伸间隙,然后开启所述风洞附属设备进行真空抽吸,使得所述试验舱内气压减小到形成超声速流场,再设定所述电弧加热器的轨道运行参数和所述拉伸机的拉伸模式;
(3)气动热考核试验:
然后所述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进入气动热考核试验,所述电弧加热器按照步骤(2)设置的参数运行,对所述试验件进行气动热考核试验;
(4)拉伸试验:
所述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进入气动热力联合考核,所述电弧加热器按照步骤(2)设置的参数运行,在气动热考核试验过程中或气动热考核试验后,开启所述拉伸机,按照步骤(2)设置的拉伸模式对所述试验件进行拉伸试验,对拉伸试验过程的数据进行采集和保存;
(5)试验结束:
采集和保存数据后,释放所述试验舱内的真空,恢复到大气压,拆除所述试验件,将所述试拉伸机的部件恢复到原始位置,试验结束。
CN202011591419.0A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Active CN1127478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1419.0A CN112747890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1419.0A CN112747890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7890A true CN112747890A (zh) 2021-05-04
CN112747890B CN112747890B (zh) 2023-03-14

Family

ID=75646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1419.0A Active CN112747890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4789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566A (zh) * 2021-02-08 2021-06-18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气动热的超螺旋非线性分数阶滑模无模型控制方法
CN114563153A (zh) * 2022-04-28 2022-05-3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通过轨道加速气缸试验气体的超高速气动试验装置
CN115290290A (zh) * 2022-10-09 2022-11-0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风洞试验模型的类榫卯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117284508A (zh) * 2023-09-25 2023-12-26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气动相对压差分布与热模拟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4614A (zh) * 2006-03-10 2006-09-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防热材料地面模拟烧蚀试验装置
CN102262099A (zh) * 2011-04-15 2011-11-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超声速飞行器翼面结构1400℃高温热力耦合试验装置
JP2015090334A (ja) * 2013-11-07 2015-05-11 住友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風洞試験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風洞試験装置
CN106568568A (zh) * 2016-10-19 2017-04-19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一种高温燃气流超声速风洞试验系统
CN107727487A (zh) * 2017-11-20 2018-02-2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气动热‑力耦合环境下材料高温力学性能测试设备
CN109029907A (zh) * 2018-07-18 2018-12-1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气动热环境试验模拟条件的参数相似方法
CN109436373A (zh) * 2018-11-29 2019-03-08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高超声速力热联合试验舱体
CN210487644U (zh) * 2019-05-27 2020-05-08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电弧风洞烧蚀透波联合试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4614A (zh) * 2006-03-10 2006-09-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防热材料地面模拟烧蚀试验装置
CN102262099A (zh) * 2011-04-15 2011-11-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超声速飞行器翼面结构1400℃高温热力耦合试验装置
JP2015090334A (ja) * 2013-11-07 2015-05-11 住友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風洞試験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風洞試験装置
CN106568568A (zh) * 2016-10-19 2017-04-19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一种高温燃气流超声速风洞试验系统
CN107727487A (zh) * 2017-11-20 2018-02-2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气动热‑力耦合环境下材料高温力学性能测试设备
CN109029907A (zh) * 2018-07-18 2018-12-1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气动热环境试验模拟条件的参数相似方法
CN109436373A (zh) * 2018-11-29 2019-03-08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高超声速力热联合试验舱体
CN210487644U (zh) * 2019-05-27 2020-05-08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电弧风洞烧蚀透波联合试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大方等: "超高温、大热流、非线性气动热环境试验模拟及测试技术研究", 《实验力学》 *
吴大方等: "高超声速飞行器材料与结构气动热环境模拟方法及试验研究", 《航天器环境工程》 *
阎满存等: "高超声速飞行器结构热力耦合试验与评估技术进展", 《飞航导弹》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566A (zh) * 2021-02-08 2021-06-18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气动热的超螺旋非线性分数阶滑模无模型控制方法
CN112987566B (zh) * 2021-02-08 2021-11-02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气动热的超螺旋非线性分数阶滑模无模型控制方法
CN114563153A (zh) * 2022-04-28 2022-05-3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通过轨道加速气缸试验气体的超高速气动试验装置
CN114563153B (zh) * 2022-04-28 2022-07-0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通过轨道加速气缸试验气体的超高速气动试验装置
CN115290290A (zh) * 2022-10-09 2022-11-0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风洞试验模型的类榫卯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117284508A (zh) * 2023-09-25 2023-12-26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气动相对压差分布与热模拟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CN117284508B (zh) * 2023-09-25 2024-03-2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气动相对压差分布与热模拟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7890B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47890B (zh) 一种气动热力联合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10793746B (zh) 用于高超飞行器斜切喷管推力测量的风洞试验装置
CN108088869B (zh) 一种热防护系统隔热性能试验装置
CN109632867A (zh) 一种用于考核材料高超声速抗烧蚀性能的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11537181B (zh) 一种基于电弧加热的热噪声风洞及试验方法
CN112648111B (zh) 姿控发动机真空环境中的热流密度热试试验方法
CN110926825B (zh) 一种高空台试验进气工艺导管
CN115542974B (zh) 一种动力模拟风洞试验的空气桥温度控制装置
CN113155404A (zh) 一种电弧风洞流场热流密度标定装置和方法
CN110567673A (zh) 用于高超飞行器斜切喷管推力测量的风洞试验方法
CN112378776B (zh) 热防护材料热-力-氧-激光多场耦合地面测试系统
CN212501120U (zh) 一种利用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气动热试验装置
Rivers et al. Advances in hot-structure development
Gatlin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DLR-F6 transport configuration in the national transonic facility
CN207396193U (zh) 一种气动热-力耦合环境下材料高温力学性能测试设备
CN209506126U (zh) 一种高超声速力热联合试验舱体
CN115144128A (zh) 一种面向航天器多孔密封材料渗漏特性评估的测控系统与方法
CN115416880A (zh) 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热考核试验系统的使用方法
Rochelle et al. Orbiter TPS development and certification testing at the NASA/JSC 10MW Atmospheric Reentry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Evaluation Facility
CN109436373A (zh) 一种高超声速力热联合试验舱体
CN218858710U (zh) 一种带攻角端头烧蚀外形试验装置
CN217638811U (zh) 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结构件热考核装置
CN112595740A (zh) 一种基于聚焦加热的独立多点式石英灯热考核装置
CN116399715B (zh) 一种航空管路的热强度试验装置
Fields Flight vehicle thermal testing with infrared lamp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