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0797A - 集成接入回程配置 - Google Patents

集成接入回程配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0797A
CN112740797A CN201980062376.6A CN201980062376A CN112740797A CN 112740797 A CN112740797 A CN 112740797A CN 201980062376 A CN201980062376 A CN 201980062376A CN 112740797 A CN112740797 A CN 112740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duplex mode
iab
configuration message
mode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23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尚彬
亓祎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181591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2579765B/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190038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2580414A/en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740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07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5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source usage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4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出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操作集成接入回程IAB节点的方法。IAB节点被布置成与父节点和子节点无线地传送回程业务。该方法包括:从父节点接收双工模式配置消息;向子节点发送双工模式配置消息;从子节点接收双工模式配置确认消息;在从子节点接收到双工模式配置确认消息后,应用从父节点接收到的双工模式配置消息中所包含的双工模式;以及向父节点发送双工模式配置确认消息。

Description

集成接入回程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配置集成接入回程(IAB)的技术。特别地,某些示例涉及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新无线电(NR)空中接口的IAB配置,例如已经针对第五代(5G)无线通信网络提出的IAB配置。
背景技术
其中移动终端(UE,例如移动手机(handset))通过无线电链路与基站的网络或其他无线接入点或节点进行通信的无线或移动(蜂窝)通信网络已历经多代得到了快速发展。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设计、指定并标准化了移动无线通信网络的技术。第四代(4G)系统现已广泛部署。
用于4G系统的3GPP标准包括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和增强型-UTRAN(E-UTRAN:增强型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E-UTRAN使用长期演进(LTE)无线电技术。LTE通常用于指包括EPC和E-UTRAN两者的整个系统,且在本文档的其余部分中以这种意义使用LTE。还应认为LTE包括LTE增强(例如,先进的LTE和LTE Pro(专业的LTE)),它们提供较LTE而言增强的数据速率。
随着3GPP当前致力于标准化第五代(5G)网络技术,朝向更大数据吞吐量的趋势仍在继续。作为其一部分,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空中接口,该接口可以被称为5G新无线电(5GNR)或简称为NR。尽管NR建立在已确立的LTE技术上,但NR被设计为支持为5G网络所设想的各种服务和用例场景。NR的一个方面是使用无线回程(backhaul)以通过允许重新配置网络的拓扑结构来减少网络部署成本并增强网络灵活性。对于诸如LTE的常规无线通信网络,基站(在LTE中被称为增强型节点B,eNB)通过经由有线回程(BH)链路连接到核心网。基站负责与移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以使这些设备可以接入核心网。可替代地,基站可以经由专用的点对点无线链路连接到核心网,这与允许设备无线接入基站的过程完全分开。作为NR的一部分,提出了可以集成设备接入核心网和无线回程,这可以被称为集成接入回程(IAB)。即,在用于NR基站(在本文中被称为IAB节点)的单个传输帧内,可以合并(incorporate)回程通信和移动设备接入通信两者。将理解的是,对IAB的传输定时和协调提出了尚未完全解决的挑战。
IAB是这样的特征:通过该特征,节点或基站之间的空中接口用于提供回程连接以及接入用户设备UE。这种系统的配置包括仔细选择信令,以确保节点之间的以及与UE的可靠和有效的连接。
某些网络特征已在标准化层面达成共识。这些特征概述如下并用于提供本发明的背景信息。
物理层规范[RAN1-led,RAN2,RAN3,RAN4]:
·由IAB节点假定的用于NR初始接入的同步信号块(SSB)/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周期的规范。
·针对IAB节点间发现和测量,扩展到第15版(Rel.15)以支持使用与用于UE的SSB正交的SSB(经由时分复用(TDM)和/或频分复用(FDM))的规范,包括额外的基于SSB的RRM测量定时配置(SMTC)周期和SSB定位(locations)的时域映射(例如,使静默(muting)模式能够处理半双工约束)。
·针对回程RACH资源(关于接入RACH资源)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时机和周期以及用于选择此类参数的相关网络协调机制(使得由于半双工约束(即,节点无法同时发送和接收)而使接入和回程(BH)正交)的扩展的规范。
·用于回程和接入链路之间的资源复用的机制的规范。这包括:
·在TDM操作经受半双工约束的情况下,针对IAB节点/IAB宿主(donor)分布式单元(DU)资源的半静态配置的规范。这应当是前向兼容的,以允许支持其中在回程和接入链路之间FDM和空分复用(SDM)资源共享的半双工场景。
·用于DU的子链路的时间资源类型的规范:DL硬、DL软、UL硬、UL软、柔性硬、柔性软、不可用
·用于子IAB节点DU的软资源的可用性的动态指示(L1信令)的规范
·如TR 38.874的条款7.3.3中讨论的IAB节点所需的发送/接收规则以及有关时间资源利用的相关行为的规范。
·支持“情况-1”OTA定时对准的机制的规范。
在SI期间,如下在RAN1#94和RAN1#95中达成以下协议。
协议:
·解决方案1-B指的是,对于阶段2的IAB间小区搜索和测量而言,可能被静默的SSB不在SA频率层的当前定义的同步栅格上,而对于非独立(NSA)频率层,则在为接入UE配置的SMTC外部发送SSB
·解决方案1-A指的是,阶段2中用于IAB间小区搜索的SSB在SA频率层的当前定义的同步栅格上,而对于NSA频率层,则在为接入UE配置的SMTC内部发送SSB
协议:
当在阶段2中进行IAB间小区搜索时,IAB节点不应使以UE小区搜索和测量作为目标的SSB传输静默
·对于独立(SA),指的是在当前定义的同步栅格上发送的SSB遵循当前定义的周期以用于初始接入
·指的是解决方案1-B暗示:对于阶段2的IAB间小区搜索可能会被静默的SSB至少与用于UE小区搜索和测量的SSB进行TDM
协议:
·支持解决方案1-A和解决方案1-B两者
o对于非栅格(off-raster)SSB的增强,例如,新的周期和时域映射可以考虑
协议:
捕获针对IAB SI TR的以下结论:
RAN1研究了对集成接入和回程的各个物理层方面,并且从RAN1的角度出发,已确定对以下特征和解决方案的支持是有益和可行的:
·在SA和NSA部署两者中,用于发现IAB节点和管理回程链路的机制,考虑了IAB节点处的半双工约束和多跳拓扑结构,包括:
ο重新利用用于接入UE的同一组SSB的解决方案,以及使用与用于接入UE的SSB正交(TDM和/或FDM)的SSB的解决方案
IAB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供基于RAN的机制以支持动态路由选择,以适应在半双工约束下BH链路上对延迟敏感的业务的短期阻塞和传输。存在定义的三种RA(资源分配)模式,即TDM、FDM和SDM。无论应用哪种RA方案,IAB节点发现和测量都始终存在问题,尤其是对于链路可能容易被阻塞的毫米波(mmWave)而言。对于基于SSB的解决方案,已经同意将支持两个子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1-A)重新利用用于接入UE的同一组SSB:
-在这种情况下,阶段2中用于IAB间小区搜索的SSB位于SA频率层的当前定义的同步栅格上,而对于NSA频率层,在为接入UE配置的SMTC内部发送SSB。
-解决方案1-B):使用与用于接入UE的SSB正交(TDM和/或FDM)的SSB:
-在这种情况下,针对阶段2中的IAB间小区搜索和测量的、可能被静默的SSB不在SA频率层的当前定义的同步栅格上,而对于NSA频率层,在为接入UE配置的SMTC外部发送SSB。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解决在现有技术中识别的问题,无论是否在此提及。特别地,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为经受半双工约束的IAB节点提供节点间发现和测量技术。
本发明的某些示例的目的是解决IAB的传输定时和协调的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操作集成接入回程IAB节点的方法,该IAB节点被布置成与父节点和子节点无线地传送回程业务,该方法包括:从父节点接收双工模式配置消息;向子节点发送双工模式配置消息;从子节点接收双工模式配置确认消息;在从子节点接收到双工模式配置确认消息后,应用从父节点接收到的双工模式配置消息中所包含的双工模式;以及向父节点发送双工模式配置确认消息。不同双工模式的配置提供了增强的灵活性并在许多场景中是重要的。当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负载改变时,配置新的双工模式可以满足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改变的负载以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QoS)水平。当两个IAB节点相互具有严重的交叉链路干扰时,重新配置双工模式可以降低该干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集成接入回程IAB节点,IAB节点被布置成与父节点和子节点无线地传送回程业务并进一步被布置成执行上述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计算机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引起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电信网络中配置节点的方法,其中该节点是可操作的以执行集成接入回程IAB,所述方法包括步骤:选择性地静默一个或多个SSB传输,使得在静默期间,所述节点能够监视来自另一节点的SSB传输。
在实施例中,在单独的(individual)SSB基础上或在突发集基础上选择性地静默一个或多个SSB传输。
在实施例中,在任何两个给定节点之间以互补方式静默所述一个或多个SSB传输。
在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相邻节点交换SSB配置信息并因此调整它们的SSB配置。
在实施例中,宿主节点或父节点为所有子节点或其下一级子节点提供SSB配置。
在实施例中,执行选择性静默使得协作地静默所述节点和任何相连的节点。
在实施例中,执行选择性静默使得仅协作地静默同一跳中的节点。
在实施例中,所述静默和SSB配置取决于拓扑结构,并且能以通过上层信令的半永久方式或以动态方式来配置/重新配置。
在实施例中,提供了与接入UE SMTC正交的SMTC,以允许节点测量相邻节点的SSB,使得在RRC连接状态和RRC空闲状态两者中都配置了额外的SMTC。
在实施例中,从SSB中移除包括在PBCH中的一些或全部信息或使其静默。
在实施例中,节点移动终端MT假定SSB配置和SSB测量周期不同于第一次接入网络时所假定的那些。
在实施例中,该节点是可操作的以执行具有状态指示符以将IAB MT与接入UE区分开的集成接入回程IAB。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被布置为当被执行时实现根据任何一个上述方面的方法和/或装置的指令。另一方面提供了存储这种程序的机器可读存储器。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公开提供了用于经受半双工约束的IAB节点的节点间发现和测量技术。本公开的某些示例解决了IAB的传输定时和协调的问题。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三个IAB节点的布置;
图2a-d示出了用于在包括宿主节点和N个IAB节点的IAB网络内传送配置消息的一般过程;
图3示出了根据集中式方法的双工模式配置消息传送的示例;
图4示出了根据分布式方法的双工模式配置消息传送的示例;
图5示出了根据分布式方法处理双工模式配置的示例;
图6示出了用于双工模式配置消息传送的信令过程的示例;
图7示出了IAB节点之间消息传输的示例;
图8示出了IAB节点的结构的示例;
图9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节点间发现的一个SSB突发集内协调的SSB;
图10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静默方案(在所有IAB节点上);
图11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跳序(hop order)的静默方案;以及
图12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跳序的另一静默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5G无线通信网络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形成5G无线通信网络的一部分的NR无线电接入网的背景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将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任何特定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即,其中回程业务和网络接入业务共享传输帧的IAB的概念同样适用于希望部署具有无线回程的基站的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中。在某些示例中对特定3GPP构造的引用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本发明被应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网络的能力。
现在将参考图1更详细地描述集成接入回程的原理。在无线通信网络内的集成接入回程(IAB)中,IAB节点将连接到父节点和一个或多个子节点。即,允许每个IAB节点具有多个子节点。每个IAB节点包括基站,该基站允许设备对网络的无线电接入并执行回程通信以与核心网传送接入数据。
图1示出了三个节点:父节点1、IAB节点2和子节点3。将理解,节点1至3中的每一个可以是相同的IAB节点,并且图1中的记号“父”和“子”仅与特定IAB节点(在这种情况下为节点2)有关。即,对于子节点3,其父节点是节点2,并且其子节点未示出,但是在逻辑上将出现在图1的布置中的右侧。作为针对此的例外,对于节点的每个IAB链,将存在第一节点,其具有到核心网的有线或专用无线连接,并且该节点可以被称为宿主节点。宿主节点没有父节点,但相对于其子节点(或,如果它具有多个子节点,其子节点中的每一个)充当父节点。另一个例外是,将存在这样的IAB节点,其没有到任何后续子节点的回程连接。图1未示出宿主节点,但是在逻辑上它将如箭头4所指示出现在图1的布置的左侧。如上所述,另一个例外是,IAB节点可能具有多于一个子节点。本文公开的IAB配置技术同样适用于具有多于一个子节点的IAB节点。
图1进一步示出了与IAB节点2无线通信的接入设备。同样,其他接入设备也可以与节点1和节点3无线通信。对于IAB节点2的特定示例,此拓扑结构导致与父节点1和子节点3的回程(BH)下行链路(DL)和上行链路(UL)通信、以及与移动设备5的接入DL和UL通信。
3GPP RAN1工作组于2018年8月20日在瑞典哥德堡举行的#94会议上协定了针对IAB节点的BH链路和接入链路的时分复用(TDM)。特别地,对于IAB节点TDM,协定支持至少以下情况,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2988310800000081
表1:在RAN1#94中协定的情况。
在表1中,针对16种不同情况给出了对两条链路之间的TDM的要求。对于每条链路,给出记号Lx,y,其中x表示IAB节点正与之通信的一方(P-父节点;C-子节点;A-接入,即无线接入网络的设备),且y表示业务是上行链路(UL)还是下行链路(DL)。例如,LP,DL表示来自父节点的下行链路BH通信,而LC,UL表示来自子节点的上行链路BH通信。将注意到,情况9至12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针对链路2在接入设备和子节点之间共享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通信。表1表示其中节点可以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的可能场景——即其中可以同时使用链路1和链路2。对于当前的IAB技术,节点同时发送和接收仍然具有挑战性。表1提供的一种更实际的布置是,节点在任何时刻(instant)要么发送,要么接收。即,针对每种情况指定的链路表明可以同时应用两个不同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链路。可以在符号(symbol)级上提供时间共享。
第4列表示是否需要针对每种情况为链路1和2定义TDM的模式。将注意到,对于情况13至16,两个链路都与一个子节点和一个接入设备连接:没有到父节点的链路。可以应用3GPP第15版标准机制来确定两个链路之间的TDM。然而,将注意到,对于情况1至12,仅协定了对链路1与2之间的TDM需要一种模式,但是当前尚未协定用于确定合适的模式的方法。需要设计用于实现链路1和2之间的TDM的机制,尤其是需要识别一种设计在IAB节点处集成BH和接入数据的模式的方式。
3GPP RAN1工作组已经协定,给定的模式可能包括对多种情况的同时支持,但不包括这可以如何实现。表1识别了可以同时被支持的两种类型的链路,但在任何给定时间处可能有每种类型的链路的多个实例:例如,与多个子节点和/或接入设备进行通信。类似地,存在如下协定:每个IAB节点可以配置有对链路时间可用的IAB节点特定资源,但没有协定提供给IAB节点的模式的适应时段(adaptation period)和粒度(例如,时隙/符号/子帧级)的细节,也没有协定如何显式或隐式指示资源或在每个IAB节点处提供必要TDM模式的合适信令机制。
在NR中支持不同的双工模式(如表2所示,在下文并源自3GPP TS 38.211;“NR;物理信道和调制”,版本15.3.0,日期为2018年9月27日,可从https://portal.3gpp.org/ desktopmodules/Specifications/SpecificationDetails.aspx?specificationId=3213获得)。但是,当前不支持BH链路和接入链路的TDM的双工模式。在表2中可以看出,在时间帧时隙内以不同符号为下行链路(D)和上行链路(U)数据定义了61种不同的双工模式,其中X表示不使用符号(即,符号为空)。表2的第0行或第61行中表示的格式仅供节点用于接入业务:也就是说,它们不包含无线BH,因此不能支持IAB节点。保留格式62至255供将来使用。明确需要定义可以如何实现BH链路和接入链路的TDM,而不会导致到父节点的BH链路和到子节点的BH链路之间的冲突。
Figure BDA0002988310800000101
表2:3GPP TS 38.211定义的格式。
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实现双工模式配置和必要的信令的过程。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用于BH链路和接入链路的TDM的双工模式设计的设计原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提供具有动态双工模式配置的增强的灵活性。
现在参考图2a,其示出了一般的IAB配置消息传送过程的示例。图2a示出了宿主节点0(如上所述,直接耦合到核心网的节点)和N个IAB节点,其中N是实数。IAB节点N没有子节点。特别地,宿主节点可以是连接到有线回程的宏/微节点。对于每个IAB节点,回程都是无线完成的。每个节点将双工模式配置消息发送到其子节点。例如,节点0向节点1发送消息01。每个节点向其父节点返回双工模式配置确认消息。例如,节点N向节点N-1发送确认消息N,N-1。在从其子节点接收到确认消息时,IAB节点在向其父节点发送确认消息之前应用它先前从其父节点接收到的新的双工模式。将理解,通过等待直到其子节点已经确认配置消息(并且因此直到子节点已经应用了新的双工模式之后),可以确保在子节点准备好正确接收来自IAB节点的通信之前,IAB节点不会开始使用包括用于与其子节点通信的新的双工配置。这样可以防止做出尝试以将数据传输到子节点,直到准备好接收它为止。
将理解,在IAB节点具有多个子节点的情况下,于是它将等待直到在它本身应用新的双工模式之前已从每个子节点接收到确认消息。对IAB节点链的长度没有限制。然而,将理解的是,IAB节点的数目越多,宿主节点0发送配置消息与接收确认消息之间的时间延迟就越大。
在应用从父节点接收到的双工模式之前等待来自子节点的确认消息的过程可以被称为配置-并-等待。特别地,宿主节点将向其子节点发送双工模式配置消息。宿主节点将不会重新配置或应用新配置,直到其已经从其子节点接收到反馈。
可能存在双工配置不成功的情况。一个示例是由于消息包丢失或配置不可用而导致子节点在双工模式配置上对其父节点以否定确认(NACK)/不可用进行响应。在这种情况下,父节点可以发送另一配置消息,该消息具有相同的双工模式、或具有不同双工模式但相同的双工粒度(时隙/子帧/符号级)。这在图2b中进行了图示,该图示出了额外消息NACK和重新配置消息_01-1,其在消息_01之后,并且在从图2a中所示的IAB节点1发送的双工模式配置消息之前。
可替代地,可能需要具有不同双工粒度(时隙/子帧/符号级)的不同双工模式。如图2c所示,该图示出了在消息_01之后以与图2b中所示类似的方式发送的额外消息。
如果所有这些尝试仍未能配置子节点,则父节点需要保留其当前的双工模式配置并等待下一个配置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再次以与图2b和2c所示相同的方式包含如图2d所示的额外消息。每个IAB节点将从其父节点接收指示双工模式配置的消息,并将双工模式配置消息发送到其子节点。
宿主节点0可以稍后发送新的双工配置消息01,如图2a底部所示。在检测到从子IAB节点接收到的回程数据量的变化时,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可替代地,该新的双工配置消息可以由检测到的IAB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造成,或者可以周期性地执行。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其他因素可以触发新的双工模式配置消息的发送。对于双工模式配置的分布式方法,如下文结合图4所述,可能是除宿主节点以外的特定IAB节点可能发送新的双工模式配置消息到其子节点以提供新的双工模式配置。这可能导致子节点类似地向其子节点发送新的双工模式配置,等等。也就是说,可能的是双工模式配置消息可能只需要重新配置IAB链的一部分。
现在将描述用于生成双工模式配置消息的两种方法,其在本文中被称为集中式方法和分布式方法。
在集中式方法中,每个双工模式配置消息包含用于接收者子节点、孙节点并通过所有后续IAB节点转发的双工模式和标识(identification)。即,双工模式以集中的方式从宿主节点传送到每个子节点。宿主节点负责决定所有节点的双工模式。在图3中描绘了根据集中式方法的双工模式配置消息。可以看出,第一双工模式配置消息01(从宿主节点0发送到IAB节点1)在其自身内包括双工模式配置消息12(从IAB节点1发送到IAB节点2),连同IAB节点1的双工模式。在接收到双工模式配置消息01时,IAB节点1移除打算在IAB节点1处应用的双工模式,并将双工模式配置消息12转发给IAB节点2。在每个IAB节点上重复类似的过程,直到到达最终的子节点为止。沿着该链的每个步骤移除其自己的双工模式。应该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子节点,双工模式的粒度可以不同。例如,在消息01中,用于IAB节点1的双工模式配置可以是符号级配置,而用于IAB节点2的双工模式配置可以是时隙级配置。另外,用于不同节点的双工模式不一定相同,这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以最小化交叉链路干扰。
在宿主节点具有比IAB节点显著更大的处理能力的情况下,集中式方法可能是有利的。在该情况下,宿主节点可以执行确定每个节点的合适的双工模式所需的所有计算,从而允许IAB节点的更简单实现。也可能是宿主节点接入有关网络的性能的更大量的信息,从而允许其更适当地确定双工模式,因而确定每个节点处的空中接口资源分配。也可能是下述情况:子节点形成树形结构,因此宿主节点可以为所有子节点确定双工模式,以使交叉链路干扰最小。
在分布式方法中,双工模式配置消息仅包含预期子节点接收者的双工模式。双工模式可以以分布式方式从IAB节点传送到子节点。每个IAB节点以及宿主节点都仅为其子节点决定双工模式。图4中图示了分布式方法,其中彼此完全独立地示出了从宿主节点0到IAB节点N的每个节点的一系列双工模式配置消息。应该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子节点,双工模式的粒度可以不同。例如,用于IAB节点1的双工模式配置可以是符号级配置,而用于IAB节点2的双工模式配置可以是时隙级配置。另外,用于不同节点的双工模式不一定相同,这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以最小化交叉链路干扰。
在宿主节点没有足够的处理能力来为每个节点(例如,在存在大量节点的情况下)计算双工模式的整个设置的情况下,分布式方法可能是有利的。此外,将理解的是,对于集中式方法,宿主节点必须完全了解整个IAB链的拓扑结构;相比之下,对于分布式方法,仅需要每个节点从其父节点接收其自己的双工模式并了解其一个或多个子节点。
根据分布式方法,由IAB节点生成的用于子节点的双工模式取决于从其父节点接收的双工模式。特别地,这是必要的,以确保子节点被配置为在IAB节点本身不必须与其父节点进行通信的期间与IAB节点进行通信。为了使得实现分布式方法,在每个IAB节点处提供了双工模式处理器。将理解,双工模式处理器可以是专用任务处理器、或可以是IAB节点中的通用处理器、或与由IAB节点执行的另一任务共享的处理器。
图5示出了根据分布式方法在IAB节点处处理双工模式配置的示例。双工模式处理器从父节点接收该IAB节点的双工模式配置。处理器为其子节点生成合适的双工模式配置,该配置不会与其自己的双工模式配置冲突。避免冲突可以包括避免需要IAB节点在相同的时隙/子帧/符号中发送和接收数据。
现在将描述指示双工模式配置的消息的设计。在每个双工模式中,父节点需要明确告知其子节点有关回程上行链路(BHU)和回程下行链路(BHD)传输时隙/符号/子帧:分别地,传输时隙/符号/子帧,用于从子节点到父节点的通信,以及反之亦然。双工模式配置消息必须包括足够的信息,以允许子节点仅为回程传输(BHU或BHD)保留这些传输时隙/符号/子帧。双工模式配置的粒度可以是时隙/符号/子帧级。
根据某些示例,双工模式配置的设计根据三个原理。第一个原理是,当从下行链路时隙/符号/子帧切换到上行链路时隙/符号/子帧时,应在中间插入X时隙/符号/子帧。X时隙/符号/子帧是未知的子帧、符号或时隙,或者为空或空白,或者可以简单地被忽视。X时隙/符号/子帧可以用于UL和DL,并且在某些示例中可以包含用于测量信道的信号。这对于保护从下行链路到上行链路的切换是必要的,因此防止不稳定的行为。下面的表3和表4分别提供了符号级和时隙级双工模式配置的示例。每个时隙可以包括14个符号时段,使得可以看出符号级双工模式提供了更大级别的粒度。可以看出,对于每种相应的格式,每当从下行链路到上行链路进行切换时,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X符号或时隙。在表3和表4中,存在针对双工模式呈现的六个示例性格式。每个表是开放式的(open ended),可以根据现在描述的原理定义其他格式。BHU指示用于该时隙/符号/子帧的从IAB节点到其父节点的BH上行链路。BHD指示从父节点到IAB节点的到IAB的BH下行链路。U指示来自接入设备或子节点的上行链路(根据为子节点定义的双工模式)。D指示到接入设备或子节点的下行链路。因此,在从其父节点接收到双工模式时,IAB节点能够在分布式方法下为其子节点确定双工模式,在该子节点中,BHD和BHU时隙/符号/子帧被分配在D和U时隙/符号/子帧中以分别用于其自身的双工模式。将理解的是,每个双工模式配置消息包括根据表3和4所示的示例格式之一或根据相同原理生成的用于接收者子节点的双工模式。
第二个原理是,存在一种格式,其BHU和BHD位于另一种格式的BHD和BHU的子帧/符号/时隙中。例如,下表3中的格式0在时隙3具有BHU且在时隙5具有BHD,而表3中的格式2在时隙3具有BHD且在时隙5具有BHU。例如,对于特定的IAB节点的情况,父节点提供的双工模式可以是表3的格式0。这意味着可用于上行链路发送BH数据的唯一符号是符号3,并且可用于接收下行链路BH数据的唯一符号是5。当为子节点配置双工模式时,符号3不能是上行链路BH(因为IAB节点将被占用以发送数据而不是接收数据),而符号5不能是下行链路(因为IAB节点被占用接收数据而不是发送数据)。因此,为子节点配置的双工模式必须具有相反的布置,以使符号3为BHD且符号5为BHU:与符号3和符号5的格式0完全相反。结果,对于每种指定格式,必须指定至少一个“双数(dual)”(至少对于BHD和BHU)。
第三个原理是BHD和BHU子帧/符号/时隙可以转换为普通接入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D和U)子帧/符号/时隙。然而,普通接入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子帧/符号/时隙不能被转换为BHD和BHU子帧/符号/时隙。BHD和BHU子帧/符号/时隙可以被转换为普通接入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子帧/符号/时隙,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作为示例,如果IAB节点在符号3处为其子节点配置BHU符号,则该子节点仅会在符号3处将其BH数据发送到IAB节点(如果它具有任何BH数据的话)。但是,有时子节点可能没有要发送的BH数据。在这种情况下,IAB节点可以将BHU符号用于普通接入上行链路传输,即通过调度移动设备(例如用户设备UE)来在符号3中执行到IAB的上行链路。这对子节点没有影响,这是因为子节点没有任何要发送的内容。每当子节点具有要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时,它需要在前一个BHU中发送调度请求,以使父节点知道其具有上行链路数据。然后,父节点将使用BHD告诉子节点下一个BHU何时可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相反,每个子节点将始终监视BHD中的某些区域。如果有对于子节点的下行链路数据,则子节点将下载BHD中其他区域中的数据。这对于UE也没有产生问题,这是因为IAB节点能够控制UE何时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即,是否子帧、符号或时隙被标记为BHU或U与UE无关。
表3和表4示出了符号级和时隙级双工模式配置的示例。如上所述,BHU指示向其父IAB节点发送的IAB节点,并且BHD指示从父IAB节点接收的IAB节点。对于D,它可以包括到子IAB节点的DL接入链路和/或DL BH链路。对于U,它可以包括来自子IAB节点的UL接入链路和/或UL BH链路。X是在DL和UL之间提供间隙的未知子帧/时隙/符号。
Figure BDA0002988310800000151
表3:符号级双工模式配置的示例。
Figure BDA0002988310800000152
表4:时隙级双工模式配置的示例。
现在描述用于双工模式配置消息传送的信令过程的设计。将理解的是,IAB节点处的业务不仅取决于其相关联的UE,而且还取决于其父IAB节点和子IAB节点,因此预料其是高度动态的。适应时段的持续时间和粒度取决于这种动态行为。适应时段是指在其中定义双工模式并且保持不变的时间帧。根据一种链路类型可以在哪个规模(scale)上切换到另一种链路类型(例如从BH UL到BH DL)来定义粒度。例如,粒度可以在如上所述的子帧、符号或时隙的级别。对于动态时分双工(TDD),在NR中已支持符号级粒度。IAB TDM复用模式可以采用相同的粒度。对于适应时段的持续时间,可以考虑两个替代方案:对于第一替代方案,固定的适应时段,例如1个时隙;而对于第二替代方案,可配置的适应时段。
第二替代方案-可配置的适应时段-可以根据几个不同的选项进行配置:第一,可以通过上层信令(例如RRC、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控制实体(CE)(MAC CE))半永久地配置该时段;第二,可以通过例如PDCCH/DCI的层1信令来动态地配置该时段,并且可以提供最高的灵活性;第三,可以应用第一和第二选项的组合,以半永久配置作为初始配置,但是可以被动态配置覆盖(overrid)。
考虑到更复杂的复用模式,还可以支持时隙级粒度以减少复杂性和信令开销。除了动态配置外,上面列出的用于符号级粒度的相同的替代方案也可以在这里应用:一旦被配置,配置将至少持续适应时段的持续时间。下面示出的表5给出了定义的适应时段的持续时间的示例。
索引 适应时段(时隙)
0 1
1 2
2 4
3 8
4 16
5 32
6 64
表5:定义的适应时段的持续时间。
表5示出了定义的适应时段多长。例如,如果为适应时段配置4,则意味着一个适应时段的持续时间为16个时隙。
对于粒度,在适应时段内,可以考虑另外两种替代方案来指示复用模式(符号级或时隙级)。位图可用于指示活动的链路类型,或者可以使用预定义的表。对于位图的选项,我们可以定义两个指示位和某种链路类型之间的一对一映射,如下表6所示。
链路类型 指示位
父BH DL 00
父BH UL 01
接入DL/子BH DL 10
接入UL/子BH UL 11
表6:两个指示符位和链路类型之间的映射
在图6中还图示了位图的选项,尽管具有更高的信令开销,但它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例如,位00代表L{P,DL}——即,来自父节点的BH下行链路。
现在描述可以如何发送双工模式配置消息。双工模式配置消息的传输可以通过半永久配置(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或动态配置(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来实现。可以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发送双工模式配置确认消息的传输。这在图7中示出。
双工模式配置消息的传输使用由所有IAB节点共享的表。该表可以是专门为IAB节点新创建的表,或者可以是增强的普通双工模式表,例如,子帧格式指示符(SFI)表,其对应于以上给出的表2,并且是从3GPP TS 38.211得出的。通过使用表(无论是定制表还是表2的扩展),只要每个IAB节点拥有或可以接入该表的副本,就只需在双工模式配置消息中提供对该表的引用。
对于专门为IAB节点新创建的表,可以使用上面给出的表3和表4。对于增强的普通双工模式表,可以使用保留的条目。在表7中可以找到一个示例,该表扩展了表2,并且从第62行开始都是新的。
Figure BDA0002988310800000181
表7:增强的符号级双工模式配置的示例。
图8提供了IAB节点800的结构的示意图,该IAB节点800被布置为根据上述示例进行操作。IAB节点800包括:发送器802,被布置成向父节点、子节点或接入设备发送信号;接收器604,被布置成从父节点、子节点或接入设备接收信号;以及控制器806,被布置成控制发送器和接收器并执行诸如根据上述方法的处理。
尽管在图8中将发送器、接收器和控制器示为单独的元件,但是可以使用提供等同功能的任何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来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示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通过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识别的问题的几种手段。这些细节如下。在下文中,参考解决方案1-A和1-B以符合标准化过程中使用的术语。
解决方案1-A
对于解决方案1-A,对接入UE和IAB节点间发现两者将使用相同的SSB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种机制来确保一个IAB节点可以从经受半双工约束的另一IAB节点侦听。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静默模式或方案,并且可以使用以下两个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1:SSB突发集级别的静默模式;
·替代方案2:在一个SSB突发集内的SSB级别的静默模式。
替代方案1
对于SSB突发集级别静默,需要使整个SSB突发集静默,以侦听来自其他IAB节点的SSB,从而对接入UE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已经协定,应该最小化对第15版UE的影响,使得这种静默对于接入UE可能不是最佳的。相反,在一个SSB突发集内,可以协调来自多个IAB节点的SSB的位置以使得实现经受半双工约束的节点间发现。
替代方案2
在每个SSB突发集内,有多个位置来发送SSB。但是,SSB位置仅是可能的位置。换句话说,不强制应当在所有可能的位置发送SSB。根据波束扫描要求,一个SSB突发集内从单个SSB到最大数量的SSB的任何情况都是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IAB节点A可以在所有可能位置的一个子集上进行发送,而另一个IAB节点B可以在与IAB节点A的子集不重叠的另一个子集上进行发送,如图9所示。虚线框表示静默的SSB传输位置而没有实际SSB传输。IAB节点A和IAB节点B都可以使用这些静默的SSB来进行相互侦听。这可以通过SIB1中的ssb-PositionsInBurst(SSB-突发中的位置)完成。对于不同的SSB突发集,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SSB子集,以测量所有可能的波束方向。换句话说,图9所示的其中节点A在奇数位置上进行传输而节点B在偶数位置上进行传输的方案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其他静默方案。
在这方面,每个IAB节点需要选择一个SSB突发集内的子集,并且这可以通过半永久(通过RRC)或动态(通过DCI)方式完成。可以还有另外两种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2.1:集中式配置,其中宿主IAB节点或父IAB节点为所有子IAB节点或仅其下一级子IAB节点配置不同的子集;
·替代方案2.2:分布式配置,其中每个IAB节点与其周围的IAB节点交换其自己的SSB配置,并且周围的IAB节点调整其SSB配置以选择不同的SSB子集。
解决方案1-B
对于解决方案1-B,与用于接入UE的SSB正交(TDM和/或FDM)的SSB用于IAB节点间发现,使得对接入UE没有影响。经受半双工约束,每个IAB节点可能需要使其自身的某些SSB静默,以侦听来自其他IAB节点的SSB。可以通过在IAB节点上的SSB静默来实现用于回程和接入链路检测和测量的正交资源。在这些静默的SSB期间,IAB节点可以侦听来自其他IAB节点的SSB,以检测可能的候选回程链路。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仅当为需要测量SSB来监视彼此之间的备用回程链路的质量的那些IAB节点对准SSB传输时需要这种静默。特别地,同一跳(hop)内的IAB节点可以对准其SSB传输以最优化信令开销。但是,在不同跳之间,可以考虑其他参考信号和更灵活的测量。
为了介绍静默模式,呈现了两种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1:在所有IAB节点上进行静默;
·替代方案2:基于跳序进行静默,即,每一跳内的静默模式。
替代方案1
第一解决方案在图10中被示出(树和静默)。将在所有IAB节点上(无论其属于哪一跳)进行静默。这种配置的好处是,一个IAB节点始终可以测量所有可能的回程链路(包括主链路和备用链路),并且它独立于拓扑结构变化。但是,这种配置的可伸缩性可能会受到限制,因为其需要更高的信令开销,从而以IAB节点间SSB测量中涉及的IAB节点总数进行缩放。
替代方案2
第二解决方案在图11中被示出,其中,静默被约束在属于同一跳(即,相同数量的离宿主节点的节点连接)的IAB节点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两种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2.1:在所有IAB节点上对准SSB传输;以及
替代方案2.2:仅在属于同一跳的IAB节点上对准SSB传输。
替代方案2.1
一个IAB节点可以通过SSB测量所有备用回程链路,而与跳序无关。这样的配置可以减少信令开销,这是因为所需的SSB数量等于每一跳中IAB节点间SSB测量中涉及的IAB节点总数。因此,与第一解决方案相比,此方法的可伸缩性得到了改善。
替代方案2.2
一个IAB节点可能无法测量来自属于不同跳的其他IAB节点的SSB。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半双工约束没有限制跳序为N和N+1的IAB节点,因此这种测量不一定仅基于SSB,而可以使用其他参考信号,例如CSI-RS/ZP CSI-RS。如图12所示,在不同跳之间允许不重叠的SSB可以改善资源分配灵活性,从而实现更高的资源使用效率。应当注意,SSB的配置取决于拓扑结构,并且任何拓扑结构改变可能导致SSB的重新配置,如下所述。
如上所述,对于替代方案1,SSB的配置(例如,在一个测量周期内的SSB的数量)取决于IAB节点间发现和测量中涉及的IAB节点的总数。任何拓扑结构改变都不会影响此数目。
但是,对于替代方案2,一个测量周期内SSB的总数等于属于同一跳的IAB节点间发现和测量中涉及的IAB节点的最大数目,因此此处的任何拓扑结构改变都会影响SSB的配置。为了支持更多的动态拓扑结构改变,至少支持用于IAB节点间发现和测量的SSB的半永久配置/重新配置(例如通过RRC),并且根据需要还可以考虑动态配置。
对于解决方案1-B,可以如下实现正交性:
·仅TDM:在这种情况下,接入UE可能会检测节点间发现SSB,因为仅需要信号强度测量,因此该SSB可能不包括SIB1信息。
o替代方案1:在所有IAB节点上相同的SSB传输定时,这导致对于所有IAB节点的相同的SSB配置,而没有灵活性
o替代方案2:在不同IAB节点上的不同的SSB传输定时,使得可以对不同的IAB节点应用不同的配置,但是可以配置公共SMTC。例如,可以基于跳序来定义SSB偏移,它可以由IAB节点隐式导出。
·TDM+FDM:在这种情况下,接入UE没有检测节点间发现。
在某些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不同的SMTC配置。可以为IAB节点配置与接入UE SMTC正交的不同SMTC以测量SSB。对于连接状态,可以配置两个SMTC,且第二个SMTC仅具有不同的周期。为了为IAB节点间发现配置此额外SMTC,基于当前协议,可以考虑以下替代方案:
o替代方案1:对于SMTC2需要额外偏移值
o替代方案2:可以配置SMTC3。
对于空闲状态,仅应配置一个SMTC。但是,对于节点间发现,应为连接状态和空闲状态配置至少两个SMTC。在这方面,有必要允许在空闲状态中配置两个SMTC。
SMTC配置应考虑前面提到的SSB配置,以使得实现支持动态拓扑结构改变的半永久和动态测量。在这方面,SMTC配置需要支持半永久和动态配置两者。
对于测量度量,可以使用并报告RSRP/RSSI/SINR/RSRQ。可以考虑两种替代方案来报告测量结果:
·替代方案1:报告回给父IAB节点,然后再报告给宿主IAB节点,使得一旦主回程链路失败,宿主IAB节点就可以收集所有信息并选择适当的备用回程链路;
·替代方案2:报告回给正在发送SSB的IAB节点,使得一旦主回程链路失败,每个IAB节点知道要使用哪个备用回程链路。
IAB节点间发现SSB的组成可能需要修改。在SSB的物理广播信道(PBCH)中,主信息块(MIB)被携带给UE,以便获取网络广播的剩余系统信息。可能不需要这种信息的某些,这是因为发现SSB主要用于测量备用链路质量,其可以基于对RSRP而言的信号强度测量,并且不需要实际知道任何进一步的细节。因此,可以使IAB节点间发现SSB内的PBCH的大小更小,以减少信令开销。可以考虑以下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1:从SSB中移除PBCH,使得SSB仅由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助同步信号(SSS)构成;
·替方方案2:减小PBCH的大小,因此其仅包括某些必要的信息,例如CellBarredFlag(小区禁止标志);
·替代方案3:仅保留用于测量的PBCH的DMRS,可以移除或静默MIB的其余RE,以节省能量。
对于这两种替代方案,可以增加PSS和SSS的长度,使得可以实现用于初始接入的较低的SINR,这是需要的,因为IAB节点之间的距离通常大于IAB节点与UE之间的距离。
一旦IAB节点的回程链路被阻塞并且需要备用回程链路,发生不同步(OOS)事件,并且IAB节点需要再次执行同步。有两种可能的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1:IAB节点可以将与初始接入SSB正交的节点间发现SSB用于备用回程链路初始接入和同步;
·替代方案2:IAB节点可以将初始接入SSB直接用于备用回程链路初始接入和同步。
对于第二替代方案,IAB节点需要再次进行同步,就好像它是第一次接入网络一样,即,它遵循阶段1的过程。
上面讨论的SSB是用于节点间发现和测量。在下文中,描述了用于IAB节点MT初始接入的SSB配置。
考虑NSA和SA这两种情况。对于NSA部署,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1:IAB节点MT可以在LTE载波上执行初始接入,使得从接入UE和IAB节点MT(移动终端)这两种角度来部署NSA;
·情况2:IAB节点MT只能在NR载波上执行初始接入,使得仅从接入UE的角度来部署NSA。
对于情况1,由于IAB节点MT已通过LTE PCell与LTE载波上的宿主gNB同步,并且可以通过EN-DC过程进一步添加NR频率载波,因此可以假定IAB节点MT初始接入的周期较长以减少功率消耗以及信令开销,并且可以使用例如RRC通过LTE载波上建立的链路来用信号传送这种周期。
对于情况2,IAB节点MT需要在NR载波上执行初始接入而无需任何先前建立的LTE链路,使得不可能有如情况1中那样的周期信令,即,没有做出在网络侧的假定。IAB节点MT需要为初始接入假定SSB周期。可以如下考虑三种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1:IAB节点MT假定与接入UE相同的SSB周期,即,20ms。
·替代方案2:IAB节点MT假定比接入UE更长的SSB周期,即,来自40ms、80ms和160ms中的值。
·替代方案3:IAB节点MT在第一次接入网络时可以假定与接入UE相同的SSB周期,然后当第二次接入网络时以及往后(例如,当OOS发生时)假定可以由宿主或父IAB节点来配置的更长的周期。
为了支持替代方案2和替代方案3,IAB节点MT需要知道它是IAB节点,而不是普通接入UE。此类信息甚至在其被激活之前需要配置给IAB节点,并且一旦IAB节点被激活,使其可用。它可以是具有两个初始配置状态的布尔指示符,例如:“0”表示当前设备是接入UE设备,而“1”表示当前设备是IAB节点。利用这种信息,IAB节点MT知道它应该假定不同的SSB周期。
应当注意,当由IAB节点MT在NR载波上假定较长的周期时,接入UE假定原始周期,例如20ms。
在本说明书的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词语“包括”和“包含”及其变型表示“包括但不限于”,并且它们不旨在(并且不)排除其他组件、整体(integer)或步骤。在本说明书的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单数形式包括复数形式。特别地,在使用不定冠词的情况下,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本说明书应理解为考虑复数以及单数。
结合本发明的特定方面、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征、整体或特性应理解为适用于本文所述的除非与其不兼容的任何其他方面、实施例或示例。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包括任何所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和/或所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过程的所有步骤可以以任何组合进行组合,除了其中至少一些这样的特征和/或步骤互斥的组合之外。本发明不限于任何前述实施例的细节。本发明扩展到本说明书(包括任何所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特征的其中任何一个新颖的特征或任何新颖的特征组合,或扩展到所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过程的步骤的其中任何一个新颖的步骤或任何新颖的步骤组合。
读者的注意力指向与本申请同时或在本说明书之前提交的、与本申请有关并开放公众查阅本申请的所有论文和文件,并且所有此类论文和文件的内容均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来实现,使得当指令被执行时使计算机根据任何其他前述实施例进行操作。
以上实施例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说明性示例。设想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应当理解,关于任何一个实施例描述的任何特征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所描述的其他特征结合使用,并且还可以与任何其他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结合使用,或者与任何其他实施例的任何组合结合使用。此外,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以上未描述的等同和修改方案。

Claims (15)

1.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操作集成接入回程IAB节点的方法,IAB节点被布置成与父节点和子节点无线地传送回程业务,所述方法包括:
从父节点接收第一双工模式配置消息,第一双工模式配置消息包括双工模式;
基于第一双工模式配置消息向子节点发送第二双工模式配置消息;
从子节点接收第一双工模式配置确认消息作为对第二双工模式配置消息的响应;
在从子节点接收到第一双工模式配置确认消息后,应用从父节点接收到的第一双工模式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双工模式;以及
向父节点发送第二双工模式配置确认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从父节点接收到的第一双工模式配置消息包括:
用于IAB节点的双工模式;以及
将被发送给子节点的第二双工模式配置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从父节点接收到的第一双工模式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双工模式用于该IAB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从父节点接收到的第一双工模式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双工模式,确定在发送给子节点的第二双工模式配置消息中将包括的用于子节点的双工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用于子节点的双工模式包括:确定用于子节点的被布置成防止特定时间段中IAB节点的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冲突的双工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双工模式指示在其中IAB节点与其父节点通信的传输帧内的传输时隙、符号或子帧中的至少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双工模式包括在下行链路传输时隙、符号或子帧与后续上行链路传输时隙、符号或子帧之间的X传输时隙、符号或子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双工模式指示IAB节点执行以下项的时隙、符号或子帧:
回程上行链路BHU;
回程下行链路BHD;
来自子节点或接入设备的上行链路U;或
到子节点或接入设备的下行链路D。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被发送给子节点的第二双工模式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双工模式包括:与从父节点接收到的双工模式的BHU时隙、符号或子帧相匹配的BHD时隙、符号或子帧,以及与从父节点接收到的双工模式的BHD时隙、符号或子帧相匹配的BHU时隙、符号或子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从父节点接收到的双工模式内的BHD或BHU时隙、符号或子帧转换为D或U时隙、符号或子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双工模式配置消息和第二双工模式配置消息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通过半永久配置来发送或经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通过动态配置来发送;以及第一双工模式配置确认消息和第二双工模式配置确认消息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来发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双工模式由所有IAB节点共享的表来定义。
13.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集成接入回程IAB节点,IAB节点被布置成与父节点和子节点无线地传送回程业务,IAB节点包括:
发送器和接收器;以及
控制器,与发送器和接收器耦合并被配置成:
控制接收器以从父节点接收第一双工模式配置消息,第一双工模式配置消息包括双工模式,
控制发送器以基于第一双工模式配置消息向子节点发送第二双工模式配置消息,
控制接收器以从子节点接收第一双工模式配置确认消息作为对第二双工模式配置消息的响应,
在从子节点接收到第一双工模式配置确认消息后,应用从父节点接收到的第一双工模式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双工模式,以及
控制发送器以向父节点发送第二双工模式配置确认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IAB节点,其中,从父节点接收到的第一双工模式配置消息包括:
用于IAB节点的双工模式;以及
将被发送给子节点的第二双工模式配置消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IAB节点,其中,双工模式指示在其中IAB节点与其父节点通信的传输帧内的传输时隙、符号或子帧中的至少一者。
CN201980062376.6A 2018-09-28 2019-09-30 集成接入回程配置 Pending CN1127407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815919.4 2018-09-28
GB1815919.4A GB2579765B (en) 2018-09-28 2018-09-28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configuration
GB1900380.5 2019-01-11
GB1900380.5A GB2580414A (en) 2019-01-11 2019-01-11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PCT/KR2019/012710 WO2020067829A1 (en) 2018-09-28 2019-09-30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configura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0797A true CN112740797A (zh) 2021-04-30

Family

ID=69953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2376.6A Pending CN112740797A (zh) 2018-09-28 2019-09-30 集成接入回程配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45321A1 (zh)
EP (1) EP3841814A4 (zh)
KR (1) KR20210055783A (zh)
CN (1) CN112740797A (zh)
WO (1) WO202006782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79237A1 (en) * 2021-07-05 2023-01-12 Zte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determine characteristics of signals forwarded by a wireless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56485A1 (en) * 2019-05-03 2022-08-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ting pattern signaling in iab inter-node measurement
US11844062B2 (en) * 2019-12-13 2023-1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ca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network
US20230188180A1 (en) * 2020-04-23 2023-06-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Grouping in Series-Connected Radios
US11792825B2 (en) * 2020-05-12 2023-10-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roadcasting intended time division duplex configurations
US11824817B2 (en) * 2020-05-13 2023-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ross-link interference signaling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CN114390584A (zh) * 2020-10-19 2022-04-2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iab节点的上报、配置与传输方法
EP4278554A1 (en) * 2021-01-15 2023-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duplexing capability ind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1553414B1 (en) * 2021-06-23 2023-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ified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for network energy saving
US11778570B2 (en) * 2021-07-23 2023-10-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power adjustment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SSB)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22309A1 (en) * 2006-08-10 2010-01-28 Konami Digital Entertainment Co., Ltd.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refor, and computer program therefor
CN105191196A (zh) * 2013-05-10 2015-12-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动态时分双工系统中的信令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89016A1 (en) * 2017-09-28 2020-08-05 Sony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22309A1 (en) * 2006-08-10 2010-01-28 Konami Digital Entertainment Co., Ltd.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refor, and computer program therefor
CN105191196A (zh) * 2013-05-10 2015-12-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动态时分双工系统中的信令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ET AL.: ""Evaluation on the dynamic and flexible resource allocation in IAB"", 3GPP TSG_RAN\\WG1_RL1 *
INTEL CORPORATION: ""Overview on RAN1 related issues in IAB"", 3GPP TSG_RAN\\WG1_RL1, pages 1 - 14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79237A1 (en) * 2021-07-05 2023-01-12 Zte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determine characteristics of signals forwarded by a wireless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41814A1 (en) 2021-06-30
EP3841814A4 (en) 2021-10-27
WO2020067829A1 (en) 2020-04-02
KR20210055783A (ko) 2021-05-17
US20210345321A1 (en) 2021-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40797A (zh) 集成接入回程配置
CN111066363B (zh) 节点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使用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US1098001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ccess on basis of common resourc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177869B2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measurement,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JP6338075B2 (ja) 不連続送信および測定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020013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342932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05929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2d communication
US849822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exible spectrum usage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1061268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发送信号以用于v2x通信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CN107439050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设备到设备通信信道的装置和方法
TW201906480A (zh) 用於補充上行鏈路隨機存取配置的技術和裝置
JP2019531631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端末のd2d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US1097305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 supplementary uplink frequenc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436114A (zh) 综合接入和回程中的节点间发现和测量同步信号块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US10624101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TW201431409A (zh) 用於分配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之網路節點與方法
TW201924448A (zh) 用於配置用於隨機存取通道(rach)程序的上行鏈路頻寬部分的技術和裝置
CN109891965A (zh) 上行传输控制方法及其装置、通信系统
US10735152B2 (en)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having network cells intercommunicating via radio signals, particularly for network cells coordination for interference control
GB2579765A (en)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configuration
CN112805948B (zh) 确定用于多传送接收点(trp)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过程
US12003455B2 (en) Intra-symbol OCC mapping for transmissions such as NR-U PUCCH transmissions
JP2023107713A (ja) ネットワーク制御リピータデバイス、方法、及びそれを含むネットワーク
CN114145055A (zh) 用于配置寻呼循环的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