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0181A - 具有多个边缘主机和用户设备的基于mec的分布式计算环境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个边缘主机和用户设备的基于mec的分布式计算环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0181A
CN112740181A CN201980034988.4A CN201980034988A CN112740181A CN 112740181 A CN112740181 A CN 112740181A CN 201980034988 A CN201980034988 A CN 201980034988A CN 112740181 A CN112740181 A CN 112740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contexts
request
mec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49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萨贝拉
N·M·史密斯
N·奥利弗
S·帕拉哈卡兰
M·菲利浦
K·A·杜什
F·圭姆伯纳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740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01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 H04W88/182Network node acting on behalf of an other network entity, e.g. prox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34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involving the movement of software or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70Software maintenance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61Partitioning or combining of resources
    • G06F9/5072Grid comp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04L41/08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for increasing network spe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03Managing SLA; Interaction between SLA and QoS
    • H04L41/5019Ensuring fulfilment of SL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09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tworks, e.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d-hoc networks, RFID networks or clou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4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s, e.g. vehicle-to-cloud [V2C] or vehicle-to-home [V2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文描述了用于增强包括多接入边缘计算(MEC)网络平台和设置中的、具有多个边缘主机和用户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的各种系统和方法。生命周期管理(LCM)代理设备的设备从设备应用获得对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确定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授权来自设备应用的、对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将基于请求的设备应用标识符添加到应用多个上下文。基于请求的授权来向设备应用发送针对设备应用创建的响应。该响应包括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Description

具有多个边缘主机和用户设备的基于MEC的分布式计算环境
优先权要求
本申请要求2018年12月28日提交的美国申请序列号16/235,685的优先权的权益,该申请要求2018年9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738,964的优先权的权益,这两件申请通过引用整体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边缘计算和相关的分布式计算环境,并且具体地涉及可与可在边缘计算平台处操作的服务一起使用的安全性、验证和管理技术。
背景技术
在一般层面,边缘计算是指计算和存储资源向更靠近于端点设备(例如,消费方计算设备、用户装备等)的转变,以便优化总拥有成本,减少应用等待时间,改善服务能力,并且改善与安全性或数据私有性要求的顺应性。在一些场景中,边缘计算可提供类云分布式服务,该类云分布式服务可为应用提供在许多类型的存储和计算资源之间的编排和管理。结果是,边缘计算的一些实现方式被称为“边缘云”或“雾”,因为先前仅在大型远程数据中心中可用的强大的计算资源被移动到更靠近于端点并使得其对于由处于网络的“边缘”处的消费方使用而言是可用的。
随着端点设备和网关尝试接入被移至更靠近网络的“边缘”的位置处的网络资源和应用,边缘计算可以进一步与为物联网(IoT)和雾联网开发的用例和技术集成在一起。例如,已经设计出正在开发的采用移动网络设置的用于与多接入边缘计算(MEC)集成的边缘计算用例,也被称为“移动边缘计算”。MEC方式被设计成允许应用开发人员和内容提供方接入网络的边缘处以动态移动网络设置的计算能力和IT服务环境。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行业规范小组(ISG)已开发了有限的标准,试图定义用于MEC系统、平台、主机、服务和应用的操作的通用接口。
边缘计算、MEC以及相关技术试图提供相比于传统云网络服务和广域网连接中所提供的减少的等待时间、增加的响应性、以及可用性更强的计算能力。然而,将移动性和动态启动的服务集成为某种移动使用和设备处理用例导致编排、协调、以及资源管理的限制,尤其在其中涉及许多参与方(设备、主机、服务提供方、操作者)的复杂移动性设置中。结果,许多提议的架构并未实现边缘计算旨在提供的全部好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同样的数字可描述不同视图中的类似组件。具有不同的字母后缀的相同的数字可表示类似组件的不同实例。在所附附图的图中通过示例的方式而非限制性地图示出一些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的在动态通信环境中的设备和网络实体;
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的网络和移动用户装备的操作布置;
图3包括根据示例的由MEC协调器进行的广义的(且分层的)子云实例化的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示例的应用多个上下文创建过程;
图5示出了根据示例的应用多个上下文删除过程;
图6示出了根据示例的应用多个上下文更新;
图7示出了根据示例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MEC主机间发布/订阅过程。
图8示出了根据示例的ETSI MEC Mx2 API的示例资源URI结构;
图9示出了根据示例的生命周期管理(LCM)代理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根据示例的MEC和雾网络拓扑;
图11示出了根据示例的MEC和雾网络中的处理和存储层;
图12示出了根据示例的MEC系统架构的框图;
图13示出了根据示例的用于通过链路而耦合到相应网关的各个设备网络(例如,物联网(IoT)设备网络)的域拓扑;
图14示出了根据示例的云计算网络,该云计算网络与在该云计算网络的边缘处作为雾设备操作的IoT/端点设备的网格网络进行通信;
图15示出了根据示例的网络的框图,该网络示出了多个IoT/端点设备之间的通信;以及
图16示出了根据示例的示例设备架构的框图,可以在该示例设备架构上执行本文中所讨论技术(例如,操作、过程、方法和方法论)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公开了用于增强包括在多接入边缘计算(MEC)网络平台和设置中的、具有多个边缘主机和用户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的方法、配置和相关设备。所公开的分布式MEC应用/服务框架,客户(包括具有低端UE的消费者,还包括部署IoT设备和其他类型UE的公司)能够在边缘云中委派任务,而无需在设备本身中过度配置无线电/计算/资源,由于在功耗和/或长的电池寿命约束方面存在严格的要求,因此通常在设计上不可行。
各种示例描述了基于MEC的增强,从而介绍了能够支持创建、加入、删除和更新应用实例的子云的数据结构和过程(例如,应用多个上下文(Application MultipleContext))。子云包括在用户装备上运行的设备应用集和在MEC主机上运行的MEC应用集。子云允许在设备应用和MEC应用之间共享信息。
各种示例经由MEC系统中的Mx2参考点解决了来自设备应用的复杂和/或需要计算的请求,以便对分布式云资源进行实例化。请求可以包括来自跨多个MEC主机和多个UE运行的软件实例/服务的请求。这些云资源可以要么被复制要么被共享、并标识独特的功能。为了解决此类服务消耗请求,可以使用发现信息部分并从拥有这些信息部分的各个节点收集遥测信息的协议。各种示例描述了灵活地限定/替换/更新所提到的子云的发布和订阅协议,在不同位置的MEC主机之间的发布/订阅方法允许扩展或替换子云的节点,该扩展或替换可以由MEC主机出于各种原因(诸如UE应用的移动性、服务迁移、服务备份以及负载平衡、能耗降低等)而启动。
本技术通过使得能够向应用端点提供经验证的服务并由应用端点进行调查来支持各种边缘计算安装,这提供了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本技术还可以扩展边缘环境和各个实体的能力,以改善计算和网络资源的性能,并以低等待时间或以高带宽来获得可靠的边缘服务。
下列系统和技术可被实现在各种分布式、虚拟化、或受管理的边缘计算系统中或者增强各种分布式、虚拟化、或受管理的联网环境。这些包括其中使用MEC平台、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或完全虚拟化4G/5G网络配置来实现网络服务的环境。因此,对所限定类型的电信装备和架构进行了各种参考。另外,在本公开中,参考了LTE、5G、eNB、gNB以及类似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概念,但是旨在可以通过部署网络的类型的变化或替代来利用本技术。(例如,所有描述的参考LTE的解决方案也可适用于新无线电(NR)/5G或类似的下一代系统)。
图1示出了多接入通信环境中的设备和网络实体。图1具体示出了环境内发生的通信的不同层,从(例如,在IoT网络拓扑中操作的)端点传感器或物110开始;增加对网关(例如,车辆)或中间节点120的复杂度,这有助于收集和处理来自端点110的数据;增加对接入或边缘节点130(例如,作为边缘计算节点操作的路边单元)的处理和连接复杂性,诸如可以由基站(eNB)、路边接入点(RAP)或路边单元(RSU)、节点或服务器来具体化;以及增加对核心网络或云设置140的连接和处理复杂性。实际上,可以通过由远程应用服务器150或其他云服务执行的网络服务来增强核心网络或云设置140处的处理。
如图所示,在图1的场景中,端点110将各种类型的信息传送到网关或中间节点120;然而,由于网关或中间节点120(诸如在车辆或移动计算设备中)的移动性,这导致多个接入点或多个类型的接入点用于网络接入、多个不同的服务和服务器用于计算操作、多个不同的应用和数据可用于处理,以及随着可用网络服务和网络路径的特征和功能的变化而提供多个不同的网络操作。具体而言,环境可能涉及来自车辆用户装备(UE)或人类操作的便携式UE(例如,移动智能手机和计算设备)的车辆对基础设施(V2X)、车辆对车辆(V2V)和车辆对基础设施(V2I)服务的各个方面,这为计算服务和网络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复杂性。
图2示出了网络和车辆用户装备的可操作布置200,在其中可以实践各种实施例。在布置200中,车辆用户装备(vUE)210、220可以(例如,使用LTE C-V2X WWAN或SRC/ETSIITS-G5(WLAN)通信网络等)与定义的通信系统一起操作。在实施例中,路边单元(RSU)232可以提供处理服务240,vUE 210和220可以通过该处理服务240彼此(或与其他服务)通信,单独地以及彼此地执行服务,或者访问协调的或设备专用的边缘计算服务的相似方面。在实施例中,处理服务240可以由在RSU 232的硬件中实现或由RSU 232的硬件实现的MEC主机(例如,ETSI MEC主机)、MEC平台或其他MEC实体提供。在该示例中,RSU 232可以是固定RSU,诸如eNB型RSU或其他类似基础设施。在其他实施例中,RSU 232可以是移动RSU或UE型RSU,其可以由车辆(例如,卡车)、行人或具有此类能力的一些其他设备来实现。在这些情况下,可以管理移动性问题,以便确保对适用服务进行适当的无线电覆盖。例如,可以在各个vUE220、vUE 210从其他RSU(诸如RSU 234、RSU 236和未示出的其他网络节点)处的操作过渡和到其他RSU(诸如RSU 234、RSU 236和未示出的其他网络节点)处的操作过渡时管理移动性。
图3描绘了根据示例的由MEC协调器300进行的广义的(且分层的)子云实例化的框图。该图通过逻辑地引入子云302和子云304(例如,与多玩家在线扑克游戏中的“扑克桌”相当),示出了分布式计算系统的通用定义。在该示例中,可以基于例如实例化MEC应用或将服务从子云302的MEC主机310的服务注册表迁移到相同子云的另一个实体(例如,另一个MEC主机312)所需的端到端等待时间层级,来“逻辑地”定义区域(和子云)。然而,此类区域和子云不一定是在“物理”共同位置上确定的。
在示例中,子云被定义为包括:一组(例如,在各个设备(UE,例如,UE 320)上运行的)设备应用;以及一组(在不同的MEC主机(例如,310和312)上运行的)MEC应用。该子云由适当的多个应用上下文标识,诸如可以与ETSI标准GS MEC-016“多接入边缘计算(MEC);UE应用接口”合并或被添加到ETSI标准GS MEC-016“多接入边缘计算(MEC);UE应用接口”中。
在各种上下文中,可以考虑将不同的RAT(无线电接入技术)、甚至非3GPP网络在子云中使用。例如,用户设备可以与不同的MEC应用并行关联(例如,一个通过蜂窝网络连接而另一个通过Wi-Fi网络连接)。本技术允许这些和其他组合,利用无线电分集作为用于在应用层汇聚不同系统的关键资产。
在另一示例中,可以在多节点环境中提供任务/应用迁移。可以使用本配置针对诸如多设备/多用户交互和多点AR/VR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多玩家游戏、高级视频会议、NB-IoT传感器、大型数据管理,工业物联网等)之类的场景启用该用例。
在示例中,基于MEC的增强包括使用适当的数据结构和过程,以支持创建、加入、删除和更新应用实例(下文中也称为“应用多个上下文”)的子云。此增强的目的在于经由MEC系统中的Mx2参考点、解决来自设备应用的复杂和/或需要计算的要求,以实例化分布式云资源(包括跨多个MEC主机和多个UE运行的软件实例/服务)。这些云资源可以要么被复制要么被共享、并且可以标识独特的功能。
为了解决相关服务消耗请求,下面还定义了发现信息部分并从拥有这些信息部分的各个节点收集遥测信息的协议。为了灵活地限定/替换/更新所提到的子云,下文包括在不同位置的MEC主机之间的发布/订阅方法,允许扩展或替换子云的节点,该扩展或替换可以由MEC主机出于各种原因(诸如UE应用的移动性、服务迁移、服务备份以及负载平衡、能耗降低等)而启动。
进一步地,所提出的分布式MEC应用/服务框架使得计算硬件能够扩展到网络的边缘,不仅包括MEC服务器,而且包括终端和不同类型的设备。另外,客户(包括具有低端UE的消费者,还包括部署IoT设备和其他类型UE的公司)将能够在边缘云中更容易地委派任务,而无需在设备本身中过度配置无线电/计算/资源。由于对功耗和/或长电池寿命约束方面的严格要求(例如,对于NB-IoT或其他类型的传感器),该结果通常在设计上不可行。
在示例中,可以根据环境条件(例如,存在/不存在设备/MEC应用(即,消费者)必须使用服务的需求)来扩展、收缩或替换子云,和/或可以在需要激励形成子云的实体公开其应用时,根据业务需求驱动子云。例如,更多的UE应用可以加入已经设置的多个应用上下文(从而也加入子云),并向子云提供其他应用(例如,一旦这些应用需要使用已经注册到此类应用的服务)。相反,当例如作为给定子云的贡献者在经济上不可行或与本地运行的应用在上下文不相关时,子云设备应用可能撤回参与。
同时,UE设备的移动性可能要求(源)MEC主机将服务透明地迁移到另一(目标)MEC主机。在该情况下,设备应用(即,子云应用中的一个)在其上运行的物理实体(UE)可能已移动到不同的物理位置(例如,在与(目标)MEC主机共同定位的无线电接入点(RAP)的无线电覆盖范围内);但是,设备应用仍然是同一子云的一部分。例如,在此特定设备应用公开对执行另一个贡献相同子云的应用至关重要的服务的情况下,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结果,可以在给定MEC系统(或不同MEC系统)的MEC主机之间使用透明地管理子云或多个应用上下文的机制,同时考虑到与服务消费者的性能要求相关的多个标准(例如,端到端等待时间)。在示例中,可以通过MEC主机之间的发布/订阅方法或协议来提供该机制,以执行对UE应用透明的这些动作。
在示例中,称为AppMultipleContext(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新数据结构用于标识子云和相关的应用实例。使用该数据结构,设备应用可以(通过Mx2接口)请求:实例化(创建)此类应用多个上下文,或者仅仅是加入现有的应用多个上下文;或再次删除或更新应用多个上下文。该提议的新过程集正在增强设备应用与用户应用LCM代理之间的Mx2接口。
根据当前的ETSI MEC标准实现方式,已经预见了应用上下文,并且当存在时,该上下文包括MEC应用实例以及与该上下文相关联的(在UE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应用。但是,当前的实现方式没有明确定义这些UE实例是否可以彼此通信,也不可能与(也可能在不同的MEC主机上运行的)许多MEC应用一起创建多个应用上下文。结果,以下过程和数据流介绍了用于管理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操作,以及支持这些过程的适当数据结构。
图4提供了根据示例的应用多个上下文创建过程的图示。应用多个上下文创建提供了用于请求要么加入可用的用户应用要么实例化新的用户应用的过程。
如步骤402所示,利用该过程,设备应用410向用户应用生命周期管理(LCM)代理420提交请求(诸如POST(公布)请求)。消息主体包含待创建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数据结构。用户应用生命周期管理代理420授权来自设备应用410的请求。请求可以被转发到操作支持系统(OSS)。OSS可以做出关于准予多个上下文创建请求的决定。多接入边缘协调器触发在MEC系统中创建应用多个上下文。
如404所示,用户应用生命周期管理代理向设备应用返回“201已创建”响应,其中消息主体包含所创建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数据结构。
图5提供了根据示例的应用多个上下文删除过程的图示。应用多个上下文删除提供了一种过程,在该过程中,UE应用请求删除应用多个上下文。
如502所示,UE应用410向用户应用生命周期管理(LCM)代理420提交针对要删除的资源的删除请求。用户应用生命周期管理代理420授权来自UE应用的请求。该请求可以被转发到OSS。OSS可以作出关于准予删除的决定。多接入边缘协调器触发应用多个上下文的删除。
如504所示,用户应用生命周期管理代理返回“204无内容”响应。
图6提供了根据示例的应用多个上下文更新的图示。应用多个上下文更新提供了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用户应用生命周期管理代理420接收ueAppMultipleContext(ue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更新。
如602所示,UE应用410更新ueAppMultipleContext(ue应用多个上下文)。请求包括具有MultipleAppContext(多个应用上下文)的经修改数据结构的MultipleContextId(多个上下文标识符),其中仅允许通过UE应用更新回调引用。在一些示例中,可以使用诸如容器、OS进程、虚拟机、SGX、FPGA、虚拟存储器、硬件分区之类的进程和硬件隔离技术来保护AppMultipleContext(应用多个上下文)结构。使用以上技术,用户代理可以与MEC系统的其他租户隔离。对appMultipleContext(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访问可能要遵循MEC通用的多租户隔离和访问控制机制。
如604所示,用户应用生命周期管理代理420返回“204无内容”响应。
图7提供了根据示例的应用多个上下文过程的MEC主机间710发布/订阅过程的图示。MEC主机间710发布/订阅提供了一种过程,该过程准许诸如MEC主机720之类的MEC主机在应用多个上下文的上下文中彼此通信。可能存在各种场景,其中当前正在托管子云的MEC主机必须执行与其他MEC主机的发布/订阅类型的通信。以下是一些示例:
1)作为子云/应用多个上下文的一部分的UE是移动的。标识此信息的MEC主机可能需要将该服务传输到另一个MEC主机。
2)MEC主机可能需要启动支持应用多个上下文所需的备份MEC应用或补充应用。
3)参与的MEC主机可能需要从相邻的低等待时间MEC主机使用更多资源(诸如存储)。
4)可以向已经加入了子云的新的UE和MEC应用提供上下文数据(诸如配置文件、最佳实践等)。
与图4-图6中描绘的协议相反,图7中描绘的协议不专门指代特定动作,而是包括在MEC主机之间采取的、用以支持应用多个上下文的动作。因此,该发布/订阅方法可以包括上述示例动作(创建、更新、删除)中的任何一个作为子方法。
在进一步的示例中,可以引入被称为“AppMultipleContext(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数据结构以支持上述过程。基于以下属性,此数据结构类型可以表示有关由MEC系统创建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信息:
Figure BDA0002795403640000101
Figure BDA0002795403640000111
在进一步的示例中,可以定义Mx2 API的资源URI结构以允许使用先前的属性和资源。图8描绘了根据示例的用于ETSI MEC Mx2 API的示例资源URI结构。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利用UE应用接口API的当前资源URI结构(例如,如由ETSI GS MEC 016所指定的),但是具有针对不同属性和资源的增强内容。
在示例中,可以修改以下资源和方法以与资源URI一起使用:
Figure BDA0002795403640000121
从上面的示例中可以明显看出上述过程和接口的其他变化。
图9示出了根据示例的生命周期管理(LCM)代理的流程图。在902处,获取来自设备应用的、对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在904处,确定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在示例中,在请求之前不存在多个应用上下文,并且创建了多个应用上下文。应用多个上下文可以包括对应用和设备应用的引用。在其他示例中,在请求之前已经存在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在这些示例中,LCM代理可以确定存在应用的现有应用多个上下文。标识符可以用于标识应用的现有应用多个上下文。
在906处,LCM代理可以授权来自设备应用的、对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在908处,将基于请求的设备应用标识符添加到应用多个上下文。在910处,LCM代理基于请求的授权来向设备应用发送针对设备应用创建的响应,其中响应包括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在其他示例中,LCM代理从设备应用获取删除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可以由LCM代理授权来自设备应用的、删除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可以将来自LCM代理的、删除设备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发送到多接入边缘计算(MEC)协调器。可以基于请求的授权将删除响应发送到设备应用。响应可以包括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在另一个示例中,LCM代理可以从设备应用获取更新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请求可以包括多个上下文标识符和经修改的数据。基于所述多个上下文标识符来确定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基于经修改的数据来更新应用多个上下文。然后,LCM代理可以基于请求的授权向设备应用发送针对设备应用的更新响应。响应可以包括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在一些示例中,经修改的数据可包括经更新的回调引用。
在另一个示例中,LCM代理可以从MEC主机获取发布消息。发布消息可以包括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然后可以将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传输到MEC主机。
如以上讨论中所指出的,本文所讨论的技术可以适用于与MEC和类似雾架构一起使用,包括由ETSI MEC规范和类似标准主体定义的架构。MEC技术准许向移动订户、企业或垂直细分市场灵活并且快速地部署创新应用和服务。例如,关于汽车领域,诸如V2X(例如,IEEE 802.11p或3GPP LTE C-V2X)之类的应用交换数据,向聚集点提供数据或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以确定源自多种传感器(例如,各种汽车、路边单元等)的本地情况的概观。将理解的是,当前所描述的验证架构和信誉服务适合于在以硬件和软件资源实现的基于MEC或基于雾的系统或设施的使用范围内进行集成。
图10图示根据示例的MEC和雾网络拓扑。该网络拓扑(其包括多个常规的联网层)可通过使用本文中讨论的标签和对象被扩展。具体而言,(在端点/物网络层1050处的)端点之间、(在网关层1040处的)网关之间、(例如,在邻域节点层1030处的)接入或边缘计算节点之间、(例如,在区域或中心局层1020处的)核心网络或路由器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使用链接的对象和标签属性来表示。
(例如,在网关层1040处建立的)雾网络可表示近用户边缘设备(例如,雾节点)的密集地理分布,这些近用户边缘设备配备有存储能力(例如,用于避免将数据存储在云数据中心中的需求)、通信能力(例如,而不是通过互联网主干被路由)、控制能力、配置能力、测量和管理能力(而不是主要由诸如LTE核心网络中的那些网络网关之类的网络网关控制),等等。在该情况下,图10示出了通用架构,该通用架构集成了(基于它们的位置、连接性和处理能力等)被分类在不同的层的多个MEC和雾节点。然而,将理解,可以通过边缘计算处理节点来代替或增强此类雾节点。
可以取决于雾节点所位于的拓扑和层对雾节点进行分类。相反,从MEC标准的角度来看,每个雾节点可以被视为移动边缘(ME)主机,或者是主控ME应用和轻量ME平台的简单实体。在示例中,MEC或雾节点可被定义为连接到正在主控ME平台的设备(ME主机)或运行在该设备上的应用实例。在此,应用使用MEC服务,并与系统中的ME主机相关联。节点可以被迁移、关联到不同的ME主机,或者使用来自其他(例如,本地或远程)ME平台的MEC服务。
与该方式形成对照,传统客户端、V2V和其他网络应用依赖于远程云数据存储和处理以交换并协调信息。云数据安排允许长期的数据收集和存储,但对于高时变的数据(诸如碰撞、交通灯变化等)并不是最优的,并且可能无法尝试应对等待时间挑战(诸如当孩子跑到街上时,停下车辆)。本文中讨论的数据消息转换技术使得直接通信能够使用在现有MEC服务中提供最小开销的特征、以低等待时间的方式发生在设备(例如,车辆)之间。
取决于可适用的通信上下文中的实时要求,数据处理和存储的层级式结构可以被定义。例如,包括本地超低等待时间处理、区域存储和处理、以及基于远程云数据中心的存储和处理。SLA、KPI和本文所描述的其他措施可用于标识数据被最佳地传递到何处以及数据在何处被处理或存储。这典型地取决于数据的开放系统互联(OSI)层依赖关系。例如,较低层(PHY、MAC、路由等)数据典型地快速变化,并且更好地在本地被处置以满足等待时间要求。较高层数据(诸如应用层数据)典型地是时间较不关键的,并且可在远程云数据中心中被存储和处理。
图11示出了根据示例的MEC和雾网络中的处理和存储层。相对于云和雾/边缘网络的所示数据存储或处理层级结构1110允许元素的动态重新配置以满足等待时间和数据处理参数。
最低层级结构层级是在车辆层级上。该层级存储有关过去观察的数据或从其他车辆获得的数据。第二层级结构层级是跨多个车辆的分布式存储。取决于车辆彼此之间的接近度或目标位置(例如,事故附近),分布式存储可能在短时间内更改。第三层级结构层级是在由车辆承载的以便协调车池中的车辆的本地锚点(诸如MEC组件)中。层级结构的第四层级是跨MEC组件共享的存储。例如,数据在彼此范围内的不同车辆池之间共享。
层级结构的第五层级是固定的基础结构存储,诸如RSU中的存储。该层级可以聚合来自层级结构层级1-层级4中实体的数据。层级结构的第六层级是在固定的基础结构上的存储。例如,该层级可以位于电信网络的核心网络或企业云中。从该示例可以遵循其他类型的层和层处理。
图12描绘出示例IoT处理系统架构的框图,在该示例MEC系统架构中可执行本文中所讨论的技术(例如,操作、过程、方法和方法论)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在示例中,可以根据规范、标准或其他定义(例如,根据ETSI GS MEC-003规范)来限定MEC系统架构。在此图中,Mp参考点指代MEC平台功能;Mm参考点指代管理;以及Mx指代与外部实体的连接。本文所讨论的服务、应用、协调器和其他实体可以在图12中所示的MEC系统架构的任何数量的实体处实现,并且执行网络操作的通信可以在图12所示的MEC系统架构的任意数量的接口处实现。
本文所描述的无线电链路中的任一个可根据以下无线电通信技术和/或标准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来操作,这些无线电通信技术和/或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无线电通信技术、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无线电通信技术、GSM演进的增强数据速率(EDGE)无线电通信技术、和/或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无线电通信技术,例如,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多媒体接入自由(FOMA)、3GPP长期演进(LTE)、3GPP长期演进高级(LTE高级)、码分多址2000(CDMA2000)、蜂窝数字分组数据(CDPD)、Mobitex、第三代(3G)、电路交换数据(CSD)、高速电路交换数据(HSCSD)、通用移动电信系统(第三代)(UMTS(3G))、宽带码分多址(通用移动电信系统)(W-CDMA(UMTS))、高速分组接入(HS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高速分组接入加(HSPA+)、通用移动电信系统-时分双工(UMTS-TDD)、时分-码分多址(TD-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CDMA)、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8版(前-第4代)(3GPP Rel.8(Pre-4G))、3GPP Rel.9(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9版)、3GPP Rel.10(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10版)、3GPP Rel.11(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11版)、3GPP Rel.12(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12版)、3GPP Rel.13(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13版)、3GPP Rel.14(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14版)、3GPP Rel.15(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15版)、3GPP Rel.16(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16版)、3GPP Rel.17(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17版)以及后续版本(诸如第18版、第19版等)、3GPP 5G、3GPP LTE Extra、LTE-Advanced Pro、LTE许可辅助接入(LAA)、MuLTEfire、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演进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长期演进高级(第4代)(LTE高级(4G))、cdmaOne(2G)、码分多址2000(第三代)(CDMA2000(3G))、演进数据优化或仅演进数据(EV-DO)、高级移动电话系统(第1代))(AMPS(1G))、总接入通信系统/扩展总接入通信系统(TACS/ETACS)、数字AMPS(第二代)(D-AMPS(2G))、按键通话(PTT)、移动电话系统(MTS)、改进的移动电话系统(IMTS)、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TS)、OLT(挪威语为Offentlig Landmobil Telefoni,公共陆地移动电话)、MTD(Mobiltelefonisystem D的瑞典语缩写,或移动电话系统D)、公共自动陆地移动(Autotel/PALM)、ARP(芬兰语为Autoradiopuhelin,“汽车无线电话”)、NMT(北欧移动电话)、NTT的高容量版本(日本电报和电话)(Hicap)、蜂窝数字分组数据(CDPD)、Mobitex、DataTAC、集成数字增强网络(iDEN)、个人数字蜂窝(PDC)、电路交换数据(CSD)、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HS)、宽带集成数字增强网络(WiDEN)、iBurst、非许可移动接入(UMA),也称为3GPP通用接入网络,或GAN标准)、Zigbee、蓝牙(r)、无线千兆联盟(WiGig)标准、一般而言的mmWave标准(工作在10-300GHz及以上的无线系统,诸如WiGig、IEEE 802.11ad、IEEE802.11ay等)、工作在300GHz以上和THz频带的技术、(基于3GPP/LTE或IEEE 802.11p和其他的)车辆对车辆(V2V)和车辆对X(V2X)以及车辆对基础设施(V2I)和基础设施对车辆(I2V)通信技术、3GPP蜂窝V2X、诸如智能传输系统和其他(通常工作在5850MHz至5925MHz)之类的DSRC(专用短程通信)通信系统、欧洲ITS-G5系统(即,基于IEEE 802.11p的DSRC的欧洲风格,包括ITS-G5A(即,ITS-G5在专用于ITS的欧洲ITS频带中的运行,用于5875GHz至5905GHz频率范围内的安全相关的应用)、ITS-G5B(在专用于频率范围为5855GHz至5875GHz的ITS非安全应用的欧洲ITS频带中运行)、ITS-G5C(即,ITS应用在频率范围5470GHz至5725GHz中的运行)、日本在700MHz频带的DSRC(包括715MHz至725MHz)等。
本文所描述的多个方面可以在任何频谱管理方案的上下文中使用,这些频谱管理方案包括专用许可频谱、未许可频谱、(许可)共享频谱(诸如在2.3GHz-2.4GHz、3.4GHz-3.6GHz、3.6GHz-3.8GHz和附加频率中的LSA=许可共享接入以及在3.55GHz-3.7GHz和附加频率中的SAS=频谱接入系统/CBRS=民用宽带无线电系统)。适用的频谱频带包括IMT(国际移动电信)频谱以及其他类型的频谱/频带,诸如国家分配的频带(包括450MHz-470 MHz、902MHz-928 MHz(注意:例如在美国分配)(FCC第15部分))、863Mhz-868.6Mhz(注意:例如在欧盟分配(ETSI EN 300 220))、915.9MHz-929.7MHz(注意:例如在日本分配)、917MHz-923.5MHz(注意:例如在韩国分配)、755MHz-779 MHz和779MHz-787 MHz(注意:例如在中国分配)、790MHz-960 MHz、1710MHz-2025MHz、2110MHz-2200 MHz、2300MHz-2400 MHz、2.4GHz-2.4835GHz(注意:它是一个具有全球可用性的ISM频带并且它由Wi-Fi技术系列(11b/g/n/ax)且也由蓝牙使用)、2500MHz-2690 MHz、698MHz-790 MHz、610MHz-790 MHz、3400MHz-3600 MHz、3400MHz–3800MHz、3.55GHz-3.7GHz(注意:例如在美国分配用于民用宽带无线电服务)、5.15GHz-5.25GHz和5.25GHz-5.35GHz和5.47GHz-5.725GHz和5.725GHz-5.85GHz频带(注意:例如在美国分配(FCC第15部分),其由总共500MHz频谱中的四个U-NII频带组成)、5.725GHz-5.875GHz(注意:例如在欧盟分配(ETSI EN 301 893))、5.47GHz-5.65GHz(注意:例如在韩国分配)、5925MHz-7125 MHz和5925MHz-6425 MHz(注意:分别在美国和欧盟考虑)、IMT-高级频谱、IMT-2020频谱(预期包括3600MHz-3800 MHz、3.5GHz频带、700MHz频带、24.25GHz-86 GHz范围内的频带等)、在FCC的“频率前沿”5G倡议下变得可用的频谱(包括27.5GHz-28.35GHz、29.1GHz-29.25GHz、31GHz-31.3GHz、37GHz-38.6GHz、38.6GHz-40 GHz、42GHz-42.5GHz、57GHz-64 GHz、71GHz-76 GHz、81GHz-86 GHz和92GHz-94GHz等)、5.9GHz(通常为5.85GHz-5.925GHz)和63GHz-64 GHz的ITS(智能传输系统)频带、当前分配给WiGig的频带,诸如WiGig频带1(57.24GHz-59.40GHz)、WiGig频带2(59.40GHz-61.56GHz)和WiGig频带3(61.56GHz-63.72GHz)和WiGig频带4(63.72GHz-65.88GHz)、57GHz-64/66GHz(例如,具有几乎全球的定名多千兆位无线系统(MGWS)/WiGig;在美国(FCC第15部分)中分配总共14GHz频谱,而欧盟(ETSI EN 302 567和用于固定P2P的ETSI EN301217-2)分配总共9GHz频谱)、70.2GHz-71 GHz频带、65.88GHz与71GHz之间的任意频带、诸如76GHz-81 GHz的当前分配给汽车雷达应用的频带、以及包括94GHz-300 GHz及以上频带的未来频带。此外,该方案可以在诸如TV白空间频带(通常低于790MHz)的频带上作为次要基础使用,其中特别是400MHz和700MHz频带是有希望的候选者。除了蜂窝应用之外,还可以解决针对垂直市场的特定应用,这些特定应用诸如PMSE(节目制作和特殊事件)、医疗、健康、手术、汽车、低等待时间、无人机等应用。
本文所描述的多个方面还可实现该方案的层级式应用是可能的,例如,通过基于对频谱的优先级排定的访问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引用使用的层级式优先级排定(例如,低/中/高优先级等)例如,对层1用户具有最高优先级、其次是层2用户、然后是层3用户等,等等。
本文所描述的多个方面还可应用于不同的单载波或OFDM风格(CP-OFDM、SC-FDMA、SC-OFDM、基于滤波器组的多载波(FBMC)、OFDMA等),并且特别是通过将OFDM载波数据位向量分配给相应的码元资源而可应用于3GPP NR(新无线电)。本文档中的特征中的一些特征针对网络侧而定义,网络侧诸如接入点、eNodeB、新无线电(NR)或下一代节点B(gNodeB或gNB)-诸如用于3GPP第五代(5G)通信系统的上下文中等。尽管如此,用户装备(UE)也可以担当该角色并且充当接入点、eNodeB、gNodeB等。即针对网络装备定义的一些或所有特征可以通过UE或移动计算设备实现。
在进一步的示例中,网络通信和操作(例如,利用边缘设备部署)的前述示例可以与IoT以及类似的基于设备的网络架构集成。图17图示用于通过链路而耦合到各个网关的各个IoT网络的示例域拓扑。IoT是这样的概念,其中,大量计算设备互连至彼此并互连至因特网,以在非常低的层级上提供功能和数据采集。因此,如本文中所使用,IoT设备可包括执行功能(诸如感测或控制,等等)、与其他IoT设备和范围更广的网络(诸如因特网)进行通信的半自主设备。
已设想将MEC和其他边缘计算用例集成到许多网络和应用设置中,包括那些支持IoT部署的网络安排的设置。IoT设备是可以在网络上通信的(通常在网络的边缘或端点处的)物理对象或虚拟对象,并且可以包括传感器、致动器、和其他输入/输出组件,诸如以从现实世界环境中收集数据或执行动作。例如,IoT设备可包括嵌入或附接到日常物品(诸如建筑物、车辆、包裹等)的低功率设备,以提供传感器、数据或处理功能。最近,IoT设备已变得越来越流行,因此使用这些设备的应用和用例已经激增。
已经提出了各种标准来更有效地互连和操作IoT设备和IoT网络用例,包括那些具有MEC和移动网络架构的用例。除了由诸如开放连接基金会(OCF)之类的工作团体分发的专门的IoT应用交互架构和配置标准之外,一些相关的通信和网络架构标准包括由诸如ETSI、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之类的团体分发的通信和网络架构标准。
IoT设备常在存储器、尺寸或功能方面受限,从而允许部署较大数量的设备,以实现与较少数量的较大设备类似的成本。然而,IoT设备可以是智能电话、膝上型设备、平板设备、或PC、或其他较大的设备。而且,IoT设备可以是虚拟设备,诸如智能电话或其他计算设备上的应用。IoT设备可包括IoT网关,这些IoT网关用于将IoT设备耦合至其他IoT设备并耦合至云应用,以进行数据存储、过程控制,等等。
IoT设备的网络可包括商用和家用自动化设备,诸如给水系统、配电系统、管道控制系统、工厂控制系统、灯开关、恒温器、锁、相机、警报、运动传感器,等等。IoT设备可以是通过远程计算机、服务器和其他系统可访问的,从而例如控制系统或访问数据。
因特网和类似网络的未来增长可涉及非常大量的IoT设备。相应地,在本文中讨论的技术的情境中,用于此类未来联网的大量创新将解决所有这些层无障碍地增长、发现并制造可访问的经连接资源以及支持隐藏并分隔经连接资源的能力的需求。可使用任何数量的网络协议和通信标准,其中,每种协议和标准被设计成解决特定的目标。此外,协议是支持无论地点、时间或空间而进行操作的人类可访问服务的结构的部分。创新包括:服务交付和相关联的基础结构,诸如硬件和软件;安全增强;以及基于在SLA和服务交付协议中指定的QoS条款的服务提供。如将理解的那样,IoT设备和网络的使用在包括有线和无线技术的组合的异构连接性网络中呈现出大量新挑战。
图13具体提供可用于包括IoT设备1304的大量IoT网络的域拓扑的简化图,其中IoT网络1356、1358、1360、1362通过主干链路1302耦合至相应的网关1354。例如,大量IoT设备1304可与网关1354通信,并且可通过网关1354彼此通信。为了简化该图,不是每个IoT设备1304或通信链路(例如,链路1316、1322、1328或1332)都被标记。主干链路1302可包括任何数量的有线或无线技术(包括光学网络),并且可以是局域网(LAN)、广域网(WAN)或因特网的部分。另外,此类通信链路促进IoT设备1304与网关1354两者之间的光学信号路径,包括使用促进各种设备的互连的复用/解复用组件。
网络拓扑可包括任何多种类型的IoT网络,诸如利用网络1356使用蓝牙低能量(BLE)链路1322而提供的网格网络。可能存在的其他类型的IoT网络包括:用于通过IEEE802.11
Figure BDA0002795403640000201
链路1328与IoT设备1304通信的无线局域网(WLAN)网络1358;用于通过LTE/LTE-A(4G)或5G蜂窝网络与IoT设备1304通信的蜂窝网络1360;以及低功率广域(LPWA)网络1362,例如,与由LoRa联盟颁布的LoRaWan规范兼容的LPWA网络;或低功率广域网(LPWAN)网络上的IPv6,其与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颁布的规范兼容。进一步地,各个IoT网络可使用任何数量的通信链路与外部网络提供商(例如,层2或层3提供商)通信,这些通信链路诸如LTE蜂窝链路、LPWA链路、或基于IEEE 802.15.4标准的链路(诸如
Figure BDA0002795403640000211
)。各个IoT网络也可伴随着各种网络和网际应用协议(诸如受约束的应用协议(CoAP))的使用来操作。各个IoT网络还可与协调器设备集成,这些协调器设备提供链路链,该链路链形成经链接的设备和网络的集群树(cluster tree)。
这些IoT网络中的每一个IoT网络可为新技术特征(诸如如本文中所描述的那些技术特征)提供机会。改善的技术和网络可实现设备和网络的指数式增长,包括将IoT网络用到雾设备或系统中。随着此类改进技术的使用增长,可在无需直接的人类干预的情况下开发IoT网络以实现自管理、功能进化和协同。改进的技术甚至可使IoT网络能够在没有集中式受控的系统的情况下运作。相应地,本文中描述的改进的技术可用于远超当前实现方式地使网络管理和操作功能自动化并增强网络管理和操作功能。
在示例中,IoT设备1304之间的(诸如骨干链路1302上的)通信可受分散化系统保护以进行认证、授权和记账(AAA)。在分散化AAA系统中,可跨互连的异构网络基础结构实现分布式支付、信贷、审计、授权和认证系统。这允许系统和网络迈向自主操作。在这些类型的自主操作中,机器甚至可订立人力资源合约,并且与其他机器网络商议伙伴关系。这可允许针对概括的计划服务水平协议实现共同目标和均衡的服务交付,并且实现提供计量、测量、可追溯性和可跟踪性的解决方案。新供应链结构和方法的产生可在没有任何人类参与的情况下使大量服务能够被产生,被挖掘价值以及坍塌。
此类IoT网络可通过将感测技术(诸如声、光、电子通信量、面部和模式识别、嗅觉、振动)集成到IoT设备之间的自主组织中而进一步被增强。对传感系统的集成可允许对于针对合同服务目标、基于编排和QoS的分群以及资源融合的服务交付的系统性和自主的通信和协调。基于网络的资源处理的单独的示例中的一些包括以下示例。
网格网络1356例如可由执行串联式数据-信息变换的系统来增强。例如,包括多链路网络的处理资源的自形成的链能以高效的方式分布原始数据向信息的变换、在资产和资源之间进行区分的能力以及对每一者的相关联的管理。此外,可插入基于基础结构和资源的恰当组件的信任和服务索引以改善数据完整性、质量、保证,并递送数据置信度的度量。
WLAN网络1358例如可使用执行标准转换的系统以提供多标准连接性,从而实现使用不同协议进行通信的IoT设备1304。进一步的系统可提供跨多标准基础结构的无缝的互连接性,该多标准基础结构包括可见的因特网资源和隐藏的因特网资源。
蜂窝网络1360中的通信例如可由转移数据的系统、将通信延伸至更远程的设备的系统或转移数据的系统、以及将通信延伸至更远程的设备的系统两者来增强。LPWA网络1362可包括执行非网际(IP)至IP互连、寻址和路由的系统。进一步地,IoT设备1304中的每一个可包括用于与那个设备进行广域通信的适当的收发机。进一步地,每个IoT设备1304可包括用于使用附加的协议和频率进行通信的其他收发机。关于图12和图15中所描绘的IoT处理设备的通信环境和硬件进一步讨论了这一点。
最终,可装备IoT设备的集群以与其他IoT设备以及与云网络通信。这可允许IoT设备在设备之间形成自组织(ad-hoc)网络,从而允许它们充当可被称为雾设备、雾平台或雾网络的单个设备。下面进一步参考图14来讨论该配置。
图14图示了与在联网的场景中作为雾平台操作的IoT设备(设备1402)的网格网络进行通信的云计算网络。IoT设备的网格网络可被称为雾网络1420,该雾网络1420从在云1400的边缘处操作的设备的网络建立。为了简化该图,没有对每个IoT设备1402进行标记。
雾网络1420可被认为是大规模地互连的网络,其中数个IoT设备1402例如通过无线电链路1422与彼此进行通信。雾网络1420可以建立可被视为位于IoT边缘设备与云或数据中心之间的水平资源平台、物理资源平台、或虚拟资源平台。在一些示例中,雾网络可以通过分层计算、联合计算、或分布式计算、存储、和网络连接操作来支持垂直隔离的、对等待时间敏感的应用。然而,雾网络也可以用于在边缘和云处以及边缘与云之间分发资源和服务。因此,在本文档中对“边缘”、“雾”、和“云”的引用不一定是离散的或彼此排他性的。
作为示例,该雾网络1420可使用由开放连接性基金会TM(OCF)发布的互连规范来促进。该标准允许设备发现彼此并建立通信以用于互连。也可使用其他互连协议,包括例如,最优链路状态路由(OLSR)协议、或至移动自组织联网的更好方式(B.A.T.M.A.N)路由协议、或OMA轻量型M2M(LWM2M)协议,等等。
尽管在本示例中展示三种类型的IoT设备1402:网关1404、数据聚合器1426、以及传感器1428,但可以使用IoT设备1402和功能的任何组合。网关1404可以是提供云1400与雾1420之间的通信的边缘设备,并且还可为从传感器1428获得的数据(诸如运动数据、流数据、温度数据等)提供后端处理功能。数据聚合器1426可从任何数量的传感器1428收集数据并执行后端处理功能以用于分析。结果、原始数据或这两者可通过网关1404传递至云1400。传感器1428可以是例如能够既收集数据又处理数据的完整的IoT设备1402。在一些情况下,传感器1428在功能上可能更受限制,该功能例如,收集数据并允许数据聚合器1426或网关1404处理该数据。
来自任何IoT设备1402的通信可以沿着IoT设备1402中的任何设备之间的方便路径(例如,最方便的路径)传递以到达网关1404。在这些网络中,互连的数目提供了大量冗余,这允许即使在损失数个IoT设备1402的情况下也维持通信。此外,网格网络的使用可允许使用功率非常低或位于距基础结构一定距离的IoT设备1402,因为连接到另一个IoT设备1402的范围可能比连接到网关1404的范围小得多。
从这些IoT设备1402提供的雾1420可以被呈现给云1400中的设备(诸如服务器1406)作为位于云1400的边缘处的单个设备,例如,雾设备。在该示例中,来自雾设备的警报可以被发送而不被识别为来自雾1402内的特定IoT设备1420。按此方式,雾1420可被视为分布式平台,该分布式平台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以执行处理或数据密集型任务,诸如数据分析、数据聚合和机器学习,等等。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使用命令性编程风格来配置IoT设备1402,例如,每个IoT设备1402具有特定功能和通信伙伴。然而,形成雾设备的IoT设备1402能以声明性编程风格配置,从而允许IoT设备1402重新配置它们的操作和通信,诸如响应于条件、查询和设备故障来确定所需的资源。作为示例,来自位于服务器1406处的用户关于由IoT设备1402监测的装备子集的操作的查询可以导致雾1420设备选择回答该查询所需的IoT设备1402,诸如特定的传感器1428。然后,在由雾1420设备继续发送到服务器1406以回答该查询之前,可由传感器1428、数据聚合器1426或网关1404的任何组合来聚合并分析来自这些传感器1428的数据。在该示例中,雾1420中的IoT设备1402可以基于查询选择使用的传感器1428,诸如添加来自流量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的数据。此外,如果IoT设备1402中的一些不可操作,则雾1420设备中的其他IoT设备1402可以提供类似的数据(如果可得的话)。
在其他示例中,上文描述的实施例的操作和功能可由电子处理系统的示例形式的IoT设备机器来具体化,在该电子处理系统内,可执行指令的序列或集合以使该电子处理系统执行根据示例的本文中讨论的方法中的任一方法。机器可以是IoT设备或IoT网关,包括由以下各项的多个方面具体化的机器:个人计算机(PC)、平板PC、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或能够执行指定要由该机器采取的动作的指令(顺序地或以其他方式)的任何机器。
进一步地,这些示例和与基于处理器的系统的类似示例应被视为包括由处理器、处理器的集合、或处理电路系统(例如,以计算机为形式的机器、UE、MEC处理设备、IoT处理设备等)控制或操作、以单独地或联合地执行指令来执行在此所讨论的方法论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的一个或多个机器的任何集合。因此,在各个示例中,用于处理(例如,处理、控制、生成、评估等)的可适用装置可以通过此类处理电路系统来具体化。
图15图示与数个IoT设备通信的云计算网络或云1500的图。云1500可表示因特网,或者可以是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诸如用于公司的专属网络。IoT设备可包括按各种组合分组的任何数量的不同类型的设备。例如,交通控制组1506可包括沿城市中的街道的IoT设备。这些IoT设备可包括停车灯、交通流监测器、相机、天气传感器,等等。交通控制组1506或其他子组可通过有线或无线链路1500(诸如LPWA链路、光学链路,等等)与云1508通信。进一步地,有线或无线子网1512可允许IoT设备诸如通过局域网、无线局域网等等来彼此通信。IoT设备可使用另一设备(诸如网关1510或1528)来与远程位置(诸如云1500)通信;IoT设备也可使用一个或多个服务器1530来促进与云1500或与网关1510的通信。例如,一个或多个服务器1530可充当中介网络节点以支持在局域网之间的局部边缘云或雾实现。进一步地,所描绘的网关1528可在诸如具有各种IoT设备15、1520、1524的云-网关-许多边缘设备配置中操作,各种IoT设备15、1520、1524对于云1500中的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是受约束的或动态的。
IoT设备的其他示例组可包括远程气象站1514、本地信息终端1516、警报系统1518、自动化柜员机1520、警报面板1522或移动车辆(诸如应急车辆1524或其他车辆1526),等等。这些IoT设备中的每一个可与其他IoT设备、与服务器1504、与另一IoT雾平台或系统、或与其组合通信。这些IoT设备的组可部署在各种住宅、商业和工业设定(包括私有环境或公共环境两者)中。
如从图15可见,大量IoT设备可通过云1500进行通信。这可允许不同的IoT设备自主地请求信息或将信息提供给其他设备。例如,IoT设备的组(例如,交通控制组1506)可从可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提供预报的远程气象站的组1515请求当前的天气预报。进一步地,可由自动化柜员机1520向应急车辆1524警告盗窃在进行中。当应急车辆1524朝自动化柜员机1520行进时,它可访问交通控制组1506以请求清空该位置,例如,通过在足够的时间内亮起红灯以阻止交叉路口处的交叉交通流,以使应急车辆1524能够畅通无阻地进入该交叉路口。
可装备IoT设备的集群(诸如远程气象站1515或交通控制组1506)以与其他IoT设备以及与云1500进行通信。这可允许IoT设备在多个设备之间形成自组织网络,从而允许它们充当单个设备,该单个设备可被称为雾平台或系统(例如,如上文中参照图14所描述)。
图16是可存在于边缘处理设备1650(例如,计算机、IoT设备、边缘服务器等)中的用于实现本文描述的任何技术的组件的示例的框图。设备1650可包括在上文公开内容中的示例中示出或在上文公开内容中引用的组件的任何组合。这些组件可被具体化为IC、IC的部分、分立电子器件,或其他模块、逻辑、硬件、软件、固件或其适用于IoT设备1650中的组合,或作为以其他方式被并入在更大的系统的机架内的组件。此外,图16的框图旨在描绘设备1650的组件的高级视图。然而,可省略所示出的组件中的一些组件,可存在附加的组件,并且所示出的组件的不同布置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发生。
设备1650可包括处理器1652形式的处理电路系统,该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多核处理器、多线程处理器、超低电压处理器、嵌入式处理器,或其他已知的处理元件。处理器1652可以是芯片上系统(SoC)的部分,在该SoC中,处理器1652和其他组件被形成到单个集成电路或单个封装中,诸如来自英特尔的爱迪生TM(EdisonTM)或伽利略TM(GalileoTM)SoC板。作为示例,处理器1652可包括基于
Figure BDA0002795403640000261
架构酷睿TM(CoreTM)的处理器(诸如QuarkTM、AtomTM、i3、i5、i7或MCU类处理器)、或可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的
Figure BDA0002795403640000262
公司获得的另一此类处理器。然而,可使用任何数量的其他处理器,诸如可从加利福尼亚州桑尼威尔市的超微半导体公司(AMD)获得的处理器、来自加利福尼亚州桑尼威尔市的MIPS技术公司的基于MIPS的设计、许可自ARM控股有限公司的基于ARM的设计,或从上述各公司的客户、被许可方或采纳方获得的处理器。处理器可包括诸如以下单元:来自
Figure BDA0002795403640000263
公司的A5-A10处理器、来自
Figure BDA0002795403640000264
技术公司的骁龙TM(SnapdragonTM)处理器或来自德州仪器公司的OMAPTM处理器。
处理器1652可通过互连1656(例如,总线)来与系统存储器1654通信。可使用任何数量的存储器设备来提供给定量的系统存储器。作为示例,存储器可以是根据联合电子器件工程委员会(JEDEC)设计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诸如DDR或移动DDR标准(例如,LPDDR、LPDDR2、LPDDR3或LPDDR4)。在各种实现方式中,单独的存储器设备可以是任何数量的不同封装类型,诸如单管芯封装(SDP)、双管芯封装(DDP)或四管芯封装(Q17P)。在一些示例中,这些设备可以直接焊接到主板上,以提供较低轮廓的解决方案,而在其他示例中,设备被配置为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模块,这些存储器模块进而通过给定的连接器耦合至主板。可使用任何数量的其他存储器实现方式,诸如其他类型的存储器模块,例如,不同种类的双列直插存储器模块(DIMM),包括但不限于microDIMM(微DIMM)或MiniDIMM(迷你DIMM)。
为了提供对信息(诸如数据、应用、操作系统等)的持久性存储,存储1658还可经由互连1656而耦合至处理器1652。在示例中,存储1658可经由固态盘驱动器(SSDD)来实现。可用于存储1658的其他设备包括闪存卡(诸如SD卡、microSD卡、xD图片卡,等等)和USB闪存驱动器。在低功率实现中,存储1658可以是与处理器1652相关联的管芯上存储器或寄存器。然而,在一些示例中,存储1658可使用微硬盘驱动器(HDD)来实现。此外,附加于或替代所描述的技术,可将任何数量的新技术用于存储1658,诸如阻变存储器、相变存储器、全息存储器或化学存储器,等等。
组件可通过互连1656进行通信。互连1656可包括任何数量的技术,包括工业标准架构(ISA)、扩展ISA(EISA)、外围组件互连(PCI)、外围组件互连扩展(PCIx)、PCI快速(PCIe)或任何数量的其他技术。互连1656可以是例如在基于SoC的系统中使用的专有总线。其他总线系统可被包括,诸如I2C接口、SPI接口、点对点接口、功率总线,等等。
互连1656可将处理器1652耦合至网格收发机1662,以便例如与其他网格设备1664通信。网格收发机1662可使用任何数量的频率和协议,诸如,IEEE 802.16.4标准下的2.4千兆赫兹(GHz)传输,使用如由
Figure BDA0002795403640000271
Figure BDA0002795403640000281
特别兴趣小组定义的
Figure BDA0002795403640000282
低能量(BLE)标准、或
Figure BDA0002795403640000283
标准,等等。为特定的无线通信协议配置的任何数量的无线电可用于到网格设备1664的连接。例如,WLAN单元可用于根据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标准实现Wi-FiTM通信。另外,例如根据蜂窝或其他无线广域协议的无线广域通信可经由WWAN单元发生。
网格收发机1662可使用用于不同范围的通信的多种标准或无线电来进行通信。例如,设备1650可使用基于BLE的或另一低功率无线电的本地收发机与接近的(例如,在约10米内的)设备通信以节省功率。更远的(例如,在约50米内的)网格设备1664可通过ZigBee或其他中间功率无线电而达到。这两种通信技术能以不同的功率水平通过单个无线电发生,或者可通过分开的收发机而发生,分开的收发机例如使用BLE的本地收发机和分开的使用ZigBee的网格收发机。
无线网络收发机1666可被包括,以经由局域网协议或广域网协议来与云1600中的设备或服务通信。无线网络收发机1666可以是遵循IEEE 802.15.4或IEEE 802.15.4g标准等的LPWA收发机。设备1650可使用由Semtech和LoRa联盟开发的LoRaWANTM(长距离广域网)在广域上通信。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这些技术,而是可与实现长距离、低带宽通信(诸如Sigfox和其他技术)的任何数量的其他云收发机一起使用。进一步地,可使用其他通信技术,诸如在IEEE 802.15.4e规范中描述的时分信道跳。
除了针对如本文中所描述的网格收发机1662和无线网络收发机1666而提及的系统之外,还可使用任何数量的其他无线电通信和协议。例如,无线电收发机1662和1666可包括使用扩展频谱(SPA/SAS)通信以实现高速通信的LTE或其他蜂窝收发机。进一步地,可使用任何数量的其他协议,诸如用于中速通信和供应网络通信的
Figure BDA0002795403640000284
网络。
无线电收发机1662和1666可包括与任何数量的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规范(尤其是长期演进(LTE)、长期演进-高级(LTE-A)和长期演进-高级加强版(LTE-A Pro))兼容的无线电。可以注意到,可选择与任何数量的其他固定的、移动的或卫星通信技术和标准兼容的无线电。这些可包括例如任何蜂窝广域无线通信技术,其可包括例如第5代(5G)通信系统、全球移动通信(GSM)无线电通信系统、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无线电通信技术、或GSM演进(EDGE)增强数据速率无线电通信技术、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通信技术,除了上面列出的标准外,任何数量的卫星上行链路技术都可以用于无线网络收发机1666,包括例如符合由ITU(国际电信联盟)或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发布标准的无线电等。本文中所提供的示例因此可被理解为适用于各种现有的和尚未制定的各种其他通信技术。
网络接口控制器(NIC)1668可被包括以提供到云1600或到其他设备(诸如网格设备1664)的有线通信。有线通信可提供以太网连接,或可基于其他类型的网络,诸如控制器区域网(CAN)、本地互连网(LIN)、设备网络(DeviceNet)、控制网络(ControlNet)、数据高速路+、现场总线(PROFIBUS)或工业以太网(PROFINET),等等。附加的NIC 1668可被包括以允许到第二网络的连接,例如,NIC 1668通过以太网提供到云的通信,并且第二NIC 1668通过另一类型的网络提供到其他设备的通信。
鉴于从设备到另一组件或网络的适用通信类型的多样性,设备使用的适用通信电路系统可以包括组件1662、1666、1668或1670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或由组件1662、1666、1668或1670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来具体化。因此,在各个示例中,用于通信(例如,接收、传送等)的适用装置可由此类通信电路系统来具体化。
互连1656可将处理器1652耦合至外部接口1670,该外部接口1670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或子系统。外部设备可包括传感器1672,诸如加速度计、水平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光学光传感器、相机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PS)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等等。外部接口1670可进一步用于将设备1650连接至致动器1674(诸如电源开关、阀致动器、听觉声音发生器、视觉警告设备等)。
在一些任选的示例中,各种输入/输出(I/O)设备可存在于设备1650内,或可连接至设备1650。例如,显示器或其他输出设备1684可被包括以显示信息,诸如传感器读数或致动器位置。输入设备1686(诸如触摸屏或键区)可被包括以接受输入。输出设备1684可包括任何数量的音频或视觉显示形式,包括:简单视觉输出,诸如二进制状态指示器(例如,LED);多字符视觉输出;或更复杂的输出,诸如显示屏(例如,LCD屏),其具有从设备1650的操作生成或产生的字符、图形、多媒体对象等的输出。
电池1676可为设备1650供电,但是在其中设备1650被安装在固定位置的示例中,该设备1650可具有耦合至电网的电源。电池1676可以是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诸如锌-空气电池、铝-空气电池、锂-空气电池),等等。
电池监测器/充电器1678可被包括在设备1650中以跟踪电池1676的充电状态(SoCh)。电池监测器/充电器1678可用于监测电池1676的其他参数以提供失效预测,诸如电池1676的健康状态(SoH)和功能状态(SoF)。电池监测器/充电器1678可包括电池监测集成电路,诸如来自线性技术公司(Linear Technologies)的LTC4020或LTC2990、来自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的安森美半导体公司(ON Semiconductor)的ADT7488A、或来自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德州仪器公司的UCD90xxx族的IC。电池监测器/充电器1678可通过互连1656将电池1676上的信息传递至处理器1652。电池监测器/充电器1678也可包括使处理器1652能够直接监测电池1676的电压或来自电池1676的电流的模数(ADC)转换器。电池参数可用于确定设备1650可执行的动作,诸如传输频率、网格网络操作、感测频率,等等。
功率块1680或耦合至电网的其他电源可与电池监测器/充电器1678耦合以对电池1676充电。在一些示例中,功率块1680能以无线功率接收器来代替以例如通过设备1650中的环形天线来无线地获得功率。无线电池充电电路(诸如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苗比达市的线性技术公司的LTC4020芯片,等等)可被包括在电池监测器/充电器1678中。所选择的特定的充电电路取决于电池1676的尺寸,并因此取决于所要求的电流。可使用由无线充电联盟(Airfuel Alliance)颁布的Airfuel标准、由无线电力协会(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颁布的Qi无线充电标准、由无线电力联盟(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颁布的Rezence充电标准等等来执行充电。
存储1658可包括用于实现本文中描述的技术的软件、固件或硬件命令形式的指令1682。虽然此类指令1682被示出为被包括在存储器1654和存储1658中的代码块,但是可以理解,可用例如被建立到专用集成电路(ASIC)中的硬连线电路替换代码块中的任一个。
在示例中,经由存储器1654、存储1658或处理器1652提供的指令1682可具体化为非瞬态机器可读介质1660,该非瞬态机器可读介质1660包括用于指示处理器1652执行设备1650中的电子操作的代码。处理器1652可通过互连1656接入非瞬态机器可读介质1660。例如,非瞬态机器可读介质1660可由针对存储1658所描述的设备来具体化,或者可包括特定的存储单元,诸如光盘、闪存驱动器或任何数量的其他硬件设备。非瞬态机器可读介质1660可包括用于指示处理器1652执行例如像参照上文中描绘的操作和功能的(多个)流程图和(多个)框图而描述的特定的动作序列或动作流的指令。
在进一步的示例中,机器可读介质也包括任何有形介质,该有形介质能够存储、编码或携带供由机器执行并且使机器执行本公开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方法的指令,或者该有形介质能够储存、编码或携带由此类指令利用或与此类指令相关联的数据结构。“机器可读介质”因此可包括但不限于固态存储器、光学介质和磁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特定示例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作为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存储器设备(例如,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和闪存设备;诸如内部硬盘及可移除盘之类的磁盘;磁光盘;以及CD-ROM和DVD-ROM盘。可使用传输介质,经由网络接口设备,利用多种传输协议中的任何一种协议(例如,HTTP),进一步通过通信网络来传送或接收由机器可读介质具体化的指令。
机器可读介质可以由能够以非瞬态格式主管数据的存储设备或其他装置提供。在示例中,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上或以其他方式提供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信息可以表示指令,诸如指令本身或者可以从中导出指令的格式。可以从中导出指令的该格式可以包括源代码、经编码的指令(例如,以压缩或加密的形式)、经封装的指令(例如,分成多个封装)等。表示机器可读介质中的指令的信息可以通过处理电路处理成指令来实现本文所讨论的任何操作。例如,从(例如,由处理电路进行的处理的)信息中导出指令可以包括:(例如,从源代码、目标代码等)编译、解释、加载、组织(例如,动态地或静态地进行链接)、编码、解码、加密、解密、打包、拆包,或者以其他方式将信息操纵到指令中。
在示例中,指令的推导可以包括(例如,通过处理电路系统)对信息进行汇编、编译、或解释,以从机器可读介质提供的一些中间或预处理的格式创建指令。当信息以多个部分提供时,可以对其进行组合、拆包和修改以创建指令。例如,信息可以处于一个或若干远程服务器上的多个经压缩的源代码封装(或目标代码、或二进制可执行代码等)中。源代码封装可以在通过网络传输时被加密,并且可以在本地机器处被解密、被解压缩、(如果必要的话)被汇编(例如,被链接),并且被编译或被解释(例如被编译或被解释成库、独立的可执行文件等),并且由本地机器执行。
应当理解,在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功能单元或能力可被称为或标记为组件或模块,从而特别强调其实现的独立性。此类组件可由任何数量的软件或硬件形式具体化。例如,组件或模块可被实现为硬件电路,该硬件电路包括:定制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或门阵列,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之类的现成的半导体,或其他分立组件。组件或模块也可被实现在可编程硬件器件(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器件等等)中。组件或模块也能以软件来实现,以供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可执行代码的所标识的组件或模块可以例如包括计算机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物理或逻辑块,其例如可被组织成例如对象、过程、或函数。然而,所标识的组件或模块的可执行文件不必在物理上在一起,而是可包括存储在不同位置中的不同指令,当这些指令在逻辑上结合在一起时,包括组件或模块,并且针对该组件或模块实现所声称的目的。
实际上,可执行代码的组件或模块可以是单条指令或许多条指令,并且甚至可以分布在若干不同的代码段上,分布在不同的程序之间,以及跨若干存储器设备或处理系统而分布。具体而言,所描述的过程的一些方面(诸如代码重写和代码分析)可发生在与代码部署在其中的处理系统(例如,在嵌入在传感器或机器人中的计算机中)不同的处理系统(例如,在数据中心中的计算机中)上。类似地,操作数据在此可被标识并图示在组件或模块内,并且能以任何合适的形式被具体化并被组织在任何合适类型的数据结构内。操作数据可以被收集为单个数据集,或者可分布在不同位置上(包括分布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上),并且可以至少部分地仅作为电子信号而存在于系统或网络上。组件或模块可以是无源或有源的,包括用于执行所需功能的代理。
当前所描述的方法、系统和设备实施例的附加示例包括下列非限制性的配置。下列非限制性示例中的每一个示例可以独立存在,或可以与以下所提供的或遍及本公开的其他示例中的一个或更多示例按照任何排列或组合进行结合。
示例1是一种生命周期管理(LCM)代理设备,包括:处理电路系统;以及包括存储在其上的指令的存储器设备,其中该指令在由处理电路系统执行时将处理电路系统配置成用于执行以下各项操作:从设备应用获取对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确定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授权来自设备应用的、对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将基于请求的设备应用标识符添加到应用多个上下文;以及基于请求的授权来向设备应用发送针对设备应用创建的响应,其中该响应包括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在示例2中,示例1的主题包括,其中为了确定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处理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创建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其中应用多个上下文包括对应用和设备应用的引用。
在示例3中,示例1-2的主题包括,其中为了确定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处理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确定存在应用的现有应用多个上下文,其中标识符标识应用的现有应用多个上下文。
在示例4中,示例1-3的主题包括:其中处理电路系统进一步被配置成用于执行以下各项操作:从设备应用获取删除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为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授权来自设备应用的删除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向多接入边缘计算(MEC)协调器发送删除设备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以及基于请求的授权来发送设备应用的删除响应,其中响应包括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在示例5中,示例1-4的主题包括,其中处理电路系统进一步被配置成用于执行以下各项操作:从设备应用获取更新应用的多个应用上下文的请求,请求包括多个上下文标识符和经修改的数据;基于多个上下文标识符来确定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基于经修改的数据来更新应用多个上下文;以及基于请求的授权来将经更新的响应发送给设备应用,其中响应包括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在示例6中,示例5的主题包括,其中经修改的数据是经更新的回调引用。
在示例7中,示例1-6的主题包括,其中处理电路系统进一步被配置成用于执行以下各项操作:将发布消息发送到MEC主机,其中发布消息包括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以及将应用的多个应用上下文传输到MEC主机。
示例8是一种生命周期管理(LCM)代理的方法,包括:从设备应用获取对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确定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授权来自设备应用的、对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将基于请求的设备应用标识符添加到应用多个上下文;以及基于请求的授权来向设备应用发送针对设备应用创建的响应,其中响应包括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在示例9中,示例8的主题包括,其中确定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包括创建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其中应用多个上下文包括对应用和设备应用的引用。
在示例10中,示例8-9的主题包括,其中确定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包括确定存在应用的现有应用多个上下文,其中标识符标识应用的现有应用多个上下文。
在示例11中,示例8-10的主题包括,从设备应用获取删除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为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授权来自设备应用的删除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向多接入边缘计算(MEC)协调器发送删除设备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以及基于请求的授权来对设备应用的删除响应进行编码,其中响应包括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在示例12中,示例8-11的主题包括,从设备应用获取更新应用的多个应用上下文的请求,请求包括多个上下文标识符和经修改的数据;基于多个上下文标识符来确定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基于经修改的数据来更新应用多个上下文;以及基于请求的授权来将对设备应用的经更新的响应发送给设备应用,其中响应包括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在示例13中,示例12的主题包括,其中经修改的数据是经更新的回调引用。
在示例14中,示例8-13的主题包括,从MEC主机获取发布消息,其中发布消息包括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以及将应用的多个应用上下文传输到MEC主机。
示例15是至少一种包括其上存储的指令的机器可读存储设备,指令在由计算设备的处理电路系统执行时使得处理电路系统用于:从设备应用获取对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确定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授权来自设备应用的对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将基于请求的设备应用标识符添加到应用多个上下文;以及基于请求的授权来向设备应用发送针对设备应用创建的响应,其中该响应包括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在示例16中,示例15的主题包括,其中为了确定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处理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用于创建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其中应用多个上下文包括对应用和设备应用的引用。
在示例17中,示例15-16的主题包括,其中为了确定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处理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用于确定存在应用的现有应用多个上下文,其中标识符标识应用的现有应用多个上下文。
在示例18中,示例15-17的主题包括,其中处理电路系统进一步被配置成用于:从设备应用获取删除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为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授权来自设备应用的删除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向多接入边缘计算(MEC)协调器发送删除设备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以及基于请求的授权来发送设备应用的删除响应,其中响应包括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在示例19中,示例15-18的主题包括,其中处理电路系统进一步被配置成用于:从设备应用获取更新应用的多个应用上下文的请求,请求包括多个上下文标识符和经修改的数据;基于多个上下文标识符来确定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基于经修改的数据来更新应用多个上下文;以及基于请求的授权来将对设备应用的经更新的响应发送给设备应用,其中响应包括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在示例20中,示例19的主题包括,其中经修改的数据是经更新的回调引用。
在示例21中,示例15-20的主题包括,其中处理电路系统进一步被配置成用于:从MEC主机获取发布消息,其中发布消息包括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以及将应用的多个应用上下文传输到MEC主机。
示例22是一种生命周期管理(LCM)代理设备,包括:用于获取自设备应用接收到的、对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的装置;用于确定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装置;用于授权来自设备应用的对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的装置;用于将基于请求的设备应用标识符添加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装置;以及用于基于请求的授权来发送针对设备应用创建的响应的装置,其中响应包括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在示例23中,示例22的主题包括,其中用于确定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装置包括用于创建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操作,其中应用多个上下文包括对应用和设备应用的引用。
在示例24中,示例22-23的主题包括,其中用于确定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装置包括用于确定存在应用的现有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操作,其中标识符标识应用的现有应用多个上下文。
在示例25中,示例22-24的主题包括,用于从设备应用获取删除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的装置;用于为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授权来自设备应用的删除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的装置;用于向多接入边缘计算(MEC)协调器发送删除设备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的装置;以及用于基于请求的授权来向设备应用发送设备应用的删除响应的装置,其中响应包括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示例26是至少一种机器可读介质,其包括指令,该指令在由处理电路系统执行时,使得处理电路系统执行操作以实现示例1-25中的任一项。
示例27是至少一种包括表示指令的信息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这些指令在由处理电路系统执行时使得处理电路系统用于执行示例1-25中的任一项的操作。
示例28可包括一种或多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指令,这些指令在由电子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示例1-25中任一项中所描述的或与示例1-25中的任一项有关的方法、或本文中所描述的其他方法或过程的一个或多个要素。
示例29可包括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示例1-25中任一项中所描述的或与示例1-25中的任一项有关的方法、或本文中所描述的其他方法或过程的一个或多个要素的逻辑、模块或电路系统。
示例30可包括如在示例1-25中任一项中所描述的或与示例1-25中的任一项有关的方法、技术、或过程,或包括其部分或片段。
示例31可包括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这些指令在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在示例1-25中任一项中所描述的或与示例1-25中的任一项有关的方法、技术、或过程,或执行其部分。
示例32可包括如在示例1-25中任一项中所描述的或与示例1-25中的任一项有关的信号,或包括其部分或片段。
示例33可包括如在示例1-25中任一项中所描述的或与示例1-25中的任一项有关的或以其他方式在本文中所示和所描述的无线网络中的信号。
示例34可包括如在示例1-25中任一项中所描述的或与示例1-25中的任一项有关的或以其他方式在本文中所示和所描述的用于协调无线网络中的通信的方法。
示例35可包括如在示例1-25中任一项中所描述的或与示例1-25中的任一项有关的或以其他方式在本文中所示和所描述的用于处理通信的设备。
示例36是包括用于执行示例1-25中的任一项的或以其他方式在本文中所示和所描述的任何操作的各个设备和设备通信介质的网络。
示例37是包括适用于执行示例1-25中的任一项的或以其他方式在本文中所示和所描述的任何操作的处理节点和计算单元的边缘云计算设备实现方式。
示例38是一种设备,包括用于实现示例1-37中的任一项的装置。
示例39是一种用于实现示例1-37中的任一项的系统。
示例40是一种用于实现示例1-37中的任一项的方法。
在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中,可将各特征组合在一起以使本公开流畅。然而,权利要求可以不陈述本文中所公开的每一特征,因为实施例可以表征所述特征的子集。进一步地,实施例可包括比特定示例中所公开的那些特征更少的特征。因此,所附权利要求书由此被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一项权利要求独立成为单独实施例。

Claims (25)

1.一种生命周期管理(LCM)代理设备,包括:
处理电路系统;以及
存储器设备,所述存储器设备包括存储在其上的指令,其中,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电路系统执行时将所述处理电路系统配置成用于执行以下各项操作:
从设备应用获取对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
确定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
授权来自所述设备应用的对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
将基于所述请求的设备应用标识符添加到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以及
基于所述请求的授权来向所述设备应用发送针对所述设备应用创建的响应,其中所述响应包括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CM代理设备,其中为了确定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所述处理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创建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其中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包括对所述应用和所述设备应用的引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CM代理设备,其中为了确定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所述处理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确定存在所述应用的现有应用多个上下文,其中所述标识符标识所述应用的现有应用多个上下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CM代理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系统进一步被配置成用于执行以下各项操作:
从所述设备应用获取删除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
为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授权来自所述设备应用的删除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
向多接入边缘计算(MEC)协调器发送删除设备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以及
基于所述请求的授权来发送所述设备应用的删除响应,其中响应包括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CM代理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系统进一步被配置成用于执行以下各项操作:
从所述设备应用获取更新所述应用的所述多个应用上下文的请求,所述请求包括多个上下文标识符和经修改的数据;
基于所述多个上下文标识符来确定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
基于所述经修改的数据来更新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以及
基于所述请求的授权来对所述设备应用的经更新的响应进行编码,其中所述响应包括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LCM代理设备,其中所述经修改的数据是经更新的回调引用。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LCM代理设备,其中处理电路系统进一步被配置成用于执行以下各项操作:
将发布消息发送到MEC主机,其中所述发布消息包括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以及
将所述应用的所述多个应用上下文传输到所述MEC主机。
8.一种生命周期管理(LCM)代理的方法,包括:
从设备应用获取对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
确定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
授权来自所述设备应用的、对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
将基于所述请求的设备应用标识符添加到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以及
基于所述请求的授权来向所述设备应用发送针对所述设备应用创建的响应,其中所述响应包括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包括创建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其中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包括对所述应用和所述设备应用的引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包括确定存在所述应用的现有应用多个上下文,其中所述标识符标识所述应用的所述现有应用多个上下文。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设备应用获取删除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
为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授权来自所述设备应用的删除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
向多接入边缘计算(MEC)协调器发送删除设备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以及
基于所述请求的授权来对所述设备应用的删除响应进行编码,其中所述响应包括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设备应用获取更新所述应用的所述多个应用上下文的请求,所述请求包括多个上下文标识符和经修改的数据;
基于所述多个上下文标识符来确定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
基于所述经修改的数据来更新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以及
基于所述请求的授权来将对所述设备应用的经更新的响应发送给所述设备应用,其中所述响应包括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经修改的数据是经更新的回调引用。
14.如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从MEC主机获取发布消息,其中所述发布消息包括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以及
将所述应用的所述多个应用上下文传输到所述MEC主机。
15.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其上存储的指令,所述指令在由计算设备的处理电路系统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电路系统用于:
从所述设备应用获取对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
确定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
授权来自所述设备应用的、对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
将基于所述请求的设备应用标识符添加到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以及
基于所述请求的授权来向所述设备应用发送针对所述设备应用创建的响应,其中所述响应包括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为了确定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所述处理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用于创建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其中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包括对所述应用和所述设备应用的引用。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为了确定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所述处理电路系统被配置成用于确定存在所述应用的现有应用多个上下文,其中所述标识符标识所述应用的所述现有应用多个上下文。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处理电路系统进一步被配置成用于:
从所述设备应用获取删除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
为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授权来自所述设备应用的删除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
向多接入边缘计算(MEC)协调器发送删除设备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以及
基于所述请求的授权来向所述设备应用发送所述设备应用的删除响应,其中所述响应包括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处理电路系统进一步被配置成用于:
从所述设备应用获取更新所述应用的所述多个应用上下文的请求,所述请求包括多个上下文标识符和经修改的数据;
基于所述多个上下文标识符来确定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
基于所述经修改的数据来更新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以及
基于所述请求的授权来将对所述设备应用的经更新的响应发送给所述设备应用,其中所述响应包括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经修改的数据是经更新的回调引用。
21.如权利要求15-20中任一项所述的至少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处理电路系统进一步被配置成用于:
从MEC主机获取发布消息,其中所述发布消息包括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以及
将所述应用的所述多个应用上下文传输到所述MEC主机。
22.一种代理设备,包括:
用于获取自设备应用接收到的、对应用的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的装置;
用于确定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装置;
用于授权来自所述设备应用的、对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的装置;
用于将基于所述请求的设备应用标识符添加到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所述请求的授权来发送针对所述设备应用创建的响应的装置,其中所述响应包括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代理设备,其中用于确定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装置包括用于创建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操作,其中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包括对所述应用和所述设备应用的引用。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代理设备,其中用于确定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装置包括用于确定存在所述应用的现有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操作,其中所述标识符标识所述应用的所述现有应用多个上下文。
25.如权利要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代理设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从所述设备应用获取删除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的装置;
用于为所述应用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授权来自所述设备应用的删除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的装置;
用于向多接入边缘计算(MEC)协调器发送删除设备的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请求的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所述请求的授权来向所述设备应用发送所述设备应用的删除响应的装置,其中所述响应包括所述应用多个上下文的标识符。
CN201980034988.4A 2018-09-28 2019-06-28 具有多个边缘主机和用户设备的基于mec的分布式计算环境 Pending CN1127401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38964P 2018-09-28 2018-09-28
US62/738,964 2018-09-28
US16/235,685 US10757757B2 (en) 2018-09-28 2018-12-28 MEC-based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with multiple edge hosts and user devices
US16/235,685 2018-12-28
PCT/US2019/039949 WO2020068238A1 (en) 2018-09-28 2019-06-28 Mec-based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with multiple edge hosts and user devic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0181A true CN112740181A (zh) 2021-04-30

Family

ID=66327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4988.4A Pending CN112740181A (zh) 2018-09-28 2019-06-28 具有多个边缘主机和用户设备的基于mec的分布式计算环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757757B2 (zh)
EP (1) EP3857366A1 (zh)
CN (1) CN112740181A (zh)
WO (1) WO202006823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2951A (zh) * 2021-12-07 2022-03-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Mec共享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257439A (zh) * 2021-12-17 2022-03-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调度方法、aaa服务器和业务支撑系统
US11540355B2 (en) 2018-09-28 2022-12-27 Intel Corporation MEC-based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with multiple edge hosts and user devices
WO2023193609A1 (en) * 2022-04-06 2023-10-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lective privileged container augmentat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64057B2 (en) * 2017-11-30 2021-07-13 Intel Corporation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 translation of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messages
US10931586B2 (en) * 2018-10-30 2021-02-23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dictive edge resources
US10841766B2 (en) 2018-11-28 2020-11-17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ice provisioning based on multi-tiered networks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US11412052B2 (en) * 2018-12-28 2022-08-09 Intel Corporatio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management in edge computing environments
JP2022528867A (ja) * 2019-03-29 2022-06-16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エッジ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サービス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その電子装置
US10461421B1 (en) * 2019-05-07 2019-10-29 Bao Tran Cellular system
US11917724B2 (en) * 2019-06-26 2024-02-27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Location based application migration for enhancing lightweight IoT device applications
US10694399B1 (en) * 2019-09-02 2020-06-23 Bao Tran Cellular system
US11818576B2 (en) * 2019-10-03 2023-11-14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w latency cloud computing for mobile applications
CN110719292B (zh) * 2019-10-17 2021-11-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边缘计算设备与中心云平台的连接认证方法及系统
GB2588777B (en) * 2019-11-05 2022-11-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US10848567B1 (en) * 2019-11-29 2020-11-24 Cygnus, LLC Remote support for IoT devices
CN113747436B (zh) * 2020-05-14 2022-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服务器、通信方法和装置
KR20220001630A (ko) * 2020-06-30 2022-01-06 삼성에스디에스 주식회사 엣지 컴퓨팅 장치를 위한 애플리케이션 배포 방법 및 시스템
EP3945708A1 (de) * 2020-07-29 2022-02-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ynamisches vorhalten von kontextabhängigen rechnergestützten funktionalitäten in mobilen, verteilten edge clouds
US11212344B1 (en) * 2020-08-31 2021-12-28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tilities-based workload mana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2202847B (zh) * 2020-09-14 2022-03-22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服务器资源配置方法
US20220141658A1 (en) * 2020-11-05 2022-05-05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One-time wireless authentication of an internet-of-things device
US11463250B2 (en) * 2020-12-14 2022-10-04 Kyndryl, Inc. Sharing data among different service providers at edge level through collaboration channels
EP4264928A1 (en) * 2020-12-17 2023-10-2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directed to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 based joint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host and reliable and available wireless network
CN112783567B (zh) * 2021-01-05 2022-06-14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全局信息的dnn任务卸载决策方法
WO2021127710A2 (en) * 2021-05-04 2021-06-2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s in a mec network
CN113709817B (zh) * 2021-08-13 2023-06-06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多基站多服务器场景下的任务卸载和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US11895504B2 (en) 2021-09-03 2024-02-06 Cisco Technology, Inc. Federated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availability notifications
CN114363338B (zh) * 2022-01-07 2023-01-31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竞争合作平均场博弈的多址接入边缘计算网络任务卸载策略的优化方法
CN117221950A (zh) * 2023-11-08 2023-12-1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车辆任务卸载方法与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40096B2 (en) * 2016-12-28 2019-10-08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lication computation offloading for mobile edge computing
US10470192B2 (en) * 2017-03-08 2019-11-05 Zte Corporation Traffic path change detection mechanism for mobile edge computing
US10757757B2 (en) 2018-09-28 2020-08-25 Intel Corporation MEC-based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with multiple edge hosts and user device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40355B2 (en) 2018-09-28 2022-12-27 Intel Corporation MEC-based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with multiple edge hosts and user devices
CN114172951A (zh) * 2021-12-07 2022-03-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Mec共享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172951B (zh) * 2021-12-07 2023-06-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Mec共享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257439A (zh) * 2021-12-17 2022-03-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调度方法、aaa服务器和业务支撑系统
CN114257439B (zh) * 2021-12-17 2023-07-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调度方法、aaa服务器和业务支撑系统
WO2023193609A1 (en) * 2022-04-06 2023-10-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lective privileged container augmentation
US11953972B2 (en) 2022-04-06 2024-04-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lective privileged container augment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57757B2 (en) 2020-08-25
US20190141610A1 (en) 2019-05-09
WO2020068238A1 (en) 2020-04-02
EP3857366A1 (en) 2021-08-04
US11540355B2 (en) 2022-12-27
US20210100070A1 (en)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40355B2 (en) MEC-based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with multiple edge hosts and user devices
US11218553B2 (en) Inter-MEC system communication for V2X services
US11711678B2 (en)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 based multi-operator support for C-V2X systems
US11736942B2 (en) Multi-domain trust establishment in edge cloud architectures
US20230022620A1 (e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MANAGEMENT IN EDGE COMPUTING ENVIRONMENTS
US11483418B2 (en) Plugin management for internet of things (IoT) network optimization
US11539818B2 (en)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 translation of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messages
US20230403731A1 (en) Multi-slice support for mec-enabled 5g deployments
US11689640B2 (en) Flexible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 services consumption through hosts zoning
US11412033B2 (en) 5G network edge and core service dimensioning
WO2021067140A1 (en) Edge computing technologies for transport layer congestion control and point-of-presence optimizations based on extended in-advance quality of service notifications
US11356898B2 (en) MEC support for multi-access convergence
US11388217B2 (en) Edge or fog gateway assisted out-of-band remote management for managed client devices
US10885869B2 (en) Gateway assisted out-of-band keyboard, video, or mouse (KVM) for remote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CN113711569A (zh) 建立物联网(iot)设备的云到云访问
US11546761B2 (en) Access control in an observe-notify network using callbac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