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2535B - 一种控制应用程序限时使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应用程序限时使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2535B
CN112732535B CN202110349196.5A CN202110349196A CN112732535B CN 112732535 B CN112732535 B CN 112732535B CN 202110349196 A CN202110349196 A CN 202110349196A CN 112732535 B CN112732535 B CN 1127325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interface
icon
user
d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91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2535A (zh
Inventor
赵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491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25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2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2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2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2535B/zh
Priority to US18/031,048 priority patent/US20230367634A1/en
Priority to EP22778319.8A priority patent/EP4206933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72549 priority patent/WO2022206130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06F9/4843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by program, e.g. task dispatcher, supervisor, operating system
    • G06F9/4881Scheduling strategies for dispatcher, e.g. round robin, multi-level priority queues
    • G06F9/4887Scheduling strategies for dispatcher, e.g. round robin, multi-level priority queues involving deadlines, e.g. rate based, periodi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5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of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e.g. monitoring the presence of processing resources, peripherals, I/O links, software progra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1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is an embedded system, i.e. a combina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dicated to perform a certain function in mobile devices, printers, automotive or aircraft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2Monitoring with visual or acoustical indication of the functioning of the machine
    • G06F11/324Display of status information
    • G06F11/328Computer systems status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09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 G06F11/3419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by assessing ti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50Monitoring users, programs or devices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platforms, e.g. of processors, firmware or operating systems
    • G06F21/52Monitoring users, programs or devices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platforms, e.g. of processors, firmware or operating systems during program execution, e.g. stack integrity ; Preventing unwanted data erasure; Buffer overflow
    • G06F21/54Monitoring users, programs or devices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platforms, e.g. of processors, firmware or operating systems during program execution, e.g. stack integrity ; Preventing unwanted data erasure; Buffer overflow by adding security routines or objects to progra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2Event management; Broadcasting; Multicasting; Not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9Time management, e.g. calendars, reminders, meetings or time accounting
    • G06Q10/1091Recording time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38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monitoring of user a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rror detection, to error correction, and to monitoring
    • G06F2201/81Threshol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37Time limited access, e.g. to a computer or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应用程序限时使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可以针对单个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便捷的触发设置延时时长。针对性强,无需用户执行复杂的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一主界面,第一主界面包括第一应用的第一图标和第二应用的第二图标,第二图标的预设位置处显示有预设标记;第一应用为无需控制使用的应用,第二应用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响应于对第二图标的第一操作,在第一主界面显示第二应用的快捷菜单,该快捷菜单中包括第一控件;响应于对第一控件的点击操作,显示第二界面;接收用户在第二界面设置的第一延时时长,在第一延时时长到达时,发出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二应用已延时使用达到第一延时时长。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应用程序限时使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应用程序限时使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占用了用户大量的碎片时间。例如,聊天APP以及游戏APP等娱乐APP的占用情况尤其突出。
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限制整机的使用时长,来控制这些APP对用户时间的占用。这种控制方式的限制粒度较大,不利于单个APP的针对性控制。
或者,在一些其他的方式中,也可以针对单个APP进行控制。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在应用管理中心对一个或多个应用的设置操作,以限制用户使用该一个或多个应用。又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在单个APP的设置中心的设置操作,以限制用户使用该应用。如上述应用管理中心或单个APP的设置中心可提供青少年模式供用户选择,以限制用户使用对应应用。但是,这种控制方式针对各个APP是无差别的,并且需要用户执行复杂的设置操作才能实现。
综上所述,现有的控制方式针对性不强,控制效果有待提高;并且需要复杂的用户操作,增加了控制操作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应用程序限时使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可以简化在电子设备中触发控制应用限时使用的用户操作,为用户提供智能、便捷的控制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应用程序限时使用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中安装有多个应用。其中,电子设备可显示第一主界面,第一主界面包括第一图标和第二图标,第一图标是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第二图标是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在第一主界面中第二图标的预设位置处显示有预设标记,该预设标记用于指示第二应用使用超时。也就是说,电子设备可在第一主界面中区别出使用超时(即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第二图标的第一操作,在第一主界面显示第二应用的快捷菜单,第一操作是长按操作或双击操作。与常规的快捷菜单不同的是,该第二应用的快捷菜单中包括第一控件,第一控件用于触发电子设备设置第二应用的延时时长。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第一控件的点击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二界面;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在第二界面设置的第一延时时长。简言之,电子设备可利用快捷菜单中的第一控件向用户提供限时设置功能。电子设备在第一延时时长到达时,发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二应用已延时使用达到第一延时时长。
其中,第二应用是电子设备根据多个应用的运行记录和应用类型,从多个应用中确定出的;应用类型包括办公应用和非办公应用,运行记录包括截止当前时刻、预设时间段内对应应用在电子设备的前台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第二应用为在前台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预设阈值的非办公应用;第一应用是多个应用中除第二应用之外的其他应用。也就是说,电子设备可智能的识别出需要控制使用的第二应用和无需控制使用的第一应用。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电子设备可智能的识别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并使用户可直观的从电子设备的主界面上区分出该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第二应用的快捷菜单中包括第一控件,该第一控件可以便捷的为用户提供针对该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的延时时长的设置功能,实现针对性设置的同时,可以降低用户设置延时时长的难度。在设置的延时时长到达时,为用户提供智能的超时提醒服务。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二界面是电子设备的主界面,第二界面包括用于设置延时时长的延时设置窗口;或者,上述第二界面是第二应用的应用界面,第二界面包括用于设置延时时长的延时设置窗口。其中,上述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在第二界面设置的第一延时时长,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在延时设置窗口设置的第一延时时长。
也就是说,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在用户触发第一控件后,直接提供延时设置窗口供用户设置延时时长,提高触发时长设置的便捷性。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任一应用被识别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该第二应用可能并未使用超时,是不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针对这种情况,在电子设备显示第一主界面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显示第二主界面,第二主界面包括第二图标,在第二主界面中第二图标的预设位置处未显示预设标记;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第二主界面中第二图标的点击操作,显示第二应用的应用界面;电子设备在前台运行第二应用的过程中,第二应用截止当前时刻、在预设时间段内在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预设阈值,则显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用于提示第二应用使用超时。
也就是说,针对任一应用,在该应用被识别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之前,响应于用户对该应用的点击操作,会在前台运行该应用。在前台运行的过程中,若识别出该应用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可以提示用户该应用使用超时。如此,对于在前台运行过程中识别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在将其识别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后,在应用界面上提示用户使用超时,提高控制使用的及时性。
而后,上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一主界面,包括: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一主界面,第二操作用于触发电子设备在后台运行第二应用,并显示电子设备的主界面。
也就是说,在触发电子设备在后台运行第二应用后,显示第一主界面,后续则可通过快捷菜单中的第一控件来实现延时时长的设置以及实现控制使用。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三界面包括用于设置延时时长的延时设置窗口;上述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可接收用户在第三界面中延时设置窗口设置的第二延时时长;电子设备在第二延时时长到达时,发出第二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二应用已延时使用达到第二延时时长。
也就是说,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针对在前台运行过程中被识别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的情况,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延时设置功能,进而提高限时控制的及时性。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根据多个应用的使用记录和应用类型,从多个应用中确定出第二应用,包括:电子设备从云服务器获取多个应用中每个应用的应用类型,该应用类型包括办公应用和非办公应用;电子设备统计预设时间段内,多个应用中每个非办公应用在前台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若多个应用中的第一非办公应用截止当前时刻,在预设时间段内在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预设阈值,确定第一非办公应用是第二应用,第一非办公应用是多个应用中的任一个非办公应用。
也就是说,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结合应用的使用记录和应用类型,将多个应用中,截止当前时刻,在预设时间段内在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预设阈值的非办公应用确定为第二应用,使得确定的第二应用为使用超时的非办公应用,后续则可针对该种第二应用实现控制使用,进一步提高控制使用的针对性。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预设阈值,包括:运行时长超过预设时长阈值,和/或,运行次数超过预设次数阈值。
也就是说,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利用预设时长阈值,以及预设次数阈值中的一者或两者来衡量“使用超时”,以准确确定出使用超时的应用。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电子设备也可响应于用户对第一图标的第一操作,而在第一主界面显示第一应用的快捷菜单。但是,与电子设备响应用户对第二图标的第一操作不同的是:该第一应用的快捷菜单中不包括用于触发电子设备设置第一应用的延时时长的控件。
也就是说,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同样是响应于用户对应用图标的长按操作或双击操作,但在第一应用的快捷菜单中不包括用于触发电子设备设置第一应用的延时时长的控件,则可以避免用户操作该用于触发电子设备设置第一应用的延时时长的控件,来触发对该第一应用的延时时长的设置。如此,则可以使得对应用的控制使用符合应用实际的运行记录和应用类型,实现控制使用的差异化。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中安装有多个应用,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显示屏、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下步骤:显示第一主界面,所述第一主界面包括第一图标和第二图标,所述第一图标是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所述第二图标是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在所述第一主界面中所述第二图标的预设位置处显示有预设标记,所述预设标记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应用使用超时;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二图标的第一操作,在所述第一主界面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快捷菜单,所述第二应用的快捷菜单中包括第一控件,所述第一控件用于触发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所述第二应用的延时时长,所述第一操作是长按操作或双击操作;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控件的点击操作,显示第二界面;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二界面设置的第一延时时长;在所述第一延时时长到达时,发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二应用已延时使用达到所述第一延时时长。
其中,所述第二应用是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多个应用的运行记录和应用类型,从所述多个应用中确定出的;所述应用类型包括办公应用和非办公应用,所述运行记录包括截止当前时刻、预设时间段内对应应用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前台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所述第二应用为在所述前台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预设阈值的非办公应用;所述第一应用是所述多个应用中除所述第二应用之外的其他应用。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第二界面是所述电子设备的主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括用于设置延时时长的延时设置窗口。或者,所述第二界面是所述第二应用的应用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括用于设置延时时长的延时设置窗口。
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接收用户在所述延时设置窗口设置的所述第一延时时长。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在显示所述第一主界面之前,显示第二主界面,所述第二主界面包括所述第二图标,在所述第二主界面中所述第二图标的预设位置处未显示所述预设标记;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二主界面中第二图标的点击操作,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应用界面;
在所述前台运行所述第二应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应用截止当前时刻、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在所述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所述预设阈值,则显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用于提示所述第二应用使用超时。
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第一主界面,所述第二操作用于触发所述电子设备在后台运行所述第二应用,并显示所述电子设备的主界面。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第三界面包括用于设置延时时长的延时设置窗口。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三界面中所述延时设置窗口设置的第二延时时长;在所述第二延时时长到达时,发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二应用已延时使用达到所述第二延时时长。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从云服务器获取所述多个应用中每个应用的应用类型,所述应用类型包括办公应用和非办公应用;统计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多个应用中每个非办公应用在所述前台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若所述多个应用中的第一非办公应用截止当前时刻,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在所述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所述预设阈值,确定所述第一非办公应用是所述第二应用,所述第一非办公应用是所述多个应用中的任一个非办公应用。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所述预设阈值,包括:所述运行时长超过预设时长阈值,和/或,所述运行次数超过预设次数阈值。
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在显示所述第一主界面之后,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图标的所述第一操作,在所述第一主界面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快捷菜单,所述第一应用的快捷菜单中不包括用于触发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所述第一应用的延时时长的控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应用于包括显示屏和存储器的电子设备;所述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电路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接口电路和所述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从所述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接收信号,并向所述处理器发送所述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第二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第三方面所述的芯片系统,第四方面所述的计算机存储介质,第五方面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主界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应用程序限时使用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手机的主界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手机的主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手机的主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时时长设置界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延时时长设置界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延时时长到达的提醒界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延时时长到达的提醒界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应用程序限时使用的方法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的方法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应用程序限时使用的方法流程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手机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手机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手机为例,来详细说明常规的应用程序的控制过程存在的技术问题:
在常规的控制方式中,手机无法智能识别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如使用超时的非办公应用)和无需控制使用的应用(如办公应用和使用未超时的非办公应用),相应的,手机更不能在主界面上区别呈现需要控制使用和无需控制使用的应用。例如,请参考图1,其示出手机的主界面101,该主界面101中包括多个应用图标。该多个应用图标对应的应用可以包括需要控制使用和无需控制使用的应用。但是,手机并没有区别显示这两种应用,从而用户无法从主界面区分出这两种应用。
并且,在常规的控制方式中,手机只能响应用户在应用管理中心对一个或多个应用的设置操作,或者响应用户在单个APP的设置中心的设置操作,控制用户对相应APP的使用。这种控制方式,需要复杂的用户操作,增加了控制操作的难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安装有多个应用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在主界面区别显示上述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如第二应用)和无需控制使用的应用(如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如此,用户便可以直观的从主界面上区分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和无需控制使用的应用。
并且,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如第二应用)的长按操作或双击操作,电子设备可显示包括第一控件的快捷菜单。该第一控件用于触发电子设备设置该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的延时时长。该第一控件可以便捷的为用户提供设置该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的延时时长的功能,可以降低用户设置延时时长的难度。
最后,电子设备可以在延时时长到达时,提醒用户该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的延时使用结束,为用户提供智能的超时提醒服务。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等包括上述折叠屏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电子设备的具体形态不作特殊限制。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2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外部存储器接口220,内部存储器2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230,充电管理模块240,电源管理模块241,电池2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0A,受话器270B,麦克风270C,耳机接口270D,传感器模块280,按键290,马达291,指示器292,摄像头293,显示屏2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295等。
其中,传感器模块2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280A,陀螺仪传感器280B,气压传感器280C,磁传感器280D,加速度传感器280E,距离传感器280F,接近光传感器280G,指纹传感器280H,温度传感器280J,触摸传感器280K,环境光传感器280L,骨传导传感器280M和转轴传感器280N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2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结构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2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电源管理模块241用于连接电池242,充电管理模块240与处理器210。电源管理模块241接收电池2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240的输入,为处理器210,内部存储器2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294,摄像头293,和无线通信模块260等供电。
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
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电子设备通过GPU,显示屏2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2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2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2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显示屏294用于显示应用图标、快捷菜单选项以及延时设置窗口等内容,以引导用户设置延时时长。显示屏2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 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
电子设备可以通过ISP,摄像头2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2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ISP 用于处理摄像头293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293中。
内部存储器2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2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210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21中的指令,响应于用户对应用图标的操作,显示第二应用的快捷菜单,以引导用户设置延时时长,进而控制应用的使用。
电子设备可以通过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0A,受话器270B,麦克风270C,耳机接口2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触摸传感器280K,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2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294,由触摸传感器280K与显示屏2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2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2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280K用于检测用户对应用图标的长按或双击操作,检测用户对延时设置控件的单击操作,以及检测用户设置延时时长等操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280K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的表面,与显示屏294所处的位置不同。
按键2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马达2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指示器2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SIM卡接口2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295,或从SIM卡接口295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的接触和分离。电子设备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
以下实施例中的方法均可以在具有上述硬件结构的电子设备200中实现,下面将以上述电子设备200是手机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安装有多个应用的手机。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该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包括S301-S305。
S301、手机统计多个应用的运行记录和应用类型,该运行记录和应用类型用于识别手机中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
其中,应用类型包括办公应用和非办公应用。对于办公应用,手机无需控制其使用。例如,电子邮箱应用为办公应用,则无需控制其使用。并且,对于非办公应用,手机有针对性控制使用超时的非办公应用,而对于其中使用未超时的非办公应用则无需控制。
其中,运行记录包括截止当前时刻、预设时间段内对应应用在该手机的前台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运行时长指累计时长,运行次数指累计次数。应用在手机的前台的任一次运行中,若该次运行的运行时间段与预设时间段存在重叠,则手机将该运行时间段与预设时间段重叠的时长计入运行时长中,以及将运行次数加一。其中,存在重叠的情况有如下两种:情况一,运行时间段包含在预设时间段之内;情况二,运行时间段与预设时间段部分重叠。运行时间段是指一次运行中,运行起止时间点之间的时间段。
例如,假设当前时刻为14:30,预设时间段为8:00-11:00,14:00-18:00,应用a的运行记录为:8:30-8:40第一次运行,9:20-9:50第二次运行,13:30-14:10第三次运行,以及14:15-14:20第四次运行。其中,该四次运行的运行时间段均与预设时间段存在重叠,则统计得到该应用a截止当前时刻、在预设时间段内在手机的前台的运行次数为4。该四次运行中,第一次运行、第二次运行以及第四次运行的运行时间段被包含在预设时间段内,而第三次运行的运行时间段与预设时间段部分重叠(在14:00-14:10重叠),则该应用a截止当前时刻、在预设时间段内在前台的运行时长是第一次运行的10分钟,第二次运行的30分钟,第三次运行中与预设时间段重叠的10分钟,以及第四次运行的5分钟的累计时长,该累计时长为10+30+10+5=55分钟。
可以理解的是,该预设时间段可以为任意一段需要控制用户使用手机应用的时间段。例如,预设时间段为一天、一周、工作日、工作日的8:00-11:00和14:00-18:00等等。并且,该预设时间段可以是预置在手机中的固定时间段,或者,预设时间段可以是手机接收用户输入的时间段,或者,预设时间段也可以是手机根据大数据和/或用户的使用习惯分析得到的时间段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至此,需要强调的是,本文中的“使用超时”包括截止当前时刻、预设时间段内对应应用在该手机的前台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预设阈值,以及使用未超时包括截止当前时刻、预设时间段内对应应用在该手机的前台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未超过预设阈值。
上述S301统计得到的多个应用的运行记录和应用类型,可以用于识别手机中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需要说明的是,S301是在持续执行的,其与下文中的S302-S305并不存在绝对的先后时序。例如,可在执行下文中S302-S305的过程中,实时或者周期性的统计运行记录,用于识别得到新的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
S302、手机显示第一主界面。该第一主界面包括第一图标和第二图标,该第一图标是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该第二图标是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在第一主界面中该第二图标的预设位置处显示有预设标记,该预设标记用于指示第二应用为使用超时的非办公应用。
其中,第二应用为在前台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预设阈值的非办公应用,第一应用是多个应用中除该第二应用之外的其他应用。
其中,预设位置可为第二图标上的任意位置。例如,如图4中的(a)所示,加锁标记404位于图标的边缘位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第一主界面中,仅在第二图标的预设位置处显示有预设标记,而在第一图标的预设位置则不显示任何标记,下文中主要以这种方式来说明。
例如,如图4中的(a)所示,手机的第一主界面401中,视频应用的应用图标402以及音乐应用的应用图标403的右上角均显示有加锁标记404,而其余应用图标的右上角无任何标记。该视频应用的应用图标402以及音乐应用的应用图标403是上述第二应用,而图4中的(a)所示的应用图标对应的应用中除视频应用和音乐应用之外的其他应用则为第一应用。如此,相较于图1中的主界面101,该图4中的(a)所示的第一主界面401中,用户可以明显区分显示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
又如,与图4中的(a)不同的是:图4中的(b)所示的第一主界面401在浏览器应用的应用图标405的右上角显示有加锁标记404。同样的,相较于图1中的主界面101,该图4中的(b)所示的第一主界面401中,用户也可以明显区分显示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S301中手机统计得到的运行记录和/或应用类型会不断发生更新,将更新的运行记录和/或应用类型用于识别手机中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则可以不断得到新的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相应的,手机的主界面上预设位置处显示有预设标记的应用图标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与图4中的(a)示出的第一主界面401不同的是:图4中的(b)示出的第一主界面401在浏览器应用的应用图标405的右上角显示有加锁标记404,而图4中的(a)示出的第一主界面401在浏览器应用的应用图标的右上角未显示有加锁标记404。如图4中的(a)所示,手机的状态栏的时间为9:00;如图4中的(b)所示,手机状态栏的时间为9:30。由此可见,在9:00-9:30的时间段内,浏览器应用由不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变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图中预设标记的具体形式(如加锁标记404)仅为示例性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其替换为任意具有标识作用的其它标记。例如,替换为圆点、五角星等标记。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手机可以在第一图标和第二图标的预设位置显示不同的标记,来区分出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
S303、手机响应于用户对该第二图标的第一操作,在第一主界面显示该第二应用的快捷菜单。其中,第一操作是长按操作或双击操作。该第二应用的快捷菜单中包括用于触发设置第二应用的延时时长的控件。
常规情况下,快捷菜单中显示有手机系统的原生功能的快捷选项。例如,图5中的(a)所示的视频应用的快捷菜单501和图5中的(b)所示的电子邮箱应用的快捷菜单502中,都有“分享”选项、“应用信息”选项以及“卸载”选项。当然,快捷菜单中还可以显示应用自身或其他三方应用提供的功能的快捷选项,该快捷选项因应用而异。例如,图5中的(a)所示的视频应用的快捷菜单501中还包括“全网搜索”选项以及“离线视频”选项,图5中的(b)所示的电子邮箱应用的快捷菜单502中则不存在该两个快捷选项。
本申请实施例中,与上述常规情况不同的是,可以在上述第二应用的快捷菜单中增设第一控件。该第一控件用于触发手机设置第二应用的延时时长。其中,延时时长是第二应用被允许继续使用的限制时长。而常规情况中所有应用的快捷菜单中均不存在该第一控件。也就是说,在第二应用的快捷菜单中提供了设置延时时长的入口,如此,则可以供用户便捷的触发延时设置。
例如,手机响应于用户对图6中的(a)所示的视频应用的应用图标602的长按操作,所显示的视频应用的快捷菜单603中包括 “限时”控件604,而图5中的(a)示出的快捷菜单501中并不包括该第一控件。
另外,手机响应于用户对第一图标的第一操作,在第一主界面显示第一应用的快捷菜单,该第一应用的快捷菜单中不包括用于触发手机设置第一应用的延时时长的控件。例如,在图6的(a)中,若手机接收到用户对电子邮箱应用的应用图标的长按操作,在弹出的该电子邮箱应用的快捷菜单中并不会显示“限时”控件。换言之,显示的该电子邮箱应用的快捷菜单可能如图5中的(b)示出的快捷菜单502一样,没有“限时”控件。
S304、手机响应于用户对该第一控件的点击操作,显示第二界面;手机接收用户在该第二界面设置的第一延时时长。
其中,第二界面可以为任意可提供延时设置功能的界面。也就是说,手机响应于用户对第一控件的点击操作,可直接进入延时设置界面。如此,手机则可以为用户提供进入延时设置界面的快捷入口,无需用户通过繁琐的操作来进入该页面。
以及,第二界面中的延时设置功能可由第二界面本身提供。例如,第二界面为屏幕时间管理中心中该第二应用的延时设置界面。或者,第二界面中的延时设置功能由第二界面上的延时设置窗口来提供,下文中主要以这种方式来详细说明显示第二界面,以及设置延时时长的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界面可以是主界面,第二界面包括用于设置延时时长的延时设置窗口。例如,手机可以接收用户对图6中的(b)示出的第一主界面601中“限时”控件604的单击操作。响应于用户对“限时”控件604的单击操作,手机可以显示图7所示的第二界面701。此处,第二界面701是显示多个应用图标的主界面,该第二界面701包括延时设置窗口702。
其中,手机可接收用户在延时设置窗口设置的第一延时时长。在手机完成第一延时时长的设置后,可直接显示第二应用的应用界面供用户使用。如此,手机则可以快速进入第二应用。或者,在手机完成第一延时时长的设置后,关闭延时设置窗口,而在手机接收到用户对该第二应用的使用请求(如点击第二图标的操作触发的使用请求,唤醒后台的第二应用的操作触发的使用请求等)后,才显示第二应用的应用界面,如此则可以准确贴合用户的使用需求。
或者,手机可接收用户在延时设置窗口中取消设置时长的操作,手机响应于用户在延时设置窗口中取消设置时长的操作,关闭主界面上的该延时设置窗口。
例如,如图7所示,手机可接收用户在第二界面701的延时设置窗口702中选择延时时长15分钟,并点击“确定”的操作,完成15分钟第一延时时长的设置。手机可接收用户对延时设置窗口702中 “取消”按钮的点击操作,手机响应于用户对延时设置窗口702中 “取消”按钮的点击操作,关闭延时设置窗口70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界面可以是第二应用的应用界面,第二界面包括用于设置延时时长的延时设置窗口。例如,手机可以接收用户对图6中的(b)示出的第一主界面601中“限时”控件604的单击操作。响应于用户对“限时”控件604的单击操作,手机可以显示如图8所示的第二界面801。此处,第二界面801是视频应用的应用界面,该第二界面801中显示有延时设置窗口802。
其中,手机可以接收用户在延时设置窗口设置的第一延时时长。在手机完成第一延时时长的设置后,手机关闭延时设置窗口,进而可以完全显示应用界面供用户使用。
或者,手机可以接收用户在延时设置窗口执行的取消设置时长的操作。手机响应于用户在延时设置窗口执行的取消设置时长的操作,关闭应用界面上的该延时设置窗口,退出限时使用模式,或者直接退出应用界面。其中,手机在接收到用户对第一控件的点击操作后,则进入第二应用的限时使用模式。在手机退出限时使用模式之后,手机可在前台长时间运行该第二应用,不受时间限制。
例如,手机可接收用户在图8示出的第二界面801的延时设置窗口802中选择延时时长15分钟,并点击“确定”的操作,完成15分钟第一延时时长的设置。手机可接收用户对图8示出的第二界面801的延时设置窗口802中 “取消”按钮的点击操作,手机响应于用户对延时设置窗口802中 “取消”按钮的点击操作,关闭延时设置窗口802,退出限时使用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图7和图8示出的第二界面中提供的时长设置的形式仅为示例性的,实际中,手机也可以提供由用户输入时长数字的设置形式,或者提供通过“+”“-”控件来调节时长的形式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延时时长可以是单次在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长上限。如此,手机则可以准确的限制用户每次使用第二应用的时长。或者,第一延时时长也可以是累计在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长上限。如此,手机则可以从整体上控制用户使用第二应用的时长。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以前者来说明,具体地,第一延时时长是在预设时间段的剩余时间内,第二应用每次在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长上限。
S305、手机在该第一延时时长到达时,发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二应用已延时使用达到该第一延时时长。
其中,以第一延时时长是在预设时间段的剩余时间内,第二应用每次在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长上限来说,则第一延时时长到达是指,在预设时间段的剩余时间内,第二应用单次在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长达到第一延时时长。
例如,9:01:00设置第一延时时长为15分钟,而后直接进入视频应用的使用,则当使用到9:14:59时,第一延时时长到达。或者,当使用到9:12:00退出视频应用,则此次使用未到达第一延时时长,此后,在9:13:00再次进入视频应用,则当使用到9:27:59时,第一延时时长到达。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提示信息显示在当前时刻使用的应用界面上。例如,如图9所示,手机在该第一延时时长到达时,显示当前时刻使用的应用界面901(如播放视频的界面),并在该应用界面901上显示第一提示信息902。该方式只是在当前时刻显示的应用界面上,进一步显示第一提示信息,界面内容变化较小。如此,则可以提高信息显示的连贯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提示显示在手机黑屏界面上。例如,如图10所示,手机在在该第一延时时长到达时,显示黑屏界面1001,并在黑屏界面1001上进一步显示第一提示信息1002。该手机黑屏界面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如此,则可以增强提示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引导用户配合完成控制使用的操作,该第一提示信息中不仅包括延时结束的提示语或标识,还包括历史运行记录、延时提示信息和/或选择控件,其中,历史运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历史运行次数、历史平均运行时长和/或历史累计运行时长。例如,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提示信息中的文字“您使用当前APP的平均时长为20分钟”为历史平均运行时长,“是否继续延时”为延时提示信息。选择控件包括第一选择控件和第二选择控件。第一选择控件用于触发继续延时使用第二应用,如该第一选择控件可以是图9和图10所示的“是”按钮。第二选择控件用于触发结束使用第二应用,如该第二选择控件可以是图9和图10所示的“否”按钮。采用本实施例,手机可以在提示用户延时结束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用户配合完成继续延时、退出使用等操作,进而更好的实现对第二应用的使用控制。
其中,手机可以接收用户对上述第一提示信息中第一选择控件的操作。手机响应于用户对上述第一提示信息中第一选择控件的操作,可以再次为第二应用延长使用时长,并在延长的使用时长到达后关闭该第二应用。例如,手机接收用户对图10中“是”按钮的点击操作,为视频应用延时1分钟,1分钟到达后则关闭视频应用。或者,手机响应于用户对上述第一提示信息中第一选择控件的操作,显示延时设置窗口,该延时设置窗口用于向用户提供延时设置功能。而且,手机在再次到达延时时长后,会再次显示第一提示信息,如此重复。采用该实现方式,手机可在第一延时时长到达后,为用户提供继续延时的操作入口,满足用户继续使用第二应用的需求。
其中,关于延时设置窗口,可参见前文中图7和图8,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唯一不同的是,该延时设置窗口显示在当前时刻使用的应用界面上,即与第一提示信息的显示位置相似,而不是显示在第一主界面或者是进入应用后的应用界面上。
或者,手机可以接收用户对上述第一提示信息中第二选择控件的操作。手机响应于用户对上述第一提示信息中第二选择控件的操作,关闭该第二应用。例如,手机可接收用户对图10示出的黑屏界面1001中“否”按钮的单击操作。手机响应于用户对黑屏界面1001中“否”按钮的单击操作,退出视频应用在前台的运行。如此,手机可以在达到第一延时时长后,响应用户的操作而退出应用,达到控制使用的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手机统计多个应用的运行记录和应用类型,用于识别手机中需要控制使用的第二应用,则可以智能识别出第二应用;在手机的主界面上对第二的应用图标区别标识,以供用户从主界面上直观的区分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和无需控制使用的应用。以及,手机响应用户对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的操作,可显示提供有限时设置入口的第二界面,供用户设置第一延时时长,无需用户复杂的操作来触发时长设置,提高了延时设置的便捷性。并且,在第一延时时长到达后,可提供超时提醒服务。
可以理解的是,手机中统计得到的运行记录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手机执行S302显示第一主界面时,该第二应用使用超时,是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但是,在手机执行S302前的一段时间内,该第二应用可能并未使用超时,是不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在这段时间之后,手机响应于用户的操作在前台运行了第二应用,使得该第二应用使用超时,则手机在上述第一主界面显示包括预设标记的第二图标。具体的,如图11所示,在图3所示的S302之前,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S1101-S1103,图3中的S302进一步包括S1104。
S1101、手机显示第二主界面,该第二主界面包括第二图标,在第二主界面中该第二图标的预设位置处未显示预设标记。
其中,第二主界面和第一主界面是相对而言的,而并不存在绝对的第一主界面和第二主界面。针对任一应用,第一界面是将该应用识别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后,手机的主界面,在该第一主界面中,该应用的应用图标(即第二图标)的预设位置处显示有预设标记。而第二界面是将该应用识别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之前,手机的主界面,在该第二主界面中,该应用的应用图标的预设位置处未显示有预设标记。
例如,对于浏览器应用而言,图4中的(a)示出的手机的主界面为第二主界面,图4中的(b)示出的手机的主界面为第一主界面。而对于视频应用和音乐应用而言,图4中的(a)示出的手机的主界面和图4中的(b)示出的手机的主界面均为第一主界面。
S1102、手机响应于用户对第二主界面中第二图标的点击操作,显示第二应用的应用界面。
其中,第二图标是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用户对第二主界面中第二图标的点击操作,用于触发手机在前台运行第二应用。因此,手机响应于用户对第二图标的点击操作,可以显示第二应用的应用界面。
S1103、手机在前台运行该第二应用的过程中,若该第二应用截止当前时刻、在预设时间段内在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预设阈值,则显示第三界面,该第三界面用于提示该第二应用使用超时。
其中,该第三界面可以为第二应用当前正在使用的应用界面,或者为手机黑屏界面,例如,全黑或全白的应用界面。其中,在该第三界面中,手机显示第三提示信息。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二应用使用超时。
例如,识别出视频应用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即视频应用截止当前时刻、在预设时间段内在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如图,该视频应用正在手机的前台横屏播放如图12中的(a)所示的视频,也就是说视频应用正在前台运行,此时暂无法利用图3所示的流程来实现对视频应用的使用控制。针对这种情况,手机执行S1103,在视频应用当前正在使用的视频播放界面1201上显示第三提示信息1202,及时提示用户使用超时。其中,视频应用是第二应用。如此,手机则可以在应用在前台运行的过程中,被识别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后,及时提示用户使用超时。
在上述S1103中,手机需要识别第二应用是否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即识别第二应用截止当前时刻、在预设时间段内在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降低识别过程中的数据运算量,可以先识别应用类型,而后检测截止当前时刻、在预设时间段内对应应用在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具体地,手机识别多个应用中每个应用的应用类型,其中,应用类型包括办公应用和非办公应用,并统计该预设时间段内,其上安装的多个应用中每个非办公应用在该前台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若该多个应用中的第一非办公应用截止当前时刻,在该预设时间段内在该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预设阈值,则确定该第一非办公应用是第二应用,第一非办公应用是多个应用中的任一个非办公应用。
在上述检测截止当前时刻、在预设时间段内对应应用在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的过程中,可仅针对运行时长或者运行次数检测,当超过相应的预设阈值时,则确定出第二应用。也可针对运行时长和运行次数两者进行检测,当两者均超过相应的预设阈值时,才确定出第二应用。也就是说,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预设阈值,包括:运行时长超过预设时长阈值,和/或,所述运行次数超过预设次数阈值。
而实际中,相较于持续长时间使用同一款应用,频繁使用同一应用,会将用户的整段时间划分的更加零碎,对用户的学习、工作将造成极大的影响。
基于此,在一些具体的实现方式中,针对任一应用,手机先识别应用类型,而后结合运行次数和运行时长来检测,最终将使用频繁,且使用时长较长的非办公应用,确定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参见图13,图13示例性的说明了该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识别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的流程。其中,该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根据运行记录和应用类型来识别得到。如图13所示,S1103识别流程包括S1301-S1304。
S1301、检测多个应用中的每个应用是否为白名单应用。
其中,白名单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办公应用的应用标识。应用不是办公应用,则不是白名单应用。
若应用不是白名单应用,则执行S1302;若应用是白名单应用,则无需限制其使用,进而针对当前应用的识别结束。
S1302、若不是白名单应用,检测截止当前时刻、预设时间段内该应用在前台的运行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阈值。
若超过预设次数阈值,则执行S1303;若未超过预设次数阈值,则重复执行S1302,直至超过预设次数阈值,或者直至预设时间段结束。其中,预设时间段结束时还未超过预设次数阈值,则针对当前应用的识别结束。
S1303、若超过预设次数阈值,检测截止当前时刻、预设时间段内该应用在前台的运行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阈值。
若超过预设时长阈值,则执行S1304;若未超过预设时长阈值,则重复执行S1303,直至超过预设时长阈值,或者直至预设时间段结束,其中,若预设时间段结束时还未超过预设时长阈值,则针对当前应用的识别结束。
S1304、若超过预设时长阈值,则确定该应用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
采用本实施例,结合运行时长和运行次数来识别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将零散、且长时间占用用户时间的应用确定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如此,手机后续则可控制该类应用的使用,进一步提高限制的针对性。
通常而言,应用程序推陈出新的速度非常快,随时都有新的应用出现,这些短期内出现的新应用,手机本地中往往缺失应用类型的记录,进而会影响手机识别第二应用的准确性。
对于这种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从云服务器获取该多个应用中每个应用的应用类型,而后根据运行记录和该从云服务器获取的应用类型来识别得到第二应用,其中,云服务器是应用市场的后台服务器。或者,考虑到手机中安装的多个应用中,仅有极个别应用的应用类型,在手机本地的应用市场中不存在记录,基于此,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从手机本地中获取多个应用的应用类型,对于获取不到应用类型的第四应用,则进一步从云服务器获取该第四应用的应用类型,其中,第四应用为多个应用中的任一应用。
采用本实施例,手机借助云服务器来完善应用类型,提高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S1104、手机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显示第一主界面,该第二操作用于触发手机在后台运行该第二应用,并显示手机的主界面。
例如,手机可接收用户对图12中的(a)示出的应用界面1201中第三提示信息1202中 “停止使用”按钮的单击操作。手机响应于用户对该第三提示信息1202中 “停止使用”按钮的单击操作,关闭该视频应用在前台的运行,此时手机显示第一主界面。
在显示第一主界面后,则可利用S303-S305实现对第二应用的使用限制。
采用本实施例,对于在前台运行过程中识别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手机在将其识别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后,在应用界面上提示用户使用超时,提高控制使用的及时性。
进一步的,对于在前台运行过程中识别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手机为了对运行过程中的该应用实现定时控制,S1103中的第三界面包括用于设置延时时长的延时设置窗口。该手机接收用户在第三界面中该延时设置窗口设置的第二延时时长;该手机在第二延时时长到达时,发出第二提示信息,该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二应用已延时使用达到该第二延时时长。
例如,手机接收用户对图12中的(a)示出的应用界面1201中第三提示信息1202中的“继续使用”按钮的单击操作。手机响应于用户对该第三提示信息1202中 “继续使用”按钮的单击操作,手机可以显示图12中的(b)示出的延时设置窗口1203,供用户设置继续使用的第二延时时长。手机接收到用户对延时设置窗口1203中“确定”控件的单击操作后,完成第二延时时长的设置。而后,手机在第二延时时长到达时,发出第二提示信息,该第二提示信息的具体显示可参见图9和图10,以及相关文字部分中关于第一延时时长到达时发起第一提示信息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本实施例,针对在前台运行过程中识别为需要控制使用的应用的情况,不仅可以及时提示该应用使用超时,还可以接收用户的延时设置,进而实现该种情况下的定时控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加全方位的对第二应用实现使用控制,针对任一第二应用,还提供有如下限制方式:当手机检测到用户通过点击第二图标触发使用该第二应用时,手机对用户执行使用劝阻操作。例如,手机可接收用户对图4中的(a)示出的主界面中视频应用的应用图标402的单击操作。手机响应于用户对应用图标402的单击操作,对用户执行使用劝阻操作。具体的,如图14所示,响应于用户对第二图标的点击操作触发使用劝阻的过程包括S1401-1403。
S1401、手机响应于用户对第二图标的点击操作,显示第二应用的应用界面,该应用界面包括第四提示信息,该第四提示信息用于提示该第二应用使用超时。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第二应用的应用界面的同时,还在该应用界面中显示第四提示信息,以在进入使用该第二应用之前,劝阻用户停止使用该第二应用。
例如,如图15所示,在应用界面1501上显示第四提示信息1502,该第四提示信息1502中包括使用选择控件“是”和“否”,以供用户触发选择是否继续使用该第二应用。
S1402、手机响应于用户对第四提示信息的第三操作,显示延时设置窗口,其中,第三操作用于触发继续使用第二应用。
例如,手机接收用户对图15示出的应用界面1501中第四提示信息1502上 “是”按钮的单击操作,手机响应于用户对第三提示信息1502上“是”按钮的单击操作,显示如图8所示的应用界面801,该应用界面801中包括延时设置窗口802。
S1403、手机接收用户在延时设置窗口设置的第三延时时长,手机在该第三延时时长到达时,发出第五提示信息,该第五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延时时长结束。
关于S1403的界面变化情况,可参见图9和图10及其相关文字说明的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S1401-S1403的限制方式,可在确定出第二应用并显示第一主界面后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与图3的控制方式结合使用,在结合使用的方式中,还包括S1404:
S1404、在手机关闭第二应用在前台的运行后,显示第一主界面。
在手机接收到用户退出第二应用的操作后,手机关闭第二应用在前台的运行。例如,手机接收到用户对图10示出的手机黑屏界面1001中第一提示信息1002中“否”按钮的单击操作后,关闭视频应用。或者是手机自动触发第二应用关闭条件后,关闭第二应用在前台的运行。例如,手机接收到用户对图10示出的手机黑屏界面1001中第一提示信息1002中“是”按钮的单击操作,并到达预设的延时时长(如1分钟)后,自动触发关闭视频应用。
在结合使用时,S1401-S1404在S302-S303之间执行。具体地,参见图14,针对任一识别出的第二应用,当手机首次接收到用户对该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的单击操作后,执行S1401-S1404来劝阻用户使用(包括设置第三延时时长),并在退出前台运行后,显示第一主界面。而后,手机接收到用户对该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的单击操作后,则不再引导用户设置第三延时时长。该场景下,手机可通过执行S303-S305来修改延时时长,即将第三延时时长修改为第一延时时长,并依据修改后的第一延时时长来控制用户对该第二应用的使用。
采用本实施例,手机响应于用户对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的单击操作,不是直接提供应用界面给用户使用,而是触发对用户使用该第二应用的劝阻,更主动的引导用户放弃使用或者限时使用该第二应用。
最后,需要在此声明的是,在前文的说明中,以在快捷菜单直接显示在手机的主界面上来说明了快捷菜单的显示。例如,如图6中的(a)和图6中的(b)所示,第二应用的快捷菜单都是直接显示在第一主界面601上。但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响应于用户对应用图标的长按或双击操作,在手机的主界面上覆盖显示具有预设透明度值的图层,在该图层上进一步显示第三应用的应用图标和第三应用的快捷菜单。其中,第三应用是该长按或双击操作所操作的应用。也就是说,快捷菜单显示手机的主界面上覆盖具有预设透明度值的图层上。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手机响应于用户对第二图标的第一操作,在第一主界面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快捷菜单,包括:手机响应于用户对第二图标的第一操作,在第一主界面上覆盖显示具有预设透明度值的图层,在该图层上进一步显示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和第二应用的快捷菜单。
例如,如图16所示,手机响应于用户对视频应用的应用图标的长按操作,在手机的第一主界面上覆盖显示具有预设透明度值的图层1601,并在该图层1601上显示视频应用的应用图标1602,加锁标记1603和快捷菜单1604。
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上述显示屏(如触摸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显示屏、存储器和处理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电子设备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该电子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考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200的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如图17所示,该芯片系统17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701和至少一个接口电路1702。处理器1701和接口电路1702可通过线路互联。例如,接口电路1702可用于从其它装置(例如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接收信号。又例如,接口电路1702可用于向其它装置(例如处理器1701)发送信号。示例性的,接口电路1702可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将该指令发送给处理器1701。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1701执行时,可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当然,该芯片系统还可以包含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上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控制应用程序限时使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中安装有多个应用,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一主界面,所述第一主界面包括第一图标和第二图标,所述第一图标是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所述第二图标是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在所述第一主界面中所述第二图标的预设位置处显示有预设标记,所述预设标记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应用使用超时;
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二图标的第一操作,在所述第一主界面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快捷菜单,所述第二应用的快捷菜单中包括第一控件,所述第一控件用于触发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所述第二应用的延时时长,所述第一操作是长按操作或双击操作;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图标的所述第一操作,在所述第一主界面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快捷菜单,所述第一应用的快捷菜单中不包括用于触发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所述第一应用的延时时长的控件;
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控件的点击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二界面;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二界面设置的第一延时时长;
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延时时长到达时,发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二应用已延时使用达到所述第一延时时长;
其中,所述第二应用是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多个应用的运行记录和应用类型,从所述多个应用中确定出的;所述应用类型包括办公应用和非办公应用,所述运行记录包括截止当前时刻、预设时间段内对应应用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前台的运行时长和运行次数;所述第二应用为在所述前台的运行时长和运行次数超过预设阈值的非办公应用;所述第一应用是所述多个应用中除所述第二应用之外的其他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界面是所述电子设备的主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括用于设置延时时长的延时设置窗口;或者,所述第二界面是所述第二应用的应用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括用于设置延时时长的延时设置窗口;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二界面设置的第一延时时长,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在所述延时设置窗口设置的所述第一延时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一主界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二主界面,所述第二主界面包括所述第二图标,在所述第二主界面中所述第二图标的预设位置处未显示所述预设标记;
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二主界面中第二图标的点击操作,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应用界面;
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前台运行所述第二应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应用截止当前时刻、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在所述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所述预设阈值,则显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用于提示所述第二应用使用超时;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一主界面,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第一主界面,所述第二操作用于触发所述电子设备在后台运行所述第二应用,并显示所述电子设备的主界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界面包括用于设置延时时长的延时设置窗口;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三界面中所述延时设置窗口设置的第二延时时长;
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延时时长到达时,发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二应用已延时使用达到所述第二延时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多个应用的使用记录和应用类型,从所述多个应用中确定出所述第二应用,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从云服务器获取所述多个应用中每个应用的应用类型,所述应用类型包括办公应用和非办公应用;
所述电子设备统计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多个应用中每个非办公应用在所述前台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
若所述多个应用中的第一非办公应用截止当前时刻,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在所述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所述预设阈值,确定所述第一非办公应用是所述第二应用,所述第一非办公应用是所述多个应用中的任一个非办公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所述预设阈值,包括:所述运行时长超过预设时长阈值,和/或,所述运行次数超过预设次数阈值。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中安装有多个应用,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显示屏、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下步骤:
显示第一主界面,所述第一主界面包括第一图标和第二图标,所述第一图标是第一应用的应用图标,所述第二图标是第二应用的应用图标,在所述第一主界面中所述第二图标的预设位置处显示有预设标记,所述预设标记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应用使用超时;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二图标的第一操作,在所述第一主界面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快捷菜单,所述第二应用的快捷菜单中包括第一控件,所述第一控件用于触发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所述第二应用的延时时长,所述第一操作是长按操作或双击操作;其中,在显示所述第一主界面之后,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图标的所述第一操作,在所述第一主界面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的快捷菜单,所述第一应用的快捷菜单中不包括用于触发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所述第一应用的延时时长的控件;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一控件的点击操作,显示第二界面;
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二界面设置的第一延时时长;
在所述第一延时时长到达时,发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二应用已延时使用达到所述第一延时时长;
其中,所述第二应用是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多个应用的运行记录和应用类型,从所述多个应用中确定出的;所述应用类型包括办公应用和非办公应用,所述运行记录包括截止当前时刻、预设时间段内对应应用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前台的运行时长和运行次数;所述第二应用为在所述前台的运行时长和运行次数超过预设阈值的非办公应用;所述第一应用是所述多个应用中除所述第二应用之外的其他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界面是所述电子设备的主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括用于设置延时时长的延时设置窗口;或者,所述第二界面是所述第二应用的应用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括用于设置延时时长的延时设置窗口;
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
接收用户在所述延时设置窗口设置的所述第一延时时长。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
在显示所述第一主界面之前,显示第二主界面,所述第二主界面包括所述第二图标,在所述第二主界面中所述第二图标的预设位置处未显示所述预设标记;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第二主界面中第二图标的点击操作,显示所述第二应用的应用界面;
在所述前台运行所述第二应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应用截止当前时刻、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在所述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所述预设阈值,则显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用于提示所述第二应用使用超时;
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
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第一主界面,所述第二操作用于触发所述电子设备在后台运行所述第二应用,并显示所述电子设备的主界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界面包括用于设置延时时长的延时设置窗口;
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
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三界面中所述延时设置窗口设置的第二延时时长;
在所述第二延时时长到达时,发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二应用已延时使用达到所述第二延时时长。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
从云服务器获取所述多个应用中每个应用的应用类型,所述应用类型包括办公应用和非办公应用;
统计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多个应用中每个非办公应用在所述前台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
若所述多个应用中的第一非办公应用截止当前时刻,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在所述前台运行的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所述预设阈值,确定所述第一非办公应用是所述第二应用,所述第一非办公应用是所述多个应用中的任一个非办公应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时长和/或运行次数超过所述预设阈值,包括:所述运行时长超过预设时长阈值,和/或,所述运行次数超过预设次数阈值。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349196.5A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控制应用程序限时使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7325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9196.5A CN112732535B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控制应用程序限时使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8/031,048 US20230367634A1 (en) 2021-03-31 2022-01-18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ime-Limited Use of Applic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22778319.8A EP4206933A4 (en) 2021-03-31 2022-01-18 CONTROL METHOD OF USE LIMITED IN APPLICATION TI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PCT/CN2022/072549 WO2022206130A1 (zh) 2021-03-31 2022-01-18 一种控制应用程序限时使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9196.5A CN112732535B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控制应用程序限时使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2535A CN112732535A (zh) 2021-04-30
CN112732535B true CN112732535B (zh) 2021-06-22

Family

ID=75596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9196.5A Active CN112732535B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控制应用程序限时使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67634A1 (zh)
EP (1) EP4206933A4 (zh)
CN (1) CN112732535B (zh)
WO (1) WO20222061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2535B (zh) * 2021-03-31 2021-06-2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应用程序限时使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885992B (zh) * 2021-07-09 2024-08-13 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桌面区域的划分方法及计算设备
WO2024196401A1 (en) * 2023-03-21 2024-09-26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Co-operative scheduler with detection of task executing longer than an expected execution time without interrupting execution of the task
CN116302295B (zh) * 2023-05-22 2023-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9223A (zh) * 2013-05-20 2016-03-02 思杰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应用管理的对移动应用的身份的验证
CN108304108A (zh) * 2018-01-22 2018-07-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的图标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266875A (zh) * 2019-04-29 2019-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示信息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73305A1 (en) * 2012-09-11 2014-03-13 Apple Inc. Preemptive hardware activation
US9069458B2 (en) * 2013-05-16 2015-06-30 Barnes & Noble College Booksellers, Llc Kid mode user interface with application-specific configurability
CN103383628B (zh) * 2013-07-09 2017-09-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更改图标的方法及装置
US10182103B2 (en) * 2014-10-16 2019-01-1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On-demand delivery of applications to virtual desktops
EP3606173A1 (en) * 2016-03-22 2020-02-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limiting usage of application, and terminal
CN106940652A (zh) * 2017-03-22 2017-07-1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应用程序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KR20190021141A (ko) * 2017-08-22 2019-03-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윈도우를 제어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10872024B2 (en) * 2018-05-08 2020-12-22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controlling or presenting device usage on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8984243B (zh) * 2018-06-08 2021-05-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使用超时的提醒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40620A (zh) * 2019-12-31 2020-06-05 创维集团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投屏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介质
CN111240624A (zh) * 2020-01-08 2020-06-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应用图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732535B (zh) * 2021-03-31 2021-06-2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应用程序限时使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9223A (zh) * 2013-05-20 2016-03-02 思杰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应用管理的对移动应用的身份的验证
CN108304108A (zh) * 2018-01-22 2018-07-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的图标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266875A (zh) * 2019-04-29 2019-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示信息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06130A1 (zh) 2022-10-06
EP4206933A4 (en) 2024-06-05
EP4206933A1 (en) 2023-07-05
US20230367634A1 (en) 2023-11-16
CN112732535A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32535B (zh) 一种控制应用程序限时使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923507B (zh) 在通知栏下拉菜单中管理多个自由窗口
US20200371668A1 (en) Application icon display method, terminal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313679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wakening electronic device
EP2690547B1 (en) Terminal and method of sharing a handwriting therein
CN115297200A (zh) 一种具有折叠屏的设备的触控方法与折叠屏设备
CN109062634B (zh) 一种应用启动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542325B (zh) 双面屏触控方法、双面屏终端、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47325B (zh) 应用图标显示方法、可穿戴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18014B (zh) 页面显示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62369B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图标排列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69200B (zh) 可穿戴设备输入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33187B (zh) 穿戴设备运行控制方法、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83205B (zh) 页面切换方法、可穿戴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55627B (zh) 一种熄屏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187764A (zh) 一种弹幕显示方法、穿戴式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83217A (zh) 一种屏幕显示控制方法、穿戴式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857536B (zh) 多任务显示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156229A (zh) 投屏方法、用户界面及电子设备
CN110620876B (zh) 一种图像预览交互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83427B (zh) 一种应用程序交互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69294B (zh) 第三方应用适应的配置方法、系统、可穿戴设备及介质
CN110096150B (zh) 一种搜索交互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87157A (zh)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响应方法
CN110086932B (zh) 一种进程启动控制方法、穿戴式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