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29622A - 一种应力无损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力无损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29622A
CN112729622A CN202011499806.1A CN202011499806A CN112729622A CN 112729622 A CN112729622 A CN 112729622A CN 202011499806 A CN202011499806 A CN 202011499806A CN 112729622 A CN112729622 A CN 1127296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lt
residual magnetization
magnetization
reverse
st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998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29622B (zh
Inventor
顾岳飞
郭元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lectric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lectric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lectric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lectric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4998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296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29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9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296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96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12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result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stress
    • G01L1/127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result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stress by using inductive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力无损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于通过无损检测方式确定螺栓应力,有效提高螺栓应力测试的效率。该方法包括: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同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所述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根据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和反向剩余磁化强度,确定所述螺栓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根据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对应的螺栓应力。

Description

一种应力无损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电维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力无损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风电机组的螺栓用于级间紧固连接,螺栓松动或断裂对风电机组而言是非常致命的,是导致风电机组失效倒塌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级间紧固螺栓的定期检查是避免风电机组失效的关键。
目前,由于风电机组中用于级间紧固连接的螺栓数量众多,根据风电机组《定检维护操作规程》,风电机组首次运行500小时后,所有螺栓预紧力(即螺栓应力)必须进行全检,后续每年定期抽检10%-20%。抽检工作主要是基于力矩检查,采用液压力矩扳手对抽检螺栓进行人工打力矩测试,工作量巨大,同时对操作人员的技能和态度要求很高。如果在被抽检的螺栓中只要发现有一个力矩不够,则所有紧固螺栓必须进行100%全检和重新加载,导致定检的工作量将增加数倍,人工打力矩测试工作将超过整个定检维护总量的90%,投入的人力成本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力无损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于通过无损检测方式确定螺栓应力,有效提高螺栓应力测试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力无损检测方法,包括: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同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所述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
根据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和反向剩余磁化强度,确定所述螺栓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根据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对应的螺栓应力。
发明实施例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磁化,并能够去除螺栓自身的外部磁场的磁化强度,从而精确得到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磁化的剩余磁化强度,进一步得到螺栓的应力值。一方面不需要人工对每个螺栓进行打扭矩来检测,大幅减少人力投入,且避免力矩检测的不足;另一方面,去除了螺栓本身外磁场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检测精度高,数据更加准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同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所述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包括: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正向方向的通电,对所述螺栓进行正向磁化,确定所述螺栓正向磁化后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反向方向的通电,对所述螺栓进行反向磁化确定所述螺栓反向磁化后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根据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和反向剩余磁化强度,确定所述螺栓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包括:
根据所述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和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之差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确定所述螺栓正向磁化后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确定所述螺栓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包括:
通过传感器测量得到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其中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与所述螺栓接触的位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通过如下方式确定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测量螺栓在不同应力下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所述螺栓为测试条件下无外部磁场的螺栓,所述应力的最大值为所述螺栓的拉力值;
对所述在不同应力下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进行拟合,确定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曲线关系。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力无损检测装置,包括:
磁化模块,用于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同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所述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
确定剩余磁化强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和反向剩余磁化强度,确定所述螺栓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确定螺栓应力模块,用于根据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对应的螺栓应力。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磁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正向方向的通电,对所述螺栓进行正向磁化,确定所述螺栓正向磁化后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反向方向的通电,对所述螺栓进行反向磁化确定所述螺栓反向磁化后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确定剩余磁化强度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和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之差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确定剩余磁化强度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传感器测量得到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其中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与所述螺栓接触的位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通过如下方式确定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测量螺栓在不同应力下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所述螺栓为测试条件下无外部磁场的螺栓,所述应力的最大值为所述螺栓的拉力值;
对所述在不同应力下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进行拟合,确定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曲线关系。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力无损检测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同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所述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
根据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和反向剩余磁化强度,确定所述螺栓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根据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对应的螺栓应力。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具体被配置为执行: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正向方向的通电,对所述螺栓进行正向磁化,确定所述螺栓正向磁化后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反向方向的通电,对所述螺栓进行反向磁化确定所述螺栓反向磁化后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具体被配置为执行:
根据所述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和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之差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具体被配置为执行:
通过传感器测量得到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其中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与所述螺栓接触的位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具体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方式确定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测量螺栓在不同应力下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所述螺栓为测试条件下无外部磁场的螺栓,所述应力的最大值为所述螺栓的拉力值;
对所述在不同应力下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进行拟合,确定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曲线关系。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力无损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正向磁化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反向磁化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曲线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力无损检测的具体实施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应力无损检测方法的实施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力无损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力无损检测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应用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其中,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1
风电机组的螺栓用于级间紧固连接,螺栓松动或断裂对风电机组而言是非常致命的,是导致风电机组失效倒塌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级间紧固螺栓的定期检查是避免风电机组失效的关键。目前,由于风电机组中用于级间紧固连接的螺栓数量众多,如果采用扭矩检测法,则需要人工对每个螺栓进行打扭矩来检测,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目前还有厂商选择永磁体磁化螺栓,用磁力仪来检测螺栓应力,但是永磁体磁化螺栓的磁力方向是固定的唯一方向,由于风电螺栓本身会有外部磁场,因此永磁体磁力对螺栓的剩余磁化强度有叠加影响,用磁力仪直接检测得到的剩余磁化强度,实际并不是磁化螺栓的剩余磁化强度,所以获得的螺栓应力数据不准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力无损检测方法,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磁化,并运用计算公式抵消螺栓自身的外部磁场的磁化强度,从而精确得到螺栓的剩余磁化强度,进一步得到螺栓的应力值。一方面不需要人工对每个螺栓进行打扭矩来检测,大幅减少人力投入,且避免力矩检测的不足;另一方面,去除了螺栓本身外磁场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检测精度高,数据更加准确。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应力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流程如下所示:
步骤100、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同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所述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
步骤101、根据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和反向剩余磁化强度,确定所述螺栓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步骤102、根据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对应的螺栓应力。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通过电磁感应线圈的正向和反向两次通电,使得对螺栓进行了两次相反方向的磁化,由于螺栓自身的外部磁场的影响,每次测得的螺栓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和反向剩余磁化强度都包含了螺栓自身的外部磁场,因此本实施例可以根据两次相反方向的剩余磁化强度,确定出除去螺栓自身的外部磁场的剩余磁化强度,并且根据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对应的螺栓应力,完成了螺栓的应力测试。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具体通过如下方式对所述螺栓进行磁化:
1)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正向方向的通电,对所述螺栓进行正向磁化,确定所述螺栓正向磁化后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
2)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反向方向的通电,对所述螺栓进行反向磁化确定所述螺栓反向磁化后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正向磁化的示意图,其中螺栓201与电磁感应线圈200接触,螺栓通过夹紧件202固定,可见电磁感应线圈200对螺栓201进行磁化的方向和所述螺栓自身的外部磁场方向一致;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反向磁化的示意图,其中螺栓301与电磁感应线圈300接触,螺栓通过夹紧件302固定,可见电磁感应线圈300对螺栓301进行磁化的方向和所述螺栓自身的外部磁场方向相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通过如下方式根据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和反向剩余磁化强度,确定所述螺栓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根据所述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和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之差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实施中,如图2可知,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正向磁化;
测得的螺栓正向磁化后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中包含外部磁场的磁场强度,用公式表示为:Brp=Brex+Br;
其中,Brp为测得的螺栓正向磁化后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Brex为外部磁场的磁场强度,Br为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如图3可知,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正反向磁化;
测得的螺栓反向磁化后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中包含外部磁场的磁场强度,用公式表示为:Brn=Brex-Br;
其中,Brn为测得的螺栓反向磁化后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Brex为外部磁场的磁场强度,Br为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则通过如下公式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Br=(Brp-Brn)/2;
其中,Brp为测得的螺栓正向磁化后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Brn为测得的螺栓反向磁化后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Br为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确定所述螺栓正向磁化后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确定所述螺栓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包括:
通过传感器测量得到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其中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与所述螺栓接触的位置。如图4所示,传感器400位于电磁感应线圈401与螺栓402接触的位置,其中所述螺栓402通过夹紧件403固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预先确定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具体可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1)通过电磁感应线圈测量螺栓在不同应力下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所述螺栓为测试条件下无外部磁场的螺栓,所述应力的最大值为所述螺栓的拉力值;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按应力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通过电磁感应线圈的传感器芯片测量螺栓在不同应力下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其中,所述应力按所述拉力值的设定百分比依次递增直至达到拉力值,例如按所述拉力值的10%作为递增步长,则在应力为0、拉力值的10%、拉力值的20%、拉力值的30%、拉力值的40%、拉力值的50%、拉力值的60%、拉力值的70%、拉力值的80%、拉力值的90%、拉力值的条件下,依次测量螺栓的剩余磁化强度。其中,应力为0是指螺栓处于拧紧状态但感知不到外部施加的应力,本实施例中的应力可以理解为施加在螺栓上的载荷、拉力或预紧力。所述拉力值为所述螺栓的屈服强度对应的拉力值。
2)对所述在不同应力下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进行拟合,确定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测得的在不同应力下的剩余磁化强度,利用直线拟合或曲线拟合,对所述多个剩余磁化强度进行拟合,从而得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曲线关系为σ=f(Br),其中,σ表示应力,Br表示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力无损检测的具体实施流程,如下所示:
步骤600、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正向方向的通电,对所述螺栓进行正向磁化,所述正向方向为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同的方向;
步骤601、通过传感器测量所述螺栓正向磁化后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
步骤602、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反向方向的通电,对所述螺栓进行反向磁化,所述反向方向为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反的方向;
步骤603、通过传感器测量所述螺栓反向磁化后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
步骤604、将所述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和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做差并除以2,得到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步骤605、根据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对应的螺栓应力。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体的应力无损检测方法,实施流程如下所示:
步骤700、通过电磁感应线圈测量螺栓在应力0下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所述螺栓为测试条件下无外部磁场的螺栓;
步骤701、按所述螺栓的拉力值的10%,逐步递增应力,并通过电磁感应线圈测量不同应力下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所述应力的最大值为所述螺栓的拉力值;
步骤702、对所述在不同应力下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进行拟合,确定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曲线关系;
步骤703、确定待测螺栓;
步骤704、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待测螺栓进行与所述待测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同的磁化,确定正向剩余磁化强度;
步骤705、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所述待测螺栓进行与所述待测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化,确定反向剩余磁化强度;
步骤706、根据所述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和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之差确定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步骤707、根据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对应的螺栓应力。
实施例2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力无损检测装置,由于该装置即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中的装置,并且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
磁化模块800,用于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同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所述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
确定剩余磁化强度模块801,用于根据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和反向剩余磁化强度,确定所述螺栓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确定螺栓应力模块802,用于根据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对应的螺栓应力。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磁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正向方向的通电,对所述螺栓进行正向磁化,确定所述螺栓正向磁化后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反向方向的通电,对所述螺栓进行反向磁化确定所述螺栓反向磁化后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确定剩余磁化强度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和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之差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确定剩余磁化强度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传感器测量得到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其中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与所述螺栓接触的位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通过如下方式确定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测量螺栓在不同应力下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所述螺栓为测试条件下无外部磁场的螺栓,所述应力的最大值为所述螺栓的拉力值;
对所述在不同应力下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进行拟合,确定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曲线关系。
实施例3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力无损检测设备,由于该设备即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中的设备,并且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方法相似,因此该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该设备包括处理器900和存储器901,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同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所述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
根据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和反向剩余磁化强度,确定所述螺栓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根据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对应的螺栓应力。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具体被配置为执行: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正向方向的通电,对所述螺栓进行正向磁化,确定所述螺栓正向磁化后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反向方向的通电,对所述螺栓进行反向磁化确定所述螺栓反向磁化后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具体被配置为执行:
根据所述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和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之差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具体被配置为执行:
通过传感器测量得到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其中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与所述螺栓接触的位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具体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方式确定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测量螺栓在不同应力下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所述螺栓为测试条件下无外部磁场的螺栓,所述应力的最大值为所述螺栓的拉力值;
对所述在不同应力下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进行拟合,确定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曲线关系。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同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所述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
根据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和反向剩余磁化强度,确定所述螺栓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根据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对应的螺栓应力。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设备。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设备的制造品,该指令设备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应力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同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所述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
根据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和反向剩余磁化强度,确定所述螺栓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根据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对应的螺栓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同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所述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包括: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正向方向的通电,对所述螺栓进行正向磁化,确定所述螺栓正向磁化后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反向方向的通电,对所述螺栓进行反向磁化确定所述螺栓反向磁化后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和反向剩余磁化强度,确定所述螺栓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包括:
根据所述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和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之差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螺栓正向磁化后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确定所述螺栓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包括:
通过传感器测量得到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其中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与所述螺栓接触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方式确定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测量螺栓在不同应力下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所述螺栓为测试条件下无外部磁场的螺栓,所述应力的最大值为所述螺栓的拉力值;
对所述在不同应力下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进行拟合,确定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曲线关系。
6.一种应力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磁化模块,用于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同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以及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所述螺栓进行与所述螺栓本身外部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化,确定所述螺栓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
确定剩余磁化强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和反向剩余磁化强度,确定所述螺栓的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确定螺栓应力模块,用于根据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和螺栓应力之间的关系,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对应的螺栓应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正向方向的通电,对所述螺栓进行正向磁化,确定所述螺栓正向磁化后的正向剩余磁化强度;
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对螺栓进行反向方向的通电,对所述螺栓进行反向磁化确定所述螺栓反向磁化后的反向剩余磁化强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剩余磁化强度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反向剩余磁化强度和所述正向剩余磁化强度之差确定所述螺栓剩余磁化强度。
9.一种应力无损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1499806.1A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应力无损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27296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99806.1A CN112729622B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应力无损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99806.1A CN112729622B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应力无损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9622A true CN112729622A (zh) 2021-04-30
CN112729622B CN112729622B (zh) 2022-07-22

Family

ID=75602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99806.1A Active CN112729622B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应力无损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29622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51030A (ja) * 1983-02-18 1984-08-29 Nippon Kokan Kk <Nkk> 渦流式軸力測定法
US5010299A (en) * 1989-03-17 1991-04-23 Nikkoshi Co., Ltd. Method for measuring stress on steel by determining the reverse magnetic permeability under a magnetic bias field
JPH04134230A (ja) * 1990-09-27 1992-05-08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ボルト軸力の測定法及び測定装置
WO2002095346A1 (fr) * 2001-05-21 2002-11-28 Sensor System Co., Ltd. Testeur de boulonnage
WO2003000465A2 (en) * 2001-06-25 2003-01-03 Fast Technology Ag Power torque tool
US20050248338A1 (en) * 2002-08-20 2005-11-10 Eads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for measuring stress/strain using barkhausen noises
JP2007248134A (ja) * 2006-03-14 2007-09-27 Shinshu Univ 歪センサおよび圧力測定装置
CN101065721A (zh) * 2004-09-27 2007-10-3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输入设备的磁传感器
US20100219822A1 (en) * 2009-02-27 2010-09-02 Hitachi, Ltd. Magnetic Field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asurement Apparatus
JP4605307B1 (ja) * 2010-04-05 2011-01-05 センサ・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ボルト締付力検査装置
US20130116938A1 (en) * 2010-05-21 2013-05-09 Agustawestland S.P.A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tress of a component made of magnetizable material
CN104081217A (zh) * 2012-01-26 2014-10-01 Tdk株式会社 磁测量装置
CN104502635A (zh) * 2014-12-22 2015-04-08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磁力显微镜差分磁力显微成像方法
CN105510433A (zh) * 2016-02-05 2016-04-20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动生涡电流的金属管件电磁无损检测装置
JP2016133434A (ja) * 2015-01-20 2016-07-2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応力センサ
US20160258824A1 (en) * 2015-03-02 2016-09-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rain sensing element, pressure sensor, and microphone
CN107834899A (zh) * 2017-11-21 2018-03-23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调节超声电机两相模态频率差和转向的方法
CN108760874A (zh) * 2018-05-29 2018-11-06 河北布鲁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丝绳的无损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9974792A (zh) * 2019-03-22 2019-07-05 西安石油大学 基于磁力耦合效应的管线无损应力检测试验系统及方法
CN209962891U (zh) * 2019-04-29 2020-01-17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机构及静态低压开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51030A (ja) * 1983-02-18 1984-08-29 Nippon Kokan Kk <Nkk> 渦流式軸力測定法
US5010299A (en) * 1989-03-17 1991-04-23 Nikkoshi Co., Ltd. Method for measuring stress on steel by determining the reverse magnetic permeability under a magnetic bias field
JPH04134230A (ja) * 1990-09-27 1992-05-08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ボルト軸力の測定法及び測定装置
WO2002095346A1 (fr) * 2001-05-21 2002-11-28 Sensor System Co., Ltd. Testeur de boulonnage
WO2003000465A2 (en) * 2001-06-25 2003-01-03 Fast Technology Ag Power torque tool
US20050248338A1 (en) * 2002-08-20 2005-11-10 Eads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for measuring stress/strain using barkhausen noises
CN101065721A (zh) * 2004-09-27 2007-10-3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输入设备的磁传感器
JP2007248134A (ja) * 2006-03-14 2007-09-27 Shinshu Univ 歪センサおよび圧力測定装置
US20100219822A1 (en) * 2009-02-27 2010-09-02 Hitachi, Ltd. Magnetic Field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asurement Apparatus
JP4605307B1 (ja) * 2010-04-05 2011-01-05 センサ・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ボルト締付力検査装置
US20130116938A1 (en) * 2010-05-21 2013-05-09 Agustawestland S.P.A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tress of a component made of magnetizable material
CN104081217A (zh) * 2012-01-26 2014-10-01 Tdk株式会社 磁测量装置
CN104502635A (zh) * 2014-12-22 2015-04-08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磁力显微镜差分磁力显微成像方法
JP2016133434A (ja) * 2015-01-20 2016-07-2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応力センサ
US20160258824A1 (en) * 2015-03-02 2016-09-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rain sensing element, pressure sensor, and microphone
CN105510433A (zh) * 2016-02-05 2016-04-20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动生涡电流的金属管件电磁无损检测装置
CN107834899A (zh) * 2017-11-21 2018-03-23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调节超声电机两相模态频率差和转向的方法
CN108760874A (zh) * 2018-05-29 2018-11-06 河北布鲁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丝绳的无损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9974792A (zh) * 2019-03-22 2019-07-05 西安石油大学 基于磁力耦合效应的管线无损应力检测试验系统及方法
CN209962891U (zh) * 2019-04-29 2020-01-17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机构及静态低压开关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UJI GOTOH;YASUYUKI TESHIMA;NORIO TAKAHASHI: "Electromagnetic Inspection Method of Slack of High Tension Bolt",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
李霞: "HX_D3型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器身旁托架安装螺栓放电的原因分析及改进", 《铁道机车车辆》 *
盛民等: "金属磁记忆诊断技术及其对电站高温高压螺栓的检测", 《山东电力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9622B (zh) 2022-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720389B2 (ja) 部品の固有応力検出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109729B (zh) 钢丝绳的探伤装置
Wang et al. Dipole modeling of stress-dependent magnetic flux leakage
CN100573181C (zh) 利用铁磁材料表面杂散磁场信号监测疲劳损伤的方法
RU2008126263A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контроля трубопроводов импульсными вихревыми токами
CN109974792A (zh) 基于磁力耦合效应的管线无损应力检测试验系统及方法
Usarek et al. Inspection of gas pipelines using magnetic flux leakage technology
Grzejda et al.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the process of tightening an asymmetric multi-bolted connection
CN111965245A (zh) 基于永磁体磁化的铁磁性材料机械特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0308043A (zh) 基于金属磁记忆检测的增材制造制件早期损伤评价方法
CN112729622B (zh) 一种应力无损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6018543A (zh) 一种基于磁记忆效应的螺栓联接件损伤在位监测装置
CN106093182A (zh) 一种基于环电流的可视化漏磁检测建模方法
RU117186U1 (ru) Многосекционный внутритрубный магнитный дефектоскоп
US20040112140A1 (en) Method for nondestructively evaluating aged deterioration of ferromagnetic construction materials
US20120326710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mechanical stress to which a part made of a magnetostrictive material is subjected
Jiles et al. Magnescope: a portable magnetic inspection system for evaluation of steel structures and components
CN202471647U (zh) 一种钢铁件渗碳层深度无损检测仪
Pasha et al. A pipeline inspection gauge based on low cost magnetic flux leakage sensing magnetometers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pipelines
Chen et al.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d test of metal magnetic memory detection of wire rope under weak magnetic field
Zhang et al. Online Magnetic Flux Leakage Detection System for Sucker Rod Defects Based on LabVIEW Programming.
CN106370419A (zh) 基于振动响应非线性度的传动轴裂纹定位检测方法
US20090058406A1 (en) 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Zhang et al. Quantitative study on cross-section damage of steel wire rope based on magnetic signal characteristics under weak magnetic excitation
CN110083857B (zh) 奥氏体耐热钢磁性转变及氧化皮寿命评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