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245C - 用于传送具有所分配路由选择信息的数据包的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传送具有所分配路由选择信息的数据包的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245C
CN1127245C CN98803504A CN98803504A CN1127245C CN 1127245 C CN1127245 C CN 1127245C CN 98803504 A CN98803504 A CN 98803504A CN 98803504 A CN98803504 A CN 98803504A CN 1127245 C CN1127245 C CN 112724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waml
interconnec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8803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51233A (zh
Inventor
K·维伦德
G·本宁
J·菲勒雷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fy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251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1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24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4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1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narrowband networks, e.g. N-ISDN, PSTN, X.25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用于转接带有所分配路由选择信息的数据包(DP)的按本发明通信系统(KN)具有至少一个网络互连单元(WAML),在此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设置了用于评价路由选择信息的,用于取决于评价结果来转接数据包(DP)的,和用于符合格式地来适配数据包的装置(BW-R,KV-R,VM-R)。通过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的各路由器功能的有利设置,在一个本地网(LAN1,2)和一个公共网(KN)之间的一个节省费用的转接技术方面的连接是可以实现的。

Description

用于传送具有所分配路由选择信息的数据包的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传送具有所分配路由选择信息的数据包的通信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在与通信系统连接的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转接具有所分配路由选择信息的数据包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当今的通信系统中,通过布置在其中的一次复用转接器(Primaermultiplex-Ansch lusseinheit),也称为S2接口,创造了通向引到通信系统上的一个公共或专用通信网的各种连接可能性,在此,例如一种通信网是通过一个面向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的通信网实现的。经一个S2接口可以经一个路由器将一个本地网,例如一个连接多个个人计算机的以太网LAN(局域网),与面向ISDN的通信网连接。为此,该路由器既装备了一个S2接口,也装备了一个按标准的LAN接口,在此S2接口是与通信系统的S2转接器的输出端连接的,而路由器的LAN接口是与本地网连接的。
一个路由器从它的基本功能方面实现OSI(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层3,在此借助于一个路由器将各网与层1和2的各自不同布局技术物理地连接,例如以太网LAN和面向ISDN的通信网。为了在连接到路由器上的各网之间传接数据包,通过布置在路由器中的一个控制装置解释和分析处理包含在数据包的路由选择信息中的地点说明(目标和原点),并且随后相应地转换这些数据包。
此S2接口包括仅在较大的本地网上才可利用的30个有用信道。这意味着,未最佳地满载或利用此S2接口,意即物理上是发放了这些有用信道,而对其它各通信终端设备是不可利用的。
在US 5 208 811中例如说明了一个通信装置,在此通信装置上布置在一个本地通信网LAN中的多个LAN通信终端设备是经一个分离的网络互连单元(LAN/ISDN交互元件)连接到具有布置在其中的各ISDN通信终端设备的一个面向ISDN的通信网上的。在由一个LAN通信终端设备启动的,通向一个ISDN通信终端设备的连接建立时,由网络互连单元将一个ISDN信道号和代表一个ISDN通信路径(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的一个DLCI信息传送到此LAN通信终端设备上。随后由此LAN通信终端设备将含有一个通信路径信息的一个LAN数据帧传送到网络互连单元上。在接收此LAN数据帧之后,由网络互连单元进行格式转换,在此格式转换时将此LAN数据帧转换成一个ISDN数据帧。
此外在US 5 351 237中说明了一个通信装置,在此通信装置上多个本地网LAN’S是经多个网络互连单元或路由器连接到一个面向ISDN的通信网上的。从布置在通信装置中的这些路由器中配置了一个路由器作为上级路由器(主路由器),而配置了其余的路由器作为下级路由器(子路由器)。每个路由器具有一个在其中存储了路由器信息的表格。在由一个子路由器启动的一个更新请求时,由主路由器将更新的各路由器信息以数据包形式转送到这些子路由器上,在此由每个子路由器借助于各接收的路由器信息更新存储在这些表格中的这些路由器信息。
发明内容
基于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改善通信系统的、专用小自动交换机的和本地网的互连。通过权利要求1的各特征解决此任务。
用于在通信系统的各通信终端设备和/或一个本地网中的各通信终端设备之间转接具有所分配路由选择信息的数据包的按本发明通信系统的基本特征在于,在通信系统中布置了至少一个构成为用户转接器的网络互连单元。此通信系绕在此具有一个有多个双向的,按一种时分复用传输方法作用的接口的耦合矩阵模块,和与此耦合矩阵模块连接的,至少有一个信令接口的一个控制单元。按本发明此网络互连单元具有带有一个LAN接口的至少一个LAN转接器,此LAN接口用于连接到一个第一本地网上,以及具有实现一个双向的,按一种时分复用传输方法作用的输出端的至少一个复用单元,此复用单元用于连接到耦合矩阵模块的各双向的面向时分复用的各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上。此外在网络互连单元中布置了实现一个信令输出端的一个信令元件,此信令单元用于连接到控制单元的其中至少一个信令接口上,并且布置了与复用单元,与信令单元和与LAN转接器连接的一个转换单元。此转换单元具有用于评价路由选择信息的装置,和具有用于往返于本地网,或取决于评价结果地往返于耦合矩阵模块转接数据包的装置,以及具有用于将按一种第一传输协议的信令信息转换成按至少一种其它传输协议的信令信息的装置,并且具有用于按第一或至少一个其它传输协议适配应传输数据包的数据格式的装置。
按本发明通信系统的基本优点在于,通过将网络互连单元构成为可集成入此通信系统的一个用户转接器,耦合矩阵模块的布置在通信系统中的面向时分复用的各接口是经网络互连单元,或经布置在其中的转换单元直接与连接到此通信系统上的本地网连接的。因此在与通信系统连接的各网之间,转换传送到通信系统上的,或到网络互连单元上的和具有路由选择信息的数据包。通过在网络互连单元中设置路由器功能可以放弃外部路由器的,例如ISDN路由器的或接入服务器的,包括实现在通信系统中的S2接口的,经济上花费大的接口,并且因此创造介于本地网,例如以太网LAN,和此通信网,例如专用社团网或公共的面向ISDN网,之间的一个节省费用的转接技术的连接。此本地网例如是可以构成为具有多个连接在其上的管理和维护服务器的、通信系统内部的管理网。设置在公共通信网中的外部管理中心,因此可以经此公共通信网拨号进入此通信系统中,并且经按本发明的网络互连单元可以获得通向所希望的通信系统内部本地网的或通向与此相连接的各管理和维护服务器的通道“拨入功能“。通过按本发明的网络互连单元和以此创造的通信系统远距管理的可能性,大大简化通信系统的,尤其是各大型交换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网络互连单元有利地具有与转换单元连接的至少一个其它的LAN转接器,此LAN转接器带有用于连接到至少一个其它本地网上的一个其它LAN接口。在转换单元中为此布置了用于往返于和在各本地网之间,或往返于耦合矩阵模块转接数据包的各其它装置,并且布置了用于转换信令信息或路由选择信息的和用于按一种外加的传输协议转换成信令信息的各其它装置并且布置了用于适配数据包数据格式的各其它装置(权利要求2)。通过外加地布置在网络互连单元中的LAN转换器,可将一个其它的本地网-也称之为服务器/用户LAN-连接到网络互连单元上,和因此连接到通信系统上。此外通过布置在网络互连单元中的这些装置-路由器功能-使在这两个连接的本地网之间的数据交换成为可能。
在相互间连接的,形成一个通信网的各其它通信系统上,转换单元具有用于在通信系统的各通信终端设备和各连接的本地网中的一个之间,或在通信网的这些其它通信系统和一个本地网之间转接数据包的各其它装置,并且具有用于相应于转换各信令功能的装置,以及用于相应地适配数据包数据格式的装置(权利要求3)。因此由例如布置在通信网中的一个业务服务器可以建立通向与一个通信系统的服务器/用户LAN连接的一个服务器的一个连接。此服务器例如可以是构成为电话邮件服务器的。
按本发明通信系统的一种有利的发展,此网络互连单元具有用于明确地LAN标识本地网之内的一个LAN接口的装置,和具有用于明确而逻辑地网标识这些LAN接口的和各本地网的各通信终端设备的装置,在此这些LAN接口和这些通信终端设备是分配给一个上级网的,并且此网络互连单元具有用于通信网标识通信网之内的网络互连单元的装置(权利要求4)。一个LAN接口的明确的LAN标识在此相当于处在OSI参考模型的层1中的一个定址,和此逻辑的网标识相当于处在一个更高层(层3)中的一个定址。LAN接口的无论是明确的LAN标识还是逻辑的网标识在全世界是明确地适用的,意即由此标识的LAN接口在一个全世界明确适用的标志或地址下是可询问的,在广泛推广的网间协议地址或网间地址下是有利的(权利要求7)。通过用于标识LAN接口的或网络互连单元的这些所述装置可用各种不同的标准化的网访问机制或网协议询问这些所述的元件或接口。在此这些网协议是可布置在OSI参考模型的各不同层面上的,由此在这些连接的网之间的数据交换用的各标准化的和广泛推广的应用软件是可采用的。
网络互连单元任选地具有用于外加地,本地地,逻辑地网标识LAN接口的,包括所分配的本地网的各其它的装置(权利要求5)。通过这些装置可将一个外加的本地而逻辑的网标志分配给已经具有一个(全球的)逻辑的网标志的一个LAN接口,此网标志却仅在与此LAN接口连接的本地网之内是适用的。在一个本地网之内的本地而逻辑的各网标志发放的优点在于,不必发放例如通信系统内部的各通信终端设备用的,全世界适用的网标志或网间协议地址。
按照一种有利的发展,通过一个针对接口的标准化的LAN地址实现了LAN接口的明确的LAN标识,并且通过一个标准化的网间地址实现了LAN接口的逻辑的网标识,并且通过一个通信网呼叫号实现了网络互连单元的通信网标识(权利要求7)。此针对接口的标准化的LAN地址例如是由一个LAN接口或以太网接口的一个硬件地址,或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形成的。此LAN地址为6字节长,并且在全世界由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明确地发放的。给布置在网络互连单元中的每一个LAN接口分配一个MAC地址。在制作部件时,将这些MAC地址有利地存放在一个PROM(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中,并且是不可配置的。标准化的网间协议地址(全球的或者本地的)是OSI参考模型层3的一个地址。此网间协议地址通常既标识LAN接口,也标识与此接口连接的各本地网。对于由此通信系统准备提供一个全球网间通道的情况,此网间地址必须是全世界明确的。此网间地址至少必须在那些网中是明确的,布置在网络互连单元中的这些LAN接口,或者这些双向的面向时分复用的输出端拥有经通信网通向这些网的通道。这些网间地址是可自由配置的。
在网络互连单元中,为了转接数据包安排了:用于识别各数据包首部的装置,和用于选择布置在各数据包首部中的各网标志的装置,以及用于评价这些网标志的装置。比外网络互连单元具有用于取决于评价结果要么向连接到此网络互连单元上的一个本地网转接数据包,要么将数据包转接到此通信网上的装置(权利要求8)。通过在网络互连单元中的选路功能的这种有利的实现,选择和评价含有在数据包的这些首部中的各目标地址,并且转接到相应的目标上。
在识别经此通信网应转接的数据时,在网络互连单元中安排了由于将逻辑的网标志转换为通信网标志的各外加的装置,在此取决于此逻辑网标志形成此通信网标志。此外安排了用于经具有通信网标志的通信网建立连接的装置,和用于经所建立的连接转送数据包的装置(权利要求9)。通过这种有利的发展可以建立通向布置在通信网中的各其它通信系统的,或通向其中的各网络互连单元的连接,在此取决于含有在这些数据包中的这些逻辑的网标志建立经此通信网的连接。为此从这逻辑的网标志中导出一个相应的通信网标志,或者将此逻辑的网标志转换成相应的通信网标志。
对于此转换有利地在网络互连单元中安排了,用于存储布置在通信网中的各其它本地网的,或各其它LAN接口的各其它逻辑的网标志的存储装置,和用于将各自代表一个其它网络互连单元的各通信网标志向各其它网所存储的各其它逻辑的网标志分配的存储装置(权利要求10)。通过这种有利的发展将从这些数据包首部中选择的这些逻辑的网标志与各其它外部本地网的,或布置在通信网中的各本地网的或各LAN接口的,存储的其它逻辑的网标志作比较,并且在识别具有一个分配的通信网标志的,所存储的逻辑的网标志时,用此通信网标志经此通信网建立相应的连接和将这些数据包转接到目标上。
在识别应转接到已连接到此网络互连单元上的一个本地网上的数据包时安排了,用于识别专门的网标志的装置,和用于将各已识别的网标志转换成各外加的本地而逻辑的网标志的装置,以及用于将各外加的本地而逻辑的网标志插入这些数据包中的装置,和用于适配和转送各数据包的装置(权利要求11)。通过这种有利的发展,在应转接到具有所分配本地的网标志的一个(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上的数据包上,将这些逻辑的网标志转换成各相应的本地而逻辑的网标志,并且转接通信系统内部网之内的这些相应地适配的数据包。
本发明方法的各其它有利的扩展可从各其它的权利要求中获知。
附图说明
以下用两张附图详述按本发明通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
在此
图1在方框电路图中展示具有布置在其中的一个网络互连单元的按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和
图2在方框电路图中展示布置在一个通信网中的两个按图1的通信系统的一种布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在方框电路图中展示按本发明的通信系统KS,此通信系统具有布置在自身中的,构成为用户转接器的一个网络互连单元WAML。通信系统KS具有用于将各通信终端设备连接到通信系统KS上的各其它转接器(示范性地表示了一个转接器LM)。此外在通信系统KS中布置了具有多个双向的,面向时分复用的接口(KA1...K)的一个耦合模块KP,在此这些面向时分复用的输出端(KA1...K)是构成为PCM(脉冲代码调制)输出端的(也称之为PCM公共通路或语音公共通路)。每个PCM公共通路包括30个有用信道,它们是构成为具有64kbit/s传输速率的,面向ISDN的各B信道的。此外在通信系统KS中布置了具有多个控制接口SS1...K的一个控制单元STE。此控制单元STE是经一个控制接口SSK与耦合矩阵模块KP的一个控制输出端SK连接的。控制单元STE是经各其它的控制接口SS1,2一方面与布置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的,由一个信令单元SI实现的信令输出端HDLC连接的,而另一方面是与各转接器LM连接的。例如一个通信终端设备KE是连接到转接器LM的一个第一接口SA1上的,并且一个公共的,面向ISDN的通信网KN是连接到一个第二双向的,面向时分复用的接口SA2上的。转接器LM是经一个其它双向的面向时分复用的接口SK与耦合矩阵模块KP的一个PCM输出端KAK连接的。
实现一个双向的面向时分复用输出端HWY的一个复用单元MUX同样是布置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的。此输出端HWY同样是构成为PCM输出端的或构成为PCN公共通路的,并且是与耦合矩阵模块KP的一个PCM输出端KA1连接的。网络互连单元WAML具有一个第一LAN转接器AEL1,此LAN转接器带有布置在其中的一个第一LAN接口SL1,在此该第一LAN接口SL1是与一个第一本地网LAN1连接的。此第一本地网LAN1在此实施例中是构成为通信系统外部的以太网LAN的(也称之为服务器/用户LAN),在此以太网LAN中例如布置了一个电话邮件服务器。此外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布置了实现一个第二LAN接口SL2的一个第二LAN转接器AEL2。此第二LAN接口SL2是与一个第二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LAN2连接的。为通信系统KS的管理和维护而安排的各计算机或服务器是连接到此第二通信系统内部的网LAN2上的。代表一个网接口的所有提及的元件AEL1,AEL2,MUX,SI是各自经一个接口UA与布置在一个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的一个转换单元UE的一个接口EA1,EA2,EU,ES连接的。
转换单元UB具有一个控制单元SU。借助于此控制单元SU,在与各端口连接的各网LAN1,LAN2之间转接,或用公共的面向ISDN通信网KN的,引导到网络互连单元WAML上的各B信道转接传送到用户转接器WAML上的,或传送到一个转接器AEL1,AEL2上的或到复用单元MUX上的或到信令单元SI上(以下也称之为端口)的数据包DP。为此在转换单元UE的控制单元SU中布置了用于评价含有在这些数据包DP中的路由选择信息(意即目标数据和原点数据)的各种合适装置BW-R,以及布置了用于取决于评价结果地转接往返于这些本地网LAN1,LAN2的,或往返于面向ISDN通信网KN的数据包的装置VM-R。此外通过控制单元SU符合协议地转换信令信息Si。因此在应转接到一个本地网LAN1,LAN2上的各数据包DP上,将在信令单元SI上进入的信令信号Si转换成相应的路由选择信息,并且将在复用单元MUX上进入的有用数据与这些形成的路由选择信息一起转换成符合格式的,意即适配到以太网LAN格式上的数据包,并且转接到此相应的转接装置AEL1,AEL2上。
对于在连接到网络互连单元WAML上的各本地网LAN1,LAN2和通信网KN之间的数据包DP的交换,给每一个LAN转接器AEL1,AEL2,或给通过此LAN转接器实现的LAN接口SL1,SL2分配了一个明确的,意即全世界适用的标志或地址。由于实现此数据交换的这些用途(例如实现一种交换协议的软件模块)是处在OSI参考模型的各不同的层面上的,给一个LAN转接器AEL1,AEL2分配了在OSI参考模型的各不同层面上适用的多个标志或地址。因此给每一个LAN转接器AEL1,AEL2分配了一个明确的,部件专用的LAN标志mac1,mac2。该部件专用的LAN标志mac1,mac2实现一个以太网LAN接口SL1,SL2的,处在OSI参考模型层1上的一个硬件地址,并且是各自存储在布置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的一个非易失存储器PROM1,PROM2中的。
此外给每一个LAN转接器AEL1,AEL2分配了一个明确的,或全球的逻辑的网标志ipag1,2,或网地址。这个网标志或网地址是4字节长的,并且代表OSI参考模型层3的一个地址(例如一个网间协议地址)。该逻辑的网标志ipag1,ipag2或网间协议地址既标识相应的LAN转接器AEL1,AEL2,也标识与此LAN转接器AEL1,AEL2连接的本地网LAN1,LAN2(或服务器/用户LAN,或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逻辑的网标志ipag1,ipag2是各自存储在布置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的易失存储器SPF的一个存储区SP1,SP2中的。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经一个LAN转接器AEL1,AEL2与网络互连单元WAML连接的两个本地网LAN1,LNA2实现了经同样与网络互连单元WAML连接的公共通信网KN的一个全球网间通道,意即分配给这些LAN转接器AEL1,AEL2的这些逻辑的网标志ipag1,ipag2是如此规定的,即这些网标志是全世界明确的。
此外给第二LAN转接器AEL2分配了一个其它的本地而逻辑的网标志ipa12。此网标志是存储在布置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的易失存储器SPF的一个其它存储区SPO2中的。这个本地的,逻辑的网标志ipa12只在第二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LAN2之内是适用的。所有与此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LAN2连接的管理和维护服务器同样具有一个本地的逻辑的网标志。由于按照安全技术的各观点,此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LAN2是从公共通信网KN或互联网脱开的,一个仅本地适用的或本地的逻辑的网标志在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LAN2之内是有利的。在此所有与此通信系统供货的管理和维护服务器各自可具有相同的本地的逻辑的定址,意即此定址不必代表全世界明确的网间协议地址。为了却使通信系统能力特征“远程维护”成为可能,此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LAN1必须是在通信网KN中经网络互连单元WAML,或经布置在那里的LAN转接器AEL2可定址的。用存储在存储区SP2中的和分配给经二LAN转接器AEL2的逻辑的网标志ipag2实现此定址。为了使经公共通信网KN对布置在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LAN2中的这些服务器的访问,以及使由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LAN2对此公共通信网KN的访问成为可能,通过布置在转换单元UE的控制单元SU中的这些装置,相应地转换传送到网络互连单元WAML上的各数据包DP的,含有一个目标和原点标志的路由选择信息。
为此,通过布置在控制单元SU中的一个评价程序BW-R识别数据包DP的这些首部,并且从含有在这些数据包首部中的路由选择信息选择和评价各自代表一个目标和一个原点的这些逻辑的网标志ipag1,2,ipa12。在识别将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LAN2定址为目标的一个逻辑的网标志ipag2时,通过布置在控制单元SU中的一个转换程序KV-R将此逻辑网标志ipag2转换成分配给第二LAN转接器AEL2的本地的逻辑的网标志ipa12。同样地,在从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LAN2传送到第二LAN转接器AEL2上的各数据包DP上,意即在识别将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LAN2定址为原点的本地的逻辑的网标志ipa12时,通过转换程序KV-R将此网标志转换成相应的逻辑的网标志ipag2在转换此逻辑的网标志ipag2,ipa12之后,通过转换程序KV-R重新计算同样含有在数据包中的冗余的误差修正信息,并且相应地插入这些数据包DP中。随后通过布置在控制单元SU中的一个转接程序VM-R,按照这些现实的路由选择信息继续转接这些如此转换和适配的数据包DP。
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布置了一个控制单元STW,此控制单元具有一个协议元件PROT和一个过滤元件FWALL。此控制单元STW是经各控制输入端SW与布置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的各元件AEL1,2,MUX,UE和与这些存储器SPF,PROM1,2连接的。通过此协议元件PROT实现和保证应在各网LAN1,LNA2,KN之间交换的各数据包DP的转接或传送。在此协议元件PROT中,一方面实现了这些网间专用的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koll(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 Protokoll(互相网协议)),也实现了对于经一个点对点连接的TCP/IP数据包的传送而设计的PPP协议(Point-to-point-protokoll(点对点协议))。
通过此过滤元件FWALL实现连接到网络互连单元WAML上的这些网LAN1,LNA2,KN的安全技术上的脱开。通过实现在过滤元件FWALL中的过滤功能,从许可权方面既检查和控制由第一本地网LAN1(服务器/用户LAN)对第二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LAN2的数据存取,也检查和控制经面向ISDN的通信网KN对此两个本地网LAN1,LAN2的数据存取。为了实现这些过滤功能从可靠性方面既检查含有在应转接的数据包DP的路由选择信息中的这些原地址,也检查目标地址(也称为原点和目标检查)。在检查原地址时,在经公共通信网KN安排建立连接的情况下,用具有规定的特许呼叫号的一个清单(未表示)检查呼叫着的通信终端设备的呼叫号(用户鉴定),并且因此防止经此公共通信网KN的各种不允许的连接。此外检查在LAN转接器AEL1,AEL2上进入的数据包DP的逻辑的网标志和/或以太网LAN地址。如果此原地址对于经此网络互连单元WAML的数据交换是特许的话,则按这些所述的判据检查含有在此路由选择信息中的目标池址。
在各数据包DP成功地通过这些过滤功能之后,意即在确定在路由选择信息中说明的各原地址和目标地址之间的数据交换的特许之后,通过实现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的或在转换单元UE和协议元件PROT中的这些路功能,评价和必要时转换含有在这些数据包DP中的这些目标地址,或逻辑的网标志ipag1,2,ipa12。如果通过一个逻辑的网标志求得连接到网络互连单元WAML上的一个本地网LAN1,LAN2的话,则以所述的方式和方法经此转换单元UE相应地转接这些数据包DP。
此外在易失存储器SPF的布置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的一个第四存储区SP4中,存储了布置在通信网KN中的所有那些其它通信系统的,或连接在那里的各本地网(未表示)的逻辑的各目标网标志ipe1...K,这些通信系统或本地网是用于与连接在两个本地网LAN1,LAN2中之一上的一个通信终端设备(未表示)的数据交换而安排的。为此在易失存储器SPF的分配给笫四存储区SP4的一个第五存储区SP5中,存储了布置在各其它通信系统中的各相应网耦元件(未表示)的,各自代表一个面向ISDN呼叫号的各通信网标志rn1...K。给存储在第四存储区SP4中的每一个逻辑的目标标志ipe1...K分配了至少一个面向ISDN的呼叫号rn1-K。通过实现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的这些选路功能,在将布置在公共通信网KN中的一个通信系统标识为目标的各数据包DP上,求得存储在第四存储区SP4中的相应的逻辑的网标志ipe1...K,并且用存储在第五存储区SP5中的所分配的呼叫号rn1...K,建立经此公共的面向ISDN通信网KN的一个相应的B信道连接。
为了布置在通信网KN中的各其它通信系统能够建立通向通信系统KS的或通向用于传输数据DP的网络互连单元WAML的一个相应的B信道连接,给网络互连单元WAML分配了一个明确的通信网标志rnw,此通信网标志是存储在易失存储器SPF的一个第三存储区SP3中的。
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此外安排了实现至少一个串行和/或平行接口的一个接口元件SB。例如借助一个V.24连接可以经此接口元件SB将一个个人计算机(未表示)连接到此网络互连单元WAML上。借助于个人计算机例如可监控在布置于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的这些元件UE,STE,SPF中进行的,程序专门的各种状态(例如扫描和调试)。
用图2中所示的方框电路图应详述在连接到一个网络互连单元WAML1,2上的各本地网LAN1...4或一个公共通信网KN之间的数据包DP交换,并且尤其详述应转接的各数据包DP的符合协议的转换和符合格式的转换。此方框电路图在一个示意图中展示布置在一个公共的面向ISDN通信网KN中的,按图1构成的两个通信系统KS1,KS2。每一个通信系统KS1,KS2,或布置在其中的耦合矩阵模决是经一个转接器LM1,2连接到通信网KN上的。在每一个通信系统KS1,2中布置了一个按图1的网络互连单元WAML1,2。布置在第一通信系统KS1中的网络互连单元WAML具个各自实现一个LAN接口的两个LAN转接器AEL1,AEL2。给第一LAN转接器AEL1分配了一个四字节长的,逻辑的网标志ipag1=139.1.20.0。以下仅论述各逻辑的网标志ipag,ipa1或分配给这些单个元件的或各本地网的这些网间协议地址,意即详述实明在OSI参考模型的各层3和4中的传送,或详述由布置在其中的这些TCP/IP传送协议控制的数据包DP的交换。
如图1中所述那样,一个第一本地网LAN1是连接到第一LAN转接器AEL1上的,两个通信终端设备KE1,KE2是经此网与网络互连单元WAML1,或与通信系统KS1连接的。在实施例上这些标准化的网间协议地址是按版本4结构化的,意即包括4个字节。在此通过包括最初3个字节的定址信息各本地网是明确地可标识的,并且通过包括最后字节的定址信息这些通信终端设备是在各自的本地网中可标识的(在标准中称为级C网)通过向第一LAN接口AEL1分配网间协议地址iapg1=139.1.20.0,通过最初3个字节ipag=139.1.20,既标识了第一LAN接口AEL1,也标识了与此相连接的本地网LAN1。布置在些本地网LAN1中的这两个通信终端设备KE1,KE2相应地具有网间协议地址ipag=139.1.20.1和ipag=139.1.20.2。一个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LAN2是连接到布置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1中的第二LAN接口AEL2上的。布置在通信系统KS1中的一个管理元件ADP1是经此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LAN2与网络互连单元WAML1连接的。此管理元件ADP1用于通信系统KS1的管理和维护。例如其它中央的通信系统专用的各元件,例如像“电话邮件”或“计费元件”是可以连接到此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LAN2上的(未表示)。为了保障尽可能大地保护存储在管理元件ADP1中的数据或实现在那里的各种功能,此通信系统内部的网LAN2是从连接到网络互连单元WAML1上的各其它的网LAN1,KN脱开的。向此管理元件ADP1分配了仅在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LAN2之内适用的一个本地网间协议地址ipa1=192.0.2.3。在相同类型的所有通信系统KS1,KS2,此本地的网间协议地址ipa1是对于这些各自的管理元件ADP1,ADP2相同的,由此有利地是不必将实现在这些通信系统KS1,KS2中的这些用途(例如相同的各软件模块)适配到不同的各网间协议地址上。给布置在第一网络互连单元WAML1中的第二LAN接口AEL2既分配了一个网间协议地址ipag2=10.0.1.0,也分配了一个本地的网间协议地址ipa12=192.0.2.0。通过这两个网间协议地址ipag2,ipa12的分配,这个LAN接口AEL2是既在第一本地网中或通信网LAN1,KN中也在通信系统内部的网LAN2中明确地标识的,并且因此是从各所述网LAN1,LAN2,KN中的每一个出发可作为目标定址的。
具有布置在其中的网络互连单元WAML2的和具有连接在其上的各本地网LAN3,LAN4的,或具有公共通信网KN的,在图2中所示的第二通信系统KS2,具有像所述的第一通信系统KS1那样相同的结构性构造。给布置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2中的第三LAN接口AEL3分配了网间协议地址ipag3=140.7.27.0,并且给与第三LAN接口AEL3连接的本地网LAN3分配了网间协议地址ipag=140.7.27.0布置在第三本地网LAN3中的各通信终端设备KE3,KE4相应地具有网间协议地址ipag=140.7.27.1和ipag=140.7.27.2。此外给布置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2中的第四LAN接口AEL4,一方面分配了网间协议地址ipag4=10.0.20,并且另一方面分配了本地网间协议地址ipa14=192.0.2.0。在实施例中,如在第一通信系统KS1上所述那样,给布置在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LAN4中的管理元件ADP2分配了同一的本地网间协议地址ipa1=192.0.2.3。
此外在图2中表示了直接连接到通信网KN上的一个外部的通信终端设备N,此通信终端设备具有网间协议地址172.16.0.8。
以下示范性地详述符合协议的用途,以及应在与这些通信系统KS1,KS2连接的各本地网LAN1...LAN4之间应交换的数据包DP的路由选择信息的转换:
在应于一个本地网LAN1...LAN4之内交换的各数据包DP上,没有相应的网络互连单元WAML1,WAML2参与地,直接转接这些数据包DP(例如由一条第一点线1表示)。因此例如应在本地网LAN1之内从第一通信终端设备KE1转接到第二通信终端设备KE2上的数据包DP具有网间协议地址ipag1=139.1.20.1作为原地址,和具有网间协议地址ipag2=139.1.20.2作为路由选择信息中的目标定址。
在应从笫一通信终端设备KE1转接到第一通信系统KS1的管理元件ADP1上的数据包DP上(由一条第二虚线2表示),这些数据包具有全球网间协议地址ipag=193.1.20.1作为原地址,和具有全球网间协议地址ipag=10.0.1.3作为目标定址。通过布置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1中的这些选路装置和转换装置,将代表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LAN2的网间协议地址ipag=10.0.1.3转换成相应的本地网间协议地址ipa1=192.0.2.3,以及重新计算使误差修正成为可能的和同样地含有在这些数据包DP中的这些误差修正信息,并且相应地插入数据包DP。通过将网间协议地址转换成本地网间协议地址,可以在脱开的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LAN2之内转接这些数据包DP,并且将这些数据包传送到由此目标定址标识的管理元件ADP1上。
应从与第一通信系统KS1连接的第一通信终端设备KE1转接到布置在第二通信系统KS2中的第二管理元件ADP2上的各数据包DP(通过一条第三虚线3表示),具有网间协议地址ipag=139.1.20.1作为原地址和具有网间协议地址ipag=10.0.2.3作为目标定址。随后从此目标定址中,在第一网络互连单元WAML1中借助于评价程序BW-R导出布置在第二通信系统KS2中的网络互连单元WAML2的相应呼叫号rn1...K。通过实现在第一网络互连单元WAML1中的转接程序VM-R,建立通向布置在第二通信系统KS2中的,用呼叫号定址的第二网络互连单元WAML2的一个相应面向ISDN的连接或B信道连接,并且将这些数据包DP从第一网络互连单元WAML1经通信网KN转接到第二网络互连单元WAML2上。通过布置在第二网络互连单元WAML2中的转换程序KV-R,将代表一个通信系统内部的本地网LAN4的全球网间协议地址ipag4=10.0.2.3转换成相应的本地的网间协议地址ipa1=192.0.2.3,并且计算一个误差修正信息。
在应从第一通信终端设备KEI转接到与第二通信系统KS2连接的第三通信终端设备KE3上的各数据DP上(由一条第四虚线4表示),这些数据包具有网间协议地址ipag=139.1.20.1作为原定址,和具有网间协议地址ipag=140.7.27.1作为目标定址。随后从此目标定址中,借助于布置在第一网络互连单元WAML1中的评价和转接程序KNK-R,VM-R导出布置在第二通信系统KS2中的网络互连单元WAML2的相应呼叫号,并且建立通向用此呼叫号定址的网络互连单元WAML2的,一个相应的面向ISDN的B信道连接,并且随后将这些数据包DP从第一网络互连单元WAML1传送到第二网络互连单元WAML2上。通过布置在第二网络互连单元WAML2中的评价和转接程序BW-R,VM-R,按照目标定址ipag=140.7.27.1将这些传送的数据包DP转接到第三本地网LAN3上,或转接到第三通信终端设备KE3上。
在应从直接连接到通信网KN上的外部通信终端设备N转接到与第二通信系统KS2连接的第四通信终端设备KE4上的各数据DP上(通过一条第五虚线5表示),首先在此外部的通信终端设备N和布置在第二通信系统KS2中的网络互连单元WAML2之间建立一个相应的面向ISDN的B信道连接。随后将这些数据包DP从此外部的通信终端设备N传送到网络互连单元WAML2上。这些数据包DP具有网间协议地址ipag=172.16.0.8作为原定址,和具有网间协议地址ipag=140.7.27.2作为目标定址。通过布置在第二网络互连单元中的评价和转接程序BW-R,VM-R,按照目标定址ipag=140.7.27.2将这些传送的数据包DP转接到第三本地网LAN3上,或转接到第四通信终端设备KE4上。

Claims (21)

1.用于在与通信系统(KS)连接的通信终端设备(KE)之间的转接具有所分配路由选择信息的数据包(DP)的通信系统(KS),其特征在于,
-此通信系统(KS)具有:
-拥有多个双向的,按一种时分复用传输方法作用的接口(KA1...K)的一个耦合矩阵模块(KP),和
-与此耦合矩阵模块(KP)连接的,拥有至少一个信令接口(SS1...K)的一个控制单元(STE),和
-至少一个构成为用户转接器的网络互连单元(WAML),
-在其中至少一个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布置了:
-至少一个LAN转接器(AEL1),它具有用于连接到一个第一本地网(LAN1)上的一个LAN接口(SL1),
-实现一个双向的,按一种时分复用传输方法作用的输出端(HWY)的至少一个复用单元(MUX),此复用单元用于连接到耦合矩阵模块(KP)的双向的,按一种时分复用传输方法作用的接口(KA1...K)中的至少一个上,
-实现一个信令输出端(HDLC)的一个信令单元(SI),此信令单元用于连接到控制单元(STE)的其中至少一个信令接口(SS1)上,和
-与复用单元(MUX)、信令单元(SI)和LAN转接器(AEL1)连接的一个转换单元(UE),此转换单元:
-具有用于评价路由选择信息的装置(BW-R),和
-具有用于依据评价结果往返于本地网(LAN1),或往返于耦合矩阵模块转接数据包(DP)的装置(VM-R),和
-具有用于将按一种第一传输协议的信令信息(si)转换成按至少一种其它传输协议的信令信包(si)的装置(KV-R),和
-具有用于适配按第一或其中至少一个其它传输协议的,应转接的数据包(DP)的数据格式的装置(KV-R)。
2.按照权利要求1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网络互连单元(WAML)具有与转换单元(UE)连接的至少一个其它的LAN转接器(AEL2),此LAN转接器带有用于连接到至少一个其它本地网(LAN2)二的一个其它的LAN接口(SL2),并且
-在此转换单元(UE)中布置了:
-用于往返于和在本地网(LAN1,LAN2)之间,或往返于耦合矩阵模块(KP)转接数据包(DP)的其它装置,
-用于转换信令信息(SI)或路由选择信息,和转换成按一种外加的传输协议的信令信息(SI)的其它装置,和
-用于适配数据包(DP)的数据格式的其它装置。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相互间连接的,形成一个通信网(KN)的各其它通信系统上,并且在与此通信网(KN)连接的各外部的通信终端设备(N)上,转换单元(UE)具有:
-用于转接数据包(DP)的各其它装置,这些数据包:
-在通信系统(KS)的各通信终端设备(KE)和各连接的本地网(LAN1,LAN2)中之一之间,或
-在通信网(KN)的各其它通信系统和各连接的本地网(LAN1,LAN2)中之一之间,或
-在与此通信网(KN)连接的各外部的通信终端设备(N)和各连接的本地网(LAN1,LAN2)中之一之间转接,并且转换单元具有的各其它装置:
-用于相应地转换信令信息(si)和
-用于相应地适配数据包(DP)的数据格式。
4.按照权利要求1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网络互连单元(WAML)具有:
-用于在一个本地网(LAN1,LAN2)之内单义地LAN标识(mac1,2)一个LAN接口(SL1,SL2)的装置,和
-用于单义而逻辑地网标识(ipag1,2)LAN接口(SL1,SL2)和本地网(LAN1,LAN2)的通信终端设备的装置,在此这些LAN接口(SL1,SL2)和通信终端设备是分配给一个上级网的,和
-用于在通信网(KN)之内通信网标识(rnw)网络互连单元(WAML)的装置。
5.按照权利要求4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网络互连单元(WAML)具有用于外加地、本地、逻辑地网标识(ipa12)一个LAN接口(SL1,SL2)的,包括所分配的本地网(LAN1,LAN2)的装置。
6.按照权利要求4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布置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的一个非易失存储器(PROM1,PROM2)中存储了一个LAN接口(SL1,SL2)的明确的LAN标识(mac1,2),和
-在布置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的一个易失存储器(SPF)的一个存储区(SP1,SP2)中,各自存储了一个LAN接口(SL1,SL2)的逻辑的网标识(ipag1,2),和
-在易失存储器(SPF)的一个存储区(SPO2)中,各自存储了一个LAN接口(SL2)的外加的本地而逻辑的网标志(ipa12),和
-在易失存储器(SPF)的一个存储区(SP3)中,存储了网络互连单元(WAML)的通信网标志(rnw)。
7.按照权利要求4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通过一个针对接口的标准化的LAN地址实现了一个LAN接口(SL1,SL2)的明确的LAN标志(mac1,2),和
-通过一个标准化的网间地址实现了一个LAN接口(SL1,SL2)的逻辑的网标志(ipag1,2,ipa12)和
-通过一个通信网呼叫号实现了网络互连单元(WAML)的通信网标志(rnw)。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通信系统,其特征于,对于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的数据包(DP)的转接安排了:
-用于识别各数据包首部的装置,和
-用于选择布置在这些数据包首部中的网标志(ipag1,2,ipa12)的装置,和
-用于评价网标志(ipag1,2,ipa12)的装置:
-用于取决于评价结果地将各数据包(DP),
-要么向连接到网络互连单元(WAML)上的一个本地网(LAN1,LAN2)转接的装置,要么
-转接到通信网(KN)上的装置。
9.按照权利要求8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数据包(DP)经通信网(KN)的转接安排了外加的
-用于将逻辑的网标志(ipe1...K)转换成一个通信网标志(rn1...K)的装置(KNK-R),在此取决于逻辑的网标志(ipe1...K)地形成此通信网标志(rn1...K),和
-用于经具有通信网标志(rn1...K)的通信网(KN)建立连接(KNK-R)的装置,和
-用于经此已建立的连接转送数据包(DP)的装置。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此转换
-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安排了用于存储布置在通信网(KN)中的,各其它本地网的或各其它LAN接口的,各其它逻辑的网标志(ipe1...K)的存储装置(SP4),和
-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安排了用于向各其它本地网(LAN3,LAN4)的这些存储的其它逻辑的网标志(ipe1...K),分配各自代表一个其它网络互连单元(WAML2)的各通信网标志(rn1...K)的存储装置(SP5)。
11.按照权利要求8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向连接到网络互连单元(WAML)上的一个其它的本地网(LAN1,LAN2)的,或到一个LAN接口(SL1,SL2)上的数据包(DP)的转接安排了外加的
-用于识别各专门网标志(ipag2)的装置(LNK-R),和
-用于将各识别的网标志(ipa12)转换成外加的本地而逻辑的网标志(ipa12)的装置(LNK-R),和
-用于将外加的本地而逻辑的网标志(ipa12)插入这些数据包(DP)的装置(LNK-R),和
-用于适配和传送各数据包(DP)的装置(LNK-R)。
12.按照权利要求11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从本地网(LAN2)传送到网络互连单元(WAML)上的,或到一个LAN接口(SL1,SL2)上的数据包(DP)的转接安排了
-用于识别本地网标志(ipa12)的装置(LNK-2),和
-用于将这些识别的本地网标志(ipa12)转换成各逻辑的网标志(ipag2)的装置(LNK-R),和
-用于将各逻辑的网标志(ipag2)插入这些数据包(DP)中的装置(LNK-R)。
1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布置了用于从介于由路由选择信息确定的原标志和目标标志之间的各通信关系可靠性方面,检查传送到网络互连单元(WAML)上的路由选择信息的各安全装置(FWALL)。
14.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多个通信系统的通信网(KN)实现一个面向ISDN的通信网。
15.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一个本地网(LAN1,LAN2)是由一个环状网,总线网或星形网实现的。
16.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一个LAN接口(SL1,SL2)是按技术规定IEEE 802.3,802.4或802.5构成的。
17.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个双向的,按一种时分复用传输方法作用的输出端(HDLC)是由一个通信系统内部的面向ISDN的复用接口实现的,在此该复用接口包括多个有用信道。
18.按照权利要求14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网络互连单元(WAML)中安排了。
-用于确定在一个规定时间期间之内应传送到一个目标上的数据包(DP)的现实数目的装置,和
-用于从现实确定的应传送数据包(DP)的数目中求出ISDN连接的现实数目的装置,和
-用于动态地建立和断开现实求出的,到一个目标上的ISDN连接的数目的装置。
19.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网络互连单元(WAML)具有用于有保证地和按至少一种传输协议作用地转接和传输数据包(DP)的装置(PROT)。
20.按照权利要求19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有保证地转接和传输数据包(DP)的这些装置(PROT)是如此构成的,
-用各转送协议TCP/IP进行数据包(DP)的转接和转送,和
-借助PPP协议保证经这些面向ISDN的有用信道的数据包转送。
21.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网络互连单元(WAML)具有用于连接一个操作设备的一个终端设备转接器(SB),此终端设备转接器具有一个串行的和/或平行的接口。
CN98803504A 1997-03-20 1998-03-11 用于传送具有所分配路由选择信息的数据包的通信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112724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711720A DE19711720C2 (de) 1997-03-20 1997-03-20 Kommunikationssystem zum Vermitteln von Datenpaketen zwischen angeschlossenen Kommunikationsendgeräten und/oder Kommunikationsendgeräten von angeschlossenen lokalen Netzen
DE19711720.1 1997-03-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1233A CN1251233A (zh) 2000-04-19
CN1127245C true CN1127245C (zh) 2003-11-05

Family

ID=7824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803504A Expired - Lifetime CN1127245C (zh) 1997-03-20 1998-03-11 用于传送具有所分配路由选择信息的数据包的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614782B1 (zh)
EP (1) EP0968590B1 (zh)
CN (1) CN1127245C (zh)
DE (2) DE19711720C2 (zh)
WO (1) WO199804346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08369A1 (de) * 1998-02-27 1999-09-09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Bereitstellen von Leistungsmerkmalen für mobile Teilnehmer über ein Kommunikationsnetz
DE19817494C2 (de) * 1998-04-20 2003-01-30 Siemens Ag Netzkopplungseinheit für ein Kommunikationssystem
DE19844944C1 (de) * 1998-09-30 2000-02-10 Siemens Ag Integrierte Schaltungsanordnung mit einer Konfigurations-Baugruppe
DE19946504A1 (de) * 1999-09-28 2001-04-05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Verifizieren eines Bereitschaftszustands einer an einer Kommunikationsanlage angemeldeten Applikation
DE10000237A1 (de) * 2000-01-05 2001-07-19 Siemens Ag Netzwerk-Kopplungseinrichtung und Datennetz mit Netzwerk-Kopplungseinrichtung
US6973523B1 (en) * 2000-03-27 2005-12-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modem interface
DE10030522A1 (de) * 2000-06-28 2002-01-17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einer zweiten Adresse
DE10245668A1 (de) * 2002-09-30 2004-04-08 Siemens Ag Elektrisches Gerät zur Kommunikation mit einem Automatisierungssystem und korrespondierendes Kommunikationsverfahren
US7770202B2 (en) * 2004-02-03 2010-08-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Cross assembly call interception
JP4331154B2 (ja) * 2005-09-29 2009-09-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トンネル通信装置、及びトンネル通信方法
US9137209B1 (en) * 2008-12-10 2015-09-1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Providing local secure network access to remote services
AT522607A1 (de) * 2019-05-23 2020-12-15 Sticht Tech Gmbh Verfahren zur Datenübertragu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8811A (en) * 1989-11-06 1993-05-04 Hitachi, Ltd. Interconn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N1091570A (zh) * 1992-11-27 1994-08-31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区域间多路传送路由
US5351237A (en) * 1992-06-05 1994-09-27 Nec Corporation Network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lans connected to an ISDN via a plurality of routers, each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creating a table for storing router infor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6703A (en) * 1987-12-28 1989-09-12 Ag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rporatio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module
JPH04326226A (ja) * 1991-04-25 1992-11-16 Ricoh Co Ltd Isdnとlanの接続方式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8811A (en) * 1989-11-06 1993-05-04 Hitachi, Ltd. Interconn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5351237A (en) * 1992-06-05 1994-09-27 Nec Corporation Network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lans connected to an ISDN via a plurality of routers, each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creating a table for storing router information
CN1091570A (zh) * 1992-11-27 1994-08-31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区域间多路传送路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968590B1 (de) 2003-07-23
WO1998043461A2 (de) 1998-10-01
CN1251233A (zh) 2000-04-19
DE19711720C2 (de) 2001-05-31
DE59809084D1 (de) 2003-08-28
WO1998043461A3 (de) 1999-03-04
US6614782B1 (en) 2003-09-02
EP0968590A2 (de) 2000-01-05
DE19711720A1 (de) 1998-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245C (zh) 用于传送具有所分配路由选择信息的数据包的通信系统
US70957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messaging protocol within a distributed telecommunications architecture
CN100401714C (zh) 用于对通信设备进行自动配置的方法
CN1541487A (zh) 在电信网内具有互联网协议能力的信号转接点
CN1739276A (zh) 用于以太网mac地址管理的系统、方法和功能
CN1225771A (zh) 处理装置网络
PL179602B1 (en) Extendib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378368A (zh) 网关系统及故障管理方法
US694741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data packets using a backplane switch
CN1099794C (zh) 电信网络节点中的地址分配方法
US20020156925A1 (en) Gateway system and integrated management method
CN1812362A (zh) 网关单元
CN100531215C (zh) 一种多台网络设备链路聚集的实现方法
CN1929435A (zh) 分组传送装置与方法
CN1392710A (zh) 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络的ip地址映射发送方法
CN1681255A (zh) 用于管理接入网中的通信设备的方法和相关的接入单元
CN100352216C (zh) 用于自动配置布置在面向分组的通信网中的通信单元之间的通信关系的方法
CN1213622C (zh) 用于把电信设备连接到分组交换通信网上的接口单元
CN1266870C (zh) 在信令网络层的用户适配层实现业务负荷分担的方法
US796159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configuring a virtual switching system
CN1605216A (zh) 在下一代网络中提供pstn/isdn业务的方法
CN104683234B (zh) 一种通信网络设备路由方法和装置
CN1671112A (zh) 级联组网系统中的节点寻址方法
JP4143479B2 (ja) 加入者端末間通信システム
CN1161925C (zh) 对数字视频系统进行远程集中式网管的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IEMENS ENTPR COMM GMBH + CO. K.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EMENS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3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327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Siemens Entpr Comm GmbH & Co. K.

Address before: Munich,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AG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