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23825A -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23825A
CN112723825A CN202011626214.1A CN202011626214A CN112723825A CN 112723825 A CN112723825 A CN 112723825A CN 202011626214 A CN202011626214 A CN 202011626214A CN 112723825 A CN112723825 A CN 1127238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oncrete
agent
water
steel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62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寒冰
任伟峰
宋玉剑
黎攀
李传平
陈晓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ANGCHUANG RUIBO CONCRE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ANGCHUANG RUIBO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ANGCHUANG RUIBO CONCRE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ANGCHUANG RUIBO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262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238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23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38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0/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 C04B40/0028Aspects relating to the mixing step of the mortar preparation
    • C04B40/0039Premixtures of ingredi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19/00Protection of permanent way against development of dust or against the effect of wind, sun, frost, or corrosion; Means to reduce development of noise
    • E01B19/003Means for reducing the development or propagation of noi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03/00Function or property of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2103/30Water reducers, plasticisers, air-entrainers, flow improvers
    • C04B2103/304Air-entrain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20Resistance against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 C04B2111/27Water resistance, i.e. waterproof or water-repell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C04B2201/52High compression strength concretes, i.e. with a compression strength higher than about 55 N/mm2, e.g.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包括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水泥、砂、碎石、粉煤灰、聚丙烯纤维和水,还包括减水剂、引气剂、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和硅质密实剂;本申请还公开了上述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砂、碎石和粉煤灰以及引气剂和硅质密实剂进行搅拌混合,然后加入水泥和聚丙烯纤维,搅拌混合,得到干料混合物;将减水剂和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以及水混合,加入干料混合物,搅拌,即得。本申请具有制得的混凝土具有优良的抗渗性能以及力学性能,耐久性好,还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适用于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钢弹簧浮置板道床主要是将一定质量和刚度的混凝土道床浮置于弹簧隔振器上,构成质量-弹簧隔振系统,目前已经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隧道中得到了广泛利用。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154958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测量放样:沿隧道长度等间距设置基标,并安设浮置板中心桩、浮置板起点桩、浮置板终点桩、浮置板伸缩缝位置桩;步骤2,基底安装:基底钢筋加工成型后运输至隧道下料口,吊放至隧道内,并完成基底钢筋笼的铺设;步骤3,模板安装:沿隧道长度方向设置伸缩缝浇筑模板,在基底中央设置中心水沟模板;步骤4,混凝土浇筑:通过自变轨道混凝土施工车装载混凝土运输至隧道内,自变轨道混凝土施工车在圆形隧道的管片上行走,同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步骤5,基底捣固:利用捣固装置进行捣固。
混凝土浇筑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的整体质量和安全,影响隧道的防水性能以及承载性能,因此,研发一种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混凝土对于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施工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混凝土,本申请提供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包括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
水泥200-350份、砂400-550份、碎石620-780份、粉煤灰58-80份、聚丙烯纤维65-98份和水80-100份,还包括减水剂1-3份、引气剂2-4.5份、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15-25份和硅质密实剂0.5-2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的加入会封闭堵塞混凝土中的孔隙,减小孔隙,大大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能与抗渗性能,引气剂的加入使得混凝土内部产生不连通的气泡,截断毛细血管通道,改变孔隙结构,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的加入大大提升混凝土的抗水性以及抗气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硅质密实剂作为憎水性表面活性剂,掺入混凝土后具有微膨胀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而且这些膨胀还可以起到补偿干缩的作用,避免裂缝的产生,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另外,硅质密实剂作为憎水性表面活性剂加强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与混凝土其它原料的粘合搅拌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与硅质密实剂和引气剂的加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以及力学性能,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聚丙烯纤维的加入一方面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另一方面,聚丙烯纤维的网状结构会在搅拌中破坏,形成单纤维,单纤维错综交杂,提高了混凝土的防渗透性,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而且聚丙烯纤维的添加也可以有效阻止混凝土早起裂缝出现。而本申请中的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减水剂定向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促进水泥颗粒相互分散,从而有效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而且减水剂中的亲水基极性强,水泥颗粒表面的减水剂吸附膜与水分子形成一层稳定的溶剂化水膜,形成的水膜具有很好的润滑作用,有效降低水泥颗粒间的滑动阻力,从而使得混凝土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另外,减水剂促进水泥颗粒相互分散时,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更充分地分散于水泥间,从而具有一定的成膜性,进一步起到堵塞孔隙作用,既可以提高混凝土原料间的骨架搭接强度,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而且可以显著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优选的,该混凝土还包括0.5-2.5重量份氯化铁防水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氯化铁防水剂与水泥水化过程中生成的水化产物生成氢氧化铁等胶体填充在混凝土的毛细孔隙中,进而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氯化铁防水剂与硅质密实剂复配使用,一方面从使得混凝土微膨胀后改善孔隙结构,另一方面从堵塞混凝土的毛细孔隙中,显著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以及力学性能。
优选的,该混凝土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
水泥265-305份、砂455-480份、碎石620-780份、粉煤灰61-72份、聚丙烯纤维72-83份和水85-92份,还包括减水剂1.5-2.5份、引气剂3.1-3.9份、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18-22份和硅质密实剂0.8-1.5份以及氯化铁防水剂0.8-1.5份。
优选的,该混凝土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
水泥285份、砂460份、碎石690份、粉煤灰65份、聚丙烯纤维75份和水88份,还包括减水剂2份、引气剂3.5份、20份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和硅质密实剂1.2份以及氯化铁防水剂1.3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上述比例的原料添加量时,得到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渗性更佳。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10-14mm,直径为16-20μm。
优选的,所述水泥为42.5R硅酸盐水泥;所述砂为系数模度为2.5-3.0之间的中粗河砂,碎石选用粒径为5-20mm的连续粒级的碎石,所述粉煤灰为FⅡ级粉煤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酸盐水泥作为低热微膨胀水泥,具有低水化热和微膨胀性能,水泥的加入使得混凝土因为水泥水化放热导致的内外部温度差有所缓解,而且水泥微膨胀性能也可以缓解混凝土收缩开裂的现象,从而起到抗裂的效果,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
优选的,所述引气剂选用质量比为1:(1-2)的松香酸钠以及木质素磺酸钠的混合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质素磺酸钠作为引气型减水剂,选用松香酸钠与木质素磺酸钠混合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更优。
优选的,所述减水剂选用聚羧酸减水剂。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砂、碎石和粉煤灰以及引气剂和硅质密实剂进行搅拌混合,然后加入水泥和聚丙烯纤维,搅拌混合,得到干料混合物;
将减水剂和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以及水混合,加入干料混合物,搅拌,即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砂、碎石、粉煤灰以及引气剂等颗粒状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然后将减水剂与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以及水进行混合,加入干料混合物后,搅拌,各原料进行相互作用配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抗渗性能,提高耐久性,该制备方法简单方便,易于实现产业化。
优选的,将减水剂与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以及水混合时,还添加有0.5-2.5重量份氯化铁防水剂。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引气剂、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以及硅质密实剂的添加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以及力学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2、本申请中硅质密实剂作为憎水性表面活性剂,利用其掺入混凝土后的微膨胀性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裂性,而且作为憎水性表面活性剂加强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与混凝土其它原料的粘合搅拌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3、本申请中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的加入会封闭堵塞混凝土中的孔隙,减小孔隙,大大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能与抗渗性能;
4、本申请中减水剂的添加有效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而且减水剂促进水泥颗粒相互分散时,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更充分地分散于水泥间,从而具有一定的成膜性,进一步起到堵塞孔隙作用,既可以提高混凝土原料间的骨架搭接强度,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而且可以显著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5、本申请中氯化铁防水剂与水泥水化过程中生成的水化产物生成氢氧化铁等胶体填充在混凝土的毛细孔隙中,进而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氯化铁防水剂与硅质密实剂复配使用,显著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以及力学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予以特别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以下实施例中所用原料除特殊说明外均可来源于普通市售。
为了提供抗渗性能和力学性能更加的混凝土,满足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应用,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水泥200-350份、砂400-550份、碎石620-780份、粉煤灰58-80份、聚丙烯纤维65-98份和水80-100份,还包括减水剂1-3份、引气剂2-4.5份、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15-25份和硅质密实剂0.5-2份。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裂性,该混凝土原料还包括0.5-2.5重量份份氯化铁防水剂。
其中,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10-14mm,直径为16-20μm(购自上海同济方舟特种建材有限公司的长坚牌聚丙烯纤维,密度为0.91g/m3,抗拉强度≥300MPa,伸长率为28%,弹性模量为3500MPa);
水泥为42.5R硅酸盐水泥;砂为系数模度为2.5-3.0之间的中粗河砂,碎石选用粒径为5-20mm的连续粒级的碎石,粉煤灰为FⅡ级粉煤灰;
引气剂选用质量比为1:(1-2)的松香酸钠以及木质素磺酸钠的混合物减水剂选用聚羧酸减水剂(购自济南汇锦川化工有限公司);
氯化铁防水剂选用购自青岛鼎昌新材料有限公司的DG型氯化铁防水剂;
硅质密实剂购自青岛卓能达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购自东莞市滔滔塑胶原料有限公司,牌号为P530。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
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400kg砂、620kg碎石和58kg粉煤灰以及2kg引气剂和0.5kg硅质密实剂进行搅拌3min,混合,然后加入200kg水泥和65kg聚丙烯纤维,搅拌5min,混合,得到干料混合物;
将1kg减水剂和15kg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以及80kg水搅拌3min,混合,加入干料混合物,搅拌10min,即得。
其中,引气剂选用质量比为1:1的松香酸钠以及木质素磺酸钠的混合物;减水剂选用聚羧酸减水剂。
实施例2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1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将550kg砂、780kg碎石和80kg粉煤灰以及4.5kg引气剂和2kg硅质密实剂进行搅拌8min,混合,然后加入350kg水泥和98kg聚丙烯纤维,搅拌15min,混合,得到干料混合物;
将3kg减水剂和25kg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以及100kg水搅拌8min,混合,加入干料混合物,搅拌20min,即得。
其中,引气剂选用质量比为1:2的松香酸钠以及木质素磺酸钠的混合物;减水剂选用聚羧酸减水剂。
实施例3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1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将460kg砂、690kg碎石和65kg粉煤灰以及3.5kg引气剂和1.2kg硅质密实剂进行搅拌5min,混合,然后加入285kg水泥和75kg聚丙烯纤维,搅拌10min,混合,得到干料混合物;
将2kg减水剂、1.3kg氯化铁防水剂和20kg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以及88kg水搅拌5min,混合,加入干料混合物,搅拌15min,即得。
其中,引气剂选用质量比为1:1.5的松香酸钠以及木质素磺酸钠的混合物。
实施例4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将455kg砂、620kg碎石和61kg粉煤灰以及3.1kg引气剂和0.8kg硅质密实剂进行搅拌3min,混合,然后加入265kg水泥和72kg聚丙烯纤维,搅拌8min,混合,得到干料混合物;
将1.5kg减水剂、0.8kg氯化铁防水剂和18kg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以及85kg水搅拌3min,混合,加入干料混合物,搅拌10min,即得。
其中,引气剂选用质量比为1:1的松香酸钠以及木质素磺酸钠的混合物。
实施例5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将480kg砂、780kg碎石和72kg粉煤灰以及3.9kg引气剂和1.5kg硅质密实剂进行搅拌8min,混合,然后加入305kg水泥和83kg聚丙烯纤维,搅拌15min,混合,得到干料混合物;
将2.5kg减水剂、1.5kg氯化铁防水剂和22kg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以及92kg水搅拌8min,混合,加入干料混合物,搅拌20min,即得。
其中,引气剂选用质量比为1:2的松香酸钠以及木质素磺酸钠的混合物。
实施例6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未添加氯化铁防水剂。
实施例7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氯化铁防水剂添加量为0.5kg。
实施例8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氯化铁防水剂添加量为2.5kg。
实施例9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氯化铁防水剂添加量为0.3kg。
实施例10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氯化铁防水剂添加量为3.0kg。
实施例11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的添加量为15kg。
实施例12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的添加量为25kg。
实施例13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引气剂选用松香酸钠。
实施例14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引气剂选用木质素磺酸钠。
对比例
对比例1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将460kg砂、690kg碎石和65kg粉煤灰以及3.5kg引气剂进行搅拌5min,混合,然后加入285kg水泥和75kg聚丙烯纤维,搅拌10min,混合,得到干料混合物;将2kg减水剂和88kg水搅拌5min,混合,加入干料混合物,搅拌15min,即得。
其中,引气剂选用质量比为1:1.5的松香酸钠以及木质素磺酸钠的混合物。
对比例2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未添加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和氯化铁防水剂。
对比例3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未添加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和硅质密实剂。
对比例4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未添加硅质密实剂和氯化铁防水剂。
对比例5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未添加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
对比例6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的添加量为12kg。
对比例7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的添加量为28kg。
对比例8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未添加硅质密实剂。
对比例9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硅质密实剂的添加量为0.3kg。
对比例10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硅质密实剂的添加量为2.3kg。
对比例11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未添加引气剂。
对比例12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引气剂添加量为4.8kg。
对比例13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未添加减水剂。
对比例14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3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减水剂添加量为3.3kg。
性能检测
首先,对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得到的混凝土进行抗渗性能的检测,按照GB/T5008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的逐级加压法测试混凝土标准试块的渗水深度以及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测试混凝土标准试块的氯离子渗透深度,再根据GB/T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规范检测混凝土标准试块在第7天、第28天时测得的具有100%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实施例中混凝土的检测结果如下表1所示,对比例中混凝土的检测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874916160000091
Figure BDA0002874916160000101
表2:
Figure BDA0002874916160000102
再对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混凝土按照GB/T14902-2012进行坍落度的检测,此外,再对对比例和实施例中的混凝土通过圆环法进行抗裂性能的检测,实施例中混凝土的检测结果如下表3所示,对比例中混凝土的检测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2874916160000103
Figure BDA0002874916160000111
表4:
Figure BDA0002874916160000112
参照上表1中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本申请得到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以及抗压力学性能,参照实施例3中同时添加有硅质密实剂和氯化铁防水剂以及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对比例2中仅添加有硅质密实剂,对比例3中仅添加有氯化铁防水剂,对比例4中仅添加有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对比例5中添加有硅质密实剂和氯化铁防水剂,实施例6中添加有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和硅质密实剂,对比例8中添加有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和氯化铁防水剂,参照上表1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同时添加有硅质密实剂和氯化铁防水剂的抗渗性虽然较只添加硅质密实剂或只添加有氯化铁防水剂更优,但是其提高效果较小,而将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与硅质密实剂复配使用后其抗渗性能得到较大提升,将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和氯化铁防水剂复配使用较硅质密实剂和氯化铁防水剂复配时的抗渗性能更优,但弱于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与硅质密实剂复配使用后的抗渗性能,且抗压强度也较低,将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和氯化铁防水剂以及硅质密实剂复配使用后的抗渗性能以及抗压力学强度得到大幅提升。
实施例1-2中原料中添加有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和硅质密实剂,实施例3-5中原料中添加有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和硅质密实剂以及氯化铁防水剂,实施例3-5中得到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更佳;再参照实施例3和实施例6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原料中添加有氯化铁防水剂相较于未添加氯化铁防水剂的抗渗性能更优,抗压力学性能也更佳;再参照实施例3与实施例7-10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氯化铁防水剂添加量的增大,抗渗性能逐渐增大,但是抗压强度先增大后有所降低,氯化铁防水剂添加量为0.5-2.5kg时抗渗性能和抗压强度均较优。
再参照实施例3和实施例11-12以及对比例6-7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原料中同时添加有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硅质密实剂和氯化铁防水剂的时候,随着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添加量的增大,抗渗性能增大,但是抗裂性能有所降低;再参照实施例13-14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引气剂选用松香酸钠和木质素磺酸钠复配时的抗渗性能以及抗压力学性能更优。再参照对比例11-13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原料中未添加有引气剂的时候,其抗渗性能以及混凝土的流动性均有所降低,且随着引气剂添加量的增大,抗渗性能和流动性以及抗裂性能均先增大,再随着引气剂添加量的继续增大,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逐渐降低,当引气剂添加量大于4.5kg的时候,抗裂性能差;再参照实施例3和对比例13和对比例14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减水剂的添加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综上,混凝土中原料中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以及硅质密实剂和氯化铁防水剂的添加相互协同复配,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抗渗性能,引气剂的添加也有助于提高抗渗性以及流动性,减水剂的天界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的,但是减水剂添加量过大时流动性有所降低,且抗裂性能降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
水泥200-350份、砂400-550份、碎石620-780份、粉煤灰58-80份、聚丙烯纤维65-98份和水80-100份,还包括减水剂1-3份、引气剂2-4.5份、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15-25份和硅质密实剂0.5-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该混凝土还包括0.5-2.5重量份氯化铁防水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该混凝土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
水泥265-305份、砂455- 480份、碎石620-780份、粉煤灰61-72份、聚丙烯纤维72-83份和水85-92份,还包括减水剂1.5-2.5份、引气剂3.1-3.9份、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18-22份和硅质密实剂0.8-1.5份以及氯化铁防水剂0.8-1.5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该混凝土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
水泥285份、砂460份、碎石690份、粉煤灰65份、聚丙烯纤维75份和水88份,还包括减水剂2份、引气剂3.5份、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20份和硅质密实剂1.2份以及氯化铁防水剂1.3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10-14mm,直径为16-2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42.5R硅酸盐水泥;所述砂为系数模度为2.5-3.0之间的中粗河砂,碎石选用粒径为5-20mm的连续粒级的碎石,所述粉煤灰为FⅡ级粉煤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剂选用质量比为1:(1-2)的松香酸钠以及木质素磺酸钠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选用聚羧酸减水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砂、碎石和粉煤灰以及引气剂和硅质密实剂进行搅拌混合,然后加入水泥和聚丙烯纤维,搅拌混合,得到干料混合物;
将减水剂和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以及水混合,加入干料混合物,搅拌,即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将减水剂与水性聚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以及水混合时,还添加有0.5-2.5重量份氯化铁防水剂。
CN202011626214.1A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27238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6214.1A CN112723825A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6214.1A CN112723825A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3825A true CN112723825A (zh) 2021-04-30

Family

ID=75609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6214.1A Pending CN112723825A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2382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1685A (zh) * 2021-07-28 2021-10-15 太原鸿鑫景泰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抗硫酸盐、氯盐腐蚀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49833A (zh) * 2022-12-30 2023-03-28 陕西汇丰高性能粉体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6962A (zh) * 2018-07-26 2018-12-14 上海石化安东混凝土有限公司 抗渗防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6962A (zh) * 2018-07-26 2018-12-14 上海石化安东混凝土有限公司 抗渗防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环保专业管理委员会等: "《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材(第四版) 综合类法规和标准》", 31 March 2017,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冷发光等: "《混凝土耐久性及其检验评价方法》", 30 April 2012,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张巨松主编: "《混凝土学》", 31 December 2013,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林启昭: "《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30 April 1988, 中国铁道出版社 *
沈春林: "《防水堵漏工程技术手册》", 31 May 2010,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1685A (zh) * 2021-07-28 2021-10-15 太原鸿鑫景泰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抗硫酸盐、氯盐腐蚀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49833A (zh) * 2022-12-30 2023-03-28 陕西汇丰高性能粉体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49833B (zh) * 2022-12-30 2023-12-08 陕西汇丰高性能粉体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95955B (zh) 一种抗渗抗冻融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09775A (zh) 一种自密实自防水混凝土
CN109678430B (zh) 管廊箱涵用高强抗渗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A2944599C (en) Concrete materials with modified rheology,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es thereof
CN110668750B (zh) 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用高抗渗补偿收缩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20126B (zh) 一种地基加固的灌浆材料
CN107032734A (zh) 一种纳米改性高抗渗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AU2006257360A1 (en) Providing freezing and thawing resistance to cementitious compositions
CN113292289B (zh) 一种抗冻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72084A (zh) 一种无机-有机复合注浆材料
KR101343803B1 (ko) 고로슬래그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654568B1 (ko) 조강형 숏크리트 조성물
CN113121173B (zh) 一种抗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23825A (zh)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70821A (zh) 一种高性能纤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98333A (zh) 一种改性注浆材料
CN111662053A (zh)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08880A (zh) 一种玄武岩纤维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30343A (zh) 一种轨道交通吸声隔音防火轻质透水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1978036B (zh) 一种c50级海洋高性能混凝土
CN113860821A (zh) 一种绿色环保型轻集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48067B (zh) 一种用于大型桥梁支座的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72085A (zh) 一种新型注浆材料
CN115636641A (zh) 一种高抗渗氧化石墨烯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3076B (zh) 一种隧道用高性能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