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8828B - 一种家用易腐垃圾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家用易腐垃圾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8828B
CN112718828B CN202110102746.3A CN202110102746A CN112718828B CN 112718828 B CN112718828 B CN 112718828B CN 202110102746 A CN202110102746 A CN 202110102746A CN 112718828 B CN112718828 B CN 1127188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ation
base body
deodorization
exhaus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027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18828A (zh
Inventor
徐坚麟
付源
洪宗虎
艾亮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Nan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an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an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an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0274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88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8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8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8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8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用易腐垃圾处理装置,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本装置包括:水解装置,用于对易腐垃圾水解,除臭装置,用于对垃圾水解过程中产生臭气进行除臭,除臭装置通过第一气体输送管与水解装置连通,除臭装置和水解装置分别与工控机连接,水解装置水解获得的水体通过排污管排出,且排污管出水口与排污管道连通,除臭装置净化后的气体通过排气管排出,且排气管与排污管连通。本装置实现了对家庭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对易腐垃圾减量率达到99%以上,使易腐垃圾处理成污水,且垃圾处理过程无臭气排出,无二次污染和噪音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家用易腐垃圾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用易腐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餐厨垃圾处理方法,一般依靠机械处理,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
(1)简单的粉碎,无法回收再利用
通过机械设备对垃圾进行“消灭处理”,比如粉碎成匀浆后直排下水道,或者脱水处理后进行焚烧处理。垃圾焚烧机也是以消灭垃圾为目的,由于餐厨垃圾有机质含量比较高,因此,脱水烘干后的垃圾容易燃烧,在特殊的设备中能充分燃烧,有效消除餐厨垃圾,不过该类型的设备会产生大量烟尘,而且也不符合垃圾资源化、再循环的原则。
(2)大型化,无法用于平时生活
目前,国内的能有效处理餐厨垃圾的设备都为大型的设备,无法用于平时的日常生活,且大型化的设备需要将垃圾集中,同时也会增加运输及转运的费用,耗费人力物力。而家庭的餐厨垃圾处理器只是简单的去处理垃圾,并不能做到有效彻底的处理餐厨垃圾。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也不断增长,截至2010年,我国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80多亿吨,侵占土地面积超过5亿多平方米,全国660个城市中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按照城镇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8-1.1kg/人·d计算,在给定的城镇化率和总人口增长率的假设前提下,我们预计2015年和2020年城市垃圾产量分别为2.60亿吨和3.23亿吨,年复合增长速度达到3.28%。面对迅速增长的城市垃圾,垃圾清运能力增速严重不足。垃圾清运、处理能力低于垃圾产量,在人们日益要求环保的呼声中,其矛盾不断显现。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易腐垃圾处理装置,实现对家庭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对易腐垃圾减量率达到99%以上,使易腐垃圾处理成污水,且垃圾处理过程无臭气排出,无二次污染和噪音污染。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家用易腐垃圾处理装置,包括:
水解装置,用于对易腐垃圾水解,
除臭装置,用于对垃圾水解过程中产生臭气进行除臭,除臭装置通过第一气体输送管与水解装置连通,除臭装置和水解装置分别与工控机连接,
其中,水解装置水解获得的水体通过排污管排出,且排污管出水口与排污管道连通,除臭装置净化后的气体通过排气管排出,且排气管与排污管连通。水解装置的垃圾进料口通过管体连通水槽。
本发明通过水解装置对家庭生活中产生的餐厨中的易腐垃圾进行水解处理,配合水解菌剂在水解装置内与易腐垃圾的作用来实现家庭易腐垃圾减量率达到99%以上,使易腐垃圾处理成污水,这样对于居民来说,厨房的餐厨垃圾堵塞下水道的几率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减少了底板清洗、垃圾桶清洗频率,且餐厨垃圾的减少可减少小区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改善小区环境,对于垃圾水解过程中所产生的气味,本案通过设计除臭装置来对气味净化,避免家庭使用本装置过程中,装置附近存在异味,以及降低或避免垃圾处理产生的气味对家庭空气环境造成污染,且本案的垃圾处理装置优选设置在家庭厨房内水槽下方,这样能够较为方便的收集处理餐厨垃圾,且水槽下方一般安装有隔门,能够较好的利用,来降低环境噪音,对于装置将易腐垃圾水解后,本案能够通过排污管将水解产生的污水排放至家用的排污管道内,无需额外处理,较为简便,且垃圾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也通过排气管送入排污管道,在气体送入排污管前经过排污管,这样对于排污管内的水体向外流出速度具有提升作用,较高流速的污水排箱排污管道内能够起到冲刷作用,避免排污管道内部堵塞问题出现,其中,排气管内设有止回阀。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除臭装置包括:
除臭基体,除臭基体内部设置中空腔室,除臭基体内底部通过水平设置的曝气隔板分隔,曝气隔板与除臭基体内底部空间形成曝气腔室,除臭基体外设有与曝气腔室连通的气泵,曝气隔板上部的除臭基体内部填充液体,曝气隔板上阵列排布曝气基体,
旋转主轴,旋转主轴设于除臭基体内部中空腔室,旋转主轴呈水平设置,旋转主轴由设置在除臭基体外的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旋转。
气泵所抽取的气体为臭氧,本案通过在除臭基体内底部设置曝气腔室来对除臭基体内部存放的液体输入臭氧,这样利用臭氧来对送入到除臭基体内的垃圾水解气体进行除臭操作,增加排出气体中的氧含量,改善家庭空气环境,且臭氧的送入能够实现对除臭基体内部气体以及液体的杀菌处理,为获得较佳的除臭效果,在曝气隔板上局部曝气基体,通过曝气基体内实现将曝气腔室内的臭氧释放到除臭基体内部空腔,且曝气基体呈阵列排布,实现臭氧在除臭基体内部曝气时的均匀分布,以及便于控制曝气频率、曝气量,对于曝气后的臭氧与液体以及液体中的垃圾臭气接触时间较为短暂,臭氧直接上浮至除臭基体内液体上方就可能短暂停留后排出除臭基体,这不利于臭氧的利用率,通过在曝气基体上部设置旋转主轴的方式来对除臭基体内上部的液体、气体形成搅动,具体的,旋转主轴旋转过程中能够较佳的实现液体中上浮的气液在水中形成旋流,促进臭氧与液体、垃圾臭气的接触时间延长,且排出液体后的气体,在旋转主轴旋转作用下,气液的交换频率能够得到增加,那么气体二次进入液体中的几率得到增加,减缓了臭氧或净化后的气体排出除臭基体的速度,并能够实现二次净化,同时,旋转主轴对于除臭基体内气液带动,能够较佳的促使除臭基体上下部温度的均衡进而实现臭氧在液体中不同深度层的作用效果均衡,解决温度对臭氧除臭、杀菌的影响问题。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曝气基体中部内设空腔,曝气基体设有与其连通的曝气连接套,曝气基体具有四个侧壁,其中一侧壁上开设有两排曝气孔,至少一排曝气孔的孔体内嵌有橡胶片,橡胶片中部开设十字形开孔;曝气基体之间相对的两侧壁面只有一侧壁面上开设曝气孔。在曝气基体内设空腔以及设计连接套来连通曝气腔室和曝气基体内部的空腔,实现将曝气腔室内的臭氧通过暴击基体释放到除臭基体内部,其中设计曝气基体为立方体结构,并将曝气孔设于曝气基体的侧面,这样来避免直接向上曝气导致曝气过快的问题,而曝气孔的设计方案采用曝气基体一个侧面进行曝气,避免曝气基体曝气量过大,更进一步的将曝气基体阵列布设使相邻的曝气基体之间具有间隔距离,但距离不会过大,在曝气过程中,从曝气基体侧面向外排出的臭氧能够与相对面的曝气基体壁面形成接触,使臭氧在相对面的曝气基体壁面上形成扩散,而解决曝气过程中气体直接团聚向上在水中停留时间过短的问题,且臭氧在相对面的曝气基体壁面上扩散能够促使部分臭氧向曝气基体下方移动来带动连接套附近介质的流动,实现臭氧在曝气范围内的分布均匀以及保证曝气空间内流体的流动均衡,设有的两排曝气孔能够在曝气过程中形成同一侧面的多路径气流保证曝气均衡,而上下两排的曝气孔,其中一排曝气孔增设的橡胶片来减缓排出臭氧的流速,以此实现上下形成两股不同流速的臭氧气流,在臭氧气流与相邻的曝气基体壁面冲击形成扩散时,流速较快的气流首先冲击壁面,而流速较低的气流冲击壁面速度慢于前者,进而对前者冲击壁面后向上的气流起到截留以及二次冲散作用,使臭氧在液体中的分布效果得到提升以及垃圾臭气中的可溶性物质的有效溶解或阻挡垃圾臭气中的颗粒物向上浮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曝气连接套底部与曝气隔板下方的曝气腔室连通,曝气连接套下端直径向上渐缩。曝气连接套与曝气隔板的连通用于实现将曝气腔室内的臭氧送入到除臭基体内,而曝气连接套下端直径向上渐缩的方案能够促使经过曝气连接套向上流动的流通范围渐缩,进而气压的增大能够促进进入到曝气基体内的气流流速的提升,以此实现从曝气基体排出的气流与相邻曝气基体壁面冲击后抽气所形成的扩散范围提升。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除臭基体上部设有排气基体,排气基体为上下贯通的圆柱套,排气基体设有与其同轴的排气滤板,排气滤板侧壁与排气基体内壁连接,排气滤板上部中心处设有能够旋转的转动轴,转动轴侧边环绕设置旋转叶片,旋转叶片与转动轴轴线倾斜设置。在除臭基体上方设计的排气基体外部连通排气管,排气基体的设计用于实现将易腐垃圾处理过程中所产生并由除臭基体净化后的气体排出,排气基体设于除臭基体上部能够对净化完成的气体排出而防止未净化的气体排出,保证厨房环境下的空气质量,而且在气体从排气基体向外排出过程中,利用向外排出的气流来驱使旋转叶片相对转动轴的旋转,进而排出的气流能够形成一定的旋转气流,这样进入到外界空气的气体能够利用旋流来快速吸聚外界空气,以此实现短时间内与外界空气混合并稀释,且排出气流的噪音量也能够相对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旋转主轴上环绕布设有搅动板组,搅动板组包括:第一搅动板体,第一搅动板体上设有与其十字插接的第二搅动板体。在旋转主轴旋转过程中其带动的搅动板组能够较佳的实现液体中上浮的气液在水中形成旋流,促进臭氧与液体、垃圾臭气的接触时间延长,且排出液体后的气体,在旋转主轴旋转作用下,气液的交换频率能够得到增加,那么气体二次进入液体中的几率得到增加,减缓了臭氧或净化后的气体排出除臭基体的速度,并能够实现二次净化,同时,旋转主轴对于除臭基体内气液带动,能够较佳的促使除臭基体上下部温度的均衡进而实现臭氧在液体中不同深度层的作用效果均衡,解决温度对臭氧除臭、杀菌的影响问题,其中,搅拌板组的第一搅动板体和第二搅动板体呈十字交错设计方式对于液体的搅动效果能够得到较好的提升且在液体中可能存在的气泡而言的破碎效果能够得到较佳的提升,以此来实现液体中气泡的破碎实现臭氧或垃圾臭气与液体的混合,提升液体对垃圾臭气中的颗粒物截留以及可溶性物质的溶解,更加的臭氧能够较好的起到除臭和杀菌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曝气基体上部设有排气管组,排气管组设于旋转主轴下方,排气管组与第一气体输送管连通,排气管组的贯通下方均布排气套管。排气管组的设计用于实现将垃圾臭气较为均匀的输送到除臭基体内底部,且排气管组的出气口方向均设置在排气管组下方的排气套管方向,这样垃圾臭气出气气流方向与曝气基体曝气所形成的向上臭氧能够形成一定的对冲,在液体中中形成混流,臭氧与垃圾臭气的接触量得到增加且两气体在液体中的停留时间得到增大,在对冲过程中部分液体的气体溶解度也能够相应的变化,实现液体中残留气体量减少。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排气管组由横纵交错连通的管体组成,排气管组两侧通过弹性绳体与除臭基体内壁连接。排气管组横纵交错的设置能够实现排气均布,而弹性绳体的设计方案能够实现空子排气组件在排气时,排气管组在液体中的上下浮动范围,避免排气管组与上下的曝气基体或旋转主轴发生接触,以此实现控制排气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水解装置对家庭生活中产生的餐厨中的易腐垃圾进行水解处理,配合水解菌剂在水解装置内与易腐垃圾的作用来实现家庭易腐垃圾减量率达到99%以上,使易腐垃圾处理成污水,这样对于居民来说,厨房的餐厨垃圾堵塞下水道的几率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减少了底板清洗、垃圾桶清洗频率,且餐厨垃圾的减少可减少小区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改善小区环境,对于垃圾水解过程中所产生的气味,本案通过设计除臭装置来对气味净化,避免家庭使用本装置过程中,装置附近存在异味,以及降低或避免垃圾处理产生的气味对家庭空气环境造成污染,且本案的垃圾处理装置优选设置在家庭厨房内水槽下方,这样能够较为方便的收集处理餐厨垃圾,且水槽下方一般安装有隔门,能够较好的利用,来降低环境噪音,对于装置将易腐垃圾水解后,本案能够通过排污管将水解产生的污水排放至家用的排污管道内,无需额外处理,较为简便,且垃圾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也通过排气管送入排污管道,在气体送入排污管前经过排污管,这样对于排污管内的水体向外流出速度具有提升作用,较高流速的污水排箱排污管道内能够起到冲刷作用,避免排污管道内部堵塞问题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水解装置示意图;
图2为水解装置、除臭装置与工控机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家用易腐垃圾处理装置与家庭用水槽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4为除臭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排气基体剖视图;
图6为排气基体俯视图;
图7为曝气基体在曝气隔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曝气基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曝气基体剖视图;
图10为旋转主轴示意图;
图11为搅动板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排气管组俯视图;
图13为排气管组的管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0-水解装置;110-排污管;120-排气管;130-排污管道;200-除臭装置;300-工控机;400-水槽;10-第一气体输送管;20-旋转主轴;21-第一驱动电机;22-搅动板组;23-第一搅动板体;24-第二搅动板体;30-曝气腔室;31-气泵;32-曝气隔板;40-曝气基体;41-曝气连接套;42-橡胶片;43-曝气孔;50-排气管组;51-弹性绳体;52-导流板体;53-排气套管;54-排气滤网;60-除臭基体;70-排气基体;71-旋转叶片;72-转动轴;73-排气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12所示,一种家用易腐垃圾处理装置,包括:
水解装置100,用于对易腐垃圾水解,
除臭装置200,用于对垃圾水解过程中产生臭气进行除臭,除臭装置200通过第一气体输送管10与水解装置100连通,除臭装置200和水解装置100分别与工控机300连接,
其中,水解装置100水解获得的水体通过排污管110排出,且排污管110出水口与排污管道130连通,除臭装置200净化后的气体通过排气管120排出,且排气管120与排污管110连通。水解装置100的垃圾进料口通过管体连通水槽400。
本发明通过水解装置100对家庭生活中产生的餐厨中的易腐垃圾进行水解处理,配合水解菌剂在水解装置100内与易腐垃圾的作用来实现家庭易腐垃圾减量率达到99%以上,使易腐垃圾处理成污水,这样对于居民来说,厨房的餐厨垃圾堵塞下水道的几率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减少了底板清洗、垃圾桶清洗频率,且餐厨垃圾的减少可减少小区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改善小区环境,对于垃圾水解过程中所产生的气味,本案通过设计除臭装置200来对气味净化,避免家庭使用本装置过程中,装置附近存在异味,以及降低或避免垃圾处理产生的气味对家庭空气环境造成污染,且本案的垃圾处理装置优选设置在家庭厨房内水槽下方,这样能够较为方便的收集处理餐厨垃圾,且水槽下方一般安装有隔门,能够较好的利用,来降低环境噪音,对于装置将易腐垃圾水解后,本案能够通过排污管110将水解产生的污水排放至家用的排污管道130内,无需额外处理,较为简便,且垃圾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也通过排气管120送入排污管道130,在气体送入排污管130前经过排污管110,这样对于排污管110内的水体向外流出速度具有提升作用,较高流速的污水排箱排污管道130内能够起到冲刷作用,避免排污管道130内部堵塞问题出现,其中,排气管120内设有止回阀。
除臭装置200包括:
除臭基体60,除臭基体60内部设置中空腔室,除臭基体60内底部通过水平设置的曝气隔板32分隔,曝气隔板32与除臭基体60内底部空间形成曝气腔室30,除臭基体60外设有与曝气腔室30连通的气泵31,曝气隔板32上部的除臭基体60内部填充液体,曝气隔板32上阵列排布曝气基体40,
旋转主轴20,旋转主轴20设于除臭基体60内部中空腔室,旋转主轴20呈水平设置,旋转主轴20由设置在除臭基体60外的第一驱动电机21驱动旋转。
气泵31所抽取的气体为臭氧,本案通过在除臭基体60内底部设置曝气腔室30来对除臭基体60内部存放的液体输入臭氧,这样利用臭氧来对送入到除臭基体60内的垃圾水解气体进行除臭操作,增加排出气体中的氧含量,改善家庭空气环境,且臭氧的送入能够实现对除臭基体60内部气体以及液体的杀菌处理,为获得较佳的除臭效果,在曝气隔板32上局部曝气基体40,通过曝气基体40内实现将曝气腔室30内的臭氧释放到除臭基体60内部空腔,且曝气基体40呈阵列排布,实现臭氧在除臭基体60内部曝气时的均匀分布,以及便于控制曝气频率、曝气量,对于曝气后的臭氧与液体以及液体中的垃圾臭气接触时间较为短暂,臭氧直接上浮至除臭基体60内液体上方就可能短暂停留后排出除臭基体60,这不利于臭氧的利用率,通过在曝气基体40上部设置旋转主轴20的方式来对除臭基体60内上部的液体、气体形成搅动,具体的,旋转主轴20旋转过程中能够较佳的实现液体中上浮的气液在水中形成旋流,促进臭氧与液体、垃圾臭气的接触时间延长,且排出液体后的气体,在旋转主轴20旋转作用下,气液的交换频率能够得到增加,那么气体二次进入液体中的几率得到增加,减缓了臭氧或净化后的气体排出除臭基体60的速度,并能够实现二次净化,同时,旋转主轴20对于除臭基体60内气液带动,能够较佳的促使除臭基体60上下部温度的均衡进而实现臭氧在液体中不同深度层的作用效果均衡,解决温度对臭氧除臭、杀菌的影响问题。
曝气基体40中部内设空腔,曝气基体40设有与其连通的曝气连接套41,曝气基体40具有四个侧壁,其中一侧壁上开设有两排曝气孔43,至少一排曝气孔43的孔体内嵌有橡胶片42,橡胶片42中部开设十字形开孔;曝气基体40之间相对的两侧壁面只有一侧壁面上开设曝气孔43。在曝气基体40内设空腔以及设计连接套41来连通曝气腔室30和曝气基体40内部的空腔,实现将曝气腔室30内的臭氧通过暴击基体40释放到除臭基体60内部,其中设计曝气基体40为立方体结构,并将曝气孔设于曝气基体40的侧面,这样来避免直接向上曝气导致曝气过快的问题,而曝气孔43的设计方案采用曝气基体40一个侧面进行曝气,避免曝气基体40曝气量过大,更进一步的将曝气基体40阵列布设使相邻的曝气基体40之间具有间隔距离,但距离不会过大,在曝气过程中,从曝气基体40侧面向外排出的臭氧能够与相对面的曝气基体40壁面形成接触,使臭氧在相对面的曝气基体40壁面上形成扩散,而解决曝气过程中气体直接团聚向上在水中停留时间过短的问题,且臭氧在相对面的曝气基体40壁面上扩散能够促使部分臭氧向曝气基体40下方移动来带动连接套41附近介质的流动,实现臭氧在曝气范围内的分布均匀以及保证曝气空间内流体的流动均衡,设有的两排曝气孔43能够在曝气过程中形成同一侧面的多路径气流保证曝气均衡,而上下两排的曝气孔43,其中一排曝气孔增设的橡胶片42来减缓排出臭氧的流速,以此实现上下形成两股不同流速的臭氧气流,在臭氧气流与相邻的曝气基体40壁面冲击形成扩散时,流速较快的气流首先冲击壁面,而流速较低的气流冲击壁面速度慢于前者,进而对前者冲击壁面后向上的气流起到截留以及二次冲散作用,使臭氧在液体中的分布效果得到提升以及垃圾臭气中的可溶性物质的有效溶解或阻挡垃圾臭气中的颗粒物向上浮动。
曝气连接套41底部与曝气隔板32下方的曝气腔室30连通,曝气连接套41下端直径向上渐缩。曝气连接套41与曝气隔板32的连通用于实现将曝气腔室30内的臭氧送入到除臭基体60内,而曝气连接套41下端直径向上渐缩的方案能够促使经过曝气连接套41向上流动的流通范围渐缩,进而气压的增大能够促进进入到曝气基体40内的气流流速的提升,以此实现从曝气基体40排出的气流与相邻曝气基体40壁面冲击后抽气所形成的扩散范围提升。
除臭基体60上部设有排气基体70,排气基体70为上下贯通的圆柱套,排气基体70设有与其同轴的排气滤板73,排气滤板73侧壁与排气基体70内壁连接,排气滤板73上部中心处设有能够旋转的转动轴72,转动轴72侧边环绕设置旋转叶片71,旋转叶片71与转动轴72轴线倾斜设置。在除臭基体60上方设计的排气基体70外部连通排气管120,排气基体70的设计用于实现将易腐垃圾处理过程中所产生并由除臭基体60净化后的气体排出,排气基体70设于除臭基体60上部能够对净化完成的气体排出而防止未净化的气体排出,保证厨房环境下的空气质量,而且在气体从排气基体70向外排出过程中,利用向外排出的气流来驱使旋转叶片71相对转动轴72的旋转,进而排出的气流能够形成一定的旋转气流,这样进入到外界空气的气体能够利用旋流来快速吸聚外界空气,以此实现短时间内与外界空气混合并稀释,且排出气流的噪音量也能够相对的降低。
旋转主轴20上环绕布设有搅动板组22,搅动板组22包括:第一搅动板体23,第一搅动板体23上设有与其十字插接的第二搅动板体24。在旋转主轴20旋转过程中其带动的搅动板组22能够较佳的实现液体中上浮的气液在水中形成旋流,促进臭氧与液体、垃圾臭气的接触时间延长,且排出液体后的气体,在旋转主轴20旋转作用下,气液的交换频率能够得到增加,那么气体二次进入液体中的几率得到增加,减缓了臭氧或净化后的气体排出除臭基体60的速度,并能够实现二次净化,同时,旋转主轴20对于除臭基体60内气液带动,能够较佳的促使除臭基体60上下部温度的均衡进而实现臭氧在液体中不同深度层的作用效果均衡,解决温度对臭氧除臭、杀菌的影响问题,其中,搅拌板组22的第一搅动板体23和第二搅动板体24呈十字交错设计方式对于液体的搅动效果能够得到较好的提升且在液体中可能存在的气泡而言的破碎效果能够得到较佳的提升,以此来实现液体中气泡的破碎实现臭氧或垃圾臭气与液体的混合,提升液体对垃圾臭气中的颗粒物截留以及可溶性物质的溶解,更加的臭氧能够较好的起到除臭和杀菌的效果。
曝气基体40上部设有排气管组50,排气管组50设于旋转主轴20下方,排气管组50与第一气体输送管10连通,排气管组50的贯通下方均布排气套管53。排气管组50的设计用于实现将垃圾臭气较为均匀的输送到除臭基体60内底部,且排气管组50的出气口方向均设置在排气管组50下方的排气套管53方向,这样垃圾臭气出气气流方向与曝气基体40曝气所形成的向上臭氧能够形成一定的对冲,在液体中中形成混流,臭氧与垃圾臭气的接触量得到增加且两气体在液体中的停留时间得到增大,在对冲过程中部分液体的气体溶解度也能够相应的变化,实现液体中残留气体量减少。
排气管组50由横纵交错连通的管体组成,排气管组50两侧通过弹性绳体51与除臭基体60内壁连接。排气管组50横纵交错的设置能够实现排气均布,而弹性绳体51的设计方案能够实现空子排气组件50在排气时,排气管组50在液体中的上下浮动范围,避免排气管组50与上下的曝气基体40或旋转主轴20发生接触,以此实现控制排气范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方案为:参见附图13所示,所述排气管组50内的各管体内壁具有倾斜布设的导流板体52,所述导流板体52分别间隔布设于管体内上下管壁,管体上部的导流板体52和下部的导流板体52交错布设,且管体上部的导流板体52和下部的导流板体52倾斜方向一致,管体上部的导流板体52和下部的导流板体52相邻端部具有间隔距离,所述排气套管53两端部贯通,所述排气套管53内设有用于对流经其管体介质过滤的排气滤网54。通过在排气管组50内设计上下交错设置的导流板体52的方式来实现内部流体形成上下流动,这样气流在排气管组50内流动的过程中部分气流在上下流动时其能够通过排气管组50下方的排气套管53排出,而部分气流继续在管内流动,实现管内气流向外排出均衡,解决管体局部范围内排气量过大,管组整体排气不均衡的问题,同时气流在管内的上下流动能够相对的使排气管组50形成一定的振动,对于排气管组50周围的气泡具有振碎的作用,促进液体对气体中的物质截留效果。
当然,所描述的实例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实例,并非代表全部,也非对本发明的保护限定,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专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依据本实施例的设计思路所做的同等变化,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家用易腐垃圾处理装置,包括:
水解装置(100),用于对易腐垃圾水解,
除臭装置(200),用于对垃圾水解过程中产生臭气进行除臭,所述除臭装置(200)通过第一气体输送管(10)与水解装置(100)连通,所述除臭装置(200)和水解装置(100)分别与工控机(300)连接,
其中,所述水解装置(100)水解获得的水体通过排污管(110)排出,且所述排污管(110)出水口与排污管道(130)连通,所述除臭装置(200)净化后的气体通过排气管(120)排出,且所述排气管(120)与排污管(110)连通;
所述除臭装置(200)包括:
除臭基体(60),所述除臭基体(60)内部设置中空腔室,所述除臭基体(60)内底部通过水平设置的曝气隔板(32)分隔,所述曝气隔板(32)与除臭基体(60)内底部空间形成曝气腔室(30),所述除臭基体(60)外设有与曝气腔室(30)连通的气泵(31),所述曝气隔板(32)上部的除臭基体(60)内部填充液体,所述曝气隔板(32)上阵列排布曝气基体(40),
旋转主轴(20) ,所述旋转主轴(20)设于除臭基体(60)内部中空腔室,所述旋转主轴(20)呈水平设置,所述旋转主轴(20)由设置在除臭基体(60)外的第一驱动电机(21)驱动旋转;
所述曝气基体(40)中部内设空腔,所述曝气基体(40)设有与其连通的曝气连接套(41),所述曝气基体(40)具有四个侧壁,其中一侧壁上开设有两排曝气孔(43),至少一排曝气孔(43)的孔体内嵌有橡胶片(42),所述橡胶片(42)中部开设十字形开孔;
所述曝气基体(40)之间相对的两侧壁面只有一侧壁面上开设曝气孔(43);
所述曝气连接套(41)底部与曝气隔板(32)下方的曝气腔室(30)连通,所述曝气连接套(41)下端直径向上渐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易腐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除臭基体(60)上部设有排气基体(70),所述排气基体(70)为上下贯通的圆柱套,所述排气基体(70)设有与其同轴的排气滤板(73),所述排气滤板(73)侧壁与排气基体(70)内壁连接,所述排气滤板(73)上部中心处设有能够旋转的转动轴(72) ,所述转动轴(72)侧边环绕设置旋转叶片(71),所述旋转叶片(71)与转动轴(72)轴线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家用易腐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转主轴(20)上环绕布设有搅动板组(22),所述搅动板组(22)包括:第一搅动板体(23),所述第一搅动板体(23)上设有与其十字插接的第二搅动板体(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家用易腐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曝气基体(40)上部设有排气管组(50),所述排气管组(50)设于旋转主轴(20)下方,所述排气管组(50)与第一气体输送管(10)连通,所述排气管组(50)的贯通下方均布排气套管(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家用易腐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排气管组(50)由横纵交错连通的管体组成,所述排气管组(50)两侧通过弹性绳体(51)与除臭基体(60)内壁连接。
CN202110102746.3A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家用易腐垃圾处理装置 Active CN1127188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2746.3A CN112718828B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家用易腐垃圾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2746.3A CN112718828B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家用易腐垃圾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8828A CN112718828A (zh) 2021-04-30
CN112718828B true CN112718828B (zh) 2021-11-23

Family

ID=75593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02746.3A Active CN112718828B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家用易腐垃圾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88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3221B (zh) * 2022-05-17 2023-06-16 上海大学 一体式湿垃圾自动收集存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57841B2 (ja) * 2000-02-09 2005-06-08 愛知電機株式会社 有機廃棄物処理装置における脱臭装置
JP2005074311A (ja) * 2003-08-29 2005-03-24 Ricoh Elemex Corp 空気清浄機および空気清浄方法
CN105780892A (zh) * 2016-03-29 2016-07-2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除臭装置和除臭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8971198B (zh) * 2018-07-13 2021-04-09 广州市朗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升处理系统产能的餐厨垃圾处理方法及水解罐
CN211620210U (zh) * 2019-11-30 2020-10-02 西安拓宇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家庭安全污水高效处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8828A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69190B2 (ja) 廃水処理法及び装置
CN101885570B (zh) 一种污泥处理方法
CN112718828B (zh) 一种家用易腐垃圾处理装置
CN105668770A (zh)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搅拌曝气装置
CN112679059B (zh) 一种污泥处理用曝气装置
CN210367373U (zh) 一种污泥好氧发酵系统
CN109694163B (zh) 一种冲厕水处理系统
CN106045209A (zh) 一种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立式一体化设备
CN207294544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1786716A (zh)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水处理系统
CN105668820A (zh) 一种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搅拌曝气机
CN113185070A (zh) 一种妇科病房冲洗治疗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8038272U (zh) 水力空化协同微碱处理生化污泥的减泥机及处理系统
CN216855823U (zh) 一种厕所污水处理装置
CN105712449A (zh) 专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水磁化曝气机
CN205999240U (zh) 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05590398U (zh)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搅拌曝气装置
CN205590397U (zh) 一种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搅拌曝气机
CN105884018A (zh) 表面涡轮曝气增氧微生物驯化设备
CN213475706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再利用装置
CN220165974U (zh) 一种微生物净化箱体
CN220098745U (zh) 一种无动力生活废水处理装置
CN216005550U (zh) 一种垃圾中转站废气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15049087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KR20180106072A (ko) 공동주택 음식물 쓰레기 처리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00 floor 2, building 2, No. 16, 18th Street, Qiant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NAN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155, building a, Hangzhou creative design center, No.102, Gen Xi'an Road, Jiangg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NAN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