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4992A - 用于车辆侧电能存储器的充电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侧电能存储器的充电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4992A
CN112714992A CN201980062712.7A CN201980062712A CN112714992A CN 112714992 A CN112714992 A CN 112714992A CN 201980062712 A CN201980062712 A CN 201980062712A CN 112714992 A CN112714992 A CN 1127149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tifier
circuit
configuration
charging circuit
smoothing capaci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27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普菲尔希夫特
M·格岑贝尔格
M·布鲁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filed Critical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2714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49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2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rters located in the vehicle
    • B60L53/2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charging conver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10/00Converter types
    • B60L2210/30AC to D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ctifier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侧电能存储器(ES)的充电电路(LS),该充电电路包括:交流端子(WA)、至少两个平滑电容器(C1、C2)、配置装置(KV)和整流器(GR)。交流端子(WA)经由整流器(GR)连接至配置装置(KV)。配置装置(KV)将整流器(GR)连接至平滑电容器(C1、C2)。配置装置(KV)被配置成将所述平滑电容器(C1、C2)任选地以并联或串联配置彼此连接。交流端子包括中性导体端子(N)。该中性导体端子经由二极管电路(DS)连接至配置装置(KV)。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侧电能存储器的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具有电力驱动的车辆(即具有纯电力驱动的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具有电能存储器,具体地具有蓄能器形式的电能存储器。为了能够用外部装置为所述存储器充电,存在具有交流连接的这种类型的车辆。提供该交流连接,以便使用来自AC电网(诸如公共供电电网)的能量为车辆充电。这类车辆也被称作"插电式(plug-in)车辆"。
一方面,出于技术原因,能量存储器必须用DC电压充电,使得需要整流,并且另一方面,在能量存储器的工作电压或额定电压与交流电压或由此产生的整流电压的电平之间的调节可为必要的。此外,还期望能够用单相或多相交流电压同样好地为车辆的能量存储器充电,以便能够通过三相电流的更高互连系数实现更短的充电时间。
除了这些要求之外,还必须考虑从电流承载容量和额定电压方面均合适的用于充电电路的半导体或其他部件的成本。特别是鉴于这些成本,任务是指出一种可行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可以使用经济的部件为车辆的能量存储器充电。
发明内容
该目标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来实现。进一步的特征、实施方案、特性和优点则由从属权利要求呈现。
本文所述的充电电路包括两个平滑电容器,这两个平滑电容器可以借助于配置装置任选地以并联或串联方式彼此连接。整流器连接至交流端子,并且因此将交流端子连接至平滑电容器(利用整流)。交流端子以及整流器可以以不同数量的(各种)相(例如单相或三相)操作。从而产生不同的互连系数(众所周知,该互连系数直接取决于所使用相的数量,即电流、相中彼此偏移的数量)。结果,由于不同的互连系数,当整流器或交流端子以不同数量的相操作时,还在平滑电容器处产生不同的电压电平。
由于平滑电容器的任选的并联或串联配置,可以经济地配置平滑电容器(即具有相对低的额定电压),并且仍根据待平滑化的电压或整流器的操作来调节并由此优化它们。在单相电压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在单相操作(对应于低整流电压)的情况下,优选地提供并联配置以便以这种方式实现高电容,而在(交流端子或整流器)多相操作并且因此与单相操作相比(整流)电压较大的情况下,使用串联配置,使得每个电容器仅经受用于平滑化的总电压的一部分。
提供二极管电路以便将交流端子的中性导体恰当地连接至每种配置。交流端子的中性导体由此连接至配置装置。配置装置自身将整流器连接至平滑电容器,并且因此连接至平滑电容器。在多相操作中,二极管电路使得交流端子的相的非对称分量被转向,并且因而用于滤波。在多相操作中,或者在串联配置中,二极管电路因而用于将不需要的分量转向。
在非对称操作中,这意味着例如在单相操作中,二极管电路用于连接中性导体作为转向器或返回导体。当交流端子中的一者、多者或全部收到交流系统的一个相、或同相的影响时,中性导体形成返回导体,如同230V交流电网的通常的、单相消费者。因此,二极管电路的二极管允许连接至(并联)连接的平滑电容器,以便完成到这些的返回传导路径(或前向传导路径)。二极管电路包括至少一个二极管,该至少一个二极管设置在中性导体端子和配置装置之间。二极管电路具体地出于此目的包括至少一个串联连接的二极管(其中串联电路与相对于中性导体端子的互连有关)。二极管电路可包括多个二极管,这些二极管从中性导体开始串联连接至配置装置。优选地,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两个二极管相对于中性导体端子在中性导体端子和配置装置之间沿相反方向(串联)连接。
中性导体端子经由上述二极管电路的连接使得平滑电容器能够分开,具体地使得即使在高电压下,也可以与最大电压低于最大整流电压的电容器一起工作。通过分成串联电路,单独的平滑电容器仅经受整流电压的一部分。因此,平滑电容器的尺寸可以针对较低额定电压或最大电压来设定,由此可以节省成本。二极管电路使得能够在没有开关的情况下连接中性导体端子。在交流端子或整流器的多相用途的情况下,连接用于分出非对称分量,而在(交流端子或整流器的单相操作)中,二极管电路用于提供配置装置(以及因此最终的能量存储端子)与单相电势之间的连接。
因此,对用于车辆侧电能存储器的充电电路进行了描述,其中充电电路包括交流端子、至少两个平滑电容器、配置装置和整流器。交流端子经由整流器连接至配置装置。配置装置将整流器连接至平滑电容器。换言之,配置装置设置在整流器和平滑电容器之间。从而,整流器经由配置装置连接至平滑电容器。配置装置被配置成将平滑电容器任选地以并联或串联配置彼此连接。从而,平滑电容器以此种方式连接至配置装置:在第一开关状态下,平滑电容器彼此并联连接,并且在第二状态(对应于串联配置)下,它们彼此串联连接。
交流端子包括中性导体端子。该交流端子经由二极管电路连接至配置装置。从而,中性导体端子经由二极管电路连接至平滑电容器。配置装置设置在中性导体端子和平滑电容器之间。
二极管电路优选地包括多个二极管。这些二极管(可利用彼此间的开关)连接至配置装置的不同连接点。二极管电路中的一者、多者、或全部连接至中性导体端子。至少一个二极管串联连接于中性导体端子和配置装置之间,具体地连接至配置装置内的连接点。
二极管电路优选地被设计为整流电路。二极管电路此处可以包括二极管桥接电路(可呈半桥的形式),该二极管桥接电路可以包括中间点,中性导体连接在该中间点处。由二极管电路形成的整流电路可以包括交流侧(可呈连接点的形式)。该交流侧连接至中性导体端子。由二极管电路形成的整流电路可以包括直流侧,该直流侧连接至配置装置(并且因此还连接至电容器)。整流电路具体地为全波整流电路。
二级管电路可以包括至少两个二极管。不同的二极管优选地连接至不同的平滑电容器。至于中性导体端子,不同的二极管沿相反方向连接(关于前向传导方向或反向偏置方向)。两个二极管中的第一二极管可以将中性导体端子连接至平滑电容器中的第一者。至少两个二极管中的第二二极管可以将中性导体端子连接至平滑电容器中的第二者。如从中性导体端子所见,两个二极管的前向传导方向彼此相对。因此,两个半波由二极管传导,其中不同的二极管(向电容器)传导不同极性的半波。平滑电容器和二极管之间的连接产生相应的二极管到平滑电容器的串联互连。这允许同样很好地被设计用于单相和多相充电的二极管电路的特别经济的表示。
配置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关。在闭路时,该至少一个第一开关将平滑电容器彼此并联连接。因此,该至少一个第一开关建立了平滑电容器之间的并联连接。另选地,或者与此相组合,配置装置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开关,该第二开关(在闭路时)将平滑电容器彼此串联连接。从而,在闭路状态下,该至少一个第二开关将平滑电容器彼此串联连接。
优选地,配置装置包括两个第一开关和一个第二开关。两个第一开关也可以被称为串联开关元件,因为在闭路时它们将平滑电容器彼此连接于并联电路中。此外,配置装置可以包括一个第二开关,该第二开关也可以被称为串联开关元件,因为在闭路时,其将平滑电容器彼此串联连接。两个第一开关和一个第二开关(换言之,两个并联开关元件和串联开关元件)彼此串联连接,具体地连接于串联电路中。该串联电路连接至整流器的不同电势。换言之,两个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彼此连接于串联电路中,该串联电路与整流器并联连接。开关彼此连接于串联电路中,该串联电路连接至整流器的不同电势。
在串联电路的背景下,第一开关经由第二开关彼此连接。从而,第一开关包括直接连接至整流器的不同电势的端子。在这种背景下,整流器的电势是指直流电压电势,这意味着位于整流器的直流电压侧。第二开关将两个第一开关彼此连接。因为第二开关连接于第一开关之间,并且第一开关直接连接至两个电势,所以第二开关未直接连接至电势,而是经由第一开关连接至电势。整流器的电势对应于整流电压,该整流电压由交流端子处的电压和相关的互连系数产生。不同的电势具体地为正电势和负电势,然而也可以为地电势和正电势。
配置装置的开关为半导体开关,例如MOSFET。另选地,然而,配置装置的开关也可以被设计为机电开关。第一开关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关交替闭路。当第一开关闭路时,至少一个第二开关开路。在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闭路的情况下,第一开关开路。
充电电路可以进一步包括附加的二极管电路。中性导体端子通过该附加的二极管电路连接至整流器的不同电势。换言之,中性导体端子经由附加的二极管电路连接至整流器的直流电压侧。附加的二极管电路可以类似地于上述二极管电路进行设计并且连接至中性导体。与二极管电路相比,附加的二极管电路连接至整流器的电势(并且未连接至配置装置内的连接点)。配置装置自身还以其端部连接至整流器的直流电压侧处的电势的串联电路的形式提供。二极管电路连接至配置装置内的连接点(并且未连接至端部),而附加的二极管电路连接至配置装置的端部。附加的二极管电路可以被设计为整流电路。其交流侧连接至中性导体端子,而其直流侧连接至整流器的电势。附加的二极管电路可以包括至少两个二极管,这些二极管连接至整流器的(直流侧的)不同的电势。附加的二极管电路的二极管沿不同方向连接(从中性导体端子开始)(其中方向是指二极管的前向传导方向或反向偏置方向)。附加的二极管具有位于附加的二极管电路的至少两个二极管之间的连接点。中性导体端子连接至该连接点。
在单相操作中,当中性导体用作返回导体(或前向导体)时,附加的二极管电路的电流承载容量支持二极管电路。具体地,当配置装置的开关元件为半导体元件时,前向传导电压在它们之间下降。因为附加的二极管电路直接连接至整流器的电势(并且未经由配置装置的开关元件),所以附加的二极管电路的二极管解除(relieve)二极管电路的二极管。结果,当中性导体用作返回导体时,二极管电路的二极管不承载电流,或者仅部分承载电流,而附加的二极管电路实现电流传递的剩余部分。
术语“附加的二极管电路”是指(直接)连接至整流器的直流侧的二极管电路,而术语“二极管电路(没有“附加的”)”专指将中性导体端子连接至配置装置或其中间点的电路。
充电电路优选地包括控制设备,该控制设备以控制方式连接至配置装置。配置装置配备有开关。控制设备以控制方式连接至开关。在并联配置状态(对于充电控制装置)下,控制设备被设计成仅使配置装置中平滑电容器各自连接于整流器的两个不同电势之间所经由的一个或多个开关闭路。换言之,控制设备被设计成仅使配置装置中在闭路时将平滑电容器彼此并联连接(并且因此还连接至两个不同的电势)的一个或多个开关闭路。在并联配置状态下,平滑电容器中的每一者单独连接于两个不同电势之间,并且因而接收两个不同电势之间的全电势差或电压。
此外,控制装置被设计成,在(控制设备的)串联配置状态下,仅使配置装置中将平滑电容器彼此串联连接的一个或多个开关开路。控制设备被设计成,在并联配置状态下,使在串联配置状态下闭路的一个或多个开关开路。此外,控制设备被设计成,在串联配置状态下,使在并联配置状态下闭路的一个或多个开关开路。从而,控制设备被设计成使负责并联配置状态的开关和负责串联配置状态的那些开关交替闭路(或使所有开关均开路)。
控制器可以被设计成确定交流电压端子的单相以及多相占用状态。控制器另选地被设计成确定整流器的单相和多相使用状态。此外,控制设备被另选地设计成获得指示充电电路的单相或多相期望状态的信号。换言之,控制设备被设计成区分(交流端子或整流器的)单相和多相状态。此外,控制器可以被设计成在单相状态中的一者中以并联配置将平滑电容器彼此连接。此外,控制设备被设计成在多相状态中的一者中以串联配置将平滑电容器彼此连接。
控制设备可以另选地被设计成,在整流器的直流侧处存在高于预定阈值的整流电压的情况下,将平滑电容器彼此串联连接(借助于配置装置),并且在该电压不高于阈值的情况下,将平滑电容器彼此并联连接(同样借助于配置装置)。即使不是由增加的互连系数(即互连系数>1)导致的电压增加,平滑电容器也可以串联连接(从而每个电容器仅获得整流电压的一部分)。因此,控制设备可以包括比较器,该比较器将整流器的整流电压与阈值进行比较。阈值优选地低于电容器的最大电压由电容器的设计确定的预定余量。
此外,可以提供的是,充电电路包括多个直流电压转换器。这些直流电压转换器各自包括时钟开关单元和中间电路电容器。直流电压转换器中的第一者的中间电路电容器由平滑电容器中的第一者形成。直流电压转换器中的第二者的中间电路电容器被形成为平滑电容器中的第二者。因此,平滑电容器被用作不同的直流电压转换器的中间电路电容器。平滑化的开关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可控开关,具体地包括两个可控开关,其中这些开关用于元件的交替连接。例如,直流电压转换器可以包括电感器(或电容器)作为临时存储元件。每个直流电压转换器优选地包括转换器电感器,该转换器电感器连接在时钟开关单元的上游或下游。直流电压转换器可以被设计为升压型转换器、降压型转换器或同步转换器。直流电压转换器优选地以相同方式进行构造。
直流电压转换器包括连接至直流端子的端子。直流端子被配置成用于连接能量存储器(连接至充电电路)。直流电压转换器的端子此时彼此并联连接。从而,直流电压转换器在充电时并联操作,并且所递送的电流在直流端子处被叠加在一起。例如,正端子和负端子被设置为端子,其中直流电压转换器中的两者或其正电势连接于正端子处。这同样适用于负端子或地端子。
整流器可以为可控整流器。可控整流器可以直接连接至交流端子。整流器单元此处包括晶体管,然而不包括任何专用能量存储器,诸如线圈。
另选地,整流器可以为功率系数校正滤波器。该功率系数校正滤波器包括可控整流器单元,该可控整流器单元经由电感器(诸如线圈)连接至交流端子。在功率系数校正滤波器的情况下,此处的电感器形成临时能量存储器。交流端子的每个相经由其自身的(串联连接的)电感器连接至整流器单元。
可以提供一种车辆电子系统,该车辆电子系统包括充电电路和经由充电电路的直流端子连接至该车辆电子系统的能量存储器。在未提供直流电压转换器的情况下,直流端子(用于连接至能量存储器)直接结合至整流器的直流电压侧,这意味着具有中间平滑电容器处于其间的电势。
附图说明
图1示出连接至(车辆侧)能量存储器的充电电路的实施方案的一种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充电电路LS包括交流端子WA,该交流端子WA具有端子L1至L3、并且具有中性导体端子N。这些端子连接至整流器GR的交流侧。整流器GR包括具有二极管的整流器单元GE、以及连接至上游的三个电感器I1至I3(具有单独相)。电感器I1至I3将交流端子WA连接至整流器单元GE,并且具体地将交流端子的不同相端子L1至L3连接至整流器单元GE。整流器单元GE仅包括呈二极管形式或具体地呈可控晶体管的形式的整流器元件。上游连接的具有单独相的电感器I1至I3连同整流器单元形成功率系数校正滤波器,这即是整流器GR,除了整流功能之外,整流器GR还实现诸如谐波阻尼和/或功率系数校正和/或升压等功能。
整流器GR包括与交流侧相对的直流侧GS。从而,整流器GR将交流端子WA连接至一对平滑电容器C1和C2的两个单独端部。提供二极管电路DS,该二极管电路DS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这些二极管经由连接点彼此串联连接,其中中性导体端子N连接至连接点处。从该连接点向外看,二极管D1和D2连接(沿对置的前向传导方向)至配置装置KV。
配置装置KV包括两个开关S1和S3以及开关S2的串联电路。这些开关彼此串联连接。所得的串联电路连接至整流器GR的直流侧。开关S1至S3的该串联电路具体地利用一个端部连接至正电势P﹢和负电势P﹣。正电势P﹢和负电势P﹣为整流器GR或整流器GR的直流侧GS的直流电压电势。开关S1至S3的串联电路以及配置装置KV因此并联连接(利用配置装置KV的端部)至电势P﹢、P﹣。开关S2将开关S1和S3彼此连接。开关S1和S3彼此永久连接至两个电势中的一者,其中开关S1连接至正电势P﹢,并且开关S3连接至负电势P﹣。二极管D1和D2的串联电路与开关S2并联连接,这些二极管串联连接于开关S1和S3之间。
换言之,二极管电路DS与开关S2并联连接。二极管电路D2形成用于全波整流(具体地用于单相操作)的二极管电桥。二极管电路DS的二极管的连接点连接至中性导体N。开关S1和开关S2之间的连接点连接至第一平滑电容器C1。
开关S2和开关S3之间的连接点连接至第二平滑电容器C2。从而,平滑电容器C1和C2仅在S2闭路时彼此串联连接。在开关S1和S3闭路的情况下,电容器C1和C2彼此并联连接。
如果因而仅连接单相,产生为1的互连系数,并且电容器C1和C2可以彼此并联连接来增加电容。在交流端子WA与三相一起使用的情况下(其中相端子L1至L3连接至三相电流系统的不同相),产生>1的互连系数,并且电容器C1和C2通过配置装置KV串联连接。结果(由于电容器的分压),在电容器C1和C2中的每一者两端仅产生平滑化电压的一半。因此,电容器C1和C2中的每一者的尺寸可以被设定成具有低于三相操作中的最大电压的额定电压。平滑电容器优选地具有相同的(标称)电容和/或相同的额定电压。
在单相操作中,中性导体N可以连接至三相系统的对应端子,而相端子L1至L3或仅相端子L2(或同样地仅相L1和仅相L2)连接至可连接网络的一个相和相同相。为1的互连系数导致这种情况。当多于一个相端子L1至L3连接至可连接交流网络的相同相时,相关的端子L1、L2、L3相应地彼此连接。因为未使用相对于彼此相偏移的相电流,或者未连接具有相偏移的相端子,所以这也被称为单相操作。在单相操作中,端子L1、L2和L3优选地连接至相同的相(即彼此连接),使得整流器GR的所有相均可以贡献电流。
在该形式的实施方案中,平滑电容器C1和C2或整流器GR的直流电压侧直接连接至能量存储器ES、充电电路LS的直流端子GA。能量存储器ES此处不必为充电电路的一部分,但是可以为提供充电电路的车辆电子网络的另外的部件。
在例示的示例中,提供了包括两个直流电压转换器GW1、GW2的直流电压单元WE。电压转换器GW1、GW2中的每一者包括开关单元SE1、SE2。直流电压转换器的时钟开关元件设置在这些转换器以及临时能量存储器(此处仅用符号进行例示)(诸如线圈)中。从属于直流电压转换器的中间电路电容器由电容器C1和C2实现。从而,第一直流电压转换器GW1由作为中间电路电容器的电容器C1和开关单元SE1形成。直流电压转换器GW2对应地由开关单元SE2和电容器C2形成。
控制设备C以控制方式连接至开关S1至S3。此外,控制设备C可以包括输入,控制设备可以于该输入处获得关于整流器GR的活动(不同)相的数量的信号。这些信号可以为表示交流端子的占用状态的信号、表示整流器GR的活动相和相偏移相的数量、或表示执行单相或多相操作的命令的信号,其中最后提及的信号说明(不同)相的数量。在另外形式的实施方案中,控制设备C被设计成活的整流器的直流侧处的电压并且由此推导该电压是否大于阈值,以便在这种情况下提供针对(电容器C1和C2的)串联操作的配置装置KV。在该电压低于阈值的情况下,配置装置被设定成这些电容器的并联互连,以便增加电容器C1和C2的总电容。
仅示意性地示出直流电压转换器单元WE。所存在的直流电压转换器GW1、GW2或开关单元SE1、SE2彼此并联连接于输出处(这意味着在直流端子GA的那一侧处)。然而,还可设想转换器的串联连接。可以提供电传导或电隔离或绝缘的转换器作为转换器GW1、GW2。这具体地取决于直流端子GA侧处的互连。
具有二极管D3和D4的附加的二极管电路Z使得能够在配置装置KV处于并联状态时支持二极管电路DS。二极管D3和D4彼此串联连接,其中所得的连接点连接至中性导体N。二极管D3和D4之间的连接点连接至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之间的连接点。此外,二极管D3和D4连接至整流器GR的直流侧。二极管D3将中性导体端子N连接至正电势P﹢。二极管D4将中性导体端子N连接至负电势P﹣。二极管D3和D4(如同二极管D1和D2一样)相对于电势P﹣和P﹢沿反向偏置方向连接。
最后应注意的是,图1可以被视为包括充电电路LS和连接到其的能量存储器ES的车辆电子网络。能量存储器ES可以为蓄能器,具体地为基于锂的蓄能器。能量存储器ES优选地为牵引蓄能器。充电电路具体地针对至少1kW、5kW、10kW或50kW的功率进行设计。这与连接至三相系统时的功率有关。

Claims (11)

1.一种用于车辆侧电能存储器(ES)的充电电路(LS),其中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交流端子(WA)、至少两个平滑电容器(C1、C2)、配置装置(KV)和整流器(GR),所述交流端子(WA)经由所述整流器(GR)连接至所述配置装置(KV),其中所述配置装置(KV)将所述整流器(GR)连接至所述平滑电容器(C1、C2),并且被配置成将所述平滑电容器(C1、C2)任选地以并联或串联配置彼此连接,其中所述交流端子包括中性导体端子(N),所述中性导体端子(N)经由二极管电路(DS)连接至所述配置装置(KV)。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LS),其中所述二极管电路(DS)被设计为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交流侧,所述交流侧连接至所述中性导体端子(N),并且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直流侧,所述直流侧连接至所述配置装置(KV)。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电路(LS),其中所述二极管电路(DS)包括至少两个二极管(D1、D2),其中至少第一二极管(D1)将所述中性导体端子(N)连接至所述平滑电容器中的第一者(C1),并且其中至少第二二极管(D2)将所述中性导体端子(N)连接至所述平滑电容器中的第二者(C2)。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LS),其中所述配置装置(KV)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关(S1、S3),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关以此种方式设置于所述配置装置(KV)中:当闭路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关将所述平滑电容器(C1、C2)彼此并联连接,并且所述配置装置(KV)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开关(S2),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关以此种方式设置在所述配置装置(KV)中:当闭路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关将所述平滑电容器(C1、C2)彼此串联连接。
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电路(LS),其中所述配置装置(KV)包括两个第一开关(S1、S3)和第二开关(S2),这些开关彼此连接在串联电路中,所述串联电路连接至所述整流器(GR)的不同电势(P﹢、P﹣),其中所述第一开关(S1、S3)在所述串联电路内经由所述第二开关彼此连接。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LS),进一步包括附加的二极管电路(Z),所述中性导体端子(N)经由所述附加的二极管电路连接至所述整流器(GR)的不同电势。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LS),进一步包括控制设备(C),所述控制设备以控制方式连接至所述配置装置(KV),其中所述配置装置(KV)配置有开关(S1-S3),并且所述控制设备(C)被设计成:
(i)在并联配置状态下,仅使所述配置装置(KV)的一个或多个开关(S1、S3)闭路,所述平滑电容器(C1、C2)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开关各自连接在所述整流器(GR)的两个不同电势(P﹢、P﹣)之间,以及
(ii)在串联配置状态下,仅使所述配置装置(KV)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开关(S2)闭路,所述一个或多个开关将所述平滑电容器(C1、C2)串联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电路(LS),其中所述控制设备(C)被设计成确定所述交流端子(WA)的单相以及多相占用状态、确定所述整流器(GR)的单相以及多相使用状态、或获得信号,所述信号指示所述充电电路的单相或多相期望状态,其中所述控制设备(C)被设计成在单相状态中的一者下将所述平滑电容器(C1、C2)以并联配置彼此连接、并且在多相状态中的一者下将它们以串联配置彼此连接。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LS),其中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多个直流电压转换器(GW1、GW2),所述多个直流电压转换器中的每一者包括时钟开关单元(SE1、SE2)和中间电路电容器,其中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中的第一者(GW1)的所述中间电路电容器由所述平滑电容器中的第一者(C1)形成,并且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中的第二者(GW2)的所述中间电路电容器由所述平滑电容器中的第二者(C2)形成。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电路(LS),其中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GW1、GW2)包括端子,所述端子连接至直流端子(GA),所述直流端子被配置成用于连接所述能量存储器(ES),其中所述直流电压转换器(GW1、GW2)的所述端子彼此并联连接。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LS),其中所述整流器(GR)为可控整流器,所述可控整流器包括可控整流器单元(GE),所述可控整流器单元直接连接至所述交流端子(WA),或者
其中所述整流器(GR)为功率系数校正滤波器,所述功率系数校正滤波器包括可控整流器单元(GE),所述可控整流器单元经由电感器(I1-I3)连接至所述交流端子(WA)。
CN201980062712.7A 2018-09-24 2019-09-17 用于车辆侧电能存储器的充电电路 Pending CN1127149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216236.0 2018-09-24
DE102018216236.0A DE102018216236B4 (de) 2018-09-24 2018-09-24 Ladeschaltung für einen fahrzeugseitigen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
PCT/EP2019/074851 WO2020064432A1 (de) 2018-09-24 2019-09-17 Ladeschaltung für einen fahrzeugseitigen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4992A true CN112714992A (zh) 2021-04-27

Family

ID=67989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2712.7A Pending CN112714992A (zh) 2018-09-24 2019-09-17 用于车辆侧电能存储器的充电电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72305B2 (zh)
KR (1) KR102586728B1 (zh)
CN (1) CN112714992A (zh)
DE (1) DE102018216236B4 (zh)
WO (1) WO20200644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200603B3 (de) * 2019-01-17 2020-07-09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Funktionsprüfung eines Antennensystems zur Fremdmetallerkennung
DE102019215306B4 (de) * 2019-10-07 2022-06-30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Zwischenkreisschaltung und fahrzeugseitige Ladeschaltung mit Zwischenkreisschaltung
GB2591800A (en) * 2020-02-07 2021-08-11 Univ Plymouth Electrical conversion
DE102020204336B4 (de) 2020-04-03 2022-01-13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Fahrzeugseitige Hochvolt-Ladeschaltung und Fahrzeugbordnetz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0122A (en) * 1997-09-17 1999-07-27 Sansh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imited Inverter and DC power supply apparatus with inverter used therein
CN103023358A (zh) * 2012-12-17 2013-04-03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三相四线并网电压源型pwm整流器电流参考值计算方法
CN107112911A (zh) * 2014-12-22 2017-08-29 沃尔沃卡车集团 具有灵活单相输入选择的适应宽输入电压范围的三相充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58234B2 (ja) * 2006-01-17 2011-08-24 株式会社三社電機製作所 電源装置
EP2435279B1 (de) * 2010-03-30 2014-08-27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Bordnetz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steuervorrichtung für ein bordnetz
JP5429032B2 (ja) * 2010-05-07 2014-0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回路
JP2012080738A (ja) * 2010-10-06 2012-04-19 Sansha Electric Mfg Co Ltd 電源装置
EP2541755B1 (de) * 2011-06-29 2014-04-3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DE102016123924A1 (de) 2016-12-09 2018-06-14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Modulare Leistungselektronik zum Laden eines elektrisch betriebenen Fahrzeugs
DE102017208360B4 (de) * 2017-05-18 2022-01-27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Ladestation für konduktiv ladbare Fahrzeuge und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elektrischem Strom zwischen einer Ladestation und einem Fahrzeugbordnetz
WO2020242444A1 (en) * 2019-05-24 2020-12-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tegrated charger and motor control system comprising a transformer and multi-level power converters
JP7160007B2 (ja) * 2019-09-20 2022-10-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0122A (en) * 1997-09-17 1999-07-27 Sansh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imited Inverter and DC power supply apparatus with inverter used therein
CN103023358A (zh) * 2012-12-17 2013-04-03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三相四线并网电压源型pwm整流器电流参考值计算方法
CN107112911A (zh) * 2014-12-22 2017-08-29 沃尔沃卡车集团 具有灵活单相输入选择的适应宽输入电压范围的三相充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216236A1 (de) 2020-03-26
WO2020064432A1 (de) 2020-04-02
DE102018216236B4 (de) 2020-12-10
US20220041074A1 (en) 2022-02-10
KR20210062670A (ko) 2021-05-31
US11472305B2 (en) 2022-10-18
KR102586728B1 (ko) 202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37552B2 (ja) エネルギー貯蔵器を充電するための装置
US10283990B2 (en) Universal current charger
CN112714992A (zh) 用于车辆侧电能存储器的充电电路
JP6333475B2 (ja) 電気エネルギー蓄積器のための充電回路、電気駆動システム、および充電回路を作動する方法
US10926643B2 (en) Electric charger system for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
EP2605396B1 (en) A track-bound vehicle inverter
US11738653B2 (en) Integrated charger and motor control system isolated by motor
US11290007B2 (en) Device for coupling electrical grids
KR20190026845A (ko) 차량 전기 시스템, 충전 시스템, 충전소 및 전기 에너지를 송신하기 위한 방법
JP5903628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9270182B2 (en) Conversion stage, electric converter including such a conversion stage, device for converting an AC current into DC current including such a converter, terminal for recharging an electric battery including such a converter or conversion device
KR102586729B1 (ko) 차량측 전기 에너지 저장소용 충전 회로
CN112292797A (zh) 车辆侧充电电路
CN111602329A (zh) 变流器部件和这种变流器部件的半导体模块
CN112074432A (zh) 用于车辆的单相或多相交流充电的交流电压充电装置和方法
KR101865246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충방전 장치
KR102601772B1 (ko) 차량-측면 충전 디바이스
EP2221953B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CN112425025B (zh) 车辆侧充电电路
CN111315614B (zh) 包括dc/dc转换器的车辆充电器
KR20220124798A (ko) 충전 및 가열 회로 및 충전 및 가열 회로를 갖는 차량 전기 시스템
CN112243565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四臂npc转换器以及包括这种转换器的双向充电器
EP4366148A1 (en) Conver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