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4660A - 用于皮下植入到患者体内的导管的端口 - Google Patents

用于皮下植入到患者体内的导管的端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4660A
CN112714660A CN201980060053.3A CN201980060053A CN112714660A CN 112714660 A CN112714660 A CN 112714660A CN 201980060053 A CN201980060053 A CN 201980060053A CN 112714660 A CN112714660 A CN 112714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ort
assembled state
fixing
cath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00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14660B (zh
Inventor
马蒂亚斯·胡特
马丁纳·帕皮奥雷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esenius Kabi Deutschland GmbH
Original Assignee
Fresenius Kabi Deutschland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esenius Kabi Deutschland GmbH filed Critical Fresenius Kabi Deutschland GmbH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EP2019/07255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0052940A1/en
Publication of CN112714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4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4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46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皮下植入到患者体内的导管(2)的端口(1),包括壳体(10);布置在壳体(10)中以用于接纳流体的腔(110);安置在壳体(10)上并且能够被穿刺针(50)穿透以用于进入腔(110)的能够被针穿透的封闭元件(13);用于将导管(2)连接至端口(1)的连接器(12),连接器(12)具有用于接纳导管(2)的轴部分(121)和形成在该轴部分(121)中并与腔(110)流体连接的流动通道(124);以及用于将导管(2)固定在连接器(12)上的固定元件(14)。本文中的固定元件(14)包括本体部分(140)、从本体部分(140)沿固定方向(F)突出的夹持元件(142)以及形成在本体部分(140)上的至少一个锁定元件(147),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在预组装状态和组装状态下将固定元件(14)保持在壳体(10)上。

Description

用于皮下植入到患者体内的导管的端口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皮下植入到患者体内的导管的端口。
这种端口包括:壳体;腔,该腔布置在壳体中以用于接纳流体;能够被针穿透的封闭元件,该封闭元件安置在壳体上并且能够被穿刺针穿透以用于进入腔;连接件,该连接件用于将导管连接至端口;以及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用于将导管固定在连接件上。连接件包括用于接纳导管的轴部分和形成在该轴部分中并与腔流体连接的流动通道。
如例如从EP 1 675 641 B1所已知的,这种端口可以被植入到患者体内,因为该端口例如被皮下插入在患者的皮肤下面。该端口用于将医用药物、血液制品、营养流体或其他医用流体输注到患者的静脉系统或动脉系统中。借助于该端口,医用流体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以重复的方式被提供给患者。由于端口被完全地植入在患者的皮肤下面,因而使感染的风险降低,并且医用流体可以在患者不必在医院中静止不动并且端口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的情况下于较长的时间段内被施用给患者以用于治疗。
在输注期间,医用流体从封闭在壳体中的腔经由连接件被引导至与连接件连接的导管,并且经由导管被引导至患者体内的作用位置,例如被导引到患者的静脉系统或动脉系统中。本文中的导管与端口一起被植入到患者体内并且被安置在患者体内,使得医用流体可以被输送至患者体内的预定的作用位置。
端口的组装、即导管至端口的连接通常在手术期间进行,并且需要外科医生将导管安置在端口的连接件上并借助于适当的固定元件将导管固定在连接件上。在这方面,期望提供一种端口,该端口允许特别地在手术期间对于外科医生而言易于操作以将导管连接至端口,以便于组装端口以及将导管安置在该端口上。
EP 2 603 253 B1公开了一种用于将导管锁定在可植入血管接入端口上的锁定设备。该锁定设备包括夹头套筒和可锁定插入件。夹头套筒和可锁定插入件——这两者与端口分离——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以便于将导管夹持至设置在端口上的杆。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导管的端口,该端口允许特别地对于将导管连接至该端口而言易于操作。
该目的借助于包括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端口来实现。
因此,固定元件包括本体部分、从该本体部分沿着固定方向突出的夹持元件以及形成在该本体部分上的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在固定元件的预组装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与形成在壳体上的第一反向锁定元件处于形状配合式锁定接合,以将固定元件在预组装状态下保持在壳体上。在固定元件的组装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与形成在壳体上的第二反向锁定元件处于形状配合式锁定接合,以将固定元件在组装状态下相对于壳体固定。本文中的固定元件能够相对于壳体沿着固定方向移动,以用于使固定元件从预组装状态转变到组装状态中,夹持元件构造成在固定元件的组装状态下作用到导管上以将导管固定在连接件的轴部分上。
因此,固定元件在将导管安置在端口的对应的连接件上之前已经被预组装在端口的壳体上。因为固定元件被预组装在壳体上,所以固定元件在导管的组装之前不会丢失。另外,在组装期间,固定元件不需要被安置在壳体上,而是可以仅从预组装状态转变至组装状态以便于将导管固定在连接件上。
在预组装状态下,固定元件借助于一个或多个锁定元件连接至壳体,所述一个或多个锁定元件与形成在壳体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反向锁定元件处于形状配合式锁定接合。由于形状配合式锁定接合,固定元件被保持在壳体上。本文中的固定元件在壳体上处于允许易于将导管安置在端口的连接件上的位置。
为了在将导管安置在连接件上之后将导管固定在端口上,固定元件可以从固定元件的预组装状态转变到组装状态中。在组装状态下,固定元件的一个或多个锁定元件与形成在壳体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反向锁定元件处于形状配合式锁定接合,使得在组装状态下,固定元件固定地连接至壳体。本文中,在组装状态下,固定元件借助于固定元件的夹持元件作用到导管上,使得导管相对于连接件的轴部分固定并且因此相对于端口固定。
为了使固定元件从预组装状态转变至组装状态,使用者仅需要使固定元件相对于壳体沿固定方向移动。因为这可以通过简单的推动动作来实现从而不涉及特别地将固定元件安置在壳体上的附加步骤,所以使用者可以借助于单手动作将导管固定在端口上,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使得操作容易且简单,并且避免在使用期间丢失固定元件的风险。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开口,其中,轴部分被至少部分地安置在壳体的所述开口中。呈孔的形状的开口在壳体中沿着固定方向延伸,该开口具有例如大体筒形形状,并且轴部分与该开口的轴线同心地延伸。
在一个实施通过使固定元件在固定元件的预组装状态与组装状态之间移动,本文中的固定元件的夹持元件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能够在壳体的所述开口中移动。通过使夹持元件在开口中移动,夹持元件相对于轴部分移动以便于作用到安置在轴部分上的导管上。夹持元件例如可以具有筒形形状并且可以在壳体的开口内被引导,使得夹持元件能够在壳体的开口内沿着限定的运动路径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夹持元件包括夹持开口,该夹持开口沿着固定方向延伸并且接纳连接件的轴部分。因此,轴部分至少在固定元件的组装状态下到达夹持元件的夹持开口中,夹持元件绕轴部分周向地延伸并且因此周向地封围轴部分。通过使固定元件在预组装状态与组装状态之间移动,夹持元件相对于轴部分沿着固定方向轴向地移动,夹持元件的夹持开口因此相对于轴部分移位。
夹持在使固定元件从预组装状态移动至组装状态时,夹持元件有益地是刚性的并且不会弹性地变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夹持元件包括形成在夹持开口内的肩部部分。肩部部分特别地由夹持元件的突出到夹持开口中的部分形成,使得肩部部分在固定元件处于固定元件的组装状态时与导管进行接合。肩部部分特别地可以形成在夹持开口的第一加宽部分与夹持开口的第二变窄部分之间,第一加宽部分和第二变窄部分沿着固定方向相对于彼此移位,并且肩部部分轴向地形成在第一加宽部分与第二变窄部分之间。因此,肩部部分由位于夹持开口的第一加宽部分与第二变窄部分之间的过渡区域形成,肩部部分具有用于在固定元件处于组装状态时与安置在连接件上的导管相互作用的形状。
将导管夹持在连接件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轴部分包括加宽部段和轴向地邻接该加宽部段的梢部部段。本文中的轴部分的加宽部段安置在夹持开口的第一加宽部分内,并且梢部部段到达夹持开口的第二变窄部分中。通过使固定元件从预组装状态移动至组装状态,形成在夹持开口内的肩部部分朝向轴部分的形成在加宽部段与梢部部段之间的肩部区域接近,使得安置在连接件上的导管被夹持在夹持元件的肩部部分与轴部分的肩部区域之间,从而使得将导管夹持连接在连接件的轴部分上并固定在该轴部分上。以此方式,导管在固定元件处于组装状态时被固定在连接件上,使得导管不能从端口移除,至少在没有使固定元件从组装状态恢复至预组装状态的情况下不能从端口移除。
固定元件的至少一个锁定元件有益地是能够弹性变形的,使得在到达组装状态时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可以弹性地卡扣成与第二反向锁定元件接合。因此,在到达组装状态时以自动的方式建立形状配合式锁定接合。
本文中的导管至端口的连接可以是能够释放的。为此,固定元件可以被从固定元件的组装状态释放并且可以移回到预组装状态中,从而允许导管与端口断开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至少一个锁定腔,第一反向锁定元件和第二反向锁定元件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锁定腔中,以用于与固定元件的至少一个锁定元件相互作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文中的至少一个锁定元件从固定元件的本体部分沿着固定方向突出并且到达形成在壳体上的至少一个锁定腔中,以便于在固定元件的预组装状态下与第一反向锁定元件接合,并且在锁定腔的组装状态下与第二反向锁定元件接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锁定腔与壳体的接纳连接件的轴部分的开口在空间上分离。特别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壳体上可以形成有两个锁定腔,即在壳体的接纳连接件的轴部分的开口的每个侧部处各一个锁定腔。
在固定元件的组装状态下,固定元件借助于与壳体的第二反向锁定元件接合的至少一个锁定元件而固定地连接至端口的壳体。为了允许将固定元件从组装状态释放,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形成在壳体上的第二反向锁定元件包括相对于固定方向成倾斜角度延伸的倾斜面,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在固定元件的组装状态下通过沿与固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抵接倾斜面而与倾斜面接合。因为倾斜面相对于固定方向成一角度延伸,所以固定元件可以通过向该固定元件施加适当的力而被拉动离开固定元件的组装状态。本文中的倾斜面是倾斜的,使得固定元件的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可以在向固定元件施加与固定方向相反的力时沿倾斜面向上行进,使得固定元件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向固定元件施加适当的力而被释放。
为了使得将固定元件在组装状态下额外地固定至壳体,可以在固定元件上形成有额外的卡扣元件。例如,本体部分可以在相对于夹持元件的远端部处包括端部部段,例如在从夹持元件沿横向于固定方向的方向突出的腿部处包括端部部段,该端部部段包括卡扣元件,该卡扣元件在固定元件的组装状态下与形成在壳体上的反向卡扣元件接合。因此,借助于额外的卡扣元件,在固定元件与壳体之间建立了额外的形状配合式锁定连接,以便将固定元件在组装状态下紧固在壳体上。
本文中的端部部段能够相对于本体部分的其他部分弹性地变形,使得通过使端部部段的变形,卡扣元件与壳体的反向卡扣元件的接合可以被释放,以便将固定元件从固定元件的组装状态恢复至预组装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和固定元件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不透射线标记,该不透射线标记具有X射线可辨别的标记结构。不透射线标记可以例如呈由不透射线材料、例如不锈钢制造的镶嵌元件的形式。这种镶嵌元件可以例如与壳体或固定元件注射成型,其中,能够设想的是,壳体和固定元件两者各自包括这种镶嵌元件。
代替提供与壳体和/或固定元件注射成型的镶嵌元件,不透射线标记还可以通过例如借助于印刷在壳体和/或固定元件上或壳体和/或固定元件内设置不透射线材料的涂层或(嵌置)层以在壳体和/或固定元件上形成标记结构来形成。
标记结构可以例如包括字母或数字,以提供例如在X射线或CT图像中可见的标记。这样的字母或数字可以形成为正片(即,标记结构的主动地形成字母和数字的不透射线材料)或负片(即,具有形成字母或数字的切口的不透射线材料)。
当固定元件和壳体两者各自包括不透射线标记时,还能够设想通过检查固定元件和壳体的不透射线标记的相对布置来在X射线或CT图像中识别固定元件是否正确地安置在壳体上以及特别地是否处于组装状态,使得即使在端口被植入到患者体内的情况下也可以验证导管是否正确地连接至端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端口包括指示器,该指示器包括安置在壳体上的第一指示器部分和安置在固定元件上的第二指示器部分。第一指示器部分在固定元件的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第二指示器部分处于第一位置并且在固定元件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第二指示器部分处于第二位置。本文中的指示器部分有益地在端口的外部是可见的,并且因此用于向使用者在视觉上指示固定元件是否已经正确地转变至组装状态。
第一指示器部分和第二指示器部分可以各自在壳体和固定元件上分别具呈条或线的形状。在固定元件的组装状态下,第一指示器部分和第二指示器部分例如可以被带动成彼此对准,使得使用者通过视觉检查直接得知固定元件是否已经正确地转变至固定元件的组装状态。
第一指示器部分和第二指示器部分可以由壳体和固定元件各自上的适合的标记形成,所述标记就从外部对端口进行视觉检查而言对使用者是可见的。替代性地或附加地,第一指示器部分和第二指示器部分可以各自由适合的不透射线材料形成,使得第一指示器部分和第二指示器部分可以在X射线或CT图像中是可见的。
包括两个指示器部分的指示器可以安置在端口的一个侧部上。然而,还能够设想的是,在端口的每个侧部上各安置一个指示器,每个指示器包括安置在壳体上的第一指示器部分和安置在固定元件上的第二指示器部分。
有益地,例如由能够被针穿透的膜或隔膜构成的封闭元件具有相对于端口的尺寸、特别地相对于端口的高度相对较大的面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封闭元件的能够从外部进入的区域的直径与端口的高度的关系可以在1:1与1:0.8之间的范围内,因此,刺穿区域的直径等于或甚至大于端口的高度。这允许使用者通过刺穿封闭元件而容易地进入形成在端口的壳体中的腔,从而降低错过封闭元件的刺穿区域的风险。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端口具有由壳体和附接至该壳体的封闭元件限定的外部形状,其中,处于预使用状态的至少一个适配件与壳体分离并且能够附接至壳体以改变端口的外部形状,其中,端口在有附接至壳体的至少一个适配件或没有附接至壳体的至少一个适配件的情况下都是可操作的。因此,端口自身是可操作的,并且因此可以被使用并被植入到患者体内以用于药物治疗。本文中的端口的壳体限定端口的外部形状,然而端部的外部形状可以通过将一个或多个适配件附接至壳体来改变。通过使用附接至壳体的一个或多个适配件,端口的尺寸因此可以改变。端口可以在没有任何适配件的情况下使用,并且端口自身具有相当小的尺寸。通过将一个或多个适配件附接至端口的壳体,端口的尺寸可以增加,并且端口因此可以适于在特定患者体内的特殊用途。
通过设置能够附接至壳体的一个或多个适配件,提供了一种端口系统,该端口系统以能够变化的方式可以用于不同的患者。具有相当小的尺寸的端口可以通过不将任何适配件附接至壳体来提供。这种小端口可以特别地用于较小的患者。为了增加端口的尺寸,可以将一个或多个适配件附接至壳体,使得端口的外部形状被改变并且特别地适于在较大的患者中使用。
端口的外部形状特别地由最大高度、最大长度和最大宽度限定,其中,最大高度是沿着与壳体的与进入开口相反的下部面的延伸部的平面垂直的方向测量的,并且最大长度和最大宽度是沿与基板的延伸部的平面平行的方向测量的。如果壳体未附接有适配件,则本文中的端口的最大长度和最大宽度可以由下部面的延伸部限定。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适配件附接至下部面。在安装状态下,适配件优选地与下部面平行地延伸并直接地连接至下部面。因此,适配件增加了端口的高度,并且此外可以具有比下部面大的长度和/或宽度,使得端口的最大长度和/或最大宽度也被增加。
另外,能够设想的是,可以将其他适配件附接至壳体的其他面,使得端口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在壳体的其他面处被调节。
端口可以具有插入到壳体中并形成腔的插入件。插入件可以用作提供腔的镶嵌部,其中,插入件优选地由对端口中的要使用的医用流体具有抗性的材料制成,该材料例如为金属材料或陶瓷材料。本文中的连接件与由插入件形成的腔流体连接。
呈膜或隔膜形式的能够被针穿透的封闭元件用作用于将医用流体引入到端口的腔中的进入装置。为此,可以使用穿刺针来刺穿封闭元件,使得医用流体可以穿过封闭元件被填充到端口的腔中。
本文中所描述的类型的端口可以在出于输注、注射、输血、X射线介质的动力注射、或静脉血液收集的目的而需要提供静脉接入的所有应用和医学领域中使用。特别地,本文中所描述的类型的端口可以与肠胃外营养和/或疼痛治疗结合而能够用于与癌症疾病有关的注射、特别地用于化学疗法。
随后将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构思。在本文中:
图1示出了用于皮下植入到患者体内的导管的端口的实施方式的视图;
图2示出了端口的沿着纵向-竖向平面的截面图;
图3A示出了在用于将导管固定在端口的壳体上的固定元件的预组装状态下的端口的沿着水平平面的截面图;
图3B示出了在固定元件的组装状态下的图3A的截面图;
图4示出了在固定元件的组装状态下的端口的截面图;
图5示出了在固定元件的预组装状态下的端口的另一截面图;
图6示出了包括不透射线标记的端口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7A示出了这样的端口的示意图,其中,没有适配件附接至端口的壳体;
图7B示出了这样的端口,其中,端口的壳体的下部面附接有一个适配件;以及
图7C示出了附接有两个适配件的端口。
图1和图2示出了端口1的视图,该端口1具有壳体10和附接至壳体10的能够被针穿透的封闭元件13。导管2布置在壳体10上并且从端口1延伸,导管2能够借助于固定元件14固定至壳体10。
端口1可以被皮下植入到患者的皮肤下。在本文中,端口1构造成保持医用流体,该医用流体经由附接至端口1的壳体10的导管2例如通过将该医用流体引导到患者的静脉系统或动脉系统中而施用给患者。
壳体10包括彼此附接的第一壳体部分100和第二壳体部分101。在壳体部分100、101之间布置有插入件11,该插入件11限定腔110以用于提供用以保持医用流体的贮存部,并且该插入件11优选地由对将被接纳在腔110内的医用流体有抗性的材料、例如金属材料或陶瓷材料制成。
第二壳体部分101在该第二壳体部分101的顶部面处限定进入开口109,在该进入开口109中安置有呈膜元件或隔膜元件形式的封闭元件13。封闭元件13经由边缘130被夹持地固定在壳体10的壳体部分100、101之间,并且使进入开口109朝向外部密封。封闭元件13在中央部分131处可以被传送装置5的穿刺针50、例如注射器刺穿,使得医用流体可以经由穿刺针50被注入到腔110中。因此,通过封闭元件13,在端口1的植入状态下,腔110可以通过将医用流体引入到该腔110中而被重新填充,使得端口1可以在患者体内在长时间段内被使用。
端口1包括连接器12,该连接器12借助于固定部分120固定至第一壳体部分100并且到达开口102中,该开口102形成为壳体10的第一壳体部分100内的孔。连接器12具有针状形状并且形成轴部分121,该轴部分121安置在壳体10的开口102内并且构造成接纳导管2。流动通道124纵向地延伸穿过连接器12并且经由插入件11的流动开口111与形成在插入件11内的腔110流体连接。
为了将导管2连接至端口1,导管2在连接器12上安置成使得轴部分121被插入到导管2中,如可以例如从图2中观察到的。因此,导管2与腔110进行流体连接,使得来自腔110的流体可以进入导管2,或者来自导管2的流体可以进入腔110。
固定元件14包括呈前部部段形式的本体部分140、从本体部分140沿着固定方向F突出的夹持元件142。夹持元件142具有筒形形状并且被安置于形成在壳体10内的开口102内,使得通过使固定元件14相对于壳体10移动,夹持元件142可以在开口102内相对于在开口102内延伸的轴部分121移动。
夹持元件142包括夹持开口143,连接器12的轴部分121到达该夹持开口143中,如可以例如从图3A、图3B和图4以及图5中观察到的。本文中的夹持开口143具有加宽部分144和变窄部分145、肩部部分146,该肩部部分146形成于在轴向上位于加宽部分144与变窄部分145之间的过渡区域中。
夹持开口143的变窄部分145的直径大致对应于导管2的外径,如例如可以从图5中观察到的。相比之下,加宽部分144的直径较大。连接器12的轴部分121形成在夹持开口143的加宽部分144中延伸的加宽部段122。梢部部段123邻近于加宽部段122,在梢部部段123与加宽部段122之间形成有肩部区域125。梢部部段123到达夹持开口143的变窄部分145中,如可以从图5中观察到的。
固定元件14包括形成在本体部分140上并从本体部分140突出的两个锁定元件147,如可以例如从图3A、图3B中观察到的。呈锁定指形式的锁定元件147到达形成在壳体10的第一壳体部分100内的锁定腔103中,在夹持元件142的每个侧部处安置有一个锁定元件147,如可以从图3A和图3B中观察到的。
每个锁定元件147在相对于本体部分140的远端端部处包括锁定鼻部148,该锁定鼻部148用于在预组装状态下(图3A)的固定元件14与组装状态下(图3B)的固定元件14之间建立主动锁定连接。在预组装状态下(图3A),锁定元件147的锁定鼻部148各自与形成在对应的锁定腔103内的第一反向锁定元件104接合。通过使固定元件14相对于壳体10沿固定方向F移动,固定元件14从预组装状态转变成组装状态(图3B),在该组装状态中,锁定元件147的锁定鼻部148各自与形成在对应的锁定腔103内的第二反向锁定元件105进行主动锁定接合,使得在组装状态下也建立了固定元件14在壳体10上的主动锁定接合和固定。
由于锁定元件147与壳体10的主动锁定接合,已经处于预组装状态的固定元件14被保持在壳体10上,使得固定元件14不会丢失。通过使固定元件14转变成组装状态,导管2被固定在连接器12上,这是因为形成在夹持开口143内的肩部部分146接近形成在轴部分121上的梢部部段123与加宽部段122之间的肩部区域125,使得导管2被夹持在肩部部分146与肩部区域125之间,如可以从图3B中观察到的。因此,导管2被夹持在轴部分121上并且由此被固定在连接器12上。
因为固定元件14可以借助于通过使固定元件14相对于壳体10沿固定方向F移动的简单的推动动作而从该固定元件14的预组装状态转变成组装状态,因此使用者可以仅使用一只手来作用在固定元件14上,使得导管2在端口1上的固定变得容易且直观。
呈锁定指形式的锁定元件147是能够弹性变形的。当使固定元件14从预组装状态(图3A)转变成组装状态(图3B)时,锁定元件147因此弹性地变形并且与第二反向锁定元件105卡扣就位,使得在组装状态下固定元件14被固定在壳体10上。
固定元件14在端部部段141处包括卡扣元件149,该卡扣元件149在组装状态下与形成在壳体10的第一壳体部分100上的对应的反向卡扣元件106接合。另外,在第一壳体元件100上形成有锁定元件107,所述锁定元件107用以在固定元件14的组装状态下与固定元件14的本体部分140接合,如可以从鉴于图3B的图4中观察到的。因此,在组装状态下,固定元件14相对于壳体10被附加地固定并且由此相对于壳体10保持就位。
如果将导管2从端口1释放,则固定元件14可以从该固定元件14的组装状态恢复至预组装状态。为此,端部部段141可以弹性地向外移动,使得卡扣元件149与反向卡扣元件106之间的接合被释放。此外,第二反向锁定元件105各自包括倾斜面,在组装状态下,相关联的锁定元件147的锁定鼻部148与该倾斜面接合,如可以在图3B中观察到的。因为反向锁定元件是倾斜的,因此固定元件14可以通过在固定元件14上施加适当的力而恢复至预组装状态,该力使锁定鼻部148沿反向锁定元件105向上行进,使得在组装状态下的锁定元件147与反向锁定元件105之间的主动锁定接合被释放。
因此,固定元件14可以恢复至预组装状态。当固定元件14再次处于预组装状态时,导管2不再相对于连接器12被夹持并且因此可以从连接器12上拔下。
如可以例如从图5中观察到的,壳体10的第一壳体部分100在该第一壳体部分100的与封闭元件13相反的下部面处包括检查开口108,该检查开口108允许视觉上地检查端口1,以验证固定元件14是否正确地处于组装状态并且正确地将导管2固定在连接器12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端口1包括标记15,该标记15包括如图6中所示的X射线可辨别的标记结构150。在图1至图5的实施方式中,标记15由安置在壳体10上的镶嵌元件形成,该镶嵌元件例如与壳体部分100、101中的一者一起注塑成型。镶嵌元件由不透射线材料、比如不锈钢形成,并且该镶嵌元件形成可以在例如X射线或CT图像上观察到的标记结构150。
替代性地或附加地,标记15可以安置在固定元件14上。因此,标记结构150也可以设置在固定元件14上。
标记15可以由镶嵌元件形成。然而,也可以通过形成在壳体部分100、101或固定元件14中的一者的面上的适当的不透射线涂层或者通过嵌入在壳体部分100、101或固定元件14中的一者内的不透射线层来形成标记15。
标记结构150可以包括如可以在图6中观察到的字母或数字,或者可以包括提供可以例如在X射线或CT图像中观察到的信息的任何其他结构。
如可以从图1中观察到的,端口1包括由两个指示器部分160、161形成的指示器16,一个指示器部分160安置在壳体10的外侧上,并且另一指示器部分161安置在固定元件14的外侧上。指示器部分160、161用于向使用者指示固定元件14是处于该固定元件14的预组装状态(如图1中所示)还是已经被正确地转变成组装状态。在此,在组装状态下,指示器部分160、161有利地彼此对准,使得使用者通过视觉检查可以直接地观察到固定元件14是否已经正确地到达该固定元件14的组装状态。
指示器部分160、161各自可以由通过视觉检查对使用者可见的适当的颜色标记形成。另外地或替代性地,指示器部分160、161可以由不透射线材料形成,使得指示器部分160、161及它们对于彼此的相对位置也能够在X射线或CT图像中观察到。
如图1中所示,包括两个指示器部分160、161的指示器16可以仅安置在端口1的一个侧部上。然而,这种指示器16也可以安置在端口1的每个侧部上,使得端口1包括位于相反侧部上的指示器16。
如可以从例如图1中观察到的,呈膜元件或隔膜形式的封闭元件13与端口1的整体尺寸相比包括相当大的直径。封闭元件13因此提供了相对较大的进入区域,从而允许通过穿刺针50进行穿刺。例如,进入区域的直径与端口1的高度之间的比可以在1:1至1:0.8的范围内。以这种方式,借助于穿刺针50可以容易地进入端口1,从而降低错过进入区域的风险并因此降低感染或外渗的风险。
如图7A至图7C中所示,端口1可以与一个或多个适配件3、4一起使用,该适配件3、4附接至壳体10的与封闭元件13相反的下部面。适配件3、4对于端口1的操作而言没有直接的功能,但是用于改变端口1的外部形状,以便使端口1适于植入到特定患者体内的特定要求。
也就是说,端口1在未附接有适配件3的情况下具有由壳体10的下部面的延伸部限定(参见图7A)的最大宽度和最大长度L。另外,端口1具有由壳体10的高度限定的高度H。通过将一个或多个适配件3、4附接至壳体10的下部面,端口1的宽度以及长度L’、L”和高度H’、H”增大,使得端口1具有更大的整体尺寸,并且以这种方式适于例如在较大的患者中使用。
如图7A至图7C的示意图中所示,端口1可以不与适配件(图7A)、与一个适配件3(图7B)或与两个适配件3、4(图7C)结合使用,其中,还可以设想使用甚至多于两个的适配件3、4或除所示的适配件之外的其他适配件。如图7A至图7C中所示,通过将一个或多个适配件3、4附接至端口1的壳体10,端口1的外部形状可以被改变以使端口1适于在不同的患者中使用。也就是说,壳体10本身可以限定端口1的整体高度H和整体长度L,如图7A中所示。通过将一个适配件3附接至壳体10的基板12,端口1的整体高度H”和整体长度L”可以增大。通过将第二适配件4附接至第一适配件3,如图7C中所示,端口1的整体高度H”和整体长度L”可以进一步增大,使得端口1以可变的方式可以适于在不同的患者中使用。
基于本发明的构思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也可以以相当不同的方式来实现。
特别地,端口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尺寸和形状。
本文中所描述的类型的端口可以在不同应用的情况下使用,例如以允许使用植入端口进行输注、注射、输血、X射线介质的动力注射和/或静脉血液收集。本文中所述类型的端口可以特别地能够用于例如在化学疗法的情况下可能与肠胃外营养和/或疼痛治疗结合的癌症疾病的治疗。
附图标记列表
1 端口
10 壳体
100、101 壳体部分
102 开口
103 锁定腔
104、105 反向锁定元件
106 反向卡扣元件
107 锁定元件
108 检查开口
109 进入开口
11 插入件
110 腔
111 流动开口
12 连接器
120 固定部分
121 轴部分
122 加宽部段
123 梢部部段
124 流动通道
125 肩部区域(过渡区域)
13 封闭元件
130 边缘
131 中央部分
14 固定元件
140 本体部分
141 端部部段
142 夹持元件
143 夹持开口
144 加宽部分
145 变窄部分
146 肩部部分(过渡区域)
147 锁定元件
148 锁定鼻部
149 卡扣元件
15 标记
150 标记结构
16 指示器
160、161 指示器部分
2 导管
3 适配件
4 适配件
5 传送装置
50 穿刺针
F 固定方向
H、H’、H”、H1、H2 高度
L、L’、L” 长度

Claims (15)

1.一种用于皮下植入到患者体内的导管(2)的端口(1),所述端口(1)包括:
壳体(10);
腔(110),所述腔(110)布置在所述壳体(10)中以用于接纳流体;
能够被针穿透的封闭元件(13),所述封闭元件(13)安置在所述壳体(10)上,并且能够被穿刺针(50)穿透以用于进入所述腔(110);
连接器(12),所述连接器(12)用于将所述导管(2)连接至所述端口(1),所述连接器(12)具有用于接纳所述导管(2)的轴部分(121)和形成在所述轴部分(121)中并与所述腔(110)流体连接的流动通道(124);以及
固定元件(14),所述固定元件(14)用于将所述导管(2)固定在所述连接器(12)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元件(14)包括本体部分(140)、从所述本体部分(140)沿着固定方向(F)突出的夹持元件(142)以及形成在所述本体部分(140)上的至少一个锁定元件(147),
其中,在所述固定元件(14)的预组装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147)与形成在所述壳体(10)上的第一反向锁定元件(104)处于主动锁定接合,以在所述预组装状态下将所述固定元件(14)保持在所述壳体(10)上,
其中,在所述固定元件(14)的组装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147)与形成在所述壳体(10)上的第二反向锁定元件(105)处于主动锁定接合,以在所述组装状态下将所述固定元件(14)相对于所述壳体(10)固定,并且
其中,所述固定元件(14)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10)沿着所述固定方向(F)移动,以用于使所述固定元件(14)从所述预组装状态转变成所述组装状态,所述夹持元件(142)构造成在所述固定元件(14)的所述组装状态下作用到所述导管(2)上,以将所述导管(2)固定在所述连接器(12)的所述轴部分(1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开口(102),其中,所述轴部分(121)至少部分地安置在所述壳体(10)的所述开口(102)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元件(142)能够通过使所述固定元件(14)从所述预组装状态移动到所述组装状态而在所述壳体(10)的所述开口(102)中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端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元件(142)包括沿着所述固定方向(F)延伸的夹持开口(143),其中,所述轴部分(121)至少在所述固定元件(14)的所述组装状态下到达所述夹持开口(143)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元件(142)包括形成在所述夹持开口(143)内的肩部部分(146),其中,在所述固定元件(14)的所述组装状态下,所述夹持元件(142)构造成借助于所述肩部部分(146)作用到所述导管(2)上,以将所述导管(2)固定在所述连接器(12)的所述轴部分(1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开口(143)包括第一加宽部分(144)和第二变窄部分(145),其中,所述肩部部分(146)轴向地形成在所述第一加宽部分(144)与所述第二变窄部分(14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部分(121)包括加宽部段(122)和梢部部段(123),所述加宽部段(122)安置在所述夹持开口(143)的所述第一加宽部分(144)内,所述梢部部段(123)到达所述夹持开口(143)的所述第二变窄部分(145)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部分(121)包括形成在所述加宽部段(122)与所述梢部部段(123)之间的肩部区域(125),其中,在所述固定元件(14)的所述组装状态下,所述导管(2)被夹持在所述夹持元件(142)的所述肩部部分(146)与所述轴部分(121)的所述肩部区域(125)之间。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端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至少一个锁定腔(103),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147)从所述本体部分(140)沿着所述固定方向(F)突出并到达所述至少一个锁定腔(103)中。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端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向锁定元件(105)包括相对于所述固定方向(F)成倾斜角度延伸的倾斜面,所述至少一个锁定元件(147)在所述固定元件(14)的所述组装状态下沿与所述固定方向(F)指向相反的方向抵接所述倾斜面。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端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分(140)在相对于所述夹持元件(142)的远端部处包括端部部段(141),其中,所述端部部段(141)包括卡扣元件(149),所述卡扣元件(149)在所述固定元件(14)的所述组装状态下与形成在所述壳体(10)上的反向卡扣元件(107)接合。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端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和所述固定元件(14)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具有X射线可辨别的标记结构(150)的不透射线标记(15)。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端口(1),其特征在于,指示器(16)包括安置在所述壳体(10)上的第一指示器部分(160)和安置在所述固定元件(14)上的第二指示器部分(161),所述第一指示器部分(160)和所述第二指示器部分(161)在所述固定元件(14)的所述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彼此处于第一位置,并且在所述固定元件(14)的所述组装状态下相对于彼此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在视觉上指示在所述组装状态下的所述固定元件(14)与所述壳体(10)的正确附接。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端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1)具有由所述壳体(10)和附接至所述壳体(10)的所述封闭元件(13)限定的外部形状,其中,至少一个适配件(3、4)能够附接至所述壳体(10)以改变所述端口(1)的所述外部形状,其中,所述端口(1)在有或没有附接至所述壳体(10)的所述至少一个适配件(3、4)的情况下都是操作性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端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形状由最大高度(H)、最大长度(L)和最大宽度限定,其中,所述最大高度(H)是沿着与壳体(10)的与所述进入开口(109)相反的下部面的延伸平面垂直的方向测量的,并且所述最大长度(L)和所述最大宽度是沿与所述下部面的所述延伸平面平行的方向测量的。
CN201980060053.3A 2018-09-12 2019-08-23 用于皮下植入到患者体内的导管的端口 Active CN1127146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81940420 2018-09-12
EP19040420 2018-09-12
PCT/EP2019/072554 WO2020052940A1 (en) 2018-09-12 2019-08-23 Port for a catheter for subcutaneous implantation into a pati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4660A true CN112714660A (zh) 2021-04-27
CN112714660B CN112714660B (zh) 2023-07-04

Family

ID=75541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0053.3A Active CN112714660B (zh) 2018-09-12 2019-08-23 用于皮下植入到患者体内的导管的端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466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8612A (en) * 1990-10-10 1993-01-12 Strato Medical Corporation Compressible split cylinder bayonet locking device for attachment of a catheter to a fluid transfer device
EP0537892A1 (en) * 1991-08-29 1993-04-21 Bard Inc C R Implantable plural fluid cavity access port
WO1996037254A2 (en) * 1995-05-24 1996-11-28 C.R. Bard, Inc. Multiple-type catheter connection system
WO2004002555A1 (en) * 2002-06-26 2004-01-08 C.R. Bard, Inc. Connector for catheter attachment to an implantable pump
US20060264911A1 (en) * 2005-05-20 2006-11-23 Medtronic, Inc. Squeeze-actuated catheter connector and method
US20140236105A1 (en) * 2007-10-05 2014-08-21 Angiodynamics, Inc. Dual Reservoir Implantable Access Port
CN105163795A (zh) * 2013-05-03 2015-12-16 费森尤斯卡比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导液管的输液港
CN108472468A (zh) * 2015-09-04 2018-08-31 费雪派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 导管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8612A (en) * 1990-10-10 1993-01-12 Strato Medical Corporation Compressible split cylinder bayonet locking device for attachment of a catheter to a fluid transfer device
EP0537892A1 (en) * 1991-08-29 1993-04-21 Bard Inc C R Implantable plural fluid cavity access port
WO1996037254A2 (en) * 1995-05-24 1996-11-28 C.R. Bard, Inc. Multiple-type catheter connection system
WO2004002555A1 (en) * 2002-06-26 2004-01-08 C.R. Bard, Inc. Connector for catheter attachment to an implantable pump
US20060264911A1 (en) * 2005-05-20 2006-11-23 Medtronic, Inc. Squeeze-actuated catheter connector and method
US20140236105A1 (en) * 2007-10-05 2014-08-21 Angiodynamics, Inc. Dual Reservoir Implantable Access Port
CN105163795A (zh) * 2013-05-03 2015-12-16 费森尤斯卡比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导液管的输液港
CN108472468A (zh) * 2015-09-04 2018-08-31 费雪派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 导管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4660B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60602A1 (en) Infusion set for a fluid pump
US6749589B1 (en) Subcutaneous injection set for use with a reservoir that has a septum
US10729845B2 (en) Angled inserter for drug infusion
EP2155299B1 (en) Delivery device
KR20070114721A (ko) 게이트웨이 시스템
WO2004020021A2 (en) Injector for a subcutaneous infusion set
US20090069751A1 (en) Intravenous Delivery Systems
EP3849652B1 (en) Port for a catheter for subcutaneous implantation into a patient
KR200493225Y1 (ko) 주사침 방향표시부가 형성된 주사기
CN112714660B (zh) 用于皮下植入到患者体内的导管的端口
US20180214679A1 (en)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injectable access ports
US20180214680A1 (en)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injectable access ports
EP2397180B1 (en) Infusion site interface with improved tubing connection
CN111744104A (zh) 带翼针套件的固定
US6197004B1 (en) Device for fixing subcutaneous catheters
AU2002311954B2 (en) Infusion set for a fluid pump
AU2002311954A1 (en) Infusion set for a fluid pum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