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4403A - 多模融合集群系统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模融合集群系统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4403A
CN112714403A CN201911018623.0A CN201911018623A CN112714403A CN 112714403 A CN112714403 A CN 112714403A CN 201911018623 A CN201911018623 A CN 201911018623A CN 112714403 A CN112714403 A CN 112714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cluster
service
multimod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86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顾良
郄卫军
纪闻皓
王宗茹
李晓华
池连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tevi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tevi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tevi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tevi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1862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44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4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44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模融合集群系统和通信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所述系统包括:调度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和多模融合集群终端,调度台用于根据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统一ID向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发送集群业务指令;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用于将所述集群业务指令通过各模式发送给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用于在接收到集群业务指令之后,更新对应模式上的组配置信息或者更新对应模式的遥晕、遥毕或复活状态;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用于根据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统一ID发起集群业务。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屏蔽不同模式的差异,减少用户使用集群指挥调度系统的操作负担,提高专网用户执行任务的效率。

Description

多模融合集群系统和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模融合集群系统和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集群专网向公专网融合和宽窄带融合技术趋势发展,集群专网终端多模化已经成为技术必然。集群行业专网常用可用的通信模式包括:窄带PDT(Police DigitalTrunking,警用数字集群)、B-TrunC(Broadband Trunking Communication,宽带集群通信))、基于公网的PoC(Push-to-Talk Over Cellular)以及天通卫星等。
窄带PDT集群专网具有网络建设成本相对低廉、大区覆盖、语音集群功能强、技术成熟等特点。目前已建网络分布较广,以实现全国联网。
B-TrunC宽带集群支持可视组呼等集群指挥调度功能、支持现场视频回传,基于LTE技术体系,是专网热点覆盖的最佳选择。B-TrunC宽带集群网络架构基于4G体系架构,功能丰富,技术成熟,适合为融合专网提供技术支撑。
基于公网的PoC系统因为可以利用公网广域覆盖和宽带化(4G/5G)的特点,能够在非拥塞场景下为专网用户提供基于PoC技术的集群调度通讯能力。特别是随着5G公网网络的逐步部署和应用,行业用户对能够同时支持5G网络的专网集群终端的潜在需求更加显著。
天通卫星能够在比公网更广泛的地区为用户提供不依赖于当地基础设施的通讯能力,在执行抢险救灾、野外域外任务时,能够起到基础支撑作用。
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点,将其中的某几种模式进行组合,就能够更好地覆盖行业用户在所属应用场景下的大部分需求。终端智能化和网络宽带化为实现此功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现有多模集群终端一般采用多模单待工作模式。该模式存在模式切换延迟、各模式之间缺乏统一的操作机制等问题。
现有多模多待集群终端,因各模式间组配置等状态没有做一致性要求。多待终端各模式组配置受各自模式网侧配置影响,当某个模式脱网而组配置发生变化,例如动态重组时,脱网模的配置与其他在网络的配置就会产生差异。如果不对该差异进行必要的管理,会造成操作的二意性。此二意性要直到各模都完成组配置更新后才会重新一致。这种现象会造成终端在这段延迟中无法正常使用。现有多模多待终端对于上述差异状态缺乏系统的管控手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模融合集群系统和通信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模融合集群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调度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和多模融合集群终端,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包括至少两种通信模式,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包括所有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配置信息,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包括当前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配置信息,所述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统一ID与各模ID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号标识与各模的组号标识的对应关系;其中:
所述调度台,用于根据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统一ID向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发送集群业务指令;
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用于根据所述组配置信息将所述集群业务指令通过各模式发送给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
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发送的集群业务指令之后,更新对应模式上的组配置信息或者更新对应模式的遥晕、遥毕或复活状态;
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用于根据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统一ID发起集群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模融合集群通信方法,应用于多模融合集群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调度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和多模融合集群终端,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包括至少两种通信模式,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包括所有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配置信息,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包括当前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配置信息,所述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统一ID与各模ID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号标识与各模的组号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方法包括:
调度台根据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统一ID向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发送集群业务指令;
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根据所述组配置信息将所述集群业务指令通过各模式发送给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
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在接收到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发送的集群业务指令之后,更新对应模式上的组配置信息或者更新对应模式的遥晕、遥毕或复活状态;
多模融合集群终端根据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统一ID发起集群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多模融合集群通信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多模融合集群通信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模融合集群系统和通信方法,通过在网络侧和终端侧分别增加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和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管理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统一ID与各模ID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号标识与各模的组号标识的对应关系,使调度台和终端按照终端统一编号进行集群业务,不需要关心该业务通过哪个模进行发送和接收,能够屏蔽不同模式的差异,减少用户使用集群指挥调度系统的操作负担,提高专网用户执行任务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多模融合集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组配置信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动态重组业务的处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遥晕、遥毕或复活业务的处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多模融合集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多模融合集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上的组主控添加新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公网POC模动态重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B-TrunC模动态重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PDT模动态重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多模融合集群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前,首先介绍多模融合集群系统的调度方式。
一种较为理想的专网集群业务调度方式是:多模融合网络中的调度台对系统内的专网终端采用“一号”管理或者基于“人员称谓”的调度管理方式。调度台管理员和终端用户都不需要分别记住被叫终端上多模对应的不同号码。与集群指挥调度相关的各种业务以及与系统中多个模式的状态是对齐的,且用户不需要与这些具体模式进行交互,能够从系统看到当前各模式的状态。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轻用户使用专网终端的操纵复杂度,使用户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执行任务当中去。但是该方式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即:现有多模融合集群网络中,不同模式集群业务功能和性能都存在一定差异,如果没有一个对这些模式的指挥调度功能进行管理的实体,将难以实现对系统中多个模式状态的对齐操作。如果不对多模终端内同时工作的不同模式集群状态非对齐的情况进行管理,将给用户使用集群专网终端带来很多困难。
以多模终端动态重组业务为例,调度台发起对一个集群组内成员的增加或者删除操作或者改变一个终端归属的组列表等。这类动态重组操作需要对多模终端的每个模的编组情况进行修改。当多模终端采用“一号”管理或者“人员称谓”管理方式时,一次动态重组需要该终端将“公网+B-TrunC+PDT”等多个模式下的组配置全部修改完成后才能生效。而这些模式由于网络覆盖状态不同,可能无法在较短的延迟时间内完成修改,这会造成各模式的组配置不一致,这种过渡状态会造成终端组呼业务逻辑混乱,发生无法正常执行集群组呼业务的情况。如果不能对用户屏蔽这些差异,将严重增加用户使用集群指挥调度系统的操作负担。影响专网用户执行任务的效率。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多模融合集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所述系统包括:调度台11、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12、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13和多模融合集群终端14,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14包括至少两种通信模式,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12包括所有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配置信息,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13包括当前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配置信息,所述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14的统一ID与各模ID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14的组号标识与各模的组号标识的对应关系;其中:
所述调度台11,用于根据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14的统一ID向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发送集群业务指令;
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12,用于根据所述组配置信息将所述集群业务指令通过各模式发送给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13;
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13,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12发送的集群业务指令之后,更新对应模式上的组配置信息或者更新对应模式的遥晕、遥毕或复活状态;
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14,用于根据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统一ID发起集群业务。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在网络侧和终端侧分别增加一个业务代理实体:网络侧的“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和终端侧的“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将终端的“用户ID”与该终端内各模对应的ID进行隔离。调度台能够按照终端统一编号进行集群业务调度,不需要关心该呼叫通过哪个模进行发送和接收;用户能够按照多模集群终端统一编号进行集群业务呼叫,不需要关心该呼叫通过哪个模进行发送和接收。
网侧的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记录有网内所有终端的组配置信息,终端侧的业务代理实体记录有对应终端的组配置信息,组配置信息包括终端的“用户ID”与该终端内各模ID的对应关系,终端所属于的组的组号与该终端内各模所属于的组的组号的对应关系。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组配置信息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终端的统一编号即用户ID,为UE号码,终端所属于的组有:G1、G2……。终端内各模包括PDT模、B-TrunC模和PoC模,终端所属于的组与每个模所属于的组相对应,由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负责管理用户ID与各模ID的映射关系,以及终端所属于的组的组号与各模所属于的组的组号的映射关系。
网侧的“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和终端侧的“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采用预配置方式确定集群业务集合内需要进行对齐操作的业务,包括:用户号码和组号码对齐、动态重组业务条件下组信息对齐、遥晕遥毙复活操作对齐等。不在该对齐集合内的业务将通过UI和调度台提供基于各自模式的操作界面。
以动态重组中的对齐过程为例:“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将网侧组主控发来的动态重组消息进行解析,分别在“公网+B-TrunC+PDT”三个模式向“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发送相应的动态重组指令;终端“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负责终端各模式的对齐管理。对齐管理的规则包括:
先到更新规则:对于动态重组消息,当终端有一个模式无线信道条件较好,首先收到动态重组消息后,“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将更新其上的组配置,同时闭锁其他两个没有收到该消息的模式,此时,如果终端用户发起组呼,只有当前更新组配置的模可用。当其余各模的动态重组配置消息达到后,“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再将该模解锁,并将该模列入可用模式队列。此时,如果终端用户发起组呼,“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将利用对各通道可用性评估的结果,选择可用性最好的模,控制该模发起组呼。
以遥晕、遥毙或复活业务的对齐过程为例:调度台发起对终端UE的遥晕、遥毙或复活操作。网侧“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根据其记录的终端模式状态,向该终端的每个模式发送遥晕、遥毙或复活操作。终端“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负责终端各模式的对齐管理。对齐管理的规则包括:
先到更新规则:对于遥晕遥毙复活操作,当终端有一个模式无线信道条件较好,首先收到遥晕、遥毙或复活操作消息后,“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将更新终端遥晕、遥毙或复活状态;同时闭锁其他两个没有收到该消息的模式,同时通知终端进入遥晕、遥毙或复活模式。当其余各模的遥晕、遥毙或复活配置消息达到后,“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再将各模的状态设置为对应的遥晕、遥毙或复活状态。在此遥晕、遥毙或复活操作各模式对齐期间,终端一直保持对应的遥晕、遥毙或复活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模融合集群系统,通过在网络侧和终端侧分别增加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和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管理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统一ID与各模ID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号标识与各模的组号标识的对应关系,使调度台和终端按照终端统一编号进行集群业务,不需要关心该业务通过哪个模进行发送和接收,能够屏蔽不同模式的差异,减少用户使用集群指挥调度系统的操作负担,提高专网用户执行任务的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包括:
第一更新单元,用于在通过第一模式首先接收到动态重组指令后,更新所述第一模式的组配置信息;
第一闭锁单元,用于在通过第一模式首先接收到所述动态重组指令后,闭锁除所述第一模式以外的各模式的可用状态;
第二更新单元,用于在通过除所述第一模式外的任一模式接收到所述动态重组指令后,更新所述任一模式的组配置信息;
第一解锁单元,用于解锁所述任一模式的可用状态。
具体地,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动态重组业务的处理示意图。
如图3所示,当终端有一个模式无线信道条件较好,首先收到动态重组消息后,“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将更新其上的组配置,同时闭锁其他两个没有收到该消息的模式,此时,如果终端用户发起组呼,只有当前更新组配置的模可用。当其余各模的动态重组配置消息达到后,“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再将该模解锁,并将该模列入可用模式队列。此时,如果终端用户发起组呼,“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将利用对各通道可用性评估的结果,选择可用性最好的模,控制该模发起组呼。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还用于在将所述动态重组指令通过各模式发送给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之后,更新本地对应的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配置信息。
具体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将网侧组主控发来的动态重组消息进行解析,分别在“公网+B-TrunC+PDT”三个模式发送相应的动态重组指令,分别在“公网+B-TrunC+PDT”三个模式向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发送相应的动态重组指令,同时更新本地组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还包括:
第三更新单元,用于在通过第二模式首先接收到遥晕、遥毕或复活指令后,更新所述第二模式的遥晕、遥毕或复活状态;
第二闭锁单元,用于在通过第二模式首先接收到所述遥晕、遥毕或复活指令后,闭锁除所述第二模式以外的各模式的可用状态;
第四更新单元,用于在通过除所述第二模式外的任一模式接收到所述遥晕、遥毕或复活指令后,更新所述任一模式的遥晕、遥毕或复活状态;
第二解锁单元,用于解锁所述任一模式的可用状态。
具体地,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遥晕、遥毕或复活业务的处理示意图。
如图4所示,当终端有一个模式无线信道条件较好,首先收到遥晕遥毙复活操作消息后,“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将更新终端遥晕遥毙复活状态;同时闭锁其他两个没有收到该消息的模式,同时通知终端进入遥晕遥毙复活模式。当其余各模的遥晕遥毙复活配置消息达到后,“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再将各模的状态设置为相应的遥晕、遥毙或复活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还包括:
通知单元,用于在通过第二模式首先接收到所述遥晕、遥毕或复活指令后,通知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进入遥晕、遥毙或复活状态。
具体地,当终端首先收到遥晕遥毙复活操作消息后,通知终端进入遥晕遥毙复活模式。在遥晕遥毙复活操作各模式对齐期间,终端一直保对应的持遥晕遥毙复活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还用于向所述调度台提供各模式的接口,以使所述调度台进行多模融合集群业务;
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还用于向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提供各模式的接口,以使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进行多模融合集群业务。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多模融合集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所述系统包括对齐业务的处理模块和非对齐业务的处理模块。不在该对齐集合内的业务通过网侧的“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和终端侧的“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分别向调度台和用户终端UI提供接口,向用户提供服务。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多模融合集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所述系统为“公网+B-TrunC+PDT”三个模式融合,该业务代理实体负责对该终端内各模的组呼业务状态进行管理,感知和控制各模组呼业务状态对齐情况,自动优选当前可用的模式进行集群业务接收和发送,达到使用户以统一模式使用集群指挥调度功能的目的。终端用户不需要关心终端内到底有哪些模在工作。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小用户操作集群终端的工作负担,将主要精力放到执行任务上。
“多模融合集群网络”通过“业务代理实体”对现有多模终端集群指挥调度业务进行管理。以动态重组机制为例,“业务代理实体”的特点和工作机制为:
网侧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具有“映射管理”功能:该功能负责记录网内终端的“用户ID”与该终端内各模ID的对应关系,记录当前终端各模的工作状态,记录各模当前的组配置情况等信息。并根据终端工作状态对这些信息进行更新。
网侧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对该终端内各模的一致性进行监控和管理。以动态重组为例,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通过与“公网+B-TrunC+PDT”各模的网络侧设备进行交互,对这3个模式下,该终端不同模块的组配置等信息进行查询,并为更上层的“组主控”执行指挥调度业务提供模式选择等技术支撑。
具体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
(1)通过在终端侧的UI(User Interface Design)和多模Modem之间增加“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同时在网侧多模网络和“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的组主控之间增加“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将“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与“物理多模集群业务应用层”进行隔离。
(2)“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面向专网调度台调度员,以及专网终端用户提供集群应用服务。用户能够按照多模集群终端统一编号进行集群业务呼叫。不需要关心该呼叫通过哪个模进行发送和接收。终端用户能通过UI界面了解各模所处的工作状态,并对终端使用模式情况进行配置。调度台能够按照终端统一编号进行集群业务调度。不需要关心该呼叫通过哪个模进行发送和接收。调度台能通过界面了解各终端中各模所处的工作状态,并对终端使用模式情况进行配置。
(3)“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中的组主控,基于多模集群终端统一编号进行组呼业务管理和调度,例如根据多模集群终端统一编号发起单呼和组呼、发送组短消息、以及进行视频上传、视频推送、视频会商、动态重组、强插强拆、遥晕遥毙等集群功能。该组主控使用统一的“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组号码对组呼进行管理。上述终端统一编号号码和组号码在多模终端的UI侧同样供专网用户使用。
(4)网侧的“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和终端侧的“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采用预配置方式确定集群业务集合内需要进行对齐操作的业务,包括:用户号码和组号码对齐、动态重组业务条件下组信息对齐、遥晕遥毙复活操作对齐等。不在该对齐集合内的业务将通过UI和调度台提供基于各自模式的操作界面。
(5)“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需要存储“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中终端统一编号号码与“物理多模集群业务应用层”中对应终端的不同模式相对应的呼叫标识,例如:对于PoC模,需要记录该模的UserID以及发起集群业务的相关配置等信息;对于B-TrunC模,需要记录该模的UDN号(用户号),以及相关配置等信息;对于PDT模,需要记录该模的用户编号,以及语音编码和端到端加密等配置信息;
(6)“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还需要存储“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中组统一编号号码以及该组在“物理多模集群业务应用层”中与多个不同模式相对应的组号标识,例如:对于PoC模,需要记录对应该模的GroupID以及发起集群组呼业务的相关配置信息;对于B-TrunC模,需要记录该模下对应的GDN(组号)号,以及相关配置等信息;对于PDT模,需要记录该模下对应的组编号,以及该组语音编码和端到端加密等配置信息;
(7)当“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中的组主控发起组呼业务时,指令先发给“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将负责检查该组内成员在不同模式下的登记状态,根据成员登记状态控制各模式下发集群组呼建立指令。
(8)当多模终端用户通过UI选择向一个组发起组呼时,“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根据当前终端各模所处的状态,进行通道可用性评估,选择可用性最好的模,控制该模发起组呼,在该模式发起的组呼使用的组号码是由该终端“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记录的与“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中组号对应的号码。
(9)当网络侧某个模式有组呼业务请求到达,该模式将此组呼请求发送给“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该服务端根据本地存储的该模式下组号与“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上组号的映射关系,将该组呼建立请求发送给组主控,组主控根据集群业务规则决定是否建立该组呼,并完成相关操作,如果决定建立该组呼,就将建立消息发送给“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根据该组内成员在不同模式下的登记状态,控制各模式下发集群组呼建立指令。
(10)多模终端各模式收到该组呼建立消息的时延和消息流程不完全一致。终端中的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负责处理各模来的业务,并对统一组呼在不同模式到达的情况进行业务对齐处理。具体的,当B-TrunC模中g1_btrunc组的组呼建立消息到达时,“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立即通过本地映射关系查出g1_btrunc组在“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对应的组号为G1,并通知处于“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上的终端UI,有组G1的组呼到达,并为该组呼业务数据建立通道,提供给UI,以便UI继续完成向用户播放语音和视频以及相关提示的工作。如果“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组G1的组成员分布在不同的模中,例如在“公网+B-TrunC+PDT”三个模中都有组成员存在,该终端的“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在各模无线信号条件可用时,会分别收到各模发来的组呼建立请求,例如:PoC模会收到g1_poc组的组呼建立消息,而PDT模会收到g1_pdt组的组呼建立消息。“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将监控这两个模发来的组呼业务。一般的,在非加密条件下,PoC模发来的可能时该组呼的语音或者是语音+视频业务数据;PDT模发来的是该组语音。“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只向UI发送其中到达最早的一路组呼业务,当其他模式的同源业务到达时,可以做挂起处理,或者根据业务优先级算法,决定向UI发送那路业务,甚至可以考虑向UI发送多路同源组呼业务的组合。
(11)对于调度台发起的动态重组。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上的组主控添加新组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例如将“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上终端UE1加入到一个新组,新组组号为Gnew,对于“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上的组主控,就是在UE1所属组队列列表中添加新组。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公网POC模动态重组示意图。
如图8所示,网侧的“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将对“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上的组主控发来的动态重组消息进行解析,分别在“公网+B-TrunC+PDT”三个模式发送相应的动态重组指令,例如对于公网PoC模式,UE1在PoC模式下对应用户ID为ue1_poc,新加入组组号为gnew_poc,PoC Server收到该动态重组消息后,将向UE1的PoC模发送动态重组通知,同时更新本地组配置。
图9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B-TrunC模动态重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对于调度台发起的动态重组,例如将“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上终端UE1加入到一个新组,新组组号为Gnew,对于“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上的组主控,就是在UE1所属组队列列表中添加新组。
图10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PDT模动态重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对于PDT模式,UE1在PDT模式下对应用户ID为ue1_pdt,新加入组组号为gnew_pdt,PDT网侧收到该动态重组消息后,将向UE1的PDT模发送动态重组通知,同时更新本地组配置。
(12)动态重组中的对齐过程:终端“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负责终端各模式的对齐管理。对齐管理的规则包括:
先到更新规则:对于动态重组消息,当终端有一个模式无线信道条件较好,首先收到动态重组消息后,“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将更新其上的组配置,同时闭锁其他两个没有收到该消息的模式,此时,如果终端用户发起组呼,只有当前更新组配置的模可用。当其余各模的动态重组配置消息达到后,“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再将该模解锁,并将该模列入可用模式队列,此时,如果终端用户发起组呼,“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将利用对各通道可用性评估的结果,选择可用性最好的模,控制该模发起组呼。
多模终端各模式只要能与网侧建立通信,就能将组状态更新到对齐。网侧的“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负责控制预先确定集合内组呼业务的对齐,包括:用户号码和组号码对齐,动态重组业务条件下组信息对齐等。
(13)遥晕遥毙复活对齐过程:“用户集群业务应用层”上的调度台发起对终端UE1的遥晕遥毙复活操作。网侧“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根据其记录的终端模式状态,向该终端的每个模式发送遥晕遥毙复活操作。终端“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负责终端各模式的对齐管理。对齐管理的规则包括:
先到更新规则:对于遥晕遥毙复活操作,当终端有一个模式无线信道条件较好,首先收到遥晕遥毙复活操作消息后,“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将更新终端遥晕遥毙复活状态;同时闭锁其他两个没有收到该消息的模式,同时通知UI使终端进入遥晕遥毙复活模式。当其余各模的遥晕遥毙复活配置消息达到后,“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再将整个终端的状态设置为相应模式。在此遥晕遥毙复活操作各模式对齐期间,终端UI一直保持遥晕遥毙复活状态。
当多模终端有模式一直处于脱网状态时,该模式始终无法收到网侧发来的遥晕遥毙复活操作指令,“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会在应用侧锁定该模,使终端UI保持遥晕遥毙复活状态。直到该模与网侧建立通信,收到相应指令后完成状态更新到对齐。
(14)不在该对齐集合内的业务通过网侧的“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和终端侧的“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分别向调度台和用户终端UI提供接口,向用户提供服务。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模融合集群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模融合集群通信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多模融合集群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调度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和多模融合集群终端,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包括至少两种通信模式,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包括所有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配置信息,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包括当前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配置信息,所述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统一ID与各模ID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号标识与各模的组号标识的对应关系。
如图11所示,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1、调度台根据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统一ID向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发送集群业务指令;
S112、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根据所述组配置信息将所述集群业务指令通过各模式发送给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
S113、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在接收到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发送的集群业务指令之后,更新对应模式上的组配置信息或者更新对应模式的遥晕、遥毕或复活状态;
S114、多模融合集群终端根据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统一ID发起集群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模融合集群通信方法,通过调度台和终端按照终端统一编号进行集群业务,不需要关心该业务通过哪个模进行发送和接收,能够屏蔽不同模式的差异,减少用户使用集群指挥调度系统的操作负担,提高专网用户执行任务的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在接收到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发送的集群业务指令之后,更新对应模式上的组配置信息具体包括:
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在通过第一模式首先接收到动态重组指令后,更新所述第一模式的组配置信息;
在通过第一模式首先接收到所述动态重组指令后,闭锁除所述第一模式以外的各模式的可用状态;
在通过除所述第一模式外的任一模式接收到所述动态重组指令后,更新所述任一模式的组配置信息;
解锁所述任一模式的可用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包括:
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在将所述动态重组指令通过各模式发送给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之后,更新本地对应的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配置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发送的集群业务指令之后,更新对应模式的遥晕、遥毕或复活状态具体包括:
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在通过第二模式首先接收到遥晕、遥毕或复活指令后,更新所述第二模式的遥晕、遥毕或复活状态;
在通过第二模式首先接收到所述遥晕、遥毕或复活指令后,闭锁除所述第二模式以外的各模式的可用状态;
在通过除所述第二模式外的任一模式接收到所述遥晕、遥毕或复活指令后,更新所述任一模式的遥晕、遥毕或复活状态;
解锁所述任一模式的可用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在通过第二模式首先接收到所述遥晕、遥毕或复活指令后,通知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进入遥晕、遥毙或复活状态。
本实施例所述的多模融合集群通信方法应用于上述系统实施例,其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2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121、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122、存储器(memory)123和通信总线124,其中,处理器121,通信接口122,存储器123通过通信总线12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121可以调用存储器123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123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模融合集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调度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和多模融合集群终端,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包括至少两种通信模式,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包括所有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配置信息,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包括当前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配置信息,所述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统一ID与各模ID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号标识与各模的组号标识的对应关系;其中:
所述调度台,用于根据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统一ID向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发送集群业务指令;
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用于根据所述组配置信息将所述集群业务指令通过各模式发送给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
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发送的集群业务指令之后,更新对应模式上的组配置信息或者更新对应模式的遥晕、遥毕或复活状态;
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用于根据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统一ID发起集群业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融合集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包括:
第一更新单元,用于在通过第一模式首先接收到动态重组指令后,更新所述第一模式的组配置信息;
第一闭锁单元,用于在通过第一模式首先接收到所述动态重组指令后,闭锁除所述第一模式以外的各模式的可用状态;
第二更新单元,用于在通过除所述第一模式外的任一模式接收到所述动态重组指令后,更新所述任一模式的组配置信息;
第一解锁单元,用于解锁所述任一模式的可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融合集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还用于在将所述动态重组指令通过各模式发送给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之后,更新本地对应的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融合集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还包括:
第三更新单元,用于在通过第二模式首先接收到遥晕、遥毕或复活指令后,更新所述第二模式的遥晕、遥毕或复活状态;
第二闭锁单元,用于在通过第二模式首先接收到所述遥晕、遥毕或复活指令后,闭锁除所述第二模式以外的各模式的可用状态;
第四更新单元,用于在通过除所述第二模式外的任一模式接收到所述遥晕、遥毕或复活指令后,更新所述任一模式的遥晕、遥毕或复活状态;
第二解锁单元,用于解锁所述任一模式的可用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模融合集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还包括:
通知单元,用于在通过第二模式首先接收到所述遥晕、遥毕或复活指令后,通知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进入遥晕、遥毙或复活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融合集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包括PoC、B-TrunC和PDT三种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融合集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还用于向所述调度台提供各模式的接口,以使所述调度台进行多模融合集群业务;
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还用于向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提供各模式的接口,以使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进行多模融合集群业务。
8.一种多模融合集群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模融合集群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调度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和多模融合集群终端,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包括至少两种通信模式,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包括所有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配置信息,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包括当前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配置信息,所述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统一ID与各模ID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组号标识与各模的组号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方法包括:
调度台根据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统一ID向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发送集群业务指令;
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根据所述组配置信息将所述集群业务指令通过各模式发送给所述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
业务代理实体客户端在接收到所述业务代理实体服务端发送的集群业务指令之后,更新对应模式上的组配置信息或者更新对应模式的遥晕、遥毕或复活状态;
多模融合集群终端根据所述多模融合集群终端的统一ID发起集群业务。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所述多模融合集群通信方法的步骤。
10.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所述多模融合集群通信方法的步骤。
CN201911018623.0A 2019-10-24 2019-10-24 多模融合集群系统和通信方法 Pending CN1127144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8623.0A CN112714403A (zh) 2019-10-24 2019-10-24 多模融合集群系统和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8623.0A CN112714403A (zh) 2019-10-24 2019-10-24 多模融合集群系统和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4403A true CN112714403A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40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8623.0A Pending CN112714403A (zh) 2019-10-24 2019-10-24 多模融合集群系统和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44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72581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oC通信系统下的组呼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7421A (zh) * 2011-12-08 2013-06-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重组业务的实现方法及宽带数字集群系统
CN103546944A (zh) * 2013-10-17 2014-01-29 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多模接入软交换系统及具有其的多模接入通信设备
US20150087298A1 (en) * 2012-05-07 2015-03-26 Zte Corporation Broadband Digital Trunking Service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Trunking Scheduling Management Centre
CN104955001A (zh) * 2014-03-31 2015-09-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双模对讲终端及其对讲方法、通信系统
CN105592425A (zh) * 2014-10-24 2016-05-18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集群终端遥晕遥毙复活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206506712U (zh) * 2016-11-23 2017-09-19 北京坦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警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基带信号处理装置
CN107846666A (zh) * 2016-09-19 2018-03-27 大唐终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通信方法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7421A (zh) * 2011-12-08 2013-06-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重组业务的实现方法及宽带数字集群系统
US20150087298A1 (en) * 2012-05-07 2015-03-26 Zte Corporation Broadband Digital Trunking Service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Trunking Scheduling Management Centre
CN103546944A (zh) * 2013-10-17 2014-01-29 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多模接入软交换系统及具有其的多模接入通信设备
CN104955001A (zh) * 2014-03-31 2015-09-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双模对讲终端及其对讲方法、通信系统
CN105592425A (zh) * 2014-10-24 2016-05-18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集群终端遥晕遥毙复活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7846666A (zh) * 2016-09-19 2018-03-27 大唐终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通信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06506712U (zh) * 2016-11-23 2017-09-19 北京坦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警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基带信号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72581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oC通信系统下的组呼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33181B (zh) Ng-cn网络切片系统及网络切片选择方法
KR102365459B1 (ko) 중앙집중형 유닛-분산형 유닛 아키텍처에서의 통신 방법 및 통신 디바이스
US2020012058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system
CN107919969B (zh) 策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366269B (zh) 会话建立方法及设备
CN109819485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996190B (zh) 一种公专网集群融合系统组呼业务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11565404A (zh) 一种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
US11917718B2 (en) Local area network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20264440A1 (en) Network-slice control server, service server, and respective control methods thereby
US11617063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hanging associ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CPTT user and MCPTT group
CN109167670A (zh) Pfcp连接处理方法、装置、网元、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5338500A (zh) 一种数字集群lte网络中ptt pool的实现方法
CN103109502B (zh) 对毫微微小区簇接入进行负载平衡的方法和装置
CN113873005A (zh) 一种微服务集群的节点选主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04272789B (zh) 移动通信系统、呼叫处理节点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12714403A (zh) 多模融合集群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12771931B (zh) 管理电信网络中的网络业务的方法和管理网络业务的电信网络
CN114501391A (zh) 微服务业务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4513852A (zh) 服务实例部署方法、跨域互访通道建立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5325024A (zh) 自组织网络中的协调
EP387823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fully separated network slices
KR102301732B1 (ko) 네트워크 기능 제어방법 및 장치
CN110830295B (zh) 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2511403A (zh) 一种虚拟局域网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