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3776A - 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车辆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车辆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3776A
CN112713776A CN202110021569.6A CN202110021569A CN112713776A CN 112713776 A CN112713776 A CN 112713776A CN 202110021569 A CN202110021569 A CN 202110021569A CN 112713776 A CN112713776 A CN 112713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low
switch
side capacitor
isolating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215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13776B (zh
Inventor
韩炜
黄昊
陈磊敏
黄�俊
崔永生
王友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ted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ted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ted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ted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2156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37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3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3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3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37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1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dynamic converters
    • H02M3/1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dynamic converters using capacitors or batteries which are alternately charged and discharged, e.g. charged in parallel and discharged in s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车辆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DC‑DC转换器中通过控制高压隔离开关和低压隔离开关构建非同步boost电路对高压侧电容充电,当高压侧电容的电压达到第一目标电压时,闭合高压隔离开关;在DC‑DC转换器中通过控制高压隔离开关和低压隔离开关构建非同步整流buck电路对低压侧电容和高压侧电容充电,当低压侧电容和高压侧电容的电压达到第二目标电压时,闭合低压隔离开关。本申请通过构建非同步boost电路将高压侧电容充至第一目标电压,再构建非同步buck电路将高压侧电容充电至第二目标电压,从而闭合低压隔离开关,由于高压隔离开关的内侧电容已经近乎充满电,因此闭合低压隔离开关用时较短,提高了能量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车辆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动车上的直流-直流(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车辆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新能源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车辆,其包括混合动力电动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纯电动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vehicle,FCEV)等。
在新能源车中,DC-DC转换器用于连接发电系统和车载电气系统,使发电系统输出的能量可以正向从高压端到低压端进行传输,对车载电气系统进行充电,也可以反向给发电系统提供能量。
相关技术中,DC-DC转换器可包括与发电系统连接的高压隔离开关以及与车载电气系统的低压蓄电池连接的低压隔离开关,其可以切断发电系统和车载电气系统的能量传输,为了防止直接闭合高压隔离开关和低压隔离开关而产生的冲击电流,需要对其进行软开关操作。
然而,在对低压隔离开关进行软开关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构建非同步buck电路对高压隔离开关内侧的电容进行充电后,打开低压隔离开关,当发电系统的高压蓄电池的继电器未闭合时,低压隔离开关的响应时间较长,从而降低了能量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提供的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的能量传输效率较低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所述DC-DC转换器配备于车辆中,所述DC-DC转换器分别与所述车辆中的发电系统和所述车辆中的车载电气系统连接;
所述DC-DC转换器包括高压电路和低压电路,所述高压电路包括高压隔离开关和并联于所述高压电路内的高压侧电容,所述低压电路包括低压隔离开关和并联于所述低压电路内的低压侧电容;
所述高压隔离开关与所述发电系统连接,其用于切断和导通所述发电系统和所述DC-DC转换器之间的连接;
所述低压隔离开关与所述车载电气系统连接,其用于切断和导通所述车载电气系统和所述DC-DC转换器之间的连接;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DC-DC转换器中通过控制所述高压隔离开关和低压隔离开关构建非同步boost电路对高压侧电容充电,当所述高压侧电容的电压达到第一目标电压时,闭合所述高压隔离开关;
在所述DC-DC转换器中通过控制所述高压隔离开关和低压隔离开关构建非同步整流buck电路对所述低压侧电容和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当所述低压侧电容和所述高压侧电容的电压达到第二目标电压时,闭合所述低压隔离开关。
可选的,所述DC-DC转换器,还包括:
开关半桥,包括由第一开关构成的下半桥和第二开关构成的上半桥,所述开关半桥与所述充电系统中的高压蓄电池并联,所述车载电气系统中的低压蓄电池与所述下半桥并联,所述高压蓄电池的工作电压大于所述低压蓄电池的工作电压;
所述高压侧电容与所述开关半桥并联,所述低压侧电容于所述下半桥并联;
所述高压隔离开关连接于所述高压蓄电池和所述第二开关之间,所述低压隔离开关连接于所述低压蓄电池和所述第一开关之间;
所述下半桥还并联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和所述第一开关之间还连接有电感,所述电感的一端还与所述低压侧电容连接;
所述开关半桥、所述高压隔离开关和所述高压侧电容构成所述高压电路,所述下半桥、所述电感、所述低压侧电容、所述二极管和所述低压隔离开关构成所述低压电路。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DC-DC转换器中通过控制所述高压隔离开关和低压隔离开关构建非同步boost电路对高压侧电容充电,包括:
使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电感构成所述非同步boost电路,通过所述低压隔离开关和所述第一开关以斩波的方式对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
所述在所述DC-DC转换器中通过控制所述高压隔离开关和低压隔离开关构建非同步整流buck电路对所述低压侧电容和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包括:
使所述低压隔离开关、所述电感、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二极管构成所述非同步整流buck电路,通过所述低压隔离开关以斩波的方式对所述低压侧电容和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
可选的,所述使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电感构成所述非同步boost电路,通过所述低压隔离开关和所述第一开关以斩波的方式对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低压隔离开关非同步地,周期性地打开和闭合;
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高压隔离开关配合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低压隔离开关的打开和闭合,对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直至所述高压侧电容的电压达到所述第一目标电压。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高压隔离开关配合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低压隔离开关的打开和闭合,对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包括:
当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低压隔离开关同时闭合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高压隔离开关打开,通过所述低压蓄电池对所述电感和所述低压侧电容充电;
当所述第一开关打开,所述低压隔离开关闭合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高压隔离开关闭合,通过所述电感和所述低压蓄电池对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
可选的,所述使所述低压隔离开关、所述电感、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二极管构成所述非同步整流buck电路,通过所述低压隔离开关以斩波的方式对所述低压侧电容和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打开,所述高压隔离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闭合,控制所述低压隔离开关周期性地打开和闭合,对所述低压侧电容和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直至所述低压侧电容,或所述低压侧电容和所述高压侧电容的电压达到所述第二目标电压。
可选的,当所述低压隔离开关闭合时,通过所述低压蓄电池对所述电感、所述低压侧电容和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
当所述低压隔离开关打开时,通过所述电感对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
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蓄电池连接有继电器;
当所述继电器闭合时,所述第一目标电压等于所述高压蓄电池的工作电压。
可选的,当所述继电器打开时,所述第一目标电压等于所述低压蓄电池的工作电压。
可选的,所述高压蓄电池的工作电压为48伏特。
可选的,所述低压蓄电池的工作电压为12伏特。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电感构成非同步boost电路,通过所述低压隔离开关和所述第一开关以斩波的方式对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时,驱动所述低压隔离开关的波形的占空比为2%至90%。
可选的,驱动所述第一开关的波形的占空比为2%至90%。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电感构成非同步boost电路,通过所述低压隔离开关和所述第一开关以斩波的方式对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时,驱动所述第一开关的波形的占空比为2%至90%。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控制器(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所述电子控制器配备车辆中,所述电子控制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程序,所述指令或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任一所述的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DC-DC转换器,以及如上所述的电子控制器。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任一所述的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技术方案,至少包括如下优点:
通过在DC-DC电路中构建非同步boost电路将高压侧电容充至第一目标电压,再构建非同步buck电路将高压侧电容充电至第二目标电压,从而闭合低压隔离开关,由于此时高压隔离开关的内侧电容已经近乎充满电,因此闭合低压隔离开关的步骤用时较短,从而降低了闭合低压隔离开关的时间,提高了能量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拓扑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提供的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中,通过低压隔离开关和第一开关以斩波的方式对高压侧电容充电时,低压隔离开关和第一开关同时闭合时的电流流向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提供的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中,通过低压隔离开关和第一开关以斩波的方式对高压侧电容充电时,低压隔离开关闭合,第一开关打开时的电流流向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提供的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中,通过低压隔离开关以斩波的方式对低压侧电容和高压侧电容充电时,低压隔离开关闭合时的电流流向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提供的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中,通过低压隔离开关以斩波的方式对低压侧电容和高压侧电容充电时,低压隔离开关打开时的电流流向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提供的电子控制器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气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DC-DC的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的拓扑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车辆中的发电系统(包括高压蓄电池BAT1)、DC-DC转换器(如图1中虚线所示)和车载电气系统(包括低压蓄电池BAT2)。
其中,高压蓄电池BAT1是发电系统的蓄电池,低压蓄电池BAT2是车载电气系统的蓄电池,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分别与高压蓄电池BAT1、低压蓄电池BAT2对应的端口连接。
其中,高压蓄电池BAT1的工作电压大于低压蓄电池BAT2的工作电压。可选的,高压蓄电池BAT1的工作电压为48伏特;可选的,低压蓄电池BAT2的工作电压为12伏特。
其中,DC-DC转换器包括高压电路和低压电路,高压电路包括高压隔离开关HVS9和并联于高压电路内的高压侧电容(图1中以三个高压侧电容C1、C2、C3做示例性说明,实际应用中对高压侧电容的数量不做限定),低压电路包括低压隔离开关LVS9和并联于低压电路内的低压侧电容(图1中以一个低压侧电容C4做示例性说明,实际应用中对低压侧电容的数量不做限定)。
高压隔离开关HVS9的两个端口分别与发电系统和高压侧电路连接,其用于切断和导通发电系统和DC-DC转换器之间的连接,低压隔离开关LVS9的两个端口分别于车载电气系统和低压侧电路连接,用于切断和导通车载电气系统和DC-DC转换器之间的连接。
示例性的,车载电气系统包括高压蓄电池BAT1、发电机M和发电机电容C0,高压蓄电池BAT1可通过发电机M进行充电,高压蓄电池BAT1输入端口和发电机M的输出端口连接,高压蓄电池BAT1的一端接地(ground,GND),发电机电容C0并联于高压蓄电池BAT1和发电机M之间。可选的,高压蓄电池BAT1还连接有继电器K,该继电器K用于切断和导通高压蓄电池和DC-DC转换器之间的连接。
可选的,DC-DC转换器,还包括:
开关半桥,其包括由第一开关M1构成的下半桥和第二开关M2构成的上半桥,该开关半桥与高压蓄电池BAT1并联,低压蓄电池BAT2与下半桥并联。
高压侧电容C1、2、C3开关半桥并联,低压侧电容C4与下半桥并联;高压隔离开关HVS9连接于高压蓄电池BAT1和第二开关M2之间,低压隔离开关LVS9连接于低压蓄电池BAT2和第一开关M1之间;下半桥还并联有二极管D1,二极管D1和第一开关M1之间还连接有电感L1,电感L1的一端还与低压侧电容C4连接。
其中,开关半桥、高压隔离开关HVS9和高压侧电容构C1、C2、C3成高压电路;开关半桥的下半桥、电感L1、低压侧电容C4、二极管D1和低压隔离开关LVS9构成低压电路。
可选的,DC-DC转换器中还包括连接于高压隔离开关HVS9和第二开关M2之间的第一电阻R1;可选的,DC-DC转换器还包括连接于电感L1和低压隔离开关LVS9之间的第二电阻R2。
可选的,本申请和实施例中,高压隔离开关HVS9、低压隔离开关LVS9、第一开关M1以及第二开关M2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oxide-semiconductor,MOS)晶体管。
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实施例中的应用环境中,可由该应用环境所属车辆中的电子控制器执行,该方法包括:
步骤S1,通过控制高压隔离开关和低压隔离开关构建非同步boost电路对高压侧电容充电,当高压侧电容的电压达到第一目标电压时,闭合高压隔离开关。
可选的,步骤S1包括但不限于:使第一开关M1、第二开关M2和电感L1构成非同步boost电路,通过低压隔离开关LVS9和第一开关M1以斩波的方式对高压侧电容充电。
示例性的,可控制第一开关M1和低压隔离开关LVS9非同步地,周期性地打开和闭合,控制第二开关M2和高压隔离开关HVS9配合第一开关M1和低压隔离开关LVS9的打开和闭合,对高压侧电容充电,直至高压侧电容C1、C2、C3的电压达到第一目标电压,闭合高压隔离开关HVS9。
当第一开关M1和低压隔离开关LVS9同时闭合时,控制第二开关M2和高压隔离开关HVS9打开,此时通过低压蓄电池BAT2对电感L1和所述低压侧电容C1充电,此时电流的流向如图3中箭头所示(此时继电器K打开);当第一开关M1打开,低压隔离开关LVS9闭合时,控制第二开关M2和高压隔离开关HVS9闭合,此时电感L1和低压蓄电池BAT2对高压侧电容C1、C2、C3充电,此时电流的流向如图4中箭头所示(此时继电器K打开)。
可选的,在步骤S1中,驱动低压隔离开关LVS9的波形的占空比为2%至90%(例如,其可以是10%、15%、20%、25%、30%以及35%中的任一数值);可选的,驱动低压隔离开关LVS9的波形可以是方波。
可选的,在步骤S1中,驱动第一开关M1的波形的占空比为2%至90%(例如,其可以是10%、15%、20%、25%、30%以及35%中任一数值);可选的,驱动第一开关M1的波形可以是方波。
可选的,在步骤S1中,当继电器K闭合时,第一目标电压等于高压蓄电池BAT1的工作电压。例如,若该工作电压为48伏特,则当继电器K闭合时,高压侧电容C1、C2、C3的电压达到48伏特左右时,闭合高压隔离开关HVS9。
步骤S2,通过控制高压隔离开关和低压隔离开关构建非同步整流buck电路对低压侧电容和高压侧电容充电,当低压侧电容和高压侧电容的电压达到第二目标电压时,闭合低压隔离开关。
可选的,步骤S2包括但不限于:使低压隔离开关LVS9、电感L1、第二开关M2和二极管D1构成非同步整流buck电路,通过低压隔离开关LVS9以斩波的方式对低压侧电容和高压侧电容充电。
示例性的,可控制第一开关M1打开,高压隔离开关HVS9和第二开关M2闭合,控制低压隔离开关LVS9周期性地打开和闭合,对低压侧电容和高压侧电容充电,直至低压侧电容C4,或低压侧电容C4和高压侧电容C2、C3的电压达到第二目标电压,闭合低压隔离开关LVS9。
当低压隔离开关LVS9闭合时,通过低压蓄电池BAT2对电感L1、低压侧电容C4和高压侧电容C1、C2、C3充电,此时电流的流向如图5中箭头所示(此时继电器K打开);当低压隔离开关LVS9打开时,通过电感L1对高压侧电容C1、C2、C3充电,此时电流的流向如图6中箭头所示(此时继电器K打开)。
可选的,在步骤S2中,驱动低压隔离开关LVS9的波形的占空比为2%至90%(例如,其可以是10%、15%、20%、25%、30%以及35%中任一数值);可选的,驱动低压隔离开关LVS9的波形可以是方波。
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控制器的框图。该电子控制器可以是图1实施例的应用环境所属车辆中的电子控制器,其包括:处理器710以及存储器720。
处理器71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7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720通过总线或其它方式与处理器710相连,存储器720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上述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710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存储器720可以为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或者它们的组合。易失性存储器可以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为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 image,ROM),例如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为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存储器,例如磁带(magnetictape),软盘(floppy disk),硬盘。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为光盘。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中配备有以上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DC-DC转换器和图7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控制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7)

1.一种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转换器配备于车辆中,所述DC-DC转换器分别与所述车辆中的发电系统和所述车辆中的车载电气系统连接;
所述DC-DC转换器包括高压电路和低压电路,所述高压电路包括高压隔离开关和并联于所述高压电路内的高压侧电容,所述低压电路包括低压隔离开关和并联于所述低压电路内的低压侧电容;
所述高压隔离开关与所述发电系统连接,其用于切断和导通所述发电系统和所述DC-DC转换器之间的连接;
所述低压隔离开关与所述车载电气系统连接,其用于切断和导通所述车载电气系统和所述DC-DC转换器之间的连接;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DC-DC转换器中通过控制所述高压隔离开关和低压隔离开关构建非同步boost电路对高压侧电容充电,当所述高压侧电容的电压达到第一目标电压时,闭合所述高压隔离开关;
在所述DC-DC转换器中通过控制所述高压隔离开关和低压隔离开关构建非同步整流buck电路对所述低压侧电容和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当所述低压侧电容和所述高压侧电容的电压达到第二目标电压时,闭合所述低压隔离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转换器,还包括:
开关半桥,包括由第一开关构成的下半桥和第二开关构成的上半桥,所述开关半桥与所述充电系统中的高压蓄电池并联,所述车载电气系统中的低压蓄电池与所述下半桥并联,所述高压蓄电池的工作电压大于所述低压蓄电池的工作电压;
所述高压侧电容与所述开关半桥并联,所述低压侧电容于所述下半桥并联;
所述高压隔离开关连接于所述高压蓄电池和所述第二开关之间,所述低压隔离开关连接于所述低压蓄电池和所述第一开关之间;
所述下半桥还并联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和所述第一开关之间还连接有电感,所述电感的一端还与所述低压侧电容连接;
所述开关半桥、所述高压隔离开关和所述高压侧电容构成所述高压电路,所述下半桥、所述电感、所述低压侧电容、所述二极管和所述低压隔离开关构成所述低压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DC-DC转换器中通过控制所述高压隔离开关和低压隔离开关构建非同步boost电路对高压侧电容充电,包括:
使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电感构成所述非同步boost电路,通过所述低压隔离开关和所述第一开关以斩波的方式对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
所述在所述DC-DC转换器中通过控制所述高压隔离开关和低压隔离开关构建非同步整流buck电路对所述低压侧电容和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包括:
使所述低压隔离开关、所述电感、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二极管构成所述非同步整流buck电路,通过所述低压隔离开关以斩波的方式对所述低压侧电容和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电感构成所述非同步boost电路,通过所述低压隔离开关和所述第一开关以斩波的方式对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低压隔离开关非同步地,周期性地打开和闭合;
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高压隔离开关配合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低压隔离开关的打开和闭合,对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直至所述高压侧电容的电压达到所述第一目标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高压隔离开关配合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低压隔离开关的打开和闭合,对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包括:
当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低压隔离开关同时闭合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高压隔离开关打开,通过所述低压蓄电池对所述电感和所述低压侧电容充电;
当所述第一开关打开,所述低压隔离开关闭合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高压隔离开关闭合,通过所述电感和所述低压蓄电池对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所述低压隔离开关、所述电感、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二极管构成所述非同步整流buck电路,通过所述低压隔离开关以斩波的方式对所述低压侧电容和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打开,所述高压隔离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闭合,控制所述低压隔离开关周期性地打开和闭合,对所述低压侧电容和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直至所述低压侧电容,或所述低压侧电容和所述高压侧电容的电压达到所述第二目标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低压隔离开关闭合时,通过所述低压蓄电池对所述电感、所述低压侧电容和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
当所述低压隔离开关打开时,通过所述电感对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蓄电池连接有继电器;
当所述继电器闭合时,所述第一目标电压等于所述高压蓄电池的工作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继电器打开时,所述第一目标电压等于所述低压蓄电池的工作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蓄电池的工作电压为48伏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蓄电池的工作电压为12伏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电感构成非同步boost电路,通过所述低压隔离开关和所述第一开关以斩波的方式对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时,驱动所述低压隔离开关的波形的占空比为2%至9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所述第一开关的波形的占空比为2%至90%。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电感构成非同步boost电路,通过所述低压隔离开关和所述第一开关以斩波的方式对所述高压侧电容充电时,驱动所述第一开关的波形的占空比为2%至90%。
15.一种电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器配备车辆中,所述电子控制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程序,所述指令或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所述的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
16.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所述的DC-DC转换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控制器。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所述的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
CN202110021569.6A 2021-01-08 2021-01-08 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车辆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7137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1569.6A CN112713776B (zh) 2021-01-08 2021-01-08 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车辆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1569.6A CN112713776B (zh) 2021-01-08 2021-01-08 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车辆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3776A true CN112713776A (zh) 2021-04-27
CN112713776B CN112713776B (zh) 2022-07-01

Family

ID=75548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21569.6A Active CN112713776B (zh) 2021-01-08 2021-01-08 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车辆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377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497987U (zh) * 2015-04-24 2015-07-22 南京华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高压大电流能量双向流动电路
CN109390917A (zh) * 2018-12-19 2019-02-26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Dcdc电源的控制方法、装置及dcdc电源保护电路
CN111251941A (zh) * 2020-03-30 2020-06-09 科博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高压母线电容的预充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497987U (zh) * 2015-04-24 2015-07-22 南京华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高压大电流能量双向流动电路
CN109390917A (zh) * 2018-12-19 2019-02-26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Dcdc电源的控制方法、装置及dcdc电源保护电路
CN111251941A (zh) * 2020-03-30 2020-06-09 科博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高压母线电容的预充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3776B (zh)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37532B1 (en) Bms wake-up device, and bms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KR102056876B1 (ko) 배터리 관리 장치와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자동차
KR102204983B1 (ko) 배터리 관리 장치와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자동차
US8193761B1 (en) Hybrid power source
CN106143170B (zh) 具有增程器的能量存储系统及能量管理控制方法
US10913361B2 (en) Battery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CN105034991B (zh) 车载电网和用于运行车载电网的方法
CN103165946A (zh) 电池组
CN102386647A (zh) 电源控制装置
JP2011120447A (ja) エネルギー貯蔵システム
US10361572B2 (en) Power supply component and power supply method
CN102904324A (zh) 蓄电系统
Baronti et al. Design of a module switch for battery pack reconfiguration in high-power applications
US11349162B2 (en) Automotive battery heater
CN103733471B (zh) 充放电装置
JP2010063267A (ja) 電源装置
WO2019214824A1 (en) Flexibly configurable traction battery
EP3540902A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including high-voltage system and low-voltage system
CN104908604B (zh) 机载电网
CN112713776B (zh) 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6505773B (zh) 电池变压电路及电池系统
US2023013045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battery connec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
Lee et al. An integrated design of active balancing and redundancy at module level for electric vehicle batteries
CN116615829A (zh) 一种储能系统、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光伏发电系统
Haq et al. Detachable Lithium-Ion Starter Battery and Analog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for ICE Veh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