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1480B - 数据链路解析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链路解析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1480B
CN112711480B CN202011544846.3A CN202011544846A CN112711480B CN 112711480 B CN112711480 B CN 112711480B CN 202011544846 A CN202011544846 A CN 202011544846A CN 112711480 B CN112711480 B CN 1127114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data
data link
selectable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448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11480A (zh
Inventor
刘延锋
王维
张宇
黄启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ixi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ixi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ixi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ixi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4484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14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1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1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1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14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83Techniques for rebalancing the load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2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06F16/2228Indexing structures
    • G06F16/2255Hash t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数据链路解析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通过在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获取可选数据链路,并通过生成每条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链路可靠程度,进而可以根据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的链路可靠程度,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并在生成包含最大数据负载与可选数据链路的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然后响应针对该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链路选择操作,在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确定出目标数据链路,并基于所述目标数据链路以及所述最大数据负载进行数据传输。如此,可以结合用户的链路选择操作确定出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目标数据链路,能够提升链路配置的多样性。

Description

数据链路解析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链路解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大数据系统中,数据表和字段数量庞大、关系复杂,分析人员很难进行数据溯源;利用基于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解析生成表、字段的映射关系,可以实现全链路数据血缘展示,方便用户进行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这其中,主要涉及的技术包括:基于平台底层日志分析、提取用户执行的SQL,保证数据血缘正确性,通过跨数据库血缘分析,保证数据链路的完整性,通过实时采集日志进行增量分析,实现分钟级延迟,保证数据血缘生成实效性。
其中,构建热点分析指标,从库、表、字段等角度进行多粒度的热点分析,形成多维度、多视角的热点指标;建立数据流动的分层网络,开发基于图计算的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并预测数据资产的使用热点,为高质量、高效率数据资产管理提供指标依据。
在实现上述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将数据在不同的电子设备中进行传输,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可以通过建立多条数据链路,以增加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但是,现有技术在进行数据链路的选择时,往往只考虑设备端的传输需求,而忽略了用户侧的个性化配置需求,导致链路选择难以个性化配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链路解析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的至少部分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链路解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获取可选数据链路,并基于统计丢包率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链路可靠程度;
根据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所述链路可靠程度,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并生成包含所述最大数据负载和所述可选数据链路的数据链路可选地图;
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链路选择操作,在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确定出目标数据链路,并基于所述目标数据链路以及所述最大数据负载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所述链路可靠程度,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包括:
获取所有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平均数据负载;
根据所述平均数据负载确定所述数据链路访问列表在当前时刻的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数据负载能力阈值;
根据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对应的预设负载能力上限值以及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数据负载能力阈值,确定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期望负载能力范围;
根据所述期望负载能力范围以及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历史负载能力阈值,确定出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负载数据量的能力范围;
根据所述平均数据负载,确定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分别对应的参考平均负载;
获取所述参考平均负载各自所在的数值区间所对应的权重比例系数;
若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比例系数值,则将第一预设权重值确定为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对应的可选数据链路的目标权重比例系数;
若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比例系数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比例系数值,则将第二预设权重值确定为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对应的负载数据量的目标权重比例系数;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权重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权重值;
若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比例系数值,则将第三预设权重值确定为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对应的负载数据量的目标权重比例系数;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权重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权重值;
根据所述目标权重比例系数以及获取的参考配置策略,利用每个所述目标权重比例系数在所述参考配置策略中确定出每个负载数据量各自对应的参考范围调整值;
根据每个所述能力范围以及对应的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每个所述能力范围以及对应的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能力范围以及对应的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初始能力负载范围;
获取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链路类型,从链路类型配置策略表中查找出与每条所述链路类型各自相对应的链路参考负载上限;
根据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所述链路参考负载上限以及所述初始能力负载范围,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每个所述能力范围以及对应的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包括:
获取用户配置的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链路传输策略,并在所述链路传输策略中读取出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相对应的强制链路传输阈值;
根据所述强制链路传输阈值、所述能力范围以及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响应所述链路选择操作后的数据链路可选地图中包括链路信息显示窗口;
所述链路信息显示窗口用于显示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的已被选择次数和未被选择次数,所述已被选择次数和所述未被选择次数对应有不同的显示标识。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链路选择操作包括第一传输效率配置操作或停止匹配操作或第二传输效率配置操作;
所述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链路选择操作,在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确定出目标数据链路,并基于所述目标数据链路以及所述最大数据负载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第一传输效率配置操作,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中的可选数据链路进行传输效率匹配,并获取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传输效率匹配结果,根据每个所述传输效率匹配结果在所述链路信息显示窗口中显示出目标数据链路;其中,所述目标数据链路为对应的传输效率匹配结果最高的可选数据链路;
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停止匹配操作,停止对所述可选数据链路进行传输效率匹配,并在所述链路信息显示窗口中显示出预设的空链路提示信息;
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第二传输效率配置操作,将所有的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为最大的一个确定为目标数据链路。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在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获取可选数据链路,包括:
获取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的所有空闲数据链路以及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数据链路配置参数;
对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以及对应的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进行安全校验;
对进行安全校验通过的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和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进行链路特征提取,得到链路特征信息,其中,所述链路特征提取包括链路空闲时长、链路所需资源量、链路传输速率中的至少之一;
提取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符以及对应的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的第二链路标识符,并对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和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进行对应合并,得到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
根据所述链路特征信息,将对应的链路特征信息符合配置的链路选取策略的所有空闲数据链路确定为可选数据链路,并将选取的可选数据链路所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配置为可选状态。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提取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符以及对应的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的第二链路标识符,包括:
对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进行链路名称字符串转换,并将链路名称字符串转换得到的转换结果划分为多个单位链路名称字符串,得到单位链路字符串序列;
提取出所述单位链路字符串序列中的每一个单位链路名称字符串的字符内容,并获取每一单位链路名称字符串的字符内容所对应的哈希值,将每一单位链路名称字符串对应的哈希值确定为每一单位链路名称字符串的链路标识符,得到对应的第一链路标识符序列,将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序列确定为对应的空闲数据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符;
将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参数表名称字符串转换,将配置参数表名称字符串转换后的转换结果划分为多个单位配置表名称字符串,得到单位配置表字符串序列;其中,所述链路名称字符串转换后的空闲数据链路和所述链路名称字符串转换后的数据链路配置参数均能够进行安全校验通过;
获取所述单位配置表字符串序列中的每一单位配置表名称字符串的字符内容,并获取每一单位配置表名称字符串的字符内容所对应的哈希值,将每一单位配置表名称字符串对应的哈希值确定为每一单位配置表名称字符串的配置表标识符,得到对应的第二链路标识符序列,将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序列确定为对应的数据链路配置参数的第二链路标识符;
所述对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和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进行对应合并,得到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包括:
对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序列和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序列进行对应合并,得到各自对应的合并结果,并将得到的合并结果确定为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对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序列和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序列进行对应合并,得到各自对应的合并结果,并将得到的合并结果确定为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包括:
获取多个间隔步长,其中,每一所述间隔步长均为设置的整数值;
按照每一所述间隔步长,将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序列和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序列中的哈希值进行对应匹配组合,其中,进行匹配的每两个哈希值在各自的链路标识符序列中的位次相差所述间隔步长;
若匹配成功,则将与所述间隔步长对应的组合次数的数值递增加一,其中,所有的所述组合次数的初始值均为零,并保存所有的匹配组合结果;
将不同间隔步长各自对应的组合次数进行对比,并将对应的数值最大的组合次数确定为目标比对结果,并将所述目标比对结果对应的匹配组合结果确定为目标链路标识符,其中,所述目标比对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和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的标识符组合次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链路解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获取可选数据链路,并基于统计丢包率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链路可靠程度;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所述链路可靠程度,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并生成包含所述最大数据负载和所述可选数据链路的数据链路可选地图;
响应模块,用于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链路选择操作,在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确定出目标数据链路,并基于所述目标数据链路以及所述最大数据负载进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处理器;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数据链路解析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数据链路解析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链路解析方法及系统,通过在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获取可选数据链路,并通过生成每条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链路可靠程度,进而可以根据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的链路可靠程度,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并在生成包含最大数据负载与可选数据链路的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然后响应针对该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链路选择操作,在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确定出目标数据链路,并基于所述目标数据链路以及所述最大数据负载进行数据传输。如此,可以结合用户的链路选择操作确定出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目标数据链路,能够提升链路配置的多样性。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链路解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链路解析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选定的一些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一部分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框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存储器101、处理器102和通信接口103,该存储器101、处理器102和通信接口103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
存储器101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及模块,如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链路解析系统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2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1内的软件程序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进而执行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链路解析方法的步骤。该通信接口103可用于与其他节点设备进行信令或数据的通信。
其中,存储器101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
处理器102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处理能力。该处理器1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链路解析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数据链路解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10,在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获取可选数据链路,并基于统计丢包率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链路可靠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有一数据链路访问列表,所述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记录有多条数据链路,每一条数据链路用于所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在执行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链路解析方法时,所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读取所述数据链路访问列表,并从所述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获取可选数据链路,其中,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可以是所述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空闲的数据链路,即未被占用的数据链路,也可以是所述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具有剩余传输能力的数据链路,即未被占满的数据链路。
另外,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基于每条数据链路统计的历史统计丢包率,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链路可靠程度,其中,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链路可靠程度与其统计丢包率成反比,即:统计丢包率越低的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链路可靠程度越高。
S320,根据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所述链路可靠程度,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并生成包含所述最大数据负载和所述可选数据链路的数据链路可选地图。
接下来,所述电子设备在获取出可选数据链路,以及每条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链路可靠程度之后,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所述链路可靠程度,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即:生成一数据链路可选地图,该数据链路可选地图记录有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以及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
S330,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链路选择操作,在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确定出目标数据链路,并基于所述目标数据链路以及所述最大数据负载进行数据传输。
然后,所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其显示界面将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展示给用户,并响应于用户通过在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中输入的链路选择操作,在所有的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确定出目标数据链路,从而基于所述目标数据链路以及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进行数据传输。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链路解析方法,通过在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获取可选数据链路,并通过生成每条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链路可靠程度,进而可以根据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的链路可靠程度,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并在生成包含最大数据负载与可选数据链路的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然后响应针对该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链路选择操作,在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确定出目标数据链路,并基于所述目标数据链路以及所述最大数据负载进行数据传输。如此,可以结合用户的链路选择操作确定出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目标数据链路,能够提升链路配置的多样性。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准确地确定出所述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的可选数据链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子设备在执行S310从而在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获取可选数据链路时,可以先获取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的所有空闲数据链路以及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数据链路配置参数;然后对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以及对应的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进行安全校验;接下来对进行安全校验通过的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和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进行链路特征提取,得到链路特征信息,其中,所述链路特征提取包括链路空闲时长、链路所需资源量、链路传输速率中的至少之一;接着提取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符以及对应的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的第二链路标识符,并对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和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进行对应合并,得到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然后根据所述链路特征信息,将对应的链路特征信息符合配置的链路选取策略的所有空闲数据链路确定为可选数据链路,并将选取的可选数据链路所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配置为可选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子设备在提取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符以及对应的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的第二链路标识符时,可以先对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进行链路名称字符串转换,并将链路名称字符串转换得到的转换结果划分为多个单位链路名称字符串,得到单位链路字符串序列。然后提取出所述单位链路字符串序列中的每一个单位链路名称字符串的字符内容,并获取每一单位链路名称字符串的字符内容所对应的哈希值,将每一单位链路名称字符串对应的哈希值确定为每一单位链路名称字符串的链路标识符,得到对应的第一链路标识符序列,将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序列确定为对应的空闲数据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符。接下来,将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参数表名称字符串转换,将配置参数表名称字符串转换后的转换结果划分为多个单位配置表名称字符串,得到单位配置表字符串序列;其中,所述链路名称字符串转换后的空闲数据链路和所述链路名称字符串转换后的数据链路配置参数均能够进行安全校验通过。然后,获取所述单位配置表字符串序列中的每一单位配置表名称字符串的字符内容,并获取每一单位配置表名称字符串的字符内容所对应的哈希值,将每一单位配置表名称字符串对应的哈希值确定为每一单位配置表名称字符串的配置表标识符,得到对应的第二链路标识符序列,将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序列确定为对应的数据链路配置参数的第二链路标识符。
另外,电子设备在对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和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进行对应合并,得到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时,可以对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序列和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序列进行对应合并,得到各自对应的合并结果,并将得到的合并结果确定为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
具体的说,电子设备可以先获取多个间隔步长,其中,每一所述间隔步长均为设置的整数值;然后,按照每一所述间隔步长,将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序列和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序列中的哈希值进行对应匹配组合,其中,进行匹配的每两个哈希值在各自的链路标识符序列中的位次相差所述间隔步长;接下来,若匹配成功,则将与所述间隔步长对应的组合次数的数值递增加一,其中,所有的所述组合次数的初始值均为零,并保存所有的匹配组合结果;然后,将不同间隔步长各自对应的组合次数进行对比,并将对应的数值最大的组合次数确定为目标比对结果,并将所述目标比对结果对应的匹配组合结果确定为目标链路标识符,其中,所述目标比对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和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的标识符组合次数。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准确地获得每条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所述电子设备在执行S320以根据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所述链路可靠程度,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时,可以先获取所有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平均数据负载;然后,根据所述平均数据负载确定所述数据链路访问列表在当前时刻的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数据负载能力阈值;接下来,根据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对应的预设负载能力上限值以及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数据负载能力阈值,确定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期望负载能力范围;然后,根据所述期望负载能力范围以及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历史负载能力阈值,确定出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负载数据量的能力范围;接下来,根据所述平均数据负载,确定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分别对应的参考平均负载;然后,获取所述参考平均负载各自所在的数值区间所对应的权重比例系数;接下来,若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比例系数值,则将第一预设权重值确定为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对应的可选数据链路的目标权重比例系数;若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比例系数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比例系数值,则将第二预设权重值确定为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对应的负载数据量的目标权重比例系数;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权重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权重值;若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比例系数值,则将第三预设权重值确定为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对应的负载数据量的目标权重比例系数;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权重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权重值;然后,根据所述目标权重比例系数以及获取的参考配置策略,利用每个所述目标权重比例系数在所述参考配置策略中确定出每个负载数据量各自对应的参考范围调整值;接下来,根据每个所述能力范围以及对应的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
其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在根据每个所述能力范围以及对应的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时,首先根据每个所述能力范围以及对应的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初始能力负载范围;然后获取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链路类型,从链路类型配置策略表中查找出与每条所述链路类型各自相对应的链路参考负载上限;接下来根据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所述链路参考负载上限以及所述初始能力负载范围,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
另一方面,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子设备在根据每个所述能力范围以及对应的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时,还可以获取用户配置的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链路传输策略,并在所述链路传输策略中读取出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相对应的强制链路传输阈值;然后根据所述强制链路传输阈值、所述能力范围以及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
另外,针对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的数据链路可选地图,响应所述链路选择操作后的数据链路可选地图中可以包括链路信息显示窗口;所述链路信息显示窗口用于显示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的已被选择次数和未被选择次数,所述已被选择次数和所述未被选择次数对应有不同的显示标识。
并且,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链路选择操作包括第一传输效率配置操作或停止匹配操作或第二传输效率配置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在执行S330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链路选择操作,在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确定出目标数据链路,并基于所述目标数据链路以及所述最大数据负载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先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第一传输效率配置操作,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中的可选数据链路进行传输效率匹配,并获取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传输效率匹配结果,根据每个所述传输效率匹配结果在所述链路信息显示窗口中显示出目标数据链路;其中,所述目标数据链路为对应的传输效率匹配结果最高的可选数据链路;然后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停止匹配操作,停止对所述可选数据链路进行传输效率匹配,并在所述链路信息显示窗口中显示出预设的空链路提示信息;接着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第二传输效率配置操作,将所有的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为最大的一个确定为目标数据链路。
结合图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数据链路解析系统500,所述数据链路解析系统500包括处理模块501及响应模块503。
处理模块501,用于在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获取可选数据链路,并基于统计丢包率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链路可靠程度;
所述处理模块501,还用于根据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所述链路可靠程度,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并生成包含所述最大数据负载和所述可选数据链路的数据链路可选地图;
响应模块503,用于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链路选择操作,在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确定出目标数据链路,并基于所述目标数据链路以及所述最大数据负载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处理模块501在根据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所述链路可靠程度,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时,可以用于:
获取所有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平均数据负载;
根据所述平均数据负载确定所述数据链路访问列表在当前时刻的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数据负载能力阈值;
根据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对应的预设负载能力上限值以及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数据负载能力阈值,确定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期望负载能力范围;
根据所述期望负载能力范围以及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历史负载能力阈值,确定出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负载数据量的能力范围;
根据所述平均数据负载,确定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分别对应的参考平均负载;
获取所述参考平均负载各自所在的数值区间所对应的权重比例系数;
若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比例系数值,则将第一预设权重值确定为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对应的可选数据链路的目标权重比例系数;
若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比例系数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比例系数值,则将第二预设权重值确定为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对应的负载数据量的目标权重比例系数;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权重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权重值;
若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比例系数值,则将第三预设权重值确定为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对应的负载数据量的目标权重比例系数;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权重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权重值;
根据所述目标权重比例系数以及获取的参考配置策略,利用每个所述目标权重比例系数在所述参考配置策略中确定出每个负载数据量各自对应的参考范围调整值;
根据每个所述能力范围以及对应的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处理模块501在根据每个所述能力范围以及对应的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时,可以用于:
根据每个所述能力范围以及对应的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初始能力负载范围;
获取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链路类型,从链路类型配置策略表中查找出与每条所述链路类型各自相对应的链路参考负载上限;
根据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所述链路参考负载上限以及所述初始能力负载范围,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处理模块501在根据每个所述能力范围以及对应的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时,可以用于:
获取用户配置的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链路传输策略,并在所述链路传输策略中读取出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相对应的强制链路传输阈值;
根据所述强制链路传输阈值、所述能力范围以及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响应所述链路选择操作后的数据链路可选地图中包括链路信息显示窗口;
所述链路信息显示窗口用于显示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的已被选择次数和未被选择次数,所述已被选择次数和所述未被选择次数对应有不同的显示标识。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链路选择操作包括第一传输效率配置操作或停止匹配操作或第二传输效率配置操作;
所述响应模块503在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链路选择操作,在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确定出目标数据链路,并基于所述目标数据链路以及所述最大数据负载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用于:
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第一传输效率配置操作,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中的可选数据链路进行传输效率匹配,并获取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传输效率匹配结果,根据每个所述传输效率匹配结果在所述链路信息显示窗口中显示出目标数据链路;其中,所述目标数据链路为对应的传输效率匹配结果最高的可选数据链路;
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停止匹配操作,停止对所述可选数据链路进行传输效率匹配,并在所述链路信息显示窗口中显示出预设的空链路提示信息;
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第二传输效率配置操作,将所有的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为最大的一个确定为目标数据链路。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处理模块501在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获取可选数据链路时,可以用于:
获取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的所有空闲数据链路以及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数据链路配置参数;
对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以及对应的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进行安全校验;
对进行安全校验通过的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和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进行链路特征提取,得到链路特征信息,其中,所述链路特征提取包括链路空闲时长、链路所需资源量、链路传输速率中的至少之一;
提取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符以及对应的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的第二链路标识符,并对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和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进行对应合并,得到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
根据所述链路特征信息,将对应的链路特征信息符合配置的链路选取策略的所有空闲数据链路确定为可选数据链路,并将选取的可选数据链路所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配置为可选状态。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处理模块501在提取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符以及对应的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的第二链路标识符时,可以用于:
对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进行链路名称字符串转换,并将链路名称字符串转换得到的转换结果划分为多个单位链路名称字符串,得到单位链路字符串序列;
提取出所述单位链路字符串序列中的每一个单位链路名称字符串的字符内容,并获取每一单位链路名称字符串的字符内容所对应的哈希值,将每一单位链路名称字符串对应的哈希值确定为每一单位链路名称字符串的链路标识符,得到对应的第一链路标识符序列,将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序列确定为对应的空闲数据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符;
将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参数表名称字符串转换,将配置参数表名称字符串转换后的转换结果划分为多个单位配置表名称字符串,得到单位配置表字符串序列;其中,所述链路名称字符串转换后的空闲数据链路和所述链路名称字符串转换后的数据链路配置参数均能够进行安全校验通过;
获取所述单位配置表字符串序列中的每一单位配置表名称字符串的字符内容,并获取每一单位配置表名称字符串的字符内容所对应的哈希值,将每一单位配置表名称字符串对应的哈希值确定为每一单位配置表名称字符串的配置表标识符,得到对应的第二链路标识符序列,将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序列确定为对应的数据链路配置参数的第二链路标识符;
所述处理模块501在对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和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进行对应合并,得到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时,可以用于:
对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序列和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序列进行对应合并,得到各自对应的合并结果,并将得到的合并结果确定为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处理模块501在对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序列和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序列进行对应合并,得到各自对应的合并结果,并将得到的合并结果确定为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时,可以用于:
获取多个间隔步长,其中,每一所述间隔步长均为设置的整数值;
按照每一所述间隔步长,将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序列和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序列中的哈希值进行对应匹配组合,其中,进行匹配的每两个哈希值在各自的链路标识符序列中的位次相差所述间隔步长;
若匹配成功,则将与所述间隔步长对应的组合次数的数值递增加一,其中,所有的所述组合次数的初始值均为零,并保存所有的匹配组合结果;
将不同间隔步长各自对应的组合次数进行对比,并将对应的数值最大的组合次数确定为目标比对结果,并将所述目标比对结果对应的匹配组合结果确定为目标链路标识符,其中,所述目标比对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和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的标识符组合次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
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
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8)

1.一种数据链路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获取可选数据链路,并基于统计丢包率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链路可靠程度;其中,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链路可靠程度与其统计丢包率成反比;
根据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所述链路可靠程度,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并生成包含所述最大数据负载和所述可选数据链路的数据链路可选地图;
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链路选择操作,在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确定出目标数据链路,并基于所述目标数据链路以及所述最大数据负载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根据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所述链路可靠程度,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包括:
获取所有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平均数据负载;
根据所述平均数据负载确定所述数据链路访问列表在当前时刻的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数据负载能力阈值;
根据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对应的预设负载能力上限值以及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数据负载能力阈值,确定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期望负载能力范围;
根据所述期望负载能力范围以及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历史负载能力阈值,确定出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负载数据量的能力范围;
根据所述平均数据负载,确定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分别对应的参考平均负载;
获取所述参考平均负载各自所在的数值区间所对应的权重比例系数;
若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比例系数值,则将第一预设权重值确定为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对应的可选数据链路的目标权重比例系数;
若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比例系数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比例系数值,则将第二预设权重值确定为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对应的负载数据量的目标权重比例系数;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权重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权重值;
若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比例系数值,则将第三预设权重值确定为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对应的负载数据量的目标权重比例系数;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权重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权重值;
根据所述目标权重比例系数以及获取的参考配置策略,利用每个所述目标权重比例系数在所述参考配置策略中确定出每个负载数据量各自对应的参考范围调整值;
根据每个所述能力范围以及对应的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
所述在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获取可选数据链路,包括:
获取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的所有空闲数据链路以及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数据链路配置参数;
对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以及对应的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进行安全校验;
对进行安全校验通过的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和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进行链路特征提取,得到链路特征信息,其中,所述链路特征提取包括链路空闲时长、链路所需资源量、链路传输速率中的至少之一;
提取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符以及对应的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的第二链路标识符,并对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和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进行对应合并,得到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
根据所述链路特征信息,将对应的链路特征信息符合配置的链路选取策略的所有空闲数据链路确定为可选数据链路,并将选取的可选数据链路所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配置为可选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所述能力范围以及对应的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能力范围以及对应的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初始能力负载范围;
获取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链路类型,从链路类型配置策略表中查找出与每条所述链路类型各自相对应的链路参考负载上限;
根据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所述链路参考负载上限以及所述初始能力负载范围,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所述能力范围以及对应的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包括:
获取用户配置的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链路传输策略,并在所述链路传输策略中读取出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相对应的强制链路传输阈值;
根据所述强制链路传输阈值、所述能力范围以及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所述链路选择操作后的数据链路可选地图中包括链路信息显示窗口;
所述链路信息显示窗口用于显示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的已被选择次数和未被选择次数,所述已被选择次数和所述未被选择次数对应有不同的显示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选择操作包括第一传输效率配置操作或停止匹配操作或第二传输效率配置操作;
所述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链路选择操作,在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确定出目标数据链路,并基于所述目标数据链路以及所述最大数据负载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第一传输效率配置操作,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中的可选数据链路进行传输效率匹配,并获取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传输效率匹配结果,根据每个所述传输效率匹配结果在所述链路信息显示窗口中显示出目标数据链路;其中,所述目标数据链路为对应的传输效率匹配结果最高的可选数据链路;
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停止匹配操作,停止对所述可选数据链路进行传输效率匹配,并在所述链路信息显示窗口中显示出预设的空链路提示信息;
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第二传输效率配置操作,将所有的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为最大的一个确定为目标数据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符以及对应的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的第二链路标识符,包括:
对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进行链路名称字符串转换,并将链路名称字符串转换得到的转换结果划分为多个单位链路名称字符串,得到单位链路字符串序列;
提取出所述单位链路字符串序列中的每一个单位链路名称字符串的字符内容,并获取每一单位链路名称字符串的字符内容所对应的哈希值,将每一单位链路名称字符串对应的哈希值确定为每一单位链路名称字符串的链路标识符,得到对应的第一链路标识符序列,将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序列确定为对应的空闲数据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符;
将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参数表名称字符串转换,将配置参数表名称字符串转换后的转换结果划分为多个单位配置表名称字符串,得到单位配置表字符串序列;其中,所述链路名称字符串转换后的空闲数据链路和所述链路名称字符串转换后的数据链路配置参数均能够进行安全校验通过;
获取所述单位配置表字符串序列中的每一单位配置表名称字符串的字符内容,并获取每一单位配置表名称字符串的字符内容所对应的哈希值,将每一单位配置表名称字符串对应的哈希值确定为每一单位配置表名称字符串的配置表标识符,得到对应的第二链路标识符序列,将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序列确定为对应的数据链路配置参数的第二链路标识符;
所述对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和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进行对应合并,得到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包括:
对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序列和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序列进行对应合并,得到各自对应的合并结果,并将得到的合并结果确定为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序列和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序列进行对应合并,得到各自对应的合并结果,并将得到的合并结果确定为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包括:
获取多个间隔步长,其中,每一所述间隔步长均为设置的整数值;
按照每一所述间隔步长,将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序列和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序列中的哈希值进行对应匹配组合,其中,进行匹配的每两个哈希值在各自的链路标识符序列中的位次相差所述间隔步长;
若匹配成功,则将与所述间隔步长对应的组合次数的数值递增加一,其中,所有的所述组合次数的初始值均为零,并保存所有的匹配组合结果;
将不同间隔步长各自对应的组合次数进行对比,并将对应的数值最大的组合次数确定为目标比对结果,并将所述目标比对结果对应的匹配组合结果确定为目标链路标识符,其中,所述目标比对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和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的标识符组合次数。
8.一种数据链路解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获取可选数据链路,并基于统计丢包率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链路可靠程度;其中,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链路可靠程度与其统计丢包率成反比;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所述链路可靠程度,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并生成包含所述最大数据负载和所述可选数据链路的数据链路可选地图;
响应模块,用于响应针对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链路选择操作,在所述可选数据链路中确定出目标数据链路,并基于所述目标数据链路以及所述最大数据负载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根据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所述链路可靠程度,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包括:
获取所有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平均数据负载;
根据所述平均数据负载确定所述数据链路访问列表在当前时刻的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数据负载能力阈值;
根据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对应的预设负载能力上限值以及所述数据链路可选地图的数据负载能力阈值,确定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期望负载能力范围;
根据所述期望负载能力范围以及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历史负载能力阈值,确定出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各自对应的负载数据量的能力范围;
根据所述平均数据负载,确定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分别对应的参考平均负载;
获取所述参考平均负载各自所在的数值区间所对应的权重比例系数;
若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小于第一预设比例系数值,则将第一预设权重值确定为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对应的可选数据链路的目标权重比例系数;
若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比例系数值且小于第二预设比例系数值,则将第二预设权重值确定为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对应的负载数据量的目标权重比例系数;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权重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权重值;
若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比例系数值,则将第三预设权重值确定为所述权重比例系数对应的负载数据量的目标权重比例系数;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权重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权重值;
根据所述目标权重比例系数以及获取的参考配置策略,利用每个所述目标权重比例系数在所述参考配置策略中确定出每个负载数据量各自对应的参考范围调整值;
根据每个所述能力范围以及对应的每个所述参考范围调整值,生成每条所述可选数据链路对应的最大数据负载;
所述在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获取可选数据链路,包括:
获取数据链路访问列表中的所有空闲数据链路以及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数据链路配置参数;
对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以及对应的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进行安全校验;
对进行安全校验通过的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和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进行链路特征提取,得到链路特征信息,其中,所述链路特征提取包括链路空闲时长、链路所需资源量、链路传输速率中的至少之一;
提取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的第一链路标识符以及对应的所述数据链路配置参数的第二链路标识符,并对所述第一链路标识符和所述第二链路标识符进行对应合并,得到每条所述空闲数据链路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
根据所述链路特征信息,将对应的链路特征信息符合配置的链路选取策略的所有空闲数据链路确定为可选数据链路,并将选取的可选数据链路所对应的目标链路标识符配置为可选状态。
CN202011544846.3A 2020-12-24 2020-12-24 数据链路解析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27114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44846.3A CN112711480B (zh) 2020-12-24 2020-12-24 数据链路解析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44846.3A CN112711480B (zh) 2020-12-24 2020-12-24 数据链路解析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1480A CN112711480A (zh) 2021-04-27
CN112711480B true CN112711480B (zh) 2024-04-26

Family

ID=75543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44846.3A Active CN112711480B (zh) 2020-12-24 2020-12-24 数据链路解析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148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1955A (zh) * 2017-05-24 2017-09-15 深圳市乃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中数据链路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WO2018214059A1 (zh) * 2017-05-24 2018-11-29 深圳市乃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中数据链路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9842566A (zh) * 2019-01-10 2019-06-04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ns解析方法及装置
CN110831039A (zh) * 2019-11-20 2020-02-21 北京连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路并发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传输服务器
CN111277502A (zh) * 2020-01-20 2020-06-12 北京红云融通技术有限公司 多链路聚合传输数据的方法及发送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71071A1 (en) * 2013-09-11 2015-03-12 Cluster Wireless, LLC Load balancing between nodes processing data and backhaul utilization
US9990348B2 (en) * 2014-05-05 2018-06-05 Prasath Nayanar Chandrasekara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data using a spreadsheet mode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1955A (zh) * 2017-05-24 2017-09-15 深圳市乃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中数据链路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WO2018214059A1 (zh) * 2017-05-24 2018-11-29 深圳市乃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中数据链路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9842566A (zh) * 2019-01-10 2019-06-04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ns解析方法及装置
CN110831039A (zh) * 2019-11-20 2020-02-21 北京连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路并发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传输服务器
CN111277502A (zh) * 2020-01-20 2020-06-12 北京红云融通技术有限公司 多链路聚合传输数据的方法及发送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d Hoc 网络数据链路层协议的研究;姚菁;《价值工程》;20110930(第2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1480A (zh) 202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6107B (zh) 舆情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9064031B (zh) 基于区块链的项目干系人信用评价方法、区块链及存储介质
US20160328445A1 (en) Data Query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15508543A (ja) 店舗訪問データを処理すること
CN108366012B (zh) 一种社交关系建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634855A (zh) 网络地址的异常识别方法及装置
US10552484B2 (en) Guided data exploration
CN113965389B (zh) 一种基于防火墙日志的网络安全管理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3836128A (zh) 一种异常数据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763536A (zh) 数据库访问方法及装置
CN111177568B (zh) 基于多源数据的对象推送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557483B (zh) 一种数据处理、数据查询方法及设备
CN111950623B (zh) 数据稳定性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2711480B (zh) 数据链路解析方法及系统
CN111026972B (zh) 物联网中的订阅数据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30124484A1 (en) Persistent flow apparatus to transform metrics packages received from wireless devices into a data store suitabl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alysis by visualization
CN112084095A (zh) 基于区块链的能源网联监控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177269A (zh) 基于结构化的区块链数据存储、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4123307A (zh) 数据加载方法及系统
CN115051863A (zh) 异常流量检测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07466A (zh) 一种处理订单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09111A (zh) 一种大数据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3204476A (zh) 一种用户行为数据安全检测方法
CN110765100B (zh) 标签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CN114281549A (zh) 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Room 1105, 11th Floor, Shining Building, No. 35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3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Zhixi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55 No.6, Xili, Malian Road,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Zhixiang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