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02787A - 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02787A CN112702787A CN201911007827.4A CN201911007827A CN112702787A CN 112702787 A CN112702787 A CN 112702787A CN 201911007827 A CN201911007827 A CN 201911007827A CN 112702787 A CN112702787 A CN 1127027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frame
- scrambling
- data packet
- network temporary
- temporary identifi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6—De-registration or deta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发送端利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第一控制帧进行加扰,形成第二控制帧,然后生成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并发送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进行解扰,以得到第一控制帧。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有效节省控制帧的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在数字窄带专网技术和标准已经很成熟,控制帧中的可用扩展字段基本已经饱和了,因此需要在原控制帧上扩展新功能和新应用也越发困难了。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研发中发现,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扩展控制帧,一种是精简控制帧的字段,这种方式会对部分控制帧字段进行精简或者直接删除,以此节省空间来做扩展,易造成控制帧携带信息不完整;另一种是增加新的控制帧结构以扩展控制帧,这种方式是增加一个新的帧来扩展应用,其会加大无线链路资源的开销,如果扩展功能只需要少许比特位的信息,此方式也会造成无线链路资源的浪费,且存在接收的不确定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能够有效节省控制帧的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发送端利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第一控制帧进行加扰,形成第二控制帧,然后生成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并发送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进行解扰,以得到第一控制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数据包,并对数据包进行信号解码,以得到第二控制帧;判断利用预设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列表中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盲解第二控制帧是否成功;若否,则丢弃第二控制帧;若是,则得到第一控制帧,并判断第一控制帧中的扰频控制码是否为0;若是,则将第一控制帧中目的地址替换成源地址,并用接收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第一控制帧;若否,则添加第一控制帧的源地址,并用接收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第一控制帧;将加扰后的第一控制帧发送出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控制帧中空闲部分中第一个字节的最高位用来携带扰频控制码,并将扰频控制码设置为0,空闲部分的尾部填入源地址,或者将扰频控制码设置为1,且对空闲部分不作处理;根据呼叫类型选择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控制帧进行加扰,并进行发送;其中,控制帧包括空闲部分和控制信息部分,呼叫类型包括组呼和个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数据包,并对数据包进行信号解码,以得到第二控制帧;检测利用自身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盲解第二控制帧是否成功;若是,则解扰成功,得到第一控制帧;若否,则检测利用组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盲解数据包是否成功,若是,则解扰成功,得到第一控制帧;若否,则丢弃第二控制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传输控制帧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互相连接的发送器和接收器,其中,发送器用于利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第一控制帧进行加扰,形成第二控制帧,然后生成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并发送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接收器用于对接收到的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进行解扰,以得到第一控制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
通过上述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第一控制帧进行加扰,以得到第二控制帧,然后对第二控制帧进行处理,以生成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扰,获取到发送端发送的第一控制帧;由于第一控制帧中仅包含源地址、目的地址或不包含地址信息中的一种,从而使得节省第一控制帧中的空间,有效节省控制帧的空间,同时缓解无线链路资源紧张的情况,并可以将节省出的空间用于扩展新功能或新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第一实施例中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数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第二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请求注册时与基站之间交互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第二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请求注销时与基站之间交互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第二实施例中控制帧的数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帧与CRC的组合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传输控制帧的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1:发送端利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第一控制帧进行加扰,形成第二控制帧,然后生成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并发送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
发送端可以为移动终端,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ty,RNTI)为基站分配给移动终端的身份标识,其数据结构如图2所示,RNTI共48比特,其分为两个字段RNTI-1和RNTI-2,RNTI-1为分配的唯一ID值,RNTI-2为组ID值,RNTI的取值由呼叫类型确定,呼叫类型包括个呼和组呼,移动终端进行个呼呼叫时,RNTI-1字段为固定值有效值用以指示个呼,RNTI-2字段为0;当移动终端进行组呼呼叫时,RNTI-1字段为固定有效值用以指示组呼,RNTI-2字段为有效值用以指示组ID。
为了节省控制帧的空间,发送端利用RNTI对待发送的第一控制帧进行加扰,形成了第二控制帧,然后可以对第二控制帧进行压缩编码,得到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将此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端。
第一控制帧包含源地址、目的地址或者不包含地址信息中的一种,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控制帧需要携带目的地址和源地址,本实施例中节省了存储地址的空间。
步骤12: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进行解扰,以得到第一控制帧。
由于利用RNTI进行加扰,避免了不该接收的接收端接收到第一控制帧,仅仅具有相同RNTI的接收端才能够接收到第一控制帧,因此无需携带目的地址,发送端也可以将第一控制帧发送至正确的接收端。
接收端可以为移动终端或基站,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包之后,对其进行解码,得到第二控制帧,再对第二控制帧进行解扰处理,以恢复出第一控制帧。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发送端通过RNTI对第一控制帧进行加扰,以得到第二控制帧,然后对第二控制帧进行处理,以生成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扰,获取到发送端发送的第一控制帧;由于第一控制帧中仅包含源地址、目的地址或不包含地址信息中的一种,从而使得节省第一控制帧中的空间,有效节省控制帧的空间,同时缓解无线链路资源紧张的情况,并可以将节省出的空间用于扩展新功能或新应用。
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31:检测当前发送的数据是否为控制帧。
步骤32:若当前发送的数据为控制帧,则检测是否支持扰频通信。
由于要进行控制帧的传输,因而在进行控制帧的传输之前,可以检测当前发送的数据是否为控制帧,如果当前发送的数据不是控制帧,则直接将此数据发送出去;如果当前发送的数据为控制帧,则利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检测当前是否支持扰频通信,即检测是否具有扰频功能。
步骤33:若支持扰频通信,则检测是否注册成功;若不支持扰频通信,则不对控制帧进行处理,直接发送出去。
如果具有扰频通信功能,则检测发送端是否注册成功,即检测发送端是否具有RNTI,以便可以对待发送的控制帧进行加扰;如果不具有扰频通信功能,则说明当前无法进行加扰操作,不对控制帧进行处理,直接发送出去。
进一步地,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RNTI的获取过程如图4所示,移动终端发送注册请求消息给基站,基站在接收到注册请求消息之后,返回注册应答消息给移动终端;其中,注册应答消息用于表示注册成功,其包括RNTI以及RNTI中固定值。
移动终端在开机或进入基站覆盖区时可以向基站发起注册请求,基站受理注册后便会分配一个RNTI给移动终端。
此外,RNTI可以被回收,以便重复利用,节省资源,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关机时向基站发送注销请求消息给基站,如图5所示,基站受理下线请求,返回注销应答消息给移动终端,将之前分配给移动终端的RNTI回收。若移动终端与基站长时间无法通信,则移动终端将清除RNTI,并以非扰频的方式发送消息,基站回收RNTI,认为移动终端丢失。
步骤34:获取第一控制帧的循环冗余校验码。
现有技术中控制帧的结构如图6所示,其包括控制信息部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为了精简第一控制帧的空间,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发送给另一移动终端第一控制帧时,该第一控制帧包括目的地址、控制信息部分、扰频控制码ST和空闲部分,且扰频控制码ST为0,相比现有技术,节省了源地址的空间;当移动终端接收来自另一移动终端的第一控制帧时,该第一控制帧包括源地址、控制信息部分、扰频控制码ST和空闲部分,且扰频控制码ST为0,相比现有技术,节省了目的地址的空间;当移动终端发送给基站第一控制帧时,该第一控制帧包括控制信息部分、扰频控制码ST和空闲部分,且扰频控制码ST为1,相比现有技术,节省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空间。
发送端获取了RNTI之后,为了检测或校验第一控制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对于待发送的第一控制帧计算其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并将第一控制帧与CRC进行组合,得到如图7所示的数据结构。
步骤35:利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第一控制帧进行加扰处理,以得到第二控制帧。
发送端用自身RNTI对第一控制帧进行变换和运算,以得到加扰后的第二控制帧。
步骤36:对第二控制帧和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信道编码,得到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并将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发送出去。
由于移动通信存在干扰和衰落,为了增强第二控制帧在信道中传输时抵御各种干扰的能力,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利用信道编码对第二控制帧和CRC进行处理,得到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并将此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端。
步骤37:接收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并对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进行信号解码,以得到第二控制帧和循环冗余校验码。
接收端对于从无线链路收到数据包进行信道解码,以恢复出第二控制帧和循环冗余校验码。
步骤38:利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第二控制帧进行盲解扰,并计算盲解结果中的循环冗余校验码。
接收端利用自身RNTI盲解第二控制帧,并用盲解结果中的数据部分计算CRC。
步骤39:判断盲解结果中的循环冗余校验码与接收到的循环冗余校验码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解扰成功;若不同,则继续盲解。
将接收到的CRC与盲解结果中的CRC比对,如果两者一致则解扰成功,否则继续盲解。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发送端为移动终端,接收端为另一移动终端,通过基站分配RNTI给移动终端,发送端用自身RNTI对第一控制帧进行加扰,基站盲解出第一控制帧后用接收端的RNTI加扰转出去,接收端通过自身RNTI直接对加扰后的第一控制帧进行解扰,并确定是否为发送给自己的信息,节省出第一控制帧携带源地址或目的地址的空间。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通过基站分配RNTI给发送端,发送端计算待发送的第一控制帧的CRC,然后通过自身RNTI对第一控制帧进行加扰,以得到第二控制帧,然后对第二控制帧和CRC进行信道编码发送至接收端,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和盲解,将利用盲解结果中的数据计算出的CRC与接收到的CRC比较,从而判定是否解扰成功;在节省第一控制帧中的空间的同时,实现对第一控制帧有效地传输。
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81:接收数据包,并对数据包进行信号解码,以得到第二控制帧。
基站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信道解码,以恢复出第二控制帧和循环冗余校验码。
步骤82:判断利用预设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列表中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盲解第二控制帧是否成功。
移动终端向基站发送注册请求消息后,基站在接收此请求后,会分配一个RNTI给移动终端,预设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列表中的RNTI为基站可以分配的RNTI,基站利用自身存储的预设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列表中的RNTI盲解第二控制帧,具体地,通过遍历预设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列表中的RNTI,对第二控制帧进行盲解扰。
步骤83:若盲解未成功,则丢弃第二控制帧。
如果基站利用预设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列表中的RNTI未能盲解成功,则表明发送端不是将第二控制帧发送给该基站或者需要基站进行转发的信息,基站将此第二控制帧丢弃即可。
步骤84:若盲解成功,则得到第一控制帧,并判断第一控制帧中的扰频控制码是否为0。
如果基站能够利用预设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列表盲解成功,则可以得到第一控制帧,该第一控制帧为发送端发送的原始信息;为了区分第一控制帧的接收端是基站还是另一移动终端,判断第一控制帧中的扰频控制码是否为0。
步骤85:若第一控制帧中的扰频控制码为0,则将第一控制帧中目的地址替换成源地址,并用接收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第一控制帧。
如果第一控制帧中的扰频控制码为0,则表明该第一控制帧是发送端发送给另一移动终端的信息,第一控制帧包括目的地址,基站将目的地址转换成源地址,并利用另一移动终端的RNTI对第一控制帧进行加扰后发送出去。
步骤86:若第一控制帧中的扰频控制码不为0,则添加第一控制帧的源地址,并用接收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第一控制帧。
如果第一控制帧中的扰频控制码不为0,其值为1,则表明该第一控制帧是发送端发送给基站的信息,由于接收端是基站,因而第一控制帧不包含任何地址信息,基站会在第一控制帧中添加源地址,并用接收端的RNTI加扰第一控制帧后发送出去。
步骤87:将加扰后的第一控制帧发送出去。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基站通过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信道解码获取到第二控制帧,并利用预设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列表中的RNTI盲解第二控制帧,当盲解成功时,获取到第一控制帧,通过判别第一控制帧中的扰频控制码,分辨出该第一控制帧是发送基站还是移动终端,基站将第一控制帧进行处理后,发送出去,处理后的第一控制帧只需要携带源地址,节省了控制帧的空间,且能够实现控制帧准确的传输。
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91:将控制帧中空闲部分中第一个字节的最高位用来携带扰频控制码,并将扰频控制码设置为0,空闲部分的尾部填入目的地址,或者将扰频控制码设置为1,且对空闲部分不作处理。
控制帧包括空闲部分和控制信息部分,当发送端需要将控制帧发送给移动终端时,将控制帧中空闲部分中第一个字节的最高位用来携带扰频控制码,并将扰频控制码设置为0,空闲部分的尾部填入目的地址,如图6(a)所示;当发送端需要将控制帧发送给基站时,将扰频控制码设置为1,且对空闲部分不作处理,如图6(c)所示。
步骤92:根据呼叫类型选择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控制帧进行加扰,并进行发送。
呼叫类型包括组呼和个呼,当呼叫类型为个呼时,组ID值为0,当呼叫类型为组呼时,组ID值为有效值以指示组ID,发送端根据呼叫类型选择相应的RNTI对控制帧进行加扰,并将加扰后的控制帧发送出去。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发送端对于不同的接收端,使用不同的控制帧来发送,以尽可能节省控制帧中的空间,并利用RNTI对控制帧进行加扰,以实现控制帧准确地发送至接收端。
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数据包,并对数据包进行信号解码,以得到第二控制帧。
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并对该数据包进行信道解码,以恢复出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二控制帧。
步骤102:检测利用自身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盲解第二控制帧是否成功;若盲解第二控制帧成功,则得到第一控制帧。
接收端利用自身RNTI对第二控制帧进行盲解扰,如果盲解成功,则可以获得第一控制帧,实现成功接收第一控制帧,结束流程;否则执行步骤103。
步骤103:若盲解第二控制帧未成功,则检测利用组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盲解第二控制帧是否成功,若是,则解扰成功,得到第一控制帧;若否,则丢弃第二控制帧。
组呼RNTI的个数可为多个,若盲解第二控制帧未成功,则利用其他组呼RNTI再次进行盲解扰,并判断是否能够盲解成功,若盲解成功,则解扰成功,得到第一控制帧;若盲解未成功,则继续尝试用未使用过的组呼RNTI进行盲解扰,如果所有组呼RNTI都尝试后仍未能盲解成功,则丢弃此第二控制帧。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接收端对于接收到的数据包先进行信道解码,恢复出第二控制帧,然后利用自身RNTI和组呼RNTI去盲解,如果盲解成功,则实现对第一控制帧的接收。
参阅图11,图1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控制帧的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110用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其包括互相连接的发送器111和接收器112,其中,发送器111用于利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第一控制帧进行加扰,形成第二控制帧,然后生成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并发送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接收器112用于对接收到的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进行解扰,以得到第一控制帧。
参阅图12,图1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存储介质1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121,计算机程序121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
其中,该存储介质120可以是服务端、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以及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利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第一控制帧进行加扰,形成第二控制帧,然后生成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并发送所述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
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所述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进行解扰,以得到所述第一控制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端利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第一控制帧进行加扰,形成第二控制帧,然后生成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并发送所述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控制帧的循环冗余校验码;
利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所述第一控制帧进行加扰处理,以得到所述第二控制帧;
对所述第二控制帧和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进行信道编码,得到所述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并将所述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发送出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所述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进行解扰,以得到所述第一控制帧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并对所述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进行信号解码,以得到所述第二控制帧和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
利用所述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所述第二控制帧进行盲解扰,并计算盲解结果中的循环冗余校验码;
判断所述盲解结果中的循环冗余校验码与接收到的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码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解扰成功;若不同,则继续盲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端利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第一控制帧进行加扰的步骤之前,包括:
发送注册请求消息;
接收注册应答消息;
其中,所述注册应答消息用于表示注册成功,所述注册应答消息包括所述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及所述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中的固定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利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第一控制帧进行加扰的步骤之前,包括:
检测当前发送的数据是否为控制帧;
若是,则检测是否支持扰频通信;
若支持扰频通信,则检测是否注册成功;若不支持扰频通信,则不对所述控制帧进行处理,直接发送出去。
6.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数据包,并对所述数据包进行信号解码,以得到第二控制帧;
判断利用预设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列表中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盲解所述第二控制帧是否成功;
若否,则丢弃所述第二控制帧;若是,则得到第一控制帧,并判断所述第一控制帧中的扰频控制码是否为0;
若是,则将所述第一控制帧中目的地址替换成源地址,并用接收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所述第一控制帧;若否,则添加所述第一控制帧的源地址,并用所述接收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所述第一控制帧;
将加扰后的所述第一控制帧发送出去。
7.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控制帧中空闲部分中第一个字节的最高位用来携带扰频控制码,并将所述扰频控制码设置为0,所述空闲部分的尾部填入目的地址,或者将所述扰频控制码设置为1,且对所述空闲部分不作处理;
根据呼叫类型选择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所述控制帧进行加扰,并进行发送;
其中,所述控制帧包括空闲部分和控制信息部分,所述呼叫类型包括组呼和个呼。
8.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数据包,并对所述数据包进行信号解码,以得到第二控制帧;
检测利用自身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盲解所述第二控制帧是否成功;
若是,则解扰成功,得到第一控制帧;若否,则检测利用组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盲解所述第二控制帧是否成功;
若是,则解扰成功,得到所述第一控制帧;若否,则丢弃所述第二控制帧。
9.一种传输控制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连接的发送器和接收器,其中,所述发送器用于利用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第一控制帧进行加扰,形成第二控制帧,然后生成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并发送所述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所述接收器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携带第二控制帧的数据包进行解扰,以得到所述第一控制帧。
10.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07827.4A CN112702787B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07827.4A CN112702787B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02787A true CN112702787A (zh) | 2021-04-23 |
CN112702787B CN112702787B (zh) | 2022-12-16 |
Family
ID=75504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07827.4A Active CN112702787B (zh) | 2019-10-22 | 2019-10-22 | 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02787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78942A (zh) * | 2011-12-21 | 2013-06-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令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3636155A (zh) * | 2011-06-30 | 2014-03-12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相邻小区的控制信道解码 |
CN108702676A (zh) * | 2016-05-11 | 2018-10-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无线帧中指示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US20200359364A1 (en) * | 2018-02-07 | 2020-11-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2019
- 2019-10-22 CN CN201911007827.4A patent/CN1127027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36155A (zh) * | 2011-06-30 | 2014-03-12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相邻小区的控制信道解码 |
CN103178942A (zh) * | 2011-12-21 | 2013-06-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令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8702676A (zh) * | 2016-05-11 | 2018-10-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无线帧中指示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US20200359364A1 (en) * | 2018-02-07 | 2020-11-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02787B (zh) | 2022-1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75556B2 (en) | Associa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11700532B2 (en) | Data channel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 |
CN107948988B (zh) | 一种资源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
FI121448B (fi) | Menetelmä ja laite langattoman päätelaitteen hakemiseksi langattomassa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ssä | |
WO2020253492A1 (zh) | 信道探测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10535611A (zh) | 信号发送、接收、信息反馈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 |
US11671864B2 (en) | Join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
CN106877977B (zh) | 数据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8553633B2 (en) | Bandwidth request method and bandwidth allocation method in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 |
US9386582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requency resource information in a frequency overlay | |
WO2017000248A1 (zh) | 一种资源分配信息指示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
CN107005979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11435869B (zh) |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 |
US20230171739A1 (en) |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4754524A (zh) | 一种群组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设备及系统 | |
KR101996581B1 (ko) |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2311493B (zh) | 协作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2491497A (zh) | 一种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108012288B (zh) |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
JP5553800B2 (ja) | 通信端末、データを受信する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CN113329498A (zh) | 无线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431663A (zh) | 携带指示信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2702787B (zh) | 一种基于扰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3596885B (zh) | Sr配置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0248361B (zh) | 基于滑动窗回溯的高效自适应gsm解密方法、装置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