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01730A - 并离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和多并联并离网系统 - Google Patents

并离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和多并联并离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01730A
CN112701730A CN202110088988.1A CN202110088988A CN112701730A CN 112701730 A CN112701730 A CN 112701730A CN 202110088988 A CN202110088988 A CN 202110088988A CN 112701730 A CN112701730 A CN 112701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transformer
new energy
branch
switch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889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高文
曹伟
刘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8898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017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01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17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8Islanding, i.e. disconnection of local power supply from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30The power source being a fuel cel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并离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和多并联并离网系统。在该并离网系统中,功率变换器的直流侧通过变压器支路连接并离网切换柜,并通过并离网切换柜连接电网和负载,由于旁路支路与变压器支路并联连接,所以可以避免变压器直接投切至电网,进而不会引起励磁涌流,因此避免了因励磁涌流而带来的配电设备的损坏,或者保护装置的触发,或者变压器使用寿命的降低。

Description

并离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和多并联并 离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并离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和多并联并离网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现有的新能源发电系统或者储能系统,除并网充放电功能外,还需要具备离网发电或备电功能,即在相应系统中,增加一路交流输出作为负载接入端口,在电网断电、系统切换至离网状态时,保证该负载的正常供电。
如图1所示的储能系统,在该储能系统中,电池01通过PCS 02(Power ConversionSystem,储能变流器)与变压器03的一侧绕组相连,变压器03绕组的另一侧通过第一开关S1与电网04相连,变压器03绕组的另一侧还通过第二开关S2与负载05相连;当储能系统处于离网运行状态时,第一开关S1关断、保证断开与电网04的连接,第二开关S2闭合、PCS 02离网为负载05供电;当该储能系统需要切换至并网运行状态时,PCS 02先停机,再闭合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之后PCS 02启动,由电网04为负载05供电,变压器03直接投切至电网04。
但是,变压器03直接投切至电网04,可能引起极大的励磁涌流,从而造成配电设备的损坏,或者触发保护装置,或者降低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并离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和多并联并离网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变压器直接投切至电网而引起极大的励磁涌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并离网系统,包括:功率变换器、变压器支路、旁路支路以及并离网切换柜;其中:
所述功率变换器的交流侧通过所述变压器支路连接所述并离网切换柜,并通过所述并离网切换柜连接电网和/或负载;
所述旁路支路与所述变压器支路并联连接。
可选的,所述变压器支路,包括:变压器和N个第一开关;N为大于1的整数;其中:
变压器和各个所述第一开关相互串联连接;
一部分所述第一开关设置于所述变压器之前,另一部分所述第一开关设置于所述变压器之后。
可选的,N=2。
可选的,所述旁路支路,包括:M个第二开关;M为正整数;其中:
当M大于1时,各个所述第二开关串联连接。
可选的,所述并离网切换柜,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串联连接于所述变压器支路与所述电网之间。
可选的,所述变压器支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直接相连。
可选的,所述并离网切换柜,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开关,使所述变压器支路与所述负载之间通过串联连接的各个所述第四开关实现间接连接。
可选的,所述功率变换器包括: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PCS以及风机变流器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并离网系统中的各个开关均受控于,独立设置的系统控制器,或者,所述功率变换器的内部控制器。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并离网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切换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并离网系统的运行状态,所述并离网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状态切换指令;
根据所述状态切换指令,确定所述并离网系统的变压器支路、旁路支路以及并离网切换柜各自的运行状态;
控制所述变压器支路、所述旁路支路以及所述并离网切换柜实现自身的相应运行状态。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状态切换指令,确定所述并离网系统的变压器支路、旁路支路以及并离网切换柜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状态切换指令为控制所述并离网系统进入离网运行状态的指令,则确定所述变压器支路为导通状态、所述旁路支路为断开状态、所述并离网切换柜为离网运行状态;
若所述状态切换指令为控制所述并离网系统进入并网运行状态的指令,则确定所述旁路支路为导通状态、所述并离网切换柜为并网运行状态。
可选的,若所述状态切换指令为控制所述并离网系统进入并网运行状态的指令,则还确定:
所述变压器支路为断开状态。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包括:控制器、新能源装置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并离网系统;其中:
所述新能源装置通过所述并离网系统,分别与电网和/或负载相连;
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如本申请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并离网系统的控制方法。
可选的,所述新能源装置包括:储能模块、光伏阵列及风机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当所述新能源装置包括储能模块时,所述并离网系统中的功率变换器包括与所述储能模块相连的PCS;
当所述新能源装置包括光伏阵列时,所述功率变换器包括与所述光伏阵列相连的光伏逆变器;
当所述新能源装置包括风机时,所述功率变换器包括与所述风机相连的风机变流器。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为独立的系统控制器,或者,所述并离网系统中功率变换器的内部控制器。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多并联并离网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如本申请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其中:
各个所述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共用同一并离网切换柜连接电网和/或负载。
可选的,所述并离网切换柜为任一新能源并离网系统中的并离网切换柜。
可选的,各个所述新能源并离网系统中的变压器支路在并联连接后,通过一交流汇流柜连接至所述并离网切换柜。
可选的,所述并离网切换柜受控于作为通信主机的任一所述新能源并离网系统中的控制器,或者,与各个所述新能源并离网系统通信连接的总控制器。
可选的,各个所述新能源并离网系统中的新能源装置相同或不同。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并离网系统,在该并离网系统中,功率变换器的直流侧通过变压器支路连接并离网切换柜,并通过并离网切换柜连接电网和负载,由于旁路支路与变压器支路并联连接,所以可以避免变压器直接投切至电网,进而不会引起励磁涌流,因此避免了因励磁涌流而带来的配电设备的损坏,或者保护装置的触发,或者变压器使用寿命的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并离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并离网系统处于离网运行状态时的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并离网系统处于并网运行状态时的动作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并离网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并离网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并离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和图10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并联并离网系统的两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因变压器03直接投切至电网04而引起极大的励磁涌流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并离网系统,其具体参见图2,包括:功率变换器20、变压器支路30、旁路支路40以及并离网切换柜50。
功率变换器20的交流侧通过变压器支路30连接并离网切换柜50,并通过并离网切换柜50连接电网04和/或负载05,旁路支路40与变压器支路30并联连接。
由于旁路支路40与变压器支路30并联连接,所以可以避免变压器直接投切至电网04,进而不会引起励磁涌流,因此避免了因励磁涌流而带来的配电设备的损坏,或者保护装置的触发,或者变压器使用寿命的降低。
可选的,功率变换器20包括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PCS以及风机变流器中的至少一种,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视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内。
在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如图5所示的储能系统,在图1所示的储能系统的基础上,还在第一开关S1的两端并联设置有第三开关S3和缓启电阻R,第三开关S3和缓启电阻R串联形成缓启回路06;当该储能系统处于并网运行状态时,先闭合第三开关S3,通过缓启电阻R为变压器03建立励磁回路,之后闭合第一开关S1,在电网04正常接入后,再断开第三开关S3,同时闭合第二开关S2,使得电网04为负载05供电。
虽然图5所示的储能系统通过串电阻投切变压器03的方式,可以有效抑制变压器03投切至电网04时的冲击电流,并保证配电设备的安全,但是,增加缓启回路06使得该储能系统的硬件成本和控制复杂度均增加;而本申请提供的并离网系统通过旁路支路40,即可避免变压器03直接投切至电网04,因此相较于图5所示的储能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并离网系统无需增加缓启回路06,避免了硬件成本的增加,而且控制复杂程度也不高。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并离网系统的一种工作模式,具体如下:
如图3所示,变压器支路30处于导通状态,旁路支路40处于断开状态,并离网切换柜50处于离网运行状态,则并离网系统处于离网运行状态。
如图4所示,旁路支路40处于导通状态,将变压器支路30旁路,并离网切换柜50处于并网运行状态,则并离网系统处于并网运行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鉴于在旁路支路40导通之后,旁路支路40将变压器支路30旁路,所以在旁路支路40导通之后,变压器支路30也可以处于断开状态,以确保断开变压器支路30与该储能系统之间的连接。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和图5所示的储能系统中,无论储能系统是处于离网运行状态时,还是处于并网运行状态时,交流主回路均通过变压器03输出,从而将变压器03的损耗引入该储能系统,所以使得自身的系统效率降低;而由上述说明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并离网系统在自身处于并网运行状态时,通过旁路支路40将变压器支路30旁路,使得变压器03并未投切至电网04,即并为流经变压器03,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并离网系统的系统效率提高。
上述仅为并离网系统的一种优选工作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工作模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同变压器支路3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变压器03和N个第一开关S1。
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在实际应用中,其取值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优选的,如图2所示,N=2,以简化该变压器支路30的电路结构,从而可以降低该并离网系统的整体成本。
在该变压器支路30的实施方式中,变压器03和各个第一开关S1相互串联连接;通过关断至少一个第一开关S1,可以使该变压器支路30处于断开状态;通过闭合全部第一开关S1,可以使变压器支路30处于导通状态。
优选的,一部分第一开关S1设置于变压器03之前,另一部分第一开关S1设置于变压器03之后,以保证该变压器支路30处于断开状态时,变压器03的两侧绕组均与并离网系统断开连接,从而使得变压器03的电力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可选的,第一开关S1为可控开关,受控于独立设置的系统控制器,或者,功率变换器20的内部控制器,在实际应用中,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还提供旁路支路4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M个第二开关S2。
其中,M为正整数,在实际应用中,其取值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优选的,如图2所示,M=1,以简化该旁路支路40的电路结构,从而可以降低该并离网系统的整体成本。
在该旁路支路40中,当M大于1时,各个第二开关S2串联连接;通过关断至少一个第二开关S2,可以使得该旁路支路40处于断开状态;通过闭合全部第二开关S2,可以使得该旁路支路40处于导通状态。
可选的,第二开关S2为可控开关,受控于独立设置的系统控制器,或者,功率变换器20的内部控制器,在实际应用中,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图2-图4所示仅为变压器支路30和旁路支路40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还提供并离网切换柜5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开关。
各个第三开关S3串联连接于变压器支路30与电网04之间,而变压器支路30与负载05之间直接相连;通过关断至少一个第三开关S3,即可使得该并离网切换柜50处于离网运行状态;通过闭合全部第三开关S3,即可使得该并离网切换柜50处于并网运行状态。
其中,第三开关的个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优选的,如图2所示,在变压器支路30与电网04之间设置一个第三开关S3,以降低并离网系统的整体成本。
可选的,并离网切换柜5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在上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开关S4,各个第四开关S4串联设置于变压器支路30与负载05之间,以实现变压器支路30与负载05之间的间接连接;此时,通过关断至少一个第四开关S4,即可断开变压器支路30与负载05之间的连接;通过闭合全部第四开关S4,即可断开变压器支路30与负载05之间的连接。
其中,第四开关的个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优选的,如图6所示,在变压器支路30与负载05之设置一个第四开关S4,以降低并离网系统的整体成本。
可选的,如图2或图6所示,第三开关S3或第四开关S4均为可控开关,受控于独立设置的系统控制器,或者,功率变换器20的内部控制器,在实际应用中,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并离网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切换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并离网系统的运行状态,该并离网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如图7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0、获取状态切换指令。
其中,状态切换指令分别为:控制并离网系统进入离网运行状态的指令和控制并离网系统进入并网运行状态的指令。
S120、根据状态切换指令,确定并离网系统的变压器支路、旁路支路以及并离网切换柜各自的运行状态。
若状态切换指令为控制并离网系统进入离网运行状态的指令,则确定变压器支路为导通状态、旁路支路为断开状态、并离网切换柜为离网运行状态;若状态切换指令为控制并离网系统进入并网运行状态的指令,则确定旁路支路为导通状态、并离网切换柜为并网运行状态。
可选的,若状态切换指令为控制并离网系统进入并网运行状态的指令,则还确定:变压器支路为断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在步骤S120之前,需要先控制并离网切换柜处于离网运行状态,以切断电网与并离网切换柜之间的连接,从而避免并离网系统在切换状态时因意外原因导致变压器直接投切至电网的情况的发生。
S130、控制变压器支路、旁路支路以及并离网切换柜实现自身的相应运行状态。
在步骤S130中,可以先控制变压器支路、旁路支路实现自身的相应运行状态,之后,再控制并离网切换柜处于自身的相应运行状态;上述仅为一种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其具体结构如图8(图中省略了控制器60与变压器支路30以及旁路支路中各开关之间的通信连接)所示,包括:控制器60、新能源装置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并离网系统。
在该新能源并离网系统中,新能源装置通过并离网系统,分别与电网04和/或负载05相连,控制器60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并离网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该并离网系统的控制方法在上述实施例已进行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新能源装置包括:储能模块、光伏阵列及风机中的至少一个,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相应的,当新能源装置包括储能模块时,并离网系统中的功率变换器20包括与储能模块相连的PCS;当新能源装置包括光伏阵列时,功率变换器20包括与光伏阵列相连的光伏逆变器;当新能源装置包括风机时,功率变换器20包括与风机相连的风机变流器,以适应新能源装置的不同实施方式。
可选的,控制器60可以为并离网系统中功率变换器20的内部控制器,也可以为独立的系统控制器,此时控制器60还与功率变换器通信连接如图8所示;在实际应用中,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多个图1或多个图5所示的储能系统并联运行时,第二开关S2并联为负载05供电,鉴于各支路上的阻抗并不一定完全一致,从而无法保证各支路均流,因此,可能导致部分支路过载运行,以致影响配电设备的安全。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并联并离网系统,其具体结构如图9所示,包括:至少两个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并离网系统。
在该多并联并离网系统中,各个新能源并离网系统的变压器支路30并联连接,在并联后通过同一并离网切换柜50连接于电网04和/或负载05。
其中,该并离网切换柜50可以为任一新能源并离网系统中的并离网切换柜50,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视具体情况进行限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共用一个并离网切换柜50,所以可以解决多个系统并联时,由多个开关并联引起的不均流问题。
可选的,各个新能源并离网系统的变压器支路30并联连接后,也可以先通过一交流汇流柜70汇流,之后再通过同一并离网切换柜50连接于电网04和/或负载05,如图10所示;在实际应用中,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注意的是,当各个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共用同一个并离网切换柜50后,并离网切换柜50受控于作为通信主机的任一新能源并离网系统中的控制器60,或者,受控于与各个新能源并离网系统通信连接的总控制器;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多并联并离网系统中,各个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内部的新能源装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相互替换或者组合,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并离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变换器、变压器支路、旁路支路以及并离网切换柜;其中:
所述功率变换器的交流侧通过所述变压器支路连接所述并离网切换柜,并通过所述并离网切换柜连接电网和/或负载;
所述旁路支路与所述变压器支路并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离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支路,包括:变压器和N个第一开关;N为大于1的整数;其中:
变压器和各个所述第一开关相互串联连接;
一部分所述第一开关设置于所述变压器之前,另一部分所述第一开关设置于所述变压器之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离网系统,其特征在于,N=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离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支路,包括:M个第二开关;M为正整数;其中:
当M大于1时,各个所述第二开关串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离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离网切换柜,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串联连接于所述变压器支路与所述电网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并离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支路与所述负载之间直接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并离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离网切换柜,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开关,使所述变压器支路与所述负载之间通过串联连接的各个所述第四开关实现间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离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变换器包括: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PCS以及风机变流器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并离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离网系统中的各个开关均受控于,独立设置的系统控制器,或者,所述功率变换器的内部控制器。
10.一种并离网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切换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并离网系统的运行状态,所述并离网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状态切换指令;
根据所述状态切换指令,确定所述并离网系统的变压器支路、旁路支路以及并离网切换柜各自的运行状态;
控制所述变压器支路、所述旁路支路以及所述并离网切换柜实现自身的相应运行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并离网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状态切换指令,确定所述并离网系统的变压器支路、旁路支路以及并离网切换柜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状态切换指令为控制所述并离网系统进入离网运行状态的指令,则确定所述变压器支路为导通状态、所述旁路支路为断开状态、所述并离网切换柜为离网运行状态;
若所述状态切换指令为控制所述并离网系统进入并网运行状态的指令,则确定所述旁路支路为导通状态、所述并离网切换柜为并网运行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并离网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状态切换指令为控制所述并离网系统进入并网运行状态的指令,则还确定:
所述变压器支路为断开状态。
13.一种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新能源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并离网系统;其中:
所述新能源装置通过所述并离网系统,分别与电网和/或负载相连;
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并离网系统的控制方法。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装置包括:储能模块、光伏阵列及风机中的至少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新能源装置包括储能模块时,所述并离网系统中的功率变换器包括与所述储能模块相连的PCS;
当所述新能源装置包括光伏阵列时,所述功率变换器包括与所述光伏阵列相连的光伏逆变器;
当所述新能源装置包括风机时,所述功率变换器包括与所述风机相连的风机变流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独立的系统控制器,或者,所述并离网系统中功率变换器的内部控制器。
17.一种多并联并离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其中:
各个所述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共用同一并离网切换柜连接电网和/或负载。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并联并离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离网切换柜为任一新能源并离网系统中的并离网切换柜。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并联并离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新能源并离网系统中的变压器支路在并联连接后,通过一交流汇流柜连接至所述并离网切换柜。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并联并离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离网切换柜受控于作为通信主机的任一所述新能源并离网系统中的控制器,或者,与各个所述新能源并离网系统通信连接的总控制器。
21.根据权利要求17-20任一项所述的多并联并离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新能源并离网系统中的新能源装置相同或不同。
CN202110088988.1A 2021-01-22 2021-01-22 并离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和多并联并离网系统 Pending CN1127017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8988.1A CN112701730A (zh) 2021-01-22 2021-01-22 并离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和多并联并离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8988.1A CN112701730A (zh) 2021-01-22 2021-01-22 并离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和多并联并离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1730A true CN112701730A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16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88988.1A Pending CN112701730A (zh) 2021-01-22 2021-01-22 并离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和多并联并离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0173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3329A (zh) * 2021-11-26 2022-03-01 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离网并机功能的离并网储能逆变器的离并网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4023A (zh) * 2012-12-26 2013-04-24 北京荣华恒信开关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风电和光伏的并网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WO2015001378A1 (en) * 2013-07-02 2015-01-08 Eyales Bonifacio J Electromagnetic energy-flux reactor
CN110323771A (zh) * 2019-07-18 2019-10-11 中冶赛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互动式ups电路
CN110474363A (zh) * 2019-07-26 2019-11-19 江阴市新昶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并网功能并能直接并网的离网储能电站及其工作方式
CN110994590A (zh) * 2019-11-14 2020-04-10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储系统的电压暂降治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4023A (zh) * 2012-12-26 2013-04-24 北京荣华恒信开关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风电和光伏的并网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WO2015001378A1 (en) * 2013-07-02 2015-01-08 Eyales Bonifacio J Electromagnetic energy-flux reactor
CN110323771A (zh) * 2019-07-18 2019-10-11 中冶赛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互动式ups电路
CN110474363A (zh) * 2019-07-26 2019-11-19 江阴市新昶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并网功能并能直接并网的离网储能电站及其工作方式
CN110994590A (zh) * 2019-11-14 2020-04-10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储系统的电压暂降治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3329A (zh) * 2021-11-26 2022-03-01 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离网并机功能的离并网储能逆变器的离并网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79687B1 (ko) 에너지를 집약 및 공급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EP3141983B1 (en) Power supply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886737B2 (en) Energization control for establishing microgrids
CN105720857B (zh) 一种级联h桥逆变器及其故障处理方法
EP3001530B1 (en) Photovoltai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KR101646170B1 (ko) 계통연계운전 및 독립운전을 수행하는 전력시스템 제어 방법
CN110112711A (zh) 优质供电系统及其方法
CN110048394B (zh) 基于星型拓扑结构的直流配电网启停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3050995A (zh) 一种微电网试验系统
AU2020425507A1 (en) Photovoltaic system
JP2017184362A (ja)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電力供給システム及び電流制御方法
CN111614150A (zh) 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的配电系统
CN202906774U (zh) 一种辅助电源电路可自动断电的大功率光伏逆变器
CN113098062A (zh) 微电网黑启动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614400B2 (en) DC energy store system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15940231A (zh)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一键启动方法
WO2023283771A1 (zh) 供电系统、供电系统的保护方法及dc/dc转换器
CN213817249U (zh) 一种户用储能系统的输出装置
JP2020127357A (ja) 充放電装置及び電源切替システム
Yang et al. Non-droop-control-based cascaded 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battery 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12701730A (zh) 并离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新能源并离网系统和多并联并离网系统
WO2019007542A1 (en) ECO-FREE ECONOMY-FREE POWER SUPPLY SYSTEM
CN117578539A (zh) 一种储能系统
CN112821362A (zh) 一种多路直流隔离开关、组串式光伏逆变器、汇流箱、光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967088B (zh) 一种柔性互联开关的配电故障自愈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