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9251A - 数据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9251A
CN112699251A CN202110304701.4A CN202110304701A CN112699251A CN 112699251 A CN112699251 A CN 112699251A CN 202110304701 A CN202110304701 A CN 202110304701A CN 112699251 A CN112699251 A CN 112699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ynamic
static
dynamic data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047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娟
韩天宇
刘阳
朱斯语
王子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Priority to CN20211030470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92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9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92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6Creation of semantic tools, e.g. ontology or thesauri
    • G06F16/367Ontolog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3Querying
    • G06F16/3331Query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3Querying
    • G06F16/338Presentation of query resu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工业互联网数据中的动态数据以及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静态数据,所述动态数据为工业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状态变化产生的数据,所述静态数据为对所述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数据;判断存储知识图谱数据的图数据库中是否包括所述动态数据;若所述图数据库中不包括所述动态数据,对于每个静态数据,根据所述静态数据与所述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构建包括静态数据、关系以及动态数据的三元组结构数据,获得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将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保存到所述图数据库。采用本申请中的方案,可以将工业互联网数据进行格式统一,便于管理。

Description

数据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具体地,涉及数据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工业产品在工业互联网生产和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中,对各个环节进行信息记录,产生对应工业产品的工业互联网数据。工业互联网数据在不同环节、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等不同记录节点记录的数据格式不同,使数据的管理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将工业互联网数据的格式统一为知识图谱数据,便于管理,以改善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聚合方法,包括:获取工业互联网数据中的动态数据以及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静态数据,所述动态数据为工业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状态变化产生的数据,所述静态数据为对所述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数据;判断存储知识图谱数据的图数据库中是否包括所述动态数据;若所述图数据库中不包括所述动态数据,对于每个静态数据,根据所述静态数据与所述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构建包括静态数据、关系以及动态数据的三元组结构数据,获得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将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保存到所述图数据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聚合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工业互联网数据中的动态数据以及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静态数据,所述动态数据为工业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状态变化产生的数据,所述静态数据为对所述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数据;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存储知识图谱数据的图数据库中是否包括所述动态数据;图谱生成模块,用于若所述图数据库中不包括所述动态数据,对于每个静态数据,根据所述静态数据与所述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构建包括静态数据、关系以及动态数据的三元组结构数据,获得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保存到所述图数据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的方法。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从工业互联网数据可以获得动态数据以及静态数据,若图数据库中不包括某动态数据,可以将该动态数据以及对该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静态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构建包括静态数据、关系以及动态数据的三元组结构数据,获得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将该知识图谱数据保存到图数据库,使图数据库中的工业互联网数据格式统一,降低管理难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聚合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知识图谱数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知识图谱数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聚合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聚合方法的部分步骤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知识图谱数据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聚合数据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聚合数据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聚合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知识图谱数据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知识图谱数据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静态节点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具体场景的知识图谱数据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具体场景的另一知识图谱数据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具体场景的又一知识图谱数据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聚合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聚合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保存或者携带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聚合方法的程序代码的存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工业产品在原材料供应、生产、流通以及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中,每一个环节都会记录与产品相关的数据,形成工业产品的工业互联网数据,如原材料供应环节记录原材料的供应商名称、供应时间、供货方式、批次号、批量等,生产环节记录生产厂商名称、生产时间、生产地址等,流通环节记录运输厂商名称、入库时间、出库时间、入库地点、出库地点等,使用环节记录使用者身份、位置、名称等。每个工业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的全产业链数据,可以通过该工业产品对应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进行解析获得。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在工业互联网技术领域,因为企业所处行业、类型、规模、产品等差异,导致工业互联网数据千差万别,且工业互联网数据的数据格式、数据模型本身的复杂程度较高,导致对工业数据的处理难度较大。即组成工业互联网数据的各种数据,由于记录者的不同,导致记录的数据格式或者数据模型的不同,使对数据的处理难度较大,如增加了数据的查找难度,增加了数据呈现的难度等。
另外,由于工业产品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工业产品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环节,生命周期中环节的变化,工业产品的状态随之变化,在同一环节,工业产品的状态可能也发生变化,如在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的位置、所有权、管理权、形态等变化。由于状态的动态变化产生的数据,通常会由不同的记录方记录,从而可能记录为不同的格式,并且,在工业产品的状态动态变化过程中,产生表示状态变化的动态数据以及对该状态进行描述的静态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动态数据可以表示工业产品所处状态,用于描述工业产品在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记录的由位置、所有权、管理权、形态等状态变化所产生的数据,如生产数据、流通数据以及使用数据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其中,生产数据用于描述工业产品从原料通过加工成为产品的过程;流通数据用于描述工业产品在供应链中产生的仓储、运输、销售信息;使用数据用于描述工业产品在使用中产生的数据。即动态数据可以记录所处状态的事件标识、状态产生时间、状态描述等信息,从而实现不同状态的记录,具体记录每个状态的哪些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动态数据对应的静态数据对该状态的各种属性特征进行描述,如可以描述状态中涉及到的对象固有的、区别于其他实体的属性特征的数据,具体描述哪些属性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并不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如描述状态的执行厂商名称、产品所处地址、对产品进行处理的设备等特征。其中,可以理解的,一个动态数据可以是单个的数据或者数据集合;每个动态数据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静态数据,每个静态数据可以是单个数据或者数据集合,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实现对需要描述的特征的清楚描述。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从工业互联网数据中获取动态数据以及动态数据对应的静态数据,该静态数据为对所述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数据,或者说该静态数据为对该动态数据对应的状态进行描述的数据。若用于存储知识图谱数据的图数据库中没有存储有该动态数据,则可以构建包括静态数据、关系以及动态数据的三元组结构数据,获得对应该动态数据构建的知识图谱数据,将其存储于图数据库,从而实现将工业互联网数据的格式统一后存储,便于工业互联网数据的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采用各种计算机语言实现,例如,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Java和直译式脚本语言JavaScript等。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聚合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服务器、电脑或者其他电子设备。请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0:获取工业互联网数据中的动态数据以及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静态数据,所述动态数据为工业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状态变化产生的数据,所述静态数据为对所述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数据。
从需要进行处理的工业互联网数据中,获取动态数据以及对该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静态数据。其中,需要处理的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动态数据,若为一个动态数据,则获取该动态数据以及对该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静态数据;若为多个动态数据,可以获取该多个动态数据以及每个动态数据对应的静态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包括多个动态数据,对每个动态数据以及该动态数据对应的静态数据进行数据聚合,转换为知识图谱数据。其中,可以先获取一个动态数据以及该动态数据对应的静态数据,进行处理转换为知识图谱数据后,再获取下一个动态数据以及对应的静态数据,进行处理转换为知识图谱数据;也可以同时获取各个动态数据以及分别对应的静态数据,再根据每个动态数据以及对应的静态数据,生成每个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每个动态数据,对应构建知识图谱数据时,构建方式相同,例如,从需要处理的工业互联网数据中获取到动态数据A以及动态数据B,动态数据A以及其对应的静态数据可以构建知识图谱数据,动态数据B以及其对应的静态数据可以构建知识图谱数据。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以一个动态数据以及该动态数据对应静态数据为例,进行对应动态数据的知识图谱数据构建的说明。
步骤S120:判断存储知识图谱数据的图数据库中是否包括所述动态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图数据库存储获得的知识图谱数据。对于一个动态数据,在图数据库中,若不包括该动态数据,则说明该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尚未存储,需要获取该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保存到图数据库。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从工业互联网数据中获得的每一个动态数据,可以判断该图数据库中是否包括有该动态数据,即判断图数据库中是否对该动态数据进行存储。
步骤S130:若图数据库中不包括所述动态数据,对于每个静态数据,根据所述静态数据与所述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构建包括静态数据、关系以及动态数据的三元组结构数据,获得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
若图数据库中不包括该动态数据,可以将该动态数据以及相应的静态数据转换为知识图谱数据。
由于静态数据对动态数据进行描述,或者说静态数据对动态数据所表示的状态进行描述,则每个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之间存在关系。可以获取对该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各个静态数据分别与该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据该关系构建知识图谱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之间的具体关系并不限定,可以根据静态数据所描述的特征进行定义,如静态数据描述了动态数据所表示状态的发生地,则关系可以定义为用于表示发生地;静态数据描述了动态数据所表示状态的归属方,则关系可以定义为用于表示归属方。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包括了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关系,则可以获取该关系,并将相同的关系统一为相同的表示方式;若工业互联网数据中没有包括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关系,可以根据静态数据所描述的特征进行关系的定义,如可以预先设置静态数据描述的不同特征所对应的关系。
将每个静态数据与其所描述的动态数据通过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可以进行三元组数据格式的构建,即构建为动态数据、关系、静态数据的数据结构,从而将动态数据对应的每个静态数据与该动态数据构建三元组结构数据,获得对应该动态数据构建的知识图谱数据。如图2示出了对应动态数据A构建的知识图谱数据,对该动态数据A进行描述的静态数据包括静态数据a1、静态数据a2、静态数据a3以及静态数据a4,静态数据a1与动态数据A的关系为关系a1,静态数据a2与动态数据A的关系为关系a2,静态数据a3与动态数据A的关系为关系a3,静态数据a4与动态数据A的关系为关系a4。
可选的,对于不同类型的动态数据而言,建立的关系可以不完全相同,根据实际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关系进行确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需要处理的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包括一个动态数据,则该对应该动态数据构建的知识图谱数据为该工业互联网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若需要处理的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包括多个动态数据,则可以对应各个动态数据分别构建的知识图谱数据。
另外,可选的,若静态数据之间也存在关系,也可以对存在关系的静态数据通过关系进行关联,形成静态数据、关系、静态数据的三元组结构数据,如图3所示,静态数据a1与静态数据a2之间存在关系a12。
步骤S140:将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保存到图数据库。
将获得的该知识图谱数据保存到图数据库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工业互联网数据中的动态数据以及对应的静态数据,若判定有动态数据未保存在图数据库中,对于该动态数据,可以将对应的静态数据与该动态数据构建三元组结构数据,形成该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存储于图数据库中,便于后续管理或者查看。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聚合方法,还包括对知识图谱数据的存储方式的描述,将具有时间关联性的知识图谱数据进行前后关联,实现各个知识图谱数据的聚合,使在图数据库中保存的知识图谱数据为聚合数据,其中的知识图谱数据具有时间的先后关联,更容易管理和查看。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聚合方法包括:
步骤S210:获取工业互联网数据中的动态数据以及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静态数据,所述动态数据为工业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状态变化产生的数据,所述静态数据为对所述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处理的工业互联网数据具体包括哪些,并不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用户可以设置查询条件,从可以获得工业互联网数据的数据库进行查询,以查询到的工业互联网数据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进行处理的工业互联网数据。如通过相关的查询接口对接模块或订阅接口对接模块,根据设置的查询条件,通过二级节点获取相关标识数据信息服务的访问入口,调用相关的不同标识数据信息服务的poll函数查询符合查询条件的工业互联网数据。其中,若设定poll查询,可以设定定时器,到达定时时间自动进行查询。在该实施方式中,该查询可以是到达定时时间时根据查询条件自动查询,也可以是接收到查询指令时进行查询。
在该实施方式中,查询条件可以由查询方进行选择或设置,如可以是查询指定数据库中存储的工业互联网数据,可以是查询指定状态下的工业互联网数据,可以是指定类型产品的工业互联网数据,可以是某一指定产品的工业互联网数据,或者是上述各种举例的结合等。
可选的,在该实施方式中,用户还可以在设置的查询条件下,查询指定的工业互联标识对应工业互联网数据。执行该数据聚合方法的电子设备可以接收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携带工业互联网标识以及查询条件;从所述查询条件指示的数据库中查询所述工业互联网标识对应的工业互联网数据。其中,若查询条件明确指示从哪些数据库进行查询,则可以从该指示的数据库进行查询;若查询条件中未明确指示从哪些数据库继续查询,则可以以默认的可查询的数据库作为查询条件指示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是相关标识数据信息服务,在获取工业互联网数据之前,可以登记信息服务访问参数,以确定数据源的格式;数据库也可以是其他存储有工业互联网数据的数据库。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用户可以对工业互联网数据进行订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方法的电子设备,可以从可以获取到工业互联网数据的信息服务或者数据库等处进行工业互联网数据的订阅,以订阅到的工业互联网数据作为进行处理的工业互联网数据。如通过相关的查询接口对接模块或订阅接口对接模块,调用相关的不同标识数据信息服务的subscribe函数进行标识数据的订阅,另外,也可以通过unsubscribe函数进行标识数据的取消订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从工业互联网数据中获取动态数据以及动态数据对应的静态数据时,可以根据动态数据的定义,即根据定义的动态数据具体包括哪些数据,获取每个状态的动态数据;根据静态数据的定义,即根据定义的静态数据具体包括哪些数据,获取对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相应静态数据。其中,动态数据的定义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例如,可以设置动态数据列表,其中包括的各种类型的数据作为动态数据;又如,指定具有某些字段的数据定义为动态数据。静态数据的定义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并不限定,例如,可以设置静态数据列表,其中包括的各种类型的数据作为静态数据;又如,指定具有某些字段的数据定义为静态数据。
步骤S220:判断存储知识图谱数据的图数据库中是否包括所述动态数据。
将从工业互联网数据中获得的数据与图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确定是否存储有相同的动态数据,或者说是否存储有对同一产品的同一状态进行描述的动态数据。若是存储有,则可以判定图数据库中包括该动态数据;否则不包括该动态数据。
步骤S230:若图数据库中不包括所述动态数据,对于每个静态数据,根据所述静态数据与所述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构建包括静态数据、关系以及动态数据的三元组结构数据,获得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
若图数据库中不包括某动态数据,对该动态数据以及相应的静态数据进行图谱转换,获得知识图谱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静态数据以及动态数据可以根据相应的数据模型转换为节点后,连接为知识图谱数据。下面以一个动态数据以及对该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静态数据为例,对该转换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231:根据预设的动态节点模型,将所述动态数据转换为动态节点;根据预设的静态节点模型,将所述静态数据转换为静态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构建包括静态数据、关系以及动态数据的三元组结构数据时,可以对动态数据以及静态数据进行封装,将封装后的数据作为三元组中相应的节点。
具体的,可以预先设置有动态节点模型,该动态节点模型定义动态数据中目标类型的数据之间的排列规则。通过该动态节点模型,可以确定用于生成动态节点需要哪些类型的数据,为便于描述,定义动态节点模型中的数据的类型为目标类型,目标类型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类型的数据;另外,根据该动态节点模型,还可以确定各个目标类型的数据之间的排列规则,或者说呈现格式。
在本申请,目标类型具体为哪些类型并不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另外,每种类型的数据包括哪些数据,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可选的,目标类型的数据可以包括可以直接从动态数据中获取到的数据,也可以包括根据动态数据进行转换或者定义的数据。其中,根据动态数据进行转换或者定义的目标类型数据,为动态数据中没有直接包括的数据,可以根据该目标类型的定义,根据动态数据确定该目标类型的数据为何种数据。如目标类型的数据包括动态数据的数据标签,可以根据标签的定义,或者说不同标签与数据的对应关系,确定动态数据的标签为何种标签,从而获取到标签这一目标类型的数据,该标签也可以用于作为获得的动态节点的标签。
将动态数据转换为动态节点时,可以从动态数据获取目标类型的数据,将获取的目标类型的数据,按照动态节点模型定义的排列规则进行排列,作为所述动态节点。如,每次状态的变换为发生一次事件,每个状态为一个事件,动态节点模型中定义状态的事件标识、事件发生时间以及事件记录时间之间的排列规则,将事件标识、事件发生时间以及事件记录时间按照规定的该排列规则进行排列,保存为动态节点。
另外,也可以预先设置静态节点模型,该静态节点模型定义静态数据中指定类型的数据之间的排列规则。通过该静态节点模型,可以确定用于生成静态节点需要哪些类型的数据,为便于描述,定义静态节点模型中的数据的类型为指定类型,指定类型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类型的数据;另外,根据该静态节点模型,还可以确定各个指定类型的数据之间的排列规则,或者说呈现格式。
在本申请,指定类型具体为哪些类型也并不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另外,每种指定类型的数据包括哪些数据,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可选的,指定类型的数据可以包括可以直接从静态数据中获取到的数据,也可以包括根据静态数据进行转换或者定义的数据。其中,根据静态数据进行转换或者定义的指定类型数据,为静态数据中没有直接包括的数据,可以根据该指定类型的定义,根据静态数据确定该指定类型的数据为何种数据。如指定类型的数据包括静态数据的数据标签,可以根据标签的定义,或者说不同标签与数据的对应关系,确定静态数据的标签为何种标签,从而获取到标签这一指定类型的数据,该标签也可以用于作为获得的静态节点的标签。
将静态数据转换为动态节点时,对于对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每个静态数据,可以获取其中指定类型的数据;将获取的指定类型的数据,按照所述静态节点模型定义的排列规则进行排列,作为所述静态节点。如,静态节点模型中定义执行厂商名称、产品所处地址、对产品进行处理的设备之间的排列规则,则对于每个静态数据,将执行厂商名称、产品所处地址、对产品进行处理的设备按照规定的该排列规则进行排列,保存为静态节点。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动态节点模型还可以设置可视化规则,用于设置对用户直接可见的数据的类型以及需要用户进行查看操作再进行呈现的数据的类型。即设置在对动态节点进行可视化呈现时,哪些类型的数据对用户是直接可见的,哪些类型的数据是用户在对该动态节点作出进一步查看操作时,再进行呈现的。也可以设置目标类型的数据为直接可视化的数据,按照动态节点模型定义的显示格式进行显示,作为可视化的动态节点,其他动态数据为非可视化的,由用户触发显示,其显示格式或方式也可以由动态节点模型进行设定。例如,以事件名称以及标识作为直接可视化的数据,显示该动态节点时,显示的是对应的事件名称以及标识,使用户可以很容易辨别出展现的是哪一状态的图谱数据,当用户操作选中动态节点或者进一步点击时,再显示该动态节点对应的其他动态数据。
可选的,静态节点模型也可以设置相应的可视化规则,用于设置对用户直接可见的数据的类型以及需要用户进行查看操作再进行呈现的数据的类型,具体可参见上述对动态节点的描述。也可以设置指定类型的数据为直接可视化的数据,按照静态节点模型定义的显示格式进行显示,作为可视化的静态节点,其他静态数据为非可视化的,由用户触发显示,其显示格式或方式也可以由静态节点模型进行设定,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32:将静态节点与所述动态节点相关联,并根据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设置相应静态节点与动态节点之间的关系。
静态节点对应的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作为该静态节点与动态节点之间的关系,将静态节点和动态节点关联,并设置静态节点和动态节点之间的关系,形成静态节点、关系以及动态节点的三元组结构。动态节点以及与该动态节点有关系的各个静态节点分别进行关联,形成该动态节点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如图6示出了对应动态节点A构建的知识图谱数据,对该动态节点A进行描述的静态数据包括静态数据a1、静态数据a2、静态数据a3以及静态数据a4,静态数据a1、静态数据a2、静态数据a3以及静态数据a4分别对应静态节点a1、静态节点a2、静态节点a3以及静态节点a4,静态节点a1与动态节点A的关系为关系a1,静态节点a2与动态节点A的关系为关系a2,静态节点a3与动态节点A的关系为关系a3,静态节点a4与动态节点A的关系为关系a4,形成图6所示的知识图谱关系网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有些静态数据之间可能也存在关系,可以将静态数据对应的静态节点也以相应关系进行关联,形成三元组结构。即根据静态数据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静态节点之间的关系。其中,可选的,若有静态数据不是对该动态数据进行描述,但是与描述该动态数据的静态数据有关系,也可以将该有关系的静态数据转换为静态节点,与描述该动态数据的静态节点通过关系相关联,形成三元组结构。
可以理解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知识图谱数据是相关管理的动态节点以及静态节点形成,在从工业互联网数据获得动态数据,判断所述图数据库中是否包括该动态数据时,可以是判断图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该动态数据对应的动态节点,或者说,若图数据库中存储有该动态数据对应的动态节点,则表示图数据库中存储有该动态数据。
步骤S240:根据动态数据表示的状态的时间先后顺序,将所述动态数据连接于图数据库中时间在前的动态数据之后,并连接于图数据库中时间在后的动态数据之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动态数据表示工业产品在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的状态变化,不同的动态数据表示不同的状态。由于在工业产品的动态变化中,不同状态产生于不同时间,则状态之间具有时间先后顺序,对应的,相应动态数据表示的状态具有时间先后顺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保存到图数据库时,可以确定动态数据表示的状态的时间先后顺序,具体可以确定当前需要存储的图谱数据中动态数据表示的状态的时间,以及图数据库中保持的知识图谱数据中动态数据表示的状态的时间。若图数据库中存在时间在前的动态数据,将该知识图谱数据中的动态数据连接到时间在前的动态数据之后;若图数据库中存在时间在后的动态数据,将该知识图谱数据中的动态数据连接到时间在后的动态数据之前,实现知识图谱数据的存储。其中,前述描述的动态数据的时间,为该动态数据表示的状态的时间,具体可以在记录该动态数据时对状态产生的时间记录,或者以该动态数据进行记录时的时间作为该时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前述描述的时间在前,表示最接近的在前的时间;前述描述的时间在后,表示最接近的在后的时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同一工业产品的状态之间具有关联性,且有时间的顺序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是对同一工业产品的动态数据进行连接。相连接的动态数据之间可以为图数据库中可以连接的时间最接近的动态数据,例如,对同一工业产品的动态数据进行连接,在图数据库中,在两个相连接的动态数据之间,该工业产品没有其他动态数据的时间位于该两个动态数据的时间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是,将知识图谱的动态数据与图数据库中已有的动态数据相关联,并设置彼此之间的时间先后关系。例如图7示出了知识图谱数据之间的动态数据的连接,每个知识图谱数据中的静态数据在图7中未示出,如参见图2或图3中的连接于动态数据的静态数据。在图7所示的两个动态数据之间,动态数据A指向动态数据B,并设置关系为在前,表示动态数据A对应的状态的时间在动态数据B之前,或者说动态数据A对应的状态产生于动态数据B对应的状态之前;可选的,可以同时设置动态数据B指向动态数据A,并设置关系为在后,表示动态数据B对应的状态的时间在动态数据A之后。动态数据B和动态数据C之间同理,动态数据C和动态数据D之间同理,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知识图谱数据是动态节点以及静态节点连接后形成,则可以理解的,在将知识图谱数据存储到图数据库,将动态数据按照时间顺序的先后进行连接,即表示将动态节点按照时间先后进行连接,如图8示出了动态节点A、动态节点B、动态节点C以及动态节点D按照时间先后连接后的示意图。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知识图谱数据进行存储时,可以根据图数据库的存储规则进行存储,通过该图数据库的存储命令语句实现。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对输出的图数据库连接参数、图数据库类型、推送时间等输出条件进行设置。如设置输出的图数据连接参数可以包括,由于存储图库没有标准的语言,不同库有不同的存储命令语句,可以设置存储不同数据库的不同语句;另外,也可以包括设置外部设备访问图数据库所需的相关参数,如用户姓名(username)、密码(password)等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数据库具体为何种数据库并不限定,如可以是Neo4j图数据库、OrientDB图数据库以及JanusGraph图数据库等。可选的,若不同的图数据库可用于存储不同格式的数据,可以将知识图谱数据按照图数据库的存储格式进行存储,通过图数据库对的对接模块实现该存储。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形成的知识图谱数据还可以向用户进行呈现。一个动态数据若通过多个静态数据进行描述,存储的图谱数据库中,多个静态节点与该动态节点通过关系相关联,在进行可视化呈现时,每个节点唯一显示,形成节点网络,如图6所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用户端提交的查询条件或者订阅获取工业互联网数据,并转换为知识图谱数据后,可以将该知识图谱数据推送给用户端,或者在用户端的人机交互界面显示可视化接口,用户通过该可视化接口从图数据库获取到该知识图谱数据,并进行知识图谱数据的显示呈现。可选的,若进行知识图谱数据转换的为用户端,用户端可以显示该推送;若进行知识图谱数据转换的为服务器,服务器可以向用户端进行推送。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接收用户端发送的图谱查询指令,该图谱查询指令中携带查询条件,用于查询满足该查询条件的知识图谱数据,则可以从图数据库获取到满足该查询条件的知识图谱数据返回给用户端,进行可视化呈现;或者是获取满足查询指令的工业互联网数据,转换为知识图谱数据后,返回到客户端,进行可视化呈现。
在该本申请实施例中,查询条件可以是查询指定数据库中存储的工业互联网数据;查询指定的图数据库中的知识图谱数据;可以是查询指定状态下的工业互联网数据,可以是指定类型产品的工业互联网数据,可以是某一工业互联网标识表示的指定产品的工业互联网数据,或者是上述各种举例的结合等。若根据查询条件无法获取到知识图谱数据,或没有生成满足查询条件的知识图谱数据,可以获取到工业互联网数据后转换为知识图谱数据,或查询同一产品的多个状态时,转换生成聚合的知识图谱数据。
在一种具体的查询场景中,在接收到查询请求时,可根据查询请求携带的互联网工业标识,判断聚合数据库中是否存在相关的聚合数据;若存在相关的聚合数据,则直接将从聚合数据库中查询到的聚合数据反馈给满足查询条件的用户;若不存在相关的聚合数据,可以获取相关工业互联网数据生成知识图谱数据或者知识图谱数据连接的聚合数据,将得到的数据反馈给满足查询条件的用户。
例如,若用户查询的为某一工业互联网标识的多个状态的数据,返回到用户的为该对应的多个动态节点相关的知识图谱数据,并且该多个知识谱图数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相连接,即返回给用户的为聚合数据,并向用户呈现,从而清晰展现工业产品的状态的动态变化,如图7或图8所示。若用户查询的为某一状态的知识图谱数据,则可以返回该状态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
可选的,若其他外部设备作为查询请求方,请求获取知识图谱数据,在将数据提供给查询请求方之前,可以确定查询请求方的外部设备需已获得查询权限,以确保数据安全性。在具体实现时,查询请求方预先获取令牌token,在确定该查询请求方的token正确后,将查询请求放请求的数据提供给查询请求方。进一步地,令牌可具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的查询等级,不同查询等级所能够查询的数据不同。在发放令牌时,需要根据请求方的情况发放相应类型的令牌。
订阅场景与查询场景相似,在一种具体的订阅场景中,可根据订阅规则,如定期地查询工业互联网标识相关的信息服务并进行转换与聚合处理,将查得到的聚合数据推送给订阅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将知识图谱数据保存到图数据库中时,将该知识谱图数据与图数据库中保存的知识图谱数据,根据时间先后进行关联,实现相关联的知识图谱数据之间的聚合,更便于知识图谱数据的管理,并且可以通过查询到的相连接的知识图谱数据,查看到相关产品的状态的动态变化。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聚合方法,描述了图数据库中存在该待存储的动态数据时的处理方式。请参见图9,该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
步骤S310:获取工业互联网数据中的动态数据以及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静态数据,所述动态数据为工业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状态变化产生的数据,所述静态数据为对所述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数据。
步骤S320:判断所述图数据库中是否包括所述动态数据。若不包括该动态数据,执行步骤S330;若包括该动态数据,执行步骤S35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待处理的动态数据,可以判断图数据库中是否包括该动态数据。若图数据库中不包括该动态数据,由于静态数据是对动态数据进行描述,说明对该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静态数据也没有在图数据库中保存,因此可以执行步骤S330以及步骤S340,将该动态数据以及相应的静态数据转换为知识图谱数据,保存于该图数据库。
对于从工业互联网数据中获取到的动态数据,若判定图数据库中保存有该动态数据,可以根据该动态数据对应的静态数据是否保存到图数据库,进行相应的处理。
步骤S330:若图数据库中不包括所述动态数据,对于每个静态数据,根据所述静态数据与所述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构建包括静态数据、关系以及动态数据的三元组结构数据,获得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
步骤S340:将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保存到图数据库。
步骤S350:若所述图数据库中包括所述动态数据,不包括所述静态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对于图数据库中不包括的每一个静态数据,保存到所述图数据库,并根据所述静态数据与所述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构建包括静态数据、关系以及动态数据的三元组结构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从工业互联网数据中获取的动态数据已经存储于图数据库,可以进一步判断获取到该动态数的静态数据是否都存储于图数据库。也就是说,判断存储于图数据库中的该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是否包括对该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所有静态数据,该所有静态数据为前述从工业互联网数据中获得的静态数据。可以理解的,若知识图谱数据为动态节点和静态节点构成,则判断是否存储有静态数据时,可以是判断是否存储有该静态数据对应的静态节点。
若对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静态数据中有一个或者多个未存储于图数据库中,可以将其存储于图数据库中,并与其进行描述的动态数据建立关联关系,形成静态数据、关系以及动态数据的三元组结构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构建包括静态数据、关系以及动态数据的三元组结构数据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从工业互联网数据中获取到动态数据A以及对其进行描述的静态数据a1、静态数据a2、静态数据a3、静态数据a4以及静态数据a5。若查询到图数据库中存储有动态数据A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如图3所示,该知识图谱数据中不包括静态数据a5,则将静态数据a5存储到图数据库中,与动态数据A建立三元组结构关系,获得知识图谱数据如图10所示。
或者,若查询到图数据库中存储有动态数据A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如图6所示,该知识图谱数据中不包括静态数据a5对应的静态节点,则将静态数据a5转换为静态节点a5存储到图数据库中,与动态数据A对应的动态节点A建立三元组结构关系,获得知识图谱数据如图11所示。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从工业互联网数据获取到的某动态数据已经转换为知识图谱数据存储于图数据库中,该动态数据的所有静态数据也在该知识图谱数据中存储,则可以不再进行知识图谱数据的转换,对该动态数据以及静态数据不进行处理或将其丢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从工业互联网数据获得动态数据以及静态数据后,可以先判断该动态数据是否已经构建知识图谱数据存储于图数据库。若图数据库中不包括该动态数据,则可以构建该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并存储于图数据库,与其他具有时间关联性的知识图谱数据进行前后关联。若图数据库中包括该动态数据,则可以将图数据库中不包括的、且对该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静态数据存储到图数据库,并对该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进行完善,实现存储的知识图谱数据更完整地表达相应状态。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独立的、不是对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静态数据而言,也可以直接进行查询,如可直接在二级节点发现信息服务的网络地址,去信息服务中查询即可;当然,也可由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查询抽取,并通过静态数据转换模型进行转换处理。
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以具体的动态数据以及静态数据为例,说明将动态数据封装为动态节点、将静态数据封装为静态节点,进行知识图谱的构建的过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从一生产状态对应的工业互联网数据获取动态数据以及静态数据。其中,动态数据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事件名称,表示该状态的名称;事件唯一标识(eventID),用于表示该状态的标识;生产数据产生时间(eventTime);生产数据记录时间(recordTime);时区(eventTimeZoneOffset);生产业务所属业务步骤(BizStepID);生产业务后对象的状态(disposition)。静态数据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生产企业的位置标识(evtLocation)、生产业务发生企业的唯一标识符(bizLocation)、业务起点(sourceList)、业务终点(destinationList)、作为输入参与生产的工业互联网产品的工业互联网标识(inputIIIDList)、作为输出参与生产的工业互联网产品的工业互联网标识(outputIIIDList)。
在静态模型节点中,定义了节点标签、节点属性以及节点标识,节点标签、节点属性以及节点标识的排列规则,该排列规则可以包括进行存储时的排列规则以及以及可视化呈现时的排列规则。
节点标签表示该节点的静态数据的类别,每种类别对应哪些数据可以根据需要定义。例如,节点标签可以包括位置标签(location)、主体标签(entity)、对象标签(object)以及工业互联网标识标签(eID),其中,表示位置相关数据的标签定义为位置数据标签,用于描述物理或逻辑位置,如地址、物权所有方,具体如生产企业的位置标识、生产企业的位置名称等;表示执行主体的相关数据的标签定义为主体数据标签,用于描述企业、机构、自然人,如生产业务发生企业的唯一标识符、生产业务发生企业的名称等;表示作用对象或被作用对象的相关数据的标签定义为对象数据类型,用于描述物理对象,如生产机器的唯一标识、生产机器的名称等;每一个与动态数据相关的工业互联网标识的标签为工业互联网标识标签,该标签的节点包含工业互联网标识(mID)属性,该属性在这种标签节点中唯一。
节点属性和节点标识构成节点主体(master),节点标识用于对节点身份进行辨识,每个节点为其生成唯一标识,如可以采用统一资源名称(URN)来表示,也可以通过节点名称或者其他便于辨识的数据表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可选的,在节点标识中,相同标签的节点可以具有相同的部分,以通过节点标识也可以对节点的类别进行区分。
节点属性可以对该节点对应的静态数据的属性进行描述,可以是一组无序的与单个词汇元素相关联的名称/值对,描述该静态数据的身份属性(mID)、类别属性(mType)、描述属性(mDesc)中的一个或多个,不同静态数据,其身份属性、类别属性以及描述属性的值分别是什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可以根据对身份属性、类别属性以及描述属性的定义确定,或者说根据身份属性、类别属性以及描述属性分别对应的内容确定。当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节点属性包括哪些,每种属性的定义等,都可以根据需要扩展和设置。
在生成静态节点时,节点标签、节点属性以及节点标识存储时按照静态节点模型定义的排列规则进行排列,在可视化显示时,按照定义的可视化排列规则进行显示。
另外,可选的,在生成的静态节点中,还可以显示备份数据,即将静态节点对应的静态数据备份显示,如图12示出的静态节点所示。该备份数据可以是在显示图谱数据时直接显示,也可以是在用户发出显示请求时再显示。
动态节点模型中,定义了节点标签、节点标识,以及节点标签和节点标识的排列规则,该排列规则可以包括进行存储时的排列规则以及以及可视化呈现时的排列规则。
其中,节点标签表示该节点的动态数据的类别,每种类别对应哪些数据可以根据需要定义。如节点标签可以包括生产标签、流通标签以及使用标签,生成标签表示该动态数据为生产环节的数据,流通标签表示该动态数据为生产环节的数据,使用标签表示该动态数据为使用环节的数据。节点标识用于对节点身份进行辨识,每个节点为其生成唯一标识。
在生成动态节点时,节点标签以及节点标识存储时按照动态节点模型定义的排列规则进行排列,在可视化显示时,按照定义的可视化排列规则进行显示。如图13示出的知识图谱数据中,中间的节点示出了动态节点的显示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获取各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作为相应静态节点与动态节点之间的关系。生成知识图谱数据时,通过静态节点与动态节点的关系,将各静态节点与动态节点关联。
例如图13示出了生产状态的工业互联网数据生成的一具体的知识图谱数据实例。在图13中,中间的动态节点标识对应的节点表示动态节点,其标签为生产标签;动态节点周围的各个节点为静态节点。在静态节点中,包括节点主体以及节点标签,图13中静态节点的节点主体下的括号中所示的文字,用于表明该节点属于哪一静态数据对应的节点,在具体的使用场景中,可以显示或者不显示,各个静态节点具体为哪一静态数据对应的节点,可以通过节点主体以及节点标签进行辨识。如图13中,作为输入的产品的工业互联网标识对应的静态节点表示前述的静态数据inputIIIDList对应的静态节点,其节点标签为工业互联网标识(eID);作为输出的产品的工业互联网标识对应的静态节点表示前述的静态数据outputIIIDList对应的静态节点,其节点标签为工业互联网标识(eID);业务起点对应的静态节点,其节点标签为主体;业务终点对应的静态节点,其节点标签为主体,等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可选的,在知识图谱数据中,对应静态节点与动态节点之间的不同关系,还可以设置指向方向,即由静态节点指向动态节点,还是动态节点指向静态节点,相同的指向表示相同的关系逻辑。如图13中,动态节点指向静态节点,可以表示动态节点在该关系下的静态节点为其指向的静态节点;静态节点指向的动态节点,表示该静态节点在该关系下的动态节点为图13中的该动态节点。如图13中,节点之间的文字表示节点之间的关系,生产状态的动态节点指向生产企业唯一标识符表示的静态节点,可以表示该生产状态发生于该生产企业唯一标识符表示的企业;作为输出的产品的工业互联网标识对应的静态节点指向动态节点,表示该工业互联网标识为该生产状态中某角色,具体角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可将该角色关系设置为相应的具体角色,如输入角色(input)、输出角色(output)、连接角色(link)、身份角色(id)、父辈角色(parent)。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静态节点之间存在关系,也可以通过关系进行关联。如图14示出了两个静态节点具有关联关系。
另外,可选的,在知识图谱数据中,还可以包括备份数据节点,与动态节点关联。如图15所示的备份数据所在的节点表示备份数据节点,连接到动态节点。备份数据节点中可以包括所有动态数据。或者备份数据节点中也可以包括所有动态数据以及静态数据,实现该状态的整体数据备份,通过对备份节点的显示,使用户可以查看到动态数据以及对该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各静态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得的知识图谱数据可以用于可视化显示,表示动态节点与静态节点之间的关系,例如如图13或图15所示的知识图谱数据。
另外,生成的知识图谱数据可以输入到相应的图数据库。可选的,图数据库可以为多个,多个图数据库中有至少部分的格式不同,图谱转换后的知识图谱数据输入到与其格式的对应的图数据库。
图谱转换后的知识图谱数据输入到与其格式的对应的图数据库。可选的,知识图谱数据的格式可以由其源数据,即从信息服务获取的工业互联网标识,的格式决定。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格式的源数据,可以对应设置相应的静态节点模型以及动态节点模型,实现转换后的知识图谱数据能够存储到用于存储的图数据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场景下的知识图谱数据的具体转换方式,可以理解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节点中包括哪些数据、各数据之间的排列方式以及呈现方式并不限定,可以通过各种合理的方式,将动态数据以及静态数据转换为知识图谱中的相应节点,并通过关系进行连接,实现将工业互联网数据转换为知识图谱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场景下的知识图谱数据的具体转换方式,可以理解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节点中包括哪些数据、各数据之间的排列方式以及呈现方式并不限定,可以通过各种合理的方式,将动态数据以及静态数据转换为知识图谱中的相应节点,并通过关系进行连接,实现将工业互联网数据转换为知识图谱数据。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聚合装置400。如图16所示,该装置400包括数据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工业互联网数据中的动态数据以及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静态数据,所述动态数据为工业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状态变化产生的数据,所述静态数据为对所述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数据;判断模块420,用于判断所述图数据库中是否包括所述动态数据;图谱生成模块430,用于若图数据库中不包括所述动态数据,对于每个静态数据,根据所述静态数据与所述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构建包括静态数据、关系以及动态数据的三元组结构数据,获得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存储模块440,用于将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保存到图数据库。
可选的,存储模块440可以用于根据动态数据表示的状态的时间先后顺序,将所述动态数据连接于图数据库中时间在前的动态数据之后,并连接于图数据库中时间在后的动态数据之前。
可选的,存储模块440还可以用于,若所述图数据库中包括所述动态数据,不包括所述静态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对于图数据库中不包括的每一个静态数据,保存到所述图数据库,并根据所述静态数据与所述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构建包括静态数据、关系以及动态数据的三元组结构数据。
可选的,图谱生成模块430或存储模块440根据所述静态数据与所述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构建包括静态数据、关系以及动态数据的三元组结构数据,可以包括根据预设的动态节点模型,将所述动态数据转换为动态节点;根据预设的静态节点模型,将所述静态数据转换为静态节点;将所述静态节点与所述动态节点相关联,并根据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设置相应静态节点与动态节点之间的关系。
可选的,静态节点模型定义静态数据中指定类型的数据之间的排列规则,图谱生成模块430或存储模块440根据预设的静态节点模型,将所述静态数据转换为静态节点,可以包括:从所述静态数据获取指定类型的数据;将获取的指定类型的数据,按照所述静态节点模型定义的排列规则进行排列,作为所述静态节点。
可选的,动态节点模型定义动态数据中目标类型的数据之间的排列规则,图谱生成模块430或存储模块440根据预设的动态节点模型,将所述动态数据转换为动态节点,可以包括:从所述动态数据获取目标类型的数据;将获取的目标类型的数据,按照所述动态节点模型定义的排列规则进行排列,作为所述动态节点。
可选的,该装置的图谱生成模块430或存储模块440还可以用于根据静态数据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静态节点之间的关系。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所显示或讨论的模块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请参考图17,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该电子设备5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服务器等能够运行应用程序的可计算智能设备,电子设备中可以安装有操作系统,用于管理电子设备的硬件与软件资源。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510、存储器520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520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0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前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可选的,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可视化界面,用于为用户等相关使用方提供可视化操作入口和查看界面。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对数据聚合方法所需要的各种参数进行设置,可以对数据聚合装置的参数进行设置,如可进行输入数据的查询规则(如从哪些信息服务中查询)、数据采集订阅、输出图谱数据库的规则(如根据动态数据的类型将知识图谱数据输出到相应的图数据库;图数据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设定、订阅管理及数据聚合装置运行状态和资源查询等设置;可以为确权的外部设备提供直接查询接口,可查询预定义的动态数据图、进行动态数据图订阅、查询电子设备版本、状态等信息。该动态数据图即表示状态的知识图谱数据,多个不同的状态的连接表现状态之间的动态变化;可提供将满足订阅条件的数据推送给订阅方的功能。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例如图18示出了一种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600,其中存储有程序代码610,该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前述的方法。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聚合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聚合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聚合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聚合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工业互联网数据中的动态数据以及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静态数据,所述动态数据为工业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状态变化产生的数据,所述静态数据为对所述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数据;
判断存储知识图谱数据的图数据库中是否包括所述动态数据;
若所述图数据库中不包括所述动态数据,对于每个静态数据,根据所述静态数据与所述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构建包括静态数据、关系以及动态数据的三元组结构数据,获得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
将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保存到所述图数据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保存到所述图数据库,包括:
根据动态数据表示的状态的时间先后顺序,将所述动态数据连接于所述图数据库中时间在前的动态数据之后,并连接于所述图数据库中时间在后的动态数据之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图数据库中包括所述动态数据,不包括所述静态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对于图数据库中不包括的每一个静态数据,保存到所述图数据库,并根据所述静态数据与所述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构建包括静态数据、关系以及动态数据的三元组结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静态数据与所述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构建包括静态数据、关系以及动态数据的三元组结构数据,包括:
根据预设的动态节点模型,将所述动态数据转换为动态节点;
根据预设的静态节点模型,将所述静态数据转换为静态节点;
将所述静态节点与所述动态节点相关联,并根据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设置相应静态节点与动态节点之间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节点模型定义静态数据中指定类型的数据之间的排列规则,所述根据预设的静态节点模型,将所述静态数据转换为静态节点,包括:
从所述静态数据获取指定类型的数据;
将获取的指定类型的数据,按照所述静态节点模型定义的排列规则进行排列,作为所述静态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节点模型定义动态数据中目标类型的数据之间的排列规则,所述根据预设的动态节点模型,将所述动态数据转换为动态节点,包括:
从所述动态数据获取目标类型的数据;
将获取的目标类型的数据,按照所述动态节点模型定义的排列规则进行排列,作为所述动态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静态数据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静态节点之间的关系。
8.一种数据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工业互联网数据中的动态数据以及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静态数据,所述动态数据为工业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状态变化产生的数据,所述静态数据为对所述动态数据进行描述的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存储知识图谱数据的图数据库中是否包括所述动态数据;
图谱生成模块,用于若所述图数据库中不包括所述动态数据,对于每个静态数据,根据所述静态数据与所述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构建包括静态数据、关系以及动态数据的三元组结构数据,获得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
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动态数据对应的知识图谱数据保存到所述图数据库。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304701.4A 2021-03-23 2021-03-23 数据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6992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4701.4A CN112699251A (zh) 2021-03-23 2021-03-23 数据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4701.4A CN112699251A (zh) 2021-03-23 2021-03-23 数据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9251A true CN112699251A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15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04701.4A Pending CN112699251A (zh) 2021-03-23 2021-03-23 数据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925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8340A (zh) * 2021-06-28 2021-10-01 北京众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产业知识图谱的构建系统及构建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7648A (zh) * 2018-04-11 2019-10-25 西安邮电大学 一种面向智能制造的多源异构数据分析平台
CN112069323A (zh) * 2020-08-04 2020-12-11 扬州制汇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工业知识图谱的推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7648A (zh) * 2018-04-11 2019-10-25 西安邮电大学 一种面向智能制造的多源异构数据分析平台
CN112069323A (zh) * 2020-08-04 2020-12-11 扬州制汇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工业知识图谱的推荐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8340A (zh) * 2021-06-28 2021-10-01 北京众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产业知识图谱的构建系统及构建方法
CN113468340B (zh) * 2021-06-28 2024-05-07 北京众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产业知识图谱的构建系统及构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85970B1 (en) Automatic actionable event responder for operational clusters
CN108153670B (zh) 一种接口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829330B2 (en) Log data extraction from data chunks of an isola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
CN108874558B (zh) 分布式事务的消息订阅方法、电子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151761B2 (en) Analysing Internet of Things
US8850454B2 (e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integrating a first application providing a B2B gateway and one or more second applications
US11714629B2 (en) Software dependency management
US8806345B2 (en) Information exchange using generic data streams
US11159397B2 (en) Lower-tier application deployment for higher-tier system data monitoring
US20120278334A1 (en) Database System
US1175553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orage of data utilizing a persistent queue
US20120089631A1 (en) Progressive exploration of data relationships
CN112905323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00186619A1 (en) Extra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Packages in a Digital Services Framework
US2021023261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igh efficiency data querying
US1092220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maintaining visual consistency
CN107515866B (zh) 一种数据操作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076729B (zh) 用于报表导入的方法及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699282A (zh) 工业互联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99251A (zh) 数据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35555B (zh) 一种信息展示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130127863A1 (en) Determining an optimal sequence of status transitions for business objects
CN109471904B (zh) 一种用于组织标签的方法和系统
CN110716911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298331A (zh) 一种工单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