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7445B - 一种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7445B
CN112697445B CN202011436674.8A CN202011436674A CN112697445B CN 112697445 B CN112697445 B CN 112697445B CN 202011436674 A CN202011436674 A CN 202011436674A CN 112697445 B CN112697445 B CN 1126974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cade
test
rear side
blade
blade casc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366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97445A (zh
Inventor
李志刚
白波
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4366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74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7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7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974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74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包括具有一定间距的平行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上均开设有圆孔,前侧可旋转圆盘和后侧可旋转盘圆分别安装在两圆孔处,观察窗玻璃安装在前侧可旋转圆盘上,上试验叶栅、下试验叶栅分别安装在后侧圆盘开设的沟槽上部和下部,中央测量叶栅安装在后侧圆盘开设的沟槽中部,并可从后侧圆盘后侧取出。本发明可实现经济、快捷地更换试验叶栅、测量叶栅、调整试验叶栅进口气流角度和调整测量叶栅测量与观测范围的目的,从而便捷地进行不同种类试验叶栅、不同冷却结构试验叶栅和不同进口气流角度叶栅的试验测量,为提高燃气涡轮热端部件冷却效果和为防止热端部件发生热应力破坏提供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气涡轮气动传热和综合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燃气轮机因其功率密度大和功率范围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推进、能源转化和发电等工业领域,提升燃气轮机运行热效率对创建节能减排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燃气轮机布雷顿循环,提高燃气涡轮进口温度可以直接提升燃气轮机运行热效率。但燃气涡轮进口温度的提升,同样会造成燃气涡轮热端部件(主要包括第一级导叶和动叶与第二级导叶和动叶)承受着极高的热负荷,经常发生烧蚀等热应力破坏现象,严重危害燃气轮机安全、可靠运行,因此,必须对燃气涡轮热端部件进行高效冷却。为提高燃气轮机热端部件冷却效率,需要研发新型、高效冷却技术和对现有冷却结构进行多次优化。同时,需要对多种新型冷却设计和优化冷却结构后的试验叶栅进行实验测量,以确保燃气轮机热端部件良好的冷却效果。
目前,国内外进行燃气涡轮热端部件传热和冷却研究的实验台,实验段只针对某一特定试验叶栅设计,或者实验段更换试验叶栅过程操作十分复杂、繁琐,甚至需要拆卸实验段主体结构,无法经济、便捷地对多种不同试验叶栅进行实验测量。此外,现有的燃气涡轮实验台只能针对导叶或者动叶进行测量试验,无法同时满足导叶和动叶试验叶栅对进口气流角度的要求,不能系统地开展燃气涡轮热端部件(导叶和动叶)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此外,目前的燃气涡轮实验台实验段中观察窗位置相对固定,只能测量固定范围内的壁面温度、观察固定范围内的壁面流动,无法测量和观察整个试验叶栅壁面的温度和流动。目前,尚无一种实验装置可实现经济、便捷地更换试验叶栅,以进行多种不同试验叶栅的实验测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通过经济、快捷地更换试验叶栅,并可调整试验叶栅进气角度,以进行多种不同试验叶栅的实验测量,为提高燃气涡轮热端部件冷却效果、防止热端部件发生热应力破坏提供支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包括两块具有一定间距的平行的侧板,分别为前侧板1和后侧板8,两侧板的顶部由上顶板5封闭,一侧由侧顶板12封闭,另一侧上方为水平进口,底部和另一侧下方为出口,压缩机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水平进口,在前侧板1上开设圆孔并安装前侧可旋转圆盘3,在后侧板8上开设圆孔并安装后侧可旋转圆盘9,所述前侧可旋转圆盘3上设置有与后侧可旋转圆盘9对应的观察窗,所述后侧可旋转圆盘9包括后侧圆盘9a,后侧圆盘9a位于后侧金属圆环9b中心并与其连接,后侧圆盘9a中央沿竖直方向开设沟槽,其中沟槽中部贯穿,沟槽上部安装上试验叶栅9d,沟槽下部安装下试验叶栅9f,在沟槽左侧和右侧沿竖直方向钻有若干壁面静压孔9g,用于测量试验叶栅进口和出口壁面压力;所述沟槽中部贯穿处安装有后侧支撑件11a,后侧支撑件11a上安装有测量叶栅11b,测量叶栅11b的叶片表面和端壁以及后侧支撑件11a均开设有静压孔,用于测量测量叶栅11b的壁面压力分布,后侧支撑件11a和测量叶栅11b组成中央测量叶栅11。
所述前侧板1和后侧板8开设圆孔的四周安装有手动夹紧机构2,用于便捷地拆卸和固定前侧可旋转圆盘3和后侧可旋转圆盘9。
所述前侧可旋转圆盘3包括前侧圆盘3a,前侧圆盘3a位于前侧金属圆环3b中心并与其连接,前侧圆盘3a上开设矩形孔,矩形孔处安装1#观察窗3c,2#观察窗3e上安装具有台阶结构的观察窗玻璃3d,1#观察窗3c与2#观察窗3e相连固定观察窗玻璃3d,所述矩形孔左侧开设有圆形孔,用于安装总静压探针6,测量中央测量叶栅11的入口总、静压。
所述前侧圆盘3a与后侧圆盘9a上每隔90°刻有标定线,所述前侧金属圆环3b与后侧金属圆环9b上刻有指针,标定线分别用于标定前侧圆盘3a与前侧金属圆环3b以及后侧圆盘9a与后侧金属圆环9b的相对位置,指针用于定位前侧可旋转圆盘3和后侧可旋转圆盘9旋转的位置。
所述前侧板1和后侧板8的圆孔右侧刻有0~180度刻度线,用于量化前侧可旋转圆盘3和后侧可旋转圆盘9旋转角度。
通过旋转前侧可旋转圆盘3至不同角度,测量和观察中央测量叶栅11壁面不同位置的温度和流动,进而实现整个测量叶栅通道壁面的温度测量和流动观察;通过旋转后侧可旋转圆盘9至不同角度,改变上试验叶栅9d、测量叶栅11b和下实验叶栅9f的进口气流角度,即改变上试验叶栅9d、测量叶栅11b和下实验叶栅9f的进气方向,以满足不同类型叶栅、不同进口气流角的试验要求。
所述沟槽上部安装上垫片9c,上试验叶栅9d安装于上垫片9c上,沟槽下部安装下垫片9e,下试验叶栅9f安装于下垫片9e上,上垫片9c和下垫片9e分别用于调整上试验叶栅9d和下实验叶栅9f与后侧圆盘9a的相对高度。
所述后侧圆盘9a、上垫片9c、下垫片9e、上试验叶栅9d后侧和下试验叶栅9f后侧开设有圆孔,用于通过丝杆10将后侧圆盘9a和上试验叶栅9d、下试验叶栅9f相连接。
所述测量叶栅11b后侧开设有六角孔,后侧支撑件11a上设置有竖直杆,所述竖直杆插入所述六角孔连接测量叶栅11b,并增强测量叶栅11b强度,然后整体安装在后侧圆盘9a开设的沟槽中部的贯通位置处。
所述上试验叶栅9d右侧设置有尾流板13,用于调整试验叶栅出口气流方向,从而保证不同类型叶栅和不同进口气流角叶栅良好的周期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经济、快捷地更换试验叶栅,并可调整试验叶栅进气角度,以进行多种不同试验叶栅的实验测量,为提高燃气涡轮热端部件冷却效果、防止热端部件发生热应力破坏提供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前侧可旋转圆盘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前侧可旋转圆盘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后侧可旋转圆盘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后侧可旋转圆盘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8是通道中央测量叶栅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9是通道中央测量叶栅结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一种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可以实现经济、快捷地更换试验叶栅、测量叶栅、调整试验叶栅进口气流角度和调整测量叶栅测量与观测范围的目的,从而便捷地进行不同种类试验叶栅(导叶和动叶)、不同冷却结构试验叶栅和不同进口气流角度叶栅的试验测量,为提高燃气涡轮热端部件冷却效果和为防止热端部件发生热应力破坏提供支撑。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两块具有一定间距的平行的侧板,分别为前侧板1和后侧板8,两侧板的顶部由上顶板5封闭,右侧由侧顶板12封闭,左侧上方为水平进口,底部和左侧下方为出口。其中为了更好地获取流动效果,可在底部右侧以下顶板7封闭,将底部的出口改为底部左侧出口,压缩机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水平进口。在前侧板1上开设圆孔并安装前侧可旋转圆盘3,在后侧板8上开设圆孔并安装后侧可旋转圆盘9,前侧板1和后侧板8开设圆孔的四周可安装手动夹紧机构2,以便捷地拆卸和固定前侧可旋转圆盘3和后侧可旋转圆盘9。在前侧板1和后侧板8之间,安装有上试验叶栅9d后侧和下试验叶栅9f以及中央测量叶栅11。前侧可旋转圆盘3上设置有与后侧可旋转圆盘9对应的观察窗,用于测量和观察中央测量叶栅11的温度和流动。
如图4和图5所示,前侧可旋转圆盘3主要包括前侧圆盘3a、前侧金属圆环3b、1#观察窗3c、观察窗玻璃3d和2#观察窗3e,前侧圆盘3a位于前侧金属圆环3b中心并与其连接,前侧圆盘3a可选择聚碳酸酯或其他耐温非金属材料,前侧圆盘3a中部开设矩形孔,并在矩形孔后侧设置有承担条,矩形孔处安装1#观察窗3c,2#观察窗3e上安装观察窗玻璃3d,观察窗玻璃3d可为红外玻璃或其他材质可观察玻璃,其后侧开设有台阶结构,并与1#观察窗3c矩形孔下部的承担条相连,1#观察窗3c与2#观察窗3e相连固定观察窗玻璃3d。具体地,观察窗玻璃3d与1#观察窗3c相连,2#观察窗3e后侧与观察窗玻璃3d相连,前侧与1#观察窗3c相连。矩形孔左侧开设有圆形孔,用于安装总静压探针6,测量中央测量叶栅11的入口总、静压。
前侧圆盘3a上每隔90°刻有标定线,前侧金属圆环3b上0°位置刻有指针,前侧圆盘3a与前侧金属圆环3b连接时,前侧圆盘3a上某一标定线与前侧金属圆环3b上指针对齐,用于确定前侧圆盘3a与前侧金属圆环3b的相对位置。旋转前侧圆盘3a和前侧金属圆环3b可改变观察窗玻璃3d的观察范围,前侧金属圆环3b上指针用于定位旋转角度,通过旋转不同角度,实现测量和观察中央测量叶栅11壁面不同位置的温度和流动,进而实现整个测量叶栅通道壁面的温度测量和流动观察。
如图6和图7所示,后侧可旋转圆盘9主要包括后侧圆盘9a、后侧金属圆环9b、上垫片9c、上试验叶栅9d、下垫片9e、下试验叶栅9f,后侧圆盘9a可选择聚碳酸酯或其他耐温非金属材料,上试验叶栅9d和下实验叶栅9f可采用3D打印的加工工艺,材料可选择耐高温树脂或其他低导热率材料。
具体地,后侧圆盘9a位于后侧金属圆环9b中心并与其连接,后侧圆盘9a中央沿竖直方向开设沟槽,其中沟槽中部贯穿后侧圆盘9a,上垫片9c安装于后侧圆盘9a沟槽上部,一侧与沟槽底部相连,上试验叶栅9d与上垫片9c另一侧相连,安装于沟槽中,下垫片9e安装于后侧圆盘9a沟槽下部,一侧与沟槽底部相连,下试验叶栅9f与下垫片9e另一侧相连,安装于沟槽中,在沟槽左侧和右侧沿竖直方向钻有壁面静压孔9g,用于测量试验叶栅进口和出口壁面压力。
上垫片9c和下垫片9e分别用于调整上试验叶栅9d和下实验叶栅9f与后侧圆盘9a的相对高度,从而模拟真实燃气轮机中,热应力集中造成的材料变形的现象。后侧圆盘9a、上垫片9c、下垫片9e、上试验叶栅9d后侧和下试验叶栅9f后侧开设有圆孔,用于通过丝杆10将后侧圆盘9a和上试验叶栅9d、下试验叶栅9f相连接,通过此连接方式可实现便捷地更换不同试验测量叶栅的目的,并可以增加试验叶栅强度。
上试验叶栅9d和下试验叶栅9f通过沟槽和丝杆10与后侧圆盘9a相连,后侧圆盘9a上每隔90°刻有标定线,后侧金属圆环9b上0°位置刻有指针,后侧圆盘9a与后侧金属圆环9b连接时,后侧圆盘9a上某一标定线与后侧金属圆环9b上指针对齐,用于确定后侧圆盘9a与后侧金属圆环9b的相对位置,后侧金属圆环9b上指针用于定位旋转角度。
在前侧板1和后侧板8之间,位于下试验叶栅9f的前部左下方,可设置引流板4,实现引导气流至该装置出口的目的,上试验叶栅9d右侧可设置尾流板13,用于调整试验叶栅出口气流方向,从而保证不同类型叶栅和不同进口气流角叶栅良好的周期性。
前侧板1和后侧板8的圆孔右侧刻有0~180度刻度线,用于量化前侧可旋转圆盘3和后侧可旋转圆盘9旋转角度。
如图8和图9所示,中央测量叶栅11主要由后侧支撑件11a和测量叶栅11b组成,测量叶栅11b可采用3D打印的加工工艺,材料可选择耐高温树脂或其他低导热率材料,。
具体地,后侧支撑件11a安装于前述沟槽的中部贯穿处,其上开设有静压孔,测量叶栅11b中叶片表面和端壁开设有静压孔,用于测量测量叶栅11b的壁面压力分布。测量叶栅11b后侧开设有六角孔,后侧支撑件11a上设置有竖直杆,竖直杆插入六角孔连接测量叶栅11b,同时增强测量叶栅11b强度,并整体与后侧可旋转圆盘9相连(安装在后侧圆盘9a开设的沟槽中部的贯通位置处),通过此种连接方式,实现快速、经济和便捷更换测量叶栅11b的目的,从而为设计新型冷却结构和对现有冷却结构进行优化提供支撑。
中央测量叶栅11左侧设置有所述的总静压探针6,用于测量中央测量叶栅进口总、静压,中央测量叶栅机构11与后侧可旋转圆盘9相连,并整体与后侧板8相连,通过在后侧圆盘9a、上垫片9c、下垫片9e、上试验叶栅9d和下试验叶栅9f打孔,丝杆10将后侧圆盘9a与上试验叶栅9d、下试验叶栅9f相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基于该涡轮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
如图1~图9所示,本发明中,前侧可旋转圆盘3可以通过旋转不同角度,来满足测量和观察中央测量叶栅11不同壁面位置温度和流动的要求,旋转到一定角度后,通过手动压紧机构2固定前侧可旋转圆盘3位置;后侧可旋转圆盘9可以通过旋转不同角度,来满足或改变上试验叶栅9d、中央测量叶栅11和下试验叶栅9f的进口气流角,旋转到一定角度后,通过手动压紧机构2固定后侧可旋转圆盘9位置;尾流板13通过调整尾流板方向,使试验叶栅保持良好的周期性结果。
后侧可旋转圆盘9中,上垫片9c、下垫片9e、上试验叶栅9d和下试验叶栅9f通过丝杆10与后侧圆盘9a连接,调整上垫片9c和下垫片9e厚度,可以分别调整上试验叶栅9d和下试验叶栅9f与底盘9a的相对高度,通过此连接方式可实现便捷地更换不同试验测量叶栅的目的,并可以增加试验叶栅强度。
中央测量叶栅11b中,后侧支撑件11a上的竖直杆插入测量叶栅11b后侧开设的六角孔,通过此种连接方式,实现快速、经济和便捷更换测量叶栅11b的目的,从而为设计新型冷却结构和对现有冷却结构进行优化提供支撑。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如下:
为深入、系统地开展燃气涡轮热端部件流动和传热特性研究,同时为提高燃气涡轮热端部件冷却效果和为防止热端部件发生热应力破坏提供支撑,进行不同种类叶栅(导叶和动叶)、不同冷却结构叶栅和不同进口气流角度的试验测量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发明主要通过手动压紧机构2、前侧可旋转圆盘3、引流板4、后侧可旋转圆盘9、中央测量叶栅11和尾流板13,实现经济、快捷地更换试验叶栅、测量叶栅、调整试验叶栅进口气流角度和调整测量叶栅测量和观测范围的目的,从而满足不同种类叶栅(导叶和动叶)、不同冷却结构叶栅和不同进口气流角度的试验测量要求。
前侧可旋转圆盘3可以旋转不同角度,使中央测量叶栅11壁面测量和观察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实现测量和观察整个中央测量叶栅11壁面的温度和流动的目的。后侧可旋转圆盘9可以旋转不同角度,使上试验叶栅9d、中央测量叶栅11和下试验叶栅9d的进口气流角度发生改变,从而进行不同进口气流角度的测量试验。通过在后侧圆盘9a的沟槽中安装不同类型试验叶栅,并通过丝杆10快速、便捷地与后侧圆盘9a相连,实现快速、便捷地更换叶栅的目的,从而进行不同类型试验叶栅的测量试验。通过调整上垫片9c和下垫片9e的厚度,可以调整上试验叶栅9d和下试验叶栅9f与后侧圆盘9a的相对高度,从而模拟真实燃气轮机中,热应力集中造成的材料变形的现象。通过后侧支撑件11a上的竖直杆插入测量叶栅11b后侧开设的六角孔,实现快速、经济和便捷更换测量叶栅11b的目的,从而进行不同冷却结构试验叶栅的测量试验,为设计新型冷却结构和对现有冷却结构进行优化提供支撑。
当进行不同种类叶栅(导叶和动叶)、不同冷却结构叶栅和不同进口气流角度的测量试验时,为使试验叶栅保持良好的周期性,通过尾流板机构13调整试验叶栅出口的气流方向,从而达到调整试验叶栅通道中气流的目的。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可通过经济、快捷地更换试验叶栅,并可调整试验叶栅进气角度,以进行多种不同试验叶栅的实验测量,为提高燃气涡轮热端部件冷却效果和为防止热端部件发生热应力破坏提供支撑。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前提下,可做若干改进,这些改进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具有一定间距的平行的侧板,分别为前侧板(1)和后侧板(8),两侧板的顶部由上顶板(5)封闭,一侧由侧顶板(12)封闭,另一侧上方为水平进口,底部和另一侧下方为出口,压缩机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水平进口,在前侧板(1)上开设圆孔并安装前侧可旋转圆盘(3),在后侧板(8)上开设圆孔并安装后侧可旋转圆盘(9),所述前侧可旋转圆盘(3)上设置有与后侧可旋转圆盘(9)对应的观察窗,所述后侧可旋转圆盘(9)包括后侧圆盘(9a),后侧圆盘(9a)位于后侧金属圆环(9b)中心并与其连接,后侧圆盘(9a)中央沿竖直方向开设沟槽,其中沟槽中部贯穿,沟槽上部安装上试验叶栅(9d),沟槽下部安装下试验叶栅(9f),在沟槽左侧和右侧沿竖直方向钻有若干壁面静压孔(9g),用于测量试验叶栅进口和出口壁面压力;所述沟槽中部贯穿处安装有后侧支撑件(11a),后侧支撑件(11a)上安装有测量叶栅(11b),测量叶栅(11b)的叶片表面和端壁以及后侧支撑件(11a)均开设有静压孔,用于测量测量叶栅(11b)的壁面压力分布,后侧支撑件(11a)和测量叶栅(11b)组成中央测量叶栅(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1)和后侧板(8)开设圆孔的四周安装有手动夹紧机构(2),用于便捷地拆卸和固定前侧可旋转圆盘(3)和后侧可旋转圆盘(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可旋转圆盘(3)包括前侧圆盘(3a),前侧圆盘(3a)位于前侧金属圆环(3b)中心并与其连接,前侧圆盘(3a)上开设矩形孔,矩形孔处安装1#观察窗(3c),观察窗玻璃(3d)与1#观察窗(3c)相连,2#观察窗(3e)后侧与观察窗玻璃(3d)相连,观察窗玻璃(3d)具有台阶结构,安装在2#观察窗(3e)上,1#观察窗(3c)与2#观察窗(3e)相连固定观察窗玻璃(3d),所述矩形孔左侧开设有圆形孔,用于安装总静压探针(6),测量中央测量叶栅(11)的入口总、静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圆盘(3a)与后侧圆盘(9a)上每隔90°刻有标定线,所述前侧金属圆环(3b)与后侧金属圆环(9b)上刻有指针,标定线分别用于标定前侧圆盘(3a)与前侧金属圆环(3b)以及后侧圆盘(9a)与后侧金属圆环(9b)的相对位置,指针用于定位前侧可旋转圆盘(3)和后侧可旋转圆盘(9)旋转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1)和后侧板(8)的圆孔右侧刻有0~180度刻度线,用于量化前侧可旋转圆盘(3)和后侧可旋转圆盘(9)旋转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旋转前侧可旋转圆盘(3)至不同角度,测量和观察中央测量叶栅(11)壁面不同位置的温度和流动,进而实现整个测量叶栅通道壁面的温度测量和流动观察;通过旋转后侧可旋转圆盘(9)至不同角度,改变上试验叶栅(9d)、测量叶栅(11b)和下实验叶栅(9f)的进口气流角度,即改变上试验叶栅(9d)、测量叶栅(11b)和下实验叶栅(9f)的进气方向,以满足不同类型叶栅、不同进口气流角的试验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上部安装上垫片(9c),上试验叶栅(9d)安装于上垫片(9c)上,沟槽下部安装下垫片(9e),下试验叶栅(9f)安装于下垫片(9e)上,上垫片(9c)和下垫片(9e)分别用于调整上试验叶栅(9d)和下实验叶栅(9f)与后侧圆盘(9a)的相对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圆盘(9a)、上垫片(9c)、下垫片(9e)、上试验叶栅(9d)后侧和下试验叶栅(9f)后侧开设有圆孔,用于通过丝杆(10)将后侧圆盘(9a)和上试验叶栅(9d)、下试验叶栅(9f)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叶栅(11b)后侧开设有六角孔,后侧支撑件(11a)上设置有竖直杆,所述竖直杆插入所述六角孔连接测量叶栅(11b),并增强测量叶栅(11b)强度,然后整体安装在后侧圆盘(9a)开设的沟槽中部的贯通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试验叶栅(9d)右侧设置有尾流板(13),用于调整试验叶栅出口气流方向,从而保证不同类型叶栅和不同进口气流角叶栅良好的周期性。
CN202011436674.8A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 Active CN1126974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6674.8A CN112697445B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6674.8A CN112697445B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7445A CN112697445A (zh) 2021-04-23
CN112697445B true CN112697445B (zh) 2021-10-22

Family

ID=75505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36674.8A Active CN112697445B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744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7638A (zh) * 2013-11-27 2015-06-03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叶顶喷气试验装置
CN204235204U (zh) * 2014-11-19 2015-04-01 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 铣汽轮机调节级动叶片枞树型叶根通用夹具
US10545069B1 (en) * 2015-04-07 2020-01-28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Cascade wind tunnel turbulence grid
CN104897406B (zh) * 2015-06-04 2017-05-03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旋转冲压压缩转子平面叶栅实验系统
CN108931363A (zh) * 2018-07-05 2018-12-0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平面及三维叶栅远程实验装置
CN108871155A (zh) * 2018-07-24 2018-11-23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角度式导叶开度测量装置
CN110261433B (zh) * 2019-07-05 2020-06-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航空燃气涡轮动叶内部传热的模化实验装置
CN110907118B (zh) * 2019-12-12 2020-12-01 西北工业大学 可变安装角的平面叶栅实验装置以及实验方法
CN111649947A (zh) * 2020-06-24 2020-09-11 湖南汉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叶栅性能试验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7445A (zh) 2021-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54941B (zh) 涡轮叶片的冷效试验件
CN102175422B (zh) 一种俯仰方向转动的风洞实验用定日镜模型
Vassiliev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act of swirl on the performance of industrial gas turbines exhaust diffusers
CN112697445B (zh) 一种可快速更换试验和测量叶栅的涡轮实验装置
Wang et al. A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a natural draft dry cooling tower in crosswind via inlet flow field reconstruction
Wang et al. In-phase thermal–mechanical fatigue investigation on hollow single crystal turbine blades
Su et al.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ooling characteristics at a vane end-wall with a locally enhanced hole-layout
CN202928778U (zh) 用于研究燃气轮机叶片气膜冷却流场和温度场的孔板结构
Li et al. Effects of the last stage rotor tip leakage flow on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exhaust hood for steam turbines
CN204758263U (zh) 一种模拟燃烧室及透平静叶冷态流动的实验装置
Chung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due to blade tip clearance in a gas turbine rotor cascade
CN106768826B (zh) 一种测量超音二维非定常流场的动态温度压力组合探针
CN112414739B (zh) 可进行瞬态和稳态测量试验的燃气涡轮实验台与试验方法
Peltier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bleed air system designs
Li et al. Improvement mechanism of wedged column on the cooling performance of vertical delta radiator
CN210863609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燃烧实验台
CN112683943B (zh) 一种可调节距的涡轮实验装置
CN106126858A (zh) 一种动力电池风冷系统中风扇选型的方法
CN110346108A (zh) 一种可视型变速风洞测试装置
Wang et al.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cooling performance of a laminated configuration using infrared thermal image technique
Yuan et al. Cascade experiment and analysis on blade profile of modular high temperature gas‐cooler reactor compressor
Gao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n loss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steam valve strainer in steam turbine
CN203519411U (zh) 多工位转盘
El-Gabry et al. Measurements of hub flow interaction on film cooled nozzle guide vane in transonic annular cascade
Yang et al. Aerodynamic optimization design of exhaust hood diffuser for steam turbine with three-dimensional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solu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