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6942A - 一种闭式冷却塔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闭式冷却塔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6942A
CN112696942A CN202110022272.1A CN202110022272A CN112696942A CN 112696942 A CN112696942 A CN 112696942A CN 202110022272 A CN202110022272 A CN 202110022272A CN 112696942 A CN112696942 A CN 112696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ir inlet
valve
pipeline
cooling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222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启涛
徐建蓉
王国柱
何志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qing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angqing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qing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filed Critical Changqing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2227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69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6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69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1/00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5/0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 F28F25/02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for distributing, circulating, and accumulating liquid
    • F28F25/04Distributing or accumulator troug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5/0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 F28F25/1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for feeding gas or vapour
    • F28F25/12Ducts; Guide vanes, e.g. for carrying currents to distinct z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闭式冷却塔及其使用方法,闭式冷却塔至少包括集水池,集水池内充有喷淋水,集水池的池底生长有藻类植物,在集水池的池内还安装有位于喷淋水的上方的风机,风机和喷淋水的水面之间是防喷溅降藻进风窗,闭式冷却塔还包括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通过管道伸入集水池内。防喷溅降藻进风窗风道内的平面作为反射面可以阻止喷淋水外溅,以及阻止阳光的直射光和散射光进入塔体内部,从而阻断藻类的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确保冷却塔的正常运行;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可以实现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的连续过滤。

Description

一种闭式冷却塔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却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闭式冷却塔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闭式冷却塔是利用水泵或其他压力装置产生的压力,使从冷凝器、吸收器或工艺设备等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即冷却水被输送到冷却塔的冷却盘管中,循环水进入冷却塔,通过在冷却塔中的运动以及与风流体接触而进行热量的交换,进入冷却塔后的回水通过安装在塔内顶部、风道上部的压力旋流式喷嘴装置,形成竖直向下高速运动的喷射小水滴颗粒,完成了增大水滴表面积的任务。
闭式冷却塔的冷却效果主要通过风道和冷却水管实现,在被冷却水管上喷洒水滴,在风的作用下被冷却水管表面水膜蒸发带走热量,被冷却水管上喷洒的水滴通常采用石英砂过滤器或纤维球过滤器或者采用石英砂过滤器加纤维球过滤器的过滤方式,对悬浮物控制精度较差,反洗消耗水量较大,能耗较高。
上述在风的作用下被冷却水管表面水膜蒸发带走热量,其中风是通道进风窗进入塔内,目前的闭式冷却塔的进风窗通常采用百叶窗,风道较为简单,而闭式冷却塔在运行过程中,喷淋水会通过进风窗溅出,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同时在冬季溅出的水会结冰,造成安全隐患。
闭式冷却塔的运行温度区间一般在30~38℃,闭式冷却塔底部的集水池温度适宜藻类植物生长,传统的进风窗,阳光的直射光和散射光会进入塔体内部,造成藻类植物大量生长,从而影响冷却塔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闭式冷却塔及其使用方法,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闭式冷却塔,至少包括集水池,集水池内充有喷淋水,集水池的池底生长有藻类植物,在集水池的池内还安装有位于喷淋水的上方的风机:
风机和喷淋水的水面之间是防喷溅降藻进风窗,防喷溅降藻进风窗至少包括风道,风道具有上下相对且不接触的上进风面和下进风面,两个进风面的形状相同或不同,两个进风面均包括若干第一进风平面和若干第二进风平面,两类进风平面具有至少一个公用边沿且在边沿处呈夹角,每类进风平面均作为阳光或喷溅水的反射面,两个进风面上下交错并在交错处形成供风通过的风道;
闭式冷却塔还包括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通过管道伸入集水池内。
进一步地,上进风面和下进风面的结构相同,它的竖直截面均呈锯齿状,且上下锯齿呈啮合形式排布,其中每个支链是由第一进风平面和第二进风平面在公用边沿处相夹呈V字型。
优选地,上进风面和下进风面的结构均由2个V字型进风平面相接组成,且2个V字型进风平面在公用边沿处相接后呈W型,其中W型的上进风面与W型的下进风面的开口均向上且上下正对以啮合形式布设。
进一步地,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包括管道,按照管道内介质流向,管道的管体依次安装有进水阀、加压泵、止回阀、第一截断阀、粗过滤单元、第四截断阀、细过滤单元和出水阀,粗过滤单元的进水口安装有第二截断阀,出水口安装有第三截断阀;
其中进水阀接通于来水装置,出水阀所在管口接入集水池内。
优选地,粗过滤单元采用的是自清洗过滤器,第二截断阀位于第一截断阀与自清洗过滤器的进水口之间,第三截断阀位于自清洗过滤器的出水口与第四截断阀之间;
细过滤单元采用的是袋式过滤器。
进一步地,自清洗过滤器具有第一排污管道,第一排污管道的管体安装有第一排污阀;袋式过滤器具有第二排污管道,第二排污管道的管体安装有第二排污阀。
进一步地:
按照管道内的介质流向,加压泵的入口安装有用于检测加压泵入口介质压力的加压泵入口压力表,加压泵的出口安装有用于检测加压泵出口介质压力的加压泵出口压力表;
按照管道内的介质流向,袋式过滤器的入口安装有用于检测袋式过滤器入口介质压力的袋式过滤器入口压力表,袋式过滤器的出口安装有用于检测袋式过滤器出口介质压力的袋式过滤器出口压力表。
进一步地:
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还包括旁通管道,旁通管道的一端接入第一截断阀与第二截断阀之间的管道内,旁通管道的另一端接入第三截断阀与第四截断阀之间的管道内;
旁通管道的管体安装有旁通阀。
优选地,自清洗过滤器采用滤网过滤,过滤精度50μm,过滤压差达到100Kpa时自动清洗滤网,袋式过滤器采用PE材质滤袋过滤,过滤精度1μm,过滤压差达到300Kpa时,人工更换滤袋。
本发明还保护了一种闭式冷却塔的使用方法: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输送水至集水池内,集水池内的喷溅水在风道内碰撞第一进风平面和第二进风平面后被反射中断,同时室外阳光沿风道进入后碰撞第一进风平面和第二进风平面后被反射中断,阻止喷淋水外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具有W型风道的防喷溅降藻进风窗,特别适用于闭式冷却塔,W型风道既延长了风道长度,同时风道内的平面作为反射面可以阻止喷淋水外溅,以及阻止阳光的直射光和散射光进入塔体内部,从而阻断藻类的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确保冷却塔的正常运行。
(2)采用自清洗过滤器加滤袋式过滤器的组合方式,实现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的连续过滤,来水经加压进入自清洗过滤器进行粗滤,出水悬浮物控制在50mg/l,粗滤后的水经滤袋式过滤器精细过滤,出水悬浮物控制在1mg/l,即出水悬浮物经不断流连续二次过滤,使排污量低至处理量的十万分之一,能耗低至20W/T,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防喷溅降藻进风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防喷溅降藻进风窗阻断光照进入闭式冷却塔的示意图。
图3是防喷溅降藻进风窗阻断喷溅水进入闭式冷却塔的示意图。
图4是防喷溅降藻进风窗的外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道;2.风机;3.喷淋水;4.藻类植物;5.喷溅水;6.集水池;
101.上进风面;102.下进风面;103.第一进风平面;104.第二进风平面。
7-1.进水阀;7-2.加压泵;7-3.止回阀;7-4.第一截断阀;7-5.自清洗过滤器;7-6.旁通阀;7-7.第二截断阀;7-8.第三截断阀;7-9.第一排污阀;7-10.第四截断阀;7-11.袋式过滤器;7-12.第二排污阀;7-13.出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需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图中的上、下、左、右即视为本说明书中所述的闭式冷却塔及其使用方法的上、下、左、右。
现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发明,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闭式冷却塔,至少包括集水池6,集水池6内充有喷淋水3,集水池6的池底生长有藻类植物4,在集水池6的池内还安装有位于喷淋水3的上方的风机2,风机2和喷淋水3的水面之间是防喷溅降藻进风窗,防喷溅降藻进风窗至少包括风道1,如图1所示,风道1具有上下相对且不接触的上进风面101和下进风面102,两个进风面的形状相同或不同,两个进风面均包括若干第一进风平面103和若干第二进风平面104,两类进风平面具有至少一个公用边沿且在边沿处呈夹角,每类进风平面均作为阳光或喷溅水的反射面,两个进风面上下交错并在交错处形成供风通过的风道1,闭式冷却塔还包括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通过管道伸入集水池6内。
参照图1,箭头所示为风沿着风道1的行进方向,可以看出,风在经过风道1时,并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完全按照风道1内的路径行走,例如图1所示的风道结构,风是按照波浪形前进。
类似地,若室外有阳光,阳光按照图2所示箭头进入风道1内,无论是散射光还是直射光,都会碰触到第一进风平面103或若干第二进风平面104,而由于这两个进风平面之间存在夹角,因此散射光或直射光均会在碰触到进风平面后发生转折,在多次转折后光照则直接被阻断,无法继续前行,进而无法进入闭式冷却塔,闭式冷却塔内的藻类植物4在得不到阳光后,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进而被抑制生长,确保闭式冷却塔的正常运行。
同样地,闭式冷却塔内的喷溅水5按照图3所示箭头进入风道1内,喷溅水5的方向并不是单一有序的,而是杂乱无章的,但只要接触到风道1,就会碰触到第一进风平面103或若干第二进风平面104,而由于这两个进风平面之间存在夹角,喷溅水5均会在碰触到进风平面后发生转折,在多次转折后喷溅水5则直接被阻断,无法继续前行,进而无法逃出防喷溅降藻进风窗,有效阻止喷淋水外溅。
防喷溅降藻进风窗具有双重作用,即阻断阳光射入闭式冷却塔和阻止喷淋水外溅。
同时,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可将喷淋用水过滤后泵入集水池6内。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闭式冷却塔,至少包括集水池6,集水池6内充有喷淋水3,集水池6的池底生长有藻类植物4,在集水池6的池内还安装有位于喷淋水3的上方的风机2,风机2和喷淋水3的水面之间是防喷溅降藻进风窗,防喷溅降藻进风窗至少包括风道1,如图1所示,风道1具有上下相对且不接触的上进风面101和下进风面102,两个进风面的形状相同或不同,两个进风面均包括若干第一进风平面103和若干第二进风平面104,两类进风平面具有至少一个公用边沿且在边沿处呈夹角,每类进风平面均作为阳光或喷溅水的反射面,两个进风面上下交错并在交错处形成供风通过的风道1,闭式冷却塔还包括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通过管道伸入集水池6内。
防喷溅降藻进风窗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阳光射入闭式冷却塔以及阻止喷淋水外溅。
为了实现上述作用,风道1的内部结构选择了锯齿状结构或波浪状结构,该类结构的特点是:不是直线路径,而是具有多个转折点,每一个转折点都会改变阳光或喷溅水5的路径,使其无法直线前进,进而无法使室外阳光进入塔内,同时使塔内喷溅水5无法出塔。
作为优选结构,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进风面101和下进风面102的结构均呈锯齿状,且上下锯齿呈啮合形式排布,其中每个支链是由第一进风平面103和第二进风平面104在公用边沿处相夹呈V字型。
若干个V字型支链相互拼接成为图2或图3所示结构,由于V字型支链具有尖锐的转角(或称为拐点),因此阳光或喷溅水5的转折更加快速,具体地说,每一面进风平面都是反射面,以靠近塔内的风道作为内侧,以靠近室外的风道作为外侧,那么可以通过内侧多道反射面阻止喷淋水外溅,通过外侧多道反射面阻止阳光的直射光和散射光进入塔体内部。
参照图1,上进风面101和下进风面102的结构均由2个V字型进风平面相接组成,且2个V字型进风平面在公用边沿处相接后呈W型,其中W型的上进风面101与W型的下进风面102的开口均向上且上下正对以啮合形式布设。
考虑到闭式冷却塔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优选W型风道,而且风的行走路径也为W型,这是因为W型的上进风面101与W型的下进风面102的开口均向上且上下正对以啮合形式布设所形成的,这也是本实施方式的优选结构。
该防喷溅降藻进风窗可以在进风的同时,有效阻止喷淋水外溅,也能有效阻止阳光的直射光和散射光进入塔体内部从而阻断藻类的光合作用。
参照图1,在风机2的抽吸下,风通过进风窗的W型风道进入冷却塔内部。
参照图2,外部光照在进入进风窗后,经过多道漫反射,最终无法进入集水池6内,喷淋水3中的藻类植物4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抑制其生长。
参照图3,集水池6内的喷溅水5在进入进风窗后,经过多道漫反射,最终无法喷溅出进风窗。
参照图4,防喷溅降藻进风窗的外立面呈六边形蜂巢状。
防喷溅降藻进风窗的风道1采用W型,厚度不小于150mm。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闭式冷却塔,至少包括集水池6,集水池6内充有喷淋水3,集水池6的池底生长有藻类植物4,在集水池6的池内还安装有位于喷淋水3的上方的风机2,风机2和喷淋水3的水面之间是防喷溅降藻进风窗,防喷溅降藻进风窗至少包括风道1,如图1所示,风道1具有上下相对且不接触的上进风面101和下进风面102,两个进风面的形状相同或不同,两个进风面均包括若干第一进风平面103和若干第二进风平面104,两类进风平面具有至少一个公用边沿且在边沿处呈夹角,每类进风平面均作为阳光或喷溅水的反射面,两个进风面上下交错并在交错处形成供风通过的风道1,闭式冷却塔还包括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通过管道伸入集水池6内。
参照图5,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包括管道,按照管道内介质流向,管道的管体依次安装有进水阀7-1、加压泵7-2、止回阀7-3、第一截断阀7-4、粗过滤单元、第四截断阀7-10、细过滤单元和出水阀7-13,粗过滤单元的进水口安装有第二截断阀7-7,出水口安装有第三截断阀7-8;
其中进水阀7-1接通于来水装置,出水阀7-13所在管口接入集水池6内。
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开启进水阀7-1,原水来水经进水阀7-1进入加压泵7-2,加压泵7-2对来水进行加压,加压后的来水经止回阀7-3、第一截断阀7-4进入粗过滤单元,粗过滤单元对来水进行一次粗过滤,即一次去除水中悬浮物,经粗滤后的来水再经第四截断阀7-10进入细过滤单元,细过滤单元对来水进行二次细过滤,即二次去除水中悬浮物,最终经出水阀7-13排入闭式冷却塔的集水池内。
来水经过了连续二次过滤,且是在不断流的前提下连续过滤,去除来水中的悬浮物。
为了确保连续过滤效果,本实施方式粗过滤单元的过滤精度小于细过滤单元的过滤精度。
粗过滤单元的进水口安装有第二截断阀7-7,出水口安装有第三截断阀7-8,具体地:
参照图1,进水阀7-1开启,来水经加压泵7-2加压后,止回阀7-3、第一截断阀7-4打开,来水进入粗过滤单元粗过滤,第二截断阀7-7和第三截断阀7-8打开,粗过滤单元的出水经第四截断阀7-10进入细过滤单元精细过滤,出水经出水阀7-13供至集水池6。
粗过滤单元采用的是自清洗过滤器7-5,第二截断阀7-7位于第一截断阀7-4与自清洗过滤器7-5的进水口之间,第三截断阀7-8位于自清洗过滤器7-5的出水口与第四截断阀7-10之间,自清洗过滤器7-5具有第一排污管道,第一排污管道的管体安装有第一排污阀7-9。
水由自清洗过滤器7-5的进水口进入过滤器,首先经过粗滤芯组件滤掉较大颗粒的杂质,然后到达细滤网,通过细滤网滤除细小颗粒的杂质后,清水由出水口排出,在过滤过程中,细滤网的内层杂质逐渐堆积,它的内外两侧就形成了一个压差,当这个压差达到预设值时,将开始自动清洗过程:
第一排污阀7-9打开,主管组件的水力马达室和水力缸释放压力并将水排出,水力马达室及吸污管内的压力大幅下降,由于负压作用,通过吸嘴吸取细滤网内壁的污物,由水力马达流入水力马达室,由第一排污阀7-9排出,形成一个吸污过程。
当水流经水力马达时,带动吸污管进行旋转,由水力缸活塞带动吸污管作轴向运动,吸污器组件通过轴向运动与旋转运动的结合将整个滤网内表面完全清洗干净,整个清洗过程将持续数十秒,第一排污阀7-9在清洗结束时关闭,增加的水压会使水力缸活塞回到其初始位置,过滤器开始准备下一个冲洗周期。
在清洗过程中,自清洗过滤器7-5正常的过滤工作不间断。
细过滤单元采用的是袋式过滤器7-11,袋式过滤器7-11具有第二排污管道,第二排污管道的管体安装有第二排污阀7-12。
滤液由袋式过滤器7-11的旁侧入口管流入滤袋,滤袋本身是装置在加强网篮内,液体渗透过所需要细度等级的滤袋即能获得合格的滤液,杂质颗粒被滤袋拦截,该机更换滤袋十分方便,过滤基本无物料消耗。
参照图1,按照管道内的介质流向,加压泵7-2的入口安装有用于检测加压泵入口介质压力的加压泵入口压力表,以随时监测加压泵入口介质压力,保证安全,加压泵7-2的出口安装有用于检测加压泵出口介质压力的加压泵出口压力表,以随时监测加压泵出口介质压力,保证安全。
参照图2,按照管道内的介质流向,袋式过滤器7-11的入口安装有用于检测袋式过滤器入口介质压力的袋式过滤器入口压力表,袋式过滤器7-11的出口安装有用于检测袋式过滤器出口介质压力的袋式过滤器出口压力表,确保压力安全。
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还包括旁通管道,旁通管道的一端接入第一截断阀7-4与第二截断阀7-7之间的管道内,旁通管道的另一端接入第三截断阀7-8与第四截断阀10之间的管道内,旁通管道的管体安装有旁通阀7-6。
参照图1,进水阀7-1开启,来水经加压泵7-2加压后,止回阀7-3、第一截断阀7-4打开,来水进入自清洗过滤器7-5粗过滤,此时旁通阀7-6关闭,第二截断阀7-7和第三截断阀7-8打开,第一排污阀7-9常开,自清洗过滤器7-5的出水经第四截断阀7-10进入袋式过滤器7-11精细过滤,出水经出水阀7-13供至闭式冷却塔集水池,操作人员定时开启第二排污阀7-12排污。
自清洗过滤器7-5采用滤网过滤,过滤精度50μm,过滤压差达到100Kpa时自动清洗滤网,袋式过滤器7-11采用PE材质滤袋过滤,过滤精度1μm,过滤压差达到300Kpa时,人工更换滤袋,具体如下:
来水经加压后进入自清洗过滤器7-5,该自清洗过滤器7-5采用滤网过滤,过滤精度50μm,过滤压差达到100Kpa时自动清洗滤网,清洗时不断流,仍可继续过滤,一次清洗大约消耗原水的十万分之一;自清洗过滤器7-5出水进入袋式过滤器7-11进行精细过滤,该袋式过滤器7-11采用PE材质滤袋过滤,过滤精度1μm,过滤压差达到300Kpa时,人工更换滤袋即可。
第四实施方式
一种闭式冷却塔的使用方法,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输送水至集水池6内,集水池6内的喷溅水5在风道1内碰撞第一进风平面103和第二进风平面104后被反射中断,同时室外阳光沿风道1进入后碰撞第一进风平面103和第二进风平面104后被反射中断,阻止喷淋水外溅。
闭式冷却塔,至少包括集水池6,集水池6内充有喷淋水3,集水池6的池底生长有藻类植物4,在集水池6的池内还安装有位于喷淋水3的上方的风机2,风机2和喷淋水3的水面之间是防喷溅降藻进风窗,防喷溅降藻进风窗至少包括风道1,风道1具有上下相对且不接触的上进风面101和下进风面102,两个进风面的形状相同或不同,两个进风面均包括若干第一进风平面103和若干第二进风平面104,两类进风平面具有至少一个公用边沿且在边沿处呈夹角,每类进风平面均作为阳光或喷溅水的反射面,两个进风面上下交错并在交错处形成供风通过的风道1,闭式冷却塔还包括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通过管道伸入集水池6内。
上进风面101和下进风面102的结构相同,它的竖直截面均呈锯齿状,且上下锯齿呈啮合形式排布,其中每个支链是由第一进风平面103和第二进风平面104在公用边沿处相夹呈V字型。
上进风面101和下进风面102的结构均由2个V字型进风平面相接组成,且2个V字型进风平面在公用边沿处相接后呈W型,其中W型的上进风面101与W型的下进风面102的开口均向上且上下正对以啮合形式布设。
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包括管道,按照管道内介质流向,管道的管体依次安装有进水阀7-1、加压泵7-2、止回阀7-3、第一截断阀7-4、粗过滤单元、第四截断阀7-10、细过滤单元和出水阀7-13,粗过滤单元的进水口安装有第二截断阀7-7,出水口安装有第三截断阀7-8,其中进水阀7-1接通于来水装置,出水阀7-13所在管口接入集水池6内。
粗过滤单元采用的是自清洗过滤器7-5,第二截断阀7-7位于第一截断阀7-4与自清洗过滤器7-5的进水口之间,第三截断阀7-8位于自清洗过滤器7-5的出水口与第四截断阀7-10之间,细过滤单元采用的是袋式过滤器7-11。
自清洗过滤器7-5具有第一排污管道,第一排污管道的管体安装有第一排污阀7-9;袋式过滤器7-11具有第二排污管道,第二排污管道的管体安装有第二排污阀7-12。
按照管道内的介质流向,加压泵7-2的入口安装有用于检测加压泵入口介质压力的加压泵入口压力表,加压泵7-2的出口安装有用于检测加压泵出口介质压力的加压泵出口压力表;
按照管道内的介质流向,袋式过滤器7-11的入口安装有用于检测袋式过滤器入口介质压力的袋式过滤器入口压力表,袋式过滤器7-11的出口安装有用于检测袋式过滤器出口介质压力的袋式过滤器出口压力表。
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还包括旁通管道,旁通管道的一端接入第一截断阀7-4与第二截断阀7-7之间的管道内,旁通管道的另一端接入第三截断阀7-8与第四截断阀7-10之间的管道内,旁通管道的管体安装有旁通阀7-6。
自清洗过滤器7-5采用滤网过滤,过滤精度50μm,过滤压差达到100Kpa时自动清洗滤网,袋式过滤器7-11采用PE材质滤袋过滤,过滤精度1μm,过滤压差达到300Kpa时,人工更换滤袋。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闭式冷却塔,至少包括集水池(6),集水池(6)内充有喷淋水(3),集水池(6)的池底生长有藻类植物(4),在集水池(6)的池内还安装有位于喷淋水(3)的上方的风机(2),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2)和喷淋水(3)的水面之间是防喷溅降藻进风窗,防喷溅降藻进风窗至少包括风道(1),所述风道(1)具有上下相对且不接触的上进风面(101)和下进风面(102),两个进风面的形状相同或不同,两个进风面均包括若干第一进风平面(103)和若干第二进风平面(104),两类进风平面具有至少一个公用边沿且在边沿处呈夹角,每类进风平面均作为阳光或喷溅水的反射面,两个进风面上下交错并在交错处形成供风通过的风道(1);
闭式冷却塔还包括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通过管道伸入集水池(6)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风面(101)和所述下进风面(102)的结构相同,它的竖直截面均呈锯齿状,且上下锯齿呈啮合形式排布,其中每个支链是由第一进风平面(103)和第二进风平面(104)在公用边沿处相夹呈V字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风面(101)和所述下进风面(102)的结构均由2个V字型进风平面相接组成,且2个V字型进风平面在公用边沿处相接后呈W型,其中W型的上进风面(101)与W型的下进风面(102)的开口均向上且上下正对以啮合形式布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包括管道,按照管道内介质流向,所述管道的管体依次安装有进水阀(7-1)、加压泵(7-2)、止回阀(7-3)、第一截断阀(7-4)、粗过滤单元、第四截断阀(7-10)、细过滤单元和出水阀(7-13),所述粗过滤单元的进水口安装有第二截断阀(7-7),出水口安装有第三截断阀(7-8);
其中进水阀(7-1)接通于来水装置,出水阀(7-13)所在管口接入集水池(6)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过滤单元采用的是自清洗过滤器(7-5),第二截断阀(7-7)位于第一截断阀(7-4)与自清洗过滤器(7-5)的进水口之间,第三截断阀(7-8)位于自清洗过滤器(7-5)的出水口与第四截断阀(7-10)之间;
所述细过滤单元采用的是袋式过滤器(7-1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清洗过滤器(7-5)具有第一排污管道,第一排污管道的管体安装有第一排污阀(7-9);所述袋式过滤器(7-11)具有第二排污管道,第二排污管道的管体安装有第二排污阀(7-12)。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
按照管道内的介质流向,所述加压泵(7-2)的入口安装有用于检测加压泵入口介质压力的加压泵入口压力表,加压泵(7-2)的出口安装有用于检测加压泵出口介质压力的加压泵出口压力表;
按照管道内的介质流向,所述袋式过滤器(7-11)的入口安装有用于检测袋式过滤器入口介质压力的袋式过滤器入口压力表,袋式过滤器(7-11)的出口安装有用于检测袋式过滤器出口介质压力的袋式过滤器出口压力表。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
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还包括旁通管道,旁通管道的一端接入第一截断阀(7-4)与第二截断阀(7-7)之间的管道内,旁通管道的另一端接入第三截断阀(7-8)与第四截断阀(7-10)之间的管道内;
所述旁通管道的管体安装有旁通阀(7-6)。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清洗过滤器(7-5)采用滤网过滤,过滤精度50μm,过滤压差达到100Kpa时自动清洗滤网,所述袋式过滤器(7-11)采用PE材质滤袋过滤,过滤精度1μm,过滤压差达到300Kpa时,人工更换滤袋。
10.一种闭式冷却塔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闭式循环水系统外喷淋用水连续过滤装置输送水至集水池(6)内,集水池(6)内的喷溅水(5)在风道(1)内碰撞第一进风平面(103)和第二进风平面(104)后被反射中断,同时室外阳光沿风道(1)进入后碰撞第一进风平面(103)和第二进风平面(104)后被反射中断,阻止喷淋水外溅。
CN202110022272.1A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闭式冷却塔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26969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2272.1A CN112696942A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闭式冷却塔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2272.1A CN112696942A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闭式冷却塔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6942A true CN112696942A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13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22272.1A Pending CN112696942A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闭式冷却塔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6942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9157B1 (en) * 1997-12-22 2002-06-25 Munters Ab Air treatment unit
CN201311229Y (zh) * 2008-10-22 2009-09-16 谭小卫 冷却塔进风装置
CN201724600U (zh) * 2010-07-16 2011-01-26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直流输电用闭式冷却塔辅助系统
CN203687751U (zh) * 2013-12-05 2014-07-02 广州芭朴冷却设备有限公司 便捷式进风窗格栅
CN205019806U (zh) * 2015-08-19 2016-02-10 湖北昂通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自清洗过滤器
CN205940269U (zh) * 2016-08-03 2017-02-08 洛阳隆华传热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进风窗装置
CN206479058U (zh) * 2016-11-29 2017-09-08 新昌县双彩乡亚飞轴承厂 一种冷却塔阻光防异物型进风窗
CN206514721U (zh) * 2017-02-23 2017-09-22 广东劲丰机电有限公司 多功能进风格栅装置及横流冷却塔
CN107737474A (zh) * 2017-10-25 2018-02-27 陈超 一种自动清洗过滤器
CN109499159A (zh) * 2017-09-15 2019-03-22 南京鑫豪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洗过滤器
CN209559005U (zh) * 2019-01-16 2019-10-29 雪诺(上海)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阻光挡水的新型进风格栅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9157B1 (en) * 1997-12-22 2002-06-25 Munters Ab Air treatment unit
CN201311229Y (zh) * 2008-10-22 2009-09-16 谭小卫 冷却塔进风装置
CN201724600U (zh) * 2010-07-16 2011-01-26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直流输电用闭式冷却塔辅助系统
CN203687751U (zh) * 2013-12-05 2014-07-02 广州芭朴冷却设备有限公司 便捷式进风窗格栅
CN205019806U (zh) * 2015-08-19 2016-02-10 湖北昂通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自清洗过滤器
CN205940269U (zh) * 2016-08-03 2017-02-08 洛阳隆华传热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冷却塔的进风窗装置
CN206479058U (zh) * 2016-11-29 2017-09-08 新昌县双彩乡亚飞轴承厂 一种冷却塔阻光防异物型进风窗
CN206514721U (zh) * 2017-02-23 2017-09-22 广东劲丰机电有限公司 多功能进风格栅装置及横流冷却塔
CN109499159A (zh) * 2017-09-15 2019-03-22 南京鑫豪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洗过滤器
CN107737474A (zh) * 2017-10-25 2018-02-27 陈超 一种自动清洗过滤器
CN209559005U (zh) * 2019-01-16 2019-10-29 雪诺(上海)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阻光挡水的新型进风格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56650B1 (ko) 건축물 지붕을 이용한 빗물 집수 종합처리장치
CN204352603U (zh) 封闭式连续流砂过滤器
CN104707446B (zh) 一种工业废气的喷淋法治理设备
CN204411880U (zh) 一种用于农业灌溉系统的过滤装置
CN204485447U (zh) 一种滚筛过滤装置
CN107601699A (zh) 一种油水分离器
CN217204564U (zh) 一种便于种植绿化的海绵城市用下沉式绿地结构
CN112696942A (zh) 一种闭式冷却塔及其使用方法
CN203002048U (zh) 重力式无阀过滤器
CN210122527U (zh) 一种羽绒服生产用废水处理装置
CN104208941A (zh) 一种纤维转盘滤池
CN205703769U (zh) 一种tft磨边机内部排水装置
CN209638778U (zh) 生物菌设备水箱清理用管路结构
CN208660715U (zh) 一种废气净化塔
CN112675581A (zh) 一种长路径分级深度净化的复合滤料滤池
CN207494166U (zh) 工程机械油箱清洗系统
CN207286899U (zh) 一种固液分离式污水处理净化设备
CN206604232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斜管沉淀池
CN104548697A (zh) 一种适用于农业滴灌的黄河水过滤装置
CN210656584U (zh) 一种镜片加工废水处理装置
CN208065865U (zh) 侧出式过滤器
CN219630827U (zh) 用于在线监测设备水样预处理的浮筒式过滤装置
CN219973243U (zh) 一种土地整治用具有雨水循环利用结构的生态护坡
CN209403211U (zh) 一种新型滴灌系统
CN212452879U (zh) 一种用于园林绿化智能节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