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6832B - 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6832B
CN112696832B CN202011642222.5A CN202011642222A CN112696832B CN 112696832 B CN112696832 B CN 112696832B CN 202011642222 A CN202011642222 A CN 202011642222A CN 112696832 B CN112696832 B CN 1126968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heat exchange
shell
water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422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96832A (zh
Inventor
张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riendshi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riendshi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riendshi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riendshi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422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68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6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6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96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6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包括:支撑部;聚热装置模组,其以可转动的方式倾斜设置在支架的顶端,聚热装置模组包括壳体,壳体的顶端设菲涅尔透镜矩阵;换热装置包括换热排管、水箱以及相变储能材料,换热排管的第一端设在水箱内,第二端设在壳体内,相变储能材料填充在换热排管盘旋的间隙内;清洗装置,其设置在壳体上,清洗装置包括挤压盒,其包括固定在壳体上下盒体;清洗部,其包括海绵体、导轨、伸缩杆以及连接杆;本发明使得太阳能换热效率更高的同时,有效储能,保证相对恒定的温度,并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整体结构简单,更易于推广使用,自动感应清洁,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同时避免因蒙尘导致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的使用也日益紧张,为缓解资源使用紧张,以及避免环境污染等问题,充分开发并利用无污染的自然资源才是资源长远使用的必然选择。而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并且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是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的太阳能热水器,但实际使用中的太阳能热水器,其太阳能板一般是固定不动并朝向一个方向的,这样的设置就导致太阳能板无法实时朝向最强太阳光照射的方向,无法使太阳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现有技术的换热装置成本投入较大,结构也较为复杂,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换热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使得太阳能换热效率更高的同时,有效储能,保证相对恒定的温度,并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整体结构简单,更易于推广使用,自动感应清洁,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同时避免因蒙尘导致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包括:
支撑部,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架。
聚热装置模组,其以可转动的方式倾斜设置在所述支架的顶端,所述聚热装置模组包括多个纵向连接的壳体,每个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与所述第一开口适配的菲涅尔透镜矩阵,所述壳体倾斜朝上的一端设置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用于防水的板块。
换热装置,其包括换热排管、水箱以及相变储能材料,所述换热排管的第一端呈螺旋型盘设在所述水箱内,所述相变储能材料填充在所述换热排管盘旋的间隙内;所述换热排管的第二端盘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水箱设置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
清洗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清洗装置包括:
挤压盒,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尾端,所述挤压盒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开口朝上的下盒体,以及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扣合在所述下盒体上的上盒体;所述上盒体包括左盒体和右盒体,左盒体和右盒体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所述下盒体与所述壳体的宽度相等,并且所述下盒体的底端设置第二出水口。
清洗部,其包括海绵体、导轨、伸缩杆以及连接杆;所述导轨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导轨两端的长度均超出所述壳体的端部5-10厘米;所述伸缩杆分别设置在两侧的导轨上,并以可滑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导轨的一端;所述连接杆平行所述壳体的尾端连接在所述伸缩杆之间;所述海绵体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并与所述菲涅尔透镜矩阵的宽度相适配;所述海绵体相对所述菲涅尔透镜的一面,与所述菲涅尔透镜的镜面适配。
排水部,其包括连通至所述上盒体的进水管以及连通至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底端设置废水箱;所述废水箱分上下两层,上层内承载清洁水,下层承载出水管排出的废水,所述进水管连接至废水箱上层,并在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水泵。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水箱的下方靠近所述水箱底端的位置上,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水箱上方靠近所述水箱顶端的位置上。
优选的是,所述换热排管的第一端的端部经所述水箱下方远离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一侧贯穿,并连接至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排管的第二端。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的厚度设置为20厘米。
优选的是,所述菲涅尔透镜矩阵由多个20×20厘米的正方形镜块构成,所述菲涅尔透镜矩阵的横截面为100×100厘米的正方形。
优选的是,所述支架包括环形件以及多个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两两对接以构成三角形连接结构,并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环形件上;所述三角形连接结构上设置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方形框架、多个第二支杆、第三支杆、以及立杆;所述第二支杆分别设置在所述三角形连接结构的底部,中心线以及顶端的位置上,并与所述三角形连接结构的底端平行;所述第三支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杆的两端以及中部,垂直并连接至前端和后端的所述第二支杆;所述立杆竖向垂直所述第三支杆并位于所述第三支杆上;所述方形框架连接在相邻所述立杆之间,所述壳体架设在所述方形框架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支杆的长度大于所述三角形连接结构的底边边长;所述第三支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环形件的直径
优选的是,所述上盒体上设置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包括第二进水口、进水腔以及分水孔,所述第二进水口设置在所述上盒体的顶端并与所述进水管相连;多个所述分水孔纵向设置在所述上盒体内顶面;所述进水腔设置在所述上盒体内,并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和多个分水孔。
优选的是,还包括智能控制系统,其包括:
处理器,其用于控制气缸的伸缩、所述伸缩杆的伸缩,所述连接杆在导轨上的滑动,所述左盒体和右盒体的相对移动,所述上盒体的上下移动,以及水泵的启闭;
镜面洁净度感应模块,其用于监测所述菲涅尔透镜矩阵镜面的洁净度,并在所述镜面的洁净度降低10-20%时,向所述处理器传输启动信号,以通过处理器控制所述伸缩杆、连接杆、左右盒体、上盒体以及水泵进行相应的作业;
太阳能追踪模块,其连接到所述处理器,所述太阳能追踪模块用于实时监测太阳光最强的角度,并根据监测的角度调整所述壳体转动使所述壳体正对最强太阳光。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支架上述设置多个壳体,并在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与壳体的尺寸适配的菲涅尔透镜矩阵,在壳体内设置换热排管的一部分,使得所述壳体内部从上表面到底端分为3层,分别为菲涅尔透镜矩阵层、空气层、光斑吸热层,其中,光斑吸热层有铜管构成,为保证吸热效果,铜管两侧以铺设的方式构成大面积吸热双翼,中间的为带冷媒的铜管。利用菲涅尔透镜矩阵聚焦太阳辐射成为多个光斑照射在换热排管上,从而使得换热排管内的水温上升,水温上升的同时水体循环在换热排管内流动,水体从第一进水口进入换热排管内,在水箱内窜动至壳体内换热排管的第二端,从而实现换热排管内流动,加热后的水在水箱内流动时,其中,所述相变储能材料可以储存能量,当在太阳辐射强度较弱或无法达到换热效果时,通过相变释放能量传递给换热排管热量,让水箱里的温度保持指定的出水温度,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使得换热装置能实现相对稳定的热量供应。
通过在所述壳体的倾斜至下方的一侧设置挤压盒,上盒体扣合在所述下盒体上,又水泵作用将下盒体内的海绵体稍微润湿或定量进水,避免水的浪费,再通过气缸调整左右盒体之间的相对移动,使整个盒体缩小一定尺寸,在通过控制上盒体升降的气缸将上盒体下压在海绵体上,以挤压出海绵体内的水分,避免清洁透镜时滞留大量水渍,影响透镜聚焦效果;挤压后上盒体上移,伸缩杆带动海绵体上移脱离下盒体,在连接至连接杆的气缸的作用下,推动连接杆向下,从而带动海绵体脱离挤压盒,然后上盒体下移,连接杆在气缸作用下,沿着导轨沿壳体倾斜角度上移,同时调整伸缩杆的高度,使海绵体紧贴透镜镜面,然后在气缸带动连接杆移动的情况下,对整个菲涅尔透镜矩阵镜面进行清洁,一般情况下,一次即可达到极佳的清洁效率,从而保证菲涅尔透镜矩阵的聚焦效果。多数的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均设置在人不易攀爬的高处,对于菲涅尔透镜矩阵的清洁频率较低,从而降低换热效果,而且清洁强度较大,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通过设置清洁装置可完全避免上述问题,完全避免因菲涅尔透镜矩阵清洁问题导致的换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 两个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 所述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挤压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包括:
支撑部,其包括底座10,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的支架11。
聚热装置模组,其以可转动的方式倾斜设置在所述支架11的顶端,所述聚热装置模组包括多个纵向连接的壳体20,每个所述壳体20的顶端设置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与所述第一开口适配的菲涅尔透镜矩阵21,所述壳体20倾斜朝上的一端设置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用于防水的板块。
换热装置,其包括换热排管22、水箱31以及相变储能材料,所述换热排管22的第一端呈螺旋型盘设在所述水箱31内,所述相变储能材料填充在所述换热排管22盘旋的间隙内;所述换热排管22的第二端盘设在所述壳体20内;所述水箱31设置第一进水口310 和第一出水口311。
清洗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壳体20上,所述清洗装置包括:
挤压盒4,其设置在所述壳体20的尾端,所述挤压盒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20上的开口朝上的下盒体40,以及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扣合在所述下盒体40上的上盒体 41;所述上盒体41包括左盒体410和右盒体411,左盒体410和右盒体411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所述下盒体40与所述壳体20的宽度相等,并且所述下盒体40的底端设置第二出水口42。
清洗部,其包括海绵体50、导轨51、伸缩杆52以及连接杆53;所述导轨51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20的两侧,所述导轨51两端的长度均超出所述壳体20的端部5-10 厘米;所述伸缩杆52分别设置在两侧的导轨51上,并以可滑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导轨51的一端;所述连接杆53平行所述壳体20的尾端连接在所述伸缩杆52之间;所述海绵体50套设在所述连接杆53上,并与所述菲涅尔透镜矩阵21的宽度相适配;
所述海绵体50相对所述菲涅尔透镜的一面,与所述菲涅尔透镜的镜面适配。
排水部,其包括连通至所述上盒体41的进水管60以及连通至所述第二出水口
42的出水管61,所述出水管61底端设置废水箱62;所述废水箱62分上下两层,上层内承载清洁水,下层承载出水管61排出的废水,所述进水管60连接至废水箱62
上层,并在所述进水管60上设置水泵63。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支架上述设置多个壳体20,并在所述壳体20的顶端设置与壳体20的尺寸适配的菲涅尔透镜矩阵21,在壳体20内设置换热排管30的一部分,使得所述壳体20内部从上表面到底端分为4层,分别为菲涅尔透镜矩阵21层、空气层、光斑吸热层,以及保温层;其中,光斑吸热层有铜管构成,为保证吸热效果,铜管两侧以铺设的方式构成大面积吸热双翼,中间的为带冷媒的铜管。利用菲涅尔透镜矩阵21聚焦太阳辐射成为多个光斑照射在换热排管30上,从而使得换热排管30内的水温上升,水温上升的同时水体循环在换热排管30内流动,水体从第一进水口310进入换热排管30内,在水箱 31内窜动至壳体20内换热排管30的第二端,从而实现换热排管30内流动,加热后的水在水箱31内流动时,其中,所述相变储能材料可以储存能量,当在太阳辐射强度较弱或无法达到换热效果时,通过相变释放能量传递给换热排管30热量,让水箱31里的温度保持指定的出水温度,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使得换热装置能实现相对稳定的热量供应。
通过在所述壳体20的倾斜至下方的一侧设置挤压盒,上盒体41扣合在所述下盒体40上(上盒体41上方设置将所述上盒体41上下移动的气缸),水泵作用将下盒体40内的海绵体50稍微润湿或定量进水,避免水的浪费,再通过气缸调整左右盒体411之间的相对移动,使整个盒体缩小一定尺寸,在通过控制上盒体41升降的气缸将上盒体41下压在海绵体50上,以挤压出海绵体50内的水分,避免清洁透镜时滞留大量水渍,影响透镜聚焦效果;挤压后上盒体41上移,伸缩杆52带动海绵体50上移脱离下盒体40(伸缩杆 52由一中空结构的主杆以及插设在所述中空结构主杆内的子杆,主杆内设置使子杆上下移动的气缸,以实现伸缩杆52的伸缩),在连接至连接杆53的气缸的作用下,推动连接杆53向下,从而带动海绵体50脱离挤压盒,然后上盒体41下移,连接杆53在气缸作用下,沿着导轨51沿壳体20倾斜角度上移,同时调整伸缩杆52的高度,使海绵体50紧贴透镜镜面,然后在气缸带动连接杆53移动的情况下,对整个菲涅尔透镜矩阵21镜面进行清洁,一般情况下,一次即可达到极佳的清洁效率,从而保证菲涅尔透镜矩阵21的聚焦效果。多数的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均设置在人不易攀爬的高处,对于菲涅尔透镜矩阵 21的清洁频率较低,从而降低换热效果,而且清洁强度较大,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通过设置清洁装置可完全避免上述问题,完全避免因菲涅尔透镜矩阵21清洁问题导致的换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水箱31的下方靠近所述水箱31底端的位置上,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水箱31上方靠近所述水箱31顶端的位置上。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换热排管22的第一端的端部经所述水箱31下方远离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一侧贯穿,并连接至所述壳体20内所述换热排管22的第二端。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壳体20的厚度设置为20厘米。壳体20外侧设置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上设置用于吸热的铜管。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菲涅尔透镜矩阵21由多个20×20厘米的正方形镜块构成,所述菲涅尔透镜矩阵21的横截面为100×100厘米的正方形。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架11包括环形件110以及多个第一支杆111,所述第一支杆 111两两对接以构成三角形连接结构,并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环形件110上;所述三角形连接结构上设置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方形框架112、多个第二支杆113、第三支杆114、以及立杆115;所述第二支杆113分别设置在所述三角形连接结构的底部,中心线以及顶端的位置上,并与所述三角形连接结构的底端平行;所述第三支杆11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杆113的两端以及中部,垂直并连接至前端和后端的所述第二支杆113;所述立杆竖向垂直所述第三支杆114并位于所述第三支杆114上;所述方形框架112连接在相邻所述立杆115之间,所述壳体20架设在所述方形框架112上。
在上述方案中,如图2和3所示,通过在所述第二支杆113、第三支杆114、立杆115以及方向框架112的构成的整个支撑框架,使所述壳体20以倾斜的方式固定在支撑框架上,形成对聚热装置模组模组的稳定支撑;所述支撑框架在三角形连接结构的转动下带动所述聚热装置模组模组转动,以便于调整壳体的转向方位,使菲涅尔透镜矩阵21朝向强光所处的方位,其中,所述三角连接结构与环形件的连接方式为:所述第一支杆对接的两端通过固定件连接在滑块上,所述滑块以可滑动的方式连接卡固在环形件上。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杆113的长度大于所述三角形连接结构的底边边长;所述第三支杆114的长度大于所述环形件的直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支113杆以及第三支杆114的长度根据实际设置的壳体20的数量决定,为保证壳体20设置的数量,所述第二支杆113以及第三支杆114的长度至少大于三角形连接结构的底边的边长。
其中,为保证壳体左右上下方位的转动,支架也可采用以下方式,所述支架设置为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端设置球型凹槽,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对称设置多个连接所述支撑杆以及所述壳体20的气缸;所述壳体20的底端设置球体结构,所述球体结构卡固并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球型凹槽内,通过相应位置所述气缸的伸缩控制所述壳体20的转向角度。通过所述处理器控制相应的气缸伸缩,从而使得壳体20转动相应的角度,壳体20转动的同时,所述球体结构在所述球型凹槽内转动,所述壳体20通过气缸以及球体结构在球性凹槽内的卡固相对固定,多个气缸的同时连接至壳体20,不仅使得壳体20的转动更为便捷,同时对壳体20起到了很好的防风作用。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上盒体41上设置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包括第二进水口73、进水腔以及分水孔,所述第二进水口73设置在所述上盒体41的顶端并与所述进水管60相连;多个所述分水孔纵向设置在所述上盒体41内顶面;所述进水腔设置在所述上盒体 41内,并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73和多个分水孔。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上盒体41内设置纵向排布分散的分水孔,使得经所述第二进水口73进入的水经进水腔流经各个分水孔,从而使得水流分散的散落在海绵体50内,不仅避免了水流集中浪费,同时避免了海绵体50内水分分散不均匀的现象,便于海绵体50 快速吸水湿润,提高作业效率。
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智能控制系统,其包括:
处理器,其用于控制所述气缸的伸缩、所述伸缩杆52的伸缩,所述连接杆53在导轨51上的滑动,所述左盒体410和右盒体411的相对移动,所述上盒体41的上下移动,以及水泵的启闭;
镜面洁净度感应模块,其用于监测所述菲涅尔透镜矩阵21镜面的洁净度,并在所述镜面的洁净度降低10-20%时,向所述处理器传输启动信号,以通过处理器控制所述伸缩杆52、连接杆53、左右盒体411、上盒体41以及水泵进行相应的作业;
太阳能追踪模块,其连接到所述处理器,所述太阳能追踪模块用于实时监测太阳光最强的角度,并根据监测的角度调整所述壳体20转动使所述壳体20正对所述最强太阳光。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镜面洁净度感应模块可实时监测菲涅尔镜面的洁净度,在尘土对菲涅尔透镜矩阵21聚焦太阳辐射造成较大影响之前,镜面洁净度降低10-20%的情况下(其百分比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调整),及时的向处理器发送信号,以便于通过处理器有序的控制相应的结构进行相应的清洁作业,从而避免了人工检查的麻烦以及因清洁不及时导致的菲涅尔透镜矩阵21聚焦太阳辐射能力降低的情况,而且清洁后的透镜在太阳能追踪模块的作用下,控制所述滑块滑动,进而带动所述壳体转动,转向最强太阳光,从而使得菲涅尔透镜矩阵21聚焦太阳光辐射始终处于最强的状态。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9)

1.一种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其中,包括:
支撑部,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架;
聚热装置模组,其以可转动的方式倾斜设置在所述支架的顶端,所述聚热装置模组包括多个纵向连接的壳体,每个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与所述第一开口适配的菲涅尔透镜矩阵,所述壳体倾斜朝上的一端设置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用于防水的板块;
换热装置,其包括换热排管、水箱以及相变储能材料,所述换热排管的第一端呈螺旋型盘设在所述水箱内,所述相变储能材料填充在所述换热排管盘旋的间隙内;所述换热排管的第二端盘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水箱设置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
清洗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清洗装置包括:
挤压盒,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尾端,所述挤压盒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开口朝上的下盒体,以及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扣合在所述下盒体上的上盒体;所述上盒体包括左盒体和右盒体,左盒体和右盒体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所述下盒体与所述壳体的宽度相等,并且所述下盒体的底端设置第二出水口;
清洗部,其包括海绵体、导轨、伸缩杆以及连接杆;所述导轨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导轨两端的长度均超出所述壳体的端部5-10厘米;所述伸缩杆分别设置在两侧的导轨上,并以可滑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导轨的一端;所述连接杆平行所述壳体的尾端连接在所述伸缩杆之间;所述海绵体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并与所述菲涅尔透镜矩阵的宽度相适配;所述海绵体相对所述菲涅尔透镜的一面,与所述菲涅尔透镜的镜面适配;
排水部,其包括连通至所述上盒体的进水管以及连通至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底端设置废水箱;所述废水箱分上下两层,上层内承载清洁水,下层承载出水管排出的废水,所述进水管连接至废水箱上层,并在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水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水箱的下方靠近所述水箱底端的位置上,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水箱上方靠近所述水箱顶端的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其中,所述换热排管的第一端的端部经所述水箱下方远离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一侧贯穿,并连接至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排管的第二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其中,所述壳体的厚度设置为20厘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其中,所述菲涅尔透镜矩阵由多个20×20厘米的正方形镜块构成,所述菲涅尔透镜矩阵的横截面为100×100厘米的正方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其中,所述支架包括环形件以及多个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两两对接以构成三角形连接结构,并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环形件上;所述三角形连接结构上设置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方形框架、多个第二支杆、第三支杆、以及立杆;所述第二支杆分别设置在所述三角形连接结构的底部,中心线以及顶端的位置上,并与所述三角形连接结构的底端平行;所述第三支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杆的两端以及中部,垂直并连接至前端和后端的所述第二支杆;所述立杆竖向垂直所述第三支杆并位于所述第三支杆上;所述方形框架连接在相邻所述立杆之间,所述壳体架设在所述方形框架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支杆的长度大于所述三角形连接结构的底边边长;所述第三支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环形件的直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其中,所述上盒体上设置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包括第二进水口、进水腔以及分水孔,所述第二进水口设置在所述上盒体的顶端并与所述进水管相连;多个所述分水孔纵向设置在所述上盒体内顶面;所述进水腔设置在所述上盒体内,并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和多个分水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其中,还包括智能控制系统,其包括:
处理器,其用于控制气缸的伸缩、所述伸缩杆的伸缩,所述连接杆在导轨上的滑动,所述左盒体和右盒体的相对移动,所述上盒体的上下移动,以及水泵的启闭;
镜面洁净度感应模块,其用于监测所述菲涅尔透镜矩阵镜面的洁净度,并在所述镜面的洁净度降低10-20%时,向所述处理器传输启动信号,以通过处理器控制所述伸缩杆、连接杆、左右盒体、上盒体以及水泵进行相应的作业;
太阳能追踪模块,其连接到所述处理器,所述太阳能追踪模块用于实时监测太阳光最强的角度,并根据监测的角度调整所述壳体转动使所述壳体正对最强太阳光。
CN202011642222.5A 2020-12-31 2020-12-31 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 Active CN1126968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42222.5A CN112696832B (zh) 2020-12-31 2020-12-31 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42222.5A CN112696832B (zh) 2020-12-31 2020-12-31 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6832A CN112696832A (zh) 2021-04-23
CN112696832B true CN112696832B (zh) 2022-10-04

Family

ID=75514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42222.5A Active CN112696832B (zh) 2020-12-31 2020-12-31 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683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67426U (zh) * 2011-01-30 2011-09-14 河南恒太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大棚光靶联动太阳能收集装置
JP2015081732A (ja) * 2013-10-23 2015-04-27 三鷹光器株式会社 太陽集光装置のミラー洗浄方法およびその機構
CN106546013A (zh) * 2016-12-08 2017-03-2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菲涅尔透镜的太阳能聚光装置及热利用系统
CN106568209A (zh) * 2016-10-20 2017-04-19 吕子含 一种聚光太阳能集热倒流控制加热装置
CN108548331A (zh) * 2018-04-16 2018-09-18 吴国良 一种高效能太阳能热水器
CN108759536A (zh) * 2018-06-29 2018-11-06 丁玉龙 储能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86059B2 (en) * 2012-04-02 2015-07-21 Georgios Logotheti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icity production by means of solar thermal transformation
US10684041B2 (en) * 2017-10-31 2020-06-16 Masoud Valinejadshoubi Solar window system for heat production and storage and/or air conditioni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67426U (zh) * 2011-01-30 2011-09-14 河南恒太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大棚光靶联动太阳能收集装置
JP2015081732A (ja) * 2013-10-23 2015-04-27 三鷹光器株式会社 太陽集光装置のミラー洗浄方法およびその機構
CN106568209A (zh) * 2016-10-20 2017-04-19 吕子含 一种聚光太阳能集热倒流控制加热装置
CN106546013A (zh) * 2016-12-08 2017-03-2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菲涅尔透镜的太阳能聚光装置及热利用系统
CN108548331A (zh) * 2018-04-16 2018-09-18 吴国良 一种高效能太阳能热水器
CN108759536A (zh) * 2018-06-29 2018-11-06 丁玉龙 储能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6832A (zh) 2021-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31480A1 (en) Ground high-temperature high-efficiency solar steam electricity-genarating device
CN108036434B (zh) 一种空调外机智能清洁装置
KR101120906B1 (ko) 태양열 열에너지를 이용한 전기 발전 시스템
CN103438586A (zh) 太阳能光热采集器、光热电采集板和太阳能采暖热水系统
CN101261045A (zh) 大型太阳能巡日集能系统
CN202747470U (zh) 一种新技术集合太阳能供暖系统
CN112696832B (zh) 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系统
CN112146290A (zh) 一种基于自动控制的太阳能供热系统及立式太阳能装置
CN109186104A (zh) 一种防冻防过热变倾角集热器
CN102080432A (zh) 与建筑一体化外遮阳抛物反射镜追日太阳能集热器
CN111578528A (zh) 塔式吸热器及运行方法
CN205561309U (zh) 太阳光电光热一体式超导热水系统
CN101985918B (zh) 地面高温太阳能蒸汽发电装置
CN103032972A (zh) 一种用于温室的太阳能集热蓄热系统
CN203464512U (zh) 太阳能光热采集器、光热电采集板和太阳能采暖热水系统
CN105823230A (zh) 太阳能聚热发电自动跟踪控制超导热水系统
CN102080882A (zh) 一种太阳能锅炉光热模块
CN205536588U (zh) 太阳光电光热一体式空气能超导热水系统
CN202041703U (zh) 太阳光采集装置及高层建筑太阳能光热采集利用系统
CN111336694B (zh) 一种集热太阳能的集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3704386U (zh) 储热式太阳能低温供热系统
CN105627583A (zh) 自动跟踪太阳聚热发电空气能超导热水系统
KR200237100Y1 (ko) 태양추적 태양열 집열장치
CN214172579U (zh) 太阳能换热储能恒温装置
CN205505453U (zh) 一种双能源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1

Address after: 100089 2281-6, building 2, incubator, Dongbeiwang Beijing Zhongguancun Software Park,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friendship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0123, unit 1, building 13, Lhasa international headquarters city,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before: Tibet Chisheng Industrial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