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5743A - 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5743A
CN112695743A CN202011631386.8A CN202011631386A CN112695743A CN 112695743 A CN112695743 A CN 112695743A CN 202011631386 A CN202011631386 A CN 202011631386A CN 112695743 A CN112695743 A CN 112695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body
soil
situ
aggregate
mass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313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伟杰
李建平
朱庆凯
王伟涛
刘光磊
武思宇
王思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3138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57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5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57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24Prefabricated pi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12Consolidating by placing solidifying or pore-filling substances in the s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属于桩基施工技术领域,该方法的主要施工步骤包括:成孔预试验;原位土体处理;固化土体处理;正式成孔施工;正式植桩施工。本发明通过将原位土取出,并对土体内含水量和颗粒粒径进行分析,经过混合设备将固化材料均匀的掺加进原位土中,与传统技术相比,避免了植桩对周边土体的挤扩作用,固化材料增强了预制桩周围土体的性能,桩承载力更高,现场设置混合区,形成流水线施工,不会出现环境糟乱,交叉施工的状况。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桩基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可用于建设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因此房屋建筑向高层发展,各种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成为当前建设的主导。对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物沉降变形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承载力及变形要求,设计往往采用深长桩基础。
管桩及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因其工厂化批量生产供应,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桩身质量易控制保证,施工质量易控制,施工周期短,尤其静力压桩工艺具有施工噪声小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建筑上部荷载较大,设计桩径和桩长多较大,桩往往打不到位;再者新建建筑比邻其他已建建筑和其他管线,直接打桩会使其受到影响和破坏,遇到这种情况,往往需要引孔后再把桩植入。以往植桩施工的过程,均是采用引孔机械和沉桩机沉桩两种设备,分开施工,一台引孔机、一台沉桩机交叉施工,场地占用面积大,交叉施工衔接不利,场地脏乱,既浪费了人力、时间又使现场施工环境脏乱嘈杂,更重要的是工程造价费用大大提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将原位土取出,并对土体内含水量和颗粒粒径进行分析,经过混合设备将固化材料均匀的掺加进原位土中,与传统技术相比,避免了植桩对周边土体的挤扩作用,固化材料增强了预制桩周围土体的性能,桩承载力更高,现场设置混合区,形成流水线施工,不会出现环境糟乱,交叉施工的状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成孔预试验;
采用螺旋成孔,将原位土取出后放置于集中堆放点;
步骤2:原位土体处理;
将集中堆放点的土体进行振动、筛分,去除大粒径石块,采用大扭矩、高转速搅拌破碎设备对原位土体进行搅拌破碎,搅拌破碎完成后进而二次振动、筛分,去除中等粒径石块;对处理完成后的土体土体含水率进行检测,并且对土体内含砂、石等骨料的体积占比进行检测,进而评估土体内含砂、石等骨料的质量占比;
步骤3:固化土体处理;
根据处理后土体内的含水率及骨料质量占比确定固化材料与土体的配置方案;
设置最优含水率区间范围为w1~w2,根据含水率配置固化材料方案如下:
(1)当土体内含水率小于或等于w1时,水与固化材料的掺入比例应大于w1;
(2)当土体内含水率介于w1~w2之间时,水与固化材料的掺入比例介于w1~w2之间;
(3)当土体内含水率大于或等于w2时,水与固化材料的掺入比例范围为0~w2;
设置最优骨料质量占比区间范围为s1~s2,设置固化材料的掺入量区间范围为a1~a2,根据骨料质量占配置固化材料方案如下:
(1)当土体内骨料质量占比小于或等于s1时,固化材料的掺入量为a2;
(2)当土体内骨料质量占比介于s1~s2之间时,固化材料的掺入量介于a1~a2之间;
(3)当土体内骨料质量占比大于或等于s2时,固化材料的掺入量为a1;
按照上述配置方案确定好处理后的土体与固化材料的配置方案后将土体、固化材料采用大扭矩、高转速搅拌设备进行充分搅拌混合,之后将充分搅拌混合后的固化土体放入储备池中备用;
步骤4:正式成孔施工;
在钻机的钻头端部叶片背部设置压力传感器,采用螺旋成孔,待钻机的钻头到达设定深度后,向上提起钻杆;自提钻时开始向钻孔内泵送固化土体,提钻过程中在钻孔顶部取出原位土后放置于集中堆放点,提钻采用间断式提钻,提起设定高度后静置钻杆,持续泵送固化土体,待压力传感器到达设定压力后继续提起钻杆,重复该过程直至整个钻杆完全从钻孔中提出后,移开钻机;
步骤5:正式植桩施工;
成孔完成后,在软塑或可塑状态的固化土体中将预制桩采用锤击法或静压法将预制桩压入至设定深度后完成植桩施工。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在预制桩压入过程中在预制桩侧壁注入固化材料浆液或喷射固化材料粉体,固化材料中掺入纤维或橡胶颗粒或碳纳米管。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在处理后的土体中掺入膨润土,根据骨料质量占配置膨润土方案如下:
(1)当土体内骨料质量占比小于或等于s1时,膨润土的掺入量为5%;
(2)当土体内含水率介于s1~s2之间时,膨润土的掺入量介于5%~10%之间;
(3)当土体内含水率大于或等于s2时,固化材料的掺入量为10%;
按照上述配置方案将土体、固化材料、膨润土采用大扭矩、高转速搅拌设备进行充分搅拌混合。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w1取0.6,w2取0.8,s1取0.1,s2取0.3,a1取0.15,a2取0.3。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设定压力范围为10~20MPa,设定高度范围为0.2~2.0m。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大粒径石块的粒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20cm,中等粒径石块的粒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5cm。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对土体内含砂、石等骨料的体积占比进行检测,可采用高速摄像及图像识别的方法进行,具体实施方式为:
(1)预先对原位土体中的石块、砂、不同类型土体在设定环境条件下的颜色、灰度、轮廓特征、密度进行测定、比对、分类、统计;
(2)采用高速摄像机或激光扫描仪对土体表面进行拍摄或扫描;
(3)采用图像识别及处理方法对拍摄或扫描结果进行分析,根据颜色、灰度、轮廓特征统计出石块、砂、不同类型土体的体积占比,依据密度结果,统计出石块、砂、不同类型土体的质量占比;
(4)设定骨料质量占比为石块与砂的质量之和在土体总质量中的比值;
(5)对同一时刻状态下土体的不同区域进行拍摄或扫描,最终获取不同区域的骨料质量占比,将多组骨料质量占比结果的平均值定义为该时刻状态下土体的骨料质量占比,同一时刻状态下土体进行拍摄或扫描的区域不少于3处。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对处理完成后的土体含水率进行检测,可采用红外线水分测定仪实施,对同一时刻状态下土体的不同区域进行测定,最终获取不同区域含水率的平均值定义为该时刻状态下土体的含水率,同一时刻状态下土体进行检测的区域不少于3处。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将预制桩压入至设定深度过程中可采用高压力、高频震动或桩靴导入等方法配合实施。
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将原位土取出,并对土体内含水量和颗粒粒径进行分析,经过混合设备将固化材料均匀的掺加进原位土中,与传统技术相比,避免了植桩对周边土体的挤扩作用,固化材料增强了预制桩周围土体的性能,桩承载力更高,现场设置混合区,形成流水线施工,不会出现环境糟乱,交叉施工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的施工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对于砂土场地的主要施工步骤如下:
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成孔预试验;
采用螺旋成孔,将原位土取出后放置于集中堆放点;
步骤2:原位土体处理;
将集中堆放点的土体进行振动、筛分,去除大粒径石块,采用大扭矩、高转速搅拌破碎设备对原位土体进行搅拌破碎,搅拌破碎完成后进而二次振动、筛分,去除中等粒径石块;对处理完成后的土体土体含水率进行检测,并且对土体内含砂、石等骨料的体积占比进行检测,进而评估土体内含砂、石等骨料的质量占比;
步骤3:固化土体处理;
根据处理后土体内的含水率及骨料质量占比确定固化材料与土体的配置方案;
设置最优含水率区间范围为0.6~0.8,根据含水率配置固化材料方案如下:
(1)当土体内含水率小于或等于0.6时,水与固化材料的掺入比例应大于0.6;
(2)当土体内含水率介于0.6~0.8之间时,水与固化材料的掺入比例介于0.6~0.8之间;
(3)当土体内含水率大于或等于0.8时,水与固化材料的掺入比例范围为0~0.8;
设置最优骨料质量占比区间范围为0.1~0.3,设置固化材料的掺入量区间范围为0.15~0.3,根据骨料质量占配置固化材料方案如下:
(1)当土体内骨料质量占比小于或等于0.1时,固化材料的掺入量为0.3;
(2)当土体内骨料质量占比介于0.1~0.3之间时,固化材料的掺入量介于0.15~0.3之间;
(3)当土体内骨料质量占比大于或等于0.3时,固化材料的掺入量为0.15;
按照上述配置方案确定好处理后的土体与固化材料的配置方案后将土体、固化材料采用大扭矩、高转速搅拌设备进行充分搅拌混合,之后将充分搅拌混合后的固化土体放入储备池中备用;
步骤4:正式成孔施工;
在钻机的钻头端部叶片背部设置压力传感器,采用螺旋成孔,待钻机的钻头到达设定深度后,向上提起钻杆;自提钻时开始向钻孔内泵送固化土体,提钻过程中在钻孔顶部取出原位土后放置于集中堆放点,提钻采用间断式提钻,提起设定高度后静置钻杆,持续泵送固化土体,待压力传感器到达设定压力后继续提起钻杆,重复该过程直至整个钻杆完全从钻孔中提出后,移开钻机;
步骤5:正式植桩施工;
成孔完成后,在软塑或可塑状态的固化土体中将预制桩采用锤击法或静压法将预制桩压入至设定深度后完成植桩施工。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在预制桩压入过程中在预制桩侧壁注入固化材料浆液或喷射固化材料粉体,固化材料中掺入纤维或橡胶颗粒或碳纳米管。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在处理后的土体中掺入膨润土,根据骨料质量占配置膨润土方案如下:
(1)当土体内骨料质量占比小于或等于0.1时,膨润土的掺入量为5%;
(2)当土体内含水率介于0.1~0.3之间时,膨润土的掺入量介于5%~10%之间;
(3)当土体内含水率大于或等于0.3时,固化材料的掺入量为10%;
按照上述配置方案将土体、固化材料、膨润土采用大扭矩、高转速搅拌设备进行充分搅拌混合。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设定压力范围为10MPa,设定高度范围为1.0m。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大粒径石块的粒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20cm,中等粒径石块的粒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5cm。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对土体内含砂、石等骨料的体积占比进行检测,可采用高速摄像及图像识别的方法进行,具体实施方式为:
(1)预先对原位土体中的石块、砂、不同类型土体在设定环境条件下的颜色、灰度、轮廓特征、密度进行测定、比对、分类、统计;
(2)采用高速摄像机或激光扫描仪对土体表面进行拍摄或扫描;
(3)采用图像识别及处理方法对拍摄或扫描结果进行分析,根据颜色、灰度、轮廓特征统计出石块、砂、不同类型土体的体积占比,依据密度结果,统计出石块、砂、不同类型土体的质量占比;
(4)设定骨料质量占比为石块与砂的质量之和在土体总质量中的比值;
(5)对同一时刻状态下土体的不同区域进行拍摄或扫描,最终获取不同区域的骨料质量占比,将多组骨料质量占比结果的平均值定义为该时刻状态下土体的骨料质量占比,同一时刻状态下土体进行拍摄或扫描的区域不少于3处。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对处理完成后的土体含水率进行检测,可采用红外线水分测定仪实施,对同一时刻状态下土体的不同区域进行测定,最终获取不同区域含水率的平均值定义为该时刻状态下土体的含水率,同一时刻状态下土体进行检测的区域不少于3处。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将预制桩压入至设定深度过程中可采用高压力、高频震动或桩靴导入等方法配合实施。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对于碎石土场地的主要施工步骤如下:
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成孔预试验;
采用螺旋成孔,将原位土取出后放置于集中堆放点;
步骤2:原位土体处理;
将集中堆放点的土体进行振动、筛分,去除大粒径石块,采用大扭矩、高转速搅拌破碎设备对原位土体进行搅拌破碎,搅拌破碎完成后进而二次振动、筛分,去除中等粒径石块;对处理完成后的土体土体含水率进行检测,并且对土体内含砂、石等骨料的体积占比进行检测,进而评估土体内含砂、石等骨料的质量占比;
步骤3:固化土体处理;
根据处理后土体内的含水率及骨料质量占比确定固化材料与土体的配置方案;
设置最优含水率区间范围为0.6~0.8,根据含水率配置固化材料方案如下:
(1)当土体内含水率小于或等于0.6时,水与固化材料的掺入比例应大于0.6;
(2)当土体内含水率介于0.6~0.8之间时,水与固化材料的掺入比例介于0.6~0.8之间;
(3)当土体内含水率大于或等于0.8时,水与固化材料的掺入比例范围为0~0.8;
设置最优骨料质量占比区间范围为0.1~0.3,设置固化材料的掺入量区间范围为0.15~0.3,根据骨料质量占配置固化材料方案如下:
(1)当土体内骨料质量占比小于或等于0.1时,固化材料的掺入量为0.3;
(2)当土体内骨料质量占比介于0.1~0.3之间时,固化材料的掺入量介于0.15~0.3之间;
(3)当土体内骨料质量占比大于或等于0.3时,固化材料的掺入量为0.15;
按照上述配置方案确定好处理后的土体与固化材料的配置方案后将土体、固化材料采用大扭矩、高转速搅拌设备进行充分搅拌混合,之后将充分搅拌混合后的固化土体放入储备池中备用;
步骤4:正式成孔施工;
在钻机的钻头端部叶片背部设置压力传感器,采用螺旋成孔,待钻机的钻头到达设定深度后,向上提起钻杆;自提钻时开始向钻孔内泵送固化土体,提钻过程中在钻孔顶部取出原位土后放置于集中堆放点,提钻采用间断式提钻,提起设定高度后静置钻杆,持续泵送固化土体,待压力传感器到达设定压力后继续提起钻杆,重复该过程直至整个钻杆完全从钻孔中提出后,移开钻机;
步骤5:正式植桩施工;
成孔完成后,在软塑或可塑状态的固化土体中将预制桩采用锤击法或静压法将预制桩压入至设定深度后完成植桩施工。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在预制桩压入过程中在预制桩侧壁注入固化材料浆液或喷射固化材料粉体,固化材料中掺入纤维或橡胶颗粒或碳纳米管。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在处理后的土体中掺入膨润土,根据骨料质量占配置膨润土方案如下:
(1)当土体内骨料质量占比小于或等于0.1时,膨润土的掺入量为5%;
(2)当土体内含水率介于0.1~0.3之间时,膨润土的掺入量介于5%~10%之间;
(3)当土体内含水率大于或等于0.3时,固化材料的掺入量为10%;
按照上述配置方案将土体、固化材料、膨润土采用大扭矩、高转速搅拌设备进行充分搅拌混合。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设定压力范围为20MPa,设定高度范围为2.0m。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大粒径石块的粒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20cm,中等粒径石块的粒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5cm。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对土体内含砂、石等骨料的体积占比进行检测,可采用高速摄像及图像识别的方法进行,具体实施方式为:
(1)预先对原位土体中的石块、砂、不同类型土体在设定环境条件下的颜色、灰度、轮廓特征、密度进行测定、比对、分类、统计;
(2)采用高速摄像机或激光扫描仪对土体表面进行拍摄或扫描;
(3)采用图像识别及处理方法对拍摄或扫描结果进行分析,根据颜色、灰度、轮廓特征统计出石块、砂、不同类型土体的体积占比,依据密度结果,统计出石块、砂、不同类型土体的质量占比;
(4)设定骨料质量占比为石块与砂的质量之和在土体总质量中的比值;
(5)对同一时刻状态下土体的不同区域进行拍摄或扫描,最终获取不同区域的骨料质量占比,将多组骨料质量占比结果的平均值定义为该时刻状态下土体的骨料质量占比,同一时刻状态下土体进行拍摄或扫描的区域不少于3处。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对处理完成后的土体含水率进行检测,可采用红外线水分测定仪实施,对同一时刻状态下土体的不同区域进行测定,最终获取不同区域含水率的平均值定义为该时刻状态下土体的含水率,同一时刻状态下土体进行检测的区域不少于3处。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将预制桩压入至设定深度过程中可采用高压力、高频震动或桩靴导入等方法配合实施。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通过将原位土取出,并对土体内含水量和颗粒粒径进行分析,经过混合设备将固化材料均匀的掺加进原位土中,与传统技术相比,避免了植桩对周边土体的挤扩作用,固化材料增强了预制桩周围土体的性能,桩承载力更高,现场设置混合区,形成流水线施工,不会出现环境糟乱,交叉施工的状况。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成孔预试验;
采用螺旋成孔,将原位土取出后放置于集中堆放点;
步骤2:原位土体处理;
将集中堆放点的土体进行振动、筛分,去除大粒径石块,采用大扭矩、高转速搅拌破碎设备对原位土体进行搅拌破碎,搅拌破碎完成后进而二次振动、筛分,去除中等粒径石块;对处理完成后的土体土体含水率进行检测,并且对土体内含砂、石等骨料的体积占比进行检测,进而评估土体内含砂、石等骨料的质量占比;
步骤3:固化土体处理;
根据处理后土体内的含水率及骨料质量占比确定固化材料与土体的配置方案;
设置最优含水率区间范围为w1~w2,根据含水率配置固化材料方案如下:
(1)当土体内含水率小于或等于w1时,水与固化材料的掺入比例应大于w1;
(2)当土体内含水率介于w1~w2之间时,水与固化材料的掺入比例介于w1~w2之间;
(3)当土体内含水率大于或等于w2时,水与固化材料的掺入比例范围为0~w2;
设置最优骨料质量占比区间范围为s1~s2,设置固化材料的掺入量区间范围为a1~a2,根据骨料质量占配置固化材料方案如下:
(1)当土体内骨料质量占比小于或等于s1时,固化材料的掺入量为a2;
(2)当土体内骨料质量占比介于s1~s2之间时,固化材料的掺入量介于a1~a2之间;
(3)当土体内骨料质量占比大于或等于s2时,固化材料的掺入量为a1;
按照上述配置方案确定好处理后的土体与固化材料的配置方案后将土体、固化材料采用大扭矩、高转速搅拌设备进行充分搅拌混合,之后将充分搅拌混合后的固化土体放入储备池中备用;
步骤4:正式成孔施工;
在钻机的钻头端部叶片背部设置压力传感器,采用螺旋成孔,待钻机的钻头到达设定深度后,向上提起钻杆;自提钻时开始向钻孔内泵送固化土体,提钻过程中在钻孔顶部取出原位土后放置于集中堆放点,提钻采用间断式提钻,提起设定高度后静置钻杆,持续泵送固化土体,待压力传感器到达设定压力后继续提起钻杆,重复该过程直至整个钻杆完全从钻孔中提出后,移开钻机;
步骤5:正式植桩施工;
成孔完成后,在软塑或可塑状态的固化土体中将预制桩采用锤击法或静压法将预制桩压入至设定深度后完成植桩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在预制桩压入过程中在预制桩侧壁注入固化材料浆液或喷射固化材料粉体,固化材料中掺入纤维或橡胶颗粒或碳纳米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在处理后的土体中掺入膨润土,根据骨料质量占配置膨润土方案如下:
(1)当土体内骨料质量占比小于或等于s1时,膨润土的掺入量为5%;
(2)当土体内含水率介于s1~s2之间时,膨润土的掺入量介于5%~10%之间;
(3)当土体内含水率大于或等于s2时,固化材料的掺入量为10%;
按照上述配置方案将土体、固化材料、膨润土采用大扭矩、高转速搅拌设备进行充分搅拌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w1取0.6,w2取0.8,s1取0.1,s2取0.3,a1取0.15,a2取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设定压力范围为10~20MPa,设定高度范围为0.2~2.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大粒径石块的粒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20cm,中等粒径石块的粒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对土体内含砂、石等骨料的体积占比进行检测,可采用高速摄像及图像识别的方法进行,具体实施方式为:
(1)预先对原位土体中的石块、砂、不同类型土体在设定环境条件下的颜色、灰度、轮廓特征、密度进行测定、比对、分类、统计;
(2)采用高速摄像机或激光扫描仪对土体表面进行拍摄或扫描;
(3)采用图像识别及处理方法对拍摄或扫描结果进行分析,根据颜色、灰度、轮廓特征统计出石块、砂、不同类型土体的体积占比,依据密度结果,统计出石块、砂、不同类型土体的质量占比;
(4)设定骨料质量占比为石块与砂的质量之和在土体总质量中的比值;
(5)对同一时刻状态下土体的不同区域进行拍摄或扫描,最终获取不同区域的骨料质量占比,将多组骨料质量占比结果的平均值定义为该时刻状态下土体的骨料质量占比,同一时刻状态下土体进行拍摄或扫描的区域不少于3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对处理完成后的土体含水率进行检测,可采用红外线水分测定仪实施,对同一时刻状态下土体的不同区域进行测定,最终获取不同区域含水率的平均值定义为该时刻状态下土体的含水率,同一时刻状态下土体进行检测的区域不少于3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将预制桩压入至设定深度过程中可采用高压力、高频震动或桩靴导入等方法配合实施。
CN202011631386.8A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26957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1386.8A CN112695743A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1386.8A CN112695743A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5743A true CN112695743A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13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31386.8A Pending CN112695743A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574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30232A (ja) * 1999-02-09 2000-08-22 Taisei Corp プレストレスト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杭の靭性向上方法
CN204875769U (zh) * 2015-06-05 2015-12-16 温州长城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变强度劲芯复合桩及其制作设备
CN109133839A (zh) * 2018-09-26 2019-01-04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盾构渣土回收再利用的方法
CN110055959A (zh) * 2018-01-18 2019-07-26 周兆弟 一种复合基桩的成型方法及复合基桩的灌浆构件
CN210269521U (zh) * 2019-06-28 2020-04-07 华侨大学 一种粗骨料形态质量检测系统
CN111287173A (zh) * 2020-02-23 2020-06-16 王琪 一种装配式载芯桩与施工方法
CN112030940A (zh) * 2020-06-23 2020-12-04 武汉谦诚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相软土固化剂及原位预拌水泥土灌注桩施工工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30232A (ja) * 1999-02-09 2000-08-22 Taisei Corp プレストレスト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杭の靭性向上方法
CN204875769U (zh) * 2015-06-05 2015-12-16 温州长城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变强度劲芯复合桩及其制作设备
CN110055959A (zh) * 2018-01-18 2019-07-26 周兆弟 一种复合基桩的成型方法及复合基桩的灌浆构件
CN109133839A (zh) * 2018-09-26 2019-01-04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盾构渣土回收再利用的方法
CN210269521U (zh) * 2019-06-28 2020-04-07 华侨大学 一种粗骨料形态质量检测系统
CN111287173A (zh) * 2020-02-23 2020-06-16 王琪 一种装配式载芯桩与施工方法
CN112030940A (zh) * 2020-06-23 2020-12-04 武汉谦诚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相软土固化剂及原位预拌水泥土灌注桩施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033C (zh) 短聚集体桩墩技术
CN101644053B (zh) 一种增强软弱土层锚杆/锚索抗拔和抗拉能力的方法
CN105714773B (zh) 一种地基处理方法
CN108797557A (zh)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桥头路段中的灰土挤密桩施工工艺
CN106703004A (zh)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CN112609673B (zh) 深层共振密实加固杂填土地基的装置及方法
US991505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round improvement
CN102900079A (zh) 高频液振水泥土插芯组合桩施工工法
CN103835292B (zh) 高频振冲扩底注浆管桩的施工方法
CN108589688A (zh) 一种珊瑚砂地基深层振冲配合浅层洒水冲击碾压加固施工工法
CN104264655A (zh) 预成孔深层水下夯实法
CN105113478A (zh) 一种地基深层置换强夯处理法
CN1743560A (zh) 多点胁迫振冲联合挤密法
CN107100160B (zh) 一种用于下水库拦沙坝振冲碎石桩的施工工艺
CN102251514A (zh) 多段式变截面强夯法
CN214656943U (zh) 一种芯桩和浆固刚柔组合桩
CN106836201B (zh) 沉管成模排水现浇钢筋混凝土桩机及软土地基加固方法
CN108487228A (zh) 一种能够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的方法
CN1786351A (zh) 非取土引孔预应力管桩或预制方桩沉桩施工方法
CN112695743A (zh) 一种基于原地异位搅拌方式的预制桩施工方法
CA2950733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round improvement
CN111576384A (zh) 高能级强夯的施工方法
CN217078704U (zh) 一种钢渣桩复合地基结构
CN103966995A (zh) 一种软土地层上的复合地基施工方法
CN213390195U (zh) 地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