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8426B - 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8426B
CN112688426B CN202011482954.2A CN202011482954A CN112688426B CN 112688426 B CN112688426 B CN 112688426B CN 202011482954 A CN202011482954 A CN 202011482954A CN 112688426 B CN112688426 B CN 1126884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resistor
current
power supply
internet
th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829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88426A (zh
Inventor
雷晓平
王用鑫
秦运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20114829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884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88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8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88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84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12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 Y04S40/128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volving the use of Internet protocol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包括:电源保护端,电源保护端包括电源输入端、第一电容C1、防反二极管D1、第一限流电阻R1和钳位二极管D2;供电端,供电端包括集成电源芯片U1、第一滤波电容C3和第二滤波电容C4;电源输入端启停开关端,电源输入端启停开关端包括第一开关管T100、第二开关管T102、第二限流电阻R2和第三限流电阻R5;物联网定时监测控制电路,物联网定时监测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第四限流电阻R3、第三滤波电容C2、第三开关管T101、第五限流电阻R4和物联网节点;采用本方案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并提升续航能力。

Description

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
背景技术
在工业物联网领域中,智能家居是一个节点数量庞大的系统,续航和节能是一个非常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一是产品设计过程中,每个节点设计成低功耗模式,完成对其自身以及与其他节点交互监控,实现对其定时/实时监测;二是通过路由或中继对其节点实现对其定时/实时监测。前者每个节点设计其额外的诊断程序,程序设计复杂度、重复度和开发成本高;后者使用路由或中继方式,软硬件成本、系统复杂度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又能提升其续航能力的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
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为: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包括:
电源保护端,电源保护端包括电源输入端、第一电容C1、防反二极管D1、第一限流电阻R1和钳位二极管D2;
供电端,供电端包括集成电源芯片U1、第一滤波电容C3和第二滤波电容C4;
电源输入端启停开关端,电源输入端启停开关端包括第一开关管T100、第二开关管T102、第二限流电阻R2和第三限流电阻R5;
物联网定时监测控制电路,物联网定时监测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第四限流电阻R3、第三滤波电容C2、第三开关管T101、第五限流电阻R4和物联网节点;其中:
第一电容C1并联接于电源的正负两端,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接入防反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防反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在第一限流电阻R1的一端,所述钳位二极管D2的阴极、集成电源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和第一滤波电容C3并联接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另一端;所述钳位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钳位二极管D2的阴极接于所述第一开关管T100的发射极,第一开关管T100的集电极接于物联网节点的电源端;
第一开关管T100的基极接于第二限流电阻R2的一端,第二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管T102的集电极,第二开关管T10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开关管T102的基极接于第三限流电阻R5的一端,第三限流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接于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I/O口和第四限流电阻R3的一端,第四限流电阻R3的另一端接于物联网节点的唤醒端口;
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复位信号端口接于第三滤波电容C2一端和第三开关管T101的发射极,所述第三滤波电容C2另一端接地,第三开关管T101集电极连接物联网节点的复位端口,第三开关管T101基极接于第五限流电阻R4的一端,第五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接于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I/O口,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电源端和第二滤波电容C4并联接于所述集成电源芯片U1的输出端,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SPI总线接于物联网节点的控制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于: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是核心处理单元,包括电源输入端通关控制、定时唤醒、定时复位,多节点的SPI总线通信功能;其中,电源输入端通关控制是通过的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I/O口控制第二开关管T102通断,从而完成对电源输入端启停开关端的启停控制;定时唤醒通过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I/O口串联第四限流电阻R3去唤醒物联网节点;定时复位是故障状态或软件重启的复位,保障其功能正常运行,定时复位电路由第三滤波电容C2、第三开关管T101、第五限流电阻R4的构成复位电压转换的电路,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I/O驱动第三开关管T101完成其电路复位;多节点的SPI总线通信用于替代现有中继或节点本地定时监测,通过总线唤醒模式,实现节点集群和能源管理。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采用双开关管、防反二极管、钳位二极管和限流电阻等器件作为电源输入保护电路,不仅可实现电源防反,还可以实现电源上传导保护能力;
2.采用双开关管构成高低边驱动电路,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能满足供电电流能力;
3.采用低静态电流电源和低功耗MCU构成核心处理单元,不仅实现对多物联网节点的定时/实时监测,且电路形式简单;
4.核心处理单元通过总线形式实现对多物联网节点通信与管理,其整体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成本低。
进一步,电源输入端为电池或直流电源,电源输入端的供电范围为3.6V-24V。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容C1为抗ESD的电容,第一电容C1的耐压值≥50V,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大于1nF。采用抗ESD电容不仅能够满足人体和空气的静电放电要求等级,还能够满足电源线上的耐电压要求。
进一步,钳位二极管D2的电压绝对值≤40V,第一限流电阻R1的阻值小于1kΩ。其作用是在电源输入端呈现出像电容型,电感型负载时,会引起电源电压脉冲波动,需要将其波动电压钳位至安全工作范围。
进一步,第一滤波电容C3的容值和第二滤波电容C4的容值≥10μF。本方案中,第一滤波电容C3的容值和第二滤波电容C4能够分别用于集成电源芯片U1的输入端电源和输出端电源滤波。
进一步,第一开关管T100为PNP三极管;第二开关管T102为NPN三极管;第三开关管T101为NPN三极管。本方案中PNP与NPN三极管的选用为实现高边驱动与低边驱动的关键,即电源输入端启停开关端的第一开关管T100能够构成电源输入端的高边驱动,第二开关管T102能够电源输入端的低边驱动。
进一步,第二限流电阻R2的阻值和第三限流电阻R5的阻值为500Ω-10KΩ。电源输入端启停开关端的第二限流电阻R2的阻值和第三限流电阻R5分别为第一开关管T100和第二开关管T102基极端限流电阻。
进一步,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为低功耗8位以上,且具有SPI总线的MCU。
进一步,第三滤波电容C2的容值为10nF-100nF;第四限流电阻R3的阻值和第五限流电阻R4的阻值为500Ω-10KΩ。
进一步,所述集成电源芯片U1的输出电压为1.8V-5.5V。本方案中,供电端的集成电源芯片U1能够用于给物联网定时监测控制电路供电的电源模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物联网定时监控电路实施例一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电源保护端1、供电端2、电源输入端启停开关端3、物联网定时监测控制电路4。
实施例一
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包括:
电源保护端1,电源保护端包括电源输入端、第一电容C1、防反二极管D1、第一限流电阻R1和钳位二极管D2;具体的,电源输入端是指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的电源,一般是指为电池或直流电源,优选的电源输入端供电范围3.6V-24V之间。本实施例优选12V供电电源作为电源输入端的电源;第一电容C1为抗ESD的电容,ESD的意思是“静电释放”,其作用一是满足人体和空气的静电放电要求等级,二是在需满足电源线上的耐电压要求,优选的抗ESD的电容C1耐压值不低50V,电容值大于1nF以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为10nF,且耐压值为50V。
此外,电源保护端1的抗电源线上瞬态传导的钳位二极管D2和第一限流电阻R1,作用是在电源输入端呈现出像电容型,电感型负载时,会引起电源电压脉冲波动,需要将其波动电压钳位至安全工作范围,优选的钳位二极管D2的电压绝对值不高于40V,限流电阻小于1KΩ以下。本实施例中钳位二极管D2选用钳位电压绝对值为40V的TVS管;第一限流电阻R1的阻值为10Ω;
供电端2,供电端2包括集成电源芯片U1、第一滤波电容C3和第二滤波电容C4;具体的,集成电源芯片U1用于给物联网定时监测控制电路4供电的电源模块,优选的超低静态电流的LDO(线性电源)和集成的DCDC(开关电源),输出电压为1.8V-5.5V。本实施例中,集成电源芯片U1为宽电压输入LP2951的LDO电源,输出电压5V;供电端2的第一滤波电容C3和第二滤波电容C4分别用于集成电源芯片U1的输入端电源和输出端电源滤波,优选的第一滤波电容C3和第二滤波电容C4的容值均不小于10uF。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滤波电容C3和第二滤波电容C4的容值分别是22uF和10uF。
电源输入端启停开关端3,电源输入端启停开关端包括第一开关管T100、第二开关管T102、第二限流电阻R2和第三限流电阻R5;具体的,输入端启停开关端3的第一开关管T100构成电源输入端的高边驱动,优选的第一开关管T100为PNP三级管,且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T100为BC856;
电源输入端启停开关端3的第二开关管T102构成电源输入端的低边驱动,优选的第二开关管T102为NPN三级管。例优选第二开关管T102为BC846;
电源输入端启停开关端3的第二限流电阻R2和第三限流电阻R5分别为第一开关管T100和第二开关管T102基极端的限流电阻,优选的电阻R2和电阻R5的阻值500Ω-10KΩ。本实施例中第二限流电阻R2和第三限流电阻R5均为1kΩ。
物联网定时监测控制电路4,物联网定时监测控制电路4包括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第四限流电阻R3、第三滤波电容C2、第三开关管T101、第五限流电阻R4和物联网节点;本实施例中,物联网定时监测控制电路4的MCU(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是本系统的核心处理单元,包括电源输入端通关控制、定时唤醒、定时复位,多节点的SPI总线通信功能;其中:
电源输入端通关控制是通过集成芯片U2的I/O口控制第二开关管T102通断,完成对电源输入端启停开关端的启停控制;
定时唤醒通过所述的MCU(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I/O口串联第四限流电阻R3去唤醒物联网节点;
定时复位是故障状态或软件重启的复位,保障其功能正常运行;定时复位电路主要是由第三滤波电容C2、第三开关管T101、第五限流电阻R4的构成复位电压转换的电路,MCU(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I/O驱动第三开关管T101完成其电路复位;
最后,多节点的SPI总线通信用于替代现有中继或节点本地定时监测,通过总线唤醒模式,实现节点集群和能源管理。优选的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为低功耗8位以上,且具有SPI等总线的MCU;第三滤波电容C2的容值为10nF-100nF、第三开关管T101为NPN三极管、第四限流电阻R3和第五限流电阻R4的阻值500Ω-10KΩ;在本实施例中,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为STM8L系列MCU,第三滤波电容C2的容值为10nF,第三开关管T101为BC846,第四限流电阻R3和第五限流电阻R4的阻值均为1KΩ。
如图1所示,具体的电气连接关系为:第一电容C1并联接于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负两端,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接入防反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防反二极管D1的阴极接入第一限流电阻R1的一端,所述钳位二极管D2的阴极、集成电源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和第一滤波电容C3并联接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另一端;所述钳位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钳位二极管D2的阴极接于所述第一开关管T100的发射极,第一开关管T100的集电极接于物联网节点的电源端;
第一开关管T100的基极接于第二限流电阻R2的一端,第二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管T102的集电极,第二开关管T10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开关管T102的基极接于第三限流电阻R5的一端,第三限流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接于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I/O口和第四限流电阻R3的一端,第四限流电阻R3的另一端接于物联网节点的唤醒端口;
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复位信号端口接于第三滤波电容C2一端和第三开关管T101的发射极,所述第三滤波电容C2另一端接地,第三开关管T101集电极连接物联网节点的复位端口,第三开关管T101基极接于第五限流电阻R4的一端,第五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接于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I/O口,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电源端和第二滤波电容C4并联接于所述集成电源芯片U1的输出端,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SPI总线接于物联网节点的控制器。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还包括称量台和服务器,称量台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称量台上设置有微型摄像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称量台和服务器的间距近,称量台内设置有控制器,微型摄像头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服务器的有线通信,控制器通过TCP/IP协议将微型摄像头和压力传感器的数据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则通过SPI总线协议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器;还包括管理员终端(本实施例选用手机),管理员终端通过蓝牙与服务器进行无线通信;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设置在称量台内靠近控制器的位置处。
称量台内的控制器相当于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中的物联网节点,即控制器的I/O口分别对应连接在第一开关管T100的集电极、第四限流电阻R3的另一端以及第三开关管T101的集电极;服务器再通过SPI总线与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SPI引脚相连接。
通过在称量台上设置定时监测电路,能够对称量台上的压力传感器和摄像头进行定时唤醒、定时复位和通关控制,避免压力传感器和摄像头一直处于检测状态所导致的续航能力差,并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
具体的,本方案中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商品重量信息的;微型摄像头用于采集商品的当前图像;服务器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获取商品的重量信息和当前图像;
数据库,用于预先存储商品的名称、参照图像和单价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图像比较算法处理当前图像,从数据库中匹配出商品的名称和单价信息;并根据单价信息和当前重量确定商品的总价;本实施例中图像比较算法采用加载速度较快的感知哈希算法;
服务器还包括自纠正模块,所述自纠正模块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图像和参照图像经图像比较算法处理后生成的相似度,并判断是否存在多张相似度达到预设阈值的参照图像;如果是,则获取微型摄像头采集的顾客人脸图像;本实施例中,判断子模块具体还用于根据感知哈希算法处理当前图像信息和若干参照图像,得到多个汉明距离信息;并判断汉明距离信息小于预设阈值(本实施例中设定为5)的参照图像数量,如果参照图像数量大于1,则获取微型摄像头采集的顾客人脸图像。
感知哈希算法主要是利用图片的低频信息,其工作过程基本如下:(1)缩小尺寸:将图片缩小到8x8的尺寸,总共64个像素;(2)简化色彩:将8*8的小图片转换成灰度图像;(3)计算平均值:计算所有64个像素的灰度平均值;(4)比较像素的灰度:将每个像素的灰度,与平均值进行比较。大于或等于平均值,记为1;小于平均值,记为0;(5)计算hash值:将上一步的比较结果,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64位的整数,这就是这张图片的指纹;
简单来说,比较两张图片的相似性,就是先计算这两张图片的hash指纹,也就是64位0或1值,然后计算不同位的个数(汉明距离)。如果这个值为0,则表示这两张图片非常相似,如果汉明距离小于5,则表示有些不同,但比较相近,如果汉明距离大于10则表明完全不同的图片。
分析子模块,用于提取顾客人脸图像中的面部表情,判断面部表情是否异常,如果是,则判断该商品疑似称量有误,生成告警信息;并将告警信息发送至管理员终端。本实施例中,对于面部异常表情的检测,具体是通过分析子模块对人脸图像中的眉部特征进行检测,并根据眉部特征判断顾客是否皱眉,如果是,则判断面部表情异常;为了识别面部的皱眉表情,分析子模块还用于将顾客人脸图像逐帧转换为多张静态图片,将静态图片输入预先建立的数学模型中,并获取眉部特征的位置信息;如果连续两帧静态图片中眉部特征的位置信息发生变化,则判断面部表情为皱眉;其中的数学模型具体为二维模型,位置信息包括横坐标和纵坐标。
举个例子,被称量的商品为“菠萝”,经感知哈希算法处理后,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一张参照图像,汉明距离为4的“菠萝”图像;还包括另一张参照图像,汉明距离为4的“凤梨”图像;因此存在2张(2>1)汉明距离均小于预设阈值5的参照图像,则需要判断顾客人脸图像中面部表情是否为皱眉,本实施例中,选取人脸图像中眉毛靠近眉心的一端作为关键点,如果关键点在二维模型中的横纵坐标发生变化,则判定面部表情为皱眉;生成告警信息“请前往称量台”并发送到管理员终端。
除了根据采集顾客的面部表情进行判断外,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判断子模块判断顾客在预设时间范围内是否再次提起商品进行称量,如果是,则判定该商品疑似称量有误。具体的,重新提起商品称量可以通过采集图像和压力传感器检测数据实现,例如,顾客将商品放在称量台上得到图像A和重量信息A,在预设时间范围(10秒)内,通过微型摄像头和压力传感器,再次采集到与图像A相同的图像B,与重量信息A相同的重量信息B,则说明顾客重新提起商品称量。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避免出现同一个顾客称量另一份相同的商品(例如成个装的西瓜、柚子等)时,导致系统误判为重新称量。还包括修正模块,修正模块包括采集子模块、标识物选取子模块和识别子模块,其中:
采集子模块用于在顾客称量商品时,驱动微型摄像头获取称量视频,并根据图像处理算法将称量视频转换为若干张时间连续的待识别图片;具体的,将视频分解为图片可采用现有的视频处理软件,如Free Video To JPG Converter软件,该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标识物选取子模块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采集的重量信息,并在重量信息最大时,获取微型摄像头抓拍的初始图片,在初始图片中定位出商品图像,将商品图像作为标识物图像信息;
识别子模块用于判断若干张待识别图片是否存在标识物信息,如果任一一张待识别图片中未出现标识物图像信息,则判定为称量另一个相同的商品;反之,如果所有待识别图片中均出现标识物图像信息,则判定为重新称量同一商品。
举个例子,存在这样一种情况,顾客A购买了两个重量相同、形状相同的柚子,当顾客在称量第一个柚子时,实时获取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测量值不断上升并达到最大值时,即柚子的实际重量,说明此时柚子在称量台上的放置状态比较稳定了,可以驱动微型摄像头抓拍图片,然后将图片中的商品图像,即柚子图像作为标识物图像信息;又因为微型摄像头还采集了称量过程中的称量视频,称量视频经处理后得到了若干张待识别图片。于是,可以通过识别子模块,将标识物图像信息作为目标,根据标识物图像信息对所有待识别图片进行识别,技术原理类似于现有的目标检测算法。将待识别图片出现了标识物图像信息的,判断结果为真,输出结果1;反之,如果待识别图片未检测到标识物图像信息,判断结果为假,输出结果0;完成所有的待识别图片的检测后,得到一个结果集,如果结果集中全为1,没有出现0,则说明所有待识别图片中均出现标识物图像信息,可以判定为重新称量同一商品。相应的,如果结果集中存在0,则可以判定顾客称量了另一个相同的商品。
为了能够保证待识别图片的视野范围合理,避免视野范围太宽,导致无法对客户是否重新拿起商品的动作进行有效识别;修正模块还包括图像预处理子模块,用于调整待识别图片的视野范围,并根据预设的长度值对待识别图片进行裁剪。例如,设定的长度值等于称量台的长度;由于顾客对商品进行重新称量时,一般是向上提起商品,等待显示屏上显示的重量为0时,再放下商品称量,在图片中属于竖直方向上的变化;如果是称量另外一个相同的商品,顾客则是将称量台旁的商品拿上来称量;基于这个逻辑,在裁剪待识别图片时,则可以仅根据称量台的实际长度对待识别图片进行裁剪,从而避免待识别图片的视野范围过大,导致待识别图片中存在无效信息,对目标的检测造成干扰。
还包括设置在称量台上的语音播放模块;语音播放模块用于在称量后,对商品的名称、重量信息和总价进行语音播报。硬件可选用市面上常用的WT588D语音模块,且通过扬声器播报的方式能够便于视力不好的老年人知晓所购买物品的名称、重量和价格。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称量台上的触摸显示屏;分析子模块还用于在商品疑似称量有误时,判断管理员是否繁忙,如果是,则将相似度达到预设阈值的参照图像所对应的商品名称发送至触摸显示屏;输入模块还用于获取用户通过触摸显示屏选择的商品名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商品名称从数据库中匹配出单价信息,并基于单价信息和重量信息得到商品的总价。
具体的,由于本实施例中管理员终端为手机端;服务器设置有蓝牙通信模块;服务器通过蓝牙通信模块与管理员手机端信号连接;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手机端与服务器的蓝牙状态,若蓝牙状态为断开,则判断管理员繁忙。且蓝牙通信模块为市面上常用的家用蓝牙,服务器与手机端的蓝牙通信距离为10米;采用通信距离较短的蓝牙模块,投入成本相对较低;且这种蓝牙模块更加适用于本方案中的位置检测,如果蓝牙断开,说明管理员与称量台的间隔距离超过10米,可能在其他区域工作,无法及时赶到称量台。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8)

1.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保护端,电源保护端包括电源输入端、第一电容C1、防反二极管D1、第一限流电阻R1和钳位二极管D2;
供电端,供电端包括集成电源芯片U1、第一滤波电容C3和第二滤波电容C4,集成电源芯片U1为LD0线性电源;
电源输入端启停开关端,电源输入端启停开关端包括第一开关管T100、第二开关管T102、第二限流电阻R2和第三限流电阻R5;
物联网定时监测控制电路,物联网定时监测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第四限流电阻R3、第三滤波电容C2、第三开关管T101、第五限流电阻R4和物联网节点,其中:
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为低功耗8位以上,且具有SPI总线的MCU;第一电容C1并联接于电源的正负两端,所述电源输入端的正极端接入防反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防反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在第一限流电阻R1的一端,所述钳位二极管D2的阴极、集成电源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和第一滤波电容C3并联接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另一端;第一开关管T100为PNP三极管,第二开关管T102为NPN三极管,第三开关管T101为NPN三极管;所述钳位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钳位二极管D2的阴极接于所述第一开关管T100的发射极,第一开关管T100的集电极接于物联网节点的电源端;第一开关管T100的基极接于第二限流电阻R2的一端,第二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管T102的集电极,第二开关管T10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开关管T102的基极接于第三限流电阻R5的一端,第三限流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接于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I/O口和第四限流电阻R3的一端,第四限流电阻R3的另一端接于物联网节点的唤醒端口;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复位信号端口接于第三滤波电容C2一端和第三开关管T101的发射极,所述第三滤波电容C2另一端接地,第三开关管T101集电极连接物联网节点的复位端口,第三开关管T101基极接于第五限流电阻R4的一端,第五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接于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I/O口,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电源端和第二滤波电容C4并联接于所述集成电源芯片U1的输出端,微处理器集成芯片U2的SPI总线接于物联网节点的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源输入端为电池或直流电源,电源输入端的供电范围为3.6V-24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C1为抗ESD的电容,第一电容C1的耐压值≥50V,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大于1nF。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钳位二极管D2的电压绝对值≤40V,第一限流电阻R1的阻值小于1k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滤波电容C3的容值和第二滤波电容C4的容值≥10μF。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二限流电阻R2的阻值和第三限流电阻R5的阻值为500Ω-10K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三滤波电容C2的容值为10nF-100nF;第四限流电阻R3的阻值和第五限流电阻R4的阻值为500Ω-10K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源芯片U1的输出电压为1.8V-5.5V。
CN202011482954.2A 2020-12-15 2020-12-15 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 Active CN1126884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2954.2A CN112688426B (zh) 2020-12-15 2020-12-15 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2954.2A CN112688426B (zh) 2020-12-15 2020-12-15 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8426A CN112688426A (zh) 2021-04-20
CN112688426B true CN112688426B (zh) 2023-03-21

Family

ID=75448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2954.2A Active CN112688426B (zh) 2020-12-15 2020-12-15 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8842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41699A1 (de) * 1999-09-02 2001-03-08 Bosch Gmbh Robert Halbleitersicherung für elektrische Verbraucher
CN103378636A (zh) * 2013-06-28 2013-10-30 深圳市富满电子有限公司 移动电源控制芯片及使用该芯片的移动电源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0676B (zh) * 2015-01-29 2018-02-16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电路、电能提供装置与电子装置
CN205010017U (zh) * 2015-07-29 2016-02-03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主系统
CN208508509U (zh) * 2018-07-25 2019-02-15 成都凌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电压保护的vpx机箱
CN210053236U (zh) * 2019-07-29 2020-02-11 上海金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低损耗防反接的上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41699A1 (de) * 1999-09-02 2001-03-08 Bosch Gmbh Robert Halbleitersicherung für elektrische Verbraucher
CN103378636A (zh) * 2013-06-28 2013-10-30 深圳市富满电子有限公司 移动电源控制芯片及使用该芯片的移动电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8426A (zh)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77283B2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reporting sensor data and terminal
CN105530307B (zh) 一种基于多关联设备的事件提醒方法及系统
CN101947788A (zh) 一种智能机器人
CN102236407A (zh) 控制移动终端状态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156584B (zh) 触摸屏终端及其解决触摸屏死锁的方法
CN104424771A (zh) 一种告警方法及装置
CN106021010B (zh) 接近传感器异常时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204390382U (zh) 一种贵重物品的智能无线防盗报警装置及报警系统
US20130311120A1 (en) Battery voltage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688426B (zh) 物联网定时监测电路
CN106130795A (zh)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
CN103884383A (zh) 一种内置电池的测温及识别电路、电池、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4200877B (zh) 一种用电设备的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10956968A (zh) 语音唤醒以及触发语音唤醒功能的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CN208433077U (zh)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定位防盗装置
CN207147050U (zh) 一种智能冰箱及智能冰箱系统
CN206517158U (zh) 智能化配电监测系统
CN109189232A (zh) 一种用于手势识别的电容数据采集装置及其手势识别方法
CN114124071A (zh) 开路检测方法、电路、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24366B (zh) 一种低电压的提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6517538U (zh) 一种监控摄像头定时检测电路
CN103443736B (zh) 电子设备的启动装置、方法以及用户识别系统
CN114758462A (zh) 一种智能低压窃电行为辨识控制系统
CN220212910U (zh) 一种基于红外阵列的人体跌倒检测装置
CN210513210U (zh) 一种基于以太网传输及供电的温湿度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