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8075A - 天线及隔离条 - Google Patents

天线及隔离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8075A
CN112688075A CN202011489473.4A CN202011489473A CN112688075A CN 112688075 A CN112688075 A CN 112688075A CN 202011489473 A CN202011489473 A CN 202011489473A CN 112688075 A CN112688075 A CN 112688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reflection plate
network board
isolation
contac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8947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钦源
吴哲才
江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8947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880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88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80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及隔离条,隔离条包括隔离本体,所述隔离本体的端部设有用于对应反射板设置的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反射板电性连接的接触部。将隔离本体垂直于功分网络板设置,并将隔离本体固设在功分网络板上,从而利用隔离本体对功分网络板上相邻两行的振子进行隔离,进而能够对隔离度进行调节。同时,使得设置在隔离本体的端部的翻边结构上的接触部与反射板接触而实现电性连接,进而使得隔离条实现稳定、可靠的接地,从而不会对隔离度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天线及隔离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及隔离条。
背景技术
在天线中,通常会在振子之间设置隔离条以对隔离度进行调节。传统的方式通常采用铆接或焊接等方式将隔离条固设在功分网络板上。传统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无法接地的问题,从而影响隔离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法接地的问题,提供一种天线及隔离条。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隔离条,包括隔离本体,所述隔离本体的端部设有用于对应反射板设置的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反射板电性连接的接触部。
上述实施例的隔离条,使用时,将隔离本体垂直于功分网络板设置,并将隔离本体固设在功分网络板上,从而利用隔离本体对功分网络板上相邻两行的振子进行隔离,进而能够对隔离度进行调节。同时,使得设置在隔离本体的端部的翻边结构上的接触部与反射板接触而实现电性连接,进而使得隔离条实现稳定、可靠的接地,从而不会对隔离度造成影响。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本体上设有用于与功分网络板连接的连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凸起,所述功分网络板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凸起插接配合的插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边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隔离本体的一端并对应所述反射板设置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垂直于所述隔离本体并平行于所述反射板设置,所述第一翻边设有所述接触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的第一底面与功分网络板的下表面平齐,且所述第一翻边的第一底面设有所述接触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设有第一凹槽及平行于所述反射板设置的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翻边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第二底面设有所述接触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边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隔离本体的另一端并对应所述反射板设置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垂直于所述隔离本体并平行于所述反射板设置,所述第二翻边设有所述接触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翻边的第三底面与功分网络板的下表面平齐,且所述第二翻边的第三底面设有所述接触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翻边设有第二凹槽及平行于所述反射板设置的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二翻边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第四底面设有所述接触部。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反射板、功分网络板及所述的隔离条,所述反射板与所述功分网络板相互贴合,所述隔离本体对应所述功分网络板设置并与所述功分网络板电性连接,所述翻边结构对应所述反射板设置,且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反射板电性连接。
上述实施例的天线,利用隔离条的隔离本体能够对功分网络板上相邻两行的振子进行隔离,从而对隔离度进行相应的调节;利用接触部与反射板的电性连接,从而使得隔离条能够稳定、可靠的接地,不会对隔离度造成影响,有利于提升天线的隔离度指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天线的功分网络板与隔离条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天线的隔离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天线的隔离条一端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的天线的隔离条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天线,100、隔离条,110、隔离本体,120、翻边结构,121、第一翻边,1211、第一凹槽,1212、第一弹性复位件,1213、第一底面,122、第二翻边,1221、第二凹槽,1222、第二弹性复位件,1223、第三底面,130、接触部,140、连接凸起,200、反射板,300、功分网络板,310、插槽,320、下表面,400、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隔离条100,包括隔离本体110,隔离本体110的端部设有用于对应反射板200设置的翻边结构120,翻边结构120上设有用于与反射板200电性连接的接触部130。
上述实施例的隔离条100,使用时,将隔离本体110垂直于功分网络板300设置,并将隔离本体110固设在功分网络板300上,从而利用隔离本体110对功分网络板300上相邻两行的振子400进行隔离,进而能够对隔离度进行调节。同时,使得设置在隔离本体110的端部的翻边结构120上的接触部130与反射板200接触而实现电性连接,进而使得隔离条100实现稳定、可靠的接地,从而不会对隔离度造成影响。
其中,隔离条100整体可以选用铝材质,可以是铝板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离条100还可以选用其他满足使用要求的材质或结构形态。
隔离本体110也可以选用现有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板的形式,成本较低,并且易于与功分网络板300采用焊接等成熟的工艺进行连接固定。
其中,接触部130可以是凸起、凸包或垫片的形式,只需满足能够实现隔离条100与反射板200的电性连接而使得隔离条100接地即可。
其中,隔离本体110可以采用焊接、铆接或插接等方式固设在功分网络板300上,只需满足能够将隔离本体110稳定、可靠的固设在功分网络板300上而对相邻两行振子400进行隔离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隔离本体110上设有用于与功分网络板300连接的连接部(未标注)。如此,利用连接部实现隔离本体110与功分网络板300的连接固定,使得隔离本体110能够稳定、可靠的设置在相邻两行振子400之间。其中,连接部与功分网络板300可以采取螺接、铆接或插接的形式进行连接。
如图3及图5所示,具体地,连接部包括连接凸起140,功分网络板300设有用于与连接凸起140插接配合的插槽310。如此,只需将连接凸起140插入功分网络板300上的插槽310内,即可简单、方便的将隔离本体110与功分网络板300进行连接固定。当然,为了保证连接的稳固性,还可进一步采取焊接的形式将连接凸起140与插槽310的内壁进行连接。
其中,翻边结构120可以与隔离本体110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得,节省生产成本;当然,翻边结构120与隔离本体110也可以单独成型后采用焊接、螺接或铆接等方式组装而成。
如图3至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翻边结构120包括设置于隔离本体110的左端并对应反射板200设置的第一翻边121。第一翻边121垂直于隔离本体110并平行于反射板200设置。第一翻边121设有接触部130。如此,隔离本体110垂直于功分网络板300放置时,位于隔离本体110左端的第一翻边121与反射板200平行设置,从而使得第一翻边121上的接触部130能够紧密的与反射板200的上表面贴合接触,进而实现隔离本体110与反射板200的电性连接,从而实现整个隔离条100的接地。
其中,第一翻边121对应反射板200设置,是指第一翻边121在垂直于反射板200的方向上的投影能够落在反射板200上,即第一翻边121与反射板200之间不存在相应阻隔接触部130与反射板200接触的物体,使得接触部130能够稳定、可靠的与反射板200的上表面接触。
另外,反射板200的上表面是指反射板200朝向功分网络板300和隔离条100的表面。
如图3至图5所示,进一步地,当隔离本体110垂直于功分网络板300放置并与功分网络板300实现稳定、可靠的连接后,第一翻边121的第一底面1213与功分网络板300的下表面320平齐,从而使得设置在第一翻边121的第一底面1213上的接触部130凸出功分网络板300的下表面320而与反射板200的上表面紧密的接触,保证隔离条100能够稳定、可靠的接地。其中,接触部130凸出功分网络板300的下表面320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的装配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或设计,优选为接触部130凸出功分网络板300的下表面320的距离为0.5mm,不仅保证接触部130能够稳定、可靠的与反射板200的上表面贴合,也不会对隔离本体110的安装造成干涉。第一翻边121的第一底面1213是指第一翻边121朝向反射板200的表面;功分网络板300的下表面320是指功分网络板300朝向反射板200的表面。考虑到制造误差,第一翻边121的第一底面1213也可以与功分网络板300的下表面320在误差范围内近似平齐。
如图3及图4所示,更进一步地,第一翻边121设有第一凹槽1211及平行于反射板200设置的第一弹性复位件1212。其中,第一弹性复位件1212设置于第一凹槽1211内并与第一翻边121连接,第一弹性复位件1212的第二底面(未标注)设有接触部130。如此,当隔离本体110垂直于功分网络板300放置并与功分网络板300实现稳定、可靠的连接后,接触部130凸出功分网络板300的下表面320而与反射板200的上表面接触而发生抵触,在抵触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弹性复位件1212朝向远离反射板200方向变形,同时,第一弹性复位件1212在复位力的作用下将接触部130紧紧的压合在反射板200的上表面上,使得接触部130不会轻易与反射板200发生脱落,保证隔离条100接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第一弹性复位件1212可以是与隔离本体110采用同种材质的金属弹片,能够与隔离本体110、第一翻边121一同采取钣金的方式制得,节省生产成本。第一弹性复位件1212的一端可以是与第一凹槽1211的内壁连接的连接端,第一弹性复位件1212的另一端可以是与第一凹槽1211的内壁间隔设置的自由端,接触部130可以靠近自由端设置,在抵触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弹性复位件1212发生较大的变形,从而紧紧的将接触部130压合在反射板200上。第一弹性复位件1212的第二底面是指第一弹性复位件1212朝向反射板200的表面,第二底面优选为与功分网络板300的下表面320平齐。
如图3及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翻边结构120还包括设置于隔离本体110的右端并对应反射板200设置的第二翻边122。第二翻边122垂直于隔离本体110并平行于反射板200设置。第二翻边122设有接触部130。如此,隔离本体110垂直于功分网络板300放置时,位于隔离本体110右端的第二翻边122与反射板200平行设置,从而使得第二翻边122上的接触部130能够紧密的与反射板200的上表面贴合接触,进而实现隔离本体110与反射板200的电性连接,从而实现整个隔离条100的接地。并且,第一翻边121和第二翻边122分别分布在隔离本体110的左端和右端,从而使得隔离本体110的两侧均能够与反射板200实现可靠的电性连接,保证隔离条100能够实现稳定、可靠的接地。
其中,第二翻边122对应反射板200设置,是指第二翻边122在垂直于反射板200的方向上的投影能够落在反射板200上,即第二翻边122与反射板200之间不存在相应阻隔接触部130与反射板200接触的物体,使得接触部130能够稳定、可靠的与反射板200的上表面接触。
如图3及图5所示,进一步地,当隔离本体110垂直于功分网络板300放置并与功分网络板300实现稳定、可靠的连接后,第二翻边122的第三底面1223与功分网络板300的下表面320平齐,从而使得设置在第二翻边122的第三底面1223上的接触部130凸出功分网络板300的下表面320而与反射板200的上表面紧密的接触,保证隔离条100能够稳定、可靠的接地。其中,第二翻边122的第三底面1223是指第二翻边122朝向反射板200的表面。考虑到制造误差,第二翻边122的第三底面1223也可以与功分网络板300的下表面320在误差范围内近似平齐。
如图3所示,更进一步地,第二翻边122设有第二凹槽1221及平行于反射板200设置的第二弹性复位件1222。其中,第二弹性复位件1222设置于第二凹槽1221内并与第二翻边122连接,第二弹性复位件1222的第四底面设有接触部130。如此,当隔离本体110垂直于功分网络板300放置并与功分网络板300实现稳定、可靠的连接后,接触部130凸出功分网络板300的下表面320而与反射板200的上表面接触而发生抵触,在抵触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二弹性复位件1222朝向远离反射板200方向变形,同时,第二弹性复位件1222在复位力的作用下将接触部130紧紧的压合在反射板200的上表面上,使得接触部130不会轻易与反射板200发生脱落,保证隔离条100接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第二弹性复位件1222可以是与隔离本体110采用同种材质的金属弹片,能够与隔离本体110、第二翻边122一同采取钣金的方式制得,节省生产成本。第二弹性复位件1222的一端可以是与第二凹槽1221的内壁连接的连接端,第二弹性复位件1222的另一端可以是与第二凹槽1221的内壁间隔设置的自由端,接触部130可以靠近第二弹性复位件1222的自由端设置,在抵触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二弹性复位件1222发生较大的变形,从而紧紧的将接触部130压合在反射板200上。第二弹性复位件1222和第一弹性复位件1212的设置,使得分布于隔离本体110两端的接触部130能够更加紧密的与反射板200实现电性连接,接地性好。第二弹性复位件1222的第四底面是指第二弹性复位件1222朝向反射板200的表面,第四底面优选为与功分网络板300的下表面320平齐。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考虑到制造误差和装配误差的影响,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均可认为第一翻边121垂直于隔离本体110设置,例如,当第一翻边121与隔离本体110之间的夹角在88°~91°时均可认为第一翻边121垂直于隔离本体110。同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均可认为第一翻边121平行于反射板200设置,例如,当第一翻边121与反射板200之间的夹角在0°~3°时均可认为第一翻边121平行于反射板200。同理,当第二翻边122与隔离本体110之间的夹角在88°~91°时均可认为第二翻边122垂直于隔离本体110。同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均可认为第二翻边122平行于反射板200设置,例如,当第二翻边122与反射板200之间的夹角在0°~3°时均可认为第二翻边122平行于反射板200。
如图3所示,可选地,第一翻边121和第二翻边122均分布在隔离本体110的同一侧,便于加工,也便于装配,占用的安装空间小。如图2所示,隔离本体110的长度可以大于功分网络板300的宽度(功分网络板300的宽度与隔离本体110的长度在同一方向上),使得设置在隔离本体110的端部的第一翻边121和第二翻边122均能够对应反射板200设置。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天线10,包括反射板200、功分网络板300及隔离条100。其中,功分网络板300贴合反射板200设置,隔离条100的隔离本体110对应功分网络板300设置并与功分网络板300电性连接。如此,隔离条100的隔离本体110能够对功分网络板300上相邻两行的振子400进行隔离,从而对隔离度进行相应的调节。并且,隔离条100端部的翻边结构120对应反射板200设置,翻边结构120上的接触部130与反射板200电性连接。如此,利用接触部130与反射板200的电性连接,从而使得隔离条100能够稳定、可靠的接地,不会对隔离度造成影响,有利于提升天线10的隔离度指标。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天线10,可以是5G天线、4G天线或3G天线等通信设备。功分网络板300与反射板200贴合设置,可以是功分网络板300在反射板200的上方,也可以是反射板200在功分网络板300的上方,只需满足隔离本体110对应功分网络板300设置、翻边结构120对应反射板200设置即可。反射板200和功分网络板300可以是现有的任意一种。隔离本体110与功分网络板300的电性连接,结合接触部130与反射板200的电性连接,能够进一步保证隔离条100的接地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申请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申请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隔离条,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本体,所述隔离本体的端部设有用于对应反射板设置的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反射板电性连接的接触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本体上设有用于与功分网络板连接的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凸起,所述功分网络板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凸起插接配合的插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隔离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隔离本体的一端并对应所述反射板设置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垂直于所述隔离本体并平行于所述反射板设置,所述第一翻边设有所述接触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的第一底面与功分网络板的下表面平齐,且所述第一翻边的第一底面设有所述接触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离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设有第一凹槽及平行于所述反射板设置的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翻边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第二底面设有所述接触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隔离本体的另一端并对应所述反射板设置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垂直于所述隔离本体并平行于所述反射板设置,所述第二翻边设有所述接触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离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边的第三底面与功分网络板的下表面平齐,且所述第二翻边的第三底面设有所述接触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离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边设有第二凹槽及平行于所述反射板设置的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二翻边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第四底面设有所述接触部。
10.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板、功分网络板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隔离条,所述反射板与所述功分网络板相互贴合,所述隔离本体对应所述功分网络板设置并与所述功分网络板电性连接,所述翻边结构对应所述反射板设置,且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反射板电性连接。
CN202011489473.4A 2020-12-16 2020-12-16 天线及隔离条 Pending CN1126880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9473.4A CN112688075A (zh) 2020-12-16 2020-12-16 天线及隔离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9473.4A CN112688075A (zh) 2020-12-16 2020-12-16 天线及隔离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8075A true CN112688075A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48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9473.4A Pending CN112688075A (zh) 2020-12-16 2020-12-16 天线及隔离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8807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5573A1 (zh) * 2021-09-13 2023-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60042Y (zh) * 2009-02-11 2009-12-09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接地弹片和移动终端
CN103227363A (zh) * 2013-03-29 2013-07-31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
CN205376766U (zh) * 2016-02-03 2016-07-06 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超宽频大下倾角基站天线
CN106981727A (zh) * 2017-04-28 2017-07-25 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基站天线的边界装置
CN206864622U (zh) * 2017-04-27 2018-01-09 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频双极化基站天线
CN109066084A (zh) * 2018-08-01 2018-12-2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大规模mimo阵列天线及天线系统
CN109216911A (zh) * 2018-09-28 2019-01-15 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
CN111129677A (zh) * 2018-10-31 2020-05-08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天线系统的隔离器以及相关的天线系统
CN111668605A (zh) * 2020-07-02 2020-09-15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高铁沿线的电调天线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60042Y (zh) * 2009-02-11 2009-12-09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接地弹片和移动终端
CN103227363A (zh) * 2013-03-29 2013-07-31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隔离度自适应调节天线
CN205376766U (zh) * 2016-02-03 2016-07-06 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超宽频大下倾角基站天线
CN206864622U (zh) * 2017-04-27 2018-01-09 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频双极化基站天线
CN106981727A (zh) * 2017-04-28 2017-07-25 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基站天线的边界装置
CN109066084A (zh) * 2018-08-01 2018-12-2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大规模mimo阵列天线及天线系统
CN109216911A (zh) * 2018-09-28 2019-01-15 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化辐射单元
CN111129677A (zh) * 2018-10-31 2020-05-08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天线系统的隔离器以及相关的天线系统
CN111668605A (zh) * 2020-07-02 2020-09-15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高铁沿线的电调天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5573A1 (zh) * 2021-09-13 2023-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6657C (zh) 电转接器及其组件
US7556509B1 (en) Bus bar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bus bar terminal to printed circuit board
KR101903986B1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회로 보드 어셈블리
CN110943277A (zh) 天线装置
US20180294602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 improved latch member having a shorter length
CN110867700A (zh) 电连接器
CN112688075A (zh) 天线及隔离条
US8210854B2 (en) Electrical socket assembly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adjacent circuit boards
US961430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10868388B2 (en) Multifunctional high-voltage connector
US804310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6526192A (zh) 电连接器
CN116544691A (zh) 端子模组以及电连接器
CN214957448U (zh) 一种插座连接器
CN209844104U (zh) 电连接器
US745222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receiving an electrical module
CN201075551Y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741347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 planes
CN101312273A (zh) 电连接器插头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8648180U (zh) 一种usb连接器结构
CN211238583U (zh) 电连接器
US7815465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CN117477144B (zh) 储能装置及其外壳
CN219144557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20456325U (zh) 一种断路器的线路板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