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7969B - 基于储能系统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方法、系统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储能系统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方法、系统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7969B
CN112687969B CN202011535921.XA CN202011535921A CN112687969B CN 112687969 B CN112687969 B CN 112687969B CN 202011535921 A CN202011535921 A CN 202011535921A CN 112687969 B CN112687969 B CN 1126879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torage system
battery packs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59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87969A (zh
Inventor
郑永强
张盼盼
薛贺杰
常丁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WATT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WATT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WATT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WATT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3592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879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87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7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87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79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公开了一种基于储能系统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方法、系统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根据储能系统中电池健康状态的失衡度,选择部分电池组工作或全部电池组共同工作;根据储能系统中电池荷电状态分布情况,基于实时可变电流作为正反馈调节值控制各电池组的实时电流。本发明通过可解决多分支拓扑储能系统中,各电池组间因健康状态及荷电状态的失衡而带来的协同管理难题,减少落后电池因高放电深度(DOD)循环而带来的劣化加剧,避免出现提前退役的情况,减少储能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的成本和压力,可使储能系统的实际容量得到有效利用,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寿命和效能。

Description

基于储能系统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方法、系统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储能系统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方法、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退役动力电池的类型多样、性能参差不齐,且存在较大离散性,这导致退役动力电池在梯次利用中出现可用率低、配组困难、接入不灵活等诸多问题。因此,以退役动力电池为储能单元组成的梯次利用储能系统,通常将不同工况和性能的电池独立成组,采用多分支拓扑方式组成储能系统。
然而,由于退役动力电池历史的应用场景及运行工况不同,电池的健康状态(SOH)、荷电状态(SOC)也有所不同,导致在储能系统的实际充/放电过程中,会出现荷电状态低的电池最先放完电荷,荷电状态高的电池最先充满电荷的“马太效应”。这种效应不仅导致储能系统的实际容量得不到有效利用,也使其中的落后电池常处于高放电深度(DOD)循环中,加剧了该电池劣化的速度,从而导致其提前退役,增大了系统维护频次而使运维成本增加,降低系统的整体运行寿命和效能。
在实际运行的充/放电过程中,需要对系统的各分支电池组采取协同控制策略,以保证整个储能系统充/放电过程中,各电池组的健康状态(SOH)渐进趋于一致性,实现不同电池组同期退役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储能系统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方法,能够通过对储能系统的各分支电池组采取协同控制策略,保证整个储能系统充/放电过程中,各电池组的健康状态(SOH)渐进趋于一致性,实现不同电池组同期退役的目的。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于储能系统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系统。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实施上述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基于储能系统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方法,包括:S100、根据储能系统中电池健康状态的失衡度,选择部分电池组工作或全部电池组共同工作;S200、根据储能系统中电池荷电状态分布情况,基于实时可变电流作为正反馈调节值控制各电池组的实时电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步骤S100包括:S110、将储能系统中各电池组的健康状态SOHi与储能系统中健康状态最低值SOHMIN进行比较并排序,其中,SOHi表示第i组电池的健康状态,i≥1;S120、设置健康状态的目标控制范围值ΔSOHTHR,若对于储能系统中所有电池组SOHi≤(SOHMIN+ΔSOHTHR)成立,则所有电池组共同工作,否则选择部分电池组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选择部分电池组工作步骤包括:根据当前直流母线功率总需求与步骤S100得到的排序结果,确定所需工作电池组的总数量n,并根据所述排序结果从高至低选择n组电池组作为工作电池组,其中,n≤m,m表示全部电池组的总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步骤S200包括:S210、选择第j组电池组作为目标参考,定义缩放比率Ki,所述缩放比率Ki表示第i组电池实时电流Ii对第j组电池实时电流Ij的缩放比率,其中,0<(i,j)<n,n表示工作电池组的总数;S220、计算第i组电池的剩余电量Qi=Ci×SOHi×SOCi,计算第j组电池的剩余电量Qj=Cj×SOHj×SOCj,其中,SOHi表示第i组电池的健康状态,SOHj表示第j组电池的健康状态,Ci表示第i组电池实际标称容量,Cj表示第j组电池实际标称容量,SOCi表示第i组电池荷电状态,SOCj表示第j组电池荷电状态;S230、根据工作电池组工作在该次充/放电过程中的放电时间相同的原则,根据缩放比率 计算第i组电池实时电流Ii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步骤S230包括:第i组电池根据自身剩余容量Qi调节自身运行实时电流的设定值Iiset=Ki×Ij,根据所述设定值Iiset和第i组电池的最大实时电流IiMAX,计算实时电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各工作电池组工作预定时间后,统计各电池组的健康状态和荷电状态,将满足退役条件的电池组退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基于储能系统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系统,包括:工作电池组选择模块,用于根据储能系统中电池健康状态的失衡度,选择部分电池组工作或全部电池组共同工作;工作电池组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储能系统中电池荷电状态分布情况,基于实时可变电流作为正反馈调节值控制各电池组的实时电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工作电池组选择模块包括:排序单元,用于将储能系统中各电池组的健康状态SOHi与储能系统中健康状态最低值SOHMIN进行比较并排序,其中,SOHi表示第i组电池的健康状态,i≥1;工作模式选择单元,用于设置健康状态的目标控制范围值ΔSOHTHR,若对于储能系统中所有电池组SOHi≤(SOHMIN+ΔSOHTHR)成立,则所有电池组共同工作,否则选择部分电池组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工作电池组选择模块还包括:部分工作电池组选择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直流母线功率总需求与所述排序单元得到的排序结果,确定所需工作电池组的总数量n,并根据所述排序结果从高至低选择n组电池组作为工作电池组,其中,n≤m,m表示全部电池组的总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实施,可解决多分支拓扑储能系统中,各电池组间因健康状态(SOH)及荷电状态(SOC)的失衡而带来的协同管理难题;减少落后电池因高DOD循环而带来的劣化加剧,避免出现提前退役的情况,减少储能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的成本和压力,可使储能系统的实际容量得到有效利用,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寿命和效能。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单级拓扑结构的储能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级拓扑-多分支DC/DC并联拓扑的储能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的模块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与普及,推动了动力电池规模化应用的稳步提升。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较高,根据《QC/T 743-2006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中“6.2.11循环寿命”规定“蓄电池在20℃±2℃下以1.5I3(A)电流放电,直到放电容量达到额定容量的80%”,当电动汽车内的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标称容量80%以下时,可认为是其循环寿命终止,不适宜继续使用。这也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内,将有数量众多的动力电池,因容量衰减无法正常使用而成为退役动力电池。面对数量巨大的退役动力电池,合理回收及梯次利用,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还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以退役动力电池为储能单元的梯次利用储能系统,得到了快速应用与发展。退役动力电池经过筛选及分选后再次成组,应用在储能系统中的关键是电池健康状态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不同的退役动力电池具有异构多样化、电压差异大的特点。传统单级拓扑结构无法适应和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单级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鉴于该特点,提出了单AC/DC+多分支DC/DC共用直流母线的双级拓扑方式,双级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各电池组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与直流母线相连接,并通过储能变流器(PCS,即AC/DC)与交流电网相连接。该拓扑形式可通过控制双向DC/DC变换器潮流,实现对直流母线的能量调度,进而对各电池组的健康状态及荷电状态实施协同管理和控制,以期实现系统中各电池组衰减趋势的一致性。
如图2所示,由于增加一级DC/DC转换,不仅可以适应不同退役动力电池组合的更宽电压范围,提高系统接入设备的兼容性,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同时,也可简化退役动力电池系统重组的流程,方便多类型多梯度电池单元的接入,便于组成多种规模等级的梯次利用储能系统。
为了解决退役动力电池储能系统中不同电池组间的同期退役问题。本发明的策略针对不同时段的功率需求,在满足功率平衡条件的前提下,根据储能系统中电池健康状态(SOH)的失衡度,首先选择电池健康状态较好的电池组优先出力或者全部共同出力的模式,再根据储能系统中电池荷电状态(SOC)分布情况,采用基于实时可变电流作为正反馈调节值的控制策略,实现储能系统中各电池组间协同控制与平衡出力。经过多次充/放电过程,各电池组的健康状态(SOH)将趋于渐进一致性,进而实现不同电池组同期退役的目的。
采用如图2所示的拓扑结构,组成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该系统中,直流母线经AC/DC变换器接入电网,各电池组经过双向DC/DC变换器并联到直流母线。此时,设定直流母线该时段的总功率需求为Ptotal,效率为ηtotal。第i组的直流分支电池功率为Pi,输出效率为ηi(0<i≤n)。由于退役动力电池间性能存在一定差异,对于第i组电池的标称容量和健康状态分别设为Ci和SOHi,同时,该组电池运行时的实时电流和最大电流分别设为Ii和IiMAX。根据该系统拓扑结构可知,该系统直流母线总功率等于各直流支路功率的总和,即:
各电池组对双向DC/DC功率控制是以该电池组的实时电流Ii为调控对象,且每组电池运行的实时电压Ui和实时电流Ii都不同,因此,将等式(1)改成与电池运行实时电压Ui和实时电流Ii相关的如下形式:
由于系统中各电池组的健康状态差异性因素的存在,直接导致了系统内各电池组的一致性能较差。因此,在一定时间段内,系统中所有电池组难以保证持续性地输出恒定的功率需求。但是,从储能系统“削峰填谷”运行模式考虑,该系统完全可以实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放出的总电荷容量与充入的总电荷容量平衡的目的。
公式(2)反应了一定时间段内,系统中所有电池组所提供的功率总和与系统功率总需求的平衡关系。基于该平衡关系,所提策略在满足当前系统功率总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两种放电模式:首先,当系统中各电池组健康状态存在较大差异时,将各电池组健康状态SOHi与系统中最低值SOHMIN进行比较并排序,优先选择系统中电池健康状态较好的电池进行充/放电运行。当系统进行多次充/放电后,系统中电池健康状态较好的电池组,将会衰减至与其他电池组相同水平的状态,此时,系统中各电池组的健康状态相接近。那么,储能系统在后续每次充/放电过程时,所有电池组将根据各电池荷电状态的情况同时进行充/放电,且保持充/放电运行时间相同。基于该策略,最终实现系统中所有电池的健康状态渐进趋于一致性,以期实现系统中各电池组同期退役目的。
参照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00、根据储能系统中电池健康状态的失衡度,选择部分电池组工作或全部电池组共同工作;
S200、根据储能系统中电池荷电状态分布情况,基于实时可变电流作为正反馈调节值控制各电池组的实时电流。
参照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各电池组健康状态SOHi与系统中最低值SOHMIN进行比较并排序,即:
1<i<m其中:SOHi>SOHm>SOH1>SOHMIN,1<j<k<m;
设对于健康状态(SOH)一致性要求的目标控制范围为ΔSOHTHR,储能系统电池组数量共有m组,其中,所需工作电池组的总数量n。
如果在f(x)内所有电池组均为SOHi≤(SOHMIN+ΔSOHTHR),则全部所有电池组共同参与工作,此时所需工作电池组的总数量为m,为便于后续计算,令n=m。反之,当存在超出目标控制范围为ΔSOHTHR的电池组时,在当前直流母线功率总需求Ptotal的单次充/放电过程中,根据公式(3)获得的排序结果,结合公式(1)进行计算,可获得所需工作电池组的总数量n(n≤m)。
其中,第i组电池的剩余容量设定为Qi,此时,当电池以实时电流为Ii进行放电时,由电池容量与电流的关系可知,该电池放电时长满足:
由于该次充/放电过程所选择的电池SOHi与Ci不同,为了使所选择的电池组能够协同完成该次充/放电任务,需要使得所选择的所有电池在该次充/放电过程中的放电时间相同。即:
ti=tj=t,0<(i,j)≤n (5)
为了实现采用所提控制策略控制全系统中所有电池组同期退役的目标,系统中单次所选各组电池的单次充/放电时间需要保持相同。结合等式(4)和(5)可知每组电池可以根据自身的剩余容量Qi,调节该电池组的放电电流Ii,来实现系统中所有电池在本次充/放电过程中达到相同的放电时间。即:
单次充/放电过程中,选择第j组电池为目标参考对象,即可得到本次充/放电过程中的相对时间参考对象。此时,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根据其他电池组剩余容量控制该电池组的实时电流,即可达到系统中单次所选各电池组单次充/放电时间保持相同的目的。
定义变量Ki为第i组电池实时电流Ii对第j组电池实时电流Ij的缩放比率。由等式(6)可知:
此时,系统中任意第i组电池的实时电流Ii可以表示为Ii=Ki×Ij。同时,该组电池支路的功率可表示为Pi=Ui×(Ki×Ij)。结合等式(2)和(7)可知,当前系统中直流母线上的总功率Ptotal与各直流支路功率平衡关系改写如下:
由各电池组实际运行参数可知,第i组电池剩余容量Qi与该电池的健康状态SOHi,荷电状态SOCi以及实际标称容量Ci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Qi=Ci×SOHi×SOCi (9)
结合等式(6)(7)(9)可知,第i组电池实时电流Ii对第j组电池实时电流Ij的缩放比率Ki与该组电池剩余容量Qi的关系为:
此时,结合等式(8)与等式(10),可将系统中当前直流母线上的总功率Ptotal与各直流支路功率平衡关系进一步改写为:
由等式(2)和等式(11)可知,在保证系统当前直流母线总功率的前提下,系统中各直流支路每组电池根据其剩余容量Qi调节自身运行实时电流的设定值为:
考虑到实际工程中电池性能的差异化,会造成第i组电池的剩余容量Qi远高于系统中其他电池组容量的情况。那么,该电池组电流的设定值Iiset也将会大于该电池组的最大实时电流IiMAX。因此,所提控制策略中,对每个电池运行实时电流Ii的实际值根据其设定值Iiset加以限定:
因此,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采用同期退役多组电池协同控制策略的模型,在单次充/放电过程中,第i组电池当前剩余容量Qi越大,则该电池组的实时电流Ii相当于参考目标对象的实时电流Ij越大;反之,则该电池组的实时电流Ii相当于参考目标对象的实时电流Ij越小。当各电池组的实时电流满足0<Iiset<IiMAX时,系统将通过实时计算电流缩放比率Ki,来调节各电池组间的差异。当第i组电池出现Iiset≥IiMAX情况时,则该电池组以最大电流IiMAX进行输出工作。此时,该电池组处于最大功率输出模式。之后,需要在公式(12)的基础上,采用所提控制策略重新计算系统中各电池组的实时电流。
在单次充/放电过程中,采用所提控制策略在保证系统当前直流母线总功率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系统中各电池组实时电流的大小,实现了系统中各电池出力协同控制目标。
依据上述策略,在多次充/放电循环过程后,各电池组健康状态SOHi差距逐渐缩小,实现系统中各电池组间的健康状态渐进趋于一致性的目标。
与前述实施例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了系统的实施例。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参照图5,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包括:工作电池组选择模块,用于根据储能系统中电池健康状态的失衡度,选择部分电池组工作或全部电池组共同工作;工作电池组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储能系统中电池荷电状态分布情况,基于实时可变电流作为正反馈调节值控制各电池组的实时电流。
其中,工作电池组选择模块包括:排序单元,用于将储能系统中各电池组的健康状态SOHi与储能系统中健康状态最低值SOHMIN进行比较并排序,其中,SOHi表示第i组电池的健康状态,i≥1;工作模式选择单元,用于设置健康状态的目标控制范围值ΔSOHTHR,若对于储能系统中所有电池组SOHi≤(SOHMIN+ΔSOHTHR)成立,则所有电池组共同工作,否则选择部分电池组工作。
其中,工作电池组选择模块还包括:部分工作电池组选择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直流母线功率总需求与排序单元得到的排序结果,确定所需工作电池组的总数量n,并根据排序结果从高至低选择n组电池组作为工作电池组,其中,n≤m。
在一些实施例中,工作电池组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选择第j组电池组作为目标参考,定义缩放比率Ki,缩放比率Ki表示第i组电池实时电流Ii对第j组电池实时电流Ij的缩放比率,其中,0<(i,j)<n,n表示工作电池组的总数;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第i组电池的剩余电量Qi=Ci×SOHi×SOCi,计算第j组电池的剩余电量Qj=Cj×SOHj×SOCj,其中,SOHi表示第i组电池的健康状态,SOHj表示第j组电池的健康状态,Ci表示第i组电池实际标称容量,Cj表示第j组电池实际标称容量,SOCi表示第i组电池荷电状态,SOCj表示第j组电池荷电状态;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工作电池组工作在该次充/放电过程中的放电时间相同的原则,根据缩放比率计算第i组电池实时电流Ii
其中,第三计算单元还用于第i组电池根据自身剩余容量Qi调节自身运行实时电流的设定值Iiset=Ki×Ij,根据设定值Iiset和第i组电池的最大实时电流IiMAX,计算实时电流:
尽管本文描述了具体实施方案,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许多其它修改或另选的实施方案同样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例如,结合特定设备或组件描述的功能和/或处理能力中的任一项可以由任何其它设备或部件来执行。另外,虽然已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描述了各种例示性具体实施和架构,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对本文所述的例示性具体实施和架构的许多其它修改也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上文参考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系统、方法、系统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框图和流程图描述了本公开的某些方面。应当理解,框图和流程图中的一个或多个块以及框图和流程图中的块的组合可分别通过执行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指令来实现。同样,根据一些实施方案,框图和流程图中的一些块可能无需按示出的顺序执行,或者可以无需全部执行。另外,超出框图和流程图中的块所示的那些部件和/或操作以外的附加部件和/或操作可存在于某些实施方案中。
因此,框图和流程图中的块支持用于执行指定功能的装置的组合、用于执行指定功能的元件或步骤的组合以及用于执行指定功能的程序指令装置。还应当理解,框图和流程图中的每个块以及框图和流程图中的块的组合可以由执行特定功能、元件或步骤的专用硬件计算机系统或者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文所述的程序模块、应用程序等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软件组件,包括例如软件对象、方法、数据结构等。每个此类软件组件可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响应于执行而使本文所述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本文所述的例示性方法的一种或多种操作)被执行。
软件组件可以用各种编程语言中的任一种来编码。一种例示性编程语言可以为低级编程语言,诸如与特定硬件体系结构和/或操作系统平台相关联的汇编语言。包括汇编语言指令的软件组件可能需要在由硬件架构和/或平台执行之前由汇编程序转换为可执行的机器代码。另一种示例性编程语言可以为更高级的编程语言,其可以跨多种架构移植。包括更高级编程语言的软件组件在执行之前可能需要由解释器或编译器转换为中间表示。编程语言的其它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宏语言、外壳或命令语言、作业控制语言、脚本语言、数据库查询或搜索语言、或报告编写语言。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包含上述编程语言示例中的一者的指令的软件组件可直接由操作系统或其它软件组件执行,而无需首先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软件组件可存储为文件或其它数据存储构造。具有相似类型或相关功能的软件组件可一起存储在诸如特定的目录、文件夹或库中。软件组件可为静态的(例如,预设的或固定的)或动态的(例如,在执行时创建或修改的)。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9)

1.一种基于储能系统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00、根据储能系统中电池健康状态的失衡度,选择部分电池组工作或全部电池组共同工作,所述电池组包括双向变换器、直流母线和储能变流器,所述电池组通过双向变换器与所述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电池组通过所述储能变流器与交流电网连接;
S200、根据储能系统中电池荷电状态分布情况,基于实时可变电流作为正反馈调节值控制各电池组的实时电流,所述步骤S200包括:
S210、选择第j组电池组作为目标参考,定义缩放比率Ki,所述缩放比率Ki表示第i组电池实时电流Ii对第j组电池实时电流Ij的缩放比率,其中0<(i,j)<n,n表示工作电池组的总数;
S220、计算第i组电池的剩余电量Qi=Ci×SOHi×SOCi,计算第j组电池的剩余电量Qj=Cj×SOHj×SOCj,其中,SOHi表示第i组电池的健康状态,SOHj表示第j组电池的健康状态,Ci表示第i组电池实际标称容量,Cj表示第j组电池实际标称容量,SOCi表示第i组电池荷电状态,SOCj表示第j组电池荷电状态;
S230、根据工作电池组工作在该次充/放电过程中的放电时间相同的原则,根据缩放比率计算第i组电池实时电流I 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储能系统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包括:
S110、将储能系统中各电池组的健康状态SOHi与储能系统中健康状态最低值SOHMIN进行比较并排序,其中,SOHi表示第i组电池的健康状态,i≥1;
S120、设置健康状态的目标控制范围值ΔSOHTHR,若对于储能系统中所有电池组SOHi≤(SOHMIN+ΔSOHTHR)成立,则所有电池组共同工作,否则选择部分电池组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储能系统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部分电池组工作步骤包括:
根据当前直流母线功率总需求与步骤S100得到的排序结果,确定所需工作电池组的总数量n,并根据所述排序结果从高至低选择n组电池组作为工作电池组,其中,n≤m,m表示全部电池组的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储能系统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0包括:
第i组电池根据自身剩余容量Qi调节自身运行实时电流的设定值Iiset=Ki×Ij,根据所述设定值Iiset和第i组电池的最大实时电流I iMAX,计算实时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储能系统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各工作电池组工作预定时间后,统计各电池组的健康状态和荷电状态,将满足退役条件的电池组退役。
6.一种基于储能系统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电池组选择模块,用于根据储能系统中电池健康状态的失衡度,选择部分电池组工作或全部电池组共同工作;
工作电池组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储能系统中电池荷电状态分布情况,基于实时可变电流作为正反馈调节值控制各电池组的实时电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池组选择模块包括:
排序单元,用于将储能系统中各电池组的健康状态SOHi与储能系统中健康状态最低值SOHMIN进行比较并排序,其中,SOHi表示第i组电池的健康状态,i≥1;
工作模式选择单元,用于设置健康状态的目标控制范围值ΔSOHTHR,若对于储能系统中所有电池组SOHi≤(SOHMIN+ΔSOHTHR)成立,则所有电池组共同工作,否则选择部分电池组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工作电池组选择模块还包括:
部分工作电池组选择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直流母线功率总需求与所述排序单元得到的排序结果,确定所需工作电池组的总数量n,并根据所述排序结果从高至低选择n组电池组作为工作电池组,其中,n≤m,m表示全部电池组的总数。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的方法。
CN202011535921.XA 2020-12-23 2020-12-23 基于储能系统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方法、系统及介质 Active CN1126879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5921.XA CN112687969B (zh) 2020-12-23 2020-12-23 基于储能系统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方法、系统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5921.XA CN112687969B (zh) 2020-12-23 2020-12-23 基于储能系统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方法、系统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7969A CN112687969A (zh) 2021-04-20
CN112687969B true CN112687969B (zh) 2023-10-20

Family

ID=75451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35921.XA Active CN112687969B (zh) 2020-12-23 2020-12-23 基于储能系统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方法、系统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879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6574B (zh) * 2021-05-19 2022-06-03 山东大学 储能电池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922437B (zh) * 2021-08-18 2024-01-23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可远程控制的锂电池无环流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824143B (zh) * 2021-10-13 2023-11-10 王勇 一种基于h桥级联的电动车退役电池二次利用系统
CN116780689A (zh) * 2023-05-25 2023-09-19 广东博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多分支大容量储能电池簇均衡装置及协同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0393A (zh) * 2018-01-17 2018-08-14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梯次电池的电池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518667A (zh) * 2019-09-05 2019-11-29 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梯次利用电池并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816938A (zh) * 2020-07-06 2020-10-23 安徽恒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退役电池梯次利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0393A (zh) * 2018-01-17 2018-08-14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梯次电池的电池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518667A (zh) * 2019-09-05 2019-11-29 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梯次利用电池并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816938A (zh) * 2020-07-06 2020-10-23 安徽恒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退役电池梯次利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7969A (zh)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87969B (zh) 基于储能系统的同期退役协同控制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0299717B (zh)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分布式混合储能系统能量均衡控制策略
CN109713740B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主动均衡架构及主动均衡方法
US10491010B2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of storage batteries through a power converter
CN106451508A (zh) 分布式混合储能系统配置、充放电方法及装置
CN110303945B (zh) 一种蓄电池组电量自适应优化平衡控制方法
CN113036843B (zh) 一种超大规模电池储能电站功率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9617103B (zh) 一种储能机组的梯次利用储能电池能量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0460075B (zh) 一种用于平抑电网峰谷差的混合储能出力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276987A (zh) 一种储能系统的电储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833289A (zh) 电池管理方法及装置、电池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69149A (zh) 混联风光微电网快速频率响应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336694B (zh) 一种混合储能电站能量优化控制方法
CN111160618A (zh) 一种结合电动汽车充电场站的建筑能量优化调度方法
CN112886623A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vsg模式能量管理协调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5238992B (zh) 一种电力系统源荷储的协调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78633B (zh) 一种含可再生能源的输配电耦合系统恢复力提升方法
CN112467774B (zh) 基于全局能效寻优和soc自适应的储能系统管控方法及装置
CN114583734A (zh) 多类型储能系统能量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447963A (zh) 储能电池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301214A (zh) 一种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193716B (zh) 一种模块化超导磁储能系统功率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7048435B (zh) 一种多燃料电池供电的协调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373346B (zh) 一种矩阵式v2g充电桩的精细化控制方法
CN117254464B (zh) 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