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6671A - 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6671A
CN112686671A CN202110018803.XA CN202110018803A CN112686671A CN 112686671 A CN112686671 A CN 112686671A CN 202110018803 A CN202110018803 A CN 202110018803A CN 112686671 A CN112686671 A CN 112686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contract
logic
target
block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188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86671B (zh
Inventor
郭懿心
韦德志
卢智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188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866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86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6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86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66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业务管理机构发布的业务策略数据,根据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获取与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目标逻辑结构;获取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规则参数信息,对携带规则参数信息的目标逻辑结构进行代码转换,得到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逻辑代码;根据逻辑代码生成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业务智能合约;将业务智能合约发送至区块链节点,以使区块链节点将业务智能合约发布至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高区块链中智能合约的开发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背景技术
智能合约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智能合约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智能合约实际上是一段可执行的代码,在独立的安全可靠的环境中执行用户交易。
现有技术中,业务管理局有新的业务政策发布时,可以经过业务管理局、企业等多方协调后创建智能合约(即编写一段程序代码),并将创建的智能合约部署到区块链中;然而,业务管理局每次发布新的业务政策后,均需要人为编写相应的智能合约,创建智能合约的操作繁琐,进而导致智能合约的开发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可以提高区块链中智能合约的开发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包括:
获取业务管理机构发布的业务策略数据,根据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获取与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目标逻辑结构;
获取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规则参数信息,对携带规则参数信息的目标逻辑结构进行代码转换,得到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逻辑代码;
根据逻辑代码生成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业务智能合约;
将业务智能合约发送至区块链节点,以使区块链节点将业务智能合约发布至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包括:
接收合约发布节点发送的业务智能合约;业务智能合约是由携带规则参数信息的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逻辑代码所生成的,目标逻辑结构是由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所确定的,业务策略数据由业务管理机构所提供;
将业务智能合约封装为合约区块,若合约区块在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则将合约区块添加至业务区块链,确定业务智能合约为发布成功状态。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业务节点发送的业务申请请求,获取业务申请请求所携带的业务数据内容和合约地址;
根据合约地址调用业务区块链中所存储的业务智能合约,并根据业务数据内容执行业务智能合约;
根据业务智能合约对应的执行结果,确定业务数据内容对应的验证结果。
其中,业务申请请求包括开票请求,业务数据内容包括用户开票内容,业务智能合约包括税务智能合约;
根据业务智能合约对应的执行结果,确定业务数据内容对应的验证结果,包括:
当税务智能合约对应的执行结果为正确结果时,确定用户开票内容为合法数据,对用户开票内容进行记账处理;
当税务智能合约对应的执行结果为错误结果时,确定用户开票内容为非法数据,生成用户开票内容对应的非法提示信息,向业务节点返回非法提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业务管理机构发布的业务策略数据,根据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获取与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目标逻辑结构;
代码转换模块,用于获取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规则参数信息,对携带规则参数信息的目标逻辑结构进行代码转换,得到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逻辑代码;
合约生成模块,用于根据逻辑代码生成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业务智能合约;
合约发送模块,用于将业务智能合约发送至区块链节点,以使区块链节点将业务智能合约发布至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
其中,数据获取模块包括:
集合获取单元,用于将业务策略数据输入至决策引擎,获取决策引擎中的逻辑结构集合,通过决策引擎识别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
逻辑结构选取单元,用于若逻辑结构集合中包含与业务逻辑相匹配的逻辑结构,则将与业务逻辑相匹配的逻辑结构确定为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目标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新增单元,用于若逻辑结构集合中不包含与业务逻辑相匹配的逻辑结构,则在逻辑结构集合中增加与业务逻辑相匹配的逻辑结构,将新增的逻辑结构确定为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目标逻辑结构。
其中,目标逻辑结构的数量为N个,N为正整数;
代码转换模块包括:
规则参数获取单元,用于通过决策引擎对业务策略数据进行识别,在业务策略数据中获取与N个目标逻辑结构相关联的规则参数信息;
参数变量获取单元,用于在决策引擎中获取N个目标逻辑结构分别对应的代码模板,在N个代码模板中获取代码模板Tk所包含的参数变量;代码模板Tk与N个目标逻辑结构中的目标逻辑结构Rk相关联,k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变量赋值单元,用于根据目标逻辑结构Rk关联的规则参数信息,为参数变量进行赋值得到目标参数变量;
逻辑代码确定单元,用于将包含目标参数变量的代码模板Tk,确定为目标逻辑结构Rk对应的逻辑代码。
其中,目标逻辑结构的数量为N个,N为正整数;
合约生成模块包括:
关联关系获取单元,用于在决策引擎的逻辑结构集合中,获取N个目标逻辑结构之间的结构关联关系;
逻辑代码组合单元,用于根据结构关联关系对N个逻辑代码进行组合,得到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业务智能合约。
其中,代码转换模块包括:
显示单元,用于在决策引擎对应的配置页面中显示目标逻辑结构;
响应单元,用于响应针对目标逻辑结构的参数配置操作,将参数配置操作所确定的输入信息,确定为与目标逻辑结构相关联的规则参数信息,在配置页面中为目标逻辑结构添加规则参数信息。
其中,合约发送模块包括:
交易数据封装单元,用于将业务智能合约封装为合约交易数据,向区块链节点发送合约交易数据,以使区块链节点将合约交易数据添加至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并生成业务智能合约对应的合约地址;
合约地址生成单元,用于接收区块链节点返回的合约地址,将合约地址存储至业务管理机构对应的数据库中。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
逻辑结构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时间周期,对逻辑结构集合中所包含的逻辑结构进行有效性检测;
逻辑结构删除模块,用于当逻辑结构集合中的逻辑结构Ri和逻辑结构Rj存在逻辑冲突时,在逻辑结构集合中删除逻辑结构Ri;逻辑结构Ri添加至逻辑结构集合的时间戳小于逻辑结构Rj添加至逻辑结构集合的时间戳,i和j均为小于或等于逻辑结构集合中所包含的逻辑结构数量的正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装置,包括:
合约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合约发布节点发送的业务智能合约;业务智能合约是由携带规则参数信息的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逻辑代码所生成的,目标逻辑结构是由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所确定的,业务策略数据由业务管理机构所提供;
合约发布模块,用于将业务智能合约封装为合约区块,若合约区块在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则将合约区块添加至业务区块链,确定业务智能合约为发布成功状态。
其中,合约发布模块包括:
区块广播单元,用于将包含业务智能合约的交易数据封装为合约区块,在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网络中对合约区块进行广播,获取合约区块在业务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投票数量;
共识通过单元,用于若共识投票数量大于或等于数量阈值,则确定合约区块在业务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将合约区块添加至业务区块链;
合约地址生成单元,用于将业务智能合约确定为发布成功状态,生成业务智能合约对应的合约地址,将合约地址返回至合约发布节点。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
共识未通过模块,用于若共识投票数量小于数量阈值,则确定合约区块在业务区块链网络中未达成共识;
告警模块,用于将业务智能合约确定为发布失败状态,生成业务智能合约对应的告警提示信息,将告警提示信息返回至合约发布节点,以使合约发布节点根据告警提示信息重新上传业务智能合约。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业务节点发送的业务申请请求,获取业务申请请求所携带的业务数据内容和合约地址;
智能合约执行模块,用于根据合约地址调用业务区块链中所存储的业务智能合约,并根据业务数据内容执行业务智能合约;
验证结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业务智能合约对应的执行结果,确定业务数据内容对应的验证结果。
其中,业务申请请求包括开票请求,业务数据内容包括用户开票内容,业务智能合约包括税务智能合约;
验证结果确定模块包括:
开票内容记账单元,用于当税务智能合约对应的执行结果为正确结果时,确定用户开票内容为合法数据,对用户开票内容进行记账处理;
提示信息生成单元,用于当税务智能合约对应的执行结果为错误结果时,确定用户开票内容为非法数据,生成用户开票内容对应的非法提示信息,向业务节点返回非法提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与处理器相连,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程序,以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得具有处理器的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获取业务管理机构发布的业务策略数据,根据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获取与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目标逻辑机构;进而可以获取目标逻辑机构对应的规则参数信息,对携带规则参数信息的目标逻辑结构进行代码转换,得到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逻辑代码,根据逻辑代码生成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业务智能合约,将业务智能合约发送至区块链节点,以使区块链节点将业务智能合约发布至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可见,在业务管理机构发布新的业务策略数据后,可以获取与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目标逻辑结构,进而可以根据目标逻辑结构将业务策略数据自动转换为业务智能合约,即对业务策略数据进行代码化处理,可以减少人为编写逻辑代码的繁琐操作,进而可以提高智能合约的开发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系统应用于区块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块链中的区块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业务智能合约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智能合约的发布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智能合约应用于电子发票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系统可以是由客户端、多个节点(接入网络中的任意形式的计算机设备,如服务器、用户终端)通过网络通信的形式连接形成的分布式系统。
以分布式系统为区块链系统为例,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系统应用于区块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区块链系统可以由多个节点(接入网络中的任意形式的计算设备,如服务器、用户终端)和客户端形成,节点之间形成组成的点对点(P2P,Peer To Peer)网络,P2P协议是一个运行在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议。在分布式系统中,任何机器如服务器、用户终端(如用户终端10a)都可以加入而成为节点,节点包括硬件层、中间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
参见图1所示的区块链系统中各节点的功能,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的功能可以包括:
(1)路由,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个节点均可以具有的基本功能,用于支持节点之间的通信,如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10b中可以包括路由功能。
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除了具有路由功能外,还可以具有以下功能:
(2)应用,该功能可以用于部署在区块链中,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而实现特定业务,记录实现功能相关的数据形成记录数据,在记录数据中携带数字签名以表示任务数据的来源,将记录数据发送到区块链系统中的其他节点,供其他节点在验证记录数据来源以及完整性成功时,将记录数据添加到临时区块中。
例如,应用实现的业务可以包括:
钱包:钱包可以用于提供进行电子货币的交易的功能,包括发起交易,即将当前交易的交易记录发送给区块链系统中的其他节点,其他节点验证成功后,作为承认交易有效的响应,将交易的记录数据存入区块链的临时区块中;当然,钱包还支持查询电子货币地址中剩余的电子货币。
共享账本:共享账本可以用于提供账目数据的存储、查询和修改等操作的功能,将对账目数据的操作的记录数据发送到区块链系统中的其他节点,其他节点验证有效后,作为承认账目数据有效的响应,将记录数据存入临时区块中,还可以向发起操作的节点发送确认。
智能合约:智能合约可以是指计算机化的协议,用于执行某个合约的条款,通过部署在共享账本上的用于在满足一定条件时而执行的代码实现,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代码用于完成自动化的交易,例如查询买家所购买商品的物流状态,在买家签收货物后将买家的电子货币转移到商户的地址;当然,智能合约不仅限于执行用于交易的合约,还可以执行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的合约。
(3)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Block)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新区块一旦加入到区块链中就不会再被移除,区块中记录了区块链系统中节点提交的记录数据。
其中,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可以为服务器,或者为用户终端,其中,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用户终端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等终端。
请一并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区块链中的区块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区块链可以由多个区块组成,创始区块中包括区块头和区块主体,区块头中存储有输入信息特征值、版本号、时间戳和难度值,区块主体中存储有输入信息;创始区块的下一个区块(即区块1)以创始区块为父区块,区块1中同样可以包括区块头和区块主体,区块1的区块头中存储有当前区块的输入信息特征值、父区块的区块头特征值、版本号、时间戳和难度值;同理,区块1的下一个区块(即区块2)以区块1为父区块,区块2的区块头存储有当前区块的输入信息特征值、父区块的区块头特征值、版本号、时间戳和难度值;以此类推,区块链的每个区块中存储的区块数据均与父区块中存储的区块数据存在关联,保证了区块中输入信息的安全性。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相关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合约发布节点和区块链节点进行交互执行,合约发布节点和区块链节点均可以为独立的服务器、或者为用户终端、或者为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或者为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等。如图3所示,该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业务管理机构发布的业务策略数据,根据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获取与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目标逻辑结构。
具体的,业务管理机构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实时更新业务策略数据,在业务管理机构发布了业务策略数据后,合约发布节点可以获取业务管理机构发布的业务策略数据,将业务策略数据转换为业务智能合约,进而可以将业务智能合约上传至业务区块链网络,此时的合约发布节点可以为业务管理机构对应的业务服务节点。进一步地,合约发布节点获取到业务策略数据后,可以获取业务策略数据中所包含的业务逻辑,根据该业务逻辑可以获取与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目标逻辑结构,其中,逻辑结构可以是指包含参数变量、表达式、条件值以及决策结果等信息的数据框架。
其中,在业务管理机构和业务区块链网络之间可以建立决策引擎,该决策引擎可以是指业务管理机构针对其用户提供服务决策的平台,如业务管理机构为税务管理机构时,该决策引擎可以用于将税务管理机构所发布的税务策略数据转换为业务智能合约。合约管理节点可以将业务策略数据输入至决策引擎,获取决策引擎中所包含的逻辑结构集合,通过决策引擎识别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若逻辑结构集合中包含与业务逻辑相匹配的逻辑结构,则将与业务逻辑相匹配的逻辑结构确定为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目标逻辑结构;若逻辑结构集合中不包含与业务逻辑相匹配的逻辑结构,则在逻辑结构集合中增加与业务逻辑相匹配的逻辑结构,并将新增的逻辑结构确定为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目标逻辑结构。
其中,逻辑结构集合可以理解为决策引擎中的规则集,规则集中所包含的每条规则均可以称为逻辑结构,可以对规则集中所包含的规则进行删除或新增;规则集可以包括普通规则、循环规则等,循环规则可以对业务策略数据进行循环地执行规则,一个循环规则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循环单元,每个循环单元均可以看成是一个普通规则。合约发布节点可以根据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对逻辑结构集合中所包含的逻辑结构进行遍历,在逻辑结构集合中查找与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目标逻辑结构,目标逻辑结构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合约发布节点在逻辑结构集合中查找到与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逻辑结构时,此时可以将查找到的逻辑结构确定为目标逻辑结构;当合约发布节点在逻辑结构集合中未查找到与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逻辑结构时,可以根据业务策略数据在引擎决策中新增逻辑结构,将新增的逻辑结构确定为目标逻辑结构。换言之,合约发布节点从逻辑结构集合中查找到与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A个逻辑结构时,还检测到业务策略数据中存在业务逻辑B未查找到相匹配的逻辑结构,此时可以在决策引擎的逻辑结构集合中新增与业务逻辑B相匹配的C个逻辑结构,进而可以将新增的C个逻辑结构和上述查找到的A个逻辑结构均确定为目标逻辑结构。以业务管理机构是税务管理机构为例,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目标逻辑结构可以表示为:xx年xx月至xx年xx月之间,xx企业纳税额返还xx%。该目标逻辑结构中的参数可以根据业务策略数据进行配置,该目标逻辑结构可以与逻辑结构集合中的其余逻辑结构进行关联,若在业务策略数据中对企业注册时间做了限制,则可以新增目标逻辑结构,如企业注册时间超过xx年。
可选的,合约发布节点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对逻辑结构集合中所包含的逻辑结构进行有效性检测,对于检测不合格的逻辑结构,可以从逻辑结构集合中进行删除。合约发布节点可以根据检测时间周期,对逻辑结构集合中所包含的逻辑结构进行有效性检测,当逻辑结构集合中的逻辑结构Ri和逻辑结构Rj存在逻辑冲突时,可以在逻辑结构集合中删除逻辑结构Ri,其中,逻辑结构Ri添加至逻辑结构集合的时间戳小于逻辑结构Rj添加至逻辑结构集合的时间戳,i和j均为小于或等于逻辑结构集合中所包含的逻辑结构数量的正整数。换言之,合约发布节点在检测到逻辑结构Ri和逻辑结构Rj存在逻辑冲突时,可以获取逻辑结构Ri和逻辑结构Rj分别添加至逻辑结构集合中的时间戳,当逻辑结构Ri对应的时间戳小于逻辑结构Rj对应的时间戳,即逻辑结构Ri比逻辑结构Rj早加入逻辑结构集合中,可以从逻辑结构集合中删除逻辑结构Ri。举例来说,逻辑结构R1可以表示为:企业注册时间超过15年时,企业纳税额返还12%,逻辑结构R2可以表示为:企业注册时间未超过20年时,企业纳税额返还10%;很显然,逻辑结构R1与逻辑结构R2存在逻辑冲突(对于注册时间为12年的企业,纳税额返还比例是不确定的),因此可以获取逻辑结构R1添加至逻辑结构集合中的时间戳为T1,逻辑结构R2添加至逻辑结构集合中的时间戳为T2,当时间戳T2大于时间戳T1时,可以从逻辑结构集合中删除逻辑结构T1。
步骤S102,获取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规则参数信息,对携带规则参数信息的目标逻辑结构进行代码转换,得到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逻辑代码。
具体的,合约发布节点可以从业务策略数据中获取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规则参数信息,对携带规则参数信息的目标逻辑结构进行代码转换,得到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逻辑代码。当目标逻辑结构的数量为N个(N为正整数)时,可以通过决策引擎对业务策略数据进行识别,在业务策略数据中获取与N个目标逻辑结构相关联的规则参数信息,进而可以在决策引擎中获取N个目标逻辑结构分别对应的代码模板,在N个代码模板中获取代码模板Tk所包含的参数变量,其中,代码模板Tk与N个目标逻辑结构中的目标逻辑结构Rk相关联,k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进而可以根据目标逻辑结构Rk关联的规则参数信息,为参数变量进行赋值,以得到目标参数变量,此时可以将包含目标参数变量的代码模板Tk,确定为目标逻辑结构Rk对应的逻辑代码。换言之,合约发布节点可以在决策引擎中对业务策略数据进行自动识别,以得到N个目标逻辑结构分别对应的规则参数信息;逻辑结构集合中的每个逻辑结构均可以对应一个代码模板,每个代码模板均可以包括参数变量,对于不同的业务策略数据可以配置不同的参数变量,因此可以在决策引擎中获取N个目标逻辑结构分别对应的代码模板,将规则参数信息赋值给代码模板中的参数变量,生成N个目标逻辑结构分别对应的逻辑代码,即决策引擎可以将N个目标逻辑结构自动转换为逻辑代码。可选的,合约发布节点可以将规则参数信息输入至N个目标逻辑结构,进而可以将包含规则参数信息的目标逻辑结构自动转换为逻辑代码。
可选的,除了可以从业务策略数据中自动识别N个目标逻辑结构分别对应的规则参数信息之外,还可以由决策引擎的管理人员设置N各目标逻辑结构分别对应的规则参数信息。对于与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N个目标逻辑结构,均可以在决策引擎对应的配置页面中显示N个目标逻辑结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业务策略数据在配置页面中,分别对N个目标逻辑结构配置规则参数信息;合约发布节点可以响应针对N个目标逻辑结构的参数配置操作,将参数配置操作所确定的输入信息,确定为与N个目标逻辑结构分别相关联的规则参数信息,在配置页面中为N个目标逻辑结构添加规则参数信息。在决策引擎的配置页面中可以显示N个目标逻辑结构,该决策引擎的管理人员可以在配置页面中,对N个目标逻辑结构中所包含的参数变量进行配置,得到N个目标逻辑结构分别对应的规则参数信息。
步骤S103,根据逻辑代码生成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业务智能合约。
具体的,合约发布节点可以在决策引擎的逻辑结构集合中,获取N个目标逻辑结构之间的结构关联关系,进而可以根据结构关联关系对N个逻辑代码进行组合,得到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业务智能合约。举例来说,N个目标逻辑结构包括目标逻辑结构1、目标逻辑结构2、目标逻辑结构3以及目标逻辑结构4,目标逻辑结构1与目标逻辑结构2为或结构,目标逻辑结构3与目标逻辑结构4为与结构,4个目标逻辑结构之间的执行顺序可以表示为:目标逻辑结构1、目标逻辑结构2—>目标逻辑结构3、目标逻辑结构4;目标逻辑结构1对应的逻辑代码为逻辑代码1,目标逻辑结构2对应的逻辑代码为逻辑代码2,目标逻辑结构3对应的逻辑代码为逻辑代码3,目标逻辑结构4对应的逻辑代码为逻辑代码4,在决策引擎中可以将逻辑代码1和逻辑代码2以或结构的形式进行组合,将逻辑代码3和逻辑代码4以与结构的形式进行组合,进而可以将组合后的逻辑代码1和逻辑代码2,以及组合后的逻辑代码3和逻辑代码4进行再次组合,生成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业务智能合约。
请一并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业务智能合约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业务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时更新业务策略数据(例如,税务政策数据),当业务管理机构发布了新的业务策略数据后,业务合约节点可以将业务管理机构所发布的业务策略数据输入至决策引擎20a,该决策引擎20a中可以包括逻辑结构集合20b,该逻辑结构集合20b中可以包括多个逻辑结构(也可以称为规则),如逻辑结构1、逻辑结构2、逻辑结构3、逻辑结构4、逻辑结构5以及逻辑结构6等。合约发布节点可以获取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根据业务逻辑对逻辑结构集合20b中所包含的逻辑结构进行遍历,将与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逻辑结构确定为目标逻辑结构,并将所确定的目标逻辑结构添加至目标逻辑结构集合20d,如逻辑结构集合20b中与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目标逻辑结构分别为:逻辑结构1、逻辑结构3、逻辑结构6,即目标逻辑结构集合20d可以包括逻辑结构1、逻辑结构3以及逻辑结构6。
可选的,若逻辑结构集合20b中未查找到与业务策略数据中的部分业务逻辑相匹配的逻辑结构,则决策引擎的管理人员可以在该决策引擎中新增逻辑结构20c,如图4所示,新增逻辑结构20c可以包括参数变量(如“注册时间xx年”)、表达式(如“超过”)、条件值(如“15年”)以及决策结果(如“纳税额返还比例10%”)等信息;合约发布节点可以将新增逻辑结构20c确定为目标逻辑结构,并将新增逻辑结构20c添加至目标逻辑结构集合20d。
目标逻辑结构集合20d中的每个目标逻辑结构均可以包含参数变量,根据业务策略数据可以为每个目标逻辑结构分别配置规则参数信息,进而可以将包含规则参数信息目标逻辑结构均转换为逻辑代码,如决策引擎20a可以将包含规则参数信息的逻辑结构1转换为逻辑代码20e,将包含规则参数信息的逻辑结构3转换为逻辑代码20f,将包含规则参数信息的逻辑结构6转换为逻辑代码20g,将包含规则参数信息的新增逻辑结构转换为逻辑代码20h。决策引擎20a可以根据逻辑结构1、逻辑结构3、逻辑结构6以及新增逻辑结构之间的结构关联关系,将逻辑代码20e、逻辑代码20f、逻辑代码20g以及逻辑代码20h组合成业务智能合约。
可选的,当决策引擎中所生成的业务智能合约为使用高级语言所编写的合约时,合约发布节点对决策引擎中所包含的业务智能合约进行编译,如可以将高级语言编写的业务智能合约编译成区块链节点的以太坊虚拟机中的字节码,以太坊虚拟机可以用于解释执行业务智能合约中的字节码。智能合约高级语言包括但不限于Solidity(一种智能合约编程语言)、Serpent(一种智能合约编程语言)、LLL(一种智能合约编程语言),如在决策引擎中所生成的业务智能合约可以是使用Solidity所编写的,合约发布节点可以使用编译器将Solidity编写的业务智能合约分别编译成以太坊虚拟机字节码,进而将编译成以太坊虚拟机字节码的业务智能合约提交至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网络并进行上链。
步骤S104,发送业务智能合约。
具体的,合约发布节点生成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业务智能合约后,可以将业务智能合约封装为合约交易数据,并将合约交易数据发送至业务区块链网络中的任一区块链节点。
应当理解的是,合约发布节点在向业务区块链网络上传合约交易数据之前,可以在本地生成非对称密钥对(可以包括公钥和私钥),该非对称密钥对中的私钥可以由合约发布节点自己管理,公钥可以用于生成合约发布节点的数字签名;该非对称密钥对中的公钥可以通知给业务区块链网络中的每个区块链节点,该公钥可以用于业务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对合约发布节点所发送的交易数据进行验签。合约发布节点将合约交易数据上传至业务区块链网络之前,合约发布节点可以使用自己的私钥对合约交易数据进行签名,生成合约交易数据对应的数字签名,并将数字签名与合约交易数据一同上传至业务区块链网络。
步骤S105,将业务智能合约封装为合约区块,若合约区块在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则将合约区块添加至业务区块链,确定业务智能合约为发布成功状态。
具体的,业务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接收到合约发布节点发送的合约交易数据后,为了防止合约交易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恶意篡改,区块链节点可以获取合约发布节点对应的公钥,根据合约发布节点的公钥对合约交易数据所携带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得到合约交易数据对应的第一摘要信息,进而可以根据哈希算法(即合约发布节点生成数字签名时所采用的哈希算法)对区块链节点接收到的合约交易数据进行哈希运算,得到实际接收到的合约交易数据所对应的第二摘要信息,若第一摘要信息与第二摘要信息相同,则表示合约交易数据在上传过程中没有被篡改,该合约交易数据验签通过;若第一摘要信息与第二摘要信息不相同,则表示合约交易数据在上传过程中可能存在篡改,该合约交易数据验签不通过。其中,哈希算法可以将数据或者消息压缩成摘要,不仅可以将数据的格式固定下来,还可以使数据量变小,哈希算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SHA-1、SHA-224、SHA-256、SHA-384以及SHA-512。以SHA-256算法为例,对于任意大小的数据,SHA-256算法均可以产生一个256比特的哈希值,对于不同的数据可以产生不同的哈希值。
进一步地,合约交易数据验签通过后,区块链节点可以将合约交易数据封装为合约区块,在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网络中对该合约区块进行广播,以使业务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均可以接收到该合约区块,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可以对接收到的合约区块进行共识处理,如可以对合约区块中所包含的每笔交易数据均进行验证、对生成该合约区块的区块链节点进行验证等;共识节点得到针对该合约区块的验证结果后,可以在业务区块链网络中对验证结果进行广播,因此在正常网络通信下,区块链节点均可以获取业务区块链网络中每个共识节点针对合约区块的验证结果。
进一步地,区块链节点可以对每个共识节点分别对应的验证结果进行统计,获取合约区块在业务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投票数量,即业务区块链网络中针对合约区块的验证结果为验证通过的节点数量;若共识投票数量大于或等于数量阈值(此处的数量阈值可以根据业务区块链网络中所使用的共识算法来确定,如数量阈值可以设置为业务区块链网络中所包含的共识节点数量的2/3),则可以确定合约区块在业务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进而可以将合约区块添加至业务管理机构所对应的业务区块链,此时业务智能合约的状态可以确定为发布成功状态,并生成业务智能合约对应的合约地址,将合约地址返回至合约发布节点,该合约地址可以用于调用业务智能合约。
可选的,若共识投票数量小于数量阈值,则可以确定合约区块在业务区块链网络中未达成共识,进而可以将业务智能合约确定为发布失败状态,并生成业务智能合约对应的告警提示信息,将告警提示信息返回至合约发布节点,以使合约发布节点根据告警提示信息重新上传业务智能合约。
请一并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智能合约的发布示意图。如图5所示,合约发布节点在决策引擎中生成业务智能合约30d后,可以通过发起交易的方式来将业务智能合约30d部署在区块链中,即合约发布节点可以将业务智能合约30d封装为合约交易数据上传至业务区块链网络,业务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30b可以接收合约交易数据,并基于合约发布节点30a对应的公钥对合约交易数据进行验签,验签通过后,区块链节点30b可以在以太坊虚拟机中执行合约交易数据,即执行业务智能合约30d中所包含的合约代码(包括所有目标逻辑结构分别对应的逻辑代码),合约代码可以自动判断当前所处的场景是否满足合约触发条件,并严格执行合约响应规则,根据合约代码执行结果确定合约交易数据是否有效,当合约交易数据验证有效后,可以将合约交易数据打包进新的数据区块(即区块30c),区块链节点30b可以将区块30c在业务区块链网络中进行广播,以使业务区块链网络中的其余节点根据共识算法对区块30c进行共识验证,当该区块30c共识通过时,可以将区块30c进行正式上链,即区块30c在共识通过后,可以根据区块链节点30b所存储的区块链中的最大区块高度,对区块30c的区块高度进行更新,将更新后的区块30c存储在区块链节点30b的本地数据库中,此时更新后的区块30c即为区块链节点30b本地数据库中的区块N+i,N+i用于表征更新后的区块30c在本地区块链中的区块顺序,N和i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此时,在区块链中完成了业务智能合约30d的部署和上链过程,即业务智能合约在业务区块链中上链成功,可以表示为该业务智能合约在业务区块链网络中发布成功。
可选的,对于业务区块链网络中所发布的业务智能合约,执行该业务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判断业务数据内容的有效性。业务节点可以向业务区块链网络发起业务申请请求,业务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可以接收该业务节点发送的业务申请请求,获取该业务申请请求所携带的业务数据内容和合约地址,根据合约地址调用业务区块链中所存储的业务智能合约,并根据业务数据内容执行业务智能合约,进而可以根据业务智能合约对应的执行结果,确定业务数据内容对应的验证结果。换言之,对于上传至业务区块链网络中的业务申请请求,区块链节点可以通过调用业务智能合约自动检验业务申请请求中所携带的业务数据内容的有效性,可以避免人为操作,进而可以减少业务数据内容的操作时间,从而提高业务数据内容的处理效率。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业务管理机构可以是指税务管理机构、或者购房管理机构、或者摇号管理机构等。当业务管理机构为税务管理机构时,业务申请请求可以包括开票请求,业务数据内容可以包括用户开票内容,业务智能合约可以包括税务智能合约。当税务智能合约对应的执行结果为正确结果时,可以确定用户开票内容为合法数据,对用户开票内容进行记账处理,即可以将用户开票内容写入业务区块链中;当税务智能合约对应的执行结果为错误结果时,可以确定用户开票内容为非法数据,并生成用户开票内容对应的非法提示信息,向业务节点返回非法提示信息,以提醒业务节点重新发起包含用户开票内容的开票请求。其中,税务管理机构发布了新的税务政策数据(即业务策略数据)后,可以通过决策引擎将税务政策数据进行代码化处理,将税务政策数据转换为税务智能合约(即业务智能合约),并将税务智能合约发布至购房区块链(即业务区块链)。企业(即业务节点)可以通过发票应用程序接口发起开票/收票申请,区块链节点接收到开票/收票申请(即业务申请请求)后,可以获取开票/收票申请所携带的企业发票内容(即业务数据内容)和税务智能合约对应的地址合约,并根据地址合约可以调用税局区块链中的税务智能合约,执行该税务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判断企业发票内容是否合规(如企业的发票税号是否正确,或者企业所缴纳的税款是否正确等),若发票内容合规,则可以将发票进行上链处理;若发票内容不合规,则可以向发起开票/收票申请的企业发出警告信息,以提醒该企业重新发起开票/收票申请。
请一并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智能合约应用于电子发票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税局管理机构发布了新的税务政策数据后,可以将该税务政策数据输入至决策引擎中,在决策引擎中可以根据税务政策数据所包含的业务逻辑,获取与税务政策数据相关联的目标逻辑结构,并将目标逻辑结构转换为逻辑代码,通过将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逻辑代码按照目标逻辑结构的关联关系进行组合,生成税务政策数据对应的税务智能合约,合约发布节点(可以理解为税局管理机构所在的服务节点)可以将税务智能合约上传至区块链网络,在区块链网络中将税务智能合约写入税局区块链中,即将税务智能合约发布至税局区块链。企业或个人用户可以通过发票应用程序接口发起开票/收票申请,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可以接收企业或个人用户开票/收票申请后,可以在税局区块链中调用并执行税务智能合约,自动判断开票/收票申请所携带的发票内容是否合规,若发票内容合规,则可以将发票进行上链处理;若发票内容不合规,则可以向发起开票/收票申请的企业发出警告信息,以提醒该企业重新发起开票/收票申请。
可选的,当业务管理机构为购房管理机构时,购房管理机构发布了新的购房政策数据(即业务策略数据)后,可以通过决策引擎将购房政策数据进行代码化处理,将购房政策数据转换为购房智能合约(即业务智能合约),并将购房智能合约发布至购房区块链(即业务区块链)。用户(即业务节点)可以通过购房应用程序接口发起购房申请,区块链节点接收到购房申请(即业务申请请求)后,可以获取购房申请所携带的用户购房信息(即业务数据内容)和购房智能合约对应的地址合约,并根据地址合约可以调用购房区块链中的购房智能合约,执行该购房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判断购房内容是否合规(如用户是否具有购房资格、用户的贷款信息是否正确等),若购房内容合规,则可以将购房内容进行上链处理;若购房内容不合规,则可以向发起购房申请的企业发出警告信息,以提醒该企业重新发起购房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业务管理机构发布新的业务策略数据后,可以获取与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目标逻辑结构,进而可以根据目标逻辑结构将业务策略数据自动转换为业务智能合约,即对业务策略数据进行代码化处理,可以减少人为编写逻辑代码的繁琐操作,进而可以提高智能合约的开发效率;通过调用业务智能合约自动检验业务申请请求中所携带的业务数据内容的有效性,可以减少业务数据内容的操作时间,从而提高业务数据内容的处理效率。
请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装置可以是运行于合约发布节点中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对应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相应步骤。如图7所示,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装置1可以包括:数据获取模块11,代码转换模块12,合约生成模块13,合约发送模块14;
数据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业务管理机构发布的业务策略数据,根据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获取与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目标逻辑结构;
代码转换模块12,用于获取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规则参数信息,对携带规则参数信息的目标逻辑结构进行代码转换,得到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逻辑代码;
合约生成模块13,用于根据逻辑代码生成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业务智能合约;
合约发送模块14,用于将业务智能合约发送至区块链节点,以使区块链节点将业务智能合约发布至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
其中,数据获取模块11,代码转换模块12,合约生成模块13,合约发送模块14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步骤S104,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数据获取模块11可以包括:集合获取单元111,逻辑结构选取单元112,逻辑结构新增单元113;
集合获取单元111,用于将业务策略数据输入至决策引擎,获取决策引擎中的逻辑结构集合,通过决策引擎识别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
逻辑结构选取单元112,用于若逻辑结构集合中包含与业务逻辑相匹配的逻辑结构,则将与业务逻辑相匹配的逻辑结构确定为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目标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新增单元113,用于若逻辑结构集合中不包含与业务逻辑相匹配的逻辑结构,则在逻辑结构集合中增加与业务逻辑相匹配的逻辑结构,将新增的逻辑结构确定为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目标逻辑结构。
其中,集合获取单元111,逻辑结构选取单元112,逻辑结构新增单元113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代码转换模块12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21,响应单元122;
显示单元121,用于在决策引擎对应的配置页面中显示目标逻辑结构;
响应单元122,用于响应针对目标逻辑结构的参数配置操作,将参数配置操作所确定的输入信息,确定为与目标逻辑结构相关联的规则参数信息,在配置页面中为目标逻辑结构添加规则参数信息。
其中,目标逻辑结构的数量为N个,N为正整数;
代码转换模块12可以包括:规则参数获取单元123,参数变量获取单元124,变量赋值单元125,逻辑代码确定单元126;
规则参数获取单元123,用于通过决策引擎对业务策略数据进行识别,在业务策略数据中获取与N个目标逻辑结构相关联的规则参数信息;
参数变量获取单元124,用于在决策引擎中获取N个目标逻辑结构分别对应的代码模板,在N个代码模板中获取代码模板Tk所包含的参数变量;代码模板Tk与N个目标逻辑结构中的目标逻辑结构Rk相关联,k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变量赋值单元125,用于根据目标逻辑结构Rk关联的规则参数信息,为参数变量进行赋值得到目标参数变量;
逻辑代码确定单元126,用于将包含目标参数变量的代码模板Tk,确定为目标逻辑结构Rk对应的逻辑代码。
其中,显示单元121,响应单元122,规则参数获取单元123,参数变量获取单元124,变量赋值单元125,逻辑代码确定单元126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其中,当显示单元121,响应单元122在执行相应的操作时,规则参数获取单元123暂停执行操作;当规则参数获取单元123在执行相应的操作时,显示单元121,响应单元122均暂停执行操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目标逻辑结构的数量为N个,N为正整数;
合约生成模块13可以包括:关联关系获取单元131,逻辑代码组合单元132;
关联关系获取单元131,用于在决策引擎的逻辑结构集合中,获取N个目标逻辑结构之间的结构关联关系;
逻辑代码组合单元132,用于根据结构关联关系对N个逻辑代码进行组合,得到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业务智能合约。
其中,关联关系获取单元131,逻辑代码组合单元132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3,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合约发送模块14可以包括:交易数据封装单元141,合约地址生成单元142;
交易数据封装单元141,用于将业务智能合约封装为合约交易数据,向区块链节点发送合约交易数据,以使区块链节点将合约交易数据添加至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并生成业务智能合约对应的合约地址;
合约地址生成单元142,用于接收区块链节点返回的合约地址,将合约地址存储至业务管理机构对应的数据库中。
其中,交易数据封装单元141,合约地址生成单元142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4,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该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装置1还可以包括:逻辑结构检测模块15,逻辑结构删除模块16;
逻辑结构检测模块15,用于根据检测时间周期,对逻辑结构集合中所包含的逻辑结构进行有效性检测;
逻辑结构删除模块16,用于当逻辑结构集合中的逻辑结构Ri和逻辑结构Rj存在逻辑冲突时,在逻辑结构集合中删除逻辑结构Ri;逻辑结构Ri添加至逻辑结构集合的时间戳小于逻辑结构Rj添加至逻辑结构集合的时间戳,i和j均为小于或等于逻辑结构集合中所包含的逻辑结构数量的正整数。
其中,逻辑结构检测模块15,逻辑结构删除模块16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业务管理机构发布新的业务策略数据后,可以获取与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目标逻辑结构,进而可以根据目标逻辑结构将业务策略数据自动转换为业务智能合约,即对业务策略数据进行代码化处理,可以减少人为编写逻辑代码的繁琐操作,进而可以提高智能合约的开发效率;通过调用业务智能合约自动检验业务申请请求中所携带的业务数据内容的有效性,可以减少业务数据内容的操作时间,从而提高业务数据内容的处理效率。
请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装置可以是运行于区块链节点中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对应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相应步骤。如图8所示,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装置2可以包括:合约接收模块21,合约发布模块22;
合约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合约发布节点发送的业务智能合约;业务智能合约是由携带规则参数信息的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逻辑代码所生成的,目标逻辑结构是由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所确定的,业务策略数据由业务管理机构所提供;
合约发布模块22,用于将业务智能合约封装为合约区块,若合约区块在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则将合约区块添加至业务区块链,确定业务智能合约为发布成功状态。
其中,合约接收模块21,合约发布模块22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4-步骤S105,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合约发布模块22可以包括:区块广播单元221,共识通过单元222,合约地址生成单元223;
区块广播单元221,用于将包含业务智能合约的交易数据封装为合约区块,在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网络中对合约区块进行广播,获取合约区块在业务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投票数量;
共识通过单元222,用于若共识投票数量大于或等于数量阈值,则确定合约区块在业务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将合约区块添加至业务区块链;
合约地址生成单元223,用于将业务智能合约确定为发布成功状态,生成业务智能合约对应的合约地址,将合约地址返回至合约发布节点。
其中,区块广播单元221,共识通过单元222,合约地址生成单元223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5,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该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装置2还可以包括:共识未通过模块23,告警模块24,请求接收模块25,智能合约执行模块26,验证结果确定模块27;
共识未通过模块23,用于若共识投票数量小于数量阈值,则确定合约区块在业务区块链网络中未达成共识;
告警模块24,用于将业务智能合约确定为发布失败状态,生成业务智能合约对应的告警提示信息,将告警提示信息返回至合约发布节点,以使合约发布节点根据告警提示信息重新上传业务智能合约。
请求接收模块25,用于接收业务节点发送的业务申请请求,获取业务申请请求所携带的业务数据内容和合约地址;
智能合约执行模块26,用于根据合约地址调用业务区块链中所存储的业务智能合约,并根据业务数据内容执行业务智能合约;
验证结果确定模块27,用于根据业务智能合约对应的执行结果,确定业务数据内容对应的验证结果。
其中,共识未通过模块23,告警模块24,请求接收模块25,智能合约执行模块26,验证结果确定模块27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5,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其中,业务申请请求包括开票请求,业务数据内容包括用户开票内容,业务智能合约包括税务智能合约;
验证结果确定模块27可以包括:开票内容记账单元271,提示信息生成单元272;
开票内容记账单元271,用于当税务智能合约对应的执行结果为正确结果时,确定用户开票内容为合法数据,对用户开票内容进行记账处理;
提示信息生成单元272,用于当税务智能合约对应的执行结果为错误结果时,确定用户开票内容为非法数据,生成用户开票内容对应的非法提示信息,向业务节点返回非法提示信息。
其中,开票内容记账单元271,提示信息生成单元272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105,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业务管理机构发布新的业务策略数据后,可以获取与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目标逻辑结构,进而可以根据目标逻辑结构将业务策略数据自动转换为业务智能合约,即对业务策略数据进行代码化处理,可以减少人为编写逻辑代码的繁琐操作,进而可以提高智能合约的开发效率;通过调用业务智能合约自动检验业务申请请求中所携带的业务数据内容的有效性,可以减少业务数据内容的操作时间,从而提高业务数据内容的处理效率。
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计算机设备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网络接口1004和存储器1005,此外,上述计算机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10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可选的,网络接口1004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1005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如图9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如图9所示的计算机设备1000中,网络接口1004可提供网络通讯功能;而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
获取业务管理机构发布的业务策略数据,根据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获取与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目标逻辑结构;
获取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规则参数信息,对携带规则参数信息的目标逻辑结构进行代码转换,得到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逻辑代码;
根据逻辑代码生成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业务智能合约;
将业务智能合约发送至区块链节点,以使区块链节点将业务智能合约发布至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计算机设备1000可执行前文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的描述,也可执行前文图7所对应实施例中对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装置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请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计算机设备2000可以包括:处理器2001,网络接口2004和存储器2005,此外,上述计算机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20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2002。其中,通信总线2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2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2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2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2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20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2001的存储装置。如图10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2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如图10所示的计算机设备2000中,网络接口2004可提供网络通讯功能;而用户接口2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2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20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
接收合约发布节点发送的业务智能合约;业务智能合约是由携带规则参数信息的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逻辑代码所生成的,目标逻辑结构是由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所确定的,业务策略数据由业务管理机构所提供;
将业务智能合约封装为合约区块,若合约区块在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则将合约区块添加至业务区块链,确定业务智能合约为发布成功状态。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计算机设备2000可执行前文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的描述,也可执行前文图8所对应实施例中对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装置2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前文提及的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装置1和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装置2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时,能够执行前文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的描述,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作为示例,程序指令可被部署在一个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在位于一个地点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又或者,在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设备可以组成区块链系统。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者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可以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前文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的描述,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者计算机程序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一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本申请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申请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业务管理机构发布的业务策略数据,根据所述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获取与所述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目标逻辑结构;
获取所述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规则参数信息,对携带所述规则参数信息的目标逻辑结构进行代码转换,得到所述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逻辑代码;
根据所述逻辑代码生成所述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业务智能合约;
将所述业务智能合约发送至区块链节点,以使所述区块链节点将所述业务智能合约发布至所述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获取与所述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目标逻辑结构,包括:
将所述业务策略数据输入至决策引擎,获取所述决策引擎中的逻辑结构集合,通过所述决策引擎识别所述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
若所述逻辑结构集合中包含与所述业务逻辑相匹配的逻辑结构,则将与所述业务逻辑相匹配的逻辑结构确定为所述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目标逻辑结构;
若所述逻辑结构集合中不包含与所述业务逻辑相匹配的逻辑结构,则在所述逻辑结构集合中增加与所述业务逻辑相匹配的逻辑结构,将新增的逻辑结构确定为所述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目标逻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逻辑结构的数量为N个,N为正整数;
所述获取所述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规则参数信息,对携带所述参数信息的目标逻辑结构进行代码转换,得到所述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逻辑代码,包括:
通过决策引擎对所述业务策略数据进行识别,在所述业务策略数据中获取与N个目标逻辑结构相关联的规则参数信息;
在所述决策引擎中获取所述N个目标逻辑结构分别对应的代码模板,在N个代码模板中获取代码模板Tk所包含的参数变量;所述代码模板Tk与所述N个目标逻辑结构中的目标逻辑结构Rk相关联,k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根据所述目标逻辑结构Rk关联的规则参数信息,为所述参数变量进行赋值得到目标参数变量;
将包含所述目标参数变量的代码模板Tk,确定为所述目标逻辑结构Rk对应的逻辑代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逻辑结构的数量为N个,N为正整数;
所述根据所述逻辑代码生成所述业务政策数据对应的业务智能合约,包括:
在决策引擎的逻辑结构集合中,获取N个目标逻辑结构之间的结构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结构关联关系对N个逻辑代码进行组合,得到所述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业务智能合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规则参数信息,包括:
在决策引擎对应的配置页面中显示所述目标逻辑结构;
响应针对所述目标逻辑结构的参数配置操作,将所述参数配置操作所确定的输入信息,确定为与所述目标逻辑结构相关联的规则参数信息,在所述配置页面中为所述目标逻辑结构添加所述规则参数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业务智能合约发送至区块链节点,包括:
将所述业务智能合约封装为合约交易数据,向区块链节点发送所述合约交易数据,以使所述区块链节点将所述合约交易数据添加至所述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并生成所述业务智能合约对应的合约地址;
接收所述区块链节点返回的所述合约地址,将所述合约地址存储至所述业务管理机构对应的数据库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检测时间周期,对所述逻辑结构集合中所包含的逻辑结构进行有效性检测;
当所述逻辑结构集合中的逻辑结构Ri和逻辑结构Rj存在逻辑冲突时,在所述逻辑结构集合中删除所述逻辑结构Ri;所述逻辑结构Ri添加至所述逻辑结构集合的时间戳小于所述逻辑结构Rj添加至所述逻辑结构集合的时间戳,i和j均为小于或等于所述逻辑结构集合中所包含的逻辑结构数量的正整数。
8.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合约发布节点发送的业务智能合约;所述业务智能合约是由携带规则参数信息的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逻辑代码所生成的,所述目标逻辑结构是由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所确定的,所述业务策略数据由业务管理机构所提供;
将所述业务智能合约封装为合约区块,若所述合约区块在所述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则将所述合约区块添加至业务区块链,确定所述业务智能合约为发布成功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业务智能合约封装为合约区块,若所述合约区块在所述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则将所述合约区块添加至业务区块链,确定所述业务智能合约为发布成功状态,包括:
将包含所述业务智能合约的交易数据封装为合约区块,在所述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网络中对所述合约区块进行广播,获取所述合约区块在所述业务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投票数量;
若所述共识投票数量大于或等于数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合约区块在所述业务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将所述合约区块添加至所述业务区块链;
将所述业务智能合约确定为所述发布成功状态,生成所述业务智能合约对应的合约地址,将所述合约地址返回至所述合约发布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共识投票数量小于所述数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合约区块在所述业务区块链网络中未达成共识;
将所述业务智能合约确定为所述发布失败状态,生成所述业务智能合约对应的告警提示信息,将所述告警提示信息返回至所述合约发布节点,以使所述合约发布节点根据所述告警提示信息重新上传业务智能合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业务节点发送的业务申请请求,获取所述业务申请请求所携带的业务数据内容和合约地址;
根据所述合约地址调用所述业务区块链中所存储的业务智能合约,并根据所述业务数据内容执行所述业务智能合约;
根据所述业务智能合约对应的执行结果,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内容对应的验证结果。
12.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业务管理机构发布的业务策略数据,根据所述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获取与所述业务策略数据相匹配的目标逻辑结构;
代码转换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规则参数信息,对携带所述规则参数信息的目标逻辑结构进行代码转换,得到所述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逻辑代码;
合约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逻辑代码生成所述业务策略数据对应的业务智能合约;
合约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智能合约发送至区块链节点,以使所述区块链节点将所述业务智能合约发布至所述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
13.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合约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合约发布节点发送的业务智能合约;所述业务智能合约是由携带规则参数信息的目标逻辑结构对应的逻辑代码所生成的,所述目标逻辑结构是由业务策略数据中的业务逻辑所确定的,所述业务策略数据由业务管理机构所提供;
合约发布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智能合约封装为合约区块,若所述合约区块在所述业务管理机构所属的业务区块链网络中达成共识,则将所述合约区块添加至业务区块链,确定所述业务智能合约为发布成功状态。
14.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得具有所述处理器的计算机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018803.XA 2021-01-07 2021-01-07 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Active CN1126866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8803.XA CN112686671B (zh) 2021-01-07 2021-01-07 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8803.XA CN112686671B (zh) 2021-01-07 2021-01-07 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6671A true CN112686671A (zh) 2021-04-20
CN112686671B CN112686671B (zh) 2022-07-12

Family

ID=75456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18803.XA Active CN112686671B (zh) 2021-01-07 2021-01-07 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86671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0701A (zh) * 2021-05-25 2021-08-06 成都佰纳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结构自适应变动升级方法、装置、设备和产品
CN113253995A (zh) * 2021-06-11 2021-08-1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系统的开发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60883A (zh) * 2021-06-10 2021-09-07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合约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07188A (zh) * 2021-06-03 2021-09-17 广东辰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合约的构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72825A (zh) * 2021-07-09 2021-10-29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面向中继链跨链架构的接入控制与资源访问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762912A (zh) * 2021-05-12 2021-12-07 北京同邦卓益科技有限公司 Abs业务系统的业务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85859A (zh) * 2021-12-22 2022-04-05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中间层区块链服务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41066A (zh) * 2022-06-09 2022-07-12 天聚地合(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区块链应用的生成方法及生成系统
CN114997866A (zh) * 2022-05-26 2022-09-02 成都质数斯达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合约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564322A (zh) * 2022-12-06 2023-01-03 连连(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62912B (zh) * 2021-05-12 2024-05-24 北京同邦卓益科技有限公司 Abs业务系统的业务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2321A (zh) * 2017-12-28 2018-05-18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配置信息自动生成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方法
CN108536445A (zh) * 2018-03-28 2018-09-14 成都链安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区块链智能合约的高度自动化形式化验证系统及方法
CN108805561A (zh) * 2017-04-27 2018-11-13 中思博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可访问多个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的执行方法和系统
CN109359957A (zh) * 2018-09-17 2019-02-19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多方计算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505239A (zh) * 2019-09-09 2019-11-26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933163A (zh) * 2019-11-27 2020-03-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区块链合约部署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TW202036434A (zh) * 2019-03-27 2020-10-01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基於區塊鏈的轉帳方法、系統、計算設備及儲存媒體
CN111897742A (zh) * 2020-09-30 2020-11-06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生成智能合约测试案例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48613A (zh) * 2020-09-28 2020-12-29 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测试区块链服务的智能合约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5561A (zh) * 2017-04-27 2018-11-13 中思博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可访问多个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的执行方法和系统
CN108052321A (zh) * 2017-12-28 2018-05-18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配置信息自动生成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方法
CN108536445A (zh) * 2018-03-28 2018-09-14 成都链安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区块链智能合约的高度自动化形式化验证系统及方法
CN109359957A (zh) * 2018-09-17 2019-02-19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多方计算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TW202036434A (zh) * 2019-03-27 2020-10-01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基於區塊鏈的轉帳方法、系統、計算設備及儲存媒體
CN110505239A (zh) * 2019-09-09 2019-11-26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933163A (zh) * 2019-11-27 2020-03-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区块链合约部署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148613A (zh) * 2020-09-28 2020-12-29 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测试区块链服务的智能合约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1897742A (zh) * 2020-09-30 2020-11-06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生成智能合约测试案例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UNASEKARAN RAJA.ETC: ""AI-Powered Blockchain - A Decentralized 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 Protocol for IoV"", 《IEEE INFOCOM 2020 -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WORKSHOPS (INFOCOM WKSHPS)》 *
GUNASEKARAN RAJA.ETC: ""AI-Powered Blockchain - A Decentralized 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 Protocol for IoV"", 《IEEE INFOCOM 2020 -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WORKSHOPS (INFOCOM WKSHPS)》, 10 August 2020 (2020-08-10) *
张亚伟: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存证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15 September 2019 (2019-09-15), pages 138 - 550 *
张宁等: ""能源互联网中的区块链技术:研究框架与典型应用初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9 July 2016 (2016-07-29), pages 4011 - 4021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2912B (zh) * 2021-05-12 2024-05-24 北京同邦卓益科技有限公司 Abs业务系统的业务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62912A (zh) * 2021-05-12 2021-12-07 北京同邦卓益科技有限公司 Abs业务系统的业务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20701A (zh) * 2021-05-25 2021-08-06 成都佰纳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结构自适应变动升级方法、装置、设备和产品
CN113407188A (zh) * 2021-06-03 2021-09-17 广东辰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合约的构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07188B (zh) * 2021-06-03 2024-02-09 广东辰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合约的构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60883A (zh) * 2021-06-10 2021-09-07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合约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53995B (zh) * 2021-06-11 2021-11-09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系统的开发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53995A (zh) * 2021-06-11 2021-08-1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系统的开发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72825A (zh) * 2021-07-09 2021-10-29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面向中继链跨链架构的接入控制与资源访问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285859A (zh) * 2021-12-22 2022-04-05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中间层区块链服务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85859B (zh) * 2021-12-22 2023-08-29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中间层区块链服务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97866A (zh) * 2022-05-26 2022-09-02 成都质数斯达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合约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41066A (zh) * 2022-06-09 2022-07-12 天聚地合(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区块链应用的生成方法及生成系统
CN115564322A (zh) * 2022-12-06 2023-01-03 连连(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64322B (zh) * 2022-12-06 2023-09-19 连连(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6671B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86671B (zh) 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部署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CN111445333B (zh) 区块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245186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287034B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87033B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13877B (zh) 应用于区块链网络的智能合约触发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2700246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01896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节点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设备
CN111488372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15301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JP2023530594A (ja) 分散型データベースにおける許可されたイベント処理
JP2023513848A (ja) 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に関連するサービスの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のための計算サービス
CN111817859A (zh) 基于零知识证明的数据共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75901A (zh) 基于区块链的身份验证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17574320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708463B (zh) 基于多区块链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CN117057806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3537985B (zh) 数据验证方法及装置
WO2024037117A1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7372016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114903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69088A (zh) 智慧城市建筑物监督方法和系统
CN116596551A (zh)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产品溯源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JP2023551160A (ja) Dltネットワークの自動化されたマージ
CN117495559A (zh) 一种交易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420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