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4504A - 一种基于全散射模型的城市地下空洞快速探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全散射模型的城市地下空洞快速探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4504A
CN112684504A CN202011397138.1A CN202011397138A CN112684504A CN 112684504 A CN112684504 A CN 112684504A CN 202011397138 A CN202011397138 A CN 202011397138A CN 112684504 A CN112684504 A CN 112684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detection
signal
detectors
detectio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971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84504B (zh
Inventor
章俊
刘盛东
郝志超
靖洪文
李纯阳
王勃
孙华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to CN20201139713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845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84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4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84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4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散射模型的城市地下空洞快速探测方法,先组装移动探测装置,移动探测装置由多个探测单元等间距组成,采用移动探测装置在目标探测区域内每采集一次散射波信号,则移动一次,从而快速高效地完成多次散射波采集;然后将上述采集的信号数据建立城市地下全散射模型来进行散射波的多次覆盖成像,将孔径Dx范围内多次采集过程的散射波信号叠加计算,采用不同排列采集时相应的偏移速度进行成像,提高了散射波的提取能力和探测精度;最后根据全散射速度剖面和成像剖面采用已知方法综合分析异常位置与大小,实现对城市地下空洞的快速、准确地探测。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全散射模型的城市地下空洞快速探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地下空洞探测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全散射模型的城市地下空洞快速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缓解城市资源匮乏、改善环境状况及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尤其近些年来,全国许多城市开始建设地铁。与此同时,地铁施工过程中会造成路面塌陷和隧道突水、突泥等事故频发,由此引起的城市公共安全和施工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据统计其中69%的事故是由地下空洞(土洞、溶洞)等不利地质条件引起的。因此,需要一种可适用于城市环境下的地下空洞探测方法来高效、准确地提前查明地下异常地质体,指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开发,保障城市公共安全。
在城市中进行地球物理勘探面临以下难题:(1)城市中受限的施工空间和时间;(2)城市地下介质复杂,环境噪声影响大;(3)地下空洞的尺度小、不规则,因此对探测精度要求高。而目前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均存在不同的缺陷,如探地雷达的探测深度有限,且受地下水和城市环境电磁场影响大;直流电法存在体积效应,且无法在城市中施工;浅层反射地震法难以获得有效的反射波,且施工效率低。因此如何能在克服上述难题的前提下,快速、准确的探测出城市地下空洞的位置是本行业的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全散射模型的城市地下空洞快速探测方法,通过建立城市地下全散射模型来进行散射波的多次覆盖成像,从而快速、准确的对地下空洞进行探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全散射模型的城市地下空洞快速探测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先组装移动探测装置,移动探测装置由多个探测单元等间距组成,探测单元之间采用连接杆连接,所述探测单元包括钢轮、滚动轴和两个检波器,滚动轴穿过钢轮中心并通过黄油与其耦合(采用黄油耦合可降低地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两个检波器对称设置在钢轮两侧(这样对称设置可表示为两者接收的是同一检波点水平对称两个分量的信号),且分别通过两个固定杆与滚动轴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材质为弹性橡胶材质,所述钢轮和固定杆的材质均为刚性材质;刚性材质作为高速导波介质,可降低地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弹性橡胶材质的连接杆可保证在地面不足够平整时相邻的钢轮均能与地面接触,同时该材质具有较好的吸收波作用,从而保证相邻探测单元接收的波不会相互串通影响;
步骤二:先在地面确定目标探测区域,设移动探测装置的探测单元数量为N,相邻探测单元之间的距离为Xr,移动探测装置放置在目标探测区域的一端,然后在分别距离移动探测装置两端Xoff处均设置一个锤击点,然后在两个锤击点各进行一次锤击,移动探测装置中的各个检波器实时接收地下反馈的散射波信号,并传递给地震分析仪进行记录;完成后将移动探测装置沿目标探测区域的长度方向以Xs步距移动到下一位置,并重复上述锤击及信号采集过程,如此重复多次采集,直至完成整个目标探测区域的探测过程;
步骤三:在探测区域建立全散射模型,其中探测区域走向长度为X、纵深长度为Z,则探测区域划分为m×n个网格,将每个网格假定为散射点;
步骤四:将每个探测单元中的两道检波器信号直接相加输出一道信号作为此探测单元所处位置的合成信号;
步骤五:根据已有地勘资料计算与标定每一网格的初始叠加速度Vmn,在(Vmn-Δv,Vmn+Δv)的区间内以不同速度计算此网格在同一次采集过程中不同检波器旅行时t1、t2……tn,将相应时刻的合成信号取平方能量均值E,其中E最大值对应的速度为此网格在该次采集过程中的偏移速度Vmig
步骤六:以探测区域最大目标深度选定孔径Dx范围(即Dx=k Zmax,1≤k≤2,Zmax为最大探测深度),进而确定在该范围内的采集次数,然后根据步骤五获取该网格各次采集时的偏移速度,并依次获取其他所有网格在该范围内各次采集时的偏移速度;
步骤七:根据步骤六获得的数据,将处于各个网格中心点各自正上方采集时(即移动探测装置的中点距离网格中心点在地面的投影最近时)的偏移速度作为其各自的剖面速度,从而形成全散射模型的速度剖面;
步骤八:计算单个网格在孔径Dx范围内各次采集过程中散射波信号的最大平方能量均值E的总和,作为此网格的散射波叠加信号;
步骤九:根据步骤八依次计算所有网格的散射波叠加信号,由此获得探测区域内全散射成像剖面;
步骤十:根据全散射速度剖面和成像剖面采用已知方法综合分析异常位置与大小,实现对城市地下空洞的快速探测。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具体为:
设同一探测单元的两个检波器分别为a和b,两个检波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α,两个检波器的接收方向信号向量分别为
Figure BDA0002815615100000031
Figure BDA0002815615100000032
对其进行沿走向长度X和沿纵深长度Z的分解,得到:
Figure BDA0002815615100000033
式中f为不同分量上的信号能量,由于两个检波器水平分量相反,垂直分量一致,进而将两个检波器信号直接相加,可得:
Figure BDA0002815615100000034
从而使合成信号增加了纵深方向上的纵波能量,削弱了走向上的横波、面波的能量,有效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进一步,所述步骤五具体为:
(1)根据步骤三建立的模型,设任一网格中心位置为(xm,zn),计算任一次采集过程中各个检波器与当前网格的散射波传播旅行时:
Figure BDA0002815615100000035
式中ts为散射波从震源到当前网格的旅行时,tr为散射波从当前网格到检波器的旅行时,xs和xr分别为震源和检波器的水平方向坐标,V为初始叠加速度Vmn在Δv速度窗内选取的扫描速度;
(2)对该次采集过程内不同检波器散射波到时t时刻延时时窗Δt内的信号计算其平方能量均值:
Figure BDA0002815615100000041
(3)在设定的速度窗(Vmn-Δv,Vmn+Δv)内依次计算此网格在该次采集过程中不同叠加速度下的能量均值E,当E最大时对应的速度为此网格在该次采集过程中的最优叠加速度,记为偏移速度Vmig
由于同一网格产生的散射波在不同排列中的传播路径存在差异,其相应的偏移速度也存在差异,此步骤可获得某个网格对于不同排列的偏移速度,可获得更为准确的速度,解决城市地下介质复杂问题,提高了成像的准确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移动探测装置在目标探测区域内每采集一次散射波信号,则移动一次,从而快速高效地完成多次散射波采集;然后将上述采集的信号数据建立城市地下全散射模型,将孔径Dx范围内多次采集过程的散射波信号叠加计算时,采用不同采集时相应的偏移速度进行成像,提高了散射波的提取能力和探测精度;另外采用的移动探测装置进行多次移动采集的方式,还能解决城市中无法铺设长地震测线而带来的覆盖次数不足、成像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本发明能快速、准确地对城市地下空洞进行探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探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移动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空洞散射波多次采集过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探测单元的信号合成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地下散射点的散射波传播路径图;
图6是本发明得出的全散射模型及成像剖面图;图中颜色深度差异代表散射波叠加信号的强弱,颜色越深则信号越强。
图中:1、检波器,2、固定杆,3、滚动轴,4、钢轮,5、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先组装移动探测装置,移动探测装置由多个探测单元等间距组成,探测单元之间采用连接杆5连接,所述探测单元包括钢轮4、滚动轴3和两个检波器1,滚动轴3穿过钢轮4中心并通过黄油与其耦合(采用黄油耦合可降低地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两个检波器1对称设置在钢轮4两侧(这样对称设置可表示为两者接收的是同一检波点水平对称两个分量的信号),且分别通过两个固定杆2与滚动轴3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5的材质为弹性橡胶材质,所述钢轮4和固定杆2的材质均为刚性材质;刚性材质作为高速导波介质,可降低地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弹性橡胶材质的连接杆5可保证在地面不足够平整时相邻的钢轮均能与地面接触,同时该材质具有较好的吸收波作用,从而保证相邻探测单元接收的波不会相互串通影响;
步骤二:先在地面确定目标探测区域,设移动探测装置的探测单元数量为N,相邻探测单元之间的距离为Xr,移动探测装置放置在目标探测区域的一端,然后在分别距离移动探测装置两端Xoff处均设置一个锤击点,然后在两个锤击点各进行一次锤击,移动探测装置中的各个检波器1实时接收地下反馈的散射波信号,并传递给地震分析仪进行记录;完成后将移动探测装置沿目标探测区域的长度方向以Xs步距移动到下一位置,并重复上述锤击及信号采集过程,如此重复多次采集,直至完成整个目标探测区域的探测过程;
步骤三:在探测区域建立全散射模型,其中探测区域走向长度为X、纵深长度为Z,则探测区域划分为m×n个网格,将每个网格假定为散射点;
步骤四:将每个探测单元中的两道检波器信号直接相加输出一道信号作为此探测单元所处位置的合成信号,具体为:
设同一探测单元的两个检波器1分别为a和b,两个检波器1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α,两个检波器1的接收方向信号向量分别为
Figure BDA0002815615100000051
Figure BDA0002815615100000052
对其进行沿走向长度X和沿纵深长度Z的分解,得到:
Figure BDA0002815615100000061
式中f为不同分量上的信号能量,由于两个检波器水平分量相反,垂直分量一致,进而将两个检波器信号直接相加,可得:
Figure BDA0002815615100000062
从而使合成信号增加了纵深方向上的纵波能量,削弱了走向上的横波、面波的能量,有效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步骤五:根据已有地勘资料计算与标定每一网格的初始叠加速度Vmn,在(Vmn-Δv,Vmn+Δv)的区间内以不同速度计算此网格在同一次采集过程中不同检波器旅行时t1、t2……tn,将相应时刻的合成信号取平方能量均值E,其中E最大值对应的速度为此网格在该次采集过程中的偏移速度Vmig;具体为:
(1)根据步骤三建立的模型,设任一网格中心位置为(xm,zn),计算任一次采集过程中各个检波器1与当前网格的散射波传播旅行时:
Figure BDA0002815615100000063
式中ts为散射波从震源到当前网格的旅行时,tr为散射波从当前网格到检波器1的旅行时,xs和xr分别为震源和检波器1的水平方向坐标,V为初始叠加速度Vmn在Δv速度窗内选取的扫描速度;
(2)对该次采集过程内不同检波器散射波到时t时刻延时时窗Δt内的信号计算其平方能量均值:
Figure BDA0002815615100000064
(3)在设定的速度窗(Vmn-Δv,Vmn+Δv)内依次计算此网格在该次采集过程中不同叠加速度下的能量均值E,当E最大时对应的速度为此网格在该次采集过程中的最优叠加速度,记为偏移速度Vmig
由于同一网格产生的散射波在不同排列中的传播路径存在差异,其相应的偏移速度也存在差异,此步骤可获得某个网格对于不同排列的偏移速度,可获得更为准确的速度,解决城市地下介质复杂问题,提高了成像的准确度。
步骤六:以探测区域最大目标深度选定孔径Dx范围(即Dx=k Zmax,1≤k≤2,Zmax为最大探测深度),进而确定在该范围内的采集次数,然后根据步骤五获取该网格各次采集时的偏移速度,并依次获取其他所有网格在该范围内各次采集时的偏移速度;
步骤七:根据步骤六获得的数据,将处于各个网格中心点各自正上方采集时(即移动探测装置的中点距离网格中心点在地面的投影最近时)的偏移速度作为其各自的剖面速度,从而形成全散射模型的速度剖面;
步骤八:计算单个网格在孔径Dx范围内各次采集过程中散射波信号的最大平方能量均值E的总和,作为此网格的散射波叠加信号;
步骤九:根据步骤八依次计算所有网格的散射波叠加信号,由此获得探测区域内全散射成像剖面;
步骤十:根据全散射速度剖面和成像剖面采用已知方法综合分析异常位置与大小,实现对城市地下空洞的快速探测。

Claims (3)

1.一种基于全散射模型的城市地下空洞快速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先组装移动探测装置,移动探测装置由多个探测单元等间距组成,探测单元之间采用连接杆连接,所述探测单元包括钢轮、滚动轴和两个检波器,滚动轴穿过钢轮中心并通过黄油与其耦合,两个检波器对称设置在钢轮两侧,且分别通过两个固定杆与滚动轴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材质为弹性材质,所述钢轮和固定杆的材质均为刚性材质;
步骤二:先在地面确定目标探测区域,设移动探测装置的探测单元数量为N,相邻探测单元之间的距离为Xr,移动探测装置放置在目标探测区域的一端,然后在分别距离移动探测装置两端Xoff处均设置一个锤击点,然后在两个锤击点各进行一次锤击,移动探测装置中的各个检波器实时接收地下反馈的散射波信号,并传递给地震分析仪进行记录;完成后将移动探测装置沿目标探测区域的长度方向以Xs步距移动到下一位置,并重复上述锤击及信号采集过程,如此重复多次采集,直至完成整个目标探测区域的探测过程;
步骤三:在探测区域建立全散射模型,其中探测区域走向长度为X、纵深长度为Z,则探测区域划分为m×n个网格,将每个网格假定为散射点;
步骤四:将每个探测单元中的两道检波器信号直接相加输出一道信号作为此探测单元所处位置的合成信号;
步骤五:根据已有地勘资料计算与标定每一网格的初始叠加速度Vmn,在(Vmn-Δv,Vmn+Δv)的区间内以不同速度计算此网格在同一次采集过程中不同检波器旅行时t1、t2……tn,将相应时刻的合成信号取平方能量均值E,其中E最大值对应的速度为此网格在该次采集过程中的偏移速度Vmig
步骤六:以探测区域最大目标深度选定孔径Dx范围,进而确定在该范围内的采集次数,然后根据步骤五获取该网格各次采集时的偏移速度,并依次获取其他所有网格在该范围内各次采集时的偏移速度;
步骤七:根据步骤六获得的数据,将处于各个网格中心点各自正上方采集时的偏移速度作为其各自的剖面速度,从而形成全散射模型的速度剖面;
步骤八:计算单个网格在孔径Dx范围内各次采集过程中散射波信号的最大平方能量均值E的总和,作为此网格的散射波叠加信号;
步骤九:根据步骤八依次计算所有网格的散射波叠加信号,由此获得探测区域内全散射成像剖面;
步骤十:根据全散射速度剖面和成像剖面采用已知方法综合分析异常位置与大小,实现对城市地下空洞的快速探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全散射模型的城市地下空洞快速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具体为:
设同一探测单元的两个检波器分别为a和b,两个检波器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α,两个检波器的接收方向信号向量分别为
Figure FDA0002815615090000021
Figure FDA0002815615090000022
对其进行沿走向长度X和沿纵深长度Z的分解,得到:
Figure FDA0002815615090000023
式中f为不同分量上的信号能量,由于两个检波器水平分量相反,垂直分量一致,进而将两个检波器信号直接相加,可得:
Figure FDA0002815615090000024
从而使合成信号增加了纵深方向上的纵波能量,削弱了走向上的横波、面波的能量,有效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全散射模型的城市地下空洞快速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具体为:
(1)根据步骤三建立的模型,设任一网格中心位置为(xm,zn),计算任一次采集过程中各个检波器与当前网格的散射波传播旅行时:
Figure FDA0002815615090000025
式中ts为散射波从震源到当前网格的旅行时,tr为散射波从当前网格到检波器的旅行时,xs和xr分别为震源和检波器的水平方向坐标,V为初始叠加速度Vmn在Δv速度窗内选取的扫描速度;
(2)对该次采集过程内不同检波器散射波到时t时刻延时时窗Δt内的信号计算其平方能量均值:
Figure FDA0002815615090000031
(3)在设定的速度窗(Vmn-Δv,Vmn+Δv)内依次计算此网格在该次采集过程中不同叠加速度下的能量均值E,当E最大时对应的速度为此网格在该次采集过程中的最优叠加速度,记为偏移速度Vmig
CN202011397138.1A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基于全散射模型的城市地下空洞快速探测方法 Active CN1126845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7138.1A CN112684504B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基于全散射模型的城市地下空洞快速探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7138.1A CN112684504B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基于全散射模型的城市地下空洞快速探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4504A true CN112684504A (zh) 2021-04-20
CN112684504B CN112684504B (zh) 2021-09-03

Family

ID=75447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97138.1A Active CN112684504B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基于全散射模型的城市地下空洞快速探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845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03032A (zh) * 2022-10-25 2023-04-04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地下流体存储空间与运移通道探测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7410A (zh) * 2013-04-17 2013-07-17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针对崎岖海底的混合网格模型建立方法
CN103399345A (zh) * 2013-08-16 2013-11-2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潜山裂缝分布的勘测方法与装置
CN106018558A (zh) * 2016-05-16 2016-10-1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多场耦合的煤样横波波速探测装置及方法
US20170299744A1 (en) * 2016-04-13 2017-10-19 Cgg Services Sas Method and apparatus performing super-virtual surface wave interferometry
CN209339193U (zh) * 2018-10-30 2019-09-03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桩体施工监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7410A (zh) * 2013-04-17 2013-07-17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针对崎岖海底的混合网格模型建立方法
CN103399345A (zh) * 2013-08-16 2013-11-2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潜山裂缝分布的勘测方法与装置
US20170299744A1 (en) * 2016-04-13 2017-10-19 Cgg Services Sas Method and apparatus performing super-virtual surface wave interferometry
CN106018558A (zh) * 2016-05-16 2016-10-1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多场耦合的煤样横波波速探测装置及方法
CN209339193U (zh) * 2018-10-30 2019-09-03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桩体施工监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西岭,等: "综合物探技术在城市道路塌陷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城市勘测》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03032A (zh) * 2022-10-25 2023-04-04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地下流体存储空间与运移通道探测方法及装置
CN115903032B (zh) * 2022-10-25 2023-12-1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地下流体存储空间与运移通道探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4504B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3616B (zh) 一种浅层岩溶隧道地质综合立体探测方法
CN108957521B (zh) 一种用于隧道长距离三维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CN112578428B (zh) 一种基于巷道垂向虚拟测线的散射多波超前探测方法
CN102680575B (zh) 一种复杂岩土介质的冲击映像方法及系统
CN104267442B (zh) 一种用于煤矿井下的瞬变电磁拟地震探测方法
CN110988981B (zh) 一种适用于钻爆法隧道的相控阵声波超前预报系统及方法
CN102866417A (zh) 一种地下溶洞地震跨孔ct探测及层析成像装置及方法
CN202837558U (zh) 一种地下溶洞地震跨孔ct探测及层析成像装置
CN111736234B (zh) 一种基于探地雷达和地震透射槽波的煤厚预测方法
CN105572745A (zh) 一种煤矿井下三分量槽波地震勘探方法
CN105676279A (zh) 一种采用同心圆等炮检距的地震反射数据采集方法
CN110632667B (zh) 一种基于冲击波激震条件下的隐伏陷落柱超前探测方法
CN112684504B (zh) 一种基于全散射模型的城市地下空洞快速探测方法
Lv et al. Application of GPR reverse time migration in tunnel lining cavity imaging
CN208334667U (zh) 一种用于软岩隧道长距离三维超前地质预报装置
CN117192615A (zh) 基于透射地震尾波的采煤工作面内隐伏地质构造探测方法
CN102053275B (zh) 一种用于单点地震室内组合的相对静校正量计算方法
CN113050085A (zh) 一种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
CN111158050B (zh) 数据采集系统、方法及隧道地震波超前预报方法
CN110850472B (zh) 一种基于冲击波激发震源的可变偏移距超前探测断层方法
CN105155504A (zh) 铁路路基侧向地震波透射无损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9541689B (zh) 一种基于反射波能量特征的介质密实度评价方法
CN111474542A (zh) 利用地质雷达空间扫描实现三维探测的方法
CN112925010B (zh) 一种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CN110850471B (zh) 一种基于冲击波激发震源的转换sh波探测冲刷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