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1552A - 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81552A CN112681552A CN202011547669.4A CN202011547669A CN112681552A CN 112681552 A CN112681552 A CN 112681552A CN 202011547669 A CN202011547669 A CN 202011547669A CN 112681552 A CN112681552 A CN 1126815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shaped
- energy dissipation
- steel
- connect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包括多个连梁软钢阻尼器,多个连梁软钢阻尼器分布在多个楼层内,每个楼层内设置至少一个连梁软钢阻尼器。连梁软钢阻尼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耗能机构和第二耗能机构,第一耗能机构包括第一U形耗能板和第二U形耗能板;第二耗能机构包括矩形耗能板组件;第一U形耗能板和第二U形耗能板设置在矩形耗能板组件的两侧;矩形耗能板组件通过滑动支座组件与第一连接板连接。上述减震系统安装后,楼房受到损失部位刚度能依次增强,避免某个区域连梁阻尼器部位损伤过大,造成抗震防线缺失,并且整体结构更换维护更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抗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
背景技术
剪力墙具有结构整体性较好、用于住宅不留柱角、便于房间设置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中。但是,在强震作用下,剪力墙结构的墙体底部以及连梁中部破坏较为严重,连梁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若变形过大,想要在震后进行修复比较困难。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连梁或者增设常规阻尼器的连梁作为第一道防线,如果发生破坏,变形将在损伤部分的高度区域进一步累积,形成薄弱部位,造成局部损伤严重甚至倒塌。或造成连梁变形过大,震后阻尼器无法更换,修复困难、经济损失较高。
有研究者提出将传统的混凝土连梁整体更换为钢梁,这种方式经济性不高,所以,更多的研究者采取了将传统混凝土连梁与阻尼器结合的方式,通过设计使得损伤集中于阻尼器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在连梁上设置阻尼器可提高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软钢阻尼器作为抗侧力构件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屈服破坏后不会影响主体结构,以其力学模型及构造措施简单,滞回耗能性能稳定,耐久性和疲劳性良好,制作成本相对低廉、安装维护方便、对环境温度不敏感性以及工程师在实践中熟悉其材料和性能等优点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消能减震装置之一。
目前应用于剪力墙连梁结构的金属阻尼器一般为整体屈服型,耗能阶段分布单一,即屈服位移小的阻尼器在大震下早已损坏,无法发挥耗能功能;屈服位移大的阻尼器在中小震下一直弹性阶段无法进行塑性耗能,造成主体结构上损伤不断累积,不能很好的适用于不确定性地震作用。
此外,现有的分阶段屈服软钢阻尼器二阶刚度通常小于一阶刚度,如果部分楼层变心过大导致阻尼器完全屈服后损伤会逐渐累积,各个击破,结构往往产生较大的变形,导致大震局部损坏较重;而且大多依靠低屈服点钢材的低屈服强度进行分级耗能,对原材的要求高,震后需要对整个阻尼器进行更换,甚至在变形过大之后引起连梁变形较大无法修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该阻尼减震系统使用后,楼房受到损失部位刚度能依次增强,避免某个区域连梁阻尼器部位损伤过大,造成抗震防线缺失,并且整体结构更换维护更方便。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包括多个连梁软钢阻尼器,多个连梁软钢阻尼器分布在多个楼层内,每个楼层内设置至少一个连梁软钢阻尼器;
所述连梁软钢阻尼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耗能机构和第二耗能机构,第一耗能机构包括第一U形耗能板和第二U形耗能板;
第二耗能机构包括矩形耗能板组件,矩形耗能板组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的中部固连;第一U形耗能板和第二U形耗能板设置在矩形耗能板组件的两侧,并且均通过高强螺栓与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固连;
所述矩形耗能板组件的另一端固连有支撑垫块,支撑垫块的通过滑动支座组件与第一连接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适配有两组预埋定位机构;
所述预埋定位机构包括连梁内预埋钢板,每个连梁内预埋钢板上连接有多个高强度预埋定位螺栓,连梁内预埋钢板通过高强度预埋定位螺栓与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固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呈长方形板状或圆形板状或异形板状,第一连接板的中心的两侧开设有多个第一左螺栓连接孔和多个第一右螺栓连接孔;
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一左螺栓连接孔内的高强螺栓与第一U形耗能板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一右螺栓连接孔内的高强螺栓与第二U形耗能板的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呈长方形板状或圆形板状或异形板状,第二连接板的中心的两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左螺栓连接孔和多个第二右螺栓连接孔;
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二左螺栓连接孔内的高强螺栓与第一U形耗能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二右螺栓连接孔内的高强螺栓与第二U形耗能板的另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U形耗能板为U形状的软钢板,第一U形耗能板的一端开设有多个用于高强螺栓连接的第一上软钢螺纹孔,第一U形耗能板的另一端开设有多个用于高强螺栓连接的第一下软钢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U形耗能板为U形状的软钢板,第二U形耗能板的一端开设有多个用于高强螺栓连接的第二上软钢螺纹孔,第二U形耗能板的另一端开设有多个用于高强螺栓连接的第二下软钢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矩形耗能板组件包括第一剪切钢板和第二剪切钢板,第一剪切钢板和第二剪切钢板相互平行设置并且第一剪切钢板和第二剪切钢板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剪切钢板和第二剪切钢板均为矩形钢板。
优选的,所述滑动支座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球形钢珠;
所述支撑垫块为长方形钢板,支撑垫块横向设置;支撑垫块的上端开设有垫板凹槽,垫板凹槽呈方形槽状,每个垫板凹槽内设置一个球形钢珠。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板掏槽,第一连接板掏槽横向设置并且呈条形槽状,球形钢珠的上部卡接在第一连接板掏槽内。
优选的,所述垫板凹槽有两个,两个垫板凹槽间隔设置;垫板凹槽的深度值小于球形钢珠的半径值;
所述第一连接板掏槽的宽度值大于支撑垫块的宽度值,第一连接板掏槽的深度值小于球形钢珠的半径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减震系统使用后,在地震时受到损失部位刚度能依次增强,避免某个区域连梁阻尼器部位损伤过大,造成抗震防线缺失,形成薄弱层。且在震后更换时,仅需对破坏严重的耗能板进行更换即可,避免了对整体阻尼器进行更换。当遭遇小震时,剪切型钢板完好的情况下,建筑甚至不需修复即可使用。本发明中的分阶段屈服的连梁软钢阻尼器,符合韧性城市建设、建筑功能可恢复的抗震理念。能根据剪力墙结构遭受不同地震烈度产生的不同破坏程度依次发挥两阶段屈服连梁软钢阻尼器的功能。针对剪力墙结构的破坏特点进行了设计:将变形集中于阻尼器来耗散地震能量,避免了连梁的整体破坏。本发明中采用的两阶段屈服软钢阻尼器二阶刚度可以提升,使得结构实现损伤不累积,可以转移到其他部位,使得阻尼器耗能充分,实现均匀整体损伤。取材容易,造价低廉,能控制各部分耗能板的变形,相互分离,易于在震后对破坏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更换,降低地震灾害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2中的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阻尼减震过程示意图。
图2是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和预埋定位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等轴测示意图。
图4是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正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B-B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的C-C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模拟阻尼器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示意图。
图10是模拟阻尼器中的位移和载荷的变化示意曲线图。
图11是连梁软钢阻尼器受到小震时的受力示意图。
图12是连梁软钢阻尼器受到大震时的受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结合图1至图12,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包括多个连梁软钢阻尼器 101,多个连梁软钢阻尼器101分布在多个楼层内,每个楼层内设置至少一个连梁软钢阻尼器 101。
所述连梁软钢阻尼器包括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 之间设置有第一耗能机构3和第二耗能机构4,第一耗能机构3包括第一U形耗能板31和第二U形耗能板32。
第二耗能机构4包括矩形耗能板组件41,矩形耗能板组件4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1的中部固连。第一U形耗能板31和第二U形耗能板32镜像对称设置,第一U形耗能板31和第二U形耗能板32设置在矩形耗能板组件41的两侧,并且均通过高强螺栓5与第一连接板1、第一连接板2固连。
所述矩形耗能板组件41的另一端固连有支撑垫块42,支撑垫块42的通过滑动支座组件 43与第一连接板1连接。
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适配有两组预埋定位机构6;所述预埋定位机构6 包括连梁内预埋钢板61,每个连梁601内预埋钢板61上连接有多个高强度预埋定位螺栓62,连梁内预埋钢板61通过高强度预埋定位螺栓62与第一连接板1或第二连接板2固连。连梁 601连接在楼房墙体602内。
第一连接板1呈长方形板状或圆形板状或异形板状,第一连接板1的中心的两侧开设有多个第一左螺栓连接孔11和多个第一右螺栓连接孔12。
第一连接板1通过第一左螺栓连接孔11内的高强螺栓5与第一U形耗能板31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板1通过第一右螺栓连接孔12内的高强螺栓5与第二U形耗能板32的一端连接。
第二连接板2呈长方形板状或圆形板状或异形板状,第二连接板2的中心的两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左螺栓连接孔21和多个第二右螺栓连接孔22。
第二连接板2通过第二左螺栓连接孔21内的高强螺栓5与第一U形耗能板3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板2通过第二右螺栓连接孔22内的高强螺栓5与第二U形耗能板32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U形耗能板31为U形状的软钢板,第一U形耗能板31的一端开设有多个用于高强螺栓5连接的第一上软钢螺纹孔311,第一U形耗能板31的另一端开设有多个用于高强螺栓 5连接的第一下软钢螺纹孔312。
第二U形耗能板32为U形状的软钢板,第二U形耗能板32的一端开设有多个用于高强螺栓5连接的第二上软钢螺纹孔321,第二U形耗能板32的另一端开设有多个用于高强螺栓 5连接的第二下软钢螺纹孔322。
矩形耗能板组件41包括第一剪切钢板411和第二剪切钢板412,第一剪切钢板411和第二剪切钢板412相互平行设置,并且第一剪切钢板411和第二剪切钢板412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剪切钢板411和第二剪切钢板412均为矩形钢板。
滑动支座组件43包括至少两个球形钢珠431;所述支撑垫块42为长方形钢板,支撑垫块42横向设置;支撑垫块42的上端开设有垫板凹槽421,垫板凹槽421呈方形槽状,每个垫板凹槽421内设置一个球形钢珠431。
第一连接板1的中部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板掏槽13,第一连接板掏槽13横向设置并且呈条形槽状,球形钢珠431的上部卡接在第一连接板掏槽13内。
垫板凹槽421有两个,两个垫板凹槽421间隔设置;垫板凹槽421的深度值小于球形钢珠431的半径值。
第一连接板掏槽13的宽度值大于支撑垫块42的宽度值,第一连接板掏槽13的深度值小于球形钢珠431的半径值。
实施例2
结合图1,上述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使用时,可用于普通的多层楼房、小高层楼房、高层楼房和超高层楼房的使用。本实施例中的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用于20层楼房的减震安装,每层楼房的中可设置一个或多个连梁软钢阻尼器。楼房的底部楼层、中部楼层和顶部楼层内均设置连梁软钢阻尼器。
当遇到楼房遇到地震时,20层楼房的连梁会进入依次进入增强阶段。
屈服增强阶段A。屈服增强阶段A所在楼层为中部楼层,中部楼层的连梁阻尼器受力后,中部楼层的连梁软钢阻尼器首选屈服,连梁软钢阻尼器内U形钢屈服后进入连梁软钢阻尼器的第二阶屈服,从而使得中部楼层的连梁率先进入连梁刚度增强阶段。
屈服阶段B。屈服阶段B所在楼层为楼房底部靠上楼层,连梁软钢阻尼器弯曲屈服,屈服后连梁进入刚度增强的阶段。
屈服阶段C。屈服阶段C所在楼层为楼房底部靠下的楼层,连梁软钢阻尼器弯曲屈服,屈服后的连梁进入刚度增强的阶段。
屈服阶段D。屈服阶段D所在楼层为楼房顶部楼层,连梁软钢阻尼器弯曲屈服,屈服后的连梁进入刚度增强的阶段。
由此在地震时,由于阻尼器的作用,使得连梁最终通过刚度增强实现损伤的传递,从而达到整体均匀损伤的目的,在整体上提高了楼房的减震阻尼效果。在地震时,楼房受到损失部位刚度能依次增强,避免某个区域连梁阻尼器部位损伤过大,造成抗震防线缺失,形成薄弱层。且在震后更换时,仅需对破坏严重的耗能板进行更换即可,避免了对整体阻尼器进行更换。当遭遇小震时,剪切型钢板完好的情况下,建筑甚至不需修复即可使用。
实施例3
结合图1,上述连梁软钢阻尼器,采用高强螺栓将各个耗能部件依次连接,通过相互间的位置约束和变形模式设计,实现分阶段屈服耗能。第二阶刚度大于第一阶,某个位置初始破坏后,地震能向其他未损伤楼层转移,实现依次均匀损伤。
具体实现方式是第一阶段的耗能片工作时第二阶的耗能片未工作,当位移变大时,通过限位的滑动支座组件使得第二阶的耗能片进入工作状态且阻尼器整体刚度增强。初始损伤部位第一阶段耗能完成刚度提升后,薄弱部位将转移到别的连梁阻尼器,第二批连梁阻尼器受到损伤后刚度再次提高,使得损伤依次传递,在各个楼层分布均匀。
这种设计在地震时能避免某个区域连梁阻尼器部位损伤过大,造成抗震防线缺失,形成薄弱层。且在震后更换时,仅需对破坏严重的耗能板进行更换即可,避免了对整体阻尼器进行更换。当遭遇小震时,如果仅少量部位的第一阶的U形钢板发生弯曲变形,在第二阶端的剪切型钢板的矩形耗能板组件完好的情况下,建筑甚至不需修复即可使用。矩形耗能板组件使用常见的Q235钢材,以较小的经济代价,实现分阶段屈服耗能。
对于矩形的剪切板,将其与下连接板、支撑垫块焊接,支撑垫块用滑动支座与上连接板连接,各个耗能钢板之间留有足够变形的间距,长连接板能够很好控制U形软钢的变形模式。各个部件之间工作相互不影响,震后对阻尼器进行更换时,更加具有针对性,仅需更换破坏严重的U形软钢。
通过滑动滚珠的支座将矩形剪切板与上连接板连接,限制了其竖向位移,释放其横向位移,使得刚度大的矩形钢板在大震时,即结构即将产生较大变形时发挥作用,限制其变形及损伤,严格避免结构局部变形进一步加大,造成倒塌风险。
本发明中的分连梁软钢阻尼器设置于连梁中部,提高了主体结构的冗余度,不影响主体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不占据主体结构的外立面空间。
实施例4
结合图1至图8,当地震作用时,两阶段屈服的软钢阻尼器可先于结构进行连续稳定的耗能,能有效的减少主体结构上的损伤。两阶段屈服的软钢阻尼器通过外部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连梁内预埋钢板相连。
施工时,先在剪力墙连梁中预埋连接钢板,再进行浇筑。通过高强螺栓进行连接,便于安装更换。将两侧的U形软钢通过螺栓与上、下连接板连接。地震来时,U形软钢率先屈服,两片焊接的剪切钢板在其上表面焊接以支撑垫块,将支撑垫块上部与上连接板通过钢珠连接限制其竖向位移,在支撑垫块上部两侧各开一个矩形挖孔用于固定钢珠。
在上连接板下部开一个矩形条状的挖槽,使得钢珠得以在其中滑动。屈服位移增大到剪切钢板、支撑垫块与U形软钢垫板接触时,剪切钢板将开始受到变形约束,屈服耗能,由于剪切钢板的剪切刚度大于U形板的抗弯刚度,实现分阶段屈服的同时,可以实现二阶刚度增强。
本发明设计的两阶段屈服软钢阻尼器中的耗能结构为双U结构,由两侧的U形软钢、两片设置在中部的矩形剪切板组成。通过上、下连接板将两个U形弯曲钢板与剪切板连接,矩形的剪切板与两侧的U形板之间留有一定的变形间距,阻尼器进行工作时不会互相影响。
各部件均采用高强螺栓进行连接,易于组装更换,震后进行修复加固工作时,仅需对变形严重而发生破坏的耗能板进行有针对性的更换即可,对破坏程度较轻不影响耗能功能的耗能板仍可保留使用。两阶段屈服软钢阻尼器能先于主体结构进行分步稳定的耗能,利用耗能板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有效减小对主体结构的破坏。该阻尼器两个阶段耗能阶段依次为:第一阶段由刚度小的两侧U形钢板进行屈服耗能,发生弯曲型变形;第二阶段由刚度大的矩形的剪切钢板屈服耗能,发生剪切型变形。
通过对ABAQUS模拟的阻尼器加载过程中应力云图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出小震时,两侧的 U形板首先进入塑性耗能,中部的矩形板垫块未与两侧垫块接触,保持弹性状态。中震和大震时,中部的矩形板垫块与两侧接触,各耗能板一起进行塑性耗能。结合两阶段屈服软钢阻尼器模拟的滞回曲线,见附图8。可以看出具有分阶段特性,而且,二阶刚度大于一阶刚度,依次为初始弹性阶段—U形钢板屈服耗能阶段—矩形剪切屈服耗能阶段。本发明中的U形及矩形耗能板,也可采用屈服点更低的软钢,能够实现更大的耗能能力。
本发明中的分阶段屈服的连梁软钢阻尼器,符合韧性城市建设、建筑功能可恢复的抗震理念。能根据剪力墙结构遭受不同地震烈度产生的不同破坏程度依次发挥两阶段屈服连梁软钢阻尼器的功能。针对剪力墙结构的破坏特点进行了设计:将变形集中于阻尼器来耗散地震能量,避免了连梁的整体破坏。本发明中采用的两阶段屈服软钢阻尼器二阶刚度可以提升,是的结构实现损伤不累积,可以转移到其他部位,使得阻尼器耗能充分,实现均匀整体损伤。取材容易,造价低廉,能控制各部分耗能板的变形,相互分离,易于在震后对破坏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更换,降低地震灾害损失。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连梁软钢阻尼器,多个连梁软钢阻尼器分布在多个楼层内,每个楼层内设置至少一个连梁软钢阻尼器;
所述连梁软钢阻尼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耗能机构和第二耗能机构,第一耗能机构包括第一U形耗能板和第二U形耗能板;
第二耗能机构包括矩形耗能板组件,矩形耗能板组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的中部固连;第一U形耗能板和第二U形耗能板设置在矩形耗能板组件的两侧,并且均通过高强螺栓与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固连;
所述矩形耗能板组件的另一端固连有支撑垫块,支撑垫块的通过滑动支座组件与第一连接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适配有两组预埋定位机构;
所述预埋定位机构包括连梁内预埋钢板,每个连梁内预埋钢板上连接有多个高强度预埋定位螺栓,连梁内预埋钢板通过高强度预埋定位螺栓与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呈长方形板状或圆形板状或异形板状,第一连接板的中心的两侧开设有多个第一左螺栓连接孔和多个第一右螺栓连接孔;
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一左螺栓连接孔内的高强螺栓与第一U形耗能板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一右螺栓连接孔内的高强螺栓与第二U形耗能板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呈长方形板状或圆形板状或异形板状,第二连接板的中心的两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左螺栓连接孔和多个第二右螺栓连接孔;
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二左螺栓连接孔内的高强螺栓与第一U形耗能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二右螺栓连接孔内的高强螺栓与第二U形耗能板的另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耗能板为U形状的软钢板,第一U形耗能板的一端开设有多个用于高强螺栓连接的第一上软钢螺纹孔,第一U形耗能板的另一端开设有多个用于高强螺栓连接的第一下软钢螺纹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形耗能板为U形状的软钢板,第二U形耗能板的一端开设有多个用于高强螺栓连接的第二上软钢螺纹孔,第二U形耗能板的另一端开设有多个用于高强螺栓连接的第二下软钢螺纹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耗能板组件包括第一剪切钢板和第二剪切钢板,第一剪切钢板和第二剪切钢板相互平行设置并且第一剪切钢板和第二剪切钢板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剪切钢板和第二剪切钢板均为矩形钢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座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球形钢珠;
所述支撑垫块为长方形钢板,支撑垫块横向设置;支撑垫块的上端开设有垫板凹槽,垫板凹槽呈方形槽状,每个垫板凹槽内设置一个球形钢珠。
9.根据权利要8所述的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板掏槽,第一连接板掏槽横向设置并且呈条形槽状,球形钢珠的上部卡接在第一连接板掏槽内。
10.根据权利要9所述的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凹槽有两个,两个垫板凹槽间隔设置;垫板凹槽的深度值小于球形钢珠的半径值;
所述第一连接板掏槽的宽度值大于支撑垫块的宽度值,第一连接板掏槽的深度值小于球形钢珠的半径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47669.4A CN112681552B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47669.4A CN112681552B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81552A true CN112681552A (zh) | 2021-04-20 |
CN112681552B CN112681552B (zh) | 2022-09-30 |
Family
ID=75451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47669.4A Active CN112681552B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81552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38688A (zh) * | 2021-07-07 | 2021-09-03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隔震层的双向双阶屈服的金属消能器 |
CN113374108A (zh) * | 2021-07-07 | 2021-09-10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隔震层的具有双阶屈服点的金属复合消能器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81090A (zh) * | 2010-07-09 | 2010-11-10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变刚度隔震支座 |
CN101892629A (zh) * | 2010-07-09 | 2010-11-24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变刚度隔震支座 |
CN201730196U (zh) * | 2010-07-16 | 2011-02-02 | 青岛理工大学 | 滚珠碟簧隔震装置 |
KR101146790B1 (ko) * | 2011-09-01 | 2012-05-21 | 현대엠코 주식회사 | 점탄성댐퍼와 이력댐퍼가 결합된 하이브리드 제진장치 |
CN103696502A (zh) * | 2013-12-09 | 2014-04-02 | 南京工业大学 | 剪切与弯曲组合型分阶段屈服软钢阻尼器 |
CN204081121U (zh) * | 2014-09-11 | 2015-01-07 | 上海大学 | 变刚度耗能装置 |
CN105350675A (zh) * | 2015-10-05 | 2016-02-24 | 上海大学 | 一种竖向隔震装置 |
CN205875446U (zh) * | 2016-08-05 | 2017-01-11 | 华侨大学 | 一种摩擦‑软钢复合型阻尼器 |
CN106639457A (zh) * | 2016-10-29 | 2017-05-10 | 海南大学 | 一种组合型抗风抗震连梁消能器 |
CN107419815A (zh) * | 2017-07-24 | 2017-12-01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一种分阶耗能金属阻尼器 |
CN108385851A (zh) * | 2018-02-01 | 2018-08-10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抗拉限位隔震支座 |
CN108952283A (zh) * | 2018-07-24 | 2018-12-07 | 青岛理工大学 | 装配式变刚度横向连接耗能件及安装方法 |
CN110258799A (zh) * | 2019-07-19 | 2019-09-20 | 青岛理工大学 | 变刚度耗能型装配式横向连接结构 |
-
2020
- 2020-12-24 CN CN202011547669.4A patent/CN1126815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81090A (zh) * | 2010-07-09 | 2010-11-10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变刚度隔震支座 |
CN101892629A (zh) * | 2010-07-09 | 2010-11-24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变刚度隔震支座 |
CN201730196U (zh) * | 2010-07-16 | 2011-02-02 | 青岛理工大学 | 滚珠碟簧隔震装置 |
KR101146790B1 (ko) * | 2011-09-01 | 2012-05-21 | 현대엠코 주식회사 | 점탄성댐퍼와 이력댐퍼가 결합된 하이브리드 제진장치 |
CN103696502A (zh) * | 2013-12-09 | 2014-04-02 | 南京工业大学 | 剪切与弯曲组合型分阶段屈服软钢阻尼器 |
CN204081121U (zh) * | 2014-09-11 | 2015-01-07 | 上海大学 | 变刚度耗能装置 |
CN105350675A (zh) * | 2015-10-05 | 2016-02-24 | 上海大学 | 一种竖向隔震装置 |
CN205875446U (zh) * | 2016-08-05 | 2017-01-11 | 华侨大学 | 一种摩擦‑软钢复合型阻尼器 |
CN106639457A (zh) * | 2016-10-29 | 2017-05-10 | 海南大学 | 一种组合型抗风抗震连梁消能器 |
CN107419815A (zh) * | 2017-07-24 | 2017-12-01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一种分阶耗能金属阻尼器 |
CN108385851A (zh) * | 2018-02-01 | 2018-08-10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抗拉限位隔震支座 |
CN108952283A (zh) * | 2018-07-24 | 2018-12-07 | 青岛理工大学 | 装配式变刚度横向连接耗能件及安装方法 |
CN110258799A (zh) * | 2019-07-19 | 2019-09-20 | 青岛理工大学 | 变刚度耗能型装配式横向连接结构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38688A (zh) * | 2021-07-07 | 2021-09-03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隔震层的双向双阶屈服的金属消能器 |
CN113374108A (zh) * | 2021-07-07 | 2021-09-10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隔震层的具有双阶屈服点的金属复合消能器 |
CN113338688B (zh) * | 2021-07-07 | 2023-01-10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隔震层的双向双阶屈服的金属消能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81552B (zh) | 2022-09-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681552B (zh) | 一种二阶增强型连梁式金属阻尼减震系统 | |
CN112962807B (zh) | 一种摩擦型自复位现浇梁柱节点 | |
CN111236447B (zh) | 一种抗震与抗连续倒塌框架梁柱连接节点 | |
CN108612188B (zh) | 一种装配式自复位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 |
CN111101598B (zh) | 一种装配式摩擦金属双耗能减震钢框架梁柱节点 | |
CN110847357B (zh) | 一种耗能件模块化的装配式自复位混凝土框架低损伤节点 | |
CN102628300A (zh) | 带摩擦节点的钢桁架控制连梁 | |
CN111691566A (zh) | 一种双重耗能型阻尼器 | |
CN108412040B (zh) | 带暗牛腿-变摩擦耗能的自复位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装置 | |
CN2900658Y (zh) | 一种偏心支撑 | |
CN205637214U (zh) | 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柱—混凝土梁防屈曲耗能节点 | |
CN108999337B (zh) | 一种内置芯柱可恢复功能的多肢圆形柱及其装配方法 | |
CN114775413B (zh) | 基于惯容隔震和摇摆的既有桥墩抗震性能提升结构及方法 | |
CN215759770U (zh) | 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 |
CN113700137B (zh) | 一种巨型框架结构 | |
CN113047433B (zh) | 一种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框架梁柱连接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13605559A (zh) | 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 |
CN210369407U (zh) | 一种建筑减震耗能结构 | |
CN113374074A (zh) | 一种用于钢结构建筑的装配式抗震钢骨架及抗震墙体 | |
CN112144690A (zh) | 一种弯剪混合型方钢管阻尼器及作法 | |
CN203129350U (zh) | 编织式金属阻尼器 | |
JP2004300912A (ja) | 居住性対応制振ダンパー | |
CN217053754U (zh) | 一种带sma板及预应力筋的摩擦耗能型自复位钢结构 | |
CN214461384U (zh) | 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外挂墙板的耗能减震上节点 | |
CN114990994B (zh) | 一种通过锁扣限位分阶段耗能的桥梁装配式减隔震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