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8166A - 一种飞机倾转旋翼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飞机倾转旋翼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8166A
CN112678166A CN202110094805.7A CN202110094805A CN112678166A CN 112678166 A CN112678166 A CN 112678166A CN 202110094805 A CN202110094805 A CN 202110094805A CN 112678166 A CN112678166 A CN 1126781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fan
aircraft
tiltrotor
t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948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平
施黎明
季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ck Fly Shanghai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0948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781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78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81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运输领域,公开了一种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包括:机体具有机头、机身以及机尾;第一风扇组分别安装在机头和机尾处;一对组合翼分别安装在机身的两侧;第二风扇组安装在复合机翼组件上;其中,每个组合翼包括:安装翼一端安装在机身上,另一端沿水平方向远离机身;风扇翼安装在安装翼的另一端;可倾转机翼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翼上,且位于机身与风扇翼之间,可倾转机翼转轴方向与安装翼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主旋翼,安装在可倾转机翼上,用于向机体提供动力。本发明所提供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动力输出与姿态调整独立工作,因此,本发明所提供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质量轻、良好的飞行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飞机倾转旋翼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机倾转旋翼系统。
背景技术
飞机的类型分固定翼式飞机和旋翼式飞机,固定翼飞机技术比较成熟,运载量大,但是在起飞或下降过程中需要较长的跑道。因此,在一些崎岖的地方采用不需要跑道就可以升空和落地的旋翼飞机。
旋翼飞机在正常飞行过程中主要需要动力输出,但遇到一些其他状况时需要调整飞行姿态,如,俯仰、偏航、横滚以及空中悬停。
现有技术中的旋翼飞机的动力输出和姿态控制分为单翼式和多翼式。多翼式的飞机具有多个动力源,可以为飞机提供动力输出和姿态调整。但是,这样的设计造成冗余,使得飞机气动布局较差,承载载荷低。
相对于多翼式的飞机,单翼式飞机具有良好的气动布局。但姿态控制和动力输出存在天然的矛盾,较长的桨叶虽然能够提供较强的动力输出,但在姿态调整的时候,由于桨叶的转动惯量较大,使得姿态调整较为迟缓。鉴于此,美国V22鱼鹰采用复杂的直升机周期变矩系统来提升动力和控制飞机,该周期变矩系统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不易操纵,且实用性较差,全球仅美国贝尔公司生产制造的军用型号,目前尚未成功民用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倾转旋翼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包括:
机体,具有依次设置的机头、机身以及机尾;
第一风扇组,分别安装在机头和机尾处,第一风扇组的风向朝下;
一对组合翼,分别安装在机身的两侧,用于向机体提供动力;
第二风扇组,安装在组合翼上,第二风扇组的风向朝下;
其中,每个组合翼包括:
安装翼,一端安装在机身上,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向机身外延伸;
风扇翼,安装在安装翼的另一端,用于安装第二风扇组;
可倾转机翼,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翼上,且位于机身与风扇翼之间,可倾转机翼转轴方向与安装翼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主旋翼,安装在可倾转机翼上,用于向机体提供动力。
在本发明提供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组合翼还包括:风扇舵翼,可转动地安装在风扇翼上,风扇舵翼转轴方向与风扇翼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在本发明提供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组合翼还包括:副翼,可转动地安装在可倾转机翼上,副翼转轴方向与安装翼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用于实现偏航。
在本发明提供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副翼的长度与可倾转机翼的长度相等。
在本发明提供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主旋翼位于可倾转机翼的中部,且主旋翼的扫掠直径小于可倾转机翼的长度。
在本发明提供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机尾具有垂直尾翼以及安装在垂直尾翼上端的水平尾翼。
在本发明提供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升降舵,可转动地安装在水平尾翼的尾端,用于调整机体的俯仰角度。
在本发明提供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方向舵,可转动地安装在垂直尾翼的尾端,用于调整机体偏航。
在本发明提供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风扇组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第一风扇位于机头内,第二风扇位于机尾内。
在本发明提供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风扇组包括第三风扇和第四风扇,第三风扇以及第四风扇位于相应的风扇翼内。
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因为机体上两侧具有安装翼以及安装在安装翼上的主旋翼,所以,当机处于垂直起降、过渡飞行或巡航飞行状态时,主旋翼通过安装翼调整推力方向,从而满足飞机工作需求。
此外,机体的机头和机尾的第一风扇组,可通过第一风扇组调整机体的俯仰角度。在安装翼的另一端安装有风扇翼,该风扇翼安装有第二风扇组,可通过第二风扇组调整机体横滚,即本发明所提供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动力输出与姿态调整独立工作,因此,本发明所提供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质量轻、良好的飞行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的右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机头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垂直起降模式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垂直起降模式的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过渡飞行模式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过渡飞行模式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巡航飞行模式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巡航飞行模式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变形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变形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变形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垂直起降模式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变形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垂直起降模式的侧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变形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过渡飞行模式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变形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过渡飞行模式的侧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变形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巡航飞行模式的立体图;以及
图19是本发明的变形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巡航飞行模式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具体阐述。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的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的右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的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机头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100包括机体1、升降舵2、方向舵3、一对组合翼4、第一风扇组5以及第二风扇组6。
机体1具有从前往后依次安装的机头11、机身12以及机尾13。
机头11的一端安装在机身12的头部,另一端沿机身12的长度方向远离。在本实施例中,为降低飞行阻力,机头11呈子弹头状。
机尾13包括尾杆14、垂直尾翼15以及水平尾翼16。尾杆14的一端安装在机身12的尾端,另一端沿机身12的长度方向延伸。
垂直尾翼15安装在尾杆14上。在本实施例中,垂直尾翼15为后掠角结构。
水平尾翼16垂直地安装在垂直尾翼15的上端。在本实施例中,水平尾翼16的前端(迎风端)为后掠角结构,尾端为平面结构。
升降舵2可转动地安装在水平尾翼16的尾端,升降舵2的转动轴线与水平尾翼16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升降舵2的长度与水平尾翼16的长度方向相等。
方向舵3可转动地安装在垂直尾翼15的后端,升降舵2转动轴线与垂直尾翼15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升降舵2的长度与垂直尾翼15的长度方向相等。
组合翼4包括安装翼41、风扇翼42、可倾转机翼43、主旋翼44以及副翼45。
安装翼41的一端安装在机身12上,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向机身12外延伸。
风扇翼42的安装在安装翼41的另一端。为降低飞行阻力,风扇翼42的上表面为凸出的圆弧面,风扇翼42的下表面为平面,圆弧面与平面的前端(气流流动方向)通过过渡弧面连接。
可倾转机翼43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翼41上。可倾转机翼43位于机身12与风扇翼42之间,可倾转机翼43转轴方向与安装翼4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主旋翼44包括引擎以及桨叶,引擎安装在可倾转机翼43的中部,桨叶安装在引擎的转轴上,桨叶在引擎的带动下从而为飞机提供动力。在本实施例中,且桨叶旋转扫掠的直径尺寸小于可倾转机翼43的长度尺寸。
副翼45可转动地安装在可倾转机翼43上,副翼45转轴方向与安装翼4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在本实施例中,副翼45的长度与可倾转机翼43的长度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舵2、方向舵3、可倾转机翼43以及副翼45均采用电机驱动方式进行转动。
为降低飞机的飞行阻力,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翼41的横截面、可倾转机翼43的横截面以及副翼45的横截面组成的截面与风扇翼42的横截面投影重合。在机身12的顶部,也就是两个安装翼41之间的部分设有弧形过渡部。
第一风扇组5具有两个风扇,即第一风扇51和第二风扇52。
第一风扇51内嵌在机头11内,且第一风扇51的风向朝下。
第二风扇52内嵌在水平尾翼16内,且第二风扇52的风向朝下。
第二风扇组6具有两个风扇,即第三风扇61和第四风扇62。
第三风扇61和第四风扇62安装在相应的风扇翼42内。
第一风扇51、第二风扇52、第三风扇61以及第四风扇62呈十字分布,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机体1姿态相应速度,第一风扇51和第二风扇52连线与第三风扇61和第四风扇62连线具有一交点,该交点靠近整个飞机的重心。
本实施例提供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100具有三种飞行模式:垂直起降飞行模式、过渡飞行模式以及巡航飞行模式。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垂直起降模式的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垂直起降模式的侧视图。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100在垂直起降飞行模式时,主旋翼44通过可倾转旋翼转至垂直状态,然后主旋翼44工作并为机体1提供垂直升力,从而完成垂直起降和悬停。
在此模式下,飞机可通过第一风扇51和第二风扇52的转速差控制飞机的俯仰、通过第三风扇61以及第四风扇62的转速差控制飞机的横滚。
以机身的长度方向为纵轴,安装翼的长度方向为横轴,上下贯穿机身的轴为竖轴。
在此模式下飞机可进行偏航,即,两个副翼45绕横轴转动,利用主旋翼44产生的下洗气流进行副翼45差动产生的舵效,从而实现偏航。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过渡飞行模式的立体图,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过渡飞行模式的侧视图。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100在过渡飞行模式时,主旋翼44通过可倾转旋翼转至30°的水平夹角,主旋翼44产生倾斜向下的动力,该动力由水平推力以及垂直升力组成。
同时,主旋翼44也能产生较大的升力,因此,在该模式下飞机将会以较低的水平速度进行飞行。
以机身的长度方向为纵轴,安装翼的长度方向为横轴,上下贯穿机身的轴为竖轴。
在该模式下,飞机的飞行姿态可通过方向舵3绕竖轴转动调整偏航方向,通过升降舵2绕横轴转动控制飞机俯仰,通过副翼45绕横轴转动,利用主旋翼44产生的下洗气流进行副翼45差动产生的舵效,控制飞机偏航。但是为了保证飞行姿态的安全,转换第一风扇51、第二风扇52、第三风扇61以及第四风扇62仍然会参与相关的姿态控制,从而形成一种混合控制的姿态控制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以可倾转旋翼呈30°的水平夹角进行举例。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根据飞机的飞行要求,在0°~90°范围内调整可倾转旋翼的水平夹角,具体角度能够实现适当的姿态控制、符合实际飞行需求即可。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巡航飞行模式的立体图,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巡航飞行模式的侧视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100在巡航飞行模式时,主旋翼44通过可倾转旋翼转至水平状态,然后主旋翼44工作并为机体1提供水平推力。
在该模式下,飞机的形姿态飞机的飞行姿态完全由副翼45、垂直尾翼15、水平尾翼16进行控制,第一风扇组5和第二风扇组6部参与任何姿态控制。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因为机体上两侧具有安装翼以及安装在安装翼上的主旋翼,所以,当机处于垂直起降、过渡飞行或巡航飞行状态时,主旋翼通过安装翼调整推力方向,从而满足飞机工作需求。
此外,机体的机头和机尾的第一风扇组,可通过第一风扇组调整机体的俯仰角度。在安装翼的另一端安装有风扇翼,该风扇翼安装有第二风扇组,可通过第二风扇组调整机体横滚,即本实施例所提供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动力输出与姿态调整独立工作,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质量轻、良好的飞行性能。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中,因为第一风扇组和第二风扇组均采用隐藏式的设计,所以能够降低飞机飞行阻力。
<变形例>
在本变形例中,对于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给与相同的编号并省略相同的说明。
图12是本发明的变形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的立体图,图13是本发明的变形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的俯视图。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变形例提供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200包括机体1、升降舵2、方向舵3、一对组合翼7、第一风扇组5以及第二风扇组6。
本变形里中的一对组合翼7分别安装在机体的两侧,包括安装翼71、风扇翼72、可倾转机翼73、主旋翼74、副翼75以及风扇舵翼76。
安装翼71的一端安装在机身12上,另一端沿水平方向远离机身12。
风扇翼72的安装在安装翼71的另一端。为降低飞行阻力,风扇翼72的上表面为凸出的圆弧面,风扇翼72的下表面为平面,圆弧面与平面的前端(气流流动方向)通过过渡弧面连接。
可倾转机翼73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翼71上。可倾转机翼73位于机身12与风扇翼72之间,可倾转机翼73转轴方向与安装翼7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主旋翼74包括引擎以及桨叶,引擎主旋翼74安装在可倾转机翼73的中部,桨叶安装在引擎的转轴上,且桨叶旋转扫掠的直径小于可倾转机翼73的长度。
副翼75可转动地安装在可倾转机翼73上,副翼75转轴方向与安装翼7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在本实施例中,副翼75的长度与可倾转机翼73的长度相等。
风扇舵翼76可转动地安装在风扇翼72上,风扇舵翼76转轴方向与风扇翼72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两侧风扇舵翼76上下转动,流经风扇翼72的空气吹击风扇舵翼76的上表面,使得飞机两侧产生升力差,从而控制飞机横滚。
可倾转机翼73、副翼75以及风扇舵翼76采用电机驱动的方式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降低飞行阻力,安装翼71的横截面、可倾转机翼73的横截面以及副翼75的横截面组成的截面与风扇翼72的横截面和风扇舵翼76的横截面组成的截面投影重合。在机身12的顶部,也就是两个安装翼71之间的部分设有弧形过渡部。
图14是本发明的变形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垂直起降模式的立体图,图15是本发明的变形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垂直起降模式的侧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200在垂直起降飞行模式时,风扇舵翼76转动至与风扇翼72相平齐的位置,主旋翼74通过可倾转旋翼转至垂直状态,然后主旋翼74工作并为机体1提供垂直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完成垂直起降和悬停。
此外,主旋翼74位于垂直状态时,还可以实现飞机悬停,在此模式下,飞机可通过第一风扇51和第二风扇52的转速差控制飞机的俯仰、通过第三风扇61以及第四风扇62的转速差控制飞机的横滚。
以机身的长度方向为纵轴,安装翼的长度方向为横轴,上下贯穿机身的轴为竖轴。
在此模式下飞机可进行偏航,即,两个副翼75绕横轴转动,利用主旋翼74产生的下洗气流进行副翼75差动产生的舵效,从而实现偏航。
图16是本发明的变形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过渡飞行模式的立体图,图17是本发明的变形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过渡飞行模式的侧视图。
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200在过渡飞行模式时,主旋翼74通过可倾转旋翼转至30°的水平夹角,主旋翼74产生倾斜向下的动力,该动力由水平推力以及垂直升力组成。
同时,主旋翼74也能产生较大的升力,因此,在该模式下飞机将会以较低的水平速度进行飞行。
以机身的长度方向为纵轴,安装翼的长度方向为横轴,上下贯穿机身的轴为竖轴。
在该模式下,飞机的飞行姿态可通过方向舵3绕竖轴转动调整偏航方向,通过升降舵2绕横轴转动控制飞机俯仰,通过副翼75绕横轴转动,利用主旋翼74产生的下洗气流进行副翼75差动产生的舵效,控制飞机偏航,还可以控制两侧风扇舵翼76绕横轴转动实现飞机偏航。但是为了保证飞行姿态的安全,转换第一风扇51、第二风扇52、第三风扇61以及第四风扇62仍然会参与相关的姿态控制,从而形成一种混合控制的姿态控制模式。
图18是本发明的变形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巡航飞行模式的立体图,图19是本发明的变形例中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巡航飞行模式的侧视图。
如图18和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200在巡航飞行模式时,主旋翼74通过可倾转旋翼转至水平状态,然后主旋翼74工作并为机体1提供水平推力。
在该模式下,飞机的形姿态飞机的飞行姿态完全由垂直尾翼15、水平尾翼16、副翼75以及风扇舵翼76进行控制,第一风扇组5和第二风扇组6部参与任何姿态控制。
变形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变形例提供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除了具有实施例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优点:因为风扇翼的后端安装有可转动地风扇舵翼,所以,可调整飞机两侧风扇舵翼的水平夹角,改变飞机两侧的升力、控制飞机横滚。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具有依次设置的机身、机头以及机尾;
第一风扇组,分别安装在所述机头和所述机尾处,所述第一风扇组的风向朝下;
一对组合翼,分别安装在所述机身的两侧,用于向所述机体提供动力;
第二风扇组,安装在所述组合翼上,所述第二风扇组的风向朝下;
其中,每个所述组合翼包括:
安装翼,一端安装在所述机身上,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向所述机身外延伸;
风扇翼,安装在所述安装翼的另一端,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风扇组;
可倾转机翼,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翼上,且位于所述机身与所述风扇翼之间,所述可倾转机翼的转轴方向与所述安装翼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主旋翼,安装在所述可倾转机翼上,用于向所述机体提供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组合翼还包括:
风扇舵翼,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风扇翼上,所述风扇舵翼的转轴方向与所述风扇翼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组合翼还包括:
副翼,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可倾转机翼上,所述副翼的转轴方向与所述安装翼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用于实现偏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副翼的长度与所述可倾转机翼的长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主旋翼位于所述可倾转机翼的中部,且所述主旋翼的扫掠直径小于所述可倾转机翼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机尾具有垂直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垂直尾翼上端的水平尾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降舵,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水平尾翼的尾端,用于调整所述机体的俯仰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方向舵,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垂直尾翼的尾端,用于调整所述机体偏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风扇组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
所述第一风扇位于所述机头内,所述第二风扇位于所述机尾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倾转旋翼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二风扇组包括第三风扇和第四风扇,
所述第三风扇以及所述第四风扇位于相应的所述风扇翼内。
CN202110094805.7A 2021-01-25 2021-01-25 一种飞机倾转旋翼系统 Pending CN1126781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4805.7A CN112678166A (zh) 2021-01-25 2021-01-25 一种飞机倾转旋翼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4805.7A CN112678166A (zh) 2021-01-25 2021-01-25 一种飞机倾转旋翼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8166A true CN112678166A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59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94805.7A Pending CN112678166A (zh) 2021-01-25 2021-01-25 一种飞机倾转旋翼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7816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62075B (zh) 电动倾转旋翼飞行器
EP3296202B1 (en) Wing extension winglets for tiltrotor aircraft
US8393564B2 (en) Personal aircraft
CN110316370B (zh) 一种分布式动力倾转机翼飞机的布局与控制方法
KR101125870B1 (ko) 나셀틸트각과 플래퍼론각의 기계적 연동이 이루어지는 고성능 틸트로터 항공기
CN108298064B (zh) 非常规偏航控制系统
US8939394B1 (en) Anemometer drive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200086971A1 (en) Tiltrotor Free-Pivot Wing Extension
CN108128448A (zh) 双尾撑式共轴倾转旋翼无人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16869A (zh) 一种倾转旋翼-机翼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布局与控制方法
EP3670341A1 (en)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tol) aircraft
CN106915459A (zh) 一种混合式倾转旋翼无人机
CN112224400B (zh) 一种新型倾转旋翼飞行器及其工作方法
US20220363376A1 (en) Free Wing Multirotor Transitional S/VTOL Aircraft
CN111942581B (zh) 一种分布升力鸭式布局垂直起降无人机及控制方法
CN211281472U (zh) 一种涵道尾坐式垂直起降无人机
WO2010005390A1 (en) Rotor wing concept for vtol aircraft
CN218617171U (zh) 一种多旋翼飞行器
CN114056557A (zh) 一种混合动力倾转旋翼无人飞行器
CN207725616U (zh) 双尾撑式共轴倾转旋翼无人机
CN215043676U (zh) 一种飞机倾转旋翼系统
CN212243812U (zh) 一种倾转鸭式布局飞行器
CN211618080U (zh) 一种具有双涵道变距旋翼的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
CN112678166A (zh) 一种飞机倾转旋翼系统
CN114194385A (zh) 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hao Ping

Inventor after: Shi Liming

Inventor after: Ji Pengyu

Inventor before: Shao Ping

Inventor before: Shi Liming

Inventor before: Ji Pengyu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0

Address after: Room 229, 2nd Floor, Entire Building, No. 390-408, Beijing East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01

Applicant after: Brick Fly (Shanghai)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400 Room 601, 364 Jiefang new village, Nanqiao Town,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Ji Pengyu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