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1934A - 一种电力物联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物联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1934A
CN112671934A CN202110273935.7A CN202110273935A CN112671934A CN 112671934 A CN112671934 A CN 112671934A CN 202110273935 A CN202110273935 A CN 202110273935A CN 112671934 A CN112671934 A CN 1126719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et
things
management platform
electric power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739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71934B (zh
Inventor
缪巍巍
曾锃
李世豪
崔恒志
黄进
韦磊
蒋承伶
滕昌志
张瑞
张震
王传君
张厦千
张明轩
杨维永
候继鑫
周斌
延毓
魏兴慎
邱文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739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719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71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1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71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1934B/zh
Priority to GB2203556.2A priority patent/GB2605020B/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5Conversion or adaptation of application format or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物联网系统,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云层、管层、边层和端层。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物联网系统,预先为每类端设备设置设备映射集,边缘物联代理基于该设备映射集将电力原始数据转换为符合该设备映射集的源格式的电力中间数据,物联管理平台将电力中间数据发送到多个业务平台后,业务平台基于该设备映射集也可以正确读取理解电力中间数据,并形成本身所需的业务数据,从而实现端设备一次采集电力数据,多方业务平台共享。多方业务平台可以按需从物联管理平台拿到所需的数据,业务平台之间不需要直接共享数据,能够消除冗余数据传输带来的资源占用和数据不可靠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物联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力物联网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电力物联网主要包括设备、通道、前置机、业务系统四个部分,一般由专业部门主导建设,以满足本专业功能需求为主,形成横向条块化、纵向垂直化的格局;这样的传输方式整体呈“烟囱”状,同一物理空间依据不同专业安装不同终端采集装置,信息分别流入各自专业系统,造成源头不统一、数据不一致、信息共享困难。
随着电力物联网建设的不断推进,逐渐采用“云管边端”的架构进行电力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以期望能够对多源数据进行统一处理。目前主要是通过统一各层级的通信协议和数据规约,来实现数据统一处理,实现比较复杂;且其只是将多源头的数据基于统一的协议进行传输处理,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融合。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物联网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物联网系统,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多个不同的业务平台、物联管理平台、多个边缘物联代理、多个端设备;
所述物联管理平台用于对所述端设备进行分类,为每一类端设备设置相应的设备映射集,并为所述边缘物联代理和所述业务平台提供所述设备映射集;所述设备映射集用于表示源格式的数据与目标格式的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端设备用于将采集到的电力原始数据发送至相应的所述边缘物联代理;所述边缘物联代理对所述电力原始数据进行解析处理,根据所述设备映射集将解析处理后的电力原始数据转换为源格式的电力中间数据,并将所述电力中间数据发送至所述物联管理平台;
所述物联管理平台用于将所述电力中间数据转发至一个或多个所述业务平台;所述业务平台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电力中间数据后,根据相应的所述设备映射集将所述电力中间数据转换为目标格式的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映射集还包括所述端设备所支持的控制指令;
所述业务平台还用于根据所述设备映射集确定目标格式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物联管理平台;所述物联管理平台还用于将所述控制指令转换为源格式的中间指令,并所述中间指令发送至所述边缘物联代理;
所述边缘物联代理还用于确定与所述中间指令相对应的目标端设备,并根据所述中间指令操作所述目标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联管理平台将所述电力中间数据转发至一个或多个所述业务平台,包括:
所述物联管理平台对所述端设备进行分组,通过消息中间件将不同分组的端设备对应的电力中间数据转发至相应的所述业务平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边缘物联代理包括北向模块、南向模块、消息总线和多个应用程序;
所述北向模块用于与所述物联管理平台进行通信,所述南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消息总线与所述应用程序进行通信;
所述应用程序与所述设备映射集一一对应,用于与相应的端设备进行通信,并根据相应的所述设备映射集将解析处理后的电力原始数据转换为源格式的电力中间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北向模块包括第一MQTT客户端,所述南向模块包括第二MQTT客户端;
所述第一MQTT客户端以发布订阅的方式与所述物联管理平台进行通信;
所述第二MQTT客户端以发布订阅的方式与应用程序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应用程序为基于容器化部署的应用程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端设备接入所述边缘物联代理时,向所述边缘物联代理发起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包括不可读参数;
所述边缘物联代理对所述端设备进行参数读取,读取所述端设备的可读参数,并将所述接入请求和所述可读参数发送至所述物联管理平台;其中,所述可读参数中包括具有唯一性的唯一子参数;
所述物联管理平台判断所述接入请求中的不可读参数是否为预设的合法参数,并判断所述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是否与已经接入的其他端设备的唯一子参数冲突;若所述接入请求中的不可读参数是预设的合法参数,且所述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不存在冲突,则所述物联管理平台允许所述端设备接入,并将所述不可读参数和所述可读参数作为所述端设备的设备参数进行记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联管理平台在接收到所述接入请求和所述可读参数之后,还用于:
判断所述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是否已经记录在所述物联管理平台内;
若所述物联管理平台已经记录所述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判断所述不可读参数和所述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与所述物联管理平台所记录的设备参数是否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端设备接入;
若所述物联管理平台未记录所述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则在所述接入请求中的不可读参数是预设的合法参数、且所述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不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端设备接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物联管理平台未记录所述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所述物联管理平台还用于:
判断是否设置有与所述端设备相应的设备映射集;若当前不存在与所述端设备相应的设备映射集,则新设置相应的设备映射集,并将新设置的设备映射集发送至相应的所述边缘物联代理和所述业务平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不可读参数包括所述端设备的型号;所述唯一子参数包括所述端设备的设备序列码。
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提供的方案中,预先为每类端设备设置设备映射集,边缘物联代理基于该设备映射集将电力原始数据转换为符合该设备映射集的源格式的电力中间数据,物联管理平台将电力中间数据发送到多个业务平台后,业务平台基于该设备映射集也可以正确读取理解电力中间数据,并形成本身所需的业务数据,从而实现端设备一次采集电力数据,多方业务平台共享。多方业务平台可以按需从物联管理平台拿到所需的数据,业务平台之间不需要直接共享数据,从而可以避免数据被多级扭转带来的数据丢失或者数据不可达,并能够消除冗余数据传输带来的资源占用和数据不可靠的问题。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力物联网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力物联网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力物联网系统的一种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物联网系统,在云管边端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为端设备设置设备映射集实现在不同业务中共享电力数据。参见图1所示,该电力物联网系统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业务平台10、物联管理平台20、边缘物联代理30、多个端设备40,且该系统包括多个不同的业务平台10,一个或多个物联管理平台20,多个边缘物联代理30,多个端设备40;其中,该“自上而下”指的是在传输数据时各个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不用于限定某个设备在另一个设备的上方或下方;例如,并不限定业务平台10在空间上位于物联管理平台20的上方,而只是将物联管理平台20向业务平台10发送数据的方向定义为上行。
物联管理平台20用于对端设备40进行分类,为每一类端设备40设置相应的设备映射集,并为相应的边缘物联代理30和业务平台10提供所需的设备映射集;设备映射集用于表示源格式的数据与目标格式的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
端设备40用于将采集到的电力原始数据发送至相应的边缘物联代理30;边缘物联代理30对电力原始数据进行解析处理,根据设备映射集将解析处理后的电力原始数据转换为源格式的电力中间数据,并将电力中间数据发送至物联管理平台20。
物联管理平台20用于将电力中间数据转发至一个或多个业务平台10;业务平台10用于在接收到电力中间数据后,根据相应的设备映射集将电力中间数据转换为目标格式的业务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电力物联网系统可以接入多个甚至海量的端设备40,端设备40可以被分为多类,例如端设备40可以分为电源、监测单元、传感器、充电桩、电表等,每一类也可进行细分,如传感器分为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具体可基于实际情况对端设备40进行分类。并且,针对各种类型的端设备40,为每一类端设备40设置设备映射集,该设备映射集定义了源格式的数据与目标格式的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基于该设备映射集可以实现源格式的数据与目标格式的数据之间的相互转化。具体地,该源格式为相应的端设备40支持的格式,目标格式为能够被部分或全部业务平台支持的格式。物联管理平台20在确定多类端设备的设备映射集之后,即可提供给边缘物联代理30和业务平台10;例如,物联管理平台20将该设备映射集发送至边缘物联代理30,并向业务平台10提供该设备映射集的查询端口,业务平台10通过查询设备映射集的方式在后续处理中使用设备映射集。
本发明实施例中,端设备40为处于该电力物联网系统端部的设备,其具体可以为智能电表、传感器等,用于采集相应的电力数据,即电力原始数据;端设备40在采集到该电力原始数据之后,即可将电力原始数据上传至相应的边缘物联代理30。
边缘物联代理30为边缘代理设备,由边缘物联代理30连接多个端设备40,实现对多个端设备40上传数据的统一处理、传输;本实施例中,该边缘物联代理30具有边缘计算能力,能够对电力原始数据进行解析,提取出其中的所需信息、或者计算出所需信息,并按照相应的设备映射集将该所需信息转换为源格式的数据,即电力中间数据,使得边缘物联代理30可以按照设备映射集所要求的格式上报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物联管理平台20为业务平台10与边缘物联代理30之间的桥梁,可以按照业务平台10的需要将该电力中间数据传输至相应的业务平台10,且可以同时传输给多个业务平台10。本实施例中,业务平台10为不同源的业务系统,例如输、变、配、用(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业务系统。物联管理平台20通过将电力中间数据同时发送给不同的业务平台10供业务平台10使用,可以实现对电力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享,消除信息壁垒。并且,每个业务平台10具有端设备40的设备映射集,业务平台10在接收到源格式的电力中间数据之后,基于该设备映射集即可将电力中间数据转换为目标格式的数据,即业务平台10所需的业务数据。
可选地,上述的物联管理平台20“将电力中间数据转发至一个或多个业务平台10”,具体包括:物联管理平台20对端设备40进行分组,通过消息中间件将不同分组的端设备40对应的电力中间数据转发至相应的业务平台10。本发明实施例中,物联管理平台20可以根据业务需求或端设备的属性对端设备40进行分组,按组将一组端设备40上传的数据分发到相应的业务平台10。此外,物联管理平台20可通过消息中间件与业务平台10通信,该消息中间件可以为kafka消息队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物联网系统,预先为每类端设备40设置设备映射集,边缘物联代理30基于该设备映射集将电力原始数据转换为符合该设备映射集的源格式的电力中间数据,物联管理平台20将电力中间数据发送到多个业务平台10后,业务平台基于该设备映射集也可以正确读取理解电力中间数据,并形成本身所需的业务数据,从而实现端设备40一次采集电力数据,多方业务平台10共享。多方业务平台10可以按需从物联管理平台20拿到所需的数据,业务平台10之间不需要直接共享数据,从而可以避免数据被多级扭转带来的数据丢失或者数据不可达,并能够消除冗余数据传输带来的资源占用和数据不可靠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设备映射集还包括端设备40所支持的控制指令;业务平台10基于此向端设备40发送控制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业务平台10还用于根据设备映射集确定目标格式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物联管理平台20;物联管理平台20还用于将控制指令转换为源格式的中间指令,并将中间指令发送至边缘物联代理30。边缘物联代理30还用于确定与中间指令相对应的目标端设备40,并根据该中间指令操作目标端设备40。
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备映射集通过定义源格式和目标格式,使得业务平台10基于该设备映射集可以间接地解析并理解端设备40上报的数据的意义;并且,该设备映射集还定义端设备所支持的控制指令,使得业务平台10基于该设备映射集可以向端设备40下发其认可的指令。其中,与端设备40上报数据的过程相反,业务平台10向下发送控制指令时,物联管理平台20将控制指令转换为能够被边缘物联代理30识别的源格式的中间指令,进而边缘物联代理30可以确定该中间指令指向哪个端设备,并将该端设备作为目标端设备,进而基于该中间指令操作该目标端设备,从而完成对控制指令的执行。例如,该控制指令可以为开关指令,边缘物联代理30基于该开关指令来打开或关闭相应的端设备40(即目标端设备);或者,该操作指令为状态查询指令,此时边缘物联代理30可以操作端设备40上传本身的状态,以实现状态查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电力物联网系统可以允许端设备40随时接入。由于端设备40并不能随意接入电力物联网系统,在接入时需要对端设备40进行验证,在对端设备40进行验证时,一般需要预先录入端设备的设备参数,例如端设备的名称、SN(SerialNumber,序列码)、厂商、型号、所属边缘物联代理的ID等,录入设备参数的过程一般需要人为完成,而端设备40的数量较大,其数量可以为十万级甚至百万级,录入难度较大;若不录入设备参数,则难以完成对端设备40的验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边缘物联代理30自动感知端设备40的设备参数,从而实现自动化接入。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端设备40接入边缘物联代理30时,向边缘物联代理30发起接入请求,该接入请求包括不可读参数。边缘物联代理30对端设备40进行参数读取,读取端设备40的可读参数,并将接入请求和可读参数发送至物联管理平台20;其中,可读参数中包括具有唯一性的唯一子参数。
物联管理平台20判断接入请求中的不可读参数是否为预设的合法参数,并判断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是否与已经接入的其他端设备40的唯一子参数冲突;若接入请求中的不可读参数是预设的合法参数,且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不存在冲突,则物联管理平台20允许端设备40接入,并将不可读参数和可读参数作为端设备40的设备参数进行记录。
本发明实施例中,物联管理平台20预先录入端设备40的一种不可读参数,该不可读参数为能够表示一类端设备的参数,如端设备40的型号等,即通过人工录入该不可读参数,不需要重复录入同一类端设备的不可读参数,能够减少录入数据的数量,且录入的不可读参数也可用于后续验证过程。当某个端设备40需要接入该电力物联网系统时,该端设备40向所接入的边缘物联代理30发起接入请求,该接入请求包含不可读参数;并且,边缘物联代理30可以主动读取该端设备40的可读参数。即,该不可读参数也是边缘物联代理30不能或没有读取的参数。可选地,该可读参数可以包括该端设备的设备名称、设备序列码SN、所属厂商等,其中,由于设备序列码具有唯一性,故可以将设备序列码作为唯一子参数。
物联管理平台20基于不可读参数和能够读取的唯一子参数对端设备40进行验证。具体地,将该接入请求中的不可读参数与预先记录的不可读参数进行比较,若二者一致,则该接入请求中的不可读参数是合法参数;并且,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如果与其他已经接入到该电力物联网系统的端设备的唯一子参数不冲突,则说明当前需要接入的端设备40拥有合法的唯一子参数,在不可读参数和唯一子参数均合法的情况下,允许该端设备40接入电力物联网系统,且物联管理平台20不可读参数和可读参数作为端设备40的设备参数进行记录,实现对设备参数的自动记录。
本发明实施例中,只需要物联管理平台20预先主动记录能够表示一类端设备的不可读参数,能够减少主动记录的数据量;在端设备40接入时,物联管理平台20基于端设备40的不可读参数以及边缘物联代理30主动读取的唯一子参数也可以比较准确地对端设备40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记录该端设备的设备参数,从而实现自动化记录,并方便后续实现端设备40再次接入时的验证过程。
可选地,由于端设备40在接入时,并不能确定其是否为第一次接入,即不能确定物联管理平台20中是否记录有相应的设备参数,故还需要确定端设备40是否为第一次接入。具体地,物联管理平台20在接收到接入请求和可读参数之后,其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A1-A3:
步骤A1:判断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是否已经记录在物联管理平台20内。
步骤A2:若物联管理平台20已经记录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判断不可读参数和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与物联管理平台20所记录的设备参数是否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允许端设备40接入。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端设备40曾经接入过,则物联管理平台20可以记录该端设备40的设备参数。因此,当某个端设备40需要接入时,可以判断该端设备40的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是否已经被记录在物联管理平台20中;若是,则说明该端设备40曾经接入过,则物联管理平台20至少判断不可读参数和唯一子参数是否均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即可认为该端设备40不合法;若不一致,例如物联管理平台20记录有该端设备40的唯一子参数A,且该唯一子参数A对应不可读参数B,而该端设备40的不可读参数为参数C,B与C不同,则此时可确定该端设备40不合法。此外,也可基于完整的设备参数对该端设备40进行验证,即验证该端设备40的厂商、设备名称等。
步骤A3:若物联管理平台20未记录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则在接入请求中的不可读参数是预设的合法参数、且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不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允许端设备40接入。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物联管理平台20未记录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则说明该端设备40是首次接入电力物联网系统,则物联管理平台20即可按照上述的验证方式,基于该端设备的不可读参数和唯一子参数进行验证即可,此处不做赘述。
此外可选地,若物联管理平台20未记录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物联管理平台20还用于执行:
步骤A4:判断是否设置有与端设备40相应的设备映射集;若当前不存在与端设备40相应的设备映射集,则新设置相应的设备映射集,并将新设置的设备映射集发送至相应的边缘物联代理30和业务平台10。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物联管理平台20未记录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则说明该端设备40是首次接入,此时需要保证该端设备40设有相应的设备映射集,以能够实现后续的上报数据或下发指令。
可选地,物联管理平台20对端设备40进行分类时,基于该不可读参数对端设备40进行分类;每个不可读参数对应唯一确定的设备分类,即对应唯一确定的设备映射集;并且,不同的不可读参数可以对应相同的设备映射集,即不可读参数与设备映射集之间可以为一对一关系、或多对一关系。物联管理平台20预先录入不可读参数后,即可设置相应的设备映射集,使得具有该不可读参数的端设备40接入电力物联网系统后,一定能够对应到相应的设备映射集,使得该端设备40后续可以与一个或多个业务平台10之间正常通信。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2所示,该边缘物联代理30包括北向模块、南向模块、消息总线和多个应用程序。物联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接入的边缘物联代理30的统一监视、远程维护及应用程序的远程升级。
其中,北向模块用于与物联管理平台20进行通信,南向模块用于通过消息总线与应用程序进行通信;应用程序与设备映射集一一对应,用于与相应的端设备40进行通信,并根据相应的设备映射集将解析处理后的电力原始数据转换为源格式的电力中间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北向模块和南向模块为边缘物联代理30提供与物联管理平台20和端设备40的双向交互接口。本发明实施例中,边缘物联代理30设有多个应用程序,每个应用程序对应一种设备映射集,以实现对该种设备映射集对应的端设备40的数据上报、指令下发等操作。其中,南向模块通过消息总线与应用程序通信。可选地,该应用程序为基于容器化部署的应用程序,如基于Docker容器化等;容器化的应用程序可以实现共享式开发,一种应用程序只开发一次即可,可以降低开发成本。
可选地,预先设置发布订阅方式的云边交互协议(即物联管理平台20与边缘物联代理30之间的交互协议)和边端交互协议(即边缘物联代理30与端设备40之间的交互协议)。具体地,北向模块和南向模块均以发布订阅的方式实现通信,如MQTT(Message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边缘物联代理30基于该云边交互协议和边端交互协议实现上下通信。具体地,北向模块包括第一MQTT客户端,南向模块包括第二MQTT客户端。该第一MQTT客户端以发布订阅的方式与物联管理平台20进行通信;该第二MQTT客户端以发布订阅的方式与应用程序进行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电力业务场景预先设置定义发布订阅的主题(topic)及消息首部等,以使得第一MQTT客户端和第二MQTT客户端可以进行正常通信。下面以端设备40接入电力物联网系统时的过程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301:端设备接入边缘物联代理,并向该边缘物联代理发送接入请求,该接入请求包括该端设备的型号。
步骤302:边缘物联代理通过与该端设备相对应的应用程序读取该端设备的SN、厂商等参数。
步骤303:边缘物联代理的应用程序将该端设备的设备参数(包括型号、SN、厂商等)和接入请求发布到相应的第一主题;南向模块的第二MQTT客户端通过订阅该第一主题即可获得将该设备参数,并发送至北向模块;北向模块的第一MQTT客户端继续将该设备参数和接入请求发布到第二主题,以进行上报。
步骤304:物联网管理平台订阅该第二主题,从而获取到该端设备的接入请求和设备参数。
步骤305:物联网管理平台通过该端设备的SN和型号判断该端设备是否为首次接入,以及是否允许接入。若允许接入,则物联网管理平台将允许接入的消息发布到相应的第三主题。
步骤306:边缘物联代理的北向模块订阅该第三主题,从而获取到允许接入的消息,之后通过南向模块、消息总线将该消息发布到相应的应用程序,使得该应用程序获得该允许接入的消息。
步骤307:边缘物联代理的应用程序将允许接入的消息下发至端设备,之后端设备即可上报所采集的电力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物联网系统,预先为每类端设备40设置设备映射集,边缘物联代理30基于该设备映射集将电力原始数据转换为符合该设备映射集的源格式的电力中间数据,物联管理平台20将电力中间数据发送到多个业务平台10后,业务平台基于该设备映射集也可以正确读取理解电力中间数据,并形成本身所需的业务数据,从而实现端设备40一次采集电力数据,多方业务平台10共享。多方业务平台10可以按需从物联管理平台20拿到所需的数据,业务平台10之间不需要直接共享数据,从而可以避免数据被多级扭转带来的数据丢失或者数据不可达,并能够消除冗余数据传输带来的资源占用和数据不可靠的问题。此外,只需要物联管理平台20预先主动记录能够表示一类端设备的不可读参数,能够减少主动记录的数据量;在端设备40接入时,物联管理平台20基于端设备40的不可读参数以及边缘物联代理30主动读取的唯一子参数也可以比较准确地对端设备40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记录该端设备的设备参数,从而实现自动化记录,并方便后续实现端设备40再次接入时的验证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的实施方式,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力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多个不同的业务平台、物联管理平台、多个边缘物联代理、多个端设备;
所述物联管理平台用于对所述端设备进行分类,为每一类端设备设置相应的设备映射集,并为所述边缘物联代理和所述业务平台提供所述设备映射集;所述设备映射集用于表示源格式的数据与目标格式的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端设备用于将采集到的电力原始数据发送至相应的所述边缘物联代理;所述边缘物联代理对所述电力原始数据进行解析处理,根据所述设备映射集将解析处理后的电力原始数据转换为源格式的电力中间数据,并将所述电力中间数据发送至所述物联管理平台;
所述物联管理平台用于将所述电力中间数据转发至一个或多个所述业务平台;所述业务平台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电力中间数据后,根据相应的所述设备映射集将所述电力中间数据转换为目标格式的业务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映射集还包括所述端设备所支持的控制指令;
所述业务平台还用于根据所述设备映射集确定目标格式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物联管理平台;所述物联管理平台还用于将所述控制指令转换为源格式的中间指令,并所述中间指令发送至所述边缘物联代理;
所述边缘物联代理还用于确定与所述中间指令相对应的目标端设备,并根据所述中间指令操作所述目标端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管理平台将所述电力中间数据转发至一个或多个所述业务平台,包括:
所述物联管理平台对所述端设备进行分组,通过消息中间件将不同分组的端设备对应的电力中间数据转发至相应的所述业务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物联代理包括北向模块、南向模块、消息总线和多个应用程序;
所述北向模块用于与所述物联管理平台进行通信,所述南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消息总线与所述应用程序进行通信;
所述应用程序与所述设备映射集一一对应,用于与相应的端设备进行通信,并根据相应的所述设备映射集将解析处理后的电力原始数据转换为源格式的电力中间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北向模块包括第一MQTT客户端,所述南向模块包括第二MQTT客户端;
所述第一MQTT客户端以发布订阅的方式与所述物联管理平台进行通信;
所述第二MQTT客户端以发布订阅的方式与应用程序进行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程序为基于容器化部署的应用程序。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设备接入所述边缘物联代理时,向所述边缘物联代理发起接入请求,所述接入请求包括不可读参数;
所述边缘物联代理对所述端设备进行参数读取,读取所述端设备的可读参数,并将所述接入请求和所述可读参数发送至所述物联管理平台;其中,所述可读参数中包括具有唯一性的唯一子参数;
所述物联管理平台判断所述接入请求中的不可读参数是否为预设的合法参数,并判断所述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是否与已经接入的其他端设备的唯一子参数冲突;若所述接入请求中的不可读参数是预设的合法参数,且所述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不存在冲突,则所述物联管理平台允许所述端设备接入,并将所述不可读参数和所述可读参数作为所述端设备的设备参数进行记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管理平台在接收到所述接入请求和所述可读参数之后,还用于:
判断所述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是否已经记录在所述物联管理平台内;
若所述物联管理平台已经记录所述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判断所述不可读参数和所述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与所述物联管理平台所记录的设备参数是否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端设备接入;
若所述物联管理平台未记录所述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则在所述接入请求中的不可读参数是预设的合法参数、且所述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不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端设备接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物联管理平台未记录所述可读参数中的唯一子参数,所述物联管理平台还用于:
判断是否设置有与所述端设备相应的设备映射集;若当前不存在与所述端设备相应的设备映射集,则新设置相应的设备映射集,并将新设置的设备映射集发送至相应的所述边缘物联代理和所述业务平台。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物联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可读参数包括所述端设备的型号;所述唯一子参数包括所述端设备的设备序列码。
CN202110273935.7A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电力物联网系统 Active CN1126719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3935.7A CN112671934B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电力物联网系统
GB2203556.2A GB2605020B (en) 2021-03-15 2022-03-15 Internet of Things power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3935.7A CN112671934B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电力物联网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1934A true CN112671934A (zh) 2021-04-16
CN112671934B CN112671934B (zh) 2021-06-22

Family

ID=75399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73935.7A Active CN112671934B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电力物联网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71934B (zh)
GB (1) GB260502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1269A (zh) * 2021-12-08 2022-04-26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数据分发方法、系统及物联管理平台
CN115174621A (zh) * 2022-07-04 2022-10-11 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威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象鼻岭水电站 用于水电站智能巡检的边缘物联代理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7173A (zh) * 2006-12-22 2007-07-11 深圳市戴文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数据同步的实现系统及方法
CN105429864A (zh) * 2015-12-28 2016-03-23 北京致远协创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交换中心、系统、方法、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
CN108933830A (zh) * 2018-07-16 2018-12-04 广东亿迅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nb-iot的数据汇聚方法及装置
CN109714327A (zh) * 2018-12-21 2019-05-03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系统及服务器
CN111327447A (zh) * 2018-12-17 202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系统、仲裁方法、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1557493U (zh) * 2020-01-15 2020-09-22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物联通信解析装置
CN112261080A (zh) * 2020-09-14 2021-01-22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应用于电力物联网的边缘物联代理方法
CN112491795A (zh) * 2020-10-27 2021-03-12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物联代理装置的数据打包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91690B1 (en) * 2015-07-22 2019-05-14 Activity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S.A. de C.V. Heterogeneous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018672A1 (en) * 2017-07-19 2019-01-24 Ceasa Group,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OBJECT INTERNET SYNDICATION DATA (IOT) ENABLING ENHANCED IO DEVICE SERVICES AND FUNCTIONALITY INDEPENDENT OF APPLICATION AND PROVIDER
WO2019107594A1 (ko) * 2017-11-29 2019-06-06 전자부품연구원 IoT 환경에서 디바이스 데이터 및 서버 리소스 매핑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게이트웨이
CN111970386B (zh) * 2020-10-23 2021-09-21 杭州罗莱迪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灯杆的物联网通讯数据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7173A (zh) * 2006-12-22 2007-07-11 深圳市戴文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数据同步的实现系统及方法
CN105429864A (zh) * 2015-12-28 2016-03-23 北京致远协创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交换中心、系统、方法、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装置
CN108933830A (zh) * 2018-07-16 2018-12-04 广东亿迅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nb-iot的数据汇聚方法及装置
CN111327447A (zh) * 2018-12-17 202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系统、仲裁方法、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714327A (zh) * 2018-12-21 2019-05-03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系统及服务器
CN211557493U (zh) * 2020-01-15 2020-09-22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物联通信解析装置
CN112261080A (zh) * 2020-09-14 2021-01-22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应用于电力物联网的边缘物联代理方法
CN112491795A (zh) * 2020-10-27 2021-03-12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物联代理装置的数据打包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1269A (zh) * 2021-12-08 2022-04-26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数据分发方法、系统及物联管理平台
CN115174621A (zh) * 2022-07-04 2022-10-11 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威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象鼻岭水电站 用于水电站智能巡检的边缘物联代理装置
CN115174621B (zh) * 2022-07-04 2023-10-27 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威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象鼻岭水电站 用于水电站智能巡检的边缘物联代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1934B (zh) 2021-06-22
GB202203556D0 (en) 2022-04-27
GB2605020B (en) 2023-04-19
GB2605020A (en) 2022-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2998B (zh) 一种基于远程设备端的车辆问题排查系统及方法
CN112671934B (zh) 一种电力物联网系统
CN112613024B (zh)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995859A (zh) 一种基于泛在物联网的变电站智能支撑平台系统
CN107018203A (zh) 一种变频器远程监控控制方法
CN110928561B (zh) 车辆控制器软件版本管理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2199210A (zh) 基于物联网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09150610A (zh) 基于规则适配的网络事件采集方法
US20230114166A1 (en) Log acquis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server,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23147731A1 (zh) 异常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1950335B1 (ko) 이미지 캡처를 이용한 통합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7424638B (zh) 基于星地融合的网络切片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084127B (zh) 分布式控制器及分布式自控系统
CN105379304A (zh) 数据网络管理系统、数据网络管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以及数据网络管理方法
CN109343488A (zh) 基于微信和fdt技术的现场总线监控预警系统和方法
CN109698813A (zh) 一种智能抄表系统及方法
JP2021144639A (ja) 資産情報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資産情報管理方法
CN113965447B (zh) 一种在线云诊断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896240A (zh) 基于Internet的单片机与组态软件远程通讯系统
CN113225698A (zh) 状态信息通知方法、相关设备、系统和介质
CN112818139A (zh) 应用于安防监控的边缘计算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5589433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397544B1 (ko) 원격 차량 정보 수집 및 분석 시스템
CN216930055U (zh) 一种体外诊断设备的iot系统
TWI538336B (zh) Construction of distributed energy-consuming equipment monitoring information by means of equipment control system information exchange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7

Address after: 210024 No. 20 Beijing West Road, Gulo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Ltd.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24 No. 20 Beijing West Road, Gulo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Ltd.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