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63629B - 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 - Google Patents

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63629B
CN112663629B CN202011219948.8A CN202011219948A CN112663629B CN 112663629 B CN112663629 B CN 112663629B CN 202011219948 A CN202011219948 A CN 202011219948A CN 112663629 B CN112663629 B CN 1126636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pe
ecological
long bag
anchor rod
combine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199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63629A (zh
Inventor
冀晓东
李翔
周金星
王艳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21994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636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63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3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63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36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设备技术与边坡护坡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通过特制锚钉使生态长袋固定于纵向布置的柔性不可降解橡胶板上,在锚杆锚固已经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通过连接锚杆与橡胶板的钢索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绑扎于陡峭岩质边坡坡面上,最终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力学结构体系,解决了陡峭岩质边坡的安全稳定与生态修复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修复设备技术与边坡护坡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边坡问题涉及生态修复、工程安全、灾害防治等科学领域,是人类开展生产建设活动与城市生态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良好的边坡治理对边坡周遭的生态环境与边坡所处地域的地质安全有着积极影响。而对于陡峭岩质边坡,因其坡度大导致的难以蓄水固土并易滑动的问题,其安全稳定性与生态景观性难以实现。此类边坡如果不做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会引发水土流失甚至重大的地质灾害。
边坡工程中采用的边坡防护技术可以大致分为基于生态修复的护坡技术和基于边坡稳定的护坡技术。具体地,基于生态修复的护坡技术包括生态多孔砖护坡、铅丝石笼护坡、生态框护坡和坡改平生态砖护坡等,该类护坡技术侧重于实现边坡蓄水保土、美化环境的生态作用;基于边坡稳定的护坡技术包括锚杆护坡、锚索护坡、混凝土喷锚护坡、锚索框架梁护坡等,该类护坡技术侧重于实现边坡的安全稳定的锚固作用。可见,现有的两类护坡技术难以兼顾陡峭岩质边坡的生态性与安全性的双重需求。
在边坡工程中,单方面考虑边坡的生态性或安全性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与人民的生活需求。尤其,陡峭岩质边坡治理技术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在解决陡峭岩质边坡安全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对边坡的生态修复是该技术亟需解决的最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在保证陡峭岩质边坡安全的同时,还能有效地修复边坡生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所述结构体系包括沿坡面布置的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与边坡锚杆绑扎结构。所述生态长袋组合结构包括生态长袋与适应坡面的柔性不可降解橡胶板,所述生态长袋通过特制锚钉纵向固定于所述柔性不可降解橡胶板上;所述边坡锚杆结构包括锚杆与钢索,所述生态长袋组合结构通过所述锚杆与所述钢索绑扎于陡峭岩质边坡坡面。
优选地,所述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在坡面局部失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确保所述组合体系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纵向生态长袋平行于坡面的列间留有空隙,可供进一步的边坡治理。
优选地,所述结构体系适用于坡度大于50°陡峭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
优选地,所述钢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锚杆上。
优选地,所述适应坡面的柔性不可降解橡胶板的一边边缘位置处装置挂环,所述钢索的另一端连接于挂环上。
优选地,所述适应坡面的柔性不可降解橡胶板为实现节省材料以及透水透气,设计为多孔式结构,且在中心对称位置处存在可供所述特制锚钉穿过的小孔。
优选地,所述特制锚钉由下至上穿过所述多孔式柔性不可降解橡胶板的所述小孔,再穿过所述生态长袋,完成锚固。
优选地,用于固定所述生态长袋的所述适应坡面的多孔式柔性不可降解橡胶板采用间隔布置。
基于上述结构体系,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通过特制锚钉使生态长袋固定于纵向布置的柔性不可降解橡胶板上,在锚杆锚固已经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通过连接锚杆与橡胶板的钢索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绑扎于陡峭岩质边坡坡面上,最终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力学结构体系,解决了陡峭岩质边坡的安全稳定与生态修复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结构体系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适应坡面的多孔式柔性不可降解橡胶板的示意图
图2为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的剖切面
图3为生态长袋组合结构的坡面布置示意图
图4为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的坡面布置示意图
其中,1~特制锚钉;2~挂环;3~适应坡面的多孔式柔性不可降解橡胶板;4~生态长袋;5~钢索;6~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所述组合结构体系由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与边坡锚杆绑扎结构组成,所述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主要由生态长袋4和纵向布置的柔性不可降解橡胶板3构成,实现对陡峭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所述边坡锚杆绑扎结构主要由锚索5和锚杆6构成,完成对陡峭岩质边坡的坡体锚固与对生态长袋组合结构的绑扎。
具体地,所述生态袋组合结构包括生态长袋4、柔性不可降解橡胶板3及特制锚钉1;所述生态长袋4内装有基质和种子,是实现变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的核心;所述柔性不可降解橡胶板3设计为柔性的、多孔的、装置挂环2的;所述橡胶板3的柔性使土-板更好的接触,提高土-板界面间的锚固力;所述橡胶板3的多孔式结构在节约材料的同时达到了材料的透气透水,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所述橡胶板3装置的所述挂环2用于连接锚索,进而形成整体的力学体系;所述特制锚钉1从下至上依次穿过橡胶板3和生态长袋4,阻止二者发生沿坡面方向上的相对移动,防止生态长袋滑落导致组合结构体系的破坏。
具体地,所述边坡锚杆绑扎结构包括锚杆6与钢索5;所述锚杆6针对坡度大于50°的陡峭岩质边坡进行锚固,是防止滑坡最主要的技术手段,确保组合体系的绝对安全;所述锚杆6在其自由端连接钢环7,所述钢环7用于锚杆与挂环的连接以形成绑扎结构,增强所述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与边坡坡面的柔性接触,使所述生态长袋组合结构紧贴于坡面上;所述钢索5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是所述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与锚杆的连接件,保证生态修复技术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作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结构体系包括沿坡面布置的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与边坡锚杆绑扎结构;所述生态长袋组合结构包括生态长袋(4)与适应坡面的柔性不可降解橡胶板(3),所述生态长袋(4)通过特制锚钉(1)纵向固定于所述柔性不可降解橡胶板(3)上;所述边坡锚杆绑扎结构包括锚杆(6)与钢索(5),所述生态长袋组合结构通过所述锚杆(6)与所述钢索(5)绑扎于陡峭岩质边坡坡面;
所述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在坡面局部失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确保所述组合体系的稳定性;所述钢索(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锚杆(6)上;所述适应坡面的柔性不可降解橡胶板(3)的一边边缘位置处装置挂环(2),所述钢索的另一端连接于挂环(2)上;用于固定所述生态长袋(4)的所述适应坡面的多孔式柔性不可降解橡胶板(3)采用间隔布置;
所述适应坡面的柔性不可降解橡胶板(3)为实现节省材料以及透水透气,设计为多孔式结构,且在中心对称位置处存在可供所述特制锚钉(1)穿过的小孔;
所述特制锚钉(1)由下至上穿过所述适应坡面的多孔式柔性不可降解橡胶板的所述小孔,再穿过所述生态长袋(4),完成锚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纵向生态长袋平行于坡面的列间留有空间,可供进一步的边坡治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坡度大于50°陡峭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
CN202011219948.8A 2020-11-04 2020-11-04 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 Active CN1126636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9948.8A CN112663629B (zh) 2020-11-04 2020-11-04 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9948.8A CN112663629B (zh) 2020-11-04 2020-11-04 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3629A CN112663629A (zh) 2021-04-16
CN112663629B true CN112663629B (zh) 2022-12-09

Family

ID=75403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19948.8A Active CN112663629B (zh) 2020-11-04 2020-11-04 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6362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31133B1 (en) * 2006-06-01 2013-10-23 Yushun Chang A slope planting structure
CN101974911B (zh) * 2010-09-17 2012-05-23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酸性废石场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CN203905028U (zh) * 2013-12-18 2014-10-29 潘志刚 一种高陡岩石边坡植生袋绿化装置
CN110593281A (zh) * 2019-09-20 2019-12-20 布鲁克(成都)工程有限公司 高陡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3629A (zh) 2021-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51494B (zh) 一种自复位装配式地铁车站柔性抗震结构
CN103882803B (zh) 一种可更换横向配置预应力筋自复位耗能桥墩
CN203320725U (zh) 自复位耗能支撑
CN102352601A (zh) 隧道式复合锚碇
CN205024701U (zh) 一种采用环形网的主动防护网
CN109183817A (zh) 一种高大陡岩质边坡生态防护结构有效土壤层的构建方法
CN103866766A (zh) 用于滑坡应急处理的钢质锚墩及其施工方法
CN109944619A (zh) 一种用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联合支护方法
CN112663629B (zh) 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锚杆-生态长袋组合结构体系
CN204530723U (zh) 一种用于方坑的基坑支护结构
CN202830879U (zh) 一种生态混凝土护岸块
CN105648978A (zh) 一种多功能浮式消波堤及其安装方法
CN203174614U (zh)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
CN112663628B (zh) 用于陡峭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锚杆-生态棒组合结构体系
CN202298969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大梁抗震增锚加固结构
CN209620048U (zh) 一种高大陡岩质边坡生态防护有效土壤层的结构
CN205399479U (zh) 现浇与预制拼装组合的敞开段隧道结构
CN205296183U (zh) 一种植被防护网
CN107740422A (zh) 一种高安全性能的基坑防护支架
CN208777327U (zh) 一种深水锚碇浅基础结构
CN211421036U (zh) 一种水利工程边坡防护预制装置
CN206267160U (zh) 一种带横隔板的多层结构生态边坡防护体系
CN102140787A (zh) 钢索坝
CN100543250C (zh) 一种复合隔震层
CN216007548U (zh) 一种钢绞线双锚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