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60623B - 一种车载方舱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方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60623B
CN112660623B CN202011425647.0A CN202011425647A CN112660623B CN 112660623 B CN112660623 B CN 112660623B CN 202011425647 A CN202011425647 A CN 202011425647A CN 112660623 B CN112660623 B CN 1126606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shelter
pressing strip
cavity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256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60623A (zh
Inventor
崔化刚
冯文明
李宏
王世秒
唐承斌
莫秋元
冯非易
王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yang Taihao Communication Veh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yang Taihao Communication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yang Taihao Communication Veh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yang Taihao Communication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2564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606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60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0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60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06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载方舱,包括车体,车体上承载有所述方舱,方舱中设有隔板,隔板与方舱底壁之间设置有壁板连接结构,方舱后壁上设置有壁板通流结构,通过所述壁板通流结构将水供入方舱中的水箱,方舱后壁与方舱上壁之间设置有所述壁板连接结构;所述壁板连接结构包括屏蔽连接板、外包角、压条底座、容胶槽、内压条、密封胶;所述外包角为直角结构,外包角通过螺栓分别连接所述上壁、所述后壁的外部。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方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集装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方舱。
背景技术
方舱是军用、医疗、通信等领域都能用到的重要设备,方舱适合于在野外作业的场合使用,其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机动指挥系统、通信、医疗、后勤保障等,是现代机动部队的重要装备之一;同时,方舱也应用于民品特种车辆中,例如应急通信车、电站车、大型设备装载车等。
方舱中包括用水系统,在一些补给站停靠时,方舱用水系统需要补充水源,补充时,一般会通过舱壁上的开口,将水管连接到方舱中的水箱中。
现有技术方舱中的不足如下:
1、现有技术的可移动式方舱是车载结构,有时水管未拆卸车辆就发生了移动,这时容易出现事故。
2、现有技术的可移动式方舱,存在多种连接需求,例如连接外接水管、例如方舱之间的连接,此时需要在方舱上设置连接装置,然而不同连接装置由于功能的不同,导致结构的不同,因此往往需要设计多个独立的连接结构,导致结构复杂。
3、现有技术的卡接装置,可以实现卡接功能,然而卡接完成之后就无法移动了,无法实现灵活的调整。
4、现有技术的卡接装置,只可以实现一个工位的卡接,无法实现两种工位的卡接。
5、现有技术的加注水嘴,需要额外设计卡接结构,导致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增加。
6、现有技术的方舱壁板之间的连接,铆钉、螺钉数量较多,密封比较困难,舱内气体容易通过螺钉或铆钉部位泄漏;螺钉头、铆钉头漏在舱内,清洁处理比较困难,不美观。
7、现有技术的方舱壁板之间的连接,采用双层气密处理,包角与蒙皮接触面涂胶较多影响蒙皮的导电连续性,影响方舱整体的屏蔽性能。同时密封胶的用量也比较多。
8、对于方舱而言,其水箱无法直接与龙头连接,还需要将水箱移动出方舱,才能与龙头连接,或者将龙头连加长管,绕过方舱内的各种零部件与设施才能移动到水箱位置,非常不方便。而且注满后,水管内留存大量积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同时解决上述多种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方舱,包括车体,车体上承载有所述方舱,方舱中设有隔板,隔板与方舱底壁之间设置有壁板连接结构,方舱后壁上设置有壁板通流结构,通过所述壁板通流结构将水供入方舱中的水箱,方舱后壁与方舱上壁之间设置有所述壁板连接结构;所述壁板连接结构包括屏蔽连接板、外包角、压条底座、容胶槽、内压条、密封胶;所述外包角为直角结构,外包角通过螺栓分别连接所述上壁、所述后壁的外部;所述压条底座连接在所述上壁、所述后壁的内部,所述内压条通过密封胶连接在所述上壁、所述后壁的内部,所述压条底座与所述内压条之间卡接连接;所述外包角内部设有所述屏蔽连接板;所述内压条上设有容胶槽;
所述压条底座内表面为紧固件安装面,所述紧固件安装面上设置有两个卡接板,两个卡接板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内压条为弧形结构,所述内压条外表面设置有稳定板、卡接头;稳定板数量为二,所述卡接头设置在两个稳定板之间,压条底座与内压条配合连接时,所述卡接头卡接在所述容纳槽中,所述稳定板设置在所述卡接板外部,且所述稳定板抵接所述压条底座;
所述壁板通流结构包括转动门、第一圆盘、第二圆盘、角接头、翻板、限位座、加注接头;所述第一圆盘包括卡接环、避让腔、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柱、第二柱、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圆盘包括穿过孔、下游表面、上游表面、密封条、限位孔;所述加注接头包括加注接头主体、水嘴、径缩部、止挡环、注入腔、通过腔、水嘴腔、第一止挡面、第二止挡面;
其中所述后壁内设有通道,所述通道内设有所述转动门、所述第一圆盘;所述角接头内设有所述第二圆盘、所述翻板、所述限位座;所述角接头与所述通道连通,转动门开启时,所述加注接头可伸入所述通道内供水,所述转动门、所述第一圆盘、所述第二圆盘依次设置;所述限位座位于所述翻板的下方,所述翻板上端为自由端;
所述第一圆盘外缘设有所述卡接环,所述卡接环与通道内设有的环形槽配合从而所述第一圆盘可以实现转动;所述第一圆盘内设有避让腔,所述避让腔内左侧设有第一活塞,右侧设有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可沿着所述第一柱滑动,第二活塞可沿着所述第二柱滑动,所述第一柱上套接有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柱上套接有所述第二弹簧;
所述第二圆盘固定连接在所述角接头内,所述第二圆盘包括竖向设置的穿过孔、面对所述第一圆盘的上游表面、面对所述翻板的下游表面,所述密封条设置在靠近所述上游表面的位置,所述限位孔设置在所述下游表面上并与所述穿过孔垂直设置;沿着所述第二圆盘的轴心方向,所述限位孔与所述上游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密封条与所述上游表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加注接头主体上设有所述第二止挡面,所述第二止挡面上设有所述止挡环,所述止挡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径缩部上;所述第一止挡面设置在所述止挡环上,所述水嘴的形状与所述穿过孔适配,所述水嘴、所述径缩部、所述止挡环、所述主体依次设置,所述水嘴中设有所述水嘴腔,所述径缩部中设有所述通过腔,所述加注接头主体内设有所述注入腔;所述水嘴外缘设置有弧面;
当所述转动门开启、所述加注接头伸入所述通道中时,在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止挡面与所述第一圆盘接触,此时所述水嘴与所述径缩部的总长度设置如下:所述水嘴伸入所述穿过孔、且越过所述密封条、但未到达所述下游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角接头与所述后壁一体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角接头与所述后壁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翻板下端通过铰接件连接在所述角接头上。
进一步的,所述加注接头主体为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通过腔延伸到所述加注接头主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门的下端与所述通道枢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顶抵避让腔内壁与第一活塞。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顶抵避让腔内壁与第二活塞。
进一步的,所述止挡环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半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针对背景技术的第1点,采用了弹簧与弧面的结合方式,当出现误操作,没有取下水管车辆就发动时,增大的牵引力会使得弧面顶开弹簧,从而加注接头脱开。
如果此时在注水,一般有工作人员操作。如果已经注水完毕无人发现,则对应龙头已经关闭,不会浪费水源。由于脱开时对车辆的卡顿,一般情况下司机会得到提醒加以处理。
2、针对背景技术的第2点,在加注接头对应的路径中设置了两个连接板,两个连接板对水嘴的卡紧程度不同,可以实现不同需求的卡接。
3、针对背景技术的第3点,在第一圆盘外缘设置了环形块,环形块可以在对应的通道环形槽内转动,因此即使卡接后,加注接头也可以与第一圆盘一起转动。
4、针对背景技术的第4点,在加注接头的主体上设置了可以取下的挡环,挡环取下后,对应部位的直径变小,无法起到止挡的作用,加注接头向前移动到下一个止挡位置。止挡位置发生变化。
5、针对背景技术的第5点,采用了将加注接头的水嘴设计成扁形的形状,并且扁形的水嘴可以与对应第二圆盘上的两个孔槽配合实现锁定。
6、针对背景技术的第6、7点,安装了压条底座,在底座上涂适量密封胶,再采用卡装方式固定内压条,由于内压条两端设有容胶槽,可以保证内压条与大板内蒙皮之间的密封性能,同时由于压条与基座间存有密封胶,遮盖了安装螺钉处的缝隙,进一步增强了气密性能;外包角仅涂少量密封胶保障方舱的防水性能即可,减少了密封胶用量。
7、针对背景技术的第8点,设置了角接头,角接头与方舱后壁连接,水箱放在角接头临近位置,可以实现近距离注水。另外角接头内设有翻板,可以防止积水回流。
注:上述设计不分先后,每一条都使得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区别和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舱车载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供水结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圆盘平面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圆盘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加注接头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舱壁安装结构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隔板与底壁连接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压条底座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内压条结构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
1、车体 2、方舱 3、隔板 4、后壁 5、供水位置 6、水箱 7、通道 8、转动门 9、第一圆盘 10、第二圆盘 11、角接头 12、翻板 13、限位座 14、穿过孔 15、下游表面 16、上游表面 17、密封条 18、限位孔 19、卡接环 20、避让腔 21、第一活塞 22、第二活塞 23、第一柱24、第二柱 25、第一弹簧 26、第二弹簧 27、加注接头主体 28、水嘴 29、径缩部 30、止挡环31、注入腔 32、通过腔 33、水嘴腔 34、第一止挡面 35、第二止挡面 36、屏蔽连接板 37、外包角 38、压条底座 39、容胶槽 40、内压条 41、密封胶 42、紧固件安装面 43、卡接板 44、稳定板 45、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车载方舱,包括车体,车体上承载有所述方舱,方舱中设有隔板,隔板与方舱底壁之间设置有壁板连接结构,方舱后壁上设置有壁板通流结构,通过所述壁板通流结构将水供入方舱中的水箱,方舱后壁与方舱上壁之间设置有所述壁板连接结构;所述壁板连接结构包括屏蔽连接板、外包角、压条底座、容胶槽、内压条、密封胶;所述外包角为直角结构,外包角通过螺栓分别连接所述上壁、所述后壁的外部;所述压条底座连接在所述上壁、所述后壁的内部,所述内压条通过密封胶连接在所述上壁、所述后壁的内部,所述压条底座与所述内压条之间卡接连接;所述外包角内部设有所述屏蔽连接板;所述内压条上设有容胶槽;
所述压条底座内表面为紧固件安装面,所述紧固件安装面上设置有两个卡接板,两个卡接板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内压条为弧形结构,所述内压条外表面设置有稳定板、卡接头;稳定板数量为二,所述卡接头设置在两个稳定板之间,压条底座与内压条配合连接时,所述卡接头卡接在所述容纳槽中,所述稳定板设置在所述卡接板外部,且所述稳定板抵接所述压条底座;
如图所示:所述壁板通流结构包括转动门、第一圆盘、第二圆盘、角接头、翻板、限位座、加注接头;所述第一圆盘包括卡接环、避让腔、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柱、第二柱、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圆盘包括穿过孔、下游表面、上游表面、密封条、限位孔;所述加注接头包括加注接头主体、水嘴、径缩部、止挡环、注入腔、通过腔、水嘴腔、第一止挡面、第二止挡面;
其中所述后壁内设有通道,所述通道内设有所述转动门、所述第一圆盘;所述角接头内设有所述第二圆盘、所述翻板、所述限位座;所述角接头与所述通道连通,转动门开启时,所述加注接头可伸入所述通道内供水,所述转动门、所述第一圆盘、所述第二圆盘依次设置;所述限位座位于所述翻板的下方,所述翻板上端为自由端;
如图所示:所述第一圆盘外缘设有所述卡接环,所述卡接环与通道内设有的环形槽配合从而所述第一圆盘可以实现转动;所述第一圆盘内设有避让腔,所述避让腔内左侧设有第一活塞,右侧设有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可沿着所述第一柱滑动,第二活塞可沿着所述第二柱滑动,所述第一柱上套接有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柱上套接有所述第二弹簧;
所述第二圆盘固定连接在所述角接头内,所述第二圆盘包括竖向设置的穿过孔、面对所述第一圆盘的上游表面、面对所述翻板的下游表面,所述密封条设置在靠近所述上游表面的位置,所述限位孔设置在所述下游表面上并与所述穿过孔垂直设置;沿着所述第二圆盘的轴心方向,所述限位孔与所述上游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密封条与所述上游表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加注接头主体上设有所述第二止挡面,所述第二止挡面上设有所述止挡环,所述止挡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径缩部上;所述第一止挡面设置在所述止挡环上,所述水嘴的形状与所述穿过孔适配,所述水嘴、所述径缩部、所述止挡环、所述主体依次设置,所述水嘴中设有所述水嘴腔,所述径缩部中设有所述通过腔,所述加注接头主体内设有所述注入腔;所述水嘴外缘设置有弧面;
如图所示:所述角接头与所述后壁一体设置或所述角接头与所述后壁可拆卸连接。所述翻板下端通过铰接件连接在所述角接头上。所述加注接头主体为圆柱体结构。所述通过腔延伸到所述加注接头主体内。所述转动门的下端与所述通道枢接。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顶抵避让腔内壁与第一活塞。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顶抵避让腔内壁与第二活塞。所述止挡环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半环。
工作原理如下:
供水连接方法包括: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的外缘设有弧面,当所述转动门开启、所述加注接头伸入所述通道中时,所述水嘴的弧面顶抵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的弧面,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分开,所述加注接头向前移动;在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止挡面与所述第一圆盘接触,此时所述水嘴与所述径缩部的总长度设置如下:所述水嘴伸入所述穿过孔、且越过所述密封条、但未到达所述下游表面;
紧固连接方法包括:拆卸下所述止挡环,从而使得所述径缩部外露的部分增长,当所述转动门开启时、所述加注接头伸入所述通道中,所述水嘴向前移动到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止挡面与所述第一圆盘接触,所述径缩部越过所述下游表面,此时旋转所述加注接头90度并回拉所述加注接头,所述水嘴卡接在所述限位孔中;
所述调整方法包括:当角接头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发生变化时,通过所述卡接环在所述环形槽内的转动实现第一圆盘与加注接头的共同旋转,以使得水嘴更好的对准所述穿过孔。
所述穿过孔、所述限位孔的尺寸可以根据通流需求进行调整,所述径缩部为圆柱形结构以保证在穿过孔中进行旋转。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车载方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车体上承载有方舱,方舱中设有所述隔板,隔板与方舱底壁之间设置有壁板连接结构,方舱后壁上设置有壁板通流结构,通过所述壁板通流结构将水供入方舱中的水箱,方舱后壁与方舱上壁之间设置有所述壁板连接结构;所述壁板连接结构包括屏蔽连接板、外包角、压条底座、容胶槽、内压条、密封胶;所述外包角为直角结构,外包角通过螺栓分别连接所述上壁、所述后壁的外部;所述压条底座连接在所述上壁、所述后壁的内部,所述内压条通过密封胶连接在所述上壁、所述后壁的内部,所述压条底座与所述内压条之间卡接连接;所述外包角内部设有所述屏蔽连接板;所述内压条上设有容胶槽;
所述压条底座内表面为紧固件安装面,所述紧固件安装面上设置有两个卡接板,两个卡接板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内压条为弧形结构,所述内压条外表面设置有稳定板、卡接头;稳定板数量为二,所述卡接头设置在两个稳定板之间,压条底座与内压条配合连接时,所述卡接头卡接在所述容纳槽中,所述稳定板设置在所述卡接板外部,且所述稳定板抵接所述压条底座;
所述壁板通流结构包括转动门、第一圆盘、第二圆盘、角接头、翻板、限位座、加注接头;所述第一圆盘包括卡接环、避让腔、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柱、第二柱、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圆盘包括穿过孔、下游表面、上游表面、密封条、限位孔;所述加注接头包括加注接头主体、水嘴、径缩部、止挡环、注入腔、通过腔、水嘴腔、第一止挡面、第二止挡面;
其中所述后壁内设有通道,所述通道内设有所述转动门、所述第一圆盘;所述角接头内设有所述第二圆盘、所述翻板、所述限位座;所述角接头与所述通道连通,转动门开启时,所述加注接头可伸入所述通道内供水,所述转动门、所述第一圆盘、所述第二圆盘依次设置;所述限位座位于所述翻板的下方,所述翻板上端为自由端;
所述第一圆盘外缘设有所述卡接环,所述卡接环与通道内设有的环形槽配合从而所述第一圆盘可以实现转动;所述第一圆盘内设有避让腔,所述避让腔内左侧设有第一活塞,右侧设有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可沿着所述第一柱滑动,第二活塞可沿着所述第二柱滑动,所述第一柱上套接有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柱上套接有所述第二弹簧;
所述第二圆盘固定连接在所述角接头内,所述第二圆盘包括竖向设置的穿过孔、面对所述第一圆盘的上游表面、面对所述翻板的下游表面,所述密封条设置在靠近所述上游表面的位置,所述限位孔设置在所述下游表面上并与所述穿过孔垂直设置;沿着所述第二圆盘的轴心方向,所述限位孔与所述上游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密封条与所述上游表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加注接头主体上设有所述第二止挡面,所述第二止挡面上设有所述止挡环,所述止挡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径缩部上;所述第一止挡面设置在所述止挡环上,所述水嘴的形状与所述穿过孔适配,所述水嘴、所述径缩部、所述止挡环、所述主体依次设置,所述水嘴中设有所述水嘴腔,所述径缩部中设有所述通过腔,所述加注接头主体内设有所述注入腔;所述水嘴外缘设置有弧面;
当所述转动门开启、所述加注接头伸入所述通道中时,在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止挡面与所述第一圆盘接触,此时所述水嘴与所述径缩部的总长度设置如下:所述水嘴伸入所述穿过孔、且越过所述密封条、但未到达所述下游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接头与所述后壁一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接头与所述后壁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下端通过铰接件连接在所述角接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注接头主体为圆柱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腔延伸到所述加注接头主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门的下端与所述通道枢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顶抵避让腔内壁与第一活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顶抵避让腔内壁与第二活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环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半环。
CN202011425647.0A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车载方舱 Active CN1126606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5647.0A CN112660623B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车载方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5647.0A CN112660623B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车载方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0623A CN112660623A (zh) 2021-04-16
CN112660623B true CN112660623B (zh) 2022-05-03

Family

ID=75401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25647.0A Active CN112660623B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车载方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6062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50022B2 (en) * 2011-02-18 2013-10-08 Yona Becher Transportable and built on-site container apparatus with controlled floatation and with self-collecting means for water flooding emergency
CN104842851B (zh) * 2015-05-21 2017-05-03 清华大学 一种移动式模块化应急检测工作方舱
RU156486U1 (ru) * 2015-06-10 2015-11-10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Завод специальной техники" Автотопливозаправщик массовой выдачи
CN106627796A (zh) * 2016-10-27 2017-05-10 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车载方舱或厢式车的厢体四垂直棱边包角装置及包角方法
CN110936879A (zh) * 2019-12-17 2020-03-31 威海怡和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寒区净水车
CN111809930B (zh) * 2020-07-31 2021-08-03 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方舱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0623A (zh) 2021-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9439B (zh) 滤筒和利用线性致动的系统
KR20160113043A (ko) 인터페이스 영역에 재료를 도포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0113669B2 (en) Pass-through bulkhead seal fitting
US10663096B2 (en) Bulkhead fitting
JP2015080785A (ja) 自己調芯型シール剤塗布装置
CN112660623B (zh) 一种车载方舱
CN112292255B (zh) 用于结合节点和其他结构的系统和方法
CN106090491A (zh) 一种可拆式快插接头
CN112590948B (zh) 一种方舱壁板结构
CN112455558B (zh) 一种车载方舱连接方法
CN112575843B (zh) 一种方舱供水系统
US5411350A (en) Quick connect/disconnect device, and dispens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same
WO2021122542A1 (en) Duct stringer assembly with bulkhead
CN104453731B (zh) 一种快速连接器及使用方法
US2020033118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alant injection molding
US20040074545A1 (en) Colour shade changing unit module for painting installation
CN109649630A (zh) 一种飞艇气囊便捷快速充气装置
CN205877536U (zh) 一种可拆式快插接头
CN106151738A (zh) 一种可拆式快插接头的卡扣件
CN205877537U (zh) 一种可拆式快插接头的卡扣件
CN102954304A (zh) 扣压式快速接头
CN105736756B (zh) 一种三通球阀
JPH07217784A (ja) 分岐口の閉塞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着装置
CN213924024U (zh) 一种制动液加注转接机构
CN218625875U (zh) 一种带颈法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