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5113A - 圆极化天线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 Google Patents

圆极化天线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5113A
CN112655113A CN202080004638.6A CN202080004638A CN112655113A CN 112655113 A CN112655113 A CN 112655113A CN 202080004638 A CN202080004638 A CN 202080004638A CN 112655113 A CN112655113 A CN 112655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circularly polarized
antenna apparatus
feeding
polarized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46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栋
尹航
马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55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51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28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aircraft, missiles, satellites, or balloons
    • H01Q1/285Aircraft wir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61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圆极化天线装置(10)及可移动平台(100)。圆极化天线装置(10)包括支撑组件(11)及辐射组件(12)。辐射组件(12)包括四个环绕支撑组件(12)的中心布置的辐射单元(120)。每个辐射单元(120)的电长度为辐射组件(12)的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的四分之一。相邻的两个辐射单元(120)正交放置且彼此间隔。四个辐射单元(120)中的至少两个辐射单元(120)对应设置有馈电点(131)。

Description

圆极化天线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极化天线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背景技术
圆极化天线具有较好的抗干扰特性,对安装姿态要求小,可以更好地改善接收和发射系统的极化适配,常常搭载在无人机等可移动平台,以优化可移动平台的通信能力。然而,目前圆极化天线通常为边长是1/2波长的贴片天线,这种圆极化天线的尺寸较大,且方向图对称性也较差,辐射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圆极化天线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及辐射组件。所述辐射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所述辐射组件包括四个环绕所述支撑组件的中心布置的辐射单元,每个所述辐射单元的电长度为所述辐射组件的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的四分之一,相邻的两个所述辐射单元正交放置且彼此间隔,四个所述辐射单元中的至少两个所述辐射单元对应设置有馈电点。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平台包括移相单元及圆极化天线装置。所述移相单元包括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所圆极化天线装置的馈电点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对应连接。所述圆极化天线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及辐射组件。所述辐射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所述辐射组件包括四个环绕所述支撑组件的中心布置的辐射单元,每个所述辐射单元的电长度为所述辐射组件的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的四分之一,相邻的两个所述辐射单元正交放置且彼此间隔,四个所述辐射单元中的至少两个所述辐射单元对应设置有馈电点。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及可移动平台通过设置四个正交放置的辐射单元来实现圆极化辐射。四个正交放置的辐射单元可以提高圆极化天线装置辐射的方向图的对称性,改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辐射性能。并且,四个辐射单元的电长度均为辐射组件的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的四分之一,可以有效地减小圆极化天线装置的尺寸。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
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回波损耗图;
图4至图7是图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辐射的方向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正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回波损耗图;
图11至图14是图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辐射的方向图;
图15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正视图;
图16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正视图;
图17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正视图;
图18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正视图;
图19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正视图;
图20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正视图;
图21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正视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23是图2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回波损耗图;
图24至图27是图2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辐射的方向图;
图28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正视图;
图29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正视图;
图30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的正视图;
图3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可移动平台的示意图;
图3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移相单元的示意图;
图3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移相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圆极化天线装置10。圆极化天线装置10包括支撑组件11及辐射组件12。辐射组件12设置于支撑组件11。辐射组件12包括四个环绕支撑组件11的中心布置的辐射单元120,每个辐射单元120的电长度为辐射组件12的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的四分之一。相邻两个辐射单元120正交放置且彼此间隔。四个辐射单元120中的两个辐射单元120对应设置有馈电点131。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通过设置四个正交放置的辐射单元120来实现圆极化辐射。四个正交放置的辐射单元120可以提高圆极化天线装置10辐射的方向图的对称性,改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辐射性能。并且,四个辐射单元120的电长度均为辐射组件12的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的四分之一,可以有效地减小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尺寸。
图1、图8、图15至图21、图28至图30是本申请中多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装置10的正视图。如图1、图8、图15至图21、图28至图30所示,圆极化天线装置10包括支撑组件11和辐射组件12。
支撑组件11可以是PCB板、陶瓷、LDS、PC/ABS塑胶等。当圆极化天线装置10安装在可移动平台100(图31所示)上时,支撑组件11还可以是可移动平台100中组件,例如电池仓、电池盖等。支撑组件可以是介质基板,介质基板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结构。支撑组件1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正方形、五边形、八边形等等,在此不作限制。图1、图8、图15至图21、图28至图30所示的支撑组件11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在一个例子中,该正方形的边长可以为辐射组件12的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的二分之一,但并不限于此。
辐射组件12包括四个环绕支撑组件11的中心布置的辐射单元120。每个辐射单元120的电长度均为辐射组件12的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的四分之一。相邻两个辐射单元120正交放置且彼此间隔。相邻两个辐射单元120在水平方向H上的间距为d1,相邻两个辐射单元120在垂直方向V上的间距为d2,在一个例子中,d1为0.5mm,d2为1mm。当然,d1和d2的取值并不于此,例如,d1还可以是0.35mm、0.4mm、0.45mm、0.55mm、0.6mm、0.65mm、0.7mm等,再次不做限制;d2还可以是0.8mm、0.85mm、0.9mm、0.95mm、1.05mm、1.1mm、1.15mm等,在此不作限制。辐射单元120可以是辐射枝节或者辐射缝隙。进一步地,如图1、图8、图15至图21、图28至图30所示,辐射单元120可以是弯折的辐射枝节或者弯折的辐射缝隙。弯折的辐射枝节或辐射缝隙可以进一步地减小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尺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辐射单元120还可以是直线型的辐射枝节或者直线型的辐射缝隙,在此不作限制。需要注意的是,当辐射单元120是弯折的辐射枝节或者弯折的辐射缝隙时,本申请公开的正交放置可以理解为弯折的辐射枝节或者弯折的辐射缝隙中的每一小段对应地正交放置,本申请公开的平行放置可以理解为弯折的辐射枝节或者弯折的辐射缝隙中的每一小段对应地平行放置。
其中,图1、图8、图15至图20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四个辐射单元120中的两个辐射单元120为有源辐射单元121,其余两个辐射单元120为无源辐射单元122。四个辐射单元120的放置方式可以是:(1)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正交放置,两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正交放置,此时,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相位相差90°;(2)其中一个有源辐射单元121与其中一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正交放置,另一个有源辐射单元121与另一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正交放置,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平行放置,此时,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相位相同,或者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相位相差180°。图21、图28至图30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四个辐射单元120均为有源辐射单元121。四个辐射单元120的放置方式可以是:任意两个相邻的有源辐射单元121正交放置,此时,任意两个相邻的有源辐射单元120的馈电相位相差9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每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作详细介绍。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正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上的辐射组件12包括四个辐射单元120,其中两个辐射单元120为有源辐射单元121,该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上设置有馈电点131和接地点132;另外两个辐射单元120为无源辐射单元122,该两个无源辐射单元122上设置有接地点132。具体地,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正交放置,两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正交放置。相邻两个辐射单元120在水平方向H上的间距为d1,相邻两个辐射单元120在垂直方向V上的间距为d2。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均包括相背的两端,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均设置有一个馈电点131和一个接地点132。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中的一个馈电点131和一个接地点132共同设置在该有源辐射单元121的任意一端,且馈电点131和接地点132相互间隔。每个无源辐射单元122包括相背的两端,每个无源辐射单元122上均设置有一个接地点132,每个无源辐射单元122上的一个接地点132设置在该无源辐射单元122的任意一端。有源辐射单元120为PIFA天线,支撑组件11的高度为h。
图3为图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回波损耗图。如图3所示,图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可以覆盖GPS频段及GLONASS频段。当然,也可以通过改变辐射单元120的电长度来改变圆极化天线装置10所能覆盖的频段,例如改变辐射单元120的电长度以使得圆极化天线装置10可以覆盖北斗频段、2.4GHz频段、5GHz频段等,在此不作限制。
图4至图7为图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方向图。当给沿垂直方向V延伸的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点131馈入馈电相位为90°的信号,给沿水平方向H延伸的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点131馈入馈电相位为0°的信号时,则如图4和图5所示,此时圆极化天线装置10可以实现右旋圆极化辐射。当给沿垂直方向V延伸的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点131馈入馈电相位为0°的信号,给沿水平方向H延伸的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点131馈入馈电相位为90°的信号时,则如图6和图7所示,此时圆极化天线装置10可以实现左旋圆极化辐射。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有源辐射单元121的设置有馈电点131和接地点132的一端靠近与其相邻的有源辐射单元121的未设置馈电点131和接地点132的一端,或者靠近与其相邻的无源辐射单元122的未设置有接地点132的一端。在其他实施例中,有源辐射单元121的设置有馈电点131和接地点132的一端也可以靠近与其相邻的有源辐射单元121的设置有馈电点131和接地点132的一端,或者靠近与其相邻的无源辐射单元122的设置有接地点132的一端,在此不作限制。同样地,无源辐射单元122的设置有接地点132的一端靠近与其相邻的有源辐射单元121的未设置馈电点131和接地点132的一端,或者靠近与其相邻的无源辐射单元122的未设置有接地点132的一端。在其他实施例中,无源辐射单元122的设置有接地点132的一端也可以靠近与其相邻的有源辐射单元121的设置有馈电点131和接地点132的一端,或者靠近与其相邻的无源辐射单元122的设置有接地点132的一端,在此不作限制。
图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通过设置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和两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来实现圆极化辐射,其中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可以通过耦合的方式将能量耦合到与其相邻的无源辐射单元122中,使得无源辐射单元122也能实现能量的辐射。与仅设置两个正交放置的有源辐射单元的天线装置相比,图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辐射的方向图的对称性更好,圆极化性能更佳。并且,图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仅有两个辐射单元120需要进行馈电,需要的馈电端口(即图32所示的信号输出端22)更少,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成本较低。此外,图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采用PIFA天线作为有源辐射单元121,支撑组件11存在一定高度h,如此,辐射单元120的Q值较低,能量可以更多地被辐射出去,有利于增加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带宽。
图8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正视图,图9是图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侧视图。图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结构大致相同,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图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四个辐射单元120的放置方式为:一个有源辐射单元121与一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正交放置,另一个有源辐射单元121与另一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正交放置,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平行放置。此时,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相位相同或相差180°。
图10为图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回波损耗图。如图10所示,图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可以覆盖GPS频段及GLONASS频段。当然,也可以通过改变辐射单元120的电长度来改变圆极化天线装置10所能覆盖的频段,例如改变辐射单元120的电长度以使得圆极化天线装置10可以覆盖北斗频段、2.4GHz频段、5GHz频段等,在此不作限制。
图11至图14为图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辐射方向图。当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相位同相,例如均为0°或均为180°时,则如图11和图12所示,此时圆极化天线装置10可以实现右旋圆极化辐射。当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相位相差180°,例如其中一个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相位为0°,另一个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相位为180°时,则如图13和图14所示,此时圆极化天线装置10可以实现左旋圆极化辐射。
图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通过设置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和两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来实现圆极化辐射,其中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可以通过耦合的方式将能量耦合到与其相邻的无源辐射单元122中,使得无源辐射单元122也能实现能量的辐射。与仅设置两个正交放置的有源辐射单元的天线装置相比,图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辐射的方向图的对称性更好,圆极化性能更佳。并且,图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仅有两个辐射单元120需要进行馈电,需要的馈电端口更少,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成本较低。此外,图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采用PIFA天线作为有源辐射单元121,支撑组件存在一定高度,如此,辐射单元120的Q值较低,能量可以更多地被辐射出去,有利于增加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带宽。
图15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正视图。图15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结构大致相同,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图15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四个辐射单元120均为loop环天线。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均包括相背的两端,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均设置有一个馈电点131和一个接地点132,一个馈电点131设置在该有源辐射单元121的其中一端,一个接地点132设置在该有源辐射单元121的另一端。每个无源辐射单元122均包括相背的两端,每个无源辐射单元122上均设置有两个接地点132,两个接地点132分别位于该无源辐射单元122的相背的两端。通过给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馈入馈电相位相差90°的信号,即可使得图15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实现圆极化辐射。
由于图15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四个辐射单元120均为loop环天线,loop环天线的输入阻抗较小,Q值较高。因此,可以进一步地在馈电端口与馈电点131之间增加输入阻抗匹配电路,以优化loop环天线的输入阻抗特性,降低Q值,增加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带宽。
与图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类似,图15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通过设置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和两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来实现圆极化辐射,其辐射的方向图的对称性较好,圆极化性能较佳。并且,图15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仅有两个辐射单元120需要进行馈电,需要的馈电端口更少,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成本较低。
图16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正视图。图16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结构与图15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结构大致相同,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图16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四个辐射单元120的放置方式为:一个有源辐射单元121与一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正交放置,另一个有源辐射单元121与另一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正交放置,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平行放置。此时,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相位相同或相差180°。通过给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馈入馈电相位相同或相差180°的信号,即可使得图16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实现圆极化辐射。
与图15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类似,在图16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也可以在馈电端口与馈电点131之间增加输入阻抗匹配电路,以优化loop环天线的输入阻抗特性,降低Q值,增加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带宽。
与图15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类似,图16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通过设置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和两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来实现圆极化辐射,其辐射的方向图的对称性较好,圆极化性能较佳。并且,图16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仅有两个辐射单元120需要进行馈电,需要的馈电端口更少,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成本较低。
图17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正视图。图17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结构大致相同,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图17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有源辐射单元121为单极子天线。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均设置有馈电点131,每个无源辐射单元122均设置有接地点132。具体地,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均包括相背的两端,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均设置有一个馈电点131,一个馈电点131设置在该有源辐射单元121的任意一端。每个无源辐射单元122均包括相背的两端,每个无源辐射单元122上均设置有一个接地点132,一个接地点132设置在无源辐射单元122的任意一端。通过给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输入馈电相位相差90°的信号,即可使得图17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实现圆极化辐射。
由于图17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有源辐射单元121为单极子天线,单极子天线的输入阻抗较小,Q值较高。因此,可以进一步地在馈电端口与馈电点131之间增加输入阻抗匹配电路,以优化单极子天线的输入阻抗特性,降低Q值,增加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带宽。
与图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类似,图17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通过设置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和两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来实现圆极化辐射,其辐射的方向图的对称性较好,圆极化性能较佳。并且,图17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仅有两个辐射单元120需要进行馈电,需要的馈电端口更少,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成本较低。
图18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正视图。图1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结构与图17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结构大致相同,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图1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四个辐射单元120的放置方式为:一个有源辐射单元121与一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正交放置,另一个有源辐射单元121与另一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正交放置,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平行放置。此时,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相位相同或相差180°。通过给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输入馈电相位相同或相差180°的信号,即可使得图1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实现圆极化辐射。
与图17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类似,在图1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也可以在馈电端口与馈电点131之间增加输入阻抗匹配电路,以优化单极子天线的输入阻抗特性,降低Q值,增加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带宽。
与图17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类似,图1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通过设置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和两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来实现圆极化辐射,其辐射方向图的对称性较好,圆极化性能较佳。并且,图1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仅有两个辐射单元120需要进行馈电,需要的馈电端口更少,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成本较低。
图19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正视图。图19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结构大致相同,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图19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四个辐射单元120为开设在金属片14上的四个缝隙,也即四个辐射单元120为缝隙天线,其中,金属片14设置在支撑组件11的第一表面(图未示)。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对应设置有馈电点131和接地点132,无源辐射单元122上不设置馈电点131和接地点132。具体地,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均包括相背的两端,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均对应设置有一个馈电点131和一个接地点132。一个馈电点131和一个接地点132设置在该有源辐射单元121的其中一端,且该一个馈电点131和该一个接地点132分别位于该端的两侧。通过给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输入馈电相位相差90°的信号,即可使得图19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实现圆极化辐射。在一个例子中,图19所示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可以分别通过两根同轴线进行馈电,同轴线的内芯与馈电点131连接,同轴线的外皮与接地点连接。
由于图19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四个辐射单元120均为缝隙天线,缝隙天线天线的输入阻抗较小,Q值较高。因此,可以进一步地在馈电端口与馈电点131之间增加输入阻抗匹配电路,以优化缝隙天线的输入阻抗特性,降低Q值,增加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带宽。
在其他例子中,当有源辐射单元121为缝隙天线时,还可以采用微带线给有源辐射单元121对应的缝隙馈电。微带线可以设置在支撑组件11的与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上。示例地,支撑组件11可以包括一层介质基板(介质基板的材质例如为FR-4基板等),金属片14可以为铜制的金属片,金属片14可以通过天线印刷工艺,例如蚀刻法、电镀法等贴合于介质基板的一个表面,微带线设置在介质基板的远离金属片14的一面。
在其他例子中,当有源辐射单元121为缝隙天线时,还可以采用微带线给有源辐射单元121对应的缝隙馈电。示例地,支撑组件11可以包括一层第一介质基板,圆极化天线装置10还包括第二介质基板及接地金属层。沿垂直于金属片14的方向,金属片14、第一介质基板、微带线、第二介质基板、接地金属层依次设置。
与图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类似,图19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通过设置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和两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来实现圆极化辐射,其辐射方向图的对称性较好,圆极化性能较佳。并且,图19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仅有两个辐射单元120需要进行馈电,需要的馈电端口更少,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成本较低。
图20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正视图。图20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结构与图19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结构大致相同,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图20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四个辐射单元120的放置方式为:一个有源辐射单元121与一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正交放置,另一个有源辐射单元121与另一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正交放置,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平行放置。此时,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相位相同或相差180°。通过给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馈入馈电相位相同或相差180°的信号,即可使得图20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实现圆极化辐射。
与图19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类似,在图20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也可以在馈电端口与馈电点131之间增加输入阻抗匹配电路,以优化缝隙天线的输入阻抗特性,降低Q值,增加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带宽。
与图19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类似,图20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通过设置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和两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来实现圆极化辐射,其辐射方向图的对称性较好,圆极化性能较佳。并且,图20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仅有两个辐射单元120需要进行馈电,需要的馈电端口更少,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成本较低。
图21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正视图,图22是图2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侧视图。如图21和图22所示,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上的辐射组件12包括四个辐射单元120,四个辐射单元120均为有源辐射单元121,任意两个相邻的有源辐射单元121正交放置,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相位相差90°,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0均设置有馈电点131和接地点132。具体地,四个有源辐射单元121正交放置。相邻两个辐射单元120在水平方向H上的间距为d1,相邻两个辐射单元120在垂直方向V上的间距为d2。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均包括相背的两端,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均设置有一个馈电点131和一个接地点132。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中的一个馈电点131和一个接地点132共同设置在该有源辐射单元121的任意一端,且馈电点131和接地点132相互间隔。四个辐射单元120均可以为PIFA天线,支撑组件11的高度为h。
图23为图2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回波损耗图。如图23所示,图2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可以覆盖GPS频段及GLONASS频段。当然,也可以通过改变辐射单元120的电长度来改变圆极化天线装置10所能覆盖的频段,例如改变辐射单元120的电长度以使得圆极化天线装置10可以覆盖北斗频段、2.4GHz频段、5GHz频段等,在此不作限制。
图24至图27为图2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辐射方向图。假设沿垂直方向V延伸且靠近支撑组件11的右侧(以图21来看,下同)的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点131馈入的信号的馈电相位为0°,沿水平方向H延伸且靠近支撑组件11的上方(以图21来看,下同)的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点131馈入的信号的馈电相位为90°,沿垂直方向V延伸且靠近支撑组件11的左侧(以图21来看,下同)的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点131馈入的信号的馈电相位为180°,沿水平方向H延伸且靠近支撑组件11的下方(以图21来看,下同)的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点131馈入的信号的馈电相位为270°,则如图24和图25所示,此时圆极化天线装置10可以实现左旋圆极化辐射。假设沿垂直方向V延伸且靠近支撑组件11的右侧的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点131馈入的信号的馈电相位为270°,沿水平方向H延伸且靠近支撑组件11的上方的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点131馈入的信号的馈电相位为180°,沿垂直方向V延伸且靠近支撑组件11的左侧的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点131馈入的信号的馈电相位为90°,沿水平方向H延伸且靠近支撑组件11的下方的有源辐射单元121的馈电点131馈入的信号的馈电相位为0°,则如图26和图27所示,此时圆极化天线装置10可以实现右旋圆极化辐射。
需要说明的是,图2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有源辐射单元121的设置有馈电点131和接地点132的一端靠近与其相邻的有源辐射单元121的未设置馈电点131和接地点132的一端。在其他实施例中,有源辐射单元121的设置有馈电点131和接地点132的一端也可以靠近与其相邻的有源辐射单元121的设置有馈电点131和接地点132的一端,在此不作限制。
图2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通过设置四个有源辐射单元121来实现圆极化辐射。与图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相比,图2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辐射方向图的对称性更好,圆极化性能更佳。此外,图2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采用PIFA天线作为辐射单元120,支撑组件11存在一定高度,如此,辐射单元120的Q值较低,能量可以更多地被辐射出去,有利于增加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带宽。
图28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正视图。图2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结构与图2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结构大致相同,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图2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四个辐射单元120均为loop环天线。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均包括相背的两端,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均设置有一个馈电点131和一个接地点132,一个馈电点131设置在该有源辐射单元121的其中一端,一个接地点132设置在该有源辐射单元121的另一端。通过给四个有源辐射单元121馈入信号,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有源辐射单元121馈入的信号的馈电相位相差90°,即可使得图2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实现圆极化辐射。
由于图2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四个辐射单元120均为loop环天线,loop环天线的输入阻抗较小,Q值较高。因此,可以进一步地在馈电端口与馈电点131之间增加输入阻抗匹配电路,以优化loop环天线的输入阻抗特性,降低Q值,增加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带宽。
与图2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类似,图2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通过设置四个有源辐射单元121来实现圆极化辐射,其辐射方向图的对称性较好,圆极化性能较佳。
图29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正视图。图29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结构与图2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结构大致相同,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图29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四个辐射单元120均为单极子天线。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均设置有馈电点131。具体地,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均包括相背的两端,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均设置有一个馈电点131,一个馈电点131设置在该有源辐射单元121的任意一端。通过给四个有源辐射单元121馈入信号,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有源辐射单元121馈入的信号的馈电相位相差90°,即可使得图29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实现圆极化辐射。
由于图29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四个辐射单元120均为单极子天线,单极子天线的输入阻抗较小,Q值较高。因此,可以进一步地在馈电端口与馈电点131之间增加输入阻抗匹配电路,以优化单极子天线的输入阻抗特性,降低Q值,增加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带宽。
与图2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类似,图29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通过设置四个有源辐射单元121来实现圆极化辐射,其辐射方向图的对称性较好,圆极化性能较佳。
图30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正视图。图30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结构与图2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结构大致相同,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图20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四个辐射单元120为开设在金属片14上的四个缝隙,也即四个辐射单元120为缝隙天线,其中,金属片14设置在支撑组件11的第一表面(图未示)。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对应设置有馈电点131和接地点132。具体地,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均包括相背的两端,每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均对应设置有一个馈电点131和一个接地点132。一个馈电点131和一个接地点132设置在该有源辐射单元121的其中一端,且该一个馈电点131和该一个接地点132分别位于该端的两侧。通过给四个有源辐射单元121馈入信号,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有源辐射单元121馈入的信号的馈电相位相差90°,即可使得图28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实现圆极化辐射。在一个例子中,图30所示四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可以分别通过四根同轴线进行馈电,同轴线的内芯与馈电点131连接,同轴线的外皮与接地点连接。
由于图30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中,四个辐射单元120均为缝隙天线,缝隙天线天线的输入阻抗较小,Q值较高。因此,可以进一步地在馈电端口与馈电点131之间增加输入阻抗匹配电路,以优化缝隙天线的输入阻抗特性,降低Q值,增加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带宽。
在其他例子中,当有源辐射单元121为缝隙天线时,还可以采用微带线给有源辐射单元121对应的缝隙馈电。微带线可以设置在支撑组件11的与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上。示例地,支撑组件11可以包括一层介质基板(介质基板的材质例如为FR-4基板等),金属片14可以为铜制的金属片,金属片14可以通过天线印刷工艺,例如蚀刻法、电镀法等贴合于介质基板的一个表面,微带线设置在介质基板的远离金属片14的一面。
在其他例子中,当有源辐射单元121为缝隙天线时,还可以采用微带线给有源辐射单元121对应的缝隙馈电。示例地,支撑组件11可以包括一层第一介质基板,圆极化天线装置10还包括第二介质基板及接地金属层。沿垂直于金属片14的方向,金属片14、第一介质基板、微带线、第二介质基板、接地金属层依次设置。
与图21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类似,图30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通过设置四个有源辐射单元121来实现圆极化辐射,其辐射方向图的对称性较好,圆极化性能较佳。
请参阅图31,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可移动平台100。可移动平台100可以是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在此不作限制。可移动平台100包括移相单元20和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如图31和32所示,移相单元20包括信号输入端21和信号输出端22。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馈电点131与信号输出端22对应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32所示,当辐射组件12包括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和两个无源辐射单元122时,移相单元20包括一个信号输入端21和两个信号输出端122。两个信号输出端122分别与两个有源辐射单元121的两个馈电点131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移相单元20可以为数字移相器(图未示)。对于图1、图8、图15至图20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数字移相器的两个信号输出端22输出馈电相位相差90°的信号。对于图21、图28至图30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数字移相器的两个信号输出端22输出馈电相位相同或相差180°的信号。
在另一个例子中,移相单元20可以为电桥23。对于图1、图15、图17及图19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电桥23为90°电桥,90°电桥的一个信号输出端22输出馈电相位为0°的信号,另一个信号输出端22输出馈电相位为90°的信号。对于图8、图16、图18及图20所示的圆极化天线装置10,电桥23为180°电桥,180°电桥的一个信号输出端22输出馈电相位为0°的信号,另一个信号输出端22输出馈电相位为180°的信号。
进一步地,当移相单元20为电桥23时,移相单元20还可以包括开关24。开关24设置于信号输入端21和信号输出端22之间,用于实现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左旋圆极化特性和右旋圆极化特性的切换。具体地,请结合图32,假设上方(以图32来看,下同)的开关24连接上方的信号输出端22,下方(以图32来看,下同)的开关24连接下方的信号输出端22时,圆极化天线装置10呈现左旋圆极化特性;上方的开关24连接下方的信号输出端22,下方的开关24连接上方的信号输出端22时,圆极化天线装置10呈现右旋圆极化特性。那么,在可移动平台100工作时,可以通过改变开关24连接的信号输出端22来改变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圆极化特性。可以理解,以可移动平台100为无人机为例,当同一场景下同时存在两架正在飞行的无人机时,由于两架无人机中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圆极化特性均相同,二者发送或接收信号均容易产生干扰,因此,可以改变其中一架无人机内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圆极化特性,即可解决两架无人机之间的干扰问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0、图29至图30、及图33所示,当辐射组件12包括四个有源辐射单元121时,移相单元20包括一个信号输入端21和四个信号输出端122。四个信号输出端122分别与四个有源辐射单元121的两个馈电点131连接。
在一个例子中,移相单元20可以为数字移相器(图未示)。数字移相器的四个信号输出端22中,一个信号输出端22输出馈电相位为0°的信号,一个信号输出端22输出馈电相位为90°的信号,一个信号输出端22输出馈电相位为180°的信号,剩余一个信号输出端22输出馈电相位为270°的信号。
在另一个例子中,移相单元20可以为电桥23。电桥23包括一个180°电桥231及两个90°电桥232。180°电桥231输出一个馈电相位为0°的信号至其中一个90°电桥232,输出一个馈电相位为180°的信号至另外一个90°电桥232。接收馈电相位为0°的信号的90°电桥232的一个信号输出端22输出馈电相位为0°的信号,另一个信号输出端22输出馈电相位为90°的信号。接收馈电相位为180°的信号的90°电桥232的一个信号输出端22输出馈电相位为180°的信号,另一个信号输出端22输出馈电相位为270°的信号。
进一步地,当移相单元20为电桥23时,移相单元20还可以包括开关24。开关24设置于信号输入端21和信号输出端22之间,用于实现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左旋圆极化特性和右旋圆极化特性的切换。具体地,与图32所示的实施方式类似,图3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需要改变圆极化天线装置10的圆极化特性时,只需要改变各开关24与各信号输出端22的连接关系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5)

1.一种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及
辐射组件,所述辐射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所述辐射组件包括四个环绕所述支撑组件的中心布置的辐射单元,每个所述辐射单元的电长度为所述辐射组件的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的四分之一,相邻的两个所述辐射单元正交放置且彼此间隔,四个所述辐射单元中的至少两个所述辐射单元对应设置有馈电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辐射单元中的两个所述辐射单元为有源辐射单元,其余两个所述辐射单元为无源辐射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有源辐射单元设置有所述馈电点和接地点,每个所述无源辐射单元设置有所述接地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辐射单元包括相背的两端,所述有源辐射单元设置有一个所述馈电点和一个所述接地点,一个所述馈电点和一个所述接地点设置在所述有源辐射单元的任意一端,且所述馈电点和所述接地点相互间隔;
所述无源辐射单元包括相背的两端,所述无源辐射单元设置有一个所述接地点,一个所述接地点设置在所述无源辐射单元的任意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辐射单元包括相背的两端,所述有源辐射单元设置有一个所述馈电点和一个所述接地点,一个所述馈电点设置在所述有源辐射单元的其中一端,一个所述接地点设置在所述有源辐射单元的另一端;
所述无源辐射单元包括相背的两端,所述无源辐射单元设置有两个所述接地点,两个所述接地点分别位于所述无源辐射单元的相背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有源辐射单元设置有所述馈电点,每个所述无源辐射单元设置有接地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辐射单元包括相背的两端,所述有源辐射单元设置有一个所述馈电点,一个所述馈电点设置在所述有源辐射单元的任意一端;
所述无源辐射单元包括相背的两端,所述无源辐射单元设置有一个所述接地点,一个所述接地点设置在所述无源辐射单元的任意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有源辐射单元对应设置有所述馈电点和接地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辐射单元为开设于金属片的四个缝隙,所述金属片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表面;
所述有源辐射单元包括相背的两端,所述有源辐射单元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馈电点和一个所述接地点,一个所述馈电点和一个所述接地点设置在所述有源辐射单元的其中一端,一个所述馈电点和一个所述接地点分别位于该端的两侧;或者
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二表面设置有微带线,所述微带线用于给所述有源辐射单元对应的所述缝隙馈电。
10.根据权利要求2-9任意一项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有源辐射单元正交放置,两个所述无源辐射单元正交放置,两个所述有源辐射单元的馈电相位相差90°;或
其中一个所述有源辐射单元与其中一个所述无源辐射单元正交放置,另一个所述有源辐射单元与另一个所述无源辐射单元正交放置,两个所述有源辐射单元平行放置,并且两个所述有源辐射单元的馈电相位相同或相差18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辐射单元均为有源辐射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有源辐射单元均设置有所述馈电点和接地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辐射单元包括相背的两端,所述有源辐射单元设置有一个所述馈电点和一个所述接地点,一个所述馈电点和一个所述接地点设置在所述有源辐射单元的任意一端,且所述馈电点和所述接地点相互间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辐射单元包括相背的两端,所述有源辐射单元设置有一个所述馈电点和一个所述接地点,一个所述馈电点设置在所述有源辐射单元的其中一端,一个所述接地点设置在所述有源辐射单元的另一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有源辐射单元均设置有所述馈电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辐射单元包括相背的两端,所述有源辐射单元设置有一个所述馈电点,一个所述馈电点设置在所述有源辐射单元的任意一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有源辐射单元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馈电点和一个接地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辐射单元为开设于金属片的四个缝隙,所述金属片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表面;
所述有源辐射单元包括相背的两端,所述有源枝节辐射单元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馈电点和一个所述接地点,一个所述馈电点和一个所述接地点设置在所述有源辐射单元的其中一端,一个所述馈电点和一个所述接地点分别位于该端的两侧;或者
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二表面设置有微带线,所述微带线用于给所述有源辐射单元对应的所述缝隙馈电。
19.根据权利要求11-18任意一项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有源辐射单元正交放置,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有源辐射单元的馈电相位相差90°。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为介质基板,所述介质基板为单层或多层结构。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单元为弯折枝节或弯折缝隙。
22.一种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相单元,所述移相单元包括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及
权利要求1-21任意一项所述的圆极化天线装置,所圆极化天线装置的馈电点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对应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辐射组件包括两个有源辐射单元和两个无源辐射单元时,所述移相单元包括一个信号输入端和两个信号输出端。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辐射组件包括四个有源辐射单元时,所述移相单元包括一个信号输入端和四个信号输出端。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单元还包括开关,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信号输入端和所述信号输出端之间,用于实现所述圆极化天线装置的左旋圆极化特性和右旋圆极化特性的切换。
CN202080004638.6A 2020-04-02 2020-04-02 圆极化天线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Pending CN1126551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83037 WO2021196136A1 (zh) 2020-04-02 2020-04-02 圆极化天线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5113A true CN112655113A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68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4638.6A Pending CN112655113A (zh) 2020-04-02 2020-04-02 圆极化天线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55113A (zh)
WO (1) WO2021196136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6793A (en) * 1996-03-13 1998-07-2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mpact antenna for circular polarization
US20030043074A1 (en) * 2001-08-22 2003-03-06 Arun Bhattacharyya Four-part patch antenna
CN201191651Y (zh) * 2008-04-30 2009-02-04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圆极化天线及射频识别装置
KR20120072144A (ko) * 2010-12-23 2012-07-0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넓은 빔 폭을 갖는 원형 편파 안테나
CN105655695A (zh) * 2014-11-13 2016-06-08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低剖面圆极化天线阵
CN207651657U (zh) * 2017-12-18 2018-07-24 深圳市鼎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圆极化全向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012923D0 (en) * 2010-07-30 2010-09-15 Sarantel Ltd An antenna
EP2962362B1 (en) * 2013-03-01 2020-05-0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Circularly polarized antenna
KR101562149B1 (ko) * 2014-11-17 2015-10-22 홍익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3dB 축비 빔폭을 갖는 메타물질 원형편파 안테나
CN208873887U (zh) * 2018-10-29 2019-05-17 湖南迈克森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6793A (en) * 1996-03-13 1998-07-2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mpact antenna for circular polarization
US20030043074A1 (en) * 2001-08-22 2003-03-06 Arun Bhattacharyya Four-part patch antenna
CN201191651Y (zh) * 2008-04-30 2009-02-04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圆极化天线及射频识别装置
KR20120072144A (ko) * 2010-12-23 2012-07-0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넓은 빔 폭을 갖는 원형 편파 안테나
CN105655695A (zh) * 2014-11-13 2016-06-08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低剖面圆极化天线阵
CN207651657U (zh) * 2017-12-18 2018-07-24 深圳市鼎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圆极化全向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96136A1 (zh) 2021-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37675B (zh) 一种天线单元及终端设备
US8749446B2 (en) Wide-band linked-ring antenna element for phased arrays
US11817638B2 (en) Patch antenna
US10424847B2 (en) Wideband dual-polarized current loop antenna element
US6741212B2 (en) Low profile dielectrically loaded meanderline antenna
KR100349422B1 (ko) 마이크로스트립 안테나
EP3465823B1 (en) C-fed antenna formed on multi-layer printed circuit board edge
US7626555B2 (en)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JP2000269724A (ja) 多重ループアンテナ
WO2007060782A1 (ja) 多周波共用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
EP2122763B1 (en) Planar tripolar antenna
KR20110023618A (ko) 메타물질 전방향성 원형편파 안테나
EP3526855A1 (en) Single layer shared aperture dual band antenna
CN107078393B (zh) 无线电子设备
CN211320349U (zh) 一种双频双圆极化阵列天线单元
US8106841B2 (en) Antenna structure
US6842145B1 (en) Reduced size GPS microstrip antenna
WO2002023669A1 (en) A dual polarised antenna
JP2007124346A (ja) アンテナ素子及びアレイ型アンテナ
CN112655113A (zh) 圆极化天线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WO2002065581A1 (en) A layered micro strip patch antenna
CN112271439A (zh) 一种圆极化微带天线
CN116195137A (zh) 天线设备及天线设备阵列
CN112151938A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所述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10768013A (zh) 一种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