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3569B - 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3569B
CN112653569B CN201911063307.5A CN201911063307A CN112653569B CN 112653569 B CN112653569 B CN 112653569B CN 201911063307 A CN201911063307 A CN 201911063307A CN 112653569 B CN112653569 B CN 1126535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er
information
server device
service
network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633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53569A (zh
Inventor
王建兵
杨宇
秦晓鹏
吴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4071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8777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7481 priority patent/WO2021068756A1/zh
Priority to EP20873434.3A priority patent/EP4030690A4/en
Publication of CN112653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3569A/zh
Priority to US17/716,476 priority patent/US1177780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53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35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5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 H04L41/0853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by actively collect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r by backing up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66Checking the configuration
    • H04L41/0869Validating the configuration within one network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2Standardisation; Integration
    • H04L41/0213Standardised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 e.g.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M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59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isolating or reconfiguring faulty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04L41/0816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the condition being an adaptation, e.g. in response to network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H04L41/052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using standardised 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e.g.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 [TMN] or unified 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UN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9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logs of notifications; Post-processing of not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4Policy-based network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6Generation of reports
    • H04L43/065Generation of reports related to network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该第一设备信息可以包括事件或者设备标识。第一服务端设备确定与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对应的第一条件,并在确定第一设备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执行与该第一设备信息对应的第一处理动作。通过该方案,第一服务端设备自身具备对第一设备信息进行管理的能力,从而减少了网络管理设备的数据处理压力,相应的提升了网络管理设备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0月12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10969471.6、发明创造名称为“管理网络设备的方法、设备和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网络管理设备可以通过网络配置协议(Network Configuration Protocol,NETCONF)或者表征状态转移网络配置协议(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networkconfiguration protocol,RESTCONF)与被管理设备进行交互,监控被管理设备的运行状况,收集被管理设备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网络管理设备分析该数据后会向被管理设备下发相应的配置,实现网络优化和对设备的控制。例如,被管理设备可以将自身的运行数据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网络管理设备对接收到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被管理设备是否运行异常。当网络管理设备确定被管理设备运行异常时,可以向被管理设备发送处理异常状况的控制指令。被管理设备接收并执行该控制指令,从而实现对被管理设备异常状况的处理。
然而,在以上场景中,一个网络系统中网络管理设备接入众多被管理设备,各个被管理设备均会将自身的运行信息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换言之,网络管理设备需要对各个服务端设备的运行信息进行分析,并为各个被管理设备确定对应的处理动作。这就导致网络管理设备需要接收大量数据,需要存储和分析的数据量也非常大,相应的,给网络管理设备带来了巨大的数据处理压力和额外开销,导致网络管理设备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可以解决传统技术中存在的网络管理设备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第一服务端设备自身即可具备根据第一服务器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确定第一处理动作的能力。具体地,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获取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服务端设备对应的处理动作,可能与事件相关,也可能和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相关,故而,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可以包括事件或者设备标识。而后,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确定与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对应的第一条件,并在确定前述第一设备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执行与该第一设备条件对应的第一处理动作。其中,第一服务端设备中包括前述第一设备信息和第一条件的对应关系、以及前述第一设备信息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由此可见,利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第一服务端设备自身即具备对第一设备信息进行管理的能力,第一服务端设备无需将自身的第一设备信息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从而减少了网络管理设备的数据处理压力,相应的提升了网络管理设备的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端设备中可以存储有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给第一服务端设备的。具体地,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向第一服务端设备发送前述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第一服务端设备接收到前述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之后,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对应关系生成脚本,并利用该脚本实现对第一设备信息的自我管理。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向第一服务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消息,该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服务端设备根据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确定第一处理动作。即该第一指示消息,为向第一服务端设备下发自管理权限的消息。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利用NETCONF协议向第一服务端设备发送该第一指示消息。第一服务端设备接收到该第一消息之后,即可根据接收到的对应关系生成脚本,并利用该脚本实现对第一设备信息的自我管理。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一方面,第一服务端设备具备对应的数据库例如操作状态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储有第一服务端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种运行数据,当然,该数据库中也包括前述第一设备信息。因此,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从前述数据库中获取该第一设备信息。另一方面,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利用NETCONF协议向第一服务端设备发送订阅消息,例如第一订阅消息,该第一订阅消息用于指示第一服务端设备向网络管理设备上报被订阅信息。一般而言,该被订阅信息可以包括前述第一设备信息。因此,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从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被订阅信息中获得第一设备信息。即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通过截获被订阅信息的方式,获得前述第一设备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信息可以包括事件,而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一旦监控到事件,第一服务端设备就需要执行对应的处理动作,而是在该事件的参数达到一定的阈值时,第一服务端设备才执行对应的处理动作。因此,若第一设备信息包括事件,则前述第一条件可以包括参数以及参数的阈值,当该事件的参数大于或者等于参数的阈值时,确定事件满足第一条件。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信息可以包括设备标识。对于这种情况,前述第一条件中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设备标识。只有当第一服务端设备确定自身的设备标识包含在第一条件中携带的设备标识中时,才确定第一设备信息符合第一条件。否则,由于第一条件中携带的设备标识,与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不相同,则表示第一设备信息不符合第一条件。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处理动作指的是当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做出的响应行为或者操作。该第一处理动作例如可以包括调整被订阅信息,配置数据目标或者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通知消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服务端设备的运行情况可能比较复杂,对于这种情况,服务端设备对应的处理动作在确定时,可以不是如前所述的调整被订阅信息,配置数据目标或者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等简单操作,还可以是继续判断另一个策略。即前述第一处理动作还可以为执行第二处理动作。具体地,第一处理动作可以为指示了第二设备信息、第二条件和第二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的策略。相应的,第一服务端设备执行第一处理动作在具体实现时,可以首先获取第二设备信息、第二条件和第二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并进一步确定第二设备信息是否满足第二条件,来确定是否执行第二处理动作。当第一服务端设备确定第二设备信息满足第二条件时,则执行第二处理动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管理设备可以订阅第一服务端设备的事件,以确定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运行状态,尤其是确定第一服务器端设备是否运行异常。若第一服务端设备将所有的事件均上报给网络管理设备,则会导致网络管理设备接收、存储以及处理的数据量比较大。而一般而言,当事件的参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该事件可能更加能够体现第一服务端设备是否运行异常。鉴于此,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在事件的参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将该事件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这样一来,既可以使得网络管理设备确定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运行状态,又减少了使得网络管理设备接收、存储以及处理的数据量,即兼顾了网络管理设备的管理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以下简称策略)可以是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给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而一个网络系统中包括的服务端设备的数量可能很多,因此,若网络管理设备将前述策略分别发送给每一个服务端设备,则会占用网络管理设备的大部分资源。而且,多个服务端设备其可能包括的事件是类似的,相应的,该多个服务端设备可能需要执行的处理动作也是类似的。为方便描述,将该多个服务端设备组成的服务端设备组称为第一设备集合。换言之,网络管理设备向第一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服务端设备发送的策略可以是相同的。为了减少网络管理设备向服务端设备发送前述策略所占用的资源,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将前述策略发送给第一设备集合中的服务端设备代表。而后,由服务端设备代表将从网络管理设备处接收到的前述策略,发送给第一设备集合中的其它服务端设备。换言之,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是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第一服务端设备接收到来自网络管理设备的策略之后,可以将该策略发送给第一设备集合中的第二服务端设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对于设备类型相同的多个服务端设备,其可能包括的事件是类似的。鉴于此,前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服务端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相同,即第一服务端设备和第二服务端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另外,若多个服务端设备位于同一管理域中,则该多个服务端设备可能包括的事件是类似的。鉴于此,前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服务端设备可以属于同一个管理域,即第一服务端设备和第二服务端设备属于同一个管理域。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确定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的步骤。具体地,可以由网络管理设备从第一设备集合中确定服务端设备代表,也可以由第一设备集合中的服务端设备,从第一设备集合中确定服务端设备代表。无论是由网络管理设备确定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还是由服务端设备确定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首先都要确定出第一设备集合中包括哪些服务端设备。具体地,各个服务端设备例如第一服务端设备和第二服务端设备可以将自身的第三设备信息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第三设备信息可以包括设备类型,也可以包括管理域标识,还可以既包括设备类型,又包括管理域标识。网络管理设备接收到来自各个服务端设备的第三设备信息之后,可以将各个服务端设备的第三设备信息存储在对应的数据库中。而后,网络管理设备根据各个服务端设备的第三设备信息,将各个服务端设备划分成一个或者多个设备集合。即网络管理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三设备信息和第二服务端设备的第三设备信息,确定第一服务端设备和第二服务端设备属于第一设备集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管理设备确定第一设备集合中包括的服务端设备之后,可以继续由网络管理设备确定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具体地,网络管理设备可以获取各个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第四设备信息可以包括服务端设备的主备状态,第四设备信息可以包括经过服务端设备的数据流量,第四设备信息也可以包括服务端设备的主备状态和经过服务端设备的数据流量。具体地,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向各个服务端设备发送第三订阅消息,各个服务端设备接收到第三订阅消息之后,将第四设备信息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网络管理设备接收到来自各个服务端设备例如第一服务端设备和第二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之后,根据第一设备集合中各个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确定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管理设备确定出第一设备集合中的服务端设备代表例如第一服务端设备之后,可以将第一设备集合中其它服务端设备例如第二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发送给第一服务端设备。第一服务端设备接收到其它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之后,可以根据来自网络管理设备的其它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将该策略发送给其它服务端设备例如第二服务端设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管理设备确定第一设备集合中包括的服务端设备之后,可以由第一设备集合中包括的服务端设备确定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具体地,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服务端设备,发送该第一设备集合中其它设备的设备标识。这样一来,第一设备集合中的每个服务端设备,均通过网络管理设备获取到了第一设备集合中所有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而后,第一设备集合中的每一个服务端设备,均可以执行相同的确定服务端设备代表的步骤,即根据第一设备集合中其它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向其它服务端设备发送信息获取请求,该信息获取请求用于指示其它服务端设备反馈自身的第四设备信息。而后,接收来自其它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当第一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服务端设备,均获取到第一设备集合中各个其它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之后,则可以比较第一设备集合中各个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确定出服务端设备代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在根据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确定第一处理动作时,其重要目的在于第一服务端设备执行所确定的第一处理动作之后,第一服务端设备的性能得以提升。为了使得第一服务端设备执行所确定的第一处理动作之后,第一服务端设备的性能得以提升。可以结合第一服务端设备的多个事件来综合确定第一处理动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当多个事件同时发生时,才可以确定采取何种处理动作。故而可以结合第一服务端设备在某一时刻获取的多个事件,来确定对应的处理动作。而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多个事件的时刻难以保持完全一致,当两个事件的获取时刻之间的差值比较小时,就可以认为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该两种事件的时刻为同一时刻。换言之,当多个事件中任意两种事件的获取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间阈值时,可以认为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该多个事件的时刻为同一时刻。因此,在结合第一服务端设备的多个事件来综合确定第一处理动作时,该多个事件的获取时刻之间的差值可以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间阈值。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当多个事件在一段时间内相继出现时,才可以确定采取何种处理动作。因此,可以结合第一服务端设备在某一时间段内对应的事件,来确定对应的处理动作。具体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多个事件中,至少存在两个事件,该两个事件的发生时刻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时间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间阈值。换言之,在结合第一服务端设备的多个事件来综合确定第一处理动作时,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到多个事件对应的多个获取时刻中,至少对应两个获取时刻,该至少两个获取时刻时间的差值小于第二时间阈值,即该至少两个获取时刻位于某一时间段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管理的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得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包括事件或者设备标识;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对应的第一条件;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执行单元,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执行与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对应的第一处理动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管理设备的所述第一设备信息、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数据库中获得所述第一设备信息,或者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被订阅信息中获得所述第一设备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包括所述事件时,所述第一条件包括参数以及所述参数的阈值,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事件的参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参数的阈值。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时,所述第一条件包括至少一个设备标识,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设备标识中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动作包括:调整被订阅信息,配置目标参数,或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通知消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动作包括执行第二处理动作,所述执行单元具体用于:获得第二设备信息、所述第二条件和所述第二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设备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二条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信息满足所述第二条件,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信息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执行所述第二处理动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包括所述事件时,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事件的参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将所述事件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三设备信息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三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类型或者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对应的管理域标识,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三设备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管理设备确定第一设备集合,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和一个或多个其它服务端设备,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其它服务端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或者管理域标识相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四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主备状态或者经过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数据流量,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管理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确定服务端设备代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的主备状态或者经过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的数据流量;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为服务端设备代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属于同一设备集合的第二服务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设备信息、所述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或者,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对应的管理域标识相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事件包括多种事件,所述多种事件中任意两种事件的获取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间阈值。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事件包括多种事件,所述多种事件中至少存在两种事件,所述两种事件的获取时刻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时间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间阈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端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执行以上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管理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网络管理设备和第一服务端设备,所述网络管理设备用于将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用于以上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管理的方法。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服务端设备;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还用于将所述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和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属于第一设备集合,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的信令交互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用于解决传统技术中存在的确定服务端设备对应的处理动作的效率比较低的问题。
为方便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可能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参见图1,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网络系统100,例如可以包括网络管理设备101、服务端设备102、服务端设备103和服务端设备104。可以理解的是,图1只是为了方便理解而示出,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系统100所包括的服务端设备的数目不限于图1所示的三个,网络系统100所包括的服务端设备的数目可以为其它数目,此处不一一列举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网络管理设备指的是安装有网络管理系统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所述网络管理设备101。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服务端设备,可以为安装有应用程序的设备,服务端设备可以为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也可以为终端设备,此处不一一列举说明。
以下以网络管理设备101和服务端设备102之间的交互为例,说明网络管理设备和服务端设备之间的交互方式。
网络管理设备101和服务端设备102之间可以通过NETCONF协议或者RESTCONF协议进行交互。其中,NETCONF协议是一种安装、编辑和删除网络设备配置的标准协议。NETCONF协议提供了一套管理服务端设备的机制,网络管理设备可以使用这套机制增加、修改、删除服务端设备的配置信息、获取服务端设备的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等等。具体地,利用NETCONF协议,服务端设备可以提供对应的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API),服务端设备可以直接使用前述API与服务端设备进行交互。
当网络管理设备101与服务端设备102进行交互时,例如网络管理设备101订阅服务端设备102的状态信息时,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向服务端设备102下发对应的YANG模型。其中,YANG使用模块或者子模块进行数据建模,该YANG模型中定义了网络管理设备101与服务端设备102进行交互时需要传递的数据,例如定义了状态数据的类型、上报周期等等。其中,YANG模型的配置可以由RESTCONF协议来实现,RESTCONF协议是一种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YANG-推送(Push)提供一种订阅和推送机制,该机制用于数据库更新,可以用于网络管理设备确定哪些数据对象是需要过滤和及时更新的,例如可以通过选择过滤(selection filter)对数据进行过滤,从而允许网络管理设备连续查看服务端设备的运行数据,并启动优化整个网络的系统行为,为网络提供一些性能保证服务。YANG是一种数据建模语言,具体定义可以参考要求文件(request for comments,RFC)6020和RFC7950。
可以理解的是,网络管理设备101可以收集服务端设备102、服务端设备103和服务端设备104设备信息,并对收集的设备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地通过YANG模型向服务端设备102、服务端设备103和服务端设备104下发相应的配置。虽然图1所示的网络系统100中包括3个服务端设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系统100中包括的服务端设备的数目可能远远大于3。网络系统100中服务端设备的数目比较多时,网络管理设备101收集的设备信息也会比较多,相应的,网络管理设备101存储和分析的数据量也非常大,相应的,给网络管理设备101带来了巨大的数据处理压力和额外开销,导致网络管理设备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例如,当网管设备使用基于事件(event)的策略控制网络时,通常网管设备持续通过订阅数据进行更新数据库,并依赖接收到的事件通知去检测该事件是否满足条件以便做出响应。但是,网络管理设备需要对众多事件做出响应会非常缓慢。
在许多情况下,网络可以将事件的响应行为(例如,从网络故障中恢复,指示网络以控制拥塞)委派到服务端设备,以便服务端设备对网络变化的响应可以和检测到事件一样快。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可以提升网络管理设备的效率。网络管理设备通过将事件-条件-处理动作(event-condition-action,ECA)策略下发给服务端设备,实现策略控制权的下发。服务端设备接收到ECA策略服务端设备根据该策略生成脚本,实现对ECA策略包括的事件的快速响应。其中,关于CEA策略的定义以及CEA策略包含的参数可以参考RFC8328的相关内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管理的方法进行介绍。
参见图2,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设备管理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如下S101-S104实现。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按照预设时间周期执行S101-S104,其中,该预设周期的具体取值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当该预设周期足够小时,可以达到持续监控第一服务端设备、并实时做出响应的效果。第一服务端设备也可以在接收到相应的指令之后执行S101-S104,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S101: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一方面,确定服务端设备对应的处理动作时,可以根据服务端设备的事件(event)来确定。例如,根据服务端设备的事件确定服务端设备是否运行异常,从而确定服务端设备对应的处理动作。另一方面,确定服务端设备对应的处理动作时,还可以结合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来确定,例如,与特定业务相关的服务端设备具备特定的处理动作,故而可以根据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确定服务端设备是否与特定业务相关,从而进一步确定该服务端设备对应的处理动作。又一方面,考虑到服务端设备对事件的响应可能与该服务端设备执行的业务相关,因此,确定服务端设备对应的处理动作时,还综合考虑服务端设备的事件和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故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服务端设备的事件,或者,包括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事件指的是数据发生改变或者数据操作状态发生改变的状况,用于跟踪与一个或多个操作状态数据对象关联的状态的改变。事件例如可以包括告警,网络状态变化,网络安全威胁,硬件故障,缓冲区利用率超过阈值,网络连接设置或外部设备交互等等引起第一服务端设备变化的事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第一服务端设备,例如设备标识可以是第一服务端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或媒体存储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还可以是其他可以用于标识设备第一服务端设备的标识,本申请对标识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一方面,第一服务端设备具备对应的数据库例如操作状态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储有第一服务端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种运行数据,当然,该数据库中也包括前述第一设备信息。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从前述数据库中获取该第一设备信息。另一方面,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利用NETCONF协议向第一服务端设备发送订阅消息,例如第一订阅消息,该第一订阅消息用于指示第一服务端设备向网络管理设备上报对应的订阅数据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服务端设备根据第一订阅消息上报给网络管理设备的信息称为被订阅信息。一般而言,在实际应用中,该被订阅信息可以包括前述第一设备信息。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从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被订阅信息中获得第一设备信息。即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通过截获被订阅信息的方式,获得前述第一设备信息。
S102:第一服务端设备确定与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对应的第一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服务端设备中存储有第一设备信息和第一条件的对应关系,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得第一设备信息之后,可以根据第一设备信息和第一条件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条件。
S103:第一服务端设备确定第一设备信息满足第一条件。
S104:响应于确定第一设备信息满足第一条件,第一服务端设备执行与第一设备信息对应的第一处理动作。
其中,该第一条件指的是第一服务端设备基于第一设备信息执行对应的处理动作需要满足的条件。当第一服务端设备确定第一设备信息满足第一条件之后,即可根据前述第一设备信息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确定并执行第一处理动作。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第一服务端设备自身即具备对第一设备信息进行管理的能力,第一服务端设备无需将自身的第一设备信息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即可确定并执行第一处理动作,从而减少了网络管理设备的数据处理压力,相应的提升了网络管理设备的效率。
而且,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到第一设备信息之后,即可立即根据自身存储的前述第一设备信息和第一条件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一设备信息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确定并执行第一处理动作,及时调整自身的运行状态,也有利于提升第一服务端设备的性能。
关于前述第一条件,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第一设备信息可以包括事件,而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一旦监控到事件,第一服务端设备就需要执行对应的处理动作,而是在该事件的参数达到一定的阈值时,第一服务端设备才执行对应的处理动作。例如,事件为告警,事件的参数可以为告警次数,当告警次数比较少例如在容错范围内时,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不做响应。只有当告警次数大于预设阈值时,第一服务端设备才做出响应。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若前述第一设备信息包括事件,则该第一条件可以包括参数以及参数的阈值,当该事件的参数大于或者等于参数的阈值时,确定事件满足第一条件。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提及的事件的参数例如可以为事件对应的监控对象的值。例如监控对象为CPU利用率,则该事件的参数可以为CPU利用率的具体取值;事件的参数又如可以为事件出现的次数,例如事件为告警,则事件的参数例如可以为告警的次数。此处提及的参数的阈值,可以为一个固定的值。例如,当参数为CPU利用率的具体取值时,参数的阈值例如可以为0.9;又如,当参数为告警的次数时,参数的阈值例如可以为3。
另外,第一设备信息可以包括设备标识,对于这种情况,前述第一条件中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设备标识。只有当第一服务端设备确定自身的设备标识包含在第一条件中携带的设备标识中时,才确定第一设备信息符合第一条件。否则,由于第一条件中携带的设备标识,与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不相同,则表示第一设备信息不符合第一条件。例如多个服务端设备协调完成一项或者多项任务时,该组服务端设备可能需要执行特定的处理动作,故而该组服务端设备对应的第一设备信息可以包括设备标识。相应的,第一条件中也包括该组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若第一服务端设备是该组服务端设备中的其中一个服务端设备,则可以确定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符合第一条件,进一步地,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确定并执行对应的处理动作。若第一服务端设备不是该组服务端设备中的其中一个,则可以确定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不符合第一条件,故而第一服务端设备无需确定并执行对应的处理动作,因为该处理动作是前述协调完成一项或者多项任务的多个服务端设备可以执行的特定的处理动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一处理动作指的是当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做出的响应行为或者操作。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该第一处理动作,该第一处理动作例如可以包括调整被订阅信息,配置数据目标或者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通知消息。关于调整被订阅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设备信息可以是从被订阅信息中获得的,即第一服务端设备截获了第一服务端设备原本需要向网络管理设备上报的被订阅信息。对于这种情况,当第一服务端设备执行第一处理动作之后,可以对前述第一设备信息进行调整,例如对第一设备信息进行修改,又如第一设备信息将被过滤,剩余的被订阅信息将被输入到订阅数据的发布中,并封装在事件通知中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关于前述配置数据目标,指的是对与第一设备信息相关的参数或者会引起第一设备信息发送改变的参数进行配置,例如,当第一设备信息为事件告警,且告警次数为2次时,第一处理动作例如可以为“重启”,即第一服务端设备执行重启操作,从而使得第一服务端设备解除告警故障。又如,当第一设备信息为事件告警,且告警次数为1次时,第一处理动作例如可以为重新配置第一参数,该第一参数指的是引起告警原因的参数。关于前述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通知消息,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网络管理设备对第一服务端设备进行管理时,可能需要获知第一服务端设备的一些特殊的运行状态,因此,前述第一处理动作还可以为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通知消息,从而将第一服务端设备当前的运行状况告知网络管理设备。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该通知消息中包括的内容,作为一种示例,该通知消息中例如可以携带第一服务端设备的工作日志。
另外,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服务端设备的运行情况可能比较复杂,对于这种情况,服务端设备对应的处理动作在确定时,可以不是如前所述的调整被订阅信息,配置数据目标或者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等简单操作,还可以是继续判断另一个策略。即前述第一处理动作可以为执行第二处理动作。具体地,该第一处理动作可以为指示了第二设备信息、第二条件和第二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的处理动作。相应的,第一服务端设备执行第一处理动作在具体实现时,可以首先获取第二设备信息、第二条件和第二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并进一步确定第二设备信息是否满足第二条件,来确定是否执行第二处理动作。当第一服务端设备确定第二设备信息满足第二条件时,则执行第二处理动作。关于第二设备信息,其与第一设备信息类似,也可以包括事件或者设备标识。关于第二处理动作,与第一处理动作类似,其可以是前述调整被订阅信息,配置数据目标或者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等简单操作,也可以是继续判断另一个策略。关于第二设备信息可以参考前文对于第一设备信息的描述部分,此处不再重复说明,关于第二处理动作也可以参考前文对于第一处理动作的描述部分,此处不再重复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设备信息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一设备信息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给第一服务端设备的。具体地,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向第一服务端设备发送前述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第一服务端设备接收到前述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之后,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对应关系生成脚本,并利用该脚本执行前述S101-S104。换言之,网络管理设备将对第一设备信息进行处理的权限下发给了第一服务端设备,从而使得第一服务端设备在获取到第一设备信息之后可以尽快做出响应。关于前述对第一设备信息进行处理的权限下发给第一服务端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向第一服务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消息,该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服务端设备根据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确定第一处理动作。即该第一指示消息,为向第一服务端设备下发自管理权限的消息。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利用NETCONF协议向第一服务端设备发送该第一指示消息。
网络管理设备对网络的响应事件可能很慢,因为所有受监视的数据对象都需要网络管理设备做出资源调整的响应,更不用说触发单个操作的网络事件。相反,如果将ECA策略和相关的脚本保存在服务端设备中,会使资源调整的监管更容易。这意味着很多点在网络中可以对网络事件有即时的响应。与ECA相关联的网络控制逻辑脚本需要访问ECA状态表。它存储的事件通过从Yang-push订阅或ECA策略模型中获得。
如前文,服务端设备和网络管理设备之间可以利用NETCONF协议进行通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管理设备可以通过利用NETCONF协议将前述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第一服务端设备。具体地,网络管理设备可以通过向第一服务端设备发送YANG模型的方式,将前述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第一服务端设备。关于YANG模型的介绍,可以参考征求意见稿(Requirement ForComments,RFC)6020和RFC7950,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设备信息为事件时,该YANG模型为事件-条件-处理动作(event-condition-action,ECA)模型。当第一设备信息为设备标识时,该YANG模型为设备标识-条件-处理动作模型。
上述YANG模型,可以参考如下示例,当然,这只是为了方便理解而示出,其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Figure BDA0002256438210000111
Figure BDA0002256438210000121
Figure BDA0002256438210000131
举例来说,网络管理设备可以使用Yang-Push机制实现对服务端设备下发策略和订阅筛选。服务端设备基于事件的响应行为可以通过ECA策略实现。当Yang-Push订阅过滤器或ECA策略被推送到服务端设备,服务端设备将从Yang-Push订阅过滤器或ECA策略模型中获取的事件进行注册,并生成特定于服务端设备的脚本。根据特定于服务端设备的脚本,服务端设备可以自主地对各种网络事件做出响应。在事件注册之后,服务端设备可以订阅自己的事件通知中与ECA策略相关的事件,以便实现所有事件通过Yang-Push订阅发送到网管设备之前由服务端设备持续监控。在服务端设备检测到事件时,服务端设备加载由Yang-Push订阅过滤的操作状态数据对象或ECA策略进入自动配置的ECA事件,并执行ECA的关联条件和操作链。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ECA策略事件用于描述数据存储操作状态的变化,每个策略规则包括一组条件和一组操作,策略规则可以聚合到策略组中,通过嵌套策略,实现策略的层级结构。ECA策略规则可以读作:当事件发生在条件为true,则执行处理动作。ECA相关状态用于指示何时触发事件以及必须执行的操作在事件发生时执行,如下所示,提供一种ECA的状态参数:
Figure BDA0002256438210000132
为方便描述,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将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给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称为策略(policy)。以下对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给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策略进行举例说明。参见表1,表1示出了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给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策略示意。表1示出的策略为事件-条件-处理动作策略。
表1
事件 条件 处理动作
CPU利用率 大于0.8 重启设备
内存利用率 大于0.8 上报内存中的数据
告警 超过3次 上报日志
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到CPU利用率的值,则可以进一步判断CPU利用率是否大于0.8,当CPU利用率大于0.8时,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执行重启的操作。类似的,若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到内存利用率的值,则可以进一步判断内存用率是否大于0.8,当内存利用率大于0.8时,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执行向网络管理设备上报内存中的数据的操作。若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到告警,则可以进一步判断告警次数是否超过3次,当告警次数超过3次时,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执行向网络管理设备上报日志的操作。
如果一个事件触发另一个策略,即服务端设备进一步执行一个处理动作,则一组事件可以是以联动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并执行。可以在同一网络设备中执行与事件关联的处理动作或者在不同的网络设备中执行处理动作。在后一种情况下,执行的事件由不同的网络设备协调为一组来实现任务。
参见表2,表2示出了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给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策略示意。表2示出的策略为设备标识-条件-处理动作策略。
表2
Figure BDA0002256438210000141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确定自身的设备标识是否存在于该策略中包括的设备标识中,若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为10.1.1.1,即存在于该策略中包括的设备标识中,则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执行部署黑名单的操作。
参见表3,表3示出了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给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策略示意。表3示出的策略为设备标识-条件-处理动作策略,且处理动作为继续判断另一个策略,即简单级策略示例。
表3
策略标识 事件 条件 处理动作
a CPU利用率 大于0.8 继续判断策略b
b 内存利用率 大于0.8 大于0.8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服务端设备接收到的策略如表3所示时,网络设备生成脚本保存在网络设备上。若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到CPU利用率的值,则可以进一步判断CPU利用率是否大于0.8,当CPU利用率大于0.8时,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执行继续判断策略b的操作,即继续判断内存利用率的值是否大于0.8,当内存利用率大于0.8时,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执行向网络管理设备上报内存中的数据的操作。
参见表4,表4示出了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给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策略示意。表4示出的策略为设备标识以及事件-条件-处理动作策略。
表4
策略标识 事件&设备标识 条件 处理动作
d CPU利用率、10.1.1.1 大于0.8 重启设备
e CPU利用率、10.1.1.1 小于或者等于0.8 部署黑名单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服务端设备接收到的策略如表4所示的时,若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到CPU利用率的值,则可以进一步判断CPU利用率是否大于0.8,以及判断自身的设备标识是否存在于该策略中包括的设备标识中。当CPU利用率大于0.8、且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存在于该策略中包括的设备标识中时,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执行重启操作。类似的,若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到CPU利用率的值,则可以进一步判断CPU利用率是否大于0.8,以及判断自身的设备标识是否存在于该策略中包括的设备标识中。当CPU利用率小于等于0.8、且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存在于该策略中包括的设备标识中时,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执行部署黑名单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表1-表4只是为了方便理解而示出,其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前述事件、设备标识、条件、以及处理动作并不限于上表1至上表4所示的内容,此处不一一列举说明。
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管理设备可以订阅第一服务端设备的事件,以确定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运行状态,尤其是确定第一服务器端设备是否运行异常。例如如前所述,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利用NETCONF协议向第一服务端设备发送第一订阅消息,该第一订阅消息用于指示第一服务端设备向网络管理设备上报对应的数据或信息,例如上报对应的事件。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服务端设备将所有的事件均上报给网络管理设备,则会导致网络管理设备接收、存储以及处理的数据量比较大。而一般而言,当事件的参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该事件可能更加能够体现第一服务端设备是否运行异常。鉴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在事件的参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将该事件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这样一来,既可以使得网络管理设备确定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运行状态,又减少了使得网络管理设备接收、存储以及处理的数据量,即兼顾了网络管理设备的管理效率。关于事件的参数,可以参考上文的描述,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在根据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确定第一处理动作时,其重要目的在于第一服务端设备执行所确定的第一处理动作之后,第一服务端设备的性能得以提升。为了使得第一服务端设备执行所确定的第一处理动作之后,第一服务端设备的性能得以提升。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结合第一服务端设备的多个事件来综合确定第一处理动作。具体地,在结合多个事件来确定对应的处理动作时,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以下介绍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实现: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当多个事件同时发生时,才可以确定采取何种处理动作。故而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结合第一服务端设备在某一时刻获取的多个事件,来确定对应的处理动作。具体地,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多个事件的时刻难以保持完全一致,当两个事件的获取时刻之间的差值比较小时,就可以认为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该两种事件的时刻为同一时刻。换言之,当多个事件中任意两种事件的获取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间阈值时,可以认为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该多个事件的时刻为同一时刻。此处提及的第一时间阈值为一个比较小的数值,该第一时间阈值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根据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事件的频率确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前述第一设备信息中包括第一事件和第二事件,当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到t1时刻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事件和第二事件时,可以判断第一事件是否满足第一子条件,第二事件是否满足第二子条件,当第一事件满足第一子条件且第二事件满足第二子条件时,确定并执行第一处理动作。例如,当第一服务端设备确定第一服务端设备的CPU利用率大于0.8且第一服务端设备的内存利用率超过0.8时,确定并执行第一处理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以第一设备信息包括第一事件和第二事件两个事件为例进行说明,但这只是为了方便理解而示出,其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处提及的事件除了可以包括两个事件之外,也可以包括两个以上事件,此处不一一列举说明。
第二种实现方式: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当多个事件在一段时间内相继出现时,才可以确定采取何种处理动作。故而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结合第一服务端设备在某一时间段内对应的事件,来确定对应的处理动作。具体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多个事件中,至少存在两个事件,该两个事件的发生时刻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时间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间阈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事件的发生时刻可以由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到该事件的时刻来体现。即,前述两个事件的获取时刻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时间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间阈值。换言之,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到多个事件对应的多个获取时刻中,至少对应两个获取时刻,该至少两个获取时刻时间的差值小于第二时间阈值,即该至少两个获取时刻位于某一时间段内。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第二时间阈值,第二时间阈值为一个大于第一时间阈值的值,第二时间阈值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关于第二种实现方式,可以结合下表5进行理解。表5示出了事件、条件与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
表5
Figure BDA0002256438210000161
如表5中策略m可知,若第一服务端设备在t1时刻获取到CPU利用率、在t2时刻获取到内存利用率,则可以确定CPU利用率是否大于0.8、内存利用率是否超过0.9、且在t1时刻和t1时刻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30秒,若CPU利用率大于0.8、内存利用率超过0.9、且在t1时刻和t1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30秒,则可以确定前述事件满足第一条件,从而可以确定并执行第一处理动作、即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执行重启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表5只是为了方便理解而示出,其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虽然表5示出的事件包括两个事件,但这只是为了方便理解而示出,其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事件还可以包括三个以上,此处不一一列举说明。当事件的数目为多个时,本申请实施例也不具体限定多个事件的获取时刻之间的关系,只要存在两个事件的获取时刻之前的差值大于第一时间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间阈值即可,此处不一一列举说明。
如前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前述策略可以是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给第一服务端设备的。一方面,考虑到如前文所述,一个网络系统中包括的服务端设备的数量可能很多,因此,若网络管理设备将前述策略分别发送给每一个服务端设备,则会占用网络管理设备的大部分资源。另一方面,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多个服务端设备其可能包括的事件是类似的,相应的,该多个服务端设备可能需要执行的处理动作也是类似的。为方便描述,将该多个服务端设备组成的服务端设备组称为第一设备集合。换言之,网络管理设备向第一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服务端设备发送的策略可以是相同的。鉴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为了减少网络管理设备向服务端设备发送前述策略所占用的资源,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将前述策略发送给第一设备集合中的其中一个或者其中部分服务端设备,为方便描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从网络管理设备处获取前述策略的服务端设备”称为服务端设备代表。而后,由服务端设备代表将从网络管理设备处接收到的前述策略,发送给第一设备集合中的其它服务端设备。换言之,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是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第一服务端设备接收到来自网络管理设备的前述策略之后,可以将该策略即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第一设备集合中的第二服务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利用NETCONF协议,将前述策略发送给第二服务端设备,当然,第一服务端设备也可以利用私有协议或者组播协议将前述策略发送给第一服务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第二服务端设备从第一服务端设备处接收到该策略之后,也可以如第一服务端设备一样具备了设备自管理的能力,即第二服务端设备也可以执行前述S101-S103所示的由第一服务端设备执行的设备管理的方法。
如前文所述,通过在网络管理系统中的定义并设计了ECA策略规则,网络管理设备可以提取ECA模型中的事件和条件,并将该事件和条件填入Yang-Push订阅过滤器。携带上述事件和条件的yang push订阅过滤器被推送到服务端设备上后,服务端设备可以自动生成ECA脚本。当检测到网络事件时,服务端设备将截获订阅数据中的事件,加载运行状态数据对象到自动配置的ECA事件并执行ECA的相关条件。当ECA条件为true,该运行状态数据对象将被删除并返回剩余的数据对象到订阅的数据中。服务端设备封装该订阅的数据到通知消息中,该服务端设备将通知消息发送给管理设备。另外,服务端设备还可以对ECA策略规则进行更新,增加新的ECA策略。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将ECA模型直接发送给服务端设备,服务端设备根据该ECA模型生特定脚本。服务端设备注册ECA策略中的事件,并订阅自己的运行状态数据库,该运行状态数据库被封装在包含Yang-Push订阅的事件通知中。
一旦检测到事件,服务端设备将加载运行状态数据对象到自动配置的ECA中的事件并执行ECA的相关条件。与Yang-Push订阅过滤器不同,服务端设备可以不拦截订阅数据的发布。相反,它可以允许服务端设备触发与网络事件关联的一组操作,例如,发送ECA日志报告通知,添加/删除Yang-Push订阅。在服务端设备执行所有处理动作后,服务端设备可以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通知消息。在某些情况下,事件由相同或不同的服务端设备执行,在这种情况下,服务端设备可以以协调的方式执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对于设备类型相同的多个服务端设备,其可能包括的事件是类似的。鉴于此,前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服务端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相同,即第一服务端设备和第二服务端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其中,设备类型可以通过服务端设备的物理形态来确定,也可以通过服务端设备上搭载的软件程序版本来确定,还可以通过服务端设备的物理形态、和服务端设备上搭载的软件程序版本这两个因素来确定。换言之,第一服务端设备和第二网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相同,可以为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物理形态和第二服务端设备的物理相同,或者,第一服务端设备上搭载的软件程序版本和第二服务端设备上搭载的软件程序版本相同。此处提及的物理形态,包括但不限于路由器、交换机以及防火墙等物理形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若多个服务端设备位于同一管理域中,例如位于同一自治域(autonomous system,AS)中,则该多个服务端设备可能包括的事件是类似的。鉴于此,前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的服务端设备可以属于同一个管理域,即第一服务端设备和第二服务端设备属于同一个管理域。
如前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设备集合而言,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先将策略发送给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由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将该策略发送给第一设备集合中的其它服务端设备。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一个网络系统而言,其包含的服务端设备数量可能有很多。该网络系统中的服务端设备可能可以构成多个设备集合,即除了前述第一设备集合之外,还可能包括第二设备集合、甚至第三设备集合等等。可以理解的是,不同设备集合中,其对应的事件之间可能存在差别,相应的,其可能需要采取的处理动作也存在差别。换言之,与不同设备集合匹配的策略可能是不同的。若网络管理设备将所有的策略均发送给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即第一服务端设备,则网络管理设备向第一服务端设备发送的数据量会比较大,而且第一服务端设备可能仅可以匹配上其中的部分策略。鉴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将与第一设备集合匹配的策略发送给第一服务端设备,从而减少网络管理设备向第一服务端设备发送数据的数据量。
具体地,网络管理设备首先可以确定与第一设备集合匹配的策略,而后,将与第一设备集合匹配的策略发送给第一服务端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网络管理设备确定与第一设备集合匹配的策略,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将自身的第一设备信息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网络管理设备接收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之后,可以将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与网络管理设备中存储的策略进行匹配,从网络管理设备中存储的所有策略中确定出与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匹配的策略,并将与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匹配的策略,确定为与第一设备集合匹配的策略。进一步地,网络管理设备将所确定的与第一设备集合匹配的策略发送给第一服务端设备。
第一服务端设备接收到来自网络管理设备的策略之后,一方面,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将接收到的策略发送给第二服务端设备。另一方面,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执行策略中包括的第一处理动作。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服务端设备一次向网络管理设备上报的第一设备信息中包括的事件是有限的,故而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周期性获取自身的第一设备信息特别是事件,因为设备标识是确定的,可以只获取一次。而后,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周期性向网络管理设备上报自身的第一设备信息。相应的,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周期性的接收来自网络管理设备的策略。另外,考虑到第一服务端设备周期性获取的事件中,可能存在相同的事件,对于这种情况,由于第一服务端设备中已经包括该事件对应的处理动作,故而对于这种情况,第一服务端设备也可以不再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该事件,从而避免网络管理设备将相同的策略重复发送给第一服务端设备。例如,在t1时刻,第一服务端设备将第一设备信息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并接收了来自网络管理设备的第一策略。在t2时刻,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取的第一设备信息与t1时刻获取的第一设备信息相同,此时,第一服务端设备从自身存储的策略中,确定已经存在于该第一设备信息对应的策略,对于这种情况,第一服务端设备则不再向网络管理设备上报该第一设备信息,而是直接根据该第一设备信息对应的策略确定并执行第一处理动作。当然,第一服务端设备也可以选择性的将执行第一处理动作的结果上报给网络管理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服务端设备的事件是有局限性的,其可能并不能囊括第一设备集合中所有服务端设备可能出现的事件。而网络管理设备向第一服务端设备发送的策略是根据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确定的。为了使得网络管理设备向第一服务端设备发送的策略更为全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从第一设备集合中确定出具备代表性的服务端设备代表。所谓具备代表性的服务端设备代表,指的是服务端设备代表的第一设备信息尤其是事件比较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由网络管理设备从第一设备集合中确定服务端设备代表,也可以由第一设备集合中的服务端设备,从第一设备集合中确定服务端设备代表。以下分别对这两种从第一设备集合中确定服务端设备代表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介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论是由网络管理设备确定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还是由服务端设备确定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首先都要确定出第一设备集合中包括哪些服务端设备,即确定出与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或者管理与标识相同的其它服务端设备。而这个操作可以由网络管理设备执行,因为网络管理设备可以管理各个服务端设备。
具体地,各个服务端设备例如第一服务端设备和第二服务端设备可以将自身的第三设备信息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其中,各个服务端设备可以在接收到来自网络管理设备的第二订阅消息之后,将第三设备信息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该第二订阅消息可以通过YANG模型下发。第三设备信息可以包括设备类型,也可以包括管理域标识,还可以既包括设备类型,又包括管理域标识。一个服务端设备的管理域标识,指的是该服务端设备所述的管理域的标识,管理域标识例如可以为AS编号。网络管理设备接收到来自各个服务端设备的第三设备信息之后,可以将各个服务端设备的第三设备信息存储在对应的数据库中。而后,网络管理设备根据各个服务端设备的第三设备信息,将各个服务端设备划分成一个或者多个设备集合。例如,将设备类型相同的服务端设备,划分到一个设备集合中;又如,将管理域标识相同的服务端设备划分到一个设备集合中。而后,网络管理设备为每个服务端设备集合分别确定服务端设备代表。即网络管理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三设备信息和第二服务端设备的第三设备信息,确定第一服务端设备和第二服务端设备属于第一设备集合。
接下来,对网络管理设备从第一设备集合中确定服务端设备代表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介绍。
网络管理设备可以获取各个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第四设备信息可以包括服务端设备的主备状态,第四设备信息可以包括经过服务端设备的数据流量,第四设备信息也可以包括服务端设备的主备状态和经过服务端设备的数据流量。具体地,网络管理设备可以向各个服务端设备发送第三订阅消息,各个服务端设备接收到第三订阅消息之后,将第四设备信息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网络管理设备接收到来自各个服务端设备例如第一服务端设备和第二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之后,根据第一设备集合中各个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确定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关于第三订阅消息,其与第二订阅消息类似,也可以通过YANG模型下发,此处不再详细说明。网络管理设备根据第一设备集合中各个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确定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例如可以为网络管理设备从各个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中,确定出符合预设条件的第四设备信息,从而将符合预设条件的第四设备信息对应的服务端设备,确定为服务端设备代表。关于该预设条件,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主设备的数据处理量比较大,则其可能出现的事件会比较多。故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四设备信息符合预设条件,例如可以是主备状态为“主设备”。另一方面,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经过服务端设备的数据流量越大,其可能出现的事件会比较多,故而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四设备信息符合预设条件,例如可以为经过该服务端设备的数据流量,大于经过其它服务端设备的流量。当然,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设备集合中主备状态为“主设备”的服务端设备可能有多个,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将该多个服务端设备均确定为服务端设备代表,当然,也可以进一步结合经过该多个服务端设备的数据流量,从该多个设备状态为“主设备”的服务端设备中,确定出一个服务端设备代表。例如可以结合下表6进行理解。在表6中服务端设备1和服务端设备2的主备状态均为主设备,但是经过服务端设备1的数据流量为300M,而经过服务端设备2的数据流量为500M,此时,可以将服务端设备2确定为服务端设备代表。
表6
主备状态 数据流量
服务端设备1 主设备 300M
服务端设备2 主设备 500M
网络管理设备确定出第一设备集合中的服务端设备代表例如第一服务端设备之后,可以将第一设备集合中其它服务端设备例如第二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发送给第一服务端设备。具体地,网络管理设备可以通过YANG模型将其它服务端设备例如第二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发送给第一服务端设备。第一服务端设备接收到其它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之后,一方面,可以执行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自身的第一设备信息的步骤。另一方面,第一服务端设备接收到来自网络管理设备的策略之后,可以根据来自网络管理设备的其它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将该策略发送给其它服务端设备例如第二服务端设备。
接下来,对服务端设备从第一设备集合中确定服务端设备代表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介绍。
网络管理设备确定出第一设备集合中包括的服务端设备之后,网络管理设备向第一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服务端设备,发送该第一设备集合中其它设备的设备标识。例如,第一设备集合中包括三个服务端设备,分别为服务端设备1、服务端设备2和服务端设备3。网络管理设备将服务端设备1和服务端设备2的设备标识,发送给服务端设备3,网络管理设备将服务端设备2和服务端设备3的设备标识,发送给服务端设备1,网络管理设备将服务端设备1和服务端设备3的设备标识,发送给服务端设备2。这样一来,第一设备集合中的每个服务端设备,均通过网络管理设备获取到了第一设备集合中所有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而后,第一设备集合中的每一个服务端设备,均可以执行相同的确定服务端设备代表的步骤,即根据第一设备集合中其它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向其它服务端设备发送信息获取请求,该信息获取请求用于指示其它服务端设备反馈自身的第四设备信息。而后,接收来自其它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例如第一服务端设备可以通过NETCONF协议向第二服务端设备发送信息获取请求,并接收来自第二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相应的,第二服务端设备可以通过NETCONF协议向第一服务端设备发送信息获取请求,并接收来自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当第一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服务端设备,均获取到第一设备集合中各个其它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之后,则可以比较第一设备集合中各个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确定出服务端设备代表。关于服务端设备根据各个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确定服务端设备代表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网络管理设备根据各个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确定服务端设备代表的具体实现,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关于该信息获取请求,需要说明的是,该信息获取请求可以通过如下所示的YANG模型构建。
Figure BDA0002256438210000211
Figure BDA0002256438210000221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管理的方法进行了介绍。接下来现结合图1所示的场景以及图3所示的信令交互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管理的方法进行说明。
参见图3,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的信令交互图。图3所示的设备管理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如下S201-S215实现。
S201:服务端设备102向网络管理设备101发送服务端设备102的设备类型。
S202:服务端设备103向网络管理设备101发送服务端设备103的设备类型。
S203:服务端设备104向网络管理设备101发送服务端设备104的设备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S201-S203的执行顺序。S201-S203的执行顺序,还可以为其它顺序,例如S201-S203这三个步骤可以同时执行,或者S201在S202和S203之间执行等等,此处不一一列举说明。
S204:网络管理设备101根据接收到的各个服务端设备的设备类型,确定服务端设备101和服务端设备102对应的设备类型相同。
例如服务端设备101和服务端设备102均为路由设备。
S205:网络管理设备101将服务端设备103的设备标识发送给服务端设备102。
S206:网络管理设备101将服务端设备102的设备标识发送给服务端设备103。
本申请实施例不具体限定S205-S206的执行顺序。
S207:服务端设备103向服务端设备102发送信息获取请求。
S208:服务端设备102向服务端设备103发送服务端设备102的主备状态。
S209:服务端设备102向服务端设备103发送信息获取请求。
S210:服务端设备103向服务端设备102发送服务端设备103的主备状态。
S211:服务端设备102确定服务端设备102为服务端设备代表。
S212:服务端设备103确定服务端设备102为服务端设备代表。
其中,服务端设备102的主备状态为“主设备”,服务端设备103的主备状态为“备设备”,故而确定服务端设备102为服务端设备代表。
S213:服务端设备102向网络管理设备101发送服务端设备102的第一设备信息。
S214:网络管理设备101将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发送给服务端设备102。
S215:服务端设备102将接收到的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发送给服务端设备103。
服务端设备102接收到第一设备信息与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之后,还可以执行接收到的第一处理动作。另外,服务端设备102还可以周期性执行图2所示的设备管理的方法,此处服务端设备102可以对应于图2中的第一服务端设备。
S215之后,服务端设备103也可以周期性执行图2所示的设备管理的方法,此处服务端设备103可以对应于图2中的第一服务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所示的信令交互图中,是由服务端设备102和服务端设备103来从第一设备集合中确定出服务端设备代表。但是如前文,也可以由网络管理设备从第一设备集合中确定出服务端设备代表,关于由网络管理设备从第一设备集合中确定出具备代表性的服务端设备的实现,可以参考前文的描述,此处不再结合具体场景进行介绍。
另外,关于服务端设备104,由于其与服务端设备101以及服务端设备102的设备类型不同,故而对于服务端设备104,其可以直接执行向网络管理设备101发送服务端设备104的第一设备信息,并从网络管理设备处接收对应的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接收到该对应关系之后,服务端设备也可以周期性执行图2所示的设备管理的方法,此处服务端设备104可以对应于图2中的第一服务端设备。
基于以上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管理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管理的装置,以下结合附图介绍该装置。
参见图4,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的设备管理的装置400,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由第一服务端设备执行的设备管理的方法,例如,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S101-S104以及图3所示的服务端设备102执行的步骤。图4所示的设备管理的装置400例如可以包括获取单元401、确定单元402和执行单元403。
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得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第一设备信息包括事件或者设备标识。确定单元402用于确定与该第一设备信息对应的第一条件确定单元402还用于确定第一设备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执行单元403用于在确定单元402确定第一设备信息满足第一条件时,执行与第一设备信息对应的第一处理动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装置400还包括:接收单元,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管理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获取单元401具体用于:从第一服务端设备的数据库中获得第一设备信息,或者,从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被订阅信息中获得第一设备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第一设备信息包括事件时,第一条件包括参数以及参数的阈值,确定单元402具体用于:确定事件的参数大于或者等于参数的阈值。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第一设备信息包括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时,第一条件中包括至少一个设备标识,确定单元402具体用于:确定第一条件中包括的至少一个设备标识中包括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处理动作包括:调整被订阅信息,配置目标参数,或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通知消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处理动作包括:指示述第一服务端设备执行第二处理动作的策略,相应的,执行单元403具体用于:获得第二设备信息、所述第二条件和所述第二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设备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二条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信息满足所述第二条件,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信息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执行所述第二处理动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第一设备信息包括事件时,装置400还包括发送单元。发送单元用于当确定事件的参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将事件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发送单元还用于将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三设备信息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第三设备信息包括: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类型或者第一服务端设备对应的管理域标识,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三设备信息用于指示网络管理设备确定第一设备集合,第一设备集合中至少包括第一服务端设备和一个或多个其它服务端设备,第一服务端设备和一个或多个其它服务端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或者管理域标识相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发送单元还用于将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包括:第一服务端设备的主备状态或者经过第一服务端设备的数据流量,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用于指示网络管理设备从第一设备集合中确定服务端设备代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第二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包括第二服务端设备的主备状态或者经过第二服务端设备的数据流量;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确定第一服务端设备为服务端设备代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发送单元还用于向与第一服务端设备属于同一设备集合的第二服务端设备发送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第一服务器端设备和第二服务器端设备属于第一设备集合,第一服务端设备为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服务端设备与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或者,第二服务端设备与第一服务端设备对应的管理域标识相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端设备的事件包括多种事件,多种事件中任意两种事件的获取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间阈值。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端设备的事件包括多种事件,多种事件中至少存在两种事件,两种事件的获取时刻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时间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间阈值。
由于装置400是与以上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由第一服务端设备执行的设备管理的方法对应的装置,装置400的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均与以上方法实施例为同一构思,因此,关于装置400的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以上方法实施例的描述部分,此处不再赘述。例如,关于获取单元401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文对于S101的相关描述、关于确定单元402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文对于S102-S103的相关描述,关于执行单元403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文对于S104的相关描述,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端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由第一服务端设备执行的设备管理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提及的服务端设备,其硬件结构可以为如图5所示的结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5所示,服务端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10、通信接口520和和存储器530。其中服务端设备500中的处理器510的数量可以一个或多个,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510、通信接口520和存储器530可通过总线系统或其它方式连接,其中,图5中以通过总线系统540连接为例。
处理器51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5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510例如可以用于执行前述获取单元401、确定单元402以及执行单元403等单元执行的操作。
存储器53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530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530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存储器530可以存储前述实施例提及的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等等。
可选地,存储器530存储有操作系统和程序、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它们的子集,或者它们的扩展集,其中,程序可包括各种操作指令,用于实现各种操作。操作系统可包括各种系统程序,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处理器510可以读取存储器530中的程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管理方法。
总线系统540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系统54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由第一服务端设备执行的设备管理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由第一服务端设备执行的设备管理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管理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网络管理设备和第一服务端设备,所述网络管理设备用于将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该网络管理设备例如可以为图1所示的网络管理设备101,该第一服务端设备例如可以为图1所示的服务端设备102、服务端设备103和服务端设备104中的任意一个服务端设备。
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由第一服务端设备执行的设备管理的方法。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服务端设备;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还用于将所述第一设备信息、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和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属于第一设备集合,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当第一服务端设备为图1所示的服务端设备102时,第二服务端设备可以为图1所示的服务端设备103或者服务端设备104。
关于网络管理设备、第一服务端设备以及第二服务端设备的描述,可以参考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部分,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业务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业务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业务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业务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程序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服务端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业务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业务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程序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以上,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7)

1.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得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中的第一设备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确定与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对应的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包括至少一个设备标识;
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处理动作;
其中,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确定与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对应的第一条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管理设备的所述第一设备信息、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设备标识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信息由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数据库中获得,或者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被订阅信息中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信息还包括事件,所述第一条件还包括参数阈值,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满足所述第一条件还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确定所述事件的参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参数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动作包括:调整被订阅信息,配置目标参数,或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通知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动作包括:执行第二处理动作,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对应的第一处理动作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获得第二设备信息、第二条件和所述第二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确定与所述第二设备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二条件;
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信息满足所述第二条件;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信息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执行所述第二处理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设备信息还包括事件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确定所述事件的参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将所述事件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三设备信息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三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类型或者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对应的管理域标识,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三设备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管理设备确定第一设备集合,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和一个或多个其它服务端设备,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其它服务端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或者管理域标识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四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主备状态或者经过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数据流量,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管理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确定服务端设备代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接收第二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的主备状态或者经过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的数据流量;
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为服务端设备代表。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向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属于同一设备集合的第二服务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设备信息、所述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或者,
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的管理域标识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对应的管理域标识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事件包括多种事件,所述多种事件中任意两种事件的获取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间阈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事件包括多种事件,所述多种事件中至少存在两种事件,所述两种事件的获取时刻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时间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间阈值。
14.一种设备管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得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一设备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对应的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包括至少一个设备标识;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执行单元,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执行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处理动作;
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管理设备的所述第一设备信息、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设备标识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数据库中获得所述第一设备信息,或者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被订阅信息中获得所述第一设备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信息还包括事件,所述第一条件还 包括参数阈值,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
确定所述事件的参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参数阈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动作包括:调整被订阅信息,配置目标参数,或向网络管理设备发送通知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动作包括:执行第二处理动作,所述执行单元具体用于:
获得第二设备信息、第二条件和所述第二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
确定与所述第二设备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二条件;
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信息满足所述第二条件;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信息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执行所述第二处理动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设备信息还包括事件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事件的参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将所述事件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三设备信息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三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类型或者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对应的管理域标识,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三设备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管理设备确定第一设备集合,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和一个或多个其它服务端设备,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其它服务端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或者管理域标识相同。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管理设备,所述第四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主备状态或者经过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数据流量,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管理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集合中确定服务端设备代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的主备状态或者经过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的数据流量;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的第四设备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为服务端设备代表。
23.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属于同一设备集合的第二服务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设备信息、所述第一条件和第一处理动作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集合的服务端设备代表。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或者,
所述第二服务端设备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对应的管理域标识相同。
25.根据权利要求14-2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事件包括多种事件,所述多种事件中任意两种事件的获取时刻之间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间阈值。
26.根据权利要求14-2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端设备的事件包括多种事件,所述多种事件中至少存在两种事件,所述两种事件的获取时刻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时间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时间阈值。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063307.5A 2019-10-12 2019-10-31 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26535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0711.7A CN115987773A (zh) 2019-10-12 2019-10-31 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20/117481 WO2021068756A1 (zh) 2019-10-12 2020-09-24 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0873434.3A EP4030690A4 (en) 2019-10-12 2020-09-24 DEVICE MANAGEMENT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17/716,476 US11777803B2 (en) 2019-10-12 2022-04-08 Device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94716 2019-10-12
CN201910969471 2019-10-12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40711.7A Division CN115987773A (zh) 2019-10-12 2019-10-31 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3569A CN112653569A (zh) 2021-04-13
CN112653569B true CN112653569B (zh) 2022-10-18

Family

ID=7534322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63307.5A Active CN112653569B (zh) 2019-10-12 2019-10-31 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2211240711.7A Pending CN115987773A (zh) 2019-10-12 2019-10-31 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40711.7A Pending CN115987773A (zh) 2019-10-12 2019-10-31 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77803B2 (zh)
EP (1) EP4030690A4 (zh)
CN (2) CN112653569B (zh)
WO (1) WO20210687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1549A (zh) * 2019-10-16 2021-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210336848A1 (en) * 2020-04-27 2021-10-28 Puneet Kumar Agarwal System for networking device with data model engines for configuring network parameters
CN113505051A (zh) * 2021-06-29 2021-10-15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上报方法以及装置、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5348A (zh) * 2010-12-14 2011-05-25 深圳市金宏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远端网络监控方法、系统及交换机
CN106792538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上报方法、终端模式切换方法及数字通信系统
CN106936858A (zh) * 2015-12-29 2017-07-07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云平台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7147694A (zh) * 2017-03-30 2017-09-08 北京网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800608A (zh) * 2016-09-05 2018-03-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34109B1 (en) * 2002-09-26 2008-10-07 Computer Associates Think, Inc. Network fault manager for maintaining alarm conditions
US8433773B2 (en) * 2009-12-18 2013-04-3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roviding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ervices
US20120011517A1 (en) * 2010-07-08 2012-01-12 Virginia Smith Generation of operational policies for monitoring applications
US9858587B2 (en) * 2013-12-05 2018-01-02 Google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reating a data-driven attribution model for assigning attribution credit to a plurality of events
US9235982B2 (en) * 2014-05-06 2016-01-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termining alert criteria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10225158B1 (en) * 2014-12-22 2019-03-05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Policy based system management
US10817544B2 (en) * 2015-04-20 2020-10-27 Splunk Inc. Scaling available storage based on counting generated events
US10749782B2 (en) * 2016-09-10 2020-08-18 Splunk Inc. Analyzing servers based on data streams generated by instrumented software executing on the servers
US10158522B2 (en) * 2016-12-29 2018-12-18 Nokia Of America Corporation Network monitor and method for event based prediction of radio network outages and their root cause
CN107749799A (zh) * 2017-09-20 2018-03-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家电设备的配网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715633B2 (en) * 2018-01-10 2020-07-14 Cisco Technology, Inc. Maintaining reachability of apps moving between fog and cloud using duplicate endpoint identifiers
CN108572907B (zh) * 2018-01-25 2022-05-06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告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562073B2 (en) * 2018-11-28 2023-01-24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of software load verification
US11314573B2 (en) * 2018-11-30 2022-04-26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Detection of event storms
WO2020117295A1 (en) * 2018-12-06 2020-06-11 Google Llc Pre-emptively initializing an automated assistant routine and/or dismissing a scheduled alarm
CN110166290A (zh) * 2019-05-16 2019-08-23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日志文件的告警方法及装置
CN110232006B (zh) * 2019-05-16 2022-06-28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设备告警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1258825B1 (en) * 2019-07-18 2022-02-22 Trend Micro Incorporated Computer network monitoring with event prediction
US10986012B1 (en) * 2019-10-31 2021-04-20 Elasticsearch B.V. System for generating alerts based on alert condition and optimistic concurrency control procedur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5348A (zh) * 2010-12-14 2011-05-25 深圳市金宏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远端网络监控方法、系统及交换机
CN106936858A (zh) * 2015-12-29 2017-07-07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云平台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7800608A (zh) * 2016-09-05 2018-03-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792538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上报方法、终端模式切换方法及数字通信系统
CN107147694A (zh) * 2017-03-30 2017-09-08 北京网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30690A1 (en) 2022-07-20
CN112653569A (zh) 2021-04-13
WO2021068756A1 (zh) 2021-04-15
CN115987773A (zh) 2023-04-18
US20220231914A1 (en) 2022-07-21
US11777803B2 (en) 2023-10-03
EP4030690A4 (en) 2022-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72260B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a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information concentrator
CN112653569B (zh) 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182105B2 (en) Policy based framework fo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in a network device having multiple packet-processing nodes
EP2957071B1 (e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providing a thinking diameter network architecture
US10193958B2 (en) Policy based framework fo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in distributed systems
US20150215228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a cloud-based virtualization orchestrator
US10241854B2 (en) Correlation-based monitoring and events for a unified storage manager
US11228508B2 (en) Virtual network function bus-based auto-registration
CN106612199A (zh) 一种网络监控数据收集与分析系统及方法
US11316756B2 (en) Self-tuning networks using distributed analytics
US11831492B2 (en) Group-based network event notification
WO2017080161A1 (zh) 云计算中报警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EP3132567B1 (en) Event processing in a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WO2020121293A1 (en) Orchestration of activities of entities operating in a network cloud
US20160344582A1 (en) Call home cluster
CN110688277A (zh) 用于微服务框架的数据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2448987A (zh) 一种熔断降级的触发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2231123A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US20180183818A1 (en) Real-time application state monitoring, white list profile instantiation, behavioral detection and automatic cyber attack defense (bushido)
US10129086B2 (en) Collection of performance data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9172596B2 (en) Cross-network listening agent for network entity monitoring
CN111427704B (zh) 配置指令的远程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978613A (zh) 告警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550131A (zh) 故障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7033054A (zh) 消息中间件的异常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